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二十四节气表

立夏的含义

发布时间:2020-06-05
1

立夏时节的这句俗语是怎么来的,它有什么含义?

立夏的俗语
立夏的农事
立夏雨水

关于立夏的俗话,立夏不下,高挂犁耙,什么意思?立夏不下雨好吗?

时间过得飞快,虽然立夏还未来到,但今年的气温异常,目前已经有很多地区处于高温蒸烤,气温的上升让大家措手不及,从几度到三十几度,只用了不到一星期的时间,让人措手不及。

在立夏前后,正是很多作物生长的关键期,而天气好坏将直接影响收成。明人《莲生八戕》一书中写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

在农村,这个时候正是南方地区春耕的季节,农村有句说叫“立夏不下,高挂犁耙”,这句话到底什么意思?

对于农民来说,在农作物过程中,水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干旱少雨的话,对种植庄稼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才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现在已经快到立夏的节气,基本上正处于农村插田的时节,虽说现在种田的人家并不多,但还是有一些老人在家里种田。

今年的春天雨水比较少,水田也比较干,只能在早晨的时候犁地,所以才有,立夏不下,高挂犁耙的俗话。

立夏节气到来之际,如果没有持续下雨,对于农田的危害是很大的,尤其是立夏节气的到来,气温开始骤然上升,蒸腾作用的加强下,农田对于水分的要求是相当高的,而且北方的小麦正值灌浆期间,南方的水稻也正值生长阶段,这个时候持续不出现降水,带来的干旱会让庄稼难以生长,没有了降水,农民也就很难在进行劳作,犁耙都会高高的挂起,没有了用武之地,这句老话在过去望天收的年代,缺少水利设施的前提下,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尤其是山区,很多水田都是山坡上开荒出来的,本来山里的水温就不是很足,再加上最近这些年山泉水的水位不再出水,这就进一步加剧了农村缺水的情况,所以只能依靠天气,但是由于现在没有下雨,所以田里都是干的,秧苗插不下去。

如果这个时节还不下雨,那以后的天气会以干旱为主,那就会严重影响农耕,稻田里的蓄水量不够,这样怎么能犁田耙田,因此就不必用犁用耙耕田地了,可以高高挂起,用不着了,所以才有说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就是说未来的一段时间,庄稼生长不好,所以不是个好年头,这里用犁耙高挂来说明旱情会比较严重;对于靠天吃饭的农村,是灾年。

这样的俗话往往是农民长期观察天气而总结出来的,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和认知,虽然在某一个年份并不十分准确,但是推广到较长的时间来看还是有一定的实用性。

农村的很多俗语老话,都是对于天气变化的描述,在过去的时候,没有什么再比一个好年景对于农民最有益了,一个好的年景,带来的风调雨顺才能够让农民获得丰收。总的来说,立夏季节,如果能够下一场雨或连续下几天雨的话,对于缓解很多地区的旱情都有很大的帮助,对农民从事农业生产也是有好处的。


查看详情>>
2

立夏时节如何提高幼儿免疫力?这5个保健常识你需要了解

立夏幼儿保健
立夏的习俗
立夏的含义

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节气。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立夏习俗

【迎夏仪式】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

【尝新活动】在后世,立夏还有尝新等节日活动。如苏州有“立夏见三新”之谚,三新为樱桃、青梅、麦子,用以祭祖。

【立夏秤人】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

1.培养良好卫生习惯

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饭前便后要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不乱摸鼻子和眼睛,要教会幼儿正确的擦拭鼻涕的方法。

2.穿衣要舒适透气

最好选择宜吸汗、宽松、透气的衣服,纯棉制品最合适,穿浅色衣服会让孩子觉得更凉快。

室内公共场所温度过低时,可适当增加衣物,在傍晚散步或者野外行走时,尽量给孩子穿薄款长裤,防止蚊虫叮咬。

3.注意饮食卫生

家长应注意幼儿的饮食卫生安全,为幼儿准备多样化的营养均衡饮食,夏季最好给孩子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少吃油炸食品、冷饮和甜食等。

天气热,细菌、真菌繁殖加快,食物较容易变质,应预防食物中毒,不宜吃剩菜剩饭。

4.经常锻炼,增强幼儿体质

在孩子们平时进行户外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尽量选择阴凉的场所开展活动,并及时补充水分,防止中暑。

周末白天带孩子出门,请做好防晒工作,长时间在外时,家长还需要备好防暑药品,如藿香正气水、仁丹等。

5.生活作息时间规律

适当增加孩子的午休,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免精力不济,抵抗力下降。

夏季睡眠时间长于冬季,起床时不宜催促孩子,可放轻柔音乐,慢慢轻柔地唤醒孩子。


查看详情>>
3

立夏:“称人”与吃蛋,这些习俗都代表了什么?

