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最全的中国传统节日信息
中秋节由来的故事(汇编3篇)
中秋节由来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中秋传说
(一)吴刚折桂
相传月宫里有一个人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把他贬谪到月宫,每天都砍伐月宫前的桂树,以示惩处。这棵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会立即合拢。李白在《赠崔司户文昆季》一诗中写道:“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
(二)玉兔捣药
嫦娥身边有只玉兔。据说嫦娥身体变轻,开始升空时,惶恐中抱起了一直喂养的白兔。白兔便随她一起上了月亮。玉兔在月宫有一只捣药杵,夜晚在药臼中捣制长生不老的灵药。这个神话传到日本后,变成了玉兔在捣年糕。
(三)玄宗故事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谱曲编舞,创作了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中秋节的养生原则
1、食养
秋季气候稍凉,空气中普遍缺乏水气,食养应以妨燥摄阴,滋肾润肺,在饮食上,以少量椒、葱、韭菜、蒜等辛散食物,配合芝麻、糯米、蜂蜜、甘蔗、菠菜、白木耳、梨、鸭肉、乳品等柔润食品。至于老人,还可以多吃一些米粥来益胃生津。
2、形养:多喝水、早睡早起
秋天的气候干燥,很易感到口干舌燥,皮肤水份也易流失。所以要特别注意水份的补充,多喝水、多吃含胶质与水份的水果,避免太激烈的运动。并应早睡早起可降低血栓形成的机率,进而预防心血管疾病。
3、预防秋季感冒:应避免过度蒸发食物
秋初暑气由盛而降,朝凉夜热,日夜温差变化大,到了十月左右,暑气渐退,但逢秋老虎发威时,天气又闷又热,这种凉热不定的天候,最容易感冒。
中秋节传统习俗
祭月、赏月、拜月
《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
查看详情>>与“中秋节由来的故事(汇编3篇)”相关的文章
中秋节的由来和传说故事(合集2篇)
今天是中秋节,我一大早就起床,看了一会儿电视,妈妈带我去了爷爷家。午饭后,妈妈带我去做巧克力,一到巧克力店,我就迫不及待地想做巧克力。到了巧克力店后,我对店里的阿姨说:中秋节快乐。阿姨说我是个有礼貌的好孩子。我做了很多巧克力,有熊,恐龙,心,星星,花朵。我看到其他人在做汽车蛋糕,有些人在做老虎蛋糕。一个孩子说她也想做我们的巧克力,她妈妈说下次过生日。吃完后,阿姨教我怎么倒出巧克力,还没准备好,我就迫不及待地想吃巧克力。就在我想回家的时候。妈妈问我饿不饿,我说饿了。妈妈带我吃了永和豆浆,我买了小笼包、香肠、豆浆。吃完饭,我回家了。但是我姐姐在车上睡着了家庭教育,回家了。今天是中秋节快乐!
中秋节,团圆的`节日。可是爸爸整天都不在家,所以妈妈带我去买礼物送到奶奶家,奶奶不好玩,就叫去舅舅家找哥哥。到了舅舅家,得知哥哥去读书了,晚上会回来。但我也很高兴有我的祖母,叔叔,阿姨和母亲和我聊天和看电视。晚上,妈妈准备了月饼和饮料,让我在阳台上赏月,今天的月亮真是圆圆的,明媚的。
今天是中秋节,爸爸带我们去超市,超市里的东西好多!我们买了很多东西,有小猪面包,口香糖,饮料,当然还有月饼。晚上,我们看着月亮吃美味的月饼。我过了一个快乐的中秋节。
又是一年一度吃月饼的中秋节了。老师给我们讲过月饼的来历,传说在元朝的时候,朱元璋带领人民起义,为了保密,人们把信息放在饼里。起义成功后,月饼就被流传下来啦。
我和妈妈决定今年自己做月饼。我们一起去超市买食材-日式桃山皮、红豆馅、月饼模子和电子秤。
回到家,我们迫不及待地开始啦。我们仿照视频,先把皮碾碎放在盆里,再用手按着月饼皮,把月饼皮捏成圆形。这一步顺利完成,我们开始新的`“长征”。我们要称出25克的月饼馅,多克不行,少克也不行,这可真是个细致活。
皮和馅都准备好了,我们就开始包了。我把月饼皮放在手里,把馅放在月饼上面,边摁边转。可是我稍微一用力,刚弄好的皮就漏了,黏糊糊的馅弄了我一手。我心里不耐烦极啦,狠狠地把皮摔在了面板上。
在一旁的妈妈看见了,告诉我说:”包月饼的时候,要有耐心,不然什么也做不好,前面的付出都白费了。”我想了想妈妈说的有道理,我又充满了信心。我重新擀了一个皮,小心翼翼地托在手心里,把球状的馅放在皮上,五个手指聚拢在一起,边摁边转。终于把馅成功地裹进了皮里!这真是暴风雨后的太阳啊。我不由得欢呼起来“太棒了!”妈妈笑着说:“你瞧,是不是做任何事都是有技巧的?”
