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历史人物 人物事件
项羽是个什么样的人?项羽身为一个失败的英雄有哪些值得敬仰的地方
项羽作为一个失败了的历史人物,不但没有被人们所唾弃,反而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盖世英雄,受到了人们普遍的惋惜、喜爱和颂扬。是什么力量使项羽能够突破中国人胜者王侯败者寇的思维定势呢?这完全是因为项羽人格的魅力!
一、拔山盖世的英雄气概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崇拜英雄。项羽戎马一生,勇猛强悍,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确是一位叱咤风云、撼山动地的盖世英雄。他的英雄气概在他早年就已显露出来。《史记·项羽本纪》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后来项羽随其叔父项梁举事,从者云集。公元前208年救援巨鹿时,他手刃观望不前的上将军宋义,然后率领楚军主力破釜沉舟,同秦军决战。《史记·项羽本纪》写到:“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历史已经证明,是项羽指挥起义军摧毁了秦军主力,他是推翻秦朝暴政的第一勇士和功臣,可谓功勋卓著,彪炳千秋!后来在楚汉战争中,他讨伐乎东西,征战乎南北,更见其骁勇。公元前205年4月,刘邦乘楚攻齐之际,由洛阳率诸侯兵56万人攻占项羽的都城彭城(今江苏徐州)。项羽得知彭城失陷,立即率领精锐3万攻击汉军,结果彭城之战以3万击败汉五国联军56万,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空前绝后的奇迹。由于种种原因,结果项羽在楚汉战争中失败了,但垓下突围时,他嗔目而叱,大呼驰下,仍然表现出了顶天立地、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
二、光明磊落的率直品格
世人不仅崇拜项羽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而且非常喜爱他光明磊落的率直品格。在秦亡汉兴之际,天下纷扰,乱世之秋,权谋机变百出,人心伪诈,但项羽却率性而为,坦荡磊落,无论是战场上两军的对垒冲杀,还是政治上的斗心角力,他都不失其真率,仿佛不知欺诈谋变为何物,天真得让人既喜爱又叹息。《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年少时观看秦始皇巡游时的情景,竟脱口说道:“彼可取而代也!”他的叔父项梁急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可见其年少时就胸有大志而性格粗率,口无遮拦,率性而为。后来巨鹿之战使他成为“诸侯上将军”,听说刘邦已破咸阳,欲王关中,于是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但在鸿门宴上,他听了刘邦的几句甜言蜜语后,竟然脱口说出告密者姓名:“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作为一军统帅,项羽性格上的这种粗率淳朴简直让人无语。
项羽是一个本色英雄,他所表现出来的是自己的英雄本色,没有虚假伪装,没有奸诈权术。他不是...
查看详情>>与“项羽是个什么样的人?项羽身为一个失败的英雄有哪些值得敬仰的地方”相关的文章
了解了项羽的性格特点,就知道他适不适合当帝王
项羽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会输给刘邦?
