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刘裕是怎么当上皇帝的?看看他的北伐就知道他有多强了
刘裕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东晋一直是有两个中心的,一个京城建康,一个则是荆州的治所所在江陵。东晋几个世家王敦、庾亮、桓温长期都以江陵为中心经营。在这两个中心的旁边,有两个重要的军事中心,一个是建康旁边的京口,一个是江陵边上的襄阳。这两个地方,一直屯集军队的两大据点。无论是内部对抗,还是地域胡族入侵、北伐,京口和襄阳都是基地。而这两地,军队的主要来源,则是北方而来的流民,以及被安置在长江以北流民的后代。东晋大部分时间段,这两地军事指挥权是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上的。直到398年,北府军的首领刘牢之自为统帅。
404年刘裕京口起兵,核心力量就是京口的北府军。而他的前上司刘牢之,因为害怕桓玄的迫害而自杀。篡夺东晋政权建立桓楚的桓玄败的非常迅速,不到一年的时间,借助北府军的力量,刘裕就帮司马家又一次平定谯国桓氏的内乱。凭借帮司马家复国的功劳,刘裕在408年录尚书事,基本掌控了东晋中枢。
409年刘裕第一次北伐,于410年生擒南燕皇帝慕容超,灭掉了南燕,收复了青州、兖州,将东晋东边的疆域扩展至黄河流域。刘裕刚刚南归,之前被刘裕灭掉的孙恩的妹夫卢循举兵又起。马不停蹄,又是一年多的时间刘裕才将卢循这支农民起义军彻底肃清。412年至413年,刘裕又灭掉了北府军中功劳、地位仅次于自己的刘毅,彻底将北府军握在自己手中。也是在413年,刘裕军队灭掉了谯楚。414年,逼迫仇池国称臣。蜀地被又一次完整的纳入了南朝版图。
415年,东晋宗室、荆州刺史司马休之看刘裕的权势过重,起兵造反,又被刘裕打败,北逃后秦。416年,刘裕在经过一段时间筹备之后,四路大军北伐,水陆并进,先后收复洛阳、长安,灭掉北方另一个政权后秦。虽然在刘裕南归之后不久,长安被大夏赤连勃勃的军队攻克。但是,从西晋灭亡之后,同时收复两座旧都的功业,是从来没有过的。这样成功的北伐,将南朝的边际线推到了秦岭以北。
刘裕北伐的胜利,为他更进一步奠定基础。寒族出身的刘裕,迈出了之前几个世家大族都没敢迈出的那步。418年,刘裕受封宋公。419年,杀晋安帝。420年,逼迫晋恭帝让位给自己。
查看详情>>与“刘裕是怎么当上皇帝的?看看他的北伐就知道他有多强了”相关的文章
宋孝宗北伐为什么失败?谈判桌上说“不”是需要底气的
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在主战派军民的压力之下,宋高宗把皇位禅让给皇太子赵昚,是为宋孝宗。在禅位仪式上,宋高宗说了一句出自内心的自我评价:“朕在位失德甚多,更赖卿等掩覆。”也算是高宗对自己的总结。
宋孝宗甫即位,便表现出与宋高宗不一样的地方。他恢复了主战派胡铨的官职,为抗金英雄岳飞平反,追封岳飞为鄂国公,谥号为“武穆”,在西湖边建立岳坟,供后人缅怀。他还削去秦桧的官号,又将秦桧时期制造的冤假错案,全部予以昭雪。他重用主战派,重新拜张浚为相,并且整顿吏治,积极备战。这些措施在当时大快了人心,得到了民众的支持。
但是,作为一个皇帝,宋孝宗的处境比较窘迫。当他想在政治舞台上大鹏展翅的时候,却发现,高宗太上皇有意无意绑住了他的手脚,使他腾挪不得。譬如,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金国派使臣进京入见时,双方在递交国书的仪式上发生了争执。金国使臣要按“绍兴和议”的礼仪,即由宋朝皇帝在殿上站立,亲自从金国使者手中接受国书。而宋孝宗认为,金朝南侵,两国为敌对国家,应由大臣转呈金朝的国书。双方僵持住了。这时,太上皇高宗发下话来,让宋孝宗遵守和议。因此,宋孝宗不得不屈辱的从金朝使者手里接过国书。
高宗一度非常坦白地告诉孝宗:“你等我死后再搞那些事儿吧。”这让以“孝”为先的宋孝宗很是不爽,却又无可奈何。此是后事,按住不表。
先说宋孝宗登基后,采纳了宰相张浚的建议,积极筹划北伐的事情。这时,有人站出来反对了。而且,反对的人来头不小,他是宋孝宗的老师,兼右相史浩。他认为北伐的各种准备工作还没有到位。其实,能够听到各种不同的意见是皇帝的福气,因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嘛。不过,为了北伐这一天,宋孝宗已经等待得太久了,他几乎迫不及待的想挥师北上,一雪靖康之耻。而张浚也是相同的心思,想建功立业。于是,君臣二人为着同一个目标,走到一块儿来了。
在宋朝,调动军队是需要履行一定的手续,要通过三省和枢密院来完成。而当时三省和枢密院,基本上都由主和派把持着。为了达到迅速出兵的目的,张浚在经过宋孝宗同意之后,绕过三省和枢密院,直接向李显忠等将领下达了北伐的命令,发动了抗金战争。
史浩知道此事后,以自己作为右相,居然被排斥在国家大事之外为由,辞去了右相职位。
宋孝宗北伐为什么失败?
