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木星:太阳系最大的行星,地位不保?是谁在“抢”位
太阳系行星质量从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
行星的质量是评定是否是八大行星的条件之一。下面我们通过这八大行星的重量及平均密度从大到小做一个排序,比较出太阳系质量最大的行星。质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木星、土星、海王星、天王星、地球、金星、火星、水星,具体情况如下:http://www.ufo-1.cn/article/201509/384.html?1442333234
1、木星(质量1.90×1027千克、平均密度1.326g/cm³)
2、土星(质量(地球质量=1) :95.18、平均密度0.70g/cm³)
3、海王星(质量1.0247e26千克、平均密度1.66g/cm³)
4、天王星(质量8.6810 ±13×1025kg、平均密度1.318cm³)
5、地球(质量5.965×1024kg、平均密度5507.85kg/m³)
6、金星(质量4.869×1024千克、平均密度: 5.24 1.318cm³)
7、火星(质量6.4219×1023kg、平均密度3.94g/cm³)
8、水星(质量3.3022×1023kg、平均密度5.42794g/cm³)
但是科学家们的严谨态度,也木星的地位也遭到质疑,在最近几年科学家认为太阳系边缘可能存在太阳系最大的行星,质量为木星4倍,这颗星叫幸神星(tyche),因为距离实在太过遥远,这颗行星过去一直不为人们所注意。 如果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最终承认提喀的存在,那么木星作为太阳系最大行星的地位将被取代。但是这个假设在最近被否定,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市一科研机构的科学家通过计算机模拟认为,从统计学的角度上讲太阳系不可能一开始就只有四颗巨行星。在他的计算成果中,如果太阳系一开始就只有四颗巨行星,那只有2.5%的可能性会衍生出今天太阳系的星球数量和运行轨道。然而,有十倍的可能性是,曾经存在第五颗巨行星,这也是太阳系现状维持的最好解释。
太阳系体积最大的行星
下面是以地球体积为1作比例,比较出八大行星体积排列顺序的大小关系,如下面数据所示:http://www.ufo-1.cn/article/201509/384.html?1442333234
木星(71400),土星(60000),海王星(49400),天王星(25900),地球(6356-6378),金星(6073),火星(3332),水星(2439),冥王星(1200)
由此可以看出,这个第一非木星莫属。
体积:(以地球为1,体积1.0832073×1012km³)
太阳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地球 :金星 :火星 :水星 = 1300000 :1317 :745 :65 :57 :1 :0.86 :0.15 :0.056。
由此也可以看出木星是八大行星体积最大的,土星次之。
太阳系中最大的小行星
据报道,20...
查看详情>>太阳系最大的行星我知道,但没想到倒数第一小的是它!
大家都知道,太阳系有八大行星,那么最靠近太阳的行星是什么呢?
没错,就是水星。
虽然叫水星,可是它却没有水。
由于它最靠近太阳。水星表面温度在白天的时候可以达到四百多度,在夜晚又会降低到接近零下二百度,白天和夜晚的温差高达六百度,是太阳系中温差最大的行星。
而且水星的个子非常小。
它是八大行星里最小的一颗,我们生活的地球个子可比它大的多了。
一个地球差不多相当于18个水星大小了,可不是好小嘛!
也正是因为水星距离太阳近,所以它绕太阳公转一圈的时间只需要八十八天,也就是说,在水星上,每隔八十八天就能过一个新年了。
但是,水星上的一天可是非常漫长的,在水星上过一天,相当于在地球上过五十八天零16个小时。
这也是太阳对水星的潮汐力造成的影响。
如果地球人真要到了水星上,那该是多么不习惯呀。
那最小的行星是水星,最大的是什么呢?
