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56个民族名称图片 风俗习惯
传统的满族服饰,古代男人为什么也穿旗袍?
满族的传统服饰,既体现着北方游牧民族的特色,又兼具汉族服饰的要领,使得满族的服饰更丰富多样,富于变化。传统的满族服饰色彩多以淡雅的白色、蓝紫色为主,红、粉、淡黄、黑色也是其服饰的常用色。在传统上,满族有尚白的习俗,以白色为洁、为贵,白色象征着吉祥如意。
满族最具特色的服饰是旗袍。旗袍,满语称“衣介”。从古代一直到民国时期,旗袍一直都是满族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穿着的服装,分为单、夹、皮、棉四种,又分男女两大类。
清初男子旗袍为圆领、大襟、箭袖,四面开衩,系扣袢,腰中束带。四面开衩是为了骑射自如。箭袖是为射箭方便,满语称“哇哈”,形似马蹄,又称“马蹄袖”,平日挽起,放下御寒,后来演变为清朝官员谒见皇上或上司的一种礼节——“放哇哈”。冬季在棉袍外往往套一件长到肚脐、四面开衩、对襟的短褂,俗称马褂。马褂,是满族男子骑马时常穿的一种褂子,分纱、单、夹三种,分别由绉纱、绸缎或大绒制成,有大襟、对襟、琵琶襟等多种形式。满族人为了骑马方便,喜欢在旗袍外套或长袍的外边套一种身长至脐、四面开禊的短褂,以御风寒,称“长袍马褂”。马褂清初仅限八旗士兵穿着,后来逐渐盛行于民间。马褂后常被皇帝用以赏赐有功之臣。被皇帝赏给“黄马褂”可谓极高的荣誉。清末,由四开衩改为左右两开衩,箭袖多改为平袖。
坎肩也是满族人常穿的服饰。坎肩亦称背心、马甲、披袄、搭护等。满语称窝龙带。坎肩是在进关之后,由于民族融合,受汉族衣着影响的结果。坎肩并不是满族原有的服装,是由汉族的“半臂”演变来的。坎肩实为无袖的马褂。有领,衣长及腹,多为两侧开衩,在领、襟等边缘处饰以各色花纹。有对襟、大襟、琵琶襟等式样和棉、皮、夹、纱之分。内蒙古的满族男子多喜琵琶襟式坎肩。其式是将衣襟缝成弧形,即襟从领口至右肩处贴胸而下,但不到底,而又左转至肚脐处,以致下襟缺一小截,其式是为上下马方便之故。女式坎肩多为对襟式,对襟下端多为如意头式,衣缘多镶以艳丽花边。清代该服饰窄小,多穿于旗袍内,清末以来尚宽大,多套于旗袍外。
随着时代的发展,男旗袍已渐弃不用,只有八旗妇女日常所穿的长袍才与后世的旗袍有着血缘关系。满族妇女穿的旗袍,样式美观大方,讲究装饰,在旗袍领口、衣襟、袖边等处镶嵌几道花条或彩牙儿,有的还要镶上18道衣边才算是美。穿起来匀称苗条,婀娜多姿。有一种女士旗袍叫“大挽袖”,把花纹绣在袖里,“挽”出来更显得美观。天寒时则加马褂或马甲于袍外。旗袍的样式后来发生了一些变化,开禊从四面改成了两面;下摆也由宽大改为手链;袖口也由窄变肥,又由肥变瘦,使其穿起来更加合体。民国你那件,女式旗袍多改为胸襟宽松、腰身微紧、臀部稍宽、下摆略收的式样。女式旗袍也不断演变,由宽腰直筒式演变为紧身合体的曲线型式样,使旗袍成为中国传统女装的代表。
其他方面的服饰还有套裤以及肚兜。满族男女早年流行穿“套裤”。套裤用皮制作,后来改用布。这种服饰,仅有两条单腿裤筒,不连接在一起...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