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光绪帝

发布时间:2020-05-26
1

为什么光绪帝不会去阻扰戊戌变法?原来他也想救国

光绪帝
戊戌变法

大婚之后,光绪帝名义上接管了国家大权,但实际上,遇到真正的大事情,还是得向慈禧太后请示,并没有多少决定权。不过这些都无法抑制少年皇帝参政的热情。他求知若渴,迫切地想要了解外面的世界。光绪十六年(1890),驻美公使张荫桓回国了,光绪帝迫不及待地召见了他,向他询问国外的情况。后来,他又通过阅读黄遵宪的《日本国志》了解了东洋的情况。日本的明治维新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萌发了变法强国的志向。

自1840年中国国门被英国的坚船利炮打开之后,中国人就开始探寻让国家变得更强大、更富有的道路。

可以说,在19世纪下半叶,美、德、英、法等早已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位居世界前列,而原本相对落后的俄国、日本,在发展了资本主义之后,也迅速强大起来。在这种局势下,变革旧的制度和旧的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已经成为当时的一种世界潮流。甲午战争,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意味着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的失败,中国又一次陷入到了迷茫之中。

就在此时,以梁启超和康有为为首的一批有识之士,终于意识到:单单学习西方的技术还远远不够,我们需要更为开明、开放的制度。面对危急存亡之秋,光绪皇帝自然不能听之任之,开始对"祖宗之法不可变"的说辞,产生了怀疑。

他认为:自己已经找到了一条振兴大清的路,于是,光绪帝自上而下的开展了一场"维新变法"运动。

此时,光绪帝虽然已经亲政了多年年了,但这十几年间他只是慈禧手中的傀儡,国家大权任然被慈禧左右。所以,康有为、梁启超的出现,给了光绪一个希望,一个可以夺回权利的希望。我们不难看出:开放言路、任用新人这些政策除了可以除旧革新,还能培养自己的势力。开放言路之后,所有人都可以直接给皇帝上书,这样就与慈禧没多大关系了,任用新人也是一样。

如果,当初政变成功,慈禧被囚,光绪真的还舍得立宪吗?这个可就很难说了,毕竟,作为一个一直接受封建教育的皇帝,刚体会到权力的好处,怎么舍得放弃呢?即便是这样,戊戌变法作为近代中国的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还是具有其进步意义的。虽然,最终被慈禧太后扼杀了,但是,也为13年之后爆发的辛亥革命打下了思想基础。

查看详情>>
2

光绪帝死后为何会被立即秘密入殓,我们现代才了解光绪帝死因真相

光绪帝死后为何会被秘密入殓
光绪帝死因真相

光绪帝的一生,是悲惨的一生。

原本该无忧无虑的幼年,却成为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挡箭牌。

待到可亲政之龄,却又被慈禧太后压制。

等到想借助维新改革翻身的时候,又被慈禧太后关进了监狱一般的瀛台,直到生命结束——光绪三十四年,10月21日,下午5点到7点,光绪帝驾崩,享年38岁。

也许只有在死亡的这一刻起,他才从这座孤岛之上的监狱里彻底解脱。

但是光绪帝死后,有关他的诸多问题,却并没有就此尘埃落定,尤其是光绪帝之死,反成了一个历史疑案。而且这个疑案是从他死的那一刻开始,就变得极其突出,以至于令后人一直猜疑不断。

根据史学家耆存者的《关于光绪之死》记载:

“光绪身故后,便是销声匿迹地移入宫中,甚至入殓之际究竟是什么样,也无人能知其详,就连在内务府供职的我的父亲、叔父都讳莫如深,避而不谈。”

也就是说,光绪帝驾崩之后,其入殓方式是违反了正常规定程序的,原本是内务府的事,内务府的官员和办事人员却没有参与,甚至对此也不敢多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为何光绪死后,立即转移宫中,并且立即入殓?说起来,这其中藏着一个不敢为人所知的巨大阴谋——难怪光绪帝一死就入殓,你看他死得多惨,专家用5年揭开真相。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清史史学专家正式介入光绪之死历史谜案之前,有关光绪之死的传说,早已流传甚广。一般来说,主要有三种说法,都是谋害说:

第一种说法是光绪帝是被慈禧太后派人谋害的;

第二种说法是李莲英担心慈禧太后病逝后自己失去依靠,又怕光绪帝对他秋后算账,故此趁光绪帝生病之际,暗动手脚,毒害光绪帝;