立夏的习俗
立夏的含义
立夏的食俗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七个节气。每年的5月5-7日,太阳到达黄经45°时为"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炎热的夏天正式开始。立夏有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生。三候,王瓜生”字面意思不难理解。

对于现代人来说,立夏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节气,告别春天,迎接夏天而已。可是,我们的先人却把立夏当作一个重要的日子来对待。旧俗立夏日又为民间传统节日,称“立夏节”。古代天子率百官迎夏于南郊,并举行祭祀炎帝、祝融的仪式。到明代民间始有尝新风俗,清代更有祭神、尝新、馈节、秤人、烹新茶等习俗。

立夏称人

古诗云:“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立夏之日的“称人”习俗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起源于三国时代:传说刘备死后,诸葛亮把他儿子阿斗交赵子龙送往江东,并拜托其后妈、已回娘家的吴国孙夫人抚养。那天正是立夏,孙夫人当着赵子龙面给阿斗秤了体重,来年立夏再秤一次看增加体重多少,再写信向诸葛亮汇报,由此形成传入民间的风俗。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会有病灾缠身。

吃完立夏饭后,在横梁上挂一杆大秤,大人双手拉住秤钩、两足悬空秤体重;孩童坐在箩筐内或四脚朝天的凳子上,吊在秤钩上秤体重,谓立夏过秤可免疰夏。若体重增,称“发福”,体重减,谓“消肉”。是日,孩童忌坐石阶,如坐了则要坐七根,始可百病消散。忌坐地栿(门槛),谓这天坐地栿将招来夏天脚骨酸痛,如坐了一道就须再坐上六道地栿合成七数,方可解魇。旧时母亲择此日为女孩子穿耳朵,穿时一边哄孩子吃茶叶蛋,当孩子张口咬蛋时即一针捷穿。也有为家养猫儿穿耳朵、札上红头绳的。早在古代的君王们也常在夏季初始的日子,到城外去迎夏,迎夏的日子就是立夏日。

立夏吃蛋

立夏日,全国许多地区有吃蛋的习俗。这一天,家家都要煮鸡蛋、鸭蛋、鹅蛋吃,以取吉祥平安之意。立夏吃蛋的习俗来自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个瘟神,常年懒散睡觉,可是一到立夏这天就醒来,带上一只瘟疫口袋,溜到下界播疫害人。

瘟神所到之处,人们轻则发烧厌食,重则一病不起,特别是孩子们病得更重。这可急坏了那些当妈做娘的,于是纷纷去女娲娘娘庙烧香磕头,求她消灾降福,保佑后代平安。

女娲得知此事,立马去找瘟神,说:“今后,凡是我的嫡亲孩子,一个也不得加害!”瘟神知道女娲法力无边,不敢和她作对,问道:“不知娘娘有几个嫡亲孩儿在下界?”女娲笑道:

“我的嫡亲孩子多着呢,哪里数得过来?这样吧,我在每年立夏这天,命我的孩子在衣襟前挂上一只蛋袋,你认准这个记号就行了。”瘟神点头称是。

转眼立夏节到了,瘟神一觉醒来,急匆匆来到下界。只见一个个孩童胸前挂着小小的袋儿,里面放着煮熟的鸡蛋、鸭蛋、鹅蛋。瘟神从早晨一直跑到晚上,也没有见到一个没挂蛋袋的孩子,他又气又恼,累死在路上。

瘟神死后,孩子们就把挂在胸前的蛋吃掉了。从此,立夏为孩子们挂蛋袋的风俗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


查看详情>>
4

立夏节气有什么含义,它有哪些特殊的习俗?

