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李白的千古名诗《月下独酌》诗句赏析,哪句诗是作者浪漫主义的体现?
孤独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会是一种特别难以忍受,却又无法排遣的负面情绪。在面对这种情绪的时候,有的人会疯狂的找一些事情做来故作充实;有的人会想办法联系一些朋友聚会狂欢。
不过,对于古代的一些文人墨客来说,排解孤独最最常用的办法当然就是饮酒了。就算是被人称作“谪仙人”的李白,在面对孤独的时候,也免不了“借酒浇愁”。不过,只能说不愧是诗仙,李白他当然知道“借酒浇愁愁更愁”的道理,所以他有着别人所不能想象的浪漫。
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一起去探索一下,诗仙李白独自一人面对一轮明月,一壶美酒时,到底演绎出了怎么样的浪漫呢?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这首诗约作于公元744年,也就是唐玄宗天宝三年。当时的李白正在长安,也正是他处于官场失意的时候。李白苦于自己的政治理想难以实现,心情自然是孤寂苦闷的,身边有没有朋友可以饮酒作乐。所以就只能独自一人,在月夜中以月为友,以影为伴,对酒当歌,以求及时行乐。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在这美妙的花田间,我带着一壶美酒,却只能够自斟自酌。身边没有任何可以相互交谈的亲友。这句诗是诗人对于诗词场景的交代:地点是花田,道具是一壶美酒,登场的人物却只有诗人一人。特别是诗中“无相亲”三个字,着实地表现出当时的场面真的是非常的单调!诗人在这第一句就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定了下来。一个“独”字,更是整句的点睛之笔,诗人内心本就是孤苦无依的,可是就连“借酒浇愁”也只能月下独酌。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我举起酒杯,邀请天上的那一轮明月,和我一起喝一杯。然后再加上落在地上的影子,我们三个人就可以对酒当歌。可惜的是,月亮当然不能陪着我饮酒,而那地上的影子,却又只会紧紧地跟着我。
这两句诗就是李白作为浪漫主义诗人的完美体现,就算是在“月下独酌”的孤苦境遇下,诗人也可以邀月对影,自娱自乐。不过诗人在下一句却又满满地在表达着内心的无奈,因为月亮不会饮酒,身影也只是跟着我的身影舞动,不能陪我谈心。这种近乎于绝望的孤独,真的不是所有人都能够体会的。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我只好暂时与明月和身影结为酒伴,因为在我看来及时行乐,必须要把这美好的春光给紧紧抓住。我们“三个人”一起饮酒,我放声高歌,月亮就一直绕着我徘徊;我翩翩起舞,身影就只是聊聊凌乱。
这两句诗可以说从另一个角度把诗人心中的苦闷孤寂表达到了极致。诗人向我们虚构出了一个看似热闹的情景,明月、身影和自己三个人一起放声高歌,翩翩起舞。如此以乐景写哀情,却更为极致地反映出诗人内心真正的孤独。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总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清醒的时候,我们可以尽情地寻欢作乐,酒醉后我们也免不了要各自分散。明月呀,我真希望可以和你永远的结为...
查看详情>>与“李白的千古名诗《月下独酌》诗句赏析,哪句诗是作者浪漫主义的体现?”相关的文章
李白为酒写的诗《月下独酌》,第二首通篇都在为爱酒找理由?
素闻李太白的金樽中映照着古今之月,三杯清酒下肚,笔墨一挥,就是半个盛唐。有人说,大唐有了李太白,才真的了不起。而李白有了金樽美酒,才更加了不起。
诗仙李白的诗,大多是沾有酒气的,其中,“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便是流传甚广的,我们都知道这两联出自李白的《月下独酌·其一》,却很少谈及《月下独酌》此组诗的其他三首。
《月下独酌》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在笔者看来,《月下独酌·其二》重在议论,在意象上自然是没有第一首拿捏得好,但也是豪气满满的一首诗,开篇就惊艳了众人。
《月下独酌》其二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唐玄宗天宝三载,当时李白正在长安,正处于官场失意之时,面对黑暗现实,他没有选择同流合污,而是选择坚持做自己,追求光明,他虽没有沉沦,内心却十分孤寂,唯有以酒相伴,遂挥笔写下《月下独酌》。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诗的第一节,诗人在为爱酒找理由。这理由去哪儿找?不只在人间,还要上天入地地找,这才是李白那无处安放的爆棚的想象力。
诗人开篇单刀直入,不扯虚言,明明白白地告诉你:你要知道,天如果不爱酒,天上就不会有酒星!