战争伊始,进展比较顺利。金国怎么也没有想到,一贯软弱无能的南宋政权,居然会主动向自己进攻。他们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北伐部队兵分两路,一路由大将李显忠率领攻打灵壁(今安徽宿州灵壁),一路由大将邵宏渊率领攻打虹县(今安徽五河县双庙乡)。李显忠是陕西人,一家二百余口尽被金兵杀害,因此与金国有不共戴天之仇,是坚定的主战派。他很快就攻克了灵壁。而另一路,却久攻虹县不下,最后,还是李显忠派灵壁降兵前去劝降,虹县守将才放弃抵抗。
邵宏渊为人心胸狭窄,嫉妒李显忠的才能,因此,在军事行动上不配合李显忠。李显忠请邵宏渊乘胜进攻宿州,但邵宏渊却不予理睬。李显忠...
查看详情>>与“宋孝宗北伐为什么失败?谈判桌上说“不”是需要底气的”相关的文章
宋孝宗北伐为什么失败?都是因为宋军中有这么个人物
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大金帝国的第四任君王完颜亮曾在《立马吴山第一峰》一诗中如是写到。
公元1161年十月,在迁都燕京(中都),稳定政局之后,金主完颜亮征调金国六十万大军,兵分四路,御驾亲征攻打南宋,因为南宋准备不足,导致驻守江淮的宋军节节败退,最后只能退守长江。屋漏偏逢连夜雨,主持南宋镇江防线的老将刘錡染上重病,已经卧病在床,无法再组织大军组织完颜亮南侵,而建康府都统制王权又因为作战不力而被罢免,新任主将李显忠尚在千里之外,一时之间无法到任,南宋江淮大军军心涣散。
这个时候,完颜亮也并不轻松,因为他的堂弟完颜雍已经在后方起兵,攻占了中都城,登基为帝,并且宣布罢黜自己的皇位,自己已经陷入进退维谷的窘境,如果完颜亮撤军北返的话,寸功未建,恐怕不会令朝野上下心服,与完颜雍争夺皇位并没有什么优势,如果南宋再趁机夹击自己的话,离败亡也就不远了。于是,完颜亮在与心腹商议之后,决定先行南下,先灭掉南宋,再率军北返,攻打完颜雍。
可是,完颜亮万万没想到,南宋大军在临危受命的虞允文指挥之下,竟然爆发出了极强的战斗力,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金军的进攻,使得金国大军在采石矶受阻,完颜亮气急败坏之下,屡屡催促部将率军继续进攻,却遭遇兵变被杀。
金世宗完颜雍得知消息后,收拢长江北岸的金国大军,遣使向南宋求和,而此时的宋高宗已然退位,太子赵昚即位,是为宋孝宗。年轻气盛的宋孝宗一心想要收复中原,又怎么会答应金世宗的求和请求呢?
金世宗得知南宋拒绝和谈的消息后,调集大军驻守黄河以南各个重镇,并且形成了对南宋“以战逼和”的局面,两国大战一触即发。
宋孝宗即位之后,无愧于史家对他的评价——南宋历代君王中,唯一一个从始至终都想要收复中原,想要有所作为的皇帝。在宋孝宗即位的第二个月,就为二十年前冤死的岳飞平反,并且重新为岳飞赐下谥号,对秦桧诬陷韩世忠等抗金大将、名臣的冤案平反。随后,宋孝宗又将此前被雪藏了十数年的主和派代表张浚委以重任,并且一再加强镇守边关的主战派将领李显忠等人的兵权。
做了一系列准备之后,宋孝宗提出想要出兵北伐,收复中原的想法,结果却遭到了太上皇宋高宗赵构以及极大部分文武大臣的反对。公元1163年四月,年轻气盛的宋孝宗直接绕开三省六部以及枢密院,直接向张浚以及驻守边关的李显忠、邵宏渊下达北伐的诏书,隆兴北伐就此拉开序幕。
宋孝宗北伐为什么失败?