月饼放在烤炉里五分钟就出炉啦。我和妈妈都吃的津津有味。这个中秋节,我又学会了一门“绝招”。就像妈妈说的,“没有不可能,只有你不会做。”
查看详情>>与“中秋节的由来和传说故事(合集2篇)”相关的文章
中秋节发朋友圈的祝福简短(集锦74句)
中秋节,中秋月儿圆圆,故乡远在天边,亲人梦绕魂牵,爱人关爱绵绵,朋友情谊万千,祝愿此情此景,心底温暖无限!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秋节发朋友圈简短句子(精选74句),欢迎阅读与收藏。
1、中秋歌一曲,幸福不见底;中秋舞一段,生活更绚烂;中秋话团圆,日子更美满;中秋吃月饼,祝你康健甜蜜,顺遂太平!
2、中秋到了,月圆人照,你开心,有福,无忧,兴高采烈,健康,悲伤,快乐,帅气,幸运,赚更多的钱,幸运,快乐。中秋节快乐!
3、今年中秋你又是一个人过吧?哈哈哈千万不要妒忌我,我六个人,发完微博,我捧起个五仁默默啃了起来。
4、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如今中秋到,天南海北都庆祝。微笑挂嘴上,祝福在心中。中秋节祝你一切圆圆满满。
5、中秋佳节迟早都会来,但我的候选人不一定,只有你来了,我才能好好过节。
6、十五的月儿圆又圆,家家户户喜连连,喝酒赏月人团圆,日子过得比蜜甜,借此吉时送祝愿,盼你身康体又健,收获幸福一片片,如意总是围你转。中秋佳节,愿你合家欢乐,幸福美满。
7、月缺时我想你,月圆时我念你,无论月圆月缺,我的心如恒古不变的月光默默地追随着你,愿你中秋月圆人圆!
8、洁明皓月逢佳节,挚手共享两相依,爱深情浓甜似蜜,翱之清风何求兮。誓与君相伴月缺至月圆,共度此时至此生,祝中秋节快乐!
9、最近老是心律失常,半夜醒来汗流如浆,没事就去翻翻日历,心里紧张得早已变样。谁想跟我抢占中秋祝福的沙发?哼,想都别想!预祝中秋快乐,喜气洋洋!
10、一个人的中秋节,其实远比一个人的情人节更悲哀。知道远方的你不会孤单,还是给了你这条祝福短信,记得转发哦,要让所有的人远离那种悲哀,让所有的人感到温暖!
11、中秋假期,学校你是要逆天么!
12、万里行舟还自去,留君不住使人忧。让君在这中秋之时还要为我们的合作奔波,心里实在过意不去,惟祝君一路顺风,尽享中秋明月!
13、中秋节快乐切”!用你拦截健康,用灿烂的笑容拦截幸福,用你拦截好运,用你拦截轻松的压力和渐行渐远,用你的心愿拦截成功,用你的拥抱拦截幸福!中秋节快乐!
14、秋意撩人,初秋的夜色共享,皓月当空,深深的祝福伴你。祝你中秋节快乐!
15、一月到中秋节特别亮,人们对中秋节更加深情。今年的中秋节伴随着国庆节。祝你健康快乐幸福平安月月。中秋节快乐!
16、用我的真心做陷,用我的祝福做面,裹住美满与甜蜜,在这美丽的中秋佳节,送上我为您特制的月饼,愿您品出我的真情意。
17、豆豆期盼圆圆丰收在秋天,果果期盼圆圆甜甜在秋天,月亮期盼圆圆中秋在今天,梦也期盼圆圆幸福在今天,好友期盼圆圆祝福在今天!
18、如果你不乐我会给你买可乐!要乐咱俩一起乐,别背着我偷着乐;如果你还不太乐,我会在你家门口摆摊卖可乐,祝你中秋节快乐!
19、讲台上、寒来暑往、春夏秋冬、撒下心血点点;花园里、扶残助弱、风霜雨雪、育出新蕊亭亭。敬爱的老师、辛苦了、中秋快乐!
20、昔日明皇梦月宫,广寒请虚始落成。从此...
