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蜀汉北伐

发布时间:2020-05-27
1

姜维北伐取得了哪些战绩?究竟给蜀汉带来了什么影响

三国
姜维北伐
姜维北伐战绩

在诸葛亮去世后,蒋琬和费祎共同掌握了蜀汉的军政大权,因为费祎一直不支持北伐,从诸葛亮去世一直到费祎遇刺,蜀汉在20多年的时间里面只进行过5次北伐。在费祎遇刺之后,姜维掌握了蜀汉的军事大权,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面,姜维便发动了6次针对曹魏的北伐。因为蜀汉的前5次北伐和后6次北伐都是由姜维负责指挥的,这是11次北伐在历史上被人们称之为“九伐中原”。

关于“九伐中原”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一直以来都存在很大的争议。有的人认为“九伐中原”起到了为蜀汉续命的作用,也有的人认为“九伐中原”是穷兵黩武,最终导致了蜀汉的灭亡。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下,“九伐中原”都取得了哪些战绩,这11次北伐究竟给蜀汉带来了哪些影响。

先来看一下费祎去世前的5次北伐,这5次北伐的规模都不大,取得的战果和失败造成的损失也都不大。姜维第1次北伐是在公元238年,这次北伐的规模非常小,姜维和蒋琬带领蜀汉的偏师从陇右进攻曹魏,同曹魏在南安地区相持,最终以平局收场。蜀汉国内的军队数量只有10万人左右,能够调动的机动部队数量大约有四五万人,因此姜维和蒋琬带领的偏师人数不会太多,这次战役双方所受到的损失也都比较小。

从公元238年开始,蜀汉和曹魏经历了长达6年的休战期,一直到了公元244。好大喜功的曹爽带领大军讨伐蜀汉,在汉中被王平击败,姜维和费祎趁机北伐攻击曹魏,因为费祎一直不支持北伐,所以在曹爽被击退之后,蜀汉并没有趁机扩大战果。到了公元247年,姜维再一次率领偏师北伐,同魏国大将郭淮交战,没有取得任何战果。公元249年,姜维又一次出兵北伐,同样也是徒劳无功。到了公元250年,姜维在费祎去世之前进行了最后一次的北伐,这次北伐的结果也是以平局收场。

总的来看,姜维前5次北伐,4次以平局收场,一次是防守反击,始终都没能取得大的成就。姜维5次北伐不能成功,主要问题是因为费祎一直限制姜维的兵权,姜维每次出兵所带领的军队的人数不超过1万人,根本不能取得大的战果。一直到了公元253年,费祎被刺客刺杀后,姜维才开始大规模的带领军队北伐。

公元253年费祎刚刚被刺客刺杀后不久,姜维就带领军队包围了曹魏的南安城。由于南安的城池非常坚固,姜维攻击了很久也没能攻破南安,最终只能引兵退回了蜀汉境内。到了第2年,姜维再一次率领主力军队出师北伐,因为没有人控制姜维的出兵人数,姜维带领的军队人数大大,取得的战果也越来越大。在第7次北伐中,姜维斩杀了曹魏的将领徐质,取得了一定规模的小胜利。

有了前几次北伐的经验之后,姜维在公元255年再次带领数万大军北伐。这一次姜维在洮西之战大败曹魏雍州刺史王经,杀死王经手下的士兵数万人,取得了自诸葛亮北伐以来,蜀汉从来没有取得过的大胜利。洮西之战后,廖化和张翼等人都劝说姜维退兵回蜀汉,但是姜维想要接机扩大战果,拒绝了张翼和廖化的建议。于是姜维继续追击王经,结果曹魏的主力部队陆续赶来,姜维为了避免被魏军合围,只有再...

查看详情>>
2

蜀汉名将姜维北伐战绩胜多败少,但仍然无法拯救蜀国

三国
姜维北伐
姜维北伐战绩

姜维一共北伐十一次,取得五胜四平两负的成绩,前期受蒋琬、费祎节制,用兵规模受限制,但游击战术出神入化,亮点颇多。后期任大将军后,不再受节制,却反而打不好了,两次大败都出现在北伐后期。那么为何姜维在发动如此频繁的战争下,为何却并没有取得重大成就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姜维北伐的情况。