张浚在接到宋孝宗的诏书之后,调集了李显忠、邵宏渊等人麾下大军,共计八万余人,兵分两路,一路由李显忠率领,攻取金国大将纥石烈志宁重兵驻守的灵璧,另一路则是由邵宏渊率领攻取虹县,打开大军北伐的通道。
同年五月,李显忠攻取灵璧,而此时邵宏渊却一直没能攻克虹县,为了加快北伐进程,李显忠派出灵璧降将前去劝降虹县守军,邵宏渊这才得以攻占虹县。说起这个邵宏渊,能力不怎么样,可是论起心胸那可不是一般的狭隘,因为李显忠劝降虹县守军,让他折了面子,对李显忠怀恨在心。
不...
查看详情>>与“宋孝宗北伐为什么失败?都是因为宋军中有这么个人物”相关的文章
宋孝宗北伐为什么失败?准备不充分的战争注定失败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临终前曾经留下一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表达了南宋人对于恢复故土的执念。
作为南渡偏安政权,南宋不是没想过收复失地。但是打一次败一次,原因多种多样。其中的一次北伐,天时地利人和都占了,却还是功亏一篑。辛弃疾还留下来“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的叹息。这又是为何呢?本来说说南宋机会最有机会的一次北伐—隆兴北伐。
一、天时有利
为何说隆兴北伐是最接近成功的北伐呢?
当时的背景是,金主完颜亮南侵失败,导致自己被部下所杀。然后北方金国控制区因为矛盾激化,导致反抗四起。
比如金国北方发生契丹人起义。正隆五年(1160),金海陵王完颜亮为了南下侵宋征调军队,派牌印燥合等征发西北路契丹丁壮从军。结果契丹译史撒八、孛特补等人杀燥合及招讨使完颜沃侧,夺取招讨司兵甲三千副,然后山前山后的边民纷起响应。
虽然后来发生了耶律窝斡与陈家等杀撒八,耶律窝斡后来又兵败身亡。但是这场起义持续了四年,直至大定四年(1164)五月,起义才被最后镇压下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金国占领区内汉人也反抗不断。词人辛弃疾就是当时耿京领导的起义军中的一名军官。当时南宋还收复一部分地区。总的来说当时金国也是矛盾不断,所以时机选择没问题。
二、先天不足的北伐
那么,占了天时的南宋为何失败呢。
首先用人不当。
宋朝有文人管军传统,尤其是绍兴和议之后重新收兵权,主帅自然由文官担任。
主帅是谁呢?张浚(1097-1164)。这个张浚可不是陷害岳飞的张俊,他后世称为张魏公,也是一代名臣,也带过兵,用一定掌控能力,比如吴氏兄弟就是他推荐的。建炎三年的时候还收拢数万溃军。
但是临战指挥水平很弱。导致南宋丢失关中的富平之战,就和他的瞎指挥有关。
宋高宗就吐槽过他:张浚用兵,不独朕知之,天下皆知之,如富平之败,淮西之师,其效可见矣。
但是当时无人可用,而张浚又是坚定的鹰派,宋孝宗还是选用了张浚作为主帅。
然后呢,张浚底下俩武将李显忠和邵宏渊也有点问题,先说李显忠。
李显忠确实是一员猛将,而且完颜宗弼对他评价也很高。但是他本身性格狂傲,猛人他佩服,但是水平不咋地的瞧不上。性格有点傲,这种有点类似猛张飞,自然给北伐失败留下伏笔。
然后再说说邵宏渊,他属于特别善妒的。他是韩世忠的老部下,有名的战功是胥浦桥之战。
主要是掩护南宋军队主力回撤为长江保卫战胜利保留了有生力量,所以这次战绩被列为中兴十三战功。但是他的人品一言难尽,为人善妒。
所以一个微操高手,一个猛张飞,还有一个特别能妒忌的,三个凑到一起,这场面不要太美。
再就是指挥不当。
当时张浚的帅府设置在扬州,而前线却在淮北,这就使得指挥效率低下,而李显忠和邵宏渊兵分两路,却受着张浚的遥控指挥,这就有问题了。
第三个原因则是军队质量。
这次北伐兵力多少呢?根据《齐东野语》记载:合殿前、江淮兵八万,可用者六万,分隶二将,号二十万。除了八万士兵还有六万民夫。这14万人里面能打的士兵六万后勤人员八万,无...