迷恋蛮干,不信谋略
范增,他劝说项梁立楚王族后裔为楚怀王。秦军围攻巨鹿时,楚怀王派宋义、项羽等救赵,以他为末将,后归属项羽,为其出谋划策。他[呵呵]屡劝项羽杀刘邦,项羽不听。后项羽中刘邦反间计,削其权力,他忿然离去,途中病死。他死后,刘邦以弱胜强,战胜项羽,统一天下,建立汉朝。
不善用人,人才缺乏
导致在人才资源的极度劣势。关于项羽不善用人,韩信、陈平如此大才,在项羽麾下既不能施展才华,反而出走归属刘邦。如此此消彼长,楚汉相争,刘邦一方自然就占据了人才方面的绝对上风。几乎是经刘邦、韩信、陈平等历史大牛一致盖章的共识,也就是作为君主最重要的能力缺失。
相反项羽集团因人才缺失,则严重缺乏战略保障能力,如长期对峙的荥阳之战中,正面攻击刘邦,则没有人能替他守住粮道;回师剿灭彭越时,没有人能替他守住荥阳。
手下诸将除了他自己,不但没有人是韩信的对手,甚至亦没有人统军才能是刘邦的对手。所以每当他一想抽身去解决后方sao扰的彭越,正面战被虐的刘邦马上就能打爆他的部将,回血翻身。
面对韩信扫荡北路诸侯,四个多月荡平代赵燕齐四国,项羽欲出击却无人替他守住后方,交给麾下首席大将龙且,岂料此人因之前击破英布,盲目自大,潍水一战葬送二十万大军。
此后腹背受敌,粮草匮乏,刘邦则据荥阳、成皋坚守不战,同时大司马周殷叛投刘邦,导致楚军后方尽失。剩余十万楚军“疲食已尽”,终遭天下诸侯六十万大军围攻于垓下。
而敌军总指挥韩信用兵能力同样已达化境,再不可能靠指挥能力去扭转危局,不论何等神将,在此种情况下亦是彻底无力回天。
如果项羽真知身后事,复盘再来一回,鸿门宴头一个要杀的怕还不是刘邦,多半是持戟郎中韩某人。此时杀之微不足道,可比此时杀刘邦的需承担的政治风险和代价小多了。
这亦符合项羽本身的行事逻辑和作风,杀个执戟郎不过一念之间。相反和刘邦那样,去重用一个点数没加武力、名声又不好的“跨夫”为大将,对项羽来说,怕是“本王真的做不到了”。
攻而不占,战略缺失
项羽战术上基本无敌了,战略上就是渣,放着关中不要,定都彭城四站之地,后来只能四处平叛,还越平越多,忙的焦头烂额。又把刘邦分到汉中,让刘邦入了巴蜀,后又占了三秦奠定王霸之基。彭城之战3万破刘邦56万,然而根本没什么卵用,伤不了人家的根基,战术上再牛逼,战略上不行,注定是输。
那时韩信已打下魏地,英布也已倒向刘邦。范增劝他与齐联合,他不愿意。攻下齐后又不占领,打完就走,跟玩似的。他说对那块土地不感兴趣,只是咽不下这口气。可这样只会战争不断,楚军不断伤亡,耗损实力。就像钟离昧说的,齐人会不断起义,楚军勇猛,齐军也都不怕死。因为他们的家就在那里,那是他们世代的家乡,是他们的本和根,是他们愿意用生命来守护的地方,他们都同仇敌恺想要赶走侵略者,保卫神圣的家园。可项羽却始终不占领,占了多点人口军队也好呀!而且就不会有后来韩信攻下齐地,对项羽几...
查看详情>>与“了解了项羽的性格特点,就知道他适不适合当帝王”相关的文章
看看项羽的成长之路和性格特点,他为什么失去一统天下的大好局势?
项羽出身楚国将门之后,是楚国贵族后裔,随叔父项梁长大。秦末年,为避难跟着叔父项梁奔走于吴中。
项羽年少时,学习读书不成,弃而拜师学习剑术,学习了一段时间,又没有什么长进,惹得项梁非常生气。项梁质问项羽说,你书不好好读,剑术不好好练,文也不行,武也不行,你到底要怎么样?项羽回答说,“学习读书写字,不过能记得姓名而已,学习好剑术也不过匹夫之勇,大败一个人而已,不值得学习,我要学就要学习万人敌!”于是项梁听后非常高兴,便安排项羽学习兵法~
项羽自年少就志向不凡,同时也不注重基础,好高骛远!这也是他贵族出身带来的气质和秉性。
项羽年轻气盛,好武力,个人战斗力极强。史书记载其“力能扛鼎”。说明其身强体壮,臂力过人!
