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曹植真的忧郁而死吗?曹植死后墓葬在哪
曹植的《洛神赋》,被公认为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之作,东晋顾恺之的名画《洛神赋图》就取材于这篇名赋。东晋恃才傲物的谢灵运称:“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的一斗,天下共分一斗。”从此,曹植以“曹操第三子,封陈思王。因富才学,早年曾被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终因任性而行失宠。遭忌于兄丕。曹丕称帝后,他受曹丕的猜忌和迫害,屡遭贬爵和改换封地。
建安十六年(211年)封平原侯,建安十九年(214年)改为临淄侯。二十五年,操死,丕废汉称帝,使就国。黄初二年(22),贬爵安乡侯;改封耶城侯;三年,徙封东阿;四年,徙封雍丘王。太和元年(227),丕死,曹睿即位,徙封浚仪;六年,封为陈王,郁郁而死。溢曰思,世称“陈思王”。曹植曾几次上书,希望能够得到任用,但都未能如愿,最后忧郁而死,年四十一岁。
曹植死后墓葬在哪?曹植墓坐东朝西,依山选址,凿山为穴,封土为冢。墓前神道上有幢著名的古碑,即隋开皇十三年(公元593)所立的《曹子建神道碑》,碑文记载了曹植生平事迹、死后葬地和后世祭祀颂词等。康有为曾对其高度评价:“大刀阔斧,阵无前”、“快刀斩阵,雄快峻劲者,莫若《曹子建碑》矣”。
古碑甚为珍贵,现已建楼保护,又称隋碑亭。碑楼内还有两方石刻也较为珍贵。一是明传碑,字迹剥蚀严重,依稀辨得“魏陈思王传碑”6个小篆体大字。另一方是明弘治八年山东按察司九皋子章草狂书的一首七律诗:“人才三国数谁良,子建于曹独有光。七步诗成名盖世,千年冢陷骨闻香。鱼山西麓斜阳老,胶水东阿衰草荒。今日我来寻掩处,精灵安妥花傍徨。”
由曹植墓,沿窄陡小路上山,翠荫深处有羊茂台、洗砚池、梵音洞、闻梵处、观河亭和龙山文化遗址等遗迹。据说,羊茂台和洗砚池是当年曹植读书、吟诗、做文章、清洗笔墨的地方,梵音洞和闻梵处是曹植闻听西方梵音、创作中国佛乐的地方。曹植鱼山闻梵,首创中国佛教音乐,唐时传入日本。日本宗教界为纪念曹植的功德,将本土的一座小山也命名为鱼山,尊奉曹植为日本佛乐的鼻祖。山上《中日两鱼山友好纪念碑》,即是日本宗教团体多次来中国参拜鱼山曹植墓的见证。
曹植墓建于魏太和七年(公元233年),一千七百多年来,频遭劫难,历经沧桑,原来古建筑早已湮没。现在的陵园、陵门、隋碑楼、曹植墓纪念馆及子建祠等,是1993年东阿县人民政府改建而成。1996年11月,曹植墓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查看详情>>与“曹植真的忧郁而死吗?曹植死后墓葬在哪”相关的文章
才子曹植之死冥冥之中早已谱写好,世间少了一位绝世的文豪
南朝文学家谢灵运有一句话:“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这句话中的曹子建,说的就是我们熟知的三国时期的曹植。曹植以他绝世的才华,风流的文采博得了后世对他的“才高八斗”的美名。虽然才华出众,但是曹植的一生,可以说是不甚坎坷,最后甚至郁郁而终。
曹魏世家,才情盖世
曹植,字子健。是曹操与卞夫人的第三个儿子。当时的曹操正在征战四方,还没有着自己固定的地盘,所以平时是携带家眷一起出征。
幼年的曹植跟着父亲过着戎马的生活。虽然身处动荡的环境里,但是曹植却勤奋好学,再加之他天资聪慧,所以在他十岁时,就能背诵《论语》、《诗经》等经典著作。有一次,曹操读到曹植写的文章时,觉得文章写得太好,不像是曹植这个年纪能写出来的,就把曹植叫过来,问他文章是谁代他写的。曹植自信的回答,说孩儿出口就是道理,下笔就能成文章,为什么要找人代笔?父亲不相信的面试一下就知道了。
官渡之战后,曹操打败了他当时最大的对手袁绍,建立了以邺城为中心的北方帝国,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了当时的无冕之王。为了庆祝自己的胜利,曹操在邺城修建了铜雀台。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铜雀台修建完成,曹操带着儿子们登台游览,兴致到了,让他们即兴作赋。当时只有十九岁的曹植是第一个完成的。