第一、二次北伐:两次小胜

由于姜维前两次北伐时,地位不高,作用也都不大,这里就不细说了。简单的说,就是姜维奉蒋琬之命到陇西打游击,小败郭淮一次,这是第一次北伐。公元244年,曹爽伐蜀汉,姜维奉命增援汉中,并逼退曹爽,这是第二次北伐。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在《三国演义》中没有这两次北伐,所以在演义中,就是“姜维九伐中原”,而不是“姜维十一伐中原”。

第三、四、五次北伐:一小胜,两平

公元247年,姜维升任卫将军,与大将军费祎共录尚书事,成为蜀汉高层领导。不过由于费祎仍然是一把手,姜维只是二把手,所以姜维仍然受费祎节制。

姜维高升的同一年,魏国凉州羌胡族人起兵造反,并派人通知蜀汉方面,寻求接应。魏国雍州刺史郭淮闻讯后,率军在狄道设阵拦截。姜维闻讯后,也率兵出陇右迎接。郭淮见姜维出动后,立即分兵拦截,姜维看郭淮分兵了,就游击佯动,吸引郭淮,为羌胡族人归蜀创造了条件。

其实这个时候,胡人如果直接就往南走,进入蜀境,姜维的任务就完成了。但胡人走了一阵后,发现后面居然没有魏兵追击,于是这帮人的首领治无戴就突然起了邪念,他觉得现在郭淮和姜维交战,河西必然空虚,然后他就带人又折返了回去。

在把部落族人的家眷安置半路上后,治无戴气势汹汹的带着部落的青壮勇士杀向了河西走廊上的武威郡。

郭淮见胡人明明已经走了,而现在居然又莫名其妙折返了回来,跑去打武威,当即就乐开了花,他当时也不去救武威,而是围魏救赵,先突袭了胡人的家眷营地,逼治无戴回师,待治无戴回师救家眷时,他再在中途设伏,把这群羌胡族人打得全军崩溃。

姜维听说胡人被打崩了,就赶紧去救,他当时率蜀汉最精锐的虎步军反复攻击郭淮,胡人见姜维杀到后,也以残兵出击,连续冲击郭淮的防线。最终,郭淮被击溃,姜维不仅护送了不少胡人入蜀,而且还全身而退。(胡人也不是全部撤到了蜀境,夏侯霸率援军赶到后,一部分胡人没来得及撤,被魏国镇压了)

两年后,即公元249年,魏国发生著名的高平陵政变,曹氏沦为司马氏傀儡。姜维听说此事后,与费祎商量,他认为魏国内乱,乃北伐良机,希望费祎拨给他大军。但费祎认为北伐只是劳民伤财,不愿意给姜维过多的兵力,最终还是只给了他一万人。

姜维出汉中后,率军突袭陇右,行军路线和第一次北伐相同。魏国当时确实受到了高平陵政变影响,但影响还没来的这么快,地方上还没有反应(姜维来早了),所以姜维出击后,很快就被魏将邓艾、郭淮、陈泰三部夹击了。

陈泰这个人是新面孔,姜维对他不熟,但恰恰是陈泰,让姜维吃了大苦头。因为姜维擅长游击,而郭淮又是个沉不住性子的人,每次姜维出击,郭淮必然也要出...

查看详情>>
3

假如诸葛亮北伐成功了,刘备创建的蜀汉可能就会一统天下了

诸葛亮北伐
诸葛亮北伐如果成功

三国末期,诸葛亮当时的北伐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个历史事件。多数人认为,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是信心最为充足的一次,成功概率也最高。如果诸葛亮那时第一次北伐就顺利凯旋,马谡也成功将街亭守住,对于蜀汉的意义是怎么样的呢?

来看看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目的,可以非常明确的看出就是要收复陇右地区,再从此地开辟出一条进军关中要通。这样,当时的蜀汉就可以在西北地区拥有另一个战略根据地。蜀汉一旦将陇右地区拿下,经过几年休养生息后,便可以兵分两路攻打长安,进行第二次北伐。

那时的陇右对于蜀汉来说,收复它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也是最关键一环。但可惜,第一次北伐失败了。后来的多次北伐依然是想要占据陇右这个立足之地,直到最后一次北伐,诸葛亮已经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便率大军直攻关中腹地,与曹魏军队决战。

但一步错步步错,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失败让他痛心不已。

陇西甘州在那时是产粮要区,加上祁连山下还有广阔的草原,盛产亮马。当时的蜀汉是以步兵为主,如果蜀汉将它纳入手中,就可以很快拥有一支精锐的骑兵部队,弥补蜀汉军队机动性差的短板。另外,这里还是黄河和渭河的上游地区,水运交通便利,运输蜀军的粮草问题也迎刃而解。诸葛亮虽进行了多次北伐,事实上并没有完全占领中原的把握,他也只是想在有生之年,多为蜀汉开辟一块可以与荆州那样的重要的根据地,真是鞠躬尽瘁第一人啊!