项羽心狠残忍,杀戮无数
项羽在巨鹿战场,降伏章邯大军后,因为章邯的秦军流传着“秦兵被迫投降,如不能顺利入关破秦,则家人必被诛杀”,项羽感到这些降卒虽然投降,但是其并非诚心归降,极易造成兵变,于是设计连夜坑杀二十万投降的秦兵。而独留秦军将领章邯、司马欣、董翳。
秦吏卒多窃言曰:“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诸侯微闻其计,以告项羽。项羽乃召黥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而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翳入秦。”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馀万人新安城南。
项羽勇武过人,智谋不足
项羽带兵打仗,从来都是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以其勇武勇冠三军。每次打仗都亲自上阵,以屠杀敌军为快。但是他却不知以智谋取胜,对于叔父项梁推荐给他的亚父范增也时常不听其言,出言戏之。他坚信的是只有刀剑才能使人真正的屈服和畏惧。
项羽儿女情长,妇人之仁
项羽对虞姬是百般照顾,万分怜惜,在被逼乌江之际,居然还不忘为虞姬唱出了著名的《垓下歌》惜别。项羽在对待刘邦问题上,在鸿门宴前被刘邦一番话说得放弃了原定的诛杀刘邦计划,还对出卖军情的项伯“善待之”。可见其意气用事,对待既定敌人优柔寡断,妇人之仁。
项羽心高气傲,志向短浅
项羽年轻勇武,臂力过人,战斗力极强,秦军闻则“胆惊”,傲视群雄,目空一切,心高气傲。然而项羽虽然如此心高气傲,目空一切,但是他的志向短浅,在攻破咸阳后,不都咸阳而都彭城,分封十八路诸侯,仅为一“西楚霸王”,为诸侯之霸就成了他终极目标与志向,失去了一统天下的大好局势,十足的志向短浅。
与“看看项羽的成长之路和性格特点,他为什么失去一统天下的大好局势?”相关的文章
项羽一生富于传奇性的色彩,他的性格特点非常立体
项羽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英雄,是楚汉之争中叱咤风云的西楚霸王。他勇猛善战,显赫一时,在灭秦过程中建立了巨大的功绩。项羽一生充满了传奇性色彩,从巨鹿之战中勇冠诸侯到建立西楚,再到分封诸侯,楚汉之争兵败最终自刎乌江,无论是对其功绩的推崇,还是对其失败的惋惜,他所创造的辉煌和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经典素材。
《史记》中关于项羽的记载,主要见于《史记·项羽本纪第七》,《史记·高祖本纪第八》、《陈丞相世家第二十六》及《史记·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中也有所涉及。项羽为人有以下特点:
一、乱世英雄、西楚霸王
项羽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生于公元前 232 年,卒于公元前 202 年,是中国古代杰出军事家,著名政治人物,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秦末起义军领袖。纵观项羽的一生,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项羽叔侄起义前的生活经历,大致从公元前 232 年至秦二世元年七月(公元前 209 年),主要记述了项羽的出身、性格等基本特点。第二个阶段是项羽自江东起义至最后灭秦的全过程,大致从秦二世七月(公元前 209 年)至公元前 206 年。第三个阶段是项羽入关,并分封诸侯王的全过程,大致在公元前 206 年。第四个阶段是项羽在楚汉战争中由强变弱,直至最后兵败自杀的全过程,大致在汉之元年(公元前 206 年)至汉之五年(公元前 202 年)。
二、性格暴虐、目光短浅
鸿门宴之后,项羽引兵向西屠咸阳、杀子婴、火烧阿房宫,导致大火三月不灭,还大肆掠取财宝和妇女,秦朝子民刚刚摆脱了秦二世的暴政和奴役,又见证了杀人如麻的项羽,在心理上自然产生一种“狼去虎来”的感受,因而对项羽的统治称霸产生本能的排斥和厌恶,面对他的暴虐和屠杀,民众有的也只是害怕和畏惧,而不是真正的服从。
除了攻地屠城,项羽还常常用残忍的手段处置违抗他命令、忤逆他的人。据《史记》记载,项羽一把大火火烧阿房宫之后,怀思欲东归,于是对身边的人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身旁的人听闻此言,随即言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羽听罢大怒,当即下令烹煮了说这话的人。劝谏之人建议他建都在关中,也是考虑到关中土地肥沃,四周都有山河作为屏障,无论在军事上还是政治上,关中都不失是一个称霸和称王的好地方,而在项羽的身上有一种贵族式的思维方式,他的脑海里一直存在着富贵必然衣锦还乡的思想,一旦功成名就,就必然要享受众人的爱戴和敬仰,其目光短浅的一面可见一斑。面对霸业的建构,项羽也没有一个长远的战略考虑,虽然他胸怀大志,但缺乏明确的战略决策也注定了他政治生涯终不会长久。
除了烹杀对他忠言逆耳的人,对于处置对手的手下也是毫不心软。《史记》中记载:汉王亦与数十骑从城西门出,走成皋。项王见纪信,问:“汉王安在?”信曰:“汉王已出矣。”项王烧杀纪信。纪信主动请缨伪装成刘邦,掩护刘邦出逃,足以见得纪信是一...