之前最火的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就是描述的八大行星里最大的那个行星,木星。
木星之大,从电影里的画面就能震撼到大家了。
木星是太阳系八颗行星中最大的一颗行星,它的个子比我们生活的地球大的太多了,一个木星差不多相当于一千三百个地球大小。
也就是说八大行星里最大的行星木星相当于23000多个最小行星水星。
木星属于气态行星,是没有岩石表面的,不过它在最开始形成的时候,也是有岩石表面的,跟地球非常相似。
只不过是因为它吸附了很多的物质,随着时间越久,吸附的物质越来越多,所以体积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木星不仅仅是体积最大的行星,同时它还是最重的、自转最快的行星噢!
它的表面还有一个像眼睛似的大红斑,这可是其他行星都没有的噢!
当然这个大红斑也是木星上最恐怖的地方之一了。
大红斑能装下3个地球,里面的风能让地球像陀螺一样疯狂的转动!
水星和木星还真像一个小瘦子和一个超级大胖子。
太阳系最恐怖的星球:拥有“大眼睛”的木星
太阳系是我们人类生存的星系,地球孕育生命得益于太阳,八大行星也围绕太阳公转,那太阳系最让人“恐惧”的天体是什么呢?
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拥有相当于1000个地球的巨大天体。作为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最大、传播最快的行星,它的质量是太阳的千分之一,但却是太阳系其他七大行星总质量的2.5倍。它看起来很迷人,像一个木质的木球,有很多像木质的条纹,还有一个“大眼睛”——大红斑,但千万不要被它的表象所迷惑。
虽然它叫木星,但它并不是绿意盎然的乐园。木星上的压力是太阳系中最大的,人们在木星上的重量是地球上的2.5倍。我们已经对地球上的自然风暴和闪电束手无策,而在木星上,这些风暴和闪电比地球上强上10000倍,所以木星也被称为死亡之星。它的表面温度可以达到1000万摄氏度,所有靠近它的物体基本上都在瞬间变成灰烬。木星内部到处都是灰尘,没有光,没有白天或夜晚,没有氧气可呼吸。所以这里没有任何生命,一派死寂。
在木星的表面,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红色的大斑点。在我们知道真相之前,可能会觉得它们非常美丽。事实上,这些红斑却是上升的气流。这些大红斑的核心有许多小颗粒,它们形成数百公里的核,周围的漩涡可以维持数百年,远远长于一个人的寿命,而且半径比地球的体积还要大,可以直接将地球塞入,而后果自然也是不堪设想。
哈勃望远镜拍摄了木星的一张大红斑照片,真的很可怕,就像木星上的一个黑洞。假如你以为看到的是一个非常小的洞,那你就大错特错了。木星的磁场也是太阳系中最强大的。根据调查,木星上的磁场可能比地球上强10倍以上,可能是一块一块的,磁场的强度在不同的地方可能不同,这可能是因为它其靠近金属氢层导致发电作用产生。
但是木星即使这么可怕,却是地球天然的守护神,正因为木星的强大,所以才有诸多的天外来者被木星牢牢吸附,而避免了地球多次的灭顶之灾!不得不感叹宇宙的神奇,冥冥之中,一切皆有定数。
神秘的太阳系边缘:无法解释现象!
我们一直都在研究观察着太阳系,大家都知道太阳系的九大行星因为冥王星的降级而变成了八大行星,但最近有科学家发现似乎有一个新的第九行星存在于太阳系的边缘,并且在太阳系边缘还发现了很多神秘的东西,下面探秘志小编就为大家来揭秘一下太阳系边缘发现的五大怪事吧!