第三种说法是袁世凯谋害说。

此三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皆有可查之出处,且出处之地颇有根据。

第一种说法出自负责记录光绪帝生活言行的起居注官、翰林侍读学士恽毓鼎,他写了光绪帝传《崇陵传言录》。恽毓鼎在书中直接指出了,光绪帝之死就是慈禧太后所为。

第二种说法出自慈禧太后生前曾经最宠爱的一位女官裕德龄写的《瀛台泣血记》。

第三种说法出自末代皇帝溥仪的纪实性回忆录《我的前半生》中。

这三种说法,虽然出自三个人,光绪帝之死因也有三种,但是这三种说法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光绪帝之死因不管是谁,但他都是死于谋害。

那么光绪帝是否真的是被谋害而死呢?其真相到底是什么?带着这个巨大的疑问,清西陵文物管理处、央视清史纪录片专题组、北京公安局法医鉴定中心等四个机构组成了一个研究小组,叫“清光绪帝死因专题研究组”。

该小组针对光绪帝的遗骨、毛发、衣服,以及光绪帝墓葬内部的土壤等能够接触到的因素,全部纳入研究范围,利用现代化最先进的鉴定仪器和鉴定技术,进行了一个深入的研究。为此,该小组用了长达5年的时间,最终取得了比较可信的研究结果,揭露了光绪帝死亡之谜团。

研究的内容主要分为四大部分:

其一是光绪帝的头发。

研究小组首先从光绪帝的头发入手。先将选好的光绪帝头发清洗干净,晾干。之后,切割成一厘米长的几根小段,分别用仪器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光绪帝的头发中有超过正常...

查看详情>>
3

从这四个“大意”就能明白为什么光绪帝的人生会这么凄惨

光绪帝
光绪帝为什么会这么凄惨

光绪帝可以说是一个失败的皇帝,四岁即位,在位34年(仅次于康熙乾隆),做了这么长时间的帝王,却无所作为,成为傀儡皇帝,最后还死于非命。

那么光绪帝为什么如此失败呢?

总结光绪帝的一生,就两个字:大意。正所谓“大意失荆州”,关羽因为自己的鲁莽、大意而失去了荆州三郡。光绪的大意让自己失去了亲政的机会,失去了施展抱负的机会,甚至失去了性命。

一、对慈禧大意

慈禧是光绪的大姨,从小就十分喜欢光绪,四岁就把他抱进宫亲自抚养。据说小时候光绪身体不好,肚脐经常流脓水,慈禧就每天帮他擦,抱到自己房间里,白天逗他玩,晚上抱着睡觉,关系十分融洽。

慈禧把光绪当自己的亲儿子对待。这种关系,光绪应该好好利用的,慈禧那么喜欢自己,何不好好利用慈禧施展抱负呢?但光绪没有,他产生了逆反心理,对霸道的慈禧产生了对立的情绪,尤其是后来他发动政变,想要把慈禧软禁起来,这不是白日做梦吗?

光绪从心底里是看不起慈禧的,认为慈禧不过是一个女人,事实证明是他小看了慈禧。

二、对维新派大意

光绪最大的失败就是维新变法。皇帝要改革要维新,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应该是受到赞扬的,可是光绪错就错在在太大意了。

光绪相信了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的话,认为一定能成功,可是细想一下,这些维新派整天夸夸其谈,没有经济实力,没有地方势力,尤其是没有军事实力做后盾,何来成功?

正所谓“枪杆子里出政权”,康梁这些人既没有实权,也没有军队,拿什么改革?光绪一味相信维新派的话,全然没有意识到保守派的力量有多强大,这直接导致了他变法失败。

三、对后宫大意

光绪的皇后是自己舅舅的女儿叶赫那拉·静芬,也就是慈禧的亲侄女,很明显的一场政治婚姻,慈禧就是想通把之女立为皇后来控制光绪。慈禧这样安排,就意味着光绪必须得稳住中宫皇后,但是他一点也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一味地宠爱珍妃,故意冷落皇后。

光绪甚至不止一次地对皇后大打出手,见面就是争吵,即使同房也是分开睡,这样皇后能不生气吗?皇后本身就是慈禧放在光绪身边的眼线,把她得罪了,光绪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珍妃宠冠后宫,下场就是被慈禧百般折磨至死。