立夏吃什么
立夏的习俗
立夏的含义

“绿树浓荫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立夏是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孟夏时节正式开始。

由于对农事活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立夏从确立之时起就相当受重视。同时,为了应对渐渐热起来的天气,民间也逐渐形成了一系列有趣的民俗,“斗蛋”、“称人”验肥瘦等活动到现在还颇受欢迎。

立夏节气的意义

在二十四节气中,立夏确立时间较早。它预示着季节的转换,古代认为这是夏季开始的日子。

对这个节气的意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解释道:“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有“大”的意思,是说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

从气候上讲,人们则习惯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立夏时节,万物繁茂。古书中记载:“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此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其年景基本定局,故有“立夏看夏”之说。

古代为何要举行迎夏仪式?

古人认为,夏季是阳气高涨的时节,迎夏与度夏是夏季时令信仰与仪式的主要内容。民俗专家萧放在《二十四节气与民俗》中提到,“立夏,作为夏季的开始,自古受到人们的重视。”

古代,在立夏的这一天,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期待丰收的美好愿望。

随着时光流逝,立夏习俗变得更加丰富、完善。

明人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中记载:“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可见在明代,一到立夏这天,朝廷掌管冰政的凌官就要挖出冬天窖存的冰块,切割分开,由皇帝赏赐给官员。

在民间,老百姓们会喝冷饮来消暑,宋朝时,冷饮的花样就已经非常多。据说,江南水乡还有在立夏日烹食嫩蚕豆的习俗。

系上“疰夏绳” “称人”验肥瘦

围绕着立夏,民间也形成了很有意思的习俗,涉及饮食和游戏等各个方面。

由于夏季气温高,人们的身体容易出现不适感,比如不思饮食等等。因此要在立夏日“称人”,就是用秤给人们称体重,主要是老人和小孩。

然后,等夏天过去之后,再称一次体重,和之前的体重做对比,借此查看健康情况,可以及时调理身体。此外,人们还会给孩子拴上“疰夏绳”:用五色丝线系在小孩的手腕等处,表达消除暑气的愿望。

又或者,大人们会煮熟几个鸡蛋,孩子们便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蛋分两端,尖着为头,圆者为尾,斗蛋时蛋头撞蛋头,蛋尾击蛋尾,破者认输,最后分出胜负。

此时,“立夏饭”是一种特色饮食:人们用红豆、黄豆等五种颜色的豆类混上米,蒸熟后食用。有民俗专家解释,这种立夏饭也叫五色饭,寓意使五行达到平衡,给人们精神上的鼓励。

萧放表示,二十四节气是我们把握作物生长时间、观测动物活动规律,以及认识人的生命节律的一种文化技术。立春尝春、清明品茶踏青等也是一种传统的时间生活情趣。

此外,人生活在自然界,也只有顺应自然,才能使自己生活得更愉快幸福。他认为,人们应当自觉传承二十四节气这一文明财富,尊重自然时间,尊...

查看详情>>
5

立夏:衔接春日与夏季的独特节气

立夏是什么意思
立夏的含义
立夏的日期

立夏与夏至

立夏同夏至一样,在二十四节气中,不光都是反映季节的节气,而且都是反映进入夏季的节气。

地球绕太阳公转,到达运行轨道45°时,便是立夏节气。立夏节气从5月5日或6日开始到5月21日或22日结束,太阳直射点从北纬16°19‘到20°16’,日照时间明显加长,气温明显升高,人们感受到初夏的味道和风景。

太阳运行至黄经90°时为夏至交节点,一般在公历6月21-22日交节。夏至(6月21日或22日开始到7月7日或8日结束),地球在绕太阳公转,走到了运行轨道的90°时,太阳直射点几乎对准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达到最长,太阳高度角最大,日照时间最长,气温高,人们感受到了炎热,真正的酷夏不久将至。

立夏与晚春

按照二十四节气的排序,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但从《1960~1991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图集》中,我国达到夏季的气象标准(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22℃首日为夏季的开始)的城市分布来看,这一时期,西南地区、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以及以北地区都还没有进入真正的夏季,我国大部真正进入夏季的时间一般是在6月以后。另外,按照公历划分四季的方法,5月属于春季(3~5月)的晚春时节,6月1日才进入夏季。

但80年代后期,我国进入偏暖时期,在北方4、5月份出现30℃以上的日最高气温屡见不鲜,甚至有时出现北方比南方最高气温更高的现象。因此,说5月初的立夏进入夏季,也较顺理成章。

