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的中国传统节日信息

端午节吃什么

发布时间:2020-06-05
1

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怎么来的?谈谈包粽子有什么讲究

端午节包粽子
端午节吃什么
端午节的风俗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要到了,家家户户勤快的主妇们都在开始准备包粽子了。

现在,粽子这一传统食品已经实现了工业化生产,粽子也从时令食品、节日食品,演变成了一种大众美食,超市里货架上几乎全年都有新鲜粽子,可以满足人们常年需要。

所以,“端午节”包粽子,几乎就是一种文化符号和传统习俗传承,文化意义大于实际食用功能。人们会更超脱更多更大胆尝试创新粽子的新花样,几乎各种馅料都能入内,粽子的花色品种越来越多了。

那么,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是怎么来的呢?

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由来已久,早在春秋时期,就有记载用茭白叶把黍米包成牛角状,叫“角黍”,用竹筒装上米密封烤熟,叫“筒粽”。

到了晋代时期,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那时候,包粽子的原料除了糯米外,还有中药益智仁,叫做“益智粽”。以后,逐渐加入红枣,赤豆,板栗,肉类等,种类开始丰富起来。

南北朝时期,粽子成为人们交往走亲戚的礼品。 唐朝时期,粽子传入日本。以后逐渐传入朝鲜,东南亚地区,现在这些地区也有吃粽子的风俗习惯。

每年的端午节这天,我国不论南方还是北方,农村还是城市,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好糯米、粽叶、彩绳等包粽子,满怀期待的浸泡糯米,清新粽叶,准备馅料。从各地粽子的馅料来看,北方多数是包枣粽子。南方则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

我国最有代表性的是浙江嘉兴粽子。嘉兴粽子以糯而不糊,肥而不腻,香糯可口,咸甜适中而著称。尤以鲜肉粽最为出名,被誉为“粽子之王”。嘉兴粽子以它极高的美味与营养价值深受大众的喜爱。

“包粽子”跟“端午节”一起,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查看详情>>
2

端午将近,孕妈妈们注意这四点,怀孕期间也能畅享节日美食

孕妇可以吃粽子吗
孕妇吃粽子
端午节吃什么

怀孕的过程当中,孕妇们需要吃很多食物来增进营养。而吃粽子就可以让孕妇们获取到很多食物当中的营养,比如粽子当中的糯米红枣,肉等食物都是营养价值比较高的,通过吃粽子,孕妇们可以起到补气血,补充体力等各种作用,但是粽子本身不好消化,孕妇们应该少吃。

怀孕可以吃粽子吗?孕妇吃粽子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每年到端午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或者买粽子来吃粽子的馅料有很多。但主要的材料就是糯米,在糯米的基础之上,再放入豆类,红枣,蛋黄或者是肉类,会让粽子的香味更浓,更加好吃,那么孕妇能不能吃粽子呢?

在怀孕过程当中,孕妈妈们也是可以适当的吃一些粽子的,粽子的口感非常的软糯,很筋道,而且具有一种清香感,这是因为包粽子的粽叶本身就有着很清香的味道,这样一来,孕妇在吃粽子的时候,就不会容易产生反胃和恶心的感觉。而且粽子是一种主食,孕妇们在吃了粽子之后,能够获取到一定的能量,增加饱腹感,粽子当中的原材料也是非常有营养的,糯米富含碳水化合物,也富含维生素b,本身就能够起到温补的作用,对于孕妇在怀孕初期出现的脾胃不和的症状,能够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

而且怀孕期间吃一些粽子,也能够给胎儿带来很多的好处,包粽子的过程当中,我们常常会放入豆子,红枣,以及肉等等,这些食物本身都是很有营养的,孕妈妈吃这些有营养的食物,就能够将这些营养传递给胎宝宝,让他们可以更加健康的发育,有充足的营养来作为支撑。而且吃粽子还能够起到补血补虚的功效,特别适合孕妇们吃,很多孕妇都会出现气血虚的症状,吃一些粽子能够改善此类症状。

总之,怀孕初期,孕妇是可以吃粽子的,粽子本身非常有营养,而且具有一定的温补功效,能够调理孕妇的身体,增进胎儿的发育。但是在这里我们也要提醒孕妇的是,粽子虽然有营养,也很好吃,但是糯米本身的粘度比较高,属于一种比较难以消化的食物。

所以孕妇吃粽子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看时间

早上起床后和晚上睡觉前,最好少吃或者不吃,因为这两个时间,胃肠蠕动比白天慢,吃后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中午饭后吃比较好,吃后散散步,有充分的消化时间。

2.控制量

每顿最多吃一个,不要当饭吃。

因为粽子中糯米粘度高,难以消化,容易使消化功能差的人肚腹闷胀。

所以,吃了粽子最好减少米饭的摄入,一般来说吃一个大粽子减一小碗米饭即可。

3.要忌口

现在粽子,除了糯米外,还添加了肉、豆沙、蛋黄等各式各样的原材料。

但糯米加上这些五花八门的东西,都是高脂肪、高糖分、高热量,尤其是孕期体重超重,孕期高血压、血糖高的准妈妈,最好忌口。

4.重搭配

粽子容易让人产生饱胀感,注意少吃,最好还要与其它帮助消化的食物搭配吃,比如纤维较多的蔬菜,或者配合喝一些红豆汤,酸奶等。


查看详情>>
3

端午节又称“粽子节”,那要怎样包粽子才更好吃呢?