光绪认为他与皇后的关系与别人无关,意识不到这是一场政治婚姻,这是他对后宫的大意。

四、 对自己大意

光绪自身其实面临着很大的风险,违背慈禧的命令坚持变法,还得罪了皇后,慈禧这个独裁者会放过他吗?慈禧立他为帝就是让他做一个傀儡皇帝,他无时不刻面临着被废掉的危险,甚至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这些光绪都没有意识到。

举两个例子。第一个是光绪变法失败后,慈禧很后悔立他为帝,就和荣禄商量着废掉光绪立溥儁为皇储,但遭到了各派势力的阻挠。第二个是慈禧死的前一天,光绪先死了,两人的死仅仅相隔20个小时,这是巧合吗?不是,后来专家对光绪的尸体进行检测,断定他是砒霜中毒身亡,毫无疑问,这就是慈禧下的手。光绪连自己被废、被毒死都全然没有意识,这不是大意是什么?

查看详情>>
4

光绪帝为什么不能生育,这背后是有什么猫腻吗?

光绪帝
光绪帝为什么不能生育

在1875年,慈禧19岁的儿子同治驾崩,因为同治帝是咸丰皇帝的独子,所以当他驾崩之后,咸丰帝的一系也因此绝嗣了,按照规矩,下一任皇帝因当由同治帝的子嗣来继承,但是那些同治的妃子们并没有为他生下儿子,而慈禧为了能够继续的名正言顺的把持朝廷,无奈之下慈禧便指定醇亲王的次子载恬为嗣君,这才有了年仅4岁的载恬便成为了后来的光绪皇帝,可为何在光绪皇帝的一生中竟不能有生育能力呢?这其中的原因还与慈禧有着莫大的关系。

在光绪帝执政期间,大清朝早已经逐渐衰败,即使是光绪想在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并以此来挽救他岌岌可危的政权,但最终的结局还是不尽人意,毕竟当时光绪所面对的是众多侵略者,其中日本就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将清朝彻底打败,作为失败方的清朝,之后也是乖乖的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清朝不仅是失了地还赔偿了巨款,而这些耻辱更是让光绪帝遭受了重大的打击

为了改变这种落后被动的局面,光绪帝便想通过变法图新的方式来富国强兵,在光绪二十四年,光绪帝颁布了“明定国是诏”,并推行戊戌变法,可是此变法却遭到了清朝统治者们的一致反对,因为在此变法中严重危机到了守旧的皇亲贵族和朝廷大臣们的利益,特别是慈禧,更是害怕光绪帝因此变法之后会影响到自己的统治地位,因此最后慈禧发动了政变,一举夺下了光绪帝的所有权力,并将光绪帝处于幽禁的状态。

其实在光绪帝亲政的时候,慈禧为了更好的控制他,便将面长如驴的内侄女硬塞给了他,此女也就成为了后来的隆裕太后,除此之外,光绪还拥有珍妃和瑾妃等嫔妃,既然光绪帝的一生中拥有这三位女人,为何却一生都没有生育呢?

对于这个问题,首先还得从光绪帝的自身说起了,其实光绪帝从小就身体不好,但是其生母很是疼爱小载恬,因此她总是怕小载恬吃多了东西肠胃消化不了而得病,便总是让孩子出于饿的状态,这样一来,光绪帝便在小的时候就营养不良,身体更是虚的不得了,后来光绪进宫,也是长期的生活在慈禧太后的威严下,在如此的环境之下才使的光绪帝心情很是压抑,不仅仅如此,在戊戌变法失败之后,光绪帝就一直幽禁在瀛台,这种在精神的折磨和打击,更是让光绪承担着巨大的压力。长期如此,让光绪帝也患上了睡眠不稳、头疼、痨症、脊骨痛等多重疾病,更重要的是光绪帝还患有遗精病,这才是使他丧失生育能力的重要原因。

而至于光绪帝的三个女人,其下场也十分的凄凉,就拿光绪帝生前最喜爱的珍妃来说,因为正是她的同情和体贴,让光绪帝对未来充满了热情和憧憬,而且光绪帝也想极力的摆脱政治上的一些束缚,所以到了最后,珍妃的所做所为才惹的慈禧十分不满,为了对付珍妃