查看详情>>与“宋孝宗北伐为什么失败?准备不充分的战争注定失败”相关的文章
南宋皇帝宋孝宗北伐失败在什么地方?跟这个脱不了干系
南宋皇帝宋孝宗北伐失败在什么地方?
赵昚登帝位,他年少时亲眼目睹了赵构的软弱无能,秦桧的专权、迫害忠良。为了鼓舞士气,为北伐做准备。赵昚上台后、遵循着三大方针:
其一,给岳飞以及岳家军的众位将士平反,承认他的功绩;
其二,扩大平反,将被秦桧迫害的赵鼎、范冲等人平反,已经死去的追封,活着的加官进爵,入京继续效力;
其三,重用仅存的南宋中兴四大将中的张浚,由他推选人才,进行北伐。
张浚眼光毒辣,一眼便选中此时的南宋顶尖战力李显忠。赵昚下令,张浚主持北伐,李显忠为主将。如果事情如此发展,那么隆兴北伐估计不会惨败,光复故都开封也是指日可待。
可是偏偏张浚却为李显忠配备了一个副手——邵宏渊。
邵宏渊何许人也?
首先,邵宏渊根正苗红,自大入伍以来就是韩世忠的部将,而且他的性格也是耿直、作战勇猛,不同于一般的南宋将领唯唯诺诺。
就比如南宋绍兴三十一年完颜亮兵分三路袭击南宋江淮地区。其中,金国万户长萧锜率领十万大军意图兵出花靥镇(今安徽寿县西北),途经定远县、藕塘关、清流关、滁州、真州,直破扬州,金军确实锐不可当,一路上势如破竹,直到他们在真州城北的胥浦桥遇到了邵宏渊。邵宏渊绝不坐以待毙,他把几乎所有的兵力交给了三位将官,就以此桥为界限阻挡住萧锜的进军。邵宏渊这么做确实让萧锜眼前一亮,邵宏渊不同与那些见到金军就跑的宋人,这让萧锜有了些许的斗志。萧锜命令十万大军全军压境,很明显,邵宏渊是顶不住的。但是邵宏渊确实是把硬骨头,他没有在萧锜全军冲锋时就选择后退,而是直至厮杀到三位将官战死,自己的大部队消耗殆尽,才率领残部向海边撤退。
邵宏渊为将有勇武之姿。
但是,他却没有谋略。两军对垒,将大部队交予三位将领,自己痛快厮杀,全然不顾士卒死活。而且,明明身后有真州城这一险固可守,为什么偏偏选择和粗暴的女真人野战。不用地势,打女真人善打的杖。
邵宏渊注定只是一介莽夫,无将帅之才。
邵宏渊个性如此鲜明,他在接到任命时,公然表示不满,她不愿做李显忠的部下,他向张浚要求主将之位。北伐当即,邵宏渊如此胡来,按理说张浚应该义正言辞地拒绝,并且将邵宏渊军法处置,以示军威。可是,张浚居然同意了邵宏渊地请求。为什么?
因为邵宏渊是嫡系。李显忠再神勇、再多谋也只是降将。况且李氏一族先降金、再降伪齐,等到这时,李显忠一家被完颜撒离合灭门才降宋报仇。如此一来,张浚的选择也是在情理之中。只不过一山不容二虎,张浚的选择冥冥之中注定了隆兴北伐失败的命运。
宿州大捷
隆兴元年,北伐正式拉开序幕,西路军由李显忠率领,自定远渡过淮河攻打金国重镇灵璧;
东路军由邵宏渊率领,自盱眙度过淮河攻打虹县。
虹县、灵璧攻克后,东西两路军马合兵一处进攻宿州。
西路方面进展顺利,李显忠在淮河以南等待着萧锜的响应。原来在金国内部因为完颜亮的残暴,引发了契丹大起义。萧锜本是契丹人,这个时间恰好最适合策反他。可是出乎意料,萧锜出现在淮河北岸,不单单是他,还有他身后数万的金国士兵。...