太阳系边缘发现怪事
1、新第九行星出现
2、粉红行星
3、新太阳系最远的天体
4、绝对零度行星
5、隐藏的“超级地球”
1、新第九行星出现
冥王星曾经是公认的太阳系第九行星,但在2000年的时候,天文学家们在太阳系边缘发现了一个新天体,并且它的个头在不断增加,于是专家们将冥王星降级成为了矮行星,这在冥王星为何被除名九大行星行列中曾提到过。
在2016年,研究人员检查了海王星向外的宇宙空间中,柯伊伯带上六个冰冷的小型星体,他们发现,这些星体物体都有椭圆轨道,而且在同一方向点出现轨道偏斜。研究人员解释道,这可能是一颗未知的行星。有可能就是太阳系的第九大行星。这颗行星的引力会会使得整个太阳系平面摆动,这些星体轨道的摆动也是由他带来的。
batygin博士说,没有其他的模型可以解释这些高轨道倾角的怪事,除非是第九大行星提供了一个额外的引力,否则不符合天体运动规律。
关于这个第九大行星, 天文学家认为,这个遥远的星体质量和大小可能并不小,可以给太阳系边缘的那些小的行星和海王星以外的冰的异常现象作出解释,同时,它非常遥远,巨大的轨道意味着它需要10000到20000年的时间才能绕太阳一次。 同时,它的出现可能也将帮助人类了解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变。
2、太阳系边缘有一颗粉红色的行星
很少有行星是色彩鲜艳的,但美国卡内基科学研究所天文学家斯考特·谢泼德在太阳系的边缘竟然发现了一颗风红色的矮星,命名为2012vp113。
它的直径是450公里,2012vp113位于冥王星更外侧的太阳系边缘地区,科学家曾认为那里没有行星,但这个粉红色的星体刷新了科学家们的认识。
至于它为什么是粉红色的,是因为它是由粉红色冰和岩石组成,并且围绕着太阳在慢慢的运转。这颗行星是在太阳系与被称为“内奥尔特星云”的外太空之间的神秘地区发现的第二个天体。天文学家们认为,或许在距离太阳极远地带,还有数千颗前所未知的物体围绕太阳运行。
3、发现新的离太阳系最远的天体
美国天文学会议上,科学家宣布发现了一个太阳系边缘天体,观测显示其可能是一颗矮行星,属于块头比较小的天体,但它的反射率却有点异常,表面可能存在某种金属物质。
美国天文学会宣布将它命名v774104,它与太阳的距离是冥王星的三倍,被认为是太阳系中最遥远的天体。
它大的直径大概在310到620英里之间,华盛顿卡内基科学研究所的天文学家斯考特·谢泼德宣布了这一发现,他说目前为止该行星的轨道仍然未知。
《科学》杂志上的一份报告认为我们还不能对它进行分类,因为我们不知道它的轨道,也是在几周前发现才发现,它最终可能会成为太阳系终端的一员,而且科学...
查看详情>>太阳系边缘竟然不是冥王星?
太阳系的边缘在哪里?
我们想要看一看太阳系外的世界,可是太阳系那么大,飞到哪里才是太阳系的边缘呢?
我们知道,太阳、八大行星和它们的卫星,还有其他一些天体共同组成了太阳系,在八大行星中,海王星离太阳的平均距离是最远的,若比它还远,就要被称为海外天体(外海王星天体)了,比如,曾经被划分到行星家族中的冥王星,就是一颗海外天体。那么,冥王星是太阳系的边界了吗?曾经是有人这样认为的,直到我们发现了更加神秘而遥远的地带——柯伊伯带。
什么是柯伊伯带?
就像你的腰带一样,柯伊伯带也是环状的,位于海王星轨道之外的寒冷区域。
说起来,柯伊伯带与小行星带很像,都包含许多小天体。不过,小行星带距离太阳很近,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而柯伊伯带距离太阳很远,在海王星轨道外黄道面附近。
1951年,天文学家柯伊伯提出,在海王星以外的地方,有一片冰状物体围绕着太阳旋转。1992年,望远镜首次在所谓的柯伊伯区域内看到了小而冰冷的物体。的确,柯伊伯带中的大多数天体都很小,很难被看到,而且由于距离太远,它们绕太阳公转要花费数百年的时间。
曾经威风凛凛的“第九行星”冥王星也在其中,冥王星曾经也属于行星,但后来,根据新的行星标准,冥王星因为“不能清除自身运行轨道上除卫星外的其他天体”,而被踢出了行星家族,划进了矮行星家族。不过,或许这里才是它真正的家园吧!因为柯伊伯带里有很多矮行星,是的,这里没有大行星。
那么,这个遥远的带子就应该就是太阳系的边缘了吧?事情没那么简单,我们又有了新的发现:奥尔特星云。
什么是奥尔特星云?