慈禧便陷害她有不洁之举,并在众人面前施行了所谓的褫衣廷杖,如此一来,珍妃的一生中也是落下了一身的病,最后的命运也是被慈禧下令沉井而死,去世的时候年纪仅有24岁。

查看详情>>
5

光绪帝其实不仅是慈禧太后手中的一名囚犯,还是她的眼中钉

光绪帝是慈禧的囚犯
光绪帝是慈禧的眼中钉

戊戌变法失败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想废黜光绪帝,于是,在1900年1月24日(己亥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召集王公大臣会议,决定立溥儁为“大阿哥(皇储)”,预定庚子年元旦光绪帝举行让位礼,改元“保庆”

之前的光绪二十五年,也就是1899年,时值隆冬腊月,天气异常寒冷。凛冽的冬风肆虐呼啸,漫天的鹅毛大雪随之飘舞,不多时,已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雪白的外衣。原本金碧辉煌的紫禁城,被白雪覆盖,显得更加庄重雄伟。

这天清晨,宫内行出一队人马,他们神色焦急,迎着飞雪愈走愈快,很快消失在茫茫飞雪中。他们的目的地是北京西城的端王府,此行是为了奉命传旨,一行人最前头是个传旨的太监,怀中抱着一个檀香木盒,里面便就是圣旨。在其之后,则跟随着四个小太监,分侍左右。

再后面就是一乘轿子,由八个人抬着,旁边则有几名护卫,骑着高头大马,仅仅跟随。队伍一行在雪中赶路约莫半个小时,离端王府越来越近,站在远处依稀可以看清建筑轮廓。传旨太监兴奋指着远处道:“你们快看,端王府就在那里。”说吧,一行人不由加快了脚步,约莫两分有余的时间,端王府便彻底现于眼前,高墙绿瓦、飞檐峭脊,颇为壮观。

厚实的朱漆大门前,有两尊凶相毕露的石狮镇守,一侧还有八名威风凛凛的士兵严密把守,令人望而却步。这里便是大名鼎鼎的端郡王爱新觉罗•载漪的府邸,也是我曾经的家。我的曾祖父端王是道光皇帝第五子亲王(奕諒)第二子,早年他喜爱练武,精通各方武术,武艺在八旗子弟之中都是首屈一指。

正因为此,慈禧太后对他特别喜爱,认为他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便想要赐爵封王,将他培养成一个手握重兵的心腹。当时,恰逢和硕瑞怀亲王绵忻之子多罗瑞敏郡王奕死后无嗣,慈禧太后便将曾祖父过继给奕当儿子,由此,在后来的封王中,我的曾祖父便成而来端郡王。每天清晨,我都能在府内花园中看到曾祖父练武,他喜爱飞脚和太极拳。

在义和团运动中,载漪与庄亲王载勋等利用义和团排外,力主慈禧对外宣战。慈禧开始时并不认可,载漪等于是频频入奏慈禧,极力称赞义和团能御枪炮之法术甚灵, 慈禧“ 因召入面试, 于是太后亦信矣” 。载漪乃在其所统率的虎神营练习义和拳术,成为北京军民学习此术的最早者,随后,载漪又在其王邸设立神坛,朝夕必拜。

有一天,天空飘着大雪,曾祖父并不在意,在雪中舞起了太极剑,看着那一连串动作,如此行云流水、轻盈灵巧,令人叹为观止。随后,曾祖父放下长剑,微屈双膝,将双手自然垂立,深吸一口气,便立在那里纹丝不动。雪越下越大,他的身上、头上很快落满了雪花,转眼间就成为一片白色,远远看去,好似一个雪人。

我看着这种场景,忽然让我想到另外一件事,这件事曾祖父给我说过。

那是同样大雪纷飞的一天,当时我曾祖父的父亲奕誴带着四个儿子到西陵祭祖。他们一行来到雍正先帝的陵前,可以看到那雕琢精美的汉白玉石桥以及矗立的功德碑。尽管此地是墓陵,但仍然可以看到为雍正先帝建造的宫殿,肃穆庄严。随后,阿玛一行人离开雍正先...

查看详情>>
6

光绪帝终生没有掌握过实权,他最后去世,也是被慈禧掌控的吗?