查看详情>>与“南宋皇帝宋孝宗北伐失败在什么地方?跟这个脱不了干系”相关的文章
宋孝宗北伐失败的原因在哪?都是因为军中出了这么个捣乱鬼
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正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城堡往往从内部被攻破。先不提敌人有多强,而一旦自己人出现内讧,纵使军兵再能打也是必败无疑。
公元1161年,完颜亮南下大举入侵宋朝,在和宋军杀得不可开交之际。后方他的从弟完颜雍反叛称帝,这让完颜亮极为被动,金军军心动摇。完颜亮选择孤注一掷,想要越过长江,覆灭南宋。
宋军在虞允文的激励下,在采石矶大破金军,金军已经毫无胜算,而完颜亮依旧叫嚣着进攻,最后被手下部将所杀。南宋算是再次逃过一劫,即便宋军赢得了最后胜利,但也是惨胜,对于金国,宋朝仍处在劣势。
宋高宗赵构在此时选择脱袍让位,赵构对金国一直采取妥协退让政策,坑死岳飞,罢免韩世忠等高级将领,可谓一错再错,如此昏庸的皇帝早就该让位。由于赵构没有儿子,便把皇位交给了养子赵昚,也就是宋孝宗。为了一雪前耻,为了国仇家恨,宋孝宗执意要出兵北伐。
军队可能是现成的,但当时南宋能领兵的将领的确不多,为此宋孝宗从新启用老将张浚,命张浚掌控两淮兵马。虽说张浚人品一般,还是个老奸巨猾之辈,但张浚始终是个坚定的主战派,启用张浚并没有实质性错误。
碍于赵构的影响,宋廷大多数士大夫都是不支持此次北伐的,所以宋孝宗直接绕过那些朝臣,向张浚下达了进攻的命令。张浚作为统帅,自然也不能亲自出征,他命李显忠、邵宏渊分别带数万人马,开赴前线。
李显忠是当时南宋最能打的将领,身经百战、经验丰富,最终埋下隐患的就是这位邵宏渊。史书对邵宏渊的介绍不多,但很有可能邵宏渊是张浚的亲信,只是邵宏渊心胸狭窄、小肚鸡肠,正是他的出现让整个北伐计划落空。在这次战役中,邵宏渊几乎什么都没有做,他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当猪队友,给李显忠拆台。
李显忠奉命进攻灵璧,另一路由邵宏渊进攻虹县。金将萧琦率领金军精锐“拐子马”前来抵御,拐子马是和铁浮屠齐名的金军精锐,拐子马是轻骑兵,经常由侧翼进攻,机动灵活。
史料记载:
“琦复背城列阵,显忠躬率将士鏖战,琦败走,遂复灵壁,入城,宣布德意,不戮一人,中原归附者踵接。”
第一次接战,李显忠大胜,之后萧琦再次背城列战,经过数回合厮杀,宋军大胜,李显忠攻占了灵璧城。这只不过是进攻计划的前哨战,敌军数量不多,而此时的金兵战力和素质也的确大不如前。李显忠攻占灵璧之后,收到消息,邵宏渊一直没有拿下虹县,虹县其实只是个弹丸之地
不得已,李显忠派出了两位灵璧降将,去帮助邵宏渊攻城,这两位降将其实也没做什么,只是到了虹县给守将做了做思想工作,虹县就投降了。邵宏渊的面子挂不住了,他心里忌恨李显忠的功绩,但当时邵宏渊还没有表现出来。
之后,有一位降将汇报,邵宏渊的部下抢夺他的佩刀,李显忠直接下令,杀掉了这个邵宏渊的部下。至此,李显忠和邵宏渊的裂痕开始了,一直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摆在两路兵马眼前的就是宿州城,宿州是金国要塞,城池坚固,粮草充足,而且还有大量部队驻守,这必定是一场硬仗。李显忠和邵宏渊总共才带了八万人马,满打满算,李显忠的部...