然而那时的曹魏军队也明白,凉州对他们的重要性,所以不能轻易放弃。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是他们最好的机会,可惜没有成功。最后曹魏为了防御诸葛亮的进攻,将主要兵力调到了雍州,诸葛亮北伐获胜的成功性变得越来越渺茫。如果诸葛亮的愿景实现,蜀汉就还有战胜曹魏的机会,一统天下。

查看详情>>
4

蜀汉放弃南扩,其实是因为实力不足?

蜀汉北伐
蜀汉实力
蜀汉经济实力

公元221年,刘备于成都即皇帝位,立国号为“汉”,因其统治区域仅限今四川一隅,故而又称“蜀汉”。在魏蜀吴三方的实力对比中蜀国最弱,但自立国以来蜀汉却连连以北伐为头等大事,为此穷兵黩武、征战不休。其实从地图上看,益州(四川)向南仍有大片蛮夷控制的地区可供开拓,但为何蜀国不能先南后北,在征服南方并取得人力和物资的补充之后,再回过头来北伐曹魏呢?事实上对于这种战略层面的抉择,蜀汉高层并非没有进行过考虑,但最终摒弃了这一选项,原因就在于形势的不允许。

首先,蜀汉政权自认为延续了大汉国祚,属于正统王朝,但实际上东汉自汉献帝开始就通过禅让传位于魏文帝曹丕,曹魏政权在法理传承上完全站得住脚。这样一来,蜀汉与曹魏在法统上就存在不可调和的先天矛盾,所谓“王业不偏安,汉贼不两立”,只要魏国存在一天,蜀国就不能放弃对北方“伪朝”的讨伐。在这种情况下,“克复中原,还于旧都”成为蜀汉朝廷刻不容缓的奋斗目标,自然也就无暇将有限的军事资源用于南方。

再者,从国家实力的角度来说,蜀国地贫人少,尤其在丢失荆州以后,其有效控制范围仅在益州一隅,极度短缺的兵员和物资对于保卫国家安全尚且不足,又何以用兵南方呢?正如各种史料的记载,三国之中蜀国的兵役和徭役最为繁重,最艰难的时候蜀地的百姓要以区区百万人口养活十万常备军队,这样的比例即使在今天也是很多国家都吃不消的。然而即便如此,面对魏国与吴国的双重威胁,蜀汉朝廷仍旧觉得兵力捉襟见肘,以至于蜀人感叹“可用之兵不过两川,守北尚且不易,何以用兵南扩?”

也许有人会问,“七擒孟获”不就是诸葛亮主导下的“南征”吗?但要注意的是,这样的南征依然是服务于“北伐”,因为对诸葛亮而言,大军倾巢北上,此前必须保证后院不能起火。所以我们才会看到以收服人心为宗旨的“七擒七纵”,换言之蜀汉对南蛮的“征服”更多的体现为一种“联盟”,实则朝廷对南方部落的人力和资源并不能随意支配。而且在三国时期,南方密林瘴气、毒虫成群,对这种尚且处于原始状态的“九山一田”,开发的成本太高、历时太久,蜀国在时间上根本等不起。

由于西南方向云贵两地的文明程度太低,打下的土地不能种,部落的男丁也不好训练成军,蜀人在短期内只能满足于对方的臣服,然后调转头来向中原地区争夺生存空间。而东南方向的交趾(今越南北部)则已经步入了一定程度的文明阶段,那么蜀汉可以往这个方向用兵吗?仍然不能,如果大家认真观察吴国的地图的话,就会发现此时的交趾与东吴是一种颜色,也就是说这里正被吴国控制着。如果蜀汉向此地用兵,则无疑将爆发与吴国的全面战争,这对于“连吴抗曹”的统一战线而言是断不可行的。

最后一点原因就是蜀汉是个外来政权,掌握蜀国大权的多半来自中原,对他们而言发展蜀地经济远不如北伐中原更具吸引力。无论对于诸葛亮,还是对于姜维来说,“克复中原”都是其毕生的理想,对南面又怎么可能放在心上呢?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