查看详情>>与“项羽一生富于传奇性的色彩,他的性格特点非常立体”相关的文章
项羽是什么样的人?来听听司马迁对项羽最公正的看法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没有哪个像项羽一样,让后人有着截然相反而又针锋相对的两种不同评价,有人说他是盖世英雄,有人说他是草包盖世;有人说羽之神勇,千古无二,材可取天下,有人说他欲决雄雌于挑战之间,乃匹夫小勇;有人评价他是生之人杰、死之鬼雄;但也有人评价他是杀主奸贼、无信之人。那么,司马迁在史记中,对项羽有过哪些评价呢?项羽是个什么样的人
力能扛鼎,才气过人:项羽身高八尺,力能扛鼎,为人豪气,不拘细节,秦始皇东巡到会稽,围观者赞叹不已,独项羽不屑道:“彼可取而代之。”吓得叔叔项梁赶快捂住他的嘴说:“休得妄言,要杀头的!”
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陈平说过:“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不能信人,只信亲属;虽然爱才,但得城得地,从不赏赐。可见,狭隘而又自私。
战胜不得其赏,拔城不得其封:与上述如出一辙,这是郦食其对项羽的评价:“项王有背约之名,杀义帝之负;于人之功无所记,于人之罪无所忘;战胜而不得其赏,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项氏莫得用事;为人刻印,刓而不能授;攻城得赂,积而不能赏:天下畔之,贤才怨之,而莫为之用。”
匹夫之能,妇人之仁:对项羽最经典的评价,是韩信在汉中被刘邦起用为大将军时的一段说词,韩信说:“项王喑恶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韩信这段话翻译过来便是:项羽发怒时吓人,人虽威严,但不能任贤用能,不过匹夫之勇罢了。他待人恭敬、面目仁慈、言语温和,有人生病,他甚至流泪,但当人家立了战功应给奖赏时,他却反复磨玩着印信舍不得赏赐功臣,这不过妇人之仁罢了。项羽如今虽霸天下,但他放弃关中,自失其利。他专横跋扈,举兵以来,所过之处,摧残毁灭,百姓无不怨声载道,人心尽失。
如果说韩信的评价有对刘邦说词而夸张的成分,那么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应该算最公允的了:“(项)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岂不谬哉!”
其实,项羽也是个粗中有细、莽中有情的人,在四面楚歌之时,面对爱妾虞姬,他也曾慷慨吟出自己的千古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在性格霸气粗犷的英雄之中,项羽堪称一个多情的异数。
查看详情>>与“项羽是什么样的人?来听听司马迁对项羽最公正的看法”相关的文章
项羽是个什么样的人?到底是“人杰鬼雄”还是“一介武夫”
西楚霸王项羽,后世对他的评价或褒或贬各持一词,但是谁也无法用铁证铁律来令对方信服。而在大多数的影视剧中,总体上给他戴的都是正面角色的帽子。今天不打算给霸王定性,只说说他的优缺点。
项羽在军事决策上非常果断,有胆有识、雷厉风行,身边的兵将再少都敢于放手一搏。但是,这人又比较任性,不太容易听进劝言,有时还会把好心当作驴肝肺,不说别人,他的亚父范增就是这么给气死的。
项羽是个非常立体的历史人物,优点缺点都不少。人们对其也是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人杰,鬼雄”,也有人称他为“一介武夫”。
项羽最主要的性格特点是坦然直率,但骄傲、刚愎自用,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在与刘邦的较量中显得幼稚,最大的两次失误一是在鸿门宴上放走了刘邦;二是封刘邦为汉中王,给刘邦养精蓄锐的机会。
成大事的人,心狠是必备之条件。从坑杀秦军几十万降卒、火烧阿房宫等事迹看,项羽还算得上是一个心狠的人,也是个干大事的人。但是,这人脸皮太薄,凡事总想顾及点颜面,鸿门宴上不杀刘邦就是最好的例证。但凡老项能够学得刘邦三成左右的厚黑之道,历史恐怕真的要改写了。
这种刚烈的灵魂与同众多卑微的灵魂相比,还是可歌可泣的,许多人也觉得他虽败犹荣,虽死犹生!
