搜索更多内容
李白为杜甫写了什么诗
李白和杜甫是撑起一个时代的两位诗人,闻一多先生曾经说过:四千年的历史里,除了孔子见老子,没有比李白和杜甫的见面更重大、更神圣、更可纪念的。李白和杜甫的友谊是千古一遇,李白为杜甫写了什么诗,一起来看看吧。
李白为杜甫写了什么诗
1、《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此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四载(745年)秋天。
744年,李白被“赐金还山”,离开了长安,到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游历,当时,杜甫也因料理祖母丧事,奔走于郑州、梁园(今开封)之间。两位大诗人终于在梁宋间相会、携手同游。不久后分手。745年春,李白与杜甫又在鲁郡(今山东兖州)重逢,同游齐鲁。深秋,杜甫西去长安,李白再游江东,两人在鲁郡东石门分手。临行时,李白写了这首送别诗。杜甫因排行老二,所以诗题中称他为杜二甫。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离痛饮离别已经没有几天了,我们一起登临赏遍附近的山池楼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我们不知要什么时候,才能再在石门山前的路上重逢,重新在一起开怀畅饮。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眼前的泗水秋波荡漾,天边的海色映亮了远山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离别之后,我们就如飞蓬一样各自飘远,现在且痛快淋漓地饮尽手中的酒杯吧!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李白同样珍视他与杜甫的友谊。
2、《沙丘城下寄杜甫》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李白在鲁郡东石门送别杜甫后,旅居沙丘城(位于山东汶水这畔),因怀念杜甫,写下此诗寄赠。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我来到这里有什么事呢?只是整天无聊地闲居在这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沙丘城边那些古树,整日不断地发出凄凉的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鲁地的淡酒我怎么喝也喝不醉,齐地的歌声也空有其情意。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我对你的思念,如同滔滔汶水,浩浩荡荡地随你向南行。
李白在这首诗中,前六句用很多的笔墨写他自己的生活,住处的周围环境,以及他自己的心情。诗的前六句不见一个“思”字,不见一个“君”字,给读者以山回路转、莫知所至的感受。直到诗的结尾才,李白说出“思君”二字。以此回味前六句,则句句是思念杜甫之情,因为杜甫不在,生活中一切都变得无聊无趣无奈了。
3、《戏赠杜甫》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戏赠杜甫》写于公元746年李白与杜甫在兖州最后一次相遇时。戏赠,有点开玩笑的意思,惟有友情至深,才能无所顾忌地开玩笑。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在饭颗山上遇到老朋友杜甫,头上戴着竹笠顶着中午的日头。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请问老兄,自从分别以后为何变得如此消瘦?恐怕是因为这一段岁月里写诗写是太辛苦了吧!
这首诗语气诙谐幽默,可见二人相知之深。李杜李杜,不仅是因为两人在诗歌成就...
查看详情>>与“李白为杜甫写了什么诗”相关的文章
杜甫的边塞诗,不读完还真不知道是杜甫写的
今天小编介绍一首杜甫的边塞诗,不读完还真不知道是杜甫写的。
谁能想到,一向老实敦厚的杜甫,杜拾遗,突然间转型写起边塞诗来,还写的那么气势磅礴,有理有据呢?
在许多人的刻板印象里,杜甫就是一个规规矩矩的老实人,每天每天的心里只有皇帝、政治、社会、百姓,一个典型的儒家形象。
只是,杜甫恪守儒家信条,以儒家之政治理想为己任是不假,但他却不是那种腐儒,懂得观察政治现状,从而向皇帝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以此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毕竟,拾遗这份工作,干的就是这个,有时候皇帝做的事情太离谱,老杜实在看不下去了,也会写两首讽谏诗,流传下来的名篇,如《兵车行》等等,都是描述长期战乱下民生的凋敝,田地的荒芜,兵役时间之长,死伤之多。
除此之外,杜甫还写过分前后一共14首《出塞》诗。
杜甫出过塞吗?好像没有。但是他的《出塞》诗,往往也不写边塞的风景,只是针对战乱的残酷而言,表达自己和人民迫切渴望和平的心情,其中也有一些杜甫自己对于军事的想法和论断,比如接下来要讲的这一首《前出塞九首·其六》
不得不说,老杜虽然没有去过边塞,但写出来的边塞诗,还真有边塞那种感觉。
天宝十一载,也就是公元752年,距离盛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还有3年,这段时间的唐朝,在对外战争上还是处于优势地位的,于整个时代而言,也还算处于上升期,只是如安禄山,史思明之类的暗刺,也已经慢慢地显露出来,政治早已不如开元盛世时候的清明富足,百姓在长期战乱的影响下民不聊生。
时年40岁的杜甫就在此背景下,创作了一系列以军事为题材的出塞诗。此时朝廷上下对于政局的估计都还是乐观的,唯有杜甫以及前任宰相张九龄,都对唐玄宗穷兵武的军事路线提出了质疑。
杜甫的质疑,就写在了这首诗歌里。
前出塞九首·其六
唐代: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大家看前四句是不是很熟悉呢?