查看详情>>中秋节的活动简短30字(精选十一篇)
中秋节源于上古时代,汉代开始普及,唐朝初年形成定型,并在宋朝后达到盛行。它汇集了秋季传统习俗,许多节俗因素都有悠久的历史。以下是精选的11篇中秋节活动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借鉴。
9月21日,以制作水果沙拉为主题的中秋节在幼儿园成功举行。家长们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这个活动,体现了他们对孩子的关心和对我们工作的支持。这个活动主要是让宝宝感受到这个大家庭里和孩子一起过节的氛围,感受到团结的力量,教育孩子先和父母分享好的东西。
这项活动在设计和过程上都是完美的,可以调动孩子和家长的`积极性。让宝宝和家长互相配合,一起做自己的水果沙拉。父母想法不一样,水果沙拉也不一样。
虽然这次活动有很多亮点,但也有很多瑕疵。由于人数众多,加上家长的兴奋,开场场面比较混乱,活动无法继续。经过导演和主持人的反复提醒,活动慢慢步入正轨,可以进行了。
最后,我们为这次活动采访了几位家长,他们都说这次活动特别有意义,可以促进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增加孩子的知识,教会孩子感恩和团结。希望以后能经常举办这样的活动。
事后,家长们离开会场,看着地上的垃圾,学校负责人心情复杂。我们总是告诉孩子们要爱护环境。今天,父母在孩子面前这样做。以后孩子们会不会效仿?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希望我们以后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可以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你怎么看待父母和朋友?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希望无论是老师、家长还是朋友,
以后都能自觉遵守我们的纪律,爱护我们的环境,给我们这个大家庭所有成员留下最美好的印象!
制作月饼、中秋诗会、朗诵比赛……在传统节日中秋节到来之际,我市各学校充分挖掘中秋节的深厚文化内涵,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庆祝活动。
9月20日上午,市育才幼儿园开展“月明中秋话团圆乐赏创意品风俗”手工艺品展览。来到一楼连廊,只见老师、小朋友和家长制作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手工艺品琳琅满目,营造出浓郁的节日氛围。9月21日上午,在操场上举办“诗韵中秋”经典诗词吟诵会,同时主题为“共话中秋家园喜乐会”也在各班如火如荼地进行。小朋友和爸爸妈妈、老师、同伴围坐在一起,通过说中秋、忆中秋、吟中秋、品中秋的方式,共同品味中秋佳节,感受团圆。
9月21日,xx幼儿园举办了“快乐中秋”主题活动,让孩子们通过聆听故事、欣赏歌曲等感受中秋的喜庆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通过认识月饼、品尝月饼等,学会分享,感受中秋佳节的美好。
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市很多中小学校也举办了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xx小学举办了制作月饼的活动。学生和老师一起动手制作月饼,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分享佳节带来的欢乐;
xx一中附属初中团委开展了以“感恩·团圆·中秋”为主题的系列中秋节欢庆活动。
各学校中秋节系列主题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们充分了解了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受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也让广大...
查看详情>>中秋节的由来
中秋节是阖家团圆的节日,小时候盼着中秋节,可以走亲戚,吃月饼,吃大鱼大肉,长大盼着中秋节,可以放三天假,却不再走亲戚,吃月饼,中秋节的由来相信大家都清楚,今天带大家来重温一下中秋节,和大家说一说中秋节的来历介绍。
中秋节简介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最初“祭月节”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夏历八月十六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秋节的由来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渊源。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中秋节别称
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古时有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故称“月夕”或“祭月节”。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中秋节月亮圆满,家人团聚,出嫁的女儿回家团圆,因此又称“团圆节”、“女儿节”。在广府地区,中秋节俗称“月光诞”。仲秋时节各种瓜果成熟上市,因称“果子节”。侗族称为“南瓜节”,仫佬族称为“后生节”等。
中秋节歇后语
八月十五的月亮——正大光明八月十五吃月饼——节日的美食八月十五办喜事——人月共团圆八月十五生孩子——赶上节了八月十五看桂花——花好月圆八月十五吃年糕——还早八月十五看灯笼——迟了大半年八月十五过年——差了节气
中秋节古诗大全
1、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
2、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3、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长桥见月圆。渐上远烟浮草际,忽依高阁堕檐前。——徐渭:《十五夜抵建宁》
4、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中秋月》
5、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大漠沙如雪》
6、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7、淡荡秋光客路长,兰桡桂棹泛天香。月明圆峤人千里,风...
查看详情>>中秋节在不同时期的来历有什么不同的说法?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着古老的渊源。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因为是农历计时的节日,因此每年中秋节的公历时间都不一样,只有农历时间是固定在八月十五的,所以关于中秋节只要记住八月十五就好了。那他的来历又有哪些呢?