项羽可以说是一个缺点和优点同样突出的人,他勇武过人却短于智谋,他精于战阵却缺乏战略眼光,他性格直率却难以容人,他有将帅之才却无帝王之能。纵观项羽的一生,他因战成名,也因战身死;他分封天下走上人生巅峰,也因诸侯反叛而满盘皆输。
项羽缺少刘邦那样的帝王眼光,刘邦看出了秦国在诸多制度上的优势,他并没有选择全盘否定,而是有选择性的予以了继承。可是在这一点上项羽显然没有这个眼光,他对秦国的一切选择了全盘否定和毁灭,典型的就是灭掉秦国之后再次分封天下,这最终让他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秦二世元年,陈胜吴广起义反秦,项梁在楚国率800子弟兵响应,屡败秦军声威大震。陈胜吴广失败后,项梁就是实际的起义军领袖。后项梁被秦将章邯所杀,项羽杀楚军将领宋义,取得义军领导权。率楚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三年而灭秦。
秦二世元年,楚怀王命令卿子冠军宋义为上将军,鲁公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率不足五万兵力北上以解巨鹿之困。行军至安阳,宋义安营扎寨,停滞不前,这一待就是46天。宋义有他的如意算盘,他想乘秦赵两国斗到两败俱伤之际再出面收拾残局,这样楚军就可以坐收渔利。
坦白来说,以秦末各路诸侯面和心不和的角度来看,宋义的策略没错,甚至可以说一步妙棋,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可项羽等不及了,他痛斥宋义延误战机并将其杀死,怀王无奈,只得封项羽为上将军北上救赵。我认为,项羽杀宋义并非担忧赵国的安危,而是他实在按耐不住胸中蠢蠢欲动的复仇之火,迫不及待的要为自己的爷爷和叔叔报仇。
秦二世三年十二月,项羽率军抵达巨鹿以南,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巨鹿之战一触即发。项羽先派英布率两万楚军渡河小试牛刀,打了一个漂亮的小胜仗。紧接着,项羽率领全军渡过黄河,命令全军破...
查看详情>>与“项羽是个什么样的人?到底是“人杰鬼雄”还是“一介武夫””相关的文章
三大性格特点,让项羽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买单
我们都知道项羽这号人物,他是鼎鼎大名的西楚霸王,和虞姬之间的爱情故事也是闻名遐迩。可项羽的死是可惜的,他以自刎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很多人都觉得奇怪,英雄不是都应该大无畏的死于刀剑之下吗?为什么选择自刎?那项羽怎么死的呢?其实这和项羽的性格特点有关,今天咱们就来好好的探讨一下!