经李白一说,这才知道,原来天上真的有酒星。酒星是我国古代的星宿名,也叫酒旗星,据《晋书·天文志》记载: “轩辕右角南三星曰酒旗。”关于酒星,还有一个关于皇帝、杜康与酒的传说呢,在此不必赘言。
其次指向了地,这苍茫大地如果不爱酒,地上就不会有酒泉。既然这天与地都喜欢酒,那“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李太白就无愧于天了。
一开始就指向了天地,让整首诗的境界一下子变得空灵阔大,将酒与天地相连,可见李白对酒的热爱,其次说“爱酒不愧天”,也算是为他爱酒找了一个看似恰当的理由。
思维清晰,逻辑缜密,讲得好有道理,简直无法反驳。
此言一出,古今爱酒之人再不用为爱酒、喝酒找理由了,大诗人李白早已经说得清清楚楚。也正因其胸襟装得下天地,才写得出如此豪放之语。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谈天论地之后,爱酒的理由还没找够,进而指向了人。他先是听说人们将清酒比作圣,后来又听说人们将浊酒比作贤,既然圣贤都喜饮酒,那人们又何必再去求神仙?
诗仙通过贬低神仙来突出饮酒,从圣贤写到神仙,最后得出了饮酒不但合乎情理,而且还大有益处。
那喝酒到底有什么道理?诗人最后将喝酒提到了至高无上的高度:喝酒三杯即通大道,一斗则合自然,我得到了这酒中的趣味,是不能轻易说与外人听的啊。
从天地到圣贤,再到神仙,李白把人理应爱酒的理由说得多么清晰明白?任...
查看详情>>李白最具代表性的诗句《月下独酌》,从中品味李白诗歌的总体艺术特色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才华横溢,诗风豪放飘逸、自然率真,作品风格如同其人,清新洒脱、飘逸如仙。其诗歌创作题材广泛、富有想象力,语句生动活泼、热情洋溢,贺知章赞其为“天上谪仙人”(天上被贬滴到世间的仙人)。后世称之为“诗仙",和“诗圣”杜甫齐名,并称“李杜”。
《月下独酌》共四首,本诗为第一首,作于天宝年间李林甫、杨国忠权倾朝野之际,大约天宝三年(744年)之时,一开篇就是千古名句。
《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本诗题为《月下独酌》,紧扣“独”字,反复咏叹缺乏知音的孤独寂寞。全诗情感转折、层层推进,从“无相亲"的独,到“成三人”的不独,又由“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之独,变为“同交欢”的不独,之后再转为“各分散”的孤独,最后以“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的情怀作结,情感起伏强烈,读后可以感受到作者情意的真切与心绪的转折,值得我们仔细品味。
《月下独酌》是李白具有代表性的一首诗,我们可以窥全豹于一斑,从中品味李白诗歌的总体艺术特色。下面逐一分析。
第一,这首诗涉及了李白诗歌中最常用的两个意象:月和酒。月亮的意象在李白诗歌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得到了非常多的描写。然而,对于同样的一个客观存在的月亮,李白却给我们展现出了五彩缤纷的形象。在《静夜思》《峨眉山月歌》《梦游天姥吟留别》和这首《月下独酌》中都有月的意象,但是,这四首诗中月的形象却各不相同。
从月亮的出现位置看,《静夜思》中的月亮是窗中月和地上月;《峨眉山月歌》中的月亮是山头月和水中月;《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梦中月;《月下独酌》中的月亮是天上月、花间月和杯中月。从月的形状上看,《静夜思〉中的月亮圆而轮廓清晰;《峨眉山月歌》中的月亮是一轮弦月,有蛾眉的形状;《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月亮因梦故而朦胧感较强;而《月下独酌》中,由于诗人在饮酒,这轮月亮从轮廓清晰的圆月逐渐变化成朦朦胧胧不确定的形状。
从色彩上看,“床头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为白色,《静夜思》的月亮是白色的;《峨眉山月歌》中的月亮“影人平羌江水流”,应该带点儿蓝色;《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月亮出现在梦幻之中,月上就多少附上一层紫色;《月下独酌》中的月亮则更多的是一种温柔的橘黄色。
从月亮给人的温度感上看,《静夜思》中的月亮冬冷,《峨眉山月歌》中的月亮秋凉,《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月亮夏爽,《月下独酌》中的月亮春暖。从月亮给人的总体感受上看,《静夜思》中的月亮孤寂,《峨眉山月歌》中的月亮清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月亮奇幻,《月下独酌》中的月亮明稂。等等,月亮每次在李白诗歌中出现时,都是不同的形象,这体现了李白诗歌感情的丰富和艺术表现的丰富。
还有就是酒的意象。在这篇《月下独酌》...