以太阳的视角遥望太阳系,如果海王星称得上远,柯伊伯带则是很远,那么奥尔特星云呢?那简直就是遥远中的遥远!而且,既不像行星运行的轨道面,也不像柯伊伯带般的环状,奥尔特星云的形状也常独特,它被认为是由两个独立的区域组成,整体上它是圆球状,不过里面还包含着一个盘状的部分。
就像是一个“幼儿园”,奥尔特星云里布满了不活跃的彗星,著名的哈雷彗星就起源于那里。天文学家普遍认为,奥尔特星云与太阳系起源有关,那是形成太阳及其行星的残余物质的聚集地。现在答案可以揭晓了,奥尔特星云的边缘,就是我们最终定义的太阳系边缘,因为太阳的引力影响到此为止。不过,可别高兴得太早,你知道奥尔特星云有多大吗?有人说,如果把太阳系比作一个鸡蛋,那么奥尔特星云就是蛋壳,不过这个蛋壳可比蛋黄、蛋清加一起还要厚很多很多。还记得那个令我们骄傲的旅行者1号吗?它大概会在300年后才会到达奥尔特云,但是,要想要穿越它,则需要3万年的时间。
旅行者号下的太阳系,它正在“生老病死”
1977年8月20日和1977年9月5日旅行者2号和1号发射升空,从此便开始了宇宙探索之旅,也正是因为他们让我们感受到了浩瀚的宇宙人类的渺小,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拍摄于1990年的照片,这张照片被称为暗淡蓝色。
是旅行者1号在1990年情人节,距离地球60亿公里,回望地球时为地球拍摄,你所看到那个位于黄带中,很不起眼的小亮点就是我们的地球,而我们的家人、朋友、生命中所有都只是在这个小亮点中度过。
但是看下这个小亮点的时候,谁又能够想到,它就好像尘埃的小微粒,里面竟存活着几十亿的生命,谁又能想到,在这尘埃般的颗粒中,竟有几十亿的生命,正在经历着喜怒哀乐,生离死别,而此时,竟有生命在凝望着亮点之外,寻找着生命的起源。
谁又能想到,这个小亮点竟会也有生命去在意它的诞生与灭亡,而这样的小亮点,在宇宙当中又有多少个呢?旅行者号已接近太阳系边缘,拍下这张照片,无法相信地球竟是这样!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就是这张照片带给我们的震撼,而这仅仅只是在60亿公里之外拍摄的一张照片,要是再往深处的宇宙呢?旅行者号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照片?让我们看到怎么样的不可思议。但是很遗憾,虽然旅行者一号和二号是人类目前发射最遥远的探测器。
但自从1990年拍摄了这张照片之后,两艘探测器的相机就已经停止了工作,也就是说,旅行者号之后所到达过的任何地方,我们都不能够通过相机来感受了,可以说是非常的遗憾了。
为此,我们也只能通过旅行者的视角来感受柯伊伯带之内的天体,其中旅行者一号只飞掠了木星以及土星,而旅行者二号除了飞掠木星,土星,还经历了天王星,海王星,因此我们从旅行者视角看到了最为遥远的天体就是海王星。
而也有照片传回地球,首先这张照片就是1977年,旅行者一号刚刚离开地球14天,在距离地球1166万公里,为地球和月球拍下了第一次合影,这是地球和月球首次同框,到了1979年,旅行者一号来到了木星轨道,拍摄了大量的土星以及卫星的照片。
而其中就有张木星大红斑的特写照片,这是人类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感受到木星大红斑,它的大小为地球的3.5倍,为木星南半球的巨大风暴,一个3.5倍地球大小的巨大旋风。
在1980年和1981年时,旅行者一号和二号分别到达了木星轨道,并拍下了这些照片,让我们感受到了如此近距离下的木星,之后旅行者一号便改变了轨道,不再是黄道内飞行,而旅行者二号,则是一直到达了海王星后才改变轨道。
所以旅行者二号是把四个气态巨星都探测完的探测器,它也是首个,让我们看到天王星和海王星的探测器,1986年,旅行者二号到达天王星,为我们拍下了天王星的照片。
1989年到达海王星轨道,让我们人类第一次看到这颗太阳系最为遥远的蓝色冰巨星,之后它也离开了黄道面,和旅行者一号一样,在1990年相机就再也没有启动,所以我们也只能够看到这些照片。
之后他们飞行旅途中的所有,我们是无法看到的,为此也无法从旅行者这两个人类发射最遥远的...