一、项羽的性格特点之优柔寡断
1、三言两语将项羽说服
当时项羽刘邦对战,一个在鸿门,一位在霸上,两方的距离根本就不远。当时有人给项羽出点子,让他趁着这个机会赶紧进攻。可项羽一直犹犹豫豫的,下不了决定。可这个时候,又来一个西汉皇帝列表第一位刘邦的叛徒,三言两语激怒了项羽,使得项羽当即就想要打败刘邦。
2、没有自己的主见
可这个时候,一位叫做项伯的奸细,在进行了一番劝说之后,便让项羽打消了这个念头。所以说,这堂堂的西楚霸王,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根本没有自己坚定的立场和主见,别人觉得应该打就打,应该撤退就撤退。要说打仗的话,最怕的就是优柔寡断。
二、项羽的性格特点之孤性多疑
1、范增替项羽谋划
当年范增已经是位70岁的老人了,可为了帮助项羽,他70岁的高龄仍然跟着项羽,帮忙出谋划策。可就是这么一位仁至义尽的重臣,也被项羽怀疑。公元208年,刘邦被项羽给重重包围,这本身就是个消灭刘邦的大好机会,范增劝项羽先攻打荥阳,消灭刘邦。
2、项羽怀疑范增
正当项羽也要这么做的时候,却被刘邦身边的谋士使用了小小伎俩,就让项羽对范增产生了怀疑心里。项羽内心开始不信任范增,并且开始不接受他的建议。范增得知后,非常气愤,便选择离开了项羽。遗憾的是,死在了途中。
三、项羽的性格特点之残暴成性
1、杀害秦王子婴
项羽和刘备不一样,他缺少的是国君气质。要想成为一代君王,那首先要做的就是宽宏大量,爱民如子。要知道,残暴成性的人,是会给人带来危机感和不安全感的。这个时候就很容易失去人心,无依无靠的。在项羽入关后,他残暴的杀害了秦王子婴。
2、项羽失去民心
据史书上所写,项羽不仅杀害秦王子婴,还烧杀抢掠,这还像是侠士的行为吗?这分明就是一个强盗。所以,后来的项羽让秦国子民很是失望是有一定依据的。这个时候的项羽老早就声名狼藉,被众人所唾骂。可刘邦却和他相反,约法三章,顺应民心。
3、项羽为自己的残暴买单
项羽的残暴成性,也为他后来的乌江边自刎做了铺垫。当年的垓下之围,想要逃出去的时候,却不认识路。于是便问了身边的一位老农,可这位老农非但没有给他指出正确的路线,还骗了他,这才使得项羽逼上绝路,选择自刎。其实,这是人民以牙坏牙的态度。
查看详情>>与“三大性格特点,让项羽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买单”相关的文章
项羽的性格分析:到底是刚愎自用还是豪情万丈?
项羽,是一个在历史上颇具争议的人物。有人说他刚愎自用,才会失了江山,最后落得乌江边上自刎。也有的人欣赏他的豪情,宁死不肯过江东。
项羽,是被欣赏的古人之一,人们喜欢他的豪气和侠义。试问:如果,不是他对刘邦绝对的信任,又怎么会有机会给刘邦的暗渡陈仓?当时,项羽已算是夺下秦朝的天下,当时,若是他听范增的话,杀了刘邦,又怎会有后来的刘邦?项羽就是项羽,他为人爽直,暗箭伤人是他所不屑的。 人生起码有两种,一种是功利的人生,一种是艺术的人生。大多数人都是功利人生,所以很难理解艺术人生。刘邦、项羽正好是这两种人生的代表。对项羽,我们总是从杜牡的角度去理解:“卷土重来未可知”,但很少想想易安以一个女子告诉我们的艺术人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女士的后面两句,不是为项羽婉惜,认为过了江东就能如何如何,——那就和杜牡一样了。她的后两句是对前两句的反复,不肯过江东,才是生为人杰,死亦鬼雄呵。这样的壮怀激烈,千古之下,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 项羽到最后还是没有弄清楚他为何是这样的结局。是“天亡“还是“人亡“?