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
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蝃蝀。
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
欣群才之来萃兮,协飞熊之吉梦。
曹植的《登台赋》让曹操感到十分意外,他本想借此机会考考儿子们的写作能力,没想过他们会写出什么好的文章,没想到曹植给了他一个意外之喜欢,所以曹操对这篇文章十分喜爱。
储君之争,因酒而累
曹植的才华深受曹操的认可,曹操有心立曹植为世子,将自己打下的基业传给他,所以经常是对曹植委以重任,以来考验他。曹植二十三岁时,带兵远征孙权,却让曹植留守邺城,可见曹操对曹植的信任。
曹植虽然受到曹操的认可,但是世子之位并不是万无一失的。因为他还有一个最大的竞争对手,这个人就是他的哥哥曹丕。曹丕比曹植年长五岁,同为卞夫人所生。曹丕五岁能文,八岁能武,十一岁就随着父亲远征,可谓是文武双全。因为世子之位未定,所以兄弟二人经常是明争暗斗,集结党羽。当时的群臣就围绕着这两兄弟分成了“曹丕派”和“曹植派”。
兄弟相争,其实也是曹操的意思,他想要在这两兄弟之间挑选一个最优秀的做继承人。在这场储君之争中,因为曹植的文人气息太浓,太好饮酒,犯了几个错误,导致他失去了父亲的信任,从而在这场竞争中败下阵来。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曹植在一次酒会上喝得酩酊大醉,兴致一起,要在城中驾车。当曹植的马车行驶到司马门时,他并未下马绕行,而是直接闯了过去。后来这个事情传到了曹操的耳中,曹操大为震怒。因为曹操是一个礼法传统至上的人,而曹植夜闯司马门,是对礼法的亵渎,这是令曹操无法接受的。曹操下令将驾驶马车的车夫给处死了,虽然没有责罚曹植,但是内心却对曹植大失所望。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
查看详情>>与“才子曹植之死冥冥之中早已谱写好,世间少了一位绝世的文豪”相关的文章
才高八斗的曹植之死,都是因为被政治束缚住了人生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16岁的曹植跟随曹操北征柳城(今属辽宁朝阳),战场上的厮杀让曹植血脉偾张,意气风发,期间写下了他前半生的重要作品,乐府诗《白马篇》,诗中描述了一位英俊少年身骑白马,在战场上驰骋,有着超强的武艺,更重要的是有一颗捐躯报国的心,诗末名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流传千古。
黄初三年(公元222年),已经32岁的曹植被已经称帝的曹丕封为鄄城王,鄄城在山东,曹植从都城洛阳回到鄄城路上,写下了浪漫主义名篇《洛神赋》,这是他后期的代表作,《洛神赋》讲述了曹植与洛神宓妃相遇,并且彼此相恋,但最终因为人神殊途而分离,无限感伤。曹植借洛神喻理想,感伤理想破灭而带来的绝望。
曹植才高八斗
从《白马篇》到《洛神赋》,从少年时的满腔热血,到而立之年的无奈,曹植的人生巅峰来得太早,去得太快,让后人无比感慨。曹植的文才,在魏晋南北朝时被推至高峰,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才高八斗由此而来。
文学上,曹植无疑是天才般的存在,然而,才华在文学上耗尽的曹植,在政治上的表现却显得十分幼稚,最终败于曹丕,受到排挤,郁郁寡欢。从高崖跌入深渊,曹植的命运让人嗟叹不已。
文采出众,深受宠爱
曹操孩子众多,出采者莫过于曹冲、曹丕、曹植,曹冲最受曹操喜爱,然而不幸早夭。其次喜欢曹植,曹操文韬武略,文的一面,曹植最像他,武的一面,曹丕接近。
很早时候,曹操就带着自己的儿子到处征战,曹丕10岁就在军营里接受战争的洗礼,造就了其刚毅果断的性格,曹植接受战争洗礼较晚,15岁才开始跟着曹操出征。见过了战争场面,曹植的内心受到了冲击,战争的无情给那个年龄的孩子带来的是建功立业的迫切心里,是凭借武艺驰骋沙场的向往。