不看这整首诗,是不是都不敢相信这是老杜写的,怎么老实的读书人还读起兵法了呢?
其实看完分析你就会明白,所谓的兵法,也就是杜甫对于军事的认知,实际上还是出于杜甫所坚守的儒家思想。
《前出塞》九首写的是天宝末年哥舒翰征伐吐蕃的时事,其意在讽刺唐玄宗的开边黩武,因为这时候唐朝的边境战争中不止有防御战,还有很多不道德的侵略战,这些战争极大的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开篇四句连用句内重复,回环复沓,极大的提高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黄生说它“似谣似谚,最是乐府妙境”。
但是,从我们读乐府诗的经验来看,越是作者前期铺陈的多,着力描述的东西,往往是作者后文中要否定的东西。
所以弯弓射箭,射人和擒贼,其实都是杜甫所不提倡的举动。这些也并不是诗歌的主旨所在。
在诗歌的后四句里,杜甫提出了自己对于战争的看法,点明了边境战争正确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什么。
在杜甫的观点中,这样的战争是没有意义的,杀人杀不多,也占领不了多少国土,想要制止侵略的话,根本的举措...
查看详情>>杜甫另类的诗有哪些?看诗圣杜甫浪漫的一面
诗圣杜甫身逢安史之乱,经历了大唐最黑暗的时期,杜甫看到了人民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生活,悲愤不已,对广大灾民寄予了深深的同情。杜甫一生忧国忧民,他的许多伟大的诗作中,都强烈的反映出这种心情。不过,诗圣杜甫也有浪漫的一面,作了一些浪漫的诗歌。其实,试问哪个诗人没有浪漫情怀呢?杜甫的忧国忧民,也是时势促之使然。
以下5首杜诗,颇具浪漫意境,让我们看到诗圣杜甫浪漫的一面。
1. 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此诗是杜甫写给离散的妻子,寄托了对于妻子及小儿女的无尽思念之情。此诗并不是按照常规的套路写如何思念妻子,而是借助想象妻子如何思念自己(闺中只独看),来反衬出自己也是如何妻子。这种艺术手法,收效还是非常好的。此诗语言平实,饱含深情,动人肺腑。
2.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看此诗的名称就知道了,杜甫是独自去江边寻找美丽的花朵。后来找到了黄四娘家,这里几乎是花的世界,惹来了无数粉蝶,同时许多娇莺无比欢快的歌唱。杜甫描绘的黄四娘家花的世界,真是美极了,惬意极了!