光绪帝没有掌握实权
慈禧

清朝的皇帝中,活在慈禧太后阴影下的同治帝和光绪帝比较尴尬,终生没有掌握过实权。相比之下,光绪帝尤其凄惨,不能御宇天下也就算了,连做皇帝形式上的尊严也荡然无存。

按照慈禧的安排,光绪1889年大婚后开始亲政,实际上,一切朝中大事,仍取决于慈禧。光绪每天“早请示晚汇报”,四品以上官员的任命,根本做不了主。

当然,光绪帝年轻气盛,不安于做提线木偶,“戊戌变法”就是施展他政治抱负的机会。但是,毕竟政治经验和手段都有欠缺,变法闹的鸡飞狗跳,谭嗣同等人又搞了个“围园杀后”的阴谋,慈禧很不高兴,叫停变法,还把光绪给囚禁了。

从此,光绪帝过上了苦日子,苦到能让他对人生产生怀疑。

盛怒之下,慈禧首先想到的就是罢黜光绪,废立计划都定好了,庚子年元旦(1900年1月31日)光绪行让位礼,由端王载漪之子溥儁登基。

这事儿遭到外国公使的反对,慈禧也就没敢贸然行动(此后成为庚子之乱的导火索之一)。

溥儁就是个不务正业的公子哥,进宫后接受皇家教育,也是顽劣本性难移。1900年6月23日,他当面辱骂光绪为“二毛子”,光绪加以申斥,他竟然以拳头回击,将光绪打倒在地。

光绪无可奈何,只得向慈禧哭诉,慈禧将溥儁责打一顿了事。

挨打还算轻的,被杀也是现实的危险。6月25日,载漪认为光绪已经加入天主教,太监也多有随他入教者。他带领义和团60多人闯入宫禁,声称搜捕教民,意图杀害光绪。幸亏慈禧及时赶到,喝止这帮暴徒,光绪的性命才得以保全。

饿肚子,最底层百姓的遭遇,却是这个皇帝的真实经历。《庚子国变记》记曰,光绪帝被囚禁瀛台期间,伙食供应不及时,他曾饿到在宫中采食木槿花。好心肠的太监,会用自己的月例银买炒栗子、煮花生等小吃,偷偷送给他充饥。

另据《清稗类钞》记载:“光绪戊戌,德宗被幽瀛台,每膳虽有馔数十品,离座稍远者半已臭腐,盖连日呈进,饰观而已,无所易也。余亦干冷,不可口,故每食不饱。偶欲令御膳房易一品,御膳房必奏明孝钦,孝钦辄以俭德责之,竟不敢言。”

冬衣单薄、袍褂敝旧,对光绪而言都是寻常事。早在戊戌之前的一个冬天,帝师翁同龢在毓庆宫见光绪穿了两件马褂,问其故,他说:“冷啊。”翁说:“皇上为何不穿狐裘?”他答:“没有。”翁又问:“内务府存衣料很多,皇上为何不命赶制?”他说:“以后再说吧。”大概是内务府受制于慈禧,无人对皇帝嘘寒问暖了吧。

庚子之乱结束后,内务府专管洗衣的官员去光绪寝殿领换洗衣物,见御榻旁挂一件破破烂烂的小褂,已破到不能洗的程度。该官问留此何用,光绪凄然答道:“从西安到北京,这件小褂穿了好几个月,与我患难相依,所以留下纪念。”那时候,光绪已成无人顾及的影子了。

1907年祭天大典时,御前大臣大步前行,光绪抱怨道:“你们穿着好靴子可以速行,朕穿破靴子怎能赶得上你们?走慢点可好?”皇帝的威仪庄严,没人在乎了,他本人,也是一副破罐子破摔的态度。

皇帝的奢华,对光绪来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他的衣食不仅谈不上奢华,反而连起码...

查看详情>>
7

光绪帝被幽禁时过着怎么凄惨的生活?最后他受尽磨难之后,壮志未酬身先死

光绪帝
光绪帝被幽禁时过着怎样的生活

庚子事变之后,北京城以及皇宫和皇家园林都被八国联军占领,所有这些普通人难以进入的宫禁重地,一时竟成为外国人随意出入游览的景点。1901年,日本摄影师小川一真进入皇宫拍摄了一组照片,这其中就包括瀛台。