查看详情>>李白《月下独酌》揭示了李白与道教的不解之缘
花丛间摆上一壶酒,自斟自酌无亲无友。举杯邀请明月,和我的身影一起凑成三人。可惜月亮不理解畅饮的乐趣,影子徒然跟随我,也不能喝酒。暂时让月亮和影子跟我作伴吧,我应及时行乐,不要浪费这春宵良辰。
《月下独酌》作者: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直译
花丛间摆上一壶酒,自斟自酌无亲无友。举杯邀请明月,和我的身影一起凑成三人。可惜月亮不理解畅饮的乐趣,影子徒然跟随我,也不能喝酒。暂时让月亮和影子跟我作伴吧,我应及时行乐,不要浪费这春宵良辰。吟唱诗歌,月亮和着节奏徘徊,我跳舞,影子跟随舞步摇动变化。清醒的时候,咱们一起交流分享快乐,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分散。我们仨要订一个约定,等我到了银河星云,我们要永远结伴仙游。
这首诗说了些什么?
《月下独酌》是组诗,共四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组诗的大主题是饮酒。从这首诗的字面意义上也可以看得出来,就是李白在月下花园里独自喝酒这么点事。跟后面三首直接谈饮酒的诗不同,这第一首诗明显偏向酒伴,也就是月亮。李白用一种热闹的方式,写出了自己孤独冷寂的处境,表达了要对人生战略重心进行调整的愿望。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截止这一年,李白对自己人生的规划,一直采取的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策略,如果一定要排个先后顺序,应该还是仕途第一,修道成仙第二。现在改变的时候到了。李白此时已不再是皇上跟前的红人,他曾经对官场的幻想几近破灭,他的人生目标只剩下修道这一个了。
李白与道教的不解之缘
李白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基本上是在道教气氛浓厚的蜀中度过。“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 25岁时,他在江陵遇到了名气很大的道士司马承祯,被夸为:“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几年后李白来到长安,与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相识,玉真公主是一个道士,经玉真公主荐引,李白进入朝廷为翰林。一年后,李白离开京城,四处求仙学道,采药炼丹。44岁时,他来到山东紫极宫,尊高如贵为师,接受道箓,正式成为一名道士。
李白在《酬王补阙惠翼庄庙宋丞泚赠别》中说:“学道三十春,自言羲和人,轩盖宛若梦,云松长相亲。”实际上,李白一生学道远远不止30年,他61岁辞世,算下来,学道的时间应该有46年。
《月下独酌》与修道
李白的很多诗都与修道有关系,有一些只是以道教文化作为诗的底蕴(《独坐敬亭山》),有一些直接描写修道生活(《颍阳别元丹丘之淮阳》),《月下独酌》这首诗与修道的关系是非常明显的。
首先开篇四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的生成论。首先是“独酌无相亲”的一个人,接着邀请了明月为酒伴后,变成了二,明月照人,生成影子,变成了三。
整首诗读下来,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个修道者调...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