3.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大自然是无限神奇的,其神奇元素之一就是雨。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词客,对于极富诗情的雨有过深深的遐想。杜甫这首诗中,正是对于春天夜雨的描绘。这里,杜甫不单是描写了雨的美丽和作用,更礼赞了雨“润物细无声”的崇高品格。
4.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听说军官收复了河南河北后,激动得热泪盈眶,写下了这首诗。此诗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充满了欢乐的气氛。诗中首先从正面写自己的的激动之情,其后写妻子“喜欲狂”从侧面强调这种气氛。最后写纵酒放歌,飞速还乡,无不表现了欢快之情。
5.饮中八仙歌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此诗生动的描绘了唐代八大饮中豪杰的饮酒憨态。贺知章醉酒骑马,落入井中而眠。李白狂饮后便有佳作,常常在酒家深眠;即使天子来招,也不理会,自称是酒中仙。张旭饮酒后狂放不羁,不把王公贵族放在眼里,一纸草书,惊艳盛唐。
与“杜甫另类的诗有哪些?看诗圣杜甫浪漫的一面”相关的文章
杜甫最经典的一首古诗《饮中八仙歌》赏析,饮中八仙,人物身份地位各有不同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出身京兆杜氏分支之一的襄阳杜氏。自号少陵野老,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据《旧唐书杜甫传》记载,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其远祖为汉武帝时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杜甫与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算得上是远亲。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风凰”,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在青年时代,杜甫曾经有过一段“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生活,后踏入政坛渴望能够施展“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
然而,杜甫的仕途生涯并不顺利,后来又遭逢安史之乱,颠沛漂泊,各处投靠。但是,无论在怎样的境遇之中,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正所谓板荡识诚臣,在国家丧乱之中,杜甫的思想与人格更显得可贵可敬。安史之乱期间,杜甫更为深刻地了解到百姓的疾苦,更加深刻地将自己个人的生命感怀与对国家前途和黎民苍生的牵挂、担忧紧密结合起来,创作了大量在思想和艺术方面成就甚高的诗歌杰作。大历五年,减价在潭州作乱,杜甫又逃往衡州,原打算再往郴州投靠舅父崔泽,但行到未阳,遇江水暴涨,只得停泊方田驿,五天没吃到东西,幸亏县令聂某派人送来酒肉才得救。后来杜甫由未阳到郴州,需逆流而上二百多里,这时洪水又未退,杜甫原本一心要北归,这时便改变计划,顺流而下,折回潭州。大历五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五十九岁。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在世时并未获得与之成就相符的应有的重视,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杜甫共有约一千五百首诗歌被保留下来,大多被集于《杜工部集》。
《饮中八仙歌》
杜甫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
道逢魏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宗之潇酒美少年,
举觞白眼望青天,蛟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
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
高谈雄辩惊四筵。
杜甫的诗作素来以沉郁顿挫的风格而为人所知。然而,这首《饮中八仙歌》则向人们展现出了杜甫诗作中少有的、轻快谐谑的一面,也从一个局部使后人得以一窥唐人的日常生活面貌。
这首诗为天宝五年前后,诗人初到长安时所作。诗人所称的“饮中八仙”为当时生活在长安的,以嗜酒善饮、豪放旷达著称的八位知名人物。其中“知章”即曾经写下“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
查看详情>>与“杜甫最经典的一首古诗《饮中八仙歌》赏析,饮中八仙,人物身份地位各有不同”相关的文章
杜甫和他爷爷杜审言写春天的诗句有什么不一样?
杜甫,可以说是名门贵族,在唐代的诗人里,他的家世算是比较显赫的。杜甫外公的母亲是唐高祖李渊的孙女。杜甫的外婆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重孙女。
而他们杜家也是了不得。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与李峤、崔融、苏味道一起被称作“文章知四友”(苏味道是苏轼的先祖)。
杜甫的父亲倒是不怎么喜欢写诗弄词,曾经做过兖州司马。到了杜甫,也许是隔代遗传吧,杜甫的诗大概现在流传下来了1500多首,虽然在世的时候并没有太大反响,但后世声名远播。
今天和大家分享两首描写春天的诗,一首是杜甫写的,一首是杜甫的爷爷杜审言写的。
《春日京中有怀》
唐代: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今年春天我没有在家,独自在长安城游玩,因为心情不好,所以看着春天也没了感觉。上林苑里的花徒然地开着,细柳营前的柳树也兀自发着新芽。唉,我的朋友们应该在洛阳南桥玩得正高兴吧,应该是在将军府里,得到了很好的款待,不愿意散去。我想给洛阳的春色带句话:明年我回去了,请把春天的美景加倍地还给我!
都说“文如其人”诗也如其人,杜审言一直是一个把谁都不放在眼里的人,他一直觉得他自己的诗才是天下第一。曾放言说:“我的文章如果屈原、宋玉读了也会拜服,我的书法王羲之看了,也会叫我一声老师。”
正是因为如此的性格,所以才会对洛阳的春天喊话:你给我记着,等我回去了,给我一个加倍的春天!