查看详情>>与“宋孝宗北伐失败的原因在哪?都是因为军中出了这么个捣乱鬼”相关的文章
宋孝宗北伐失败在什么地方呢?当时的宋朝军人也是相当悲哀
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六月,五十五岁的宋高宗忽然将帝位传给了养子赵昚(是为宋孝宗),当起了优游卒岁的太上皇。
后来,赵构又活了二十多年,而继位的宋孝宗在短时间内改变了他的主和路线,启用主战派人士,于一年内就发动了隆兴北伐。
由此可见,宋高宗的退位并非身体原因,而是有意纠正主和路线,宋孝宗的主战应该得到了他的默许,甚至是暗中支持。
在宋高宗的默许下,宋孝宗平反了岳飞的冤案,并启用主战派大臣张浚,掀开了隆兴北伐的序幕。
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四月,宋孝宗绕过三省、枢密院,直接向张浚下达了北伐的命令。
毕生致力于恢复中原的张浚分大军为两路,一路由李显忠率领,出濠州,取灵璧;另一路由邵宏渊率领,出泗州,取虹县。
李显忠出身将门,十七岁就随父杀敌,武艺高强,屡立战功,是不可多得的将才。
相比李显忠的显赫战绩,邵宏渊就暗淡了许多,只因为资格老,才得以受到重用。
此番出征,两人各领一半兵力,各自攻打一座城池,含有强烈的竞争意味。不料,李显忠生猛依旧,很快就攻下了灵璧,而邵宏渊还在虹县城下抓耳挠腮。
既然你搞不定,我就来帮帮你呗,李显忠好心好意的派灵璧降卒前往虹县招降。没想到,虹县守将富察特默、大周仁竟直接向李显忠投降了。
说好的一人一座城,现在都让你拿下了,我的脸往哪搁?邵宏渊心里很不爽,觉得李显忠是故意羞辱他。
恰巧此时,邵宏渊手下的一个士兵抢走了投降金人千户的佩刀,金人千户向李显忠投诉,李显忠二话不说,将那个士兵杀了。
从此,邵宏渊彻底恨上了李显忠,李显忠反对的他支持,李显忠支持的他反对。
解决了灵璧和虹县后,李显忠继续进兵宿州。宿州守将出城迎敌,李显忠大败之,追奔二十余里。
李显忠打完了一个胜仗,邵宏渊这才磨磨蹭蹭的前往宿州集结,见到李显忠后,他酸溜溜的道:“你可真是关西将军啊。”
锐意进取的李显忠决定趁热打铁攻下宿州,邵宏渊不同意,李显忠只好自己动手。一番激战后,李显忠顺利拿下了宿州,邵宏渊恰到时机的加入战场,分享了胜利的果实。
宋孝宗北伐失败在什么地方呢?
宿州是淮南的重镇,落入金人之手三十余年,此番收复,宋孝宗高兴不已,亲自写信褒奖张浚,盛赞是近十年来最大的胜利。
入城后,邵宏渊建议将宿州府库的财物赏赐给士兵,李显忠不同意,只以预备的财物为赏。
很明显,邵宏渊此举是为了讨好军心,而李显忠一向军纪甚严,所过之处,秋毫无犯,但在利益和纪律面前,绝大多数人站在了利益一边。两人的矛盾越来越深,并公开化。
鉴于李显忠的突出表现,他被任命为淮南、京东、河北招讨使,邵宏渊为副。此举让邵宏渊更为不满,当场表示,我不接受李显忠的节制。
大战在即,指挥层出现了严重分歧,张浚却没能引起重视,一味的好言相劝,和稀泥。
金人不甘心宿州失守,左副元帅赫舍里志宁亲率万余精兵从淮阳直扑宿州,李显忠击退之。接着,金军将领贝萨率步骑十万前来夹攻,李显忠再次击退。
随着金军增援的兵力越来越多,李显忠逐渐支撑不住,让邵宏渊率兵夹击。...
查看详情>>与“宋孝宗北伐失败在什么地方呢?当时的宋朝军人也是相当悲哀”相关的文章
宋孝宗北伐为什么失败?这场北伐完全是宋孝宗意气用事
南宋建炎绍兴年间,确实出现了主战和主和两种思维,而且赵构也确实在高层决策上长期偏向主和思维,但是好好想想主和派的首脑是谁?赵鼎,岳王和赵鼎的关系还挺不错。主战派的思维是什么,“屠灭夷种”这类的疯狂报复主义。而主和派呢?通过战争等方式把金人打回谈判桌。因此在绍兴年间实际上主战和主和派的区别无非是对金人的打击程度差别罢了。而且秦桧第一次下台就已经说明了,投降主义在南宋官场正常运行下是没有任何办法走得通的。
那么问题又来了,为何绍兴十年就走通了,咱根据一些细枝末节猜测如下:首先必须要说明,咱刚才说的“官场正常运行”,指的是宋朝从开国就制定的行政格局,皇帝独断,授权宰辅,派别制衡。在北宋时期,哪怕是相权最激进的王安石新法期间,皇帝都依然时刻注意力量失控。因此到了绍兴和议前,实际上按照宋代的官场潜规则来看,投降派的路是走不远的。除非像后来历史实际发生那样,赵构完全授权秦桧,秦桧借机开展血腥杀害反对者,造成官场上无人制衡的结局,这样赶鸭子上架强迫国家整体走向投降路线。
说到这里,问题来了,秦桧怎么走上来的?绍兴议和后,秦桧掌握了交通金国的资源,也成为金人信任的南宋代理人。秦桧通过这个维持其在南宋的地位。一方面,金国如果想不开战就取得好处,必然要通过秦桧来压制南宋内部的主战派。另一方面,赵构如果想维持绍兴议和体制,就只能依靠秦桧,因为金人信任秦桧。这种两国博弈下的复杂形势给了秦桧历史的机遇,使得秦桧成为了两宋历史上第一位权相+终身宰相。