项羽的形象可算是人们心中的英雄,他的武断和岳飞的愚忠一样,完全符合中国人的欣赏标准。我觉得项羽是有英雄“气质“的,正如人们说的,他的豪气、侠义和坦荡,值得人们敬佩。他也是有实力的,他对战争的把握,恐怕十个刘邦也敌不过。谁说项羽有勇无谋?从他"破釜沉舟“的一战,就可以看出他的领兵才能和为将的自信。其实“破釜沉舟“是有点心理学的味道,项羽是洞察出了这一点,还是他勇往直前的性格使然,在下不得而知,但这一战确立了他的英雄形象,也确立了他不可动摇的历史地位。 一般来说像项羽这样的人都是自信和自大并存的。他是“战神“,却不是治世的谋士。也可以说他是“君子“,在同刘邦这样的“小人“的斗争中,“自大“的性格足可以毁掉他。这样的人,虽可独霸一方,但是很难能成为国君。 他的死带有明显的悲剧色彩,一个健强人格的陨落,总是可以留下一片惋惜之声。他那“不肯下江东“的气节,更奠定了一代悲剧英雄的主色调。再加上他的身边有个至死不渝的虞姬,也为他的死添加了几分浪漫色彩。英雄美人,也成了千古流传的佳话。
对于项羽的死,人们多是“惋惜“,而不是“可怜“。因此他的悲剧值得思考,他的形象也更加接近英雄。 营垒外,十面埋伏,四面楚歌;营垒内,烛火昏沉,美人哀婉。一杯浊酒,一曲悲歌,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一个从不流泪的汉子,哭了,泪流满面——“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力拔山兮气盖世的一世豪杰,发出了“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悲鸣。一幅英雄末路的画面,就这样色彩鲜明地呈现在后人面前,www.pig66.com令他们唏嘘不已,遗憾不已,感动不已。这就是太史公司马迁在其传世名篇《史记&8226;项羽本纪》中所描绘的场景,所传达的情感——深深的同情...
查看详情>>与“项羽的性格分析:到底是刚愎自用还是豪情万丈?”相关的文章
项羽的性格的这个特点,让他失去了三样东西
项羽不是个一般的人物,他是“西楚霸王”,是一个军队的主帅,换句话说,他是西楚国的一把手。处于这样显赫的地位,又怀抱着称霸天下的雄心,他有一个重大的任务,就是要善于考察和决定自己手下的哪些人可堪重任。
韩信开始是跟着项梁的,项梁死后归了项羽,他在项羽手下干过,提过不少建议。他对自己在项羽手下那段生活很伤心。韩信攻占了齐国以后,项羽派人去游说他,劝他叛汉,要么归楚,要么中立。韩信当时很伤心地说了这么几句话:“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我韩信在项羽的手下干事,官位最高的不超过郎中,职位只是执戟;言不为项王所听,计不为项王所用。我的价值得不到体现。所以,韩信跳槽、转会了。韩信是一位军事天才。楚汉战争所有的军事将领,能称得上一流军事天才的只有两个人,就是韩信和项羽。刘邦充其量只是个二流。
韩信向项羽提过什么建议我们今天不知道了,但是,据我们对韩信的基本判断,韩信给项羽的建议不会是毫无价值的。项羽听不进去,为什么?项羽太自信了。他只相信自己,一个侍从,向他提建议,他能放到眼里吗?项羽因此而失去了一位军事天才,而且是决定他自己命运的军事天才。
这就是刚愎自用给项羽带来的第一个致命伤:失察。
失人:范增的冷遇
如果我们熟悉楚汉战争的历史的话,就会发现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刘邦手下谋士特别多,大家可以掰着指头算算,张良,陈平,萧何,这是一流的;二流的如郦食其之类就不说了。还有那些草根、草民。反过来看项羽,项羽手下谋士有谁?大家只知道一个,“年七十,好奇计”的范增。所以可以说,刘邦手下人才济济,项羽手下人才寥寥。且不说武将,单看文臣谋士,项羽手下基本无人。这个现象大家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项羽手下没有谋士,只有一个范增?这和项羽的刚愎自用太有关系了。拿我们今天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项羽这个人的主意太大,主意太大就是他的主观性太强了。他不需要谋士,什么事情都是自己做主。我们前面讲过鸿门宴,决定第二天消灭刘邦的是谁?项羽。决定撤销第二天军事行动的是谁?项羽。他和谁商量过?没有。他召集过会议吗?没有。他和他最信任的范增商量过吗?还是没有。所以项羽不要谋士。
失态:项羽的大怒
失态就更明显了。如果我们翻翻《史记》,有关项羽的记载中用得最多的两个词是什么呢?“怒”,“大怒”。项羽一弄就是“怒”,一弄就是“大怒”。我仔细翻检了《史记》,就找不到项羽的笑。找来找去,整个《项羽本纪》记载项羽的一生,他只有一次笑。什么时候笑的呢?乌江自刎。乌江亭长划着船叫他过江,说你将来还可以东山再起啊,这个时候他仰天大笑,一笑之后,就自杀了。换句话说,在项羽的一生中间,随处可见的就是项羽大怒,项王怒,项王大怒。我们不妨作个简单列举:项羽大怒,使当阳君等击关。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项王怒,烹周苛,并杀枞公。项王怒,欲杀之。项王怒,欲一战,汉王不听。项王怒,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欲阬之。...