查看详情>>太阳系的秘密,恒星,行星,流星,你应该知道!
太阳系的秘密!
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的重力约束天体的集合体:8颗行星、至少165颗已知的卫星、5颗已经辨认出来的矮行星和数以亿计的太阳系小天体。星团是由十几颗至上百万颗恒星组成的有共同起源、相互之间有较强的力学联系的天体系统。
恒星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是能自己发光发热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质量越大恒星寿命越短,质量越小恒星的寿命越长。多数恒星的年龄在10亿至100亿年之间。
行星通常指自身不发光,环绕着恒星的天体。其公转方向常与所绕恒星的自转方向相同。一般来说行星需具有一定质量,行星的质量要足够的大且近似于圆球状,自身不能像恒星那样发生核聚变反应。一般来说,行星的直径必须在800公里以上,质量必须在5亿亿吨以上。所谓太阳系“九大行星”是历史上流行的一种的说法,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在2006年8月24日于布拉格举行的第26届国际天文联会中通过的第5号决议中,冥王星被划为矮行星,并命名为小行星134340号,从太阳系九大行星中被除名。所以现在太阳系只有八颗行星。
流星是指运行在星际空间的流星体(通常包括宇宙尘粒和固体块等空间物质)在接近地球时由于受到地球引力的摄动而被地球吸引,从而进入地球大气层,并与大气摩擦燃烧所产生的光迹。流星体原是围绕太阳运动的,在经过地球附近时,受地球引力的作用,改变轨道,从而进入地球大气圈。流星有单个流星、火流星、流星雨几种。大部分可见的流星体都和沙粒差不多,重量在1克以下。流星进入大气层的速度介于11km/s到72km/s之间。
太阳系的秘密:太阳系——太阳构成的吸积盘
关于太阳系形成的秘密!