比起爷爷杜审言,杜甫就低调含蓄很多了。这首春天的诗,是在杜甫草堂写的。
《水槛遣心二首》
唐代: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
叶润林塘密,衣干枕席清。
不堪祗老病,何得尚浮名。
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
我的家远离闹市城区,周围没有邻家村落,庭院很开阔。清清的江水与江边平齐,树木郁郁葱葱,到了傍晚就会有很多花朵盛开。下着小雨的时候,鱼儿会跃出江面,微风当中,燕子倾斜地飞过天空。成都的城里大概住着十万户的人家吧,这里就只有两三家而已。四川的天气,常常晚上就下起雨来,但是到了早上,就又放晴了。这样的天气,使得树木都非常的葱茏,衣物也不会湿哒哒的。只可惜我又老又生病,也并不想追求那些虚名浮利。还是轻轻地倒一杯酒吧,以此来度过余生。
虽然杜甫在成都杜甫草堂过得要比爷爷差得多,但他还是热爱春天的。比如微风中的燕子,细雨中的鱼,不像是爷爷杜审言的那首,完全是带着情绪去形容长安的春天:“花开得再多也没用,我没心情看!”
这两首春天的诗,你更喜欢哪首呢?
与“杜甫和他爷爷杜审言写春天的诗句有什么不一样?”相关的文章
杜甫这首经典的诗《饮中八仙歌》中写了哪八个人?
杜甫是唐玄宗天宝年间的一位诗人,他的作品多以现实主义题材为主,表达着对社会的关切和感慨。
在杜甫的五言长诗中,有很多名篇佳作被后人誉为史诗般的作品,读这些作品,能明显感觉到诗人在选定感情基调和诗情重点之后,流露出的是无限感慨的语气,让人对唐代天宝年间的社会感觉到一种切身的压抑。
他的诗歌往往在开始的时候,基调简明扼要,对文字的精心锤炼,不加任何描绘或使用更多的形象比喻,以及专用叙述覆体,干净利索,诗情洋溢。
诗人的深厚感情,往往会自然流畅的融入到读者的感觉之中,却在字里行间,很难找到蛛丝马迹,平实朴素,又不乏热烈的感情色彩。比如他写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二句,毫无修饰,只以无限感慨抒发胸中的不满。这种“力透纸背”的感觉是我们读杜甫诗的一大感觉,也是诗人艺术表现手法别具一格的天赋,具有浓烈的杜甫特色。
杜甫《饮中八仙歌》这首诗,也是围绕他内心的感情描写人物的性格,我们一起来来品味诗人的感情和诗意。杜甫在《饮中八仙歌》写了八位朋友,个个痴酒如诗,这八人都是谁?他又是如何描绘自己这8个朋友的?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麹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这首诗里,诗人写了八个人物,有贺知章、汝阳王李琎、左相李适之、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分别表达了诗人对这八个人的崇敬之情,甚至还带有一点怜悯叹息的复杂感情。他以每个人的特点出发,又能自如控制自己的情绪变化,用轻描淡写的方式勾画出他对这八人的赞赏之情、倾慕之情,是这八个人的生动形象跃然纸上。
为什么杜甫的诗作里,无论是写人还是写景,都会自然不自然的流露对社会或者对人生的感慨之情呢?
这跟他的人生有很大关系,跟他所处的时代有很大关系。杜甫一生仕途艰辛,晚年四海漂泊,居无定所,对社会现实、人生都有切身的体会,是他有了一颗敏感而又悲天忧人的仁慈之心。
这首诗的开头写的就是贺知章,仅仅十四个字,就把贺知章的醉态描写的活泼可爱,像个可爱的小老头。使贺知章酒醉之后骑马摇摇欲坠的样子如在画中,飘洒自如、笑傲江湖。神笔传神,让人心生倾慕。
贺知章到底有没有因为饮酒过量而导致老眼昏花,醉眠井底的事实,在这里可以姑且不论。但作为诗歌中的一个现实版的人物形象,杜甫成功的塑造了贺知章的鲜明个性,把贺知章的喜欢饮酒的率直以及不为名利羁绊的个性淋漓尽致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贺知章的旷达率直在武则天、唐玄宗时期很有名,所以在杜甫笔下,却在贺知章因酒力造成的幻觉中刻画出贺知章内心的旷达浩然性格。作为同时代的诗人,杜甫了解他们的品德,所以对贺知章的醉态不但不反对,反而流...
查看详情>>与“杜甫这首经典的诗《饮中八仙歌》中写了哪八个人?”相关的文章
杜甫的五首经典写春天的诗赏析,唐代的春天是怎样的?