端午节吃什么
端午节吃粽子
粽子怎么包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而现在,粽子不再是饭桌上的应景美食,超市买的,自己包得,想什么时候吃都可以,北方一般常见的有蜜枣,豆沙,大枣,花生,黑米等,偏甜点的口味。除了粽叶外更有竹筒来做粽子了。包粽子,泡米是关键。

糯米均匀抓洗一遍,换水,泡四个小时,空里搅拌两三次,用手捻米即碎,就是泡好了。包的次数多了就不只是传统的配料,绿豆,红豆,蚕豆都可以加进去,绿豆和糯米同时泡就可以,红豆,蚕豆需要提前一天泡好。

鲜粽叶用洗米的水先泡一泡,再洗两遍;花生跟糯米同一时间泡,大枣泡1个小时左右即可;配料都准备好了,开包。取一片粽叶扣成个对折;打好折后用手固定住,先放一个花生米堵住这个角,防止漏米粒,再放米,中间放一个大枣,四五个花生分散着放;收口时,剩下的两个角再各放一个花生堵着头;用线绳扎好,包完可以煮了。

凉水下锅,如果可以,水要漫过粽子,大火烧开后转中火煮半个小时,关火后不要急着都拿出来,再闷上七八个小时就更好吃了

软糯香甜的粽子就这样包好了,可以放到冰箱里冷冻,上班,上学的早上直接拿出来,正常加热就可以,一点不浪费时间!配上一碗五谷杂粮粉,元气满满的一顿早饭噢!


查看详情>>
4

端午节:吃粽子,佩香囊,海峡两岸共同的节日

福建的端午节
端午节吃什么
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民俗内涵最丰富的节日之一。这从节日名称中就可看出,端午节,除了民间通常说的端阳节外,又名天中节、天医节、卫生节、女儿节、龙舟节、粽子节、诗人节等,这也体现了节日习俗重点的古今变化。作为具有千年历史的端午节,其影响范围广阔,虽然各地自然风土与人文环境有所差异,具体节日习俗上各有侧重,甚至不同,但从总体上看共性大于差异,并且从根本的季节感受与身体保健期待看是完全一致的。端午节是中国人的共同节日。

农历五月初五谓之“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中原汉人南徙开发八闽,带来了中原纪念屈原的端午风俗,与闽越族的“龙子节”糅合成八闽传统的端午趣俗。

端午节“出生”在中国,习俗由来与传说甚多。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名篇,已广泛深入人心。但总体而言,福建和台湾的端午节庆同出一源,民间沿袭习俗亦大致相若,足见台海两岸人民一脉相承、鱼水相依。

福建泉州地区端午节庆更具独特的风格。明清以来,每逢五月初五都会出现“泉州总口,与台湾鹿仔港对渡”的盛况。两地人民身披节日盛装,同江竞舟泼水,交融情谊。一九九九年六月十八日古镇蚶江和台湾彰化县和美镇镇平里联袂举办“海峡龙舟竞渡邀请赛”系列活动,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海峡情”民俗画卷,令海峡两岸同胞流连忘返,期待着“三通”实现日,神龙飞架两岸来。

福建和台湾各地,民间在过端午节时,一般家庭都要吃粽子、挂艾蒲、饮雄黄、佩香囊等作“避邪”保健用。同时在自家门楣间插上艾叶、菖蒲,兼插禾稗茎以及榕树枝,象征老而弥坚。台湾民众采艾插榕的习俗,实际上也是一种思念乡里故土的寄托。


查看详情>>
5

将乡愁与端午节传统习俗相结合,你儿时的记忆是怎样的?

端午节吃什么
端午节有什么习俗
端午节的习俗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宋·张耒《和端午》

端午节,是小时候孩子们除春节之外,最盼望的节日。

大学毕业留在省城工作后,每年的端午节,虽然也吃了咸蛋、吃了粽子,偶尔还在门上插几根菖蒲和艾草,但始终缺少小时候在农村过端午节的那种味道。

儿时的端午节仪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吃,端午是新麦成熟时节,当然在面粉上做文章;其次是悬挂菖蒲和艾草来装饰家门;再次是小孩和姑娘佩戴五彩香包,把自己美美的打扮一番。

喝雄黄酒,吃“油坨坨”,或者白面馒头