16岁的曹植,在行军途中写下了《白马篇》,一个边疆游侠形象成功塑造,这是他想成为的样子。《白马篇》一出,世人争相传读,曹植名满天下。
显然,这样的曹植受到了曹操的喜爱。自幼便显现出过人的才气,熟读诗书,才思敏捷,出口成章,常常给曹操制造意外惊喜。曹植身上的文人气,自由不羁,颇受曹操喜欢,加上他有名士之风,穿衣朴素,与曹操的倡导契合,更让曹操有心栽培。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打败袁绍的曹操意气风发,在邺城挖出一只铜雀,谋士荀攸进言说昔日舜的母亲梦见玉雀入怀,而后生下舜,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吉兆,曹操大喜,命令建造铜雀台。
铜雀台建成,曹操带着麾下的一众文人登台赋诗,这里也成了以曹操父子三人为代表的建安文学起源地。登台时,曹植才19岁,但丝毫不比那些知名文人逊色,当即泼墨挥毫,第一个写完《登台赋》,辞藻华丽,文中对曹操极力歌功颂德,引得众人喝彩不已,曹操惊喜之余更加看重曹植。
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曹植的名士之气深得曹操之心,但越到后面,曹植过于放任自己的文人习性,屡屡坏了曹操的规矩,逐渐失宠。
任性不羁,逐渐失宠
名士...
查看详情>>与“才高八斗的曹植之死,都是因为被政治束缚住了人生”相关的文章
曹植之死怪谁?为什么说曹植其实是毁在自己手里
以前每读到曹植的七步诗“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都感觉好伤感。记得语文老师说,曹植做这首诗是因为,他的兄长曹丕命他用走七步的时间来作一首诗,做不出,就严惩他。那时好庆幸曹植作出诗,不过他的哥哥好坏,亲弟弟都欺负。
现在想想,其实也不能全怪曹丕,只能算曹植自作自受了。
曹植是曹丕的亲弟弟,自幼就聪明无比,在知识文化层面上,绝对力压他亲哥曹丕。为此,颇受他爹曹操的喜爱看重,即使在那立嫡立长的时代,曹操也多次产生过把曹植作为他下一代的接班人,直接忽视曹丕这个老大的存在。可惜,出现了点小插曲,曹植最终抱憾而终。
曹植其实是毁在自己手里。为什么这么讲?
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靠武力解决问题才是硬道理。而曹植恰恰是败在了这方面,曹植自身的文人气、才子气太浓,常常任性而为,目光短浅,不注意约束自己,饮起酒来毫无节制,堪比酒鬼,甚至光明正大的做出了几件让曹操很是失望的事。
尤其是在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他在曹操外出期间,趁着酒足壮人胆,私自坐着王室的车马,自作主张打开王宫大门——司马门,在只有帝王举行典礼时才能行走的禁道上纵情驰骋,一直畅玩到金门。那个时候,恐怕他早就把曹操的法令忘到九霄云外去了。曹操大怒,处死了掌管王室车马的公车令。从此加重对诸侯的法规禁令,曹植也因此事而日渐失去曹操的信任和宠爱。
没过几个月,曹操就立曹丕为世子。从此,曹植告别了昂扬奋发的人生阶段,陷入难以自拔的苦闷和浓浓的悲愁中。
其实,仅仅只看曹植的性格特点,他也注定争位失败。
曹植的想法太单纯了。大家应该很明白,一旦什么事粘上政治层面,再简单的事也会复杂的让你想不开。可他都在做什么,每天只顾与杨修那一帮文人喝酒,作诗取乐,对储位争夺不放在心上,嘿,多恣意的小日子。曹操想锻炼他,为他以后铺路便派曹植带兵出征。注意了,带兵出征是掌握军权的象征 ,这可是是曹操重点培养的征兆。结果人家毫不领情,辜负了老爹的一片苦心,曹植在出征前酩酊大醉,曹操多次派人来传曹植,连催几次,曹植仍睡得昏天黑地,曹操一气之下就取消了曹植带兵的决定。看来,曹植只配当个不拘小节的文学家,难以担当足智多谋的政治家。曹植不如曹丕有心计,这是他的致命缺点。
而曹操死后,曹植再无用武之地。曹丕防着他,让他做个散漫王,他死后,他的儿子照样防着他。这导致他无法大施拳脚,郁郁而终。这实在不能怪曹丕父子,曹植曾经毕竟是在曹操的接班人候选名单上呆过的,不得不防啊。
而且相比于清朝的雍正帝,曹丕父子简直就是大善人!