春天,万物复苏,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吹来的风是暖风,让人懒洋洋的。到处都是花红柳绿,莺歌燕舞,这样温暖的时节,着实令人愉悦。古往今来赞美春天的诗词不少,小编和大家一起欣赏这美妙的杜甫写的几首春天的诗。希望这篇文章,能够为你带来片刻享受。
一、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唐·杜甫《腊日》
作者于暖春之日作诗说, 往年此时,山陵上积满白雪,可今年却一齐融化掉了,竟然还长出茸茸 的萱草幼芽。那万千柳条也一同长出嫩黄的新叶,是它们漏泄出大自然 中春的讯息。诗句写出长安地区的早春景象。“漏泄”两字用得精妙。细想起来,春光不是可见之物,何得漏泄? 但用此两字,便令人觉得仿 佛有人将春色偷来人间,引来草薰柳绿的大好光景。注: 侵陵,漫山。还,转成。
二、只道梅花发,那知柳亦新。枝枝总到地,叶叶自开春。——唐·杜甫《柳边》
只说是梅 花开放的季节,哪知道柳树已是新绿一片了。每条柔枝都垂到地 上,每片叶子都舒展着一个春天。明明是咏柳的诗句,却偏从梅花着 笔,很是新颖。诗人刚沉醉在梅花的色香世界里,柳树却已经绿了,这 是多么令人惊喜的发现啊——春天来了。后两句诗人从柳树的枝枝写到 叶叶,意在说明一个“新”字。这几句诗通过柳发,描写了初春的一隅 景色,带给人一片清新的气息。
三、肠断江春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唐·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五
江边的春天快尽的时候,拄着拐杖慢慢踱到芳洲,真让人肝肠 欲断。癫狂的柳絮随风飘舞,轻薄的桃花随水而流。前两句写的是伤春 之情。“杖藜徐步”,可见诗人已有点老态龙钟了,所以对暮春尤其敏 感,以致“肠断”。既然春天给自己惹来了这么多的愁绪,所以作者故作恨语,骂柳絮癫狂,骂桃花轻薄。其实恨之愈深而爱之愈切。诗句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一片惜春之情。注:藜,草名。茎坚老可为拐杖。
四、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唐·杜甫《绝句漫兴九首》之七
柳絮杂乱地飘满了小路,如同铺着白色的毡子。小而圆的荷叶点缀小溪,好象叠印着一个个绿色的铜钱。这是春末夏初的景色。作者把柳絮比作白毡,极言柳絮之多,几乎可以铺满小径了。把荷叶比做青钱,是戏言荷叶之状,非常浑圆。比喻虽浅显,却很形象。“糁”“点”两字,一写杨花纷乱之态,一写荷叶稀疏之貌,均别出心裁。注:杨花,柳絮。糁(sǎn),杂乱。
五、暮春三月巫峡长,皛皛行云浮日光。——唐·杜甫《即事》
暮春三月,巫峡白天的时间显得很长。日光浮在白云上明洁耀眼,慢慢飘过。上句点明时间、地点,下句描写雨前的特有景物。因要落雨,所以云“行”;因“云浮日光”,所以“皛皛”。两句诗并不刻意去写景物,但于极自然的叙写中却能别具一种风采。“皛皛”两字,用以状写云在日光的映衬下光洁明亮的样子,十分准确。注:巫峡,长江上游三峡之一。皛皛(hǎo),明洁的样子。
与“杜甫的五首经典写春天的诗赏析,唐代的春天是怎样的?”相关的文章
从杜甫的诗句中了解杜甫爱吃的美食
杜甫观看公孙大娘舞剑,曾经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广为人知。杜甫看到江边打鱼还曾写过一首精彩的《观打鱼歌》,熟悉这首诗的应该不是很多。《观打鱼歌》这首诗写于宝应元年(762年)七月,当时杜甫在成都所依靠的至交老友严武被召还朝,杜甫恋恋不舍,坐船一直送了三百多里,送到了绵阳(绵州)。绵州的地方官正好是杜甫的从侄孙,当然要设宴招待。设宴的地方,也就是杜甫观渔的所在。诗里不仅写了打鱼,还写了做鱼、吃鱼,写得生动形象,活灵活现,活色生香,呈现出强烈的画面感。诗里写道:
绵州江水之东津,鲂鱼鱍鱍色胜银。
渔人漾舟沈大网,截江一拥数百鳞。
众鱼常才尽却弃,赤鲤腾出如有神。
潜龙无声老蛟怒,回风飒飒吹沙尘。
饔子左右挥双刀,脍飞金盘白雪高。
徐州秃尾不足忆,汉阴槎头远遁逃。
鲂鱼肥美知第一,既饱欢娱亦萧瑟。
君不见朝来割素鬐,咫尺波涛永相失。
说起来,杜甫的这首《观打鱼歌》,和他的《阌乡姜七少府设脍戏赠长歌》可相媲美。《阌乡姜七少府设脍戏赠长歌》一诗比较长,写于758年,是杜甫乾元元年冬自华州至东都作,写诗的因由从诗的题目上可以看出。杜甫是食鱼生的老饕,他的诗里有不少写到切脍与食脍,《阌乡姜七少府设脍戏赠长歌》是其中一首比较有代表性的。“无声细下飞碎雪,有骨已剁觜春葱。”看来,也只有资深老饕才能写出如此色香味美的诗篇。从杜甫的这些诗篇里,见出杜甫做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观察的细致,描摹的生动,语言的精准。读多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悲愤之作,读读他的这些和美食有关的诗歌,也是颇有意思的事。
莴苣算是时令佳蔬了,杜甫应该是吃过,觉得对自己胃口,因此曾经尝试种莴苣,他的一首《种莴苣》的长诗,记述了他种莴苣的经历,其中写到:“堂下可以畦,呼童对经始。苣兮蔬之常,随事艺其子。破块数席间,荷锄功易止。两旬不甲坼,空惜埋泥滓。”不过,大诗人杜甫并不是个种菜能手,弄好了地,撒下了莴苣种子,满怀欣喜地等待,等待了二十天都没见莴苣发芽,只能对着埋下种子的泥土空叹息。就此,杜甫的“登于白玉盘,藉以如霞绮”的莴苣美梦无情地破灭了。这首诗大约写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秋天。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写有一诗《驱竖子摘苍耳》,读了让人心酸,原诗比较长,摘引部分诗句:“畦丁告劳苦,无以供日夕”,“卷耳况疗风,童儿且时摘”,“加点瓜薤间,依稀橘奴迹”,大意是,蔬菜已难以为继,只好让儿子去采摘一些苍耳,掺在蔬菜里吃,苍耳虽然不美味,但是能够治疗风疾。杜甫此时的生活,别说美食了,普通的菜蔬都快吃不上了。
湖北有一道比较有名气的菜,叫“杜甫菜”。且说杜甫他在四川夔州的最后一段时间时,肺病严重,耳聋眼花,生活也无着,此时杜甫已五十六岁了,他抱病离开夔州,辗转到湖北公安。在湖北公安,老而又穷病的杜甫得到一位叫韦匡赞的年轻人的看重,用现在的话说,韦匡赞应该就是杜甫的铁杆粉丝。他去看望杜甫并设酒席款待杜甫,杜甫还写下一首诗《公安送韦二少府...
查看详情>>与“从杜甫的诗句中了解杜甫爱吃的美食”相关的文章
杜甫忧国忧民的诗有哪些? 杜甫是时代的记录者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的高峰在唐代,千百年来,从未被超越。唐代诞生了一大批杰出的诗人,他们犹如天上的星星,照耀了诗的天空,而李白与杜甫无疑是最大最亮的那两颗星星。李白与杜甫的诗风有着很大的差异,一个浪漫飘逸,一个沉郁顿挫,但是此二人有着真挚而笃厚的友谊。李白在《沙丘城下寄杜甫》中写道:“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而杜甫在《梦李白》中写道:“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对中国古典诗歌影响非常深远。杜甫在世的时候,名气和影响不算很大,可是在他去世之后,其影响与日俱增。 杜甫是时代的记录者,他的每一首诗都有具体的事件,仿佛让我们穿越了时空去见证一段又一段的历史。
今日想与大家分享杜甫最为经典的六首诗,去感受其心忧天下的伟大情怀!