瀛台位于“西苑三海”中的南海,始建于明朝,清朝顺治、康熙年间曾两次修建,是皇帝听政、避暑和居住的地方。其四面临水,衬以亭台楼阁,如同海中仙岛,因此得名瀛台。

在近代史上瀛台总是被频繁提及,那是因为1898年戊戌政变之后,慈禧太后将光绪皇帝幽禁于此,限制其人生自由,更是完全剥夺他处理国家大事的权力。

结合小川一真拍摄的瀛台影像和相关史料,我们讲讲幽禁期间光绪皇帝的生活。

幽禁期间,慈禧太后每天上早朝都带着光绪皇帝。她这么做就是要显示自己的合法性,她可以堂而皇之地以光绪帝的名义下发旨意。

就在小川一真拍摄瀛台之际,慈禧太后、光绪皇帝正在西安避难。怀来知县吴永目击了母子二人召见大臣的情景:光绪帝从来不主动说话,只在慈禧太后要他说话的时候才吭声。他向大臣问话时,只问“外间安静否?年岁丰熟否?”,反反复复仅此两句,从来不涉及国家大事。

一代皇帝,竟如同木偶一般。

更凄惨的是,光绪皇帝在瀛台的吃饭都成问题。晚清重要文献《清稗类钞》记载:“德宗被幽瀛台,每膳虽有馔数十品,离座稍远者半已臭腐,盖连日呈进,饰观而已,无所易也。余亦干冷,不可口,故每食不饱。偶欲令御膳房易一品,御膳房必奏明孝钦,孝钦辄以俭德责之,竟不敢言。”

我们常常以珍馐美馔、山珍海味等词汇来形容皇帝的餐桌,没想到,光绪帝面前还摆着变质的菜品。堂堂大清帝国的皇帝,竟然还吃不饱,真是咄咄怪事!一个小地主家也不至于如此吧?

这不算最糟糕的,他还有上顿不接下顿的时候。《庚子国变记》记载:“上居瀛台,饮食不时通,采槿花而食。”送饭不及时,他饿到采食木槿花,整个一街头饥民的形象。皇帝做到这份上,也是凄惨。

在这种艰难的境遇中,光绪帝对于扭转大清国运仍然心存希望、胸怀壮志。他不间断地学习英语,了解西方文明。在慈禧身边随侍两年多的德龄(教授光绪帝英语)在回忆录中说:“他屡次告诉我他对于自己国家的抱负,希望中国幸福。他爱他的百姓 , 逢到饥荒水旱的时候,他几乎愿意牺牲一切来救助他们。”

同时,他急切地学习西方治国理政的要诀,勤奋地阅读西方著作,例如《孟德斯鸠法意》、《国债论》、《欧洲财政史》、《经济通论》、《日本预备立宪》等等。但遗憾的是,光绪帝受尽种种磨难之后,壮志未酬身先死。

查看详情>>
8

慈禧废黜光绪帝竟遭洋人反对?无奈慈禧放弃了废帝计划

光绪帝
慈禧

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看到了大清的羸弱,开始加紧朋分中国。清廷面临巨额的赔款,再一次把肩负搁在了老黎民身上。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急形势,一些有危机意识的中国人也看到,三十年洋务运动虽然效果显着,但并没有真正的让中国茂盛,所以开始寻找新的救国救民的门路。

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入侵,使得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遭到进一步破坏,客观上为中国民族工业的生长缔造了一些条件。很自然地民族资产阶级一步步开始壮大。

当《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回北京后,康有为等人提倡了“公车上书”,宣扬变法。又在全国各地开办了许多报刊、学会、学堂,为变法制造舆论,造就人才。维新变法运动逐渐在全国兴起。

维新派的举动,让光绪看到了一丝希望。一方面光绪天子比力年轻,血气方刚。面临大清的屈辱,实在是不能接受,尤其是自己作为大清的天子,自然希望大清可以改变这种局势。另一方面慈禧虽然早就归政光绪帝了,但大权仍然在慈禧手中,光绪只不外是一个名义上的天子,这让光绪很是不平气,但只能敢怒不敢言。

所以光绪颁布了“明定国是”诏书,开启了戊戌变法。不外随着变法的深入,慈禧等守旧派紧迫叫停了,光绪最终还是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反而被软禁了起来。

但事情可不会就这么算了,慈禧与光绪的矛盾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田地了,面临这个不听话的侄子,慈禧是铁了心的要废黜了。

慈禧废黜光绪,这是大清的家事,洋人为什么阻挡呢?