自从人类降生以来,我们就对本人生活的中央充溢了猎奇心。人类首先发现了原来生活了这麼多年的地球是圆的,而不是立体;后来又发现了地球是围绕太阳旋转,地球并不是中心;之先人类又发现了引力,也制造太空飞船飞上了宇宙,人们到月球上探究,发射卫星、探测器等等探究间隔地球愈加悠远的星体的奥妙。但是关于外太空,人类最先研讨的当然就是地球所处的太阳系了。当应用各种航天器理解了各个星球的运转速度、质量等,迷信家就想经过电脑模仿太阳系降生的进程。但是随着模仿的停止,研讨员们发现了两个关于太阳系构成的未解之谜,这令他们觉得十分不可思议。
太阳系的构成进程是首先一团气体云逐步塌缩,在塌缩的进程中构成两头的恒星,详细来说就是太阳,同时逐步构成了一个吸积盘。复杂的描绘就是一个盘形的物体,两头是最原始的太阳。而由于角动量守恒,初始一团气体的一点点角速度随着塌缩的停止,尺度减小会发生很大的角速度,从而发生原行星盘。复杂的说就是太阳构成的进程中由于角动量要守恒所以发生了许多原始的行星。
之后恒星就会不时的吸积并且还会释放辐射。而有人会问恒星不断在吸积那行星又怎样能够吸到东西呢?这是由于在太阳构成进程中,体积到达某个点后核反响逐步扑灭,恒星的辐射将会逐步把其左近的物质吹散,所以吸积盘将不再间接与恒星接触,这之后盘物质掉落到恒星的进程将依赖于磁场。这样吸积盘内的物质要麼被中心恒星吸积,要麼构成行星,要麼被吹走,所剩无几,最初猛烈的恒星构成进程将趋于宁静。这就是太阳系构成的大约进程。
但是依据这样的实际,迷信家在电脑上模仿的时分却呈现了两个成绩:在这种实际下,构成的火星的质量应该是和地球、水星差不多的,但是真实的火星质量却比地球和水星小了许多;还有就是天王星和海王星这两个远日行星是不能够在离太阳如此悠远的间隔内发生如此宏大的星体的。迷信家发现了这两个成绩之后百思不得其解,在实际上他们都不是这样构成的。但是理想确是这些行星与恒星曾经调和的存在了上千年甚至上亿年。关于这两个未解之谜你是怎样看的呢?
太阳系不是平的:旅行者号飞出太阳系要怎么操作?
地球在一个偏心率很小的椭圆轨道上环绕太阳公转,这个轨道平面被称为黄道面。其他行星基本上也在黄道面附近环绕太阳公转。既然如此,为什么旅行者1号和2号没有向黄道面的上方或者下方飞出太阳系,这样岂不是很快飞出太阳系吗?
虽然太阳系看起来是扁平的,呈现为圆盘状,各大行星基本上共处一个平面,但太阳系其实根本就不是平的。那么,为什么各大行星基本上会共面,但太阳系又不是平的呢?
为什么行星基本上共面?
太阳系在还没有形成时,还只是一团星云,杂乱无章地弥漫在宇宙中。由于外部扰动,星云中心的物质大量聚集在一起。星云内部的物质互相碰撞,它们在某个方向上会有一个净角动量。随着物质不断被中心的引力吸引进去,星云会在拥有净角动量的方向上越转越快。
在旋转平面上,物质的旋转速度足够快,它们可以避免掉入中心。但旋转平面上下方的物质的旋转速度较慢,它们会被引力吸入中心。最终,团状的星云会变得扁平,星云中心形成了太阳,旋转平面上的物质形成了各大行星。
为什么说太阳系不是平的?
虽然行星轨道让太阳系看起来是扁平的,但太阳的引力在各个方向上都是一样的。无论在黄道面的哪个方向,只要距离相同,都会受到相同的太阳引力作用。
太阳系中除了行星和小行星带之外,还有一个包裹整个太阳系的巨大球体结构——奥尔特云。据估计,奥尔特云起始于距离太阳0.03光年(1900天文单位)之处,一直延伸到至少距离太阳1光年(6.3万天文单位)的地方。在奥尔特云中,分布着大量的小天体,它们被认为是来自于早期太阳系的残余物。
为什么旅行者号没有从黄道面上下方飞出太阳系?