查看详情>>与“曹植之死怪谁?为什么说曹植其实是毁在自己手里”相关的文章
顶级文豪曹植怎么死的?嗣子之争失败的他有何表现
曹植是三国时期最顶级的大文豪,后人甚至是把曹植的文学高度和李白、苏轼等人选为同等。可能我们最熟悉曹植的作品还是《七步诗》,不过《七步诗》在曹植的作品里也只能算小儿科,曹丕真正厉害的是《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作品。这写直接让曹植上升了几个高度,可能连当时的曹操也有点虚。
不过曹植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在嗣子之争上输给了曹丕,最后每天郁郁寡欢,感叹自己的一生为什么会变成如此境地,晚年的曹植惊现悲凉。下面就为大家揭晓曹植的真正死因,可能和曹丕的关系还不是很大。
早年在曹操建立的铜雀台上,曹植一气呵成、一挥而就,完成了《登台赋》。从此曹操内心的天平已经向曹植所倾斜,曹操是个看人的高手,对于曹植所展现出来的才华也是非常欣赏,所以对他寄予厚望,可以说最早的时候曹植的风头绝对是要盖过曹丕的。不过曹植对于争储的决心并没有那么的强,虽然自己也想当上继承人,但平时还是太过于随性,生活上太放纵并不节制,自律性没有曹丕这么好,这一点是曹操非常不喜欢的。不过曹植天生性格就是这就,可能对于天才来说放开自我才是能使灵感能源源不断涌出的方法。
但是曹操要的继承人首先是自律、其次是稳重。对于曹植这样的性格来说总有一天会闯出大祸,果然有一次曹操外出,结果当晚曹植喝的大罪驾着马车闯入了司马门。当时司马门是只有帝王才能出入的禁道,凡是擅自闯入者都是死罪。曹操知道后也是大怒,但是曹植又不能杀那就只好把车夫给杀了,然后把曹植关押了起来,从此曹操也明白曹植定力太差完全不把自己定的规矩放在眼里,这样的人日后必定无法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治国上面。所以这时候曹操内心嗣子的人选也开始动摇了。
最后曹操在百官的压力下,还是把太子位传给了曹丕。之后曹植也明白自己的好日子要到头了,虽然自己和曹丕是亲兄弟,但是这层关系往往才是最危险的。不过曹丕也是放了曹植一命并没有杀他,只是让他到了别处去生活。此后曹植就开始整日郁闷,后悔自己没能把握住大好机会,使自己的一片前途都陷入黑暗。总之曹丕只要还活着,肯定就没他的出头之日。不过在之后的一段时间了,曹植的创作灵感更丰富了,接连写出了很多知名的作品。
不过这种日子对于曹植来说始终还是痛苦的,关于曹植的死因有说是病死的,也有说是郁闷致死。其实曹植的性格比较随性,如果晚年真的是因为权力之争的事情搞得郁闷致死可能就有点不像曹植的性格了。不过曹植最后的确是已经到了不受用的程度,曹丕称帝以后性格也开始多疑了起来,对于曹植这样具有威胁的人肯定是重点防范。只能说曹植一生虽然是个才华横溢的人,但关键时刻还是没有把这根弦给绷紧。
与“顶级文豪曹植怎么死的?嗣子之争失败的他有何表现”相关的文章