中秋节的来历:周代中秋迎寒敬老
古老的《尚书·尧典》中有云:“霄中星虚,以殷仲秋。”可见“仲秋”一词出现很早。到周代又有了“中秋”一词,也有了“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等活动。而在《礼记·月令》中记载:“是月也,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是说每到中秋时节,官府就要挨家挨户地慰问老人,送去凳子、手仗,还要送去糜粥等可以吃的食品,有人说此粥类似糍粑。可见周代之前和周代时,中秋活动中尊老敬老是主旨。此风延续到汉代,在中秋或立秋之时也敬老,赐给老人们雄粗饼等,因此也被认为是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的来历:东晋牛诸玩月
作为正式的节日,中秋节算比较晚的。中秋玩月之俗出现在东晋的首都建业,即今天的南京。那里产生过一段牛诸玩月的佳话,学者们认为这是后来中秋赏月活动的前身。当时在首都镇守牛诸的将军是谢尚,他很喜欢写诗,也喜欢月夜江上泛舟。一次月下乘船行走,忽然听到有人在吟诵《咏史》诗,心中大悦,便邀请吟者过船来叙。这个人叫袁宏,是个靠运租为生的穷书生。两人从半夜谈到天亮,竟然成了朋友。文人雅士们就学着他们的样子夜晚泛舟或登楼咏月。这便成了当时的文人时尚。唐朝大诗人李白游玩到金陵听到此事,还作诗说:“昔闻牛诸咏五章,今来何谢袁家郎?”感慨一番之后就到城西孙楚酒楼玩月到天亮。唐代诗人欧阳詹也曾做过《玩月诗》,序说“玩月古也,谢赋、鲍诗,眺之亭前,亮之楼中,皆玩月也”。说谢尚、鲍照等人的诗赋都是玩月、赏月时写出的,所以成了中秋节来历的重要因素。
中秋节的来历:唐宋时正式确定中秋节
有人说,唐太宗规定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看《唐书·太宗记》中的确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之句。那时,中秋节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传说结合了起来,充满了浪漫色彩,引发了人们玩月、赏月的极大兴趣,文人咏月作品也丰富起来。北宋徽宗时重新确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到明清时,中秋与元旦已经齐名,有过小元旦之称,成为我国第二个大节。清代中秋时朝廷还要放假一天,与端午节和皇上生日、孔子诞辰一样对待了。
全国的中秋节是八月十五日,也有个别地方则是八月十六。相传元朝末年浙东农民起义领袖方国珍为了防止元朝官兵、朱元璋义军的偷袭,故意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而在传统的正日子则严阵以待。现在浙东的宁波、台州、舟山群岛一些地方过元宵仍是正月十四,过中秋仍是正月十六。清代时,岭南有八月十六追月风俗,即十五玩一夜还不尽兴,十...
查看详情>>中秋节是如何从祭祀转变为欢娱节日的?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 称谓“仲秋”, 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 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 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 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 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 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究。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 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当时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近了。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中秋节到底从何而来?看看历史学家怎么说
“中秋”这一词最早记载于《周礼》。因我国古时的历法,农历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而且是八月中旬,故称为“中秋”。而中秋风俗有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
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至今已历史悠久。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因我国古时的历法,农历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而且是八月中旬,故称为“中秋”。
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二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也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
其实,中秋节赏月的风俗,据历史学家推断,最初是古代宫廷文人兴起,然后扩散到民间的。早在魏晋乐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写道:“ 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中秋节开始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就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传说唐玄宗梦游月宫,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间才开始盛行过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节 (中国传统节日):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由来和故事传说是什么?中秋节的来历和故事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最初“祭月节”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日,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夏历八月十六日。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着古老的渊源。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1.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神话源自古人对星辰的崇拜,嫦娥奔月故事最早出现在《归藏》。后来民间把故事进一步发挥,衍化成多个故事版本。嫦娥登上了月宫,据西汉《淮南子》中说,是因为她偷吃了她丈夫羿从西五母那里要来的不死药,就飞进月宫,变成了捣药的蟾蜍。
2.吴刚折桂
吴刚登上月宫折桂,据唐代小说《酉阳杂俎》中说,是因为西何人吴刚修仙犯了错误,才罚他去伐月中的桂树。这桂树随砍随长,永远也砍不断。 李白在《赠崔司户文昆季》一诗中写道:“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
3.玉兔捣药
兔子登上月宫捣药,最早见于屈原的《天问》“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意思是说,顾、菟在月亮的肚子里,对月亮有什么好处呢?那兔子又是如何登上月宫的呢?顾就是蟾蜍,菟就是白兔。晋代傅玄的《拟天问》也说:“月中何有,白兔捣药。”据闻一多先生考证,这“白兔捣药”是由“蟾蜍捣药”变来的。
嫦娥身边有只玉兔。据说嫦娥身体变轻,开始升空时,惶恐中抱起了一直喂养的白兔。白兔便随她一起上了月亮。玉兔在月宫有一只捣药杵,夜晚在药臼中捣制长生不老的灵药。这个神话传到日本后,变成了玉兔在捣年糕。
4.玄宗故事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
查看详情>>与“中秋节的由来和故事传说是什么?中秋节的来历和故事”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