如上所述,太阳的引力是均匀的,从黄道面上下方飞出太阳系没有任何优势。不仅如此,人类目前其实没有能力把探测器往黄道面上下方送出太阳系,化学火箭的速度有限。
旅行者1号和2号能够获得逃逸太阳系的速度,得益于两大因素。首先,地球以30公里/秒的速度环绕太阳旋转,旅行者1号沿着黄道面方向飞行,由此能够获得巨大的速度,而从垂直于黄道面的方向就没有。其次,旅行者号在黄道面附近飞行,还能借助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几大行星的引力进行加速,使它们最终能够获得足够的速度飞出太阳系。
另外,旅行者1号和2号在设计之初是为了一次性探测太阳系中的四大巨行星,因为它们刚好赶上了176年一遇的行星排列。如果朝着黄道面上下方飞行,无法探测这几大行星。
时至今日,人类对天王星和海王星的了解,大都是源于旅行者2号在上个世纪80年代先后造访了这两颗行星,这是目前为止对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唯一一次近距离探测。
不过,经过几大行星的引力加速之后,旅行者1号和2号的飞行方向都已经大幅偏离了黄道面。
旅行者号飞出太阳系的依据,是冥王星吗?
飞了40多年的旅行者一号,本以为飞出了太阳系,但结果却令人失望,科学家推测:估计还要几千年或许才可以
我们都知道,宇宙是浩瀚无边的,而科学家们一直都在努力想要更多,更深入地去探索、去了解宇宙。但是现在,我们对于宇宙的探索,大多还是在依靠天文望远镜。
虽然天文望远镜可以让我们看到几百光年甚至几千光年以外的景象,但这样看到的天体以及星系,还是很模糊不清的。比如说,我们只能看见几百光年外有一颗行星,但是行星的具体情况如何,我们并不能清楚了解。所以,人们想要真正清楚明白地深入宇宙,单单依靠望远镜拍摄的几张照片肯定是不可行的,必须要做到能近距离地去观察。
而我们所处的太阳系在宇宙中只是一个很小的星系,我们想要去知道更多的宇宙奥秘,首先要做的就是走出太阳系。由此,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的航天局发射了“旅行者一号”这个当时的最高科技产品。发射它的目的,是为了走出太阳系去看到更大的宇宙。而且,这个探测器上还带有记载了我们的文明的磁带,这承载了科学家们对于与外星人接触的愿望。
之后,在2014年9月的时候,美国航天局宣布,三十多年前发射的“旅行者一号”已经飞离了太阳系,正在向着另外的文明前进。
现在的2018年,开始有学者表示怀疑,“旅行者一号”真的能走得出太阳系吗?
科学家们认为它已经不在太阳系了的依据是什么呢?是认为冥王星是太阳系的边缘。到现在为止,“旅行者一号”已经飞了四十多年,飞行距离已经有了20亿公里,按照对冥王星距离的测算,探测器早就飞过了冥王星,自然也就是已经走出了太阳系。
其实,以前就已经有科学家提出了质疑,认为冥王星实际上并不是太阳系的边缘。因为如果冥王星处在太阳系整个范围的边界的话,这颗行星被毁掉的概率非常大,不可能到现在还能保持完整,所以,冥王星肯定不可能算作是太阳系的边框了,这个边界的范围应该还要更遥远。
之后,随着我们科技的高速发展,我们用以探测观察宇宙的工具也在不断升级。终于,科学家们观测到在太阳系的范围边上还有一个云团,这个云团因为距离太阳遥远,所受的辐射也很弱。经过各种测算,科学家们最终确定,这个有着众多彗星核的云团就是太阳系真正的边缘。
这个新发现的云团距离地球特别遥远,将近有94605亿千米,而“旅行者一号”至今四十年不过走出了20亿千米,以这个速度,想要离开太阳系,大概要有个几千年才行。
在预计中只能活跃到2020年的“旅行者一号”是没有办法完成科学家们交给它的任务了,而面对这个数据,我们可以明白,想要去了解更多的宇宙,速度是最为重要的因素,没有足够快的速度,我们永远也不可能真正地研究神秘的宇宙。
因此,科学家们一直都在研究怎样去突破并提升现有的速度,甚至是可以让飞船的速度接近或达到光速。但是光速对我们来说,真的太遥远,我们的科学家真正在追求的是亚光速。因为根据我们现在的物理理论,任何物体的速度只可能是尽可能地去接近光速,而不可能达到或是快于光速,所以,想要能到...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