立夏这个节气,衔接了夏日与春日,迎来送往之中,又参杂着属于自己的独特气息。作为夏季的第一节气,他让我们感受到属于夏季的气温升高,带着世界一起奔往炎炎夏日。



查看详情>>
6

立夏节气代表什么意思?为什么每年都在5月5号或6号

立夏是什么意思
立夏的含义
立夏的日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每年阳历5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节气开始。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立夏这个节气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一年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

我国古人根据对大自然的观察,将“立夏”分为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意思是说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蝼蛄在田间鸣叫,接着可以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

2020年5月5日8时51分,人们将迎来立夏节气。《历书》说:“斗指东南,维为立夏。”立夏是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孟夏时节正式开始。

此时节,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正是仲春和暮春时节。逢此时节,蛙声蝉鸣,草长莺飞,绿肥红瘦,云卷云舒,一片怡人好景致。

二十四节气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它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它将天文、自然节律和民俗实现了巧妙的结合,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准确地表述时序特点,古人根据气候和物候,将节气分为“分、至、启、闭”四组。“分”即春分和秋分,古称“二分”;“至”即夏至和冬至,古称“二至”;“启”是立春和立夏,“闭”则是立秋和立冬。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称“四立”,这些加起来共为“八节”。民间称为“四时八节”或“时年八节”。在漫长的农耕社会中,二十四节气为指导农事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查看详情>>
7

立夏时节有哪些节气特点,怎么才能保证农作物正常生长?

立夏气候特点
立夏的含义
立夏节气特点

今年5月5日,太阳到达黄经45°时为“立夏”节气。这个节气,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古时按农历划分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如《逸周书·时讯解》云:“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描述的就是孟夏之初的物候景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说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

实际上,若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的“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如池塘”的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进入了五月,很多地方槐花也正开。

立夏时节,万物繁茂。明人《莲生八戕》一书中写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进入了大忙季节。所以,我国古来很重视立夏节气。据记载,周朝时,立夏这天,帝王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励农民抓紧耕作。立夏以后,江南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连绵的阴雨不仅导致作物的湿害。还会引起多种病害的流行。“多插立夏秧,谷子收满仓”,立夏前后正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火红季节。“能插满月秧,不薅满月草”,这时气温仍较低,栽秧后要立即加强管理,早追肥,早耘田,早治病虫,促进早发。中稻播种要抓紧扫尾。茶树这时春梢发育最快,稍一疏忽,茶叶就要老化,正所谓“谷雨很少摘,立夏摘不辍”,要集中全力,分批突击采制。

立夏前后,华北、西北等地气温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春季多风,蒸发强烈,大气干燥和土壤干旱常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尤其是小麦灌浆乳熟前后的干热风更是导致减产的重要灾害性天气,适时灌水是抗旱防灾的关键措施。“立夏三天遍地锄”,这时杂草生长很快,“一天不锄草,三天锄不了。”中耕锄草不仅能除去杂草,抗旱防渍,又能提高地温,加速土壤养分分解,对促进棉花、玉米、高梁、花生等作物苗期健壮生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节气气温

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此期气候宜人,北方平均气温19℃~23℃,是多种喜温蔬菜开花结果的最佳时期,也是保护地蔬菜病虫害的高发期。此月菜田主要农事有:温室大棚蔬菜昼夜放风,加强水肥管理,同时加强各种蔬菜的病虫害防治,提高商品菜率,争取高产高效。在上中旬,要抓紧定植麦田套作的西瓜、辣椒、茄子等蔬菜,套种时间掌握在麦收前20~25天,不可太早。育好耐热甘蓝、白菜苗。播种夏豆角、夏黄瓜。露地秋芹菜...

查看详情>>
8

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有怎样的含义,代表了怎么样的开始

立夏的含义
立夏节气
立夏诗什么意思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交节时间为每年公历5月05-07日,此时北斗星的斗柄指向东南方,太阳黄经达45°。《历书》:“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是标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立夏后,日照增加,逐渐升温,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

立夏表示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时至立夏,万物繁茂。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节律不一。立夏时节,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是真正的“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若按我国现代气候学(候平均气温)的划分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

二十四节气,是干支历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时令)的特定节令,它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南,为立夏。现行的“二十四节气”采用的是“定气法”划分,即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行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当太阳黄经达45°时为立夏节点。“二十四节气”是古人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干支历巳月的起始。“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立夏”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到这时候已经直立长大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夏季是许多农作物旺盛生长的最好季节。时至立夏,万物繁茂。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节律不一。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