赵构嘛,就是彻头彻尾的自私主义者,只要能维持议和局面,偏安形势,那么其他事上我都可以忍,毕竟年轻时受过的屈辱比现在多多了,人被侮辱惯了,也就不在乎了。所以他一方面忌恨秦桧的权力,一方面只能用秦桧,放任秦桧坐大。所以当他确定秦桧已经要死的时候,他下旨罢免秦桧和他儿子,但又给秦桧很高的地位评价。实际上一是为了出这么多年被秦桧压迫的气,二是为了表明绍兴议和体制的主导权要回到自己手中,所以接班秦桧的人是当初绍兴议和体制的参与者,并且后期被秦桧打压过的。三是表明秦桧虽然死了,但是我与他共同创建的体制不可动摇,别想趁秦桧死就想翻天,所以给了秦桧极高的哀荣。这些布局煞费苦心,又能看出赵构的怂货自私本性。直到海陵王南下,绍兴议和体制彻底破产,赵构半辈子苦心被人活活打脸,受了那么多委屈最后还是差点被灭国的下场,所以他不得不传位了。
隆兴北伐、开禧北伐时的金国也已经是江河日下,可惜南宋军力衰弱的更厉害,还留下了“太师飞头去和戍”的千古耻辱。至于理宗时的端平入洛,个人认为此时收复中原已经没有意义了,中原大地历经几十年战乱已经被破坏的面目全非,蒙古人又决开黄河制造泽国,南宋军队北上运粮都是难题。更重要的是,自五代中原政权失去幽云十六州后,北方从燕云、河北到中原就没了天险,南宋依托京湖川陕防线进行防御才是符合实际的。南宋野战战术能力无法打赢金军吗?从几次周期性北伐里面可以...
查看详情>>与“宋孝宗北伐为什么失败?这场北伐完全是宋孝宗意气用事”相关的文章
南宋皇帝宋孝宗北伐为什么失败?其实战争的花销拖垮了南宋
在公元1163年,宋孝宗组织了一场大反攻——隆兴北伐。打着"复我河山"口号的北伐战争声势浩大的进行,前期一度收回了大部分的国土,战争持续了将近一年半的时间,原本顺风顺水的南宋军队却在宿州一战输的老底都没了。
让人不得不感慨真是有点虎头蛇尾。而在这场北伐战争开始之前,就有声音指出:赢不了,没钱!
这句话就让人很疑惑,南宋会没钱?被称为"小市民天堂"南宋居然会没钱?这怎么也说不通,毕竟这个朝代可是有"富宋"之称。
南宋的"富宋"称号
我们从南宋的财政税收数据上看,南宋时一点都不缺少钱的。当时南宋一年的财政总收入已经高达两千五百万两白银。
这一数据即便是在三百年后的明朝(公元1571年)隆庆年间也没能达到。当时明朝的年收入方才两百五十万两白银。连零头都达不到。
即便是过了几十年以后,明朝万历年间经过首辅张居正大刀阔斧的改革,明朝的岁收翻了一番,也不过四百万两白银。
那么我们再把时间线往后推移一点,在清朝的顺治七年,国家岁收好不容易才到了一千四百八十五万两白银,在经过两百年的发展,与1850年前后,也就是咸丰年间,达到了三千万两。这时候,才超过了南宋的两千五百万两白银,并且此时的人口重量已经达到了三亿人,是南宋时期的十倍。
对于南宋这个大财主,其他的朝代真的只能算是一众农民。
我们再来回看一下这场北伐战争。一场战事算下来,最多就是花费两千万两白银,相比于总收入来说,前面这么多年的底子,也不至于掏空国库,为什么就不够花了呢?
实际上是真不够,并且真实的花销用的更多。
老生常谈的冗官冗财问题
大家都知道南北宋两朝最大的问题就是财政赤字,虽然宋朝的年收入很高,但是永远都不够用,最讽刺的就是当年宋神宗时期,英宗死后,连给他办一场体面的丧礼的钱都没有。
而这一问题在北宋灭亡,南宋偏居江南一隅后,更为的严重。因为南宋无论是在国土面积,还是人口总数上,都远远不足北宋,因此皇室的日子过得也是越发的艰苦。
不得不说,赵家的生活,没准还比不上底层的小市民过的舒服,那么这种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
其实就是老生常谈的冗官冗兵问题。
这个问题其实在唐朝时期就已经初现端倪了,唐朝设置各大藩镇,导致中后期国库几乎都被养兵掏空了。而在大宋王朝,这个现象就发挥到了极致。导致这样的结果还要归功于他们的老祖先赵匡胤,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以后,深知自己是如何坐上今天的位置的,于是为了避免大宋江山被同样的方式易主,将兵权收回,并且吸取唐朝李林甫、杨国忠等奸相的教训,将权力几分,谁也别想独揽大权。
这就导致了一个最为直接的问题——结构臃肿。举个例子来给大家说明:天下各路都会有四个"监司",分别是安抚司、转运司、提刑司、提举常司,在这四司下还要划分四个职位出来,分别管理军事、财政、司法、水利农田 。这就把一个人能够做的事,分给五六个人来做。...