三国曹植之死的真相是什么?曹植为什么会愤恨而死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曹植的七步诗在我们上学的时候就开始学了。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这首诗的由来。曹丕和曹植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父亲曹操,母亲卞氏。这哥俩都遗传了曹操的文学基因,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文豪,文学界有名的“建安七子”曹家就占了三席。建安元年曹操的丁夫人被废,扶正了卞氏,作为卞氏的长子曹丕也就成了嫡长子。嫡长子,是很重要的身份,在古代帝王的继承顺序都是从嫡长子开始往下推的。
卞氏生了四个儿子曹丕、曹彰、曹植、曹熊,其实这就是曹家的继位顺序。其中曹熊很小就去世了。曹彰不喜欢读书曾经说:“大丈夫就应该像卫青霍去病一样,带着十万骑兵驰骋沙漠,守卫边疆,建功立业,作了博士又有什么能力?”当曹操问到他的理想时他依然回答“做大将军。”曹彰作战勇猛,常常随曹操出征,冲锋陷阵,堪称一代将才。可见曹彰是将才却不是将将之才。天才般的曹植却说服了曹操的心。
曹植真的是天才少年,十岁就能背诵《诗经》、《论语》以及辞赋等数十万字的经典,如果不是有过目不忘的本领真的是做不到的。人家写文章也是一流的,曹操看到曹植的文章时都不敢相信是出自于一个孩子之手,还曾经试探着问“是别人帮你写的吧?”曹植跪下说:“我怎么想的就怎么写,自然就下笔成章,不信您可以当面考我,不就知道是不是别人代写的了。”《宣和书谱》上也记载曹植少年聪慧,记忆力惊人,万言不忘,其胸中磊落之气发于笔墨闲。曹操的铜雀台落成的时候,曹操真的让曹植做了一篇文章就是有名的《铜雀台赋》,辞藻华丽,文笔流畅成为后世传颂的经典,也把曹操给镇住了。
曹植的书法也是了得的,据《书断》记载,“曹植亦工书。”曹植以章草书写的《鹞雀赋》是书法中的极品。
曹植对绘画也是深有研究的,著有《画赞序》,是中国画论史上流传下来的第一篇专题论画的文章。
你要是有这样一个孩子能不喜欢吗?一向唯才是举的曹操自然也是。恰巧曹植为人随和,也没有架子,生活节俭,从不穿华丽的衣服也不装饰自己的车。曹操出什么难题都能对答,更是特别的宠爱曹植,好几次都想立曹植为太子。
这样的锋芒毕露如果继承了大位还好,不能继承也必然会成为新继位人的眼中钉。历史我们都已经知道,曹丕称帝。
《三国演义》中描写曹丕称帝后自然要忌惮曹植,有一次把曹植召到京城,想解决了这个后患,处于母亲卞氏的哀求才出了一道难题,命他七步成诗,诗不成则亡,诗成则生。曹植想起小时候兄弟之间的亲密无间,又想起今天的局面,不禁落泪作了《七步诗》感叹同胞兄弟间的相爱相杀,也就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曹丕虽然留住了曹植的性命,对他依然有所忌惮,多次更改他的封地。刚开始为临淄侯,后来改封鄄城候,两年后又迁到雍丘,以后又迁到浚仪,又迁回雍丘……即使到了魏明帝曹睿继位对曹植忌惮之心都没有消除,曹植曾经多次上书,希望自己能够重新得到朝廷的重用,都没有得到魏明帝的同意。当时的宗族法制,对待藩国十分严苛峻迫,藩王的幕僚...
