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隐士

发布时间:2020-05-26
1

为什么说庄子是真正的隐士?庄子简介里道明了他是怎样的人

庄子
庄子简介

庄子简介

庄子,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姓庄,名周,字不详,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 [1] ,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 [2] 。他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学的创立者,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居无定所。为了追求他所谓的精神粮食,物质上只需解决温饱问题就行,再说了至少得活命才能去寻求精神上的满足吧。因此他常常住在"穷闾厄巷",即现在所说的贫民区,常常是饥一餐饱一餐,所以看上去瘦骨嶙峋,面黄肌瘦。

按理说,生活在战国时代,各个国君为了抢地盘都在大力笼络人才,像庄子这样的旷世之才,不可能没人要吧。其实呢,不是人家不要,是庄子自己不愿去,以他这样能力至少也得弄个国家总理当当,那么他为何不去呢?

穷困潦倒

下面就用几个小故事来解释其中的缘由吧。

1、死为留骨而贵,生而曳尾涂中

楚威王派两位大夫千里迢迢来到濮水河南濮阳,找到正在河边钓鱼的庄子。

大夫转述楚威王的心意,说有意请庄子去楚国做国相。

庄子没有直接回答,一边继续钓鱼,一边头也不回地问:听说贵国有一种神龟,死了三千年。楚王把它当做宝贝,恭恭敬敬地珍藏在庙堂之上,有这事吧!

那么二位觉得:作为一只乌龟,是宁愿去死,留下骨头享受荣华富贵(死为留骨而贵),还是宁愿活着,拖着尾巴在泥巴里打滚(生而曳尾涂中)呢?

两位大夫异口同声地说:“那还用问吗?当然是后面那种”。

庄子说,二位可以回去了,我要继续拖着尾巴在泥巴里打滚了。

2、鸱吓鹓鶵

惠子(约生于公元前 370 年,卒于公元前 310 年,宋国人),庄子少有的大官朋友之一,也都是先秦诸子中的代表人物。

惠子这个官做的是比较大,用今天的话来说是国家总理(魏国国相)。某一天庄子去了魏国,顺道去拜访一下惠子。这时,有小人就开始耍小聪明了,对惠子说,庄子来魏,恐怕是来夺你的位的吧。于是惠子大为恐慌,派人在全国境内搜捕庄子。

庄子听说了,连忙就找惠子去解释,免得伤了朋友之情。

庄子用一个简单的比喻进行了解释,南方有一种鸟,叫鹓鶵(音渊除,凤凰的一种)。这种鸟儿,不是梧桐不栖,不是竹实不吃,不是甘泉不喝。它从南海飞往北海的时候,有一只鸱正好抓住了一只腐鼠。见鹓鶵从它头上飞过,以为抢"饭碗"的来了,就对着鹓鶵发出"吓"的怒斥声。

现在你想用你得到的相位来"吓"我吗?,惠子听后觉得是被狠狠的讽刺一番,当初的疑虑也烟消云散了。

3、百车何来

宋国有一个人叫曹商,被宋王派遣出使秦国。去的时候,宋王给了他几辆车子;回来的时候,因为得到秦王的赏识,车子增加到上百辆。

这人回到宋国,就去见庄子,对庄子说,住在贫民区,编着草鞋子,饿得面黄肌瘦,这是鄙人比不上先生的,但是与万乘之主只见上一面,就能得到上百辆车子,这是鄙人的些许长处。

庄子说,是的,鄙人知道秦王的规矩。秦王有病找医生,能够把他的疖痈治好的,赏车一辆。如果用舌头去舔...

查看详情>>
2

栖身在精神世界的隐士,做最有脾气的农民

陶渊明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隐士

一个农民工,被包工头通知让其穿好工装迎接领导视察,心中感到不爽,于是便辞工回乡,可又不会种田,成天喝酒,经常地酩酊大醉,醒了便转转山,看看花,家也不管,钱也木有,子女挨饿,所以妻子抱怨道:嫁你算是倒八辈子的霉了。

可惜的是,他不会写诗,也不会写文,啥事不管,对家庭完全地不负责任,只会喝酒打麻将,要是能写诗作文,一个现代的陶渊明又冉冉升起。

这样说陶渊明可能很有些不尊重,但是,如果抛开“淡泊名利,把酒东篱”这类美好的词,其实也就是这么一回事, “实在不行了,大不了我回家种地去”,尽管他不会种,但有脾气的人是会这样说的。

陶渊明就是这样一个有脾气之人,他那“不为五斗米折腰”,不知道影响了后世多少人,被誉为有气节的“猛士”,不过,有时我在想,要是十斗米或者更多呢,是否就两说了?

说实话,我对陶渊明如大家一样,那可是崇敬满满,记得当年下乡时,同室青友带有其母亲的中学语文课本,这对当时的我来说,真可谓是饕餮大餐,昏暗的油灯下,花了几个夜晚的时间,熟背了里面所有的诗词,由此,认识了柳永和屈原众多伟大的诗人,当然,也包括陶渊明。

上山砍柴,远望群峰,“此中有真意”便袭上心头;收工归途中,“戴月荷锄归”定相伴而行,他的诗作,在那又艰辛枯燥又无望的日子里,每每的呤上一段,便感觉,这人间还是有很多的美好,可以说,在那众多的诗文中,陶诗是最契合当时心境的。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即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曾任江州祭酒和彭泽县令等职,后辞官归隐田园,年约63岁时逝世。

他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隐士”也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当然,中国自古不乏隐士,但隐而能诗者,陶渊明当是名副其实的第一人。

东晋是一个极为看重门第的王朝,要说陶渊明这方面也不差,他祖上陶侃是东晋寒门子弟的骄傲,也曾做过荆州刺史的高官,都督八州军事,但到他之时,这家道便衰败了,“弱年逢家乏”指的便是他生活的状况。

至少于40岁之前,他出任过多地的低级官吏,最后一次是在彭泽县令任上,领导下来检查工作,也有说来人是谢道韫的老公王凝之,让他去拜见,下属提醒他要穿官服,于是他便不能忍受了,直接挂印辞官,走上了一条归隐之路,从此再没踏进官场一步,直至终老。

陶渊明的名字总是同桃花源紧密相联,早年读这文时,那优美的辞句及意境,直醉到了心底,现在偶尔读起,仍然是口齿生香。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似在人间非在人间,不是人间胜似人间,只可于无意中得之而不可于有意...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