查看详情>>与“南宋皇帝宋孝宗北伐为什么失败?其实战争的花销拖垮了南宋”相关的文章
历史上宋孝宗北伐为什么失败?其实当时的战事就已经失去人和
1163年,宋孝宗即位已经将近一年,自登基起,他就一直在国内筹备军事资费以及装备,为的就是乘采石之战胜利的势头,加上金国内部动荡的好时机发动北伐,重创金人,以收复宋国自古以来的失地。可计划终究赶不上变化,1163年,金世宗高效快速地解决了内部动荡,因为金废帝被杀,一切不安因素也快就被镇压,金国内的契丹族起义也同样被镇压,但这时的金世宗还是希望能够和谈解决金废帝毁盟的问题,那么这一次,就轮到了锐意北伐的宋孝宗不愿意了。
早在隆兴年之前,金世宗派遣仆散忠义坐镇汴京城,隔河与南宋对峙,宋高宗之所以在这个节骨眼上让位,其理由与他的父亲宋徽宗一般,把金人南下的困局丢给下一位皇帝解决。仆散忠义坐镇汴京,而金国将领纥石烈志宁则主动进攻灵璧,主动挑衅,想要威逼宋高宗和谈。
但金世宗没有想到宋高宗会因此吓得禅位,更没有想到新皇帝宋孝宗如此刚烈,当时宋廷的宰相是张浚,张浚是十分支持北伐的主战派,因此,经过宋孝宗的准备,在隆兴元年,宋孝宗和张浚两人策划了北伐,以著名的关西将军李显忠为主将,邵宏渊为副将,两人分别进攻灵璧以及虹县,最后在符离会师。战争爆发,李显忠一路十分顺利,而邵宏渊则出现了胶着,正是这样的开端,不巧地打开了隆兴北伐的败局。
历史上宋孝宗北伐为什么失败?
一、李邵不合,战事已失人和
邵宏渊比起关西将军李显忠自然是逊色良多,李显忠早年的闯金破夏的神勇,注定他成为北伐的主角,但对于这样的李显忠,邵宏渊却是极度不服,这种情绪汇入战争,最后变成了邵宏渊单方面地刁难李显忠。自李显忠攻下灵璧之后,为了保证双方进度,李显忠派人用计取得虹县,就是此举造成了邵宏渊的嫉恨,邵宏渊本身也想立功,奈何都被李显忠抢占风头。
后来李显忠率先打开了符离的大门,而邵宏渊则是姗姗来迟,作战十分消极。李显忠之功让他被宋廷直接任命为淮南与河北等地的招抚使,而邵宏渊则是成为副使,就是这样的上下级划分,加剧了邵宏渊的不满,邵宏渊因此闹脾气和张浚提出不受李显忠管辖,最荒唐的是,张浚同意了。 就是这一次的同意,致使金人大军进攻符离,李显忠孤军惨败。 李显忠拿下符离后,金人派遣部队数次进攻宋军,李显忠两次击败金人。但随着金国大将纥石烈志宁的试探结束,便发动了十万金军压境符离,这时的李显忠则是孤军难挡,他要求邵宏渊率军支援,但因为邵宏渊并不受李显忠节制,因此邵宏渊拒绝了李显忠的请求,甚至还在一旁说风凉话,还让部下在军内传播李显忠部队将要被击败的消息。
果不其然,实力悬殊过大的李显忠最终被击溃,只能带兵撤退,而在一旁的邵宏渊则是以天气热不穿战甲为由在看戏,从李显忠的抵抗到失败。李显忠最后还发出了:“老天未欲平中原耶?何苦阻挠如此!”的感叹,这话语里就透露出了李显忠对同僚,对同胞的一种无奈。
二、北伐失败,隆兴和议
符离大败,就代表着北伐战争全面失败,南宋主力军的实力受损,加上斗志必然也已经丧失,因此宋孝宗对此大惊也大怒,主战派...
查看详情>>与“历史上宋孝宗北伐为什么失败?其实当时的战事就已经失去人和”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