查看详情>>与“三国曹植之死的真相是什么?曹植为什么会愤恨而死”相关的文章
曹植怎么死的?曹植之死隐藏了什么秘密
公元232年,曹植逝世,时年41岁。那么曹植是怎么死的呢?曹植之死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关于曹植之死,比较公认的说法是:据史书记载,因病忧郁而死,但是得的什么病却没有说。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曹植的最可能的死因。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东汉豫州刺史部谯 (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关于曹植的病因死因,诸多史书无及详披。凡谈及此一事者,乃含糊其辞,道不出个子丑寅卯所以然来,就是陈寿的《三国志·陈思王植传》,也以其“常汲汲无欢,遂发疾薨”之笼统词语塞而搪之。患何“疾”而薨,不得而知。因此,后人不假思索,一再引用或引申。诸如:“十一年里频频徙都,汲汲无欢,遂发愤而薨”(刘玉新:《曹植与曹植墓》之《隋<曹植墓神道碑>小记》)、“卒使植愤闷发疾以死”(李梦阳:《曹子建集·序》)云云,遂成定式,无人发指。闲来翻书,偶尔在《太平御览》卷376摘引《魏略》一书中,发现这样一条记载:“陈思王精意著作,食饮损减,得反胃病”。为之一怔,顿开茅塞。心下窃喜,真乃孤陋寡闻,这不是一条颇具说服力的佐证吗?接下来我们就来讨论讨论曹植怎么死的。
中医学理论谓:反胃之疾,乃饮食入胃,经过良久,复由胃反出之病。临床特点为:饮食之后,宿谷不化,脘腹胀闷,自感难忍而复吐。或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吐出之物,完谷不化。寻其病因,大致有四,现择其二:(一)、饮食不节,恣食生冷,饥饱不均,或劳役过度,皆损伤脾胃。胃伤则不能纳,脾伤则不能化,二者俱伤,纳化皆难,宿食痰饮动扰脾胃,因致斯疾。(二)、嗜酒大甚,酷饮无度,伤于酒湿。凡饮酒过多,酒毒渍于肠胃。酒性有毒而大热,其毒热之气,渗溢经络,浸渍脏腑,损伤胃气而为反胃。
纵观曹植一生非同常人的生活遭遇,很容易就知道曹植怎么死的。他一生恣肆纵酒,无有节度,几乎送了性命。请看《三国志·陈思王植传》中的记载:“植任性而行,不自彫励,饮酒不节”。“(建安)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遣救仁,呼有所勅戒。植醉不能受命,于是悔而罢之”。“黄初二年,监国谒者灌均希指,奏‘植醉酒悖慢,劫胁使者’。有司请治罪,帝以太后故,贬爵安乡侯”。
再者由于政治的倾轧,萁豆的相煎,使得他空怀“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曹植:《与杨德祖书》)的壮烈激情,而成为曹魏统治集团的阶下囚。请看《三国志·武文世王公传》注引记载:“封建王侯,皆寄地空名,而无其实。王国使有老兵百余人,以卫其国。虽有王侯之号,而乃侪为匹夫。县隔千里之外,无朝聘之仪,邻国无会同之制。诸侯游猎不得过三十里,又为设防辅监国之官以伺察之。王侯皆思为...
查看详情>>与“曹植怎么死的?曹植之死隐藏了什么秘密”相关的文章
关于曹植之死有三种说法,曹植是被他的哥哥所杀吗?