关于废黜光绪,慈禧可不是说说而已,甚至把人选都定了,人选就是爱新觉罗·溥儁。慈禧把他立为大阿哥,让他进了皇宫,做了后补。说起这个溥儁,其实也不是外人,他的父亲是端郡王爱新觉罗·载漪,母亲则是慈禧的弟弟叶赫那拉·桂祥之女。

但慈禧的这一套行动,遭到了海内外的一致阻挡。如果说海内阻挡,还情有可原,慈禧也有措施压制,但外洋洋人竟然也阻挡,这让慈禧恼怒不已。厥后的庚子国难,很大水平上和慈禧对洋人的态度转变有关。

有人说,慈禧看待洋人奴颜媚骨,险些是有求必应。按说洋人不应为了这件事和慈禧把关系闹僵,究竟换任何人做天子,说了算的仍然是慈禧,就算不换,光绪也只不外是个傀儡,其实差异并不大。

再说光绪支持变法,这样一来,大清很有可能走上茂盛的门路,其实对西方列强是倒霉的。

可没想到,洋人在这件事上还挺坚决,对光绪表现了支持。其实洋人之所以支持光绪,阻挡慈禧废黜,是有原因的。

虽然慈禧听话,但在洋人眼里,慈禧是守旧派的代表。洋人并非只是为了一个听话的统治者,还希望大清可以与时俱进,可以通过革新,开放市场,甚至比当年的洋务运动更深入。这样一来,大清和西方的联系会越发精密,也更可以维护自己在大清的权益不受侵犯。

而洋人认为光绪可以办到,究竟光绪能够举行革新,就说明此人不是一味地守旧,这对洋人是值得兴奋的一件事。

究竟通过近半个世纪的入侵,西方列强也早已看透了大清,虽然腐朽不堪,但真的想彻底朋分或吞并,是不行能的。那么只能希望保持一个庞大的稳定的市场。

况且光绪被废后,再...

查看详情>>
9

光绪帝唯一一次坐着拜见慈禧的机会都是靠着京剧演员

京剧演员
光绪帝
慈禧

据《清稗类钞》记载:

京伶赶叁儿,刘姓也,善谲谏。光绪戊戌垂帘后,一日,饰皇帝,将据座,忽弔场而言曰:“汝看吾为假皇帝,尚得坐,彼为真皇帝者,长日侍立,又何尝坐耶?”自是以后, 德宗觐孝钦,不植立矣。

这段文言的大致白话意思是:

京城名伶赶叁儿,姓刘,善于谲谏。光绪戊戌政变后慈禧重新垂帘当政。

一天,赶叁儿演皇帝,准备坐在龙椅上,忽然在吊场时说:“你看我只是一个假皇帝,还能有个座位,那做真皇帝的,却整天只能站着,又何曾得坐呢?"

从此以后,光绪来拜望慈禧,不再站立了。

这个刘赶叁是清末京城着名的京剧丑行演员,在当时名振一时。

此人与其他专业演员不同,他塬先是个票友,唱戏只是爱好,因为走科举之路时,屡试不中,下海做了专业演员。因为有读书人的底子,所以在思想与见识上与其他演员又有不同。

正如此次为慈禧演戏,演的是京剧《十八扯》,他看慈禧坐在当中,而光绪皇帝只能站在一旁,贵为皇帝,一场戏站下来也是够呛的。因而愤愤不平,在吊场念白时,就临时加了这么一段。

所幸慈禧也听懂了,大概也是真喜欢他的戏,不与他计较,还从此特许光绪来见她时坐下说话。

由此也可看出,光绪这个傀儡真是可怜,一国之君,能坐下看戏的权利还要靠一个演员来争取。

这个刘赶叁的大胆也是出了名的,经常在演出中,利用丑行演员可以临场发挥、插科打诨的角色特点,斥喻权贵、针砭时弊,言辞非常尖刻。传说当时同治皇帝因为私自出宫逛窑子、患上梅毒,最终因不治而亡,朝廷为了掩其丑闻,对外宣称是患天花病而死。而刘赶叁在一次为达官贵人的出演《请医》一戏时,又即兴发挥,加上一段讽剌:"东华门我是不去的,因为那门儿里头,有个阔哥儿,新近害了病,找我去治,他害的是梅毒,我还当是天花呢,一剂药下去就死啦!我要再进东华门,被人家瞧见,那还有小命儿吗?"将看戏的人个个都吓得目瞪口呆,说他是疯子 。

此人这么大胆,却能在京城京剧一直这么混下去,而没出事,也是个奇迹。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