查看详情>>与“项羽的性格的这个特点,让他失去了三样东西”相关的文章
项羽的性格是什么样的?看看历史上记载的他的特点
项羽的性格特点是什么样的?看看史书怎么记载的?
第一个:自信,志向远大:
过度的自信,就是自负,自我膨胀,有锋芒的矛,却没能有自我保护的盾,这无疑是致命的伤害。为什么说项羽自信,志向远大,史书中也有记载。学习的时候就半途而废,学武的时候也一样,最后总结,要学就学万人敌,这充分说明了项羽的自信。
回首现在的我们,不同样带着这种傲娇的自信吗?有的可能还不如项羽的基础,就想东一个西一个,最后碌碌无为的过了自己的一生。
第二个:果断大胆
为什么说项羽果断大胆那,在一次执行斩首行动中,项羽仅靠项梁的一个眼色,就快准狠的拔剑斩下了郡守的头颅,而且杀得干净利索,想想,把郡守的脑袋砍下来了,又怎么能轻易逃出郡守府那,这时候项羽独自一人面对着百十号的守兵,当时,都杀红了眼,一个个的倒在了血泊之中。而这也是项羽生平第一次执行的斩首行动。
坚定的想要改变心,即使面对杀戮,死亡,也绝不会有丝毫的犹豫。
在工作,生活,学习中,我们是否也能有这种果断的性格那,利用这果断的性格,帮我们趋利避害,犹犹豫豫非大丈夫所为。
第三个:有主见
当项羽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学过写字,但是没学几天就不学了,他的叔叔就让他在学习剑术,但是,没过几天,他就又不学了,他的叔叔非常生气,这时候,项羽却说,写字,只能用来记住别人的名字,而剑术也只能敌一人,这些都不是我想学习的,我要学就学,可以敌万人的本事。无论项羽对学术或者剑术学得怎么样,通过历史的各个战役,我们也可以说项羽还是很厉害的奇才了。
作为有主见,是作为领导者的必备属性,项羽也许就是天生自带气场的那种领导者或者说是领袖。
第四: 坦率
一个能把个人英雄主义能够发挥到极点的人,能够把这种力量传递或者说是渲染给所有他的部下,破釜沉舟就是个最好的例子。
一个真正坦率的人,没那么多的虚伪偏护。容易得罪人,也容易拉拢人,不掩盖人性的本质。
一个融合自负与懦弱的人,这也来自与英雄主义和人性另外的本质。
第五:缺乏耐心
这个从前面的几个性格里可以看出来,虽是有主见,不爱踏实死记书本内容,但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他的浮躁,缺乏耐心定性做事的表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第六:重情重义
从项羽的各种处事行为中不难发现,项羽的感性大于理性。用人时不用别人, 用自己的老同乡,老同学这就是念旧,念旧有它好的一面,念旧也有它不好的一面。
表现一:
鸿门刘邦上来就来了一番念旧,就说当年咱俩是老战友。 这之后的各种赞美拉关系,弄得项羽整个美滋滋的,于是,随计划杀刘邦,却因刘邦的这几句话而没有下手。再加上樊哙利用怀王之约,一下子点中了项羽的软肋,项羽更是不忍心杀刘邦,这体现了项羽的义。
表现二:
项王想要向东渡过乌江时,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那里,对项王说:“江东虽然小,但土地纵横各有一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称王啦。项王笑了笑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
这里的他,面对死还是坦率而真挚的对待自己在乎的人,重情重义。
与“项羽的性格是什么样的?看看历史上记载的他的特点”相关的文章
搜索更多内容
推荐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