《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在古时候,战争时常发生,需要人当兵打仗,没有人去的话,官府就会抓兵,杜甫这首《兵车行》 描绘了被征发的士卒与家人分别的场景。它揭露了唐玄宗长期以来的穷兵黩武,连年征战,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诗的开头描绘一幅震人心弦的巨幅送别图:兵车隆隆,战马嘶鸣,一队队被抓来的壮丁,换上了戎装,佩上了弓箭,被迫开往前线,征夫的爷娘妻子纷纷相送,哭声震天。在“ 道傍过者问行人”这一句时,笔锋一转,通过设问的方法,让征夫作直接倾诉战争的频繁与残酷。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杜甫在西行途中,投宿石壕村,遇到吏卒深夜捉人征兵,于是就其所见所闻,写成这篇不朽的诗作。在这首诗中,杜甫用客观的角度,叙述了石壕吏抓人当兵这一事件,从头到尾,杜甫都没有发表看法,只是在记录老太太在说什么,故显得更加真实动人。
在诗词的历史上,很少有人能做到如此精准客观的记录某一件事,这首诗像是一部纪录片,记录着一千多年前的一场悲剧,令人动容。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查看详情>>与“杜甫忧国忧民的诗有哪些? 杜甫是时代的记录者”相关的文章
从杜甫写的三首诗中看杜甫早期的生活
有人说,杜甫的一生是痛苦的一生。有人说,杜甫从没有年轻过。有人说,读杜甫的诗是痛苦的体验。是的,他们都没有说错。课本里,他是“忧国忧民”的油腻大叔,生活中,他是“漂泊半生”的失意人,文学上,他是“做诗最苦”的奋斗狗。
你不知道的是:他后半生有多落寞,前半生就有多放纵。
712年,杜甫就出生在京兆杜氏。史称“城南韦杜,去天尺五”,意思是这两家人的地位,都快高出天际了。出生在这样的豪门家庭,他似乎可以没羞没臊的过完这一生,事实上,杜甫也是这样做的。直到15岁时,他还是没心没肺的上树摸鸟、下河抓鱼。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意思是十五岁的半大小子,就像个二愣子一样,在院子了跑来跑去。等到树上的梨子啊、枣子啊成熟的时候,一天不吃饭、不玩耍,就知道上树摘水果吃。
当我们被初中作业、补课压的喘不过气来,杜甫还活在没心没肺的过六一儿童节呢。这才是“别人的童年。”
18岁,是一个分界线。
秦始皇的18岁,已经谋划统一六国了;霍去病的18岁,已经走上了战神之路;苏东坡的18岁,已经名满汴京;
而杜甫的18岁,却在大声宣告:“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杜甫是个任性的人,开启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他身穿皮夹克、脚蹬复古鞋、胯下一匹摩托车,直奔江南而来,毕竟“越女天下白”嘛,况且还有亲戚在那里发展了家族产业。
在江南,他登上姑苏台。
遥想当年的夫差何等威武,越国的勾践又是怎样英雄,王谢豪门风流人物遍天下。只可惜已经到了海边,要是有一艘航空母舰,我一定要去扶桑看看。
东下姑苏台,已具浮海航。
至今有遗恨,不得穷扶桑。
王谢风流远,阖庐丘墓荒。
杜甫同学太任性了,直接在江南玩了3年。还是家里人看不下去了:“龟儿子,你妈妈喊你回家高考。”
理所当然的,杜甫同学光荣的成了落榜生,从没听说过,不好好学习还能考上大学的。但是对杜甫来说,不用上学的,永远都是阳光明媚的日子。
他继续着自己的玩耍事业,这次来到了父亲做官的山东。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成为每个落榜生都会背诵的励志名言,杜甫同学,才是“心灵鸡汤”的祖师爷。爬过山、钻过洞、吃过煎饼卷大葱,杜甫对山东早已累觉不爱。由于父亲的资助,他早已鸟枪换炮,皮夹克成了貂皮大衣,摩托车也换了牧马人。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呼鹰皂枥林,逐兽云雪冈。射飞曾纵鞚,引臂落鹙鸧。
他在广袤的华北大地来回穿梭,穿着貂皮大衣,身上背着猎枪,一脚油门踩下去,牧马人呼啸而过,看见野兽了,举枪就打。我们可以想象,这段时间杜甫同学没少吃烧烤。
这才叫“青春飞扬”有木有。
也许是杜甫的青少年太过逍遥,连老天爷都看不下去了,要给他增加点人生难度。可谁也没有想到,杜甫的命运直接从“新手村”跳到了“地狱模式”。这是杜甫的不幸,却是中国文学的大幸。
与“从杜甫写的三首诗中看杜甫早期的生活”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