相比于打战称帝,曹植更明显的应该是个文学家,他写下了非常多的传世名篇,让无数的人感到赞叹和惊艳。曹植是建安八子之一,也是魏武帝曹操的第三个儿子。曹植在文学方面有非常高的造诣,是三国时期魏国的著名文学家,他的“七步诗”至今仍然广为流传。曹植是怎么死的?他死后又被安葬在了哪里?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曹植出生于公元192年,是魏武帝曹操的第三个儿子,也是魏文帝曹丕的弟弟。他在文学方面有非常高的造诣,是三国时期魏国的著名文学家,更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后人将曹植、曹操和曹丕三人合称为“三曹”。南朝时期的文学家谢灵运也对曹植的文学造诣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的“七步诗”至今仍然广为流传。曹植去世于公元232年12月27日,终年41岁,死后被追封为陈思王。
这样一位才高八斗的文学奇才又是怎么死的?传说曹植是被他的哥哥曹丕所杀,这是真的吗?其实,关于曹植是怎么死的,民间共有三种传言。
一、曹植是被曹丕杀死的。曹丕称帝后,一心想把曹植杀之而后快,便借口让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要是不能作出一首诗便要将他杀了。我们都知道,曹植就是因此而写出了流传千年的“七步诗”。但民间推测,以曹丕的性格是不可能这么放过曹植,他之后肯定还会再找不同的理由将曹植处死。
二、不受重用,抑郁而死。曹丕掌握大权之后,因为嫉妒曹植学富五车,多次对曹植贬爵和改换封地。曹植仍然能曾多次上书,希望可以得到任用,但都未能如愿。甚至到曹丕死后,曹睿即位,他也没有受到任用。最终曹植积郁成病,忧郁而死。
三、饮酒无度,得胃癌而死。曹植生性纵酒无度,加上曹丕的多次迫害对他造成的心灵创伤,还有他及其流离失所的生活,无形中增加了他精神上的负担。于是他变得终日抑郁,只能借酒浇愁。他终日饮酒导致食欲不振,人日渐消瘦,严重破坏了身体的正常平衡,最终因胃癌而死。
显然这三种传言中的第二种和第三种比较可信,根据相关的史料记载,曹植一生经历了三个帝王曹操、曹丕和曹睿,这说明曹丕死后,曹植依然还在,所以曹植并不是被曹丕所杀的。
曹植并不像他的父亲曹操那样有72个疑冢,他的墓只有3处,一处在今天的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鱼山镇鱼山村,一处是河南淮阳城南的思陵冢,还有一处是河南通许七步村的曹植墓。据说,河南淮阳是曹植晚年的封地,当年也是死在此地,而河南通许七步村则是曹植作出七步诗的地方。但根据相关资料的考证,位于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鱼山镇鱼山村的那个墓最可能是曹植的真正墓穴所在。
公元232年,曹植在陈郡去世,他的后人依照他生前的嘱托将他的尸骨迁往远在千里的东阿鱼山安葬。曹植的墓依山而建,现在已经成为了我国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曹植的墓至今已有1700多年,经历过多次劫难,多年来历经沧桑。原来的古建筑早已损坏,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经过一番改建整修之后的曹植墓。
曹植生前没有受到重用,他死后他的后人又在哪里呢?曹植有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长子曹苗,长女曹金瓠和次女曹行女都很早就去...
查看详情>>与“关于曹植之死有三种说法,曹植是被他的哥哥所杀吗?”相关的文章
曹植怎么死的?因一首诗挽回性命最后英年早逝
曹植所写的《洛神赋》,被公认为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之作,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就取材于这篇名赋。而东晋恃才傲物的谢灵运也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的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也因为这样曹植以“才高八斗”名扬天下。而唐代所称“汉魏风骨”,当首推就是曹植。
曹植的死因
曹植因富才学,早年曾受曹操宠爱,但因其任性而失宠。后来遭到兄长曹丕的妒忌,曹丕称帝后,曾经想法设法要杀了曹植,最后还是因为曹植写的千古绝唱《七步诗》而挽回了性命。
虽然曹丕没有杀死曹植,但是屡次贬爵和改换封地。最终曹植因为屡次遭贬不得重用而抑郁而死,享年四十一岁。
曹植虽然无法像其父亲曹操一样傲视群雄,但是他却利用自己的学识流芳百世,成为后人敬仰的大文豪,其名声比做皇帝的哥哥曹丕还要响亮。
曹植之死是因性格导致抑郁而死
曹植是曹操的儿子,本来曹操是有意传位于曹植的,可是因为曹植自己太作,把王位给丢了。曹植很有才华,可是一生却没有能够走向政台就死了,曹植之死可谓十分可惜。曹植怎么死的呢?在三国志里的记载是抑郁而终。
曹植怎么死的?抑郁而终
陈寿在其《三国志》中是这么记载曹植之死的:“常汲汲无欢,遂发疾薨”,后人在史书中记录曹植死因的时候也就大多一笔带过,并没有详细记载曹植的确切死因。在《太平御览》中的《魏略》中有这样一条记载“陈思王静意著作,食饮损减,得反胃病”,反胃病逝由于饮食之后,食物不消化,肚腹胀闷,将吃的食物吐出来,得这个病的原因大多是饮食不节制,或是大量喝酒,酒毒堆积在肠胃。
曹植与曹丕的帝位恩怨
天资聪颖的曹植“年十岁余,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在邺城所建的铜雀台落成,他便召集了一批文士“登台为赋”,曹植自然也在其中。在众人之中,独有曹植提笔略加思索,一挥而就,而且第一个交卷,其文曰《登台赋》。曹操看后,赞赏不止。当时曹植只有19岁。
自此,一向重视人才的曹操产生了要打破“立长不立幼”的老规矩的念头,要将其王位交给这个文武全才的儿子曹植。因此曹操对曹植特别宠爱,并多次向身边的人表示“吾欲立为嗣”。谁曾料到,曹操的这一想法,非但没有给曹植带来什么福分,相反给他后来制造了不尽的痛苦,使他无形之中卷入争夺太子的漩涡之中。
他曾获其父曹操的宠爱,曹操也曾一度欲废曹丕而立其为王世子,得曹丕之嫉恨也在情理之中。若不是一些大臣的竭力反对,曹植真的就被立为世子了,曹丕与其弟曹植的斗争也就从这时代开始了。最为不值的是,曹植根本就没有跟曹丕争夺帝位的想法。
有一次,曹操出兵打仗,曹植、曹丕都来送行,临别时,曹植高声朗读了为曹操称颂功德的华美篇章,大家十分赞赏。曹丕见状怅然若失,吴质对他耳语说:“王当行,流涕可也。”于是曹丕当即泪流满面,感动得曹操也欷歔不已。
还有一次,曹操欲派曹植带兵出征。带兵出征是掌握军权的象征 ,是曹操重点培养的征兆。结果曹植在出征前酩酊大醉,曹操派人来传曹植,连...
查看详情>>曹植之死:富有才学的一代才子,最后在忧郁中病逝
因富才学,早年曾被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后失宠。建安十六年(211)年封平原侯,建安十九年(214年)改为临淄侯。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改封鄄城王。曹丕称帝后,他受曹丕的猜忌和迫害,屡遭贬爵和改换封地。
曹丕死后,曹丕的儿子曹睿即位,曹植曾几次上书,希望能够得到任用,但都未能如愿,最后忧郁而死,年四十一岁。
曹植是什么时候死的?公元232年12月27日
曹植生平,“一代诗宗”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画眉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曹植的散文同样亦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诗品》的作者钟嵘亦赞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作为《诗品》全书中品第最高的诗人、中国诗歌抒情品格的确立者,在诗史上具有“一代诗宗”的历史地位。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才气逼人,出口成章
初平三年(192年),曹植出生于东武阳。曹植是曹操与卞夫人所生第三子(卞夫人为曹操生了四个儿子:丕、彰、植、熊)。当时曹操在北方尚未站稳脚跟,缺乏固定的根据地,家属常随军行止,因此幼年的曹植同众多兄弟们一样,是在戎马倥偬的生活中度过的。这种戎伍生活一直到建安九年(204年),曹操击败了劲敌袁绍集团,攻克了其经营多年的邺城(今河北临漳),方才有所改变。
曹植自小非常聪慧,才十岁出头,就能诵读《诗经》、《论语》及先秦两汉辞赋,诸子百家也曾广泛涉猎。他思路快捷,谈锋健锐,进见曹操时每被提问常常应声而对,脱口成章。曹操曾经看了曹植写的文章,惊喜的问他:“你请人代写的吧?”曹植答道:“话说出口就是论,下笔就成文章,只要当面考试就知道了,何必请人代作呢!”
再加之性情坦率自然,不讲究庄重的仪容,车马服饰,不追求华艳、富丽,这自然很合曹操的口味。渐渐地,曹操开始把爱心转移到曹植身上。
建安十一年(206年)八月,15岁的曹植第一次随父东征海贼管承到达淳于(今安丘东北)。
建安十二年(207年)一月回师邺城,他在《求自试表》中所说“东临沧海”即指此事。九月,16岁的曹植随父北征柳城(今辽宁朝阳),他在《求自试表》中说“北出玄塞”即指此行,《白马篇》就是曹植对此期间随父征战的写照。
建安十三年(208年)七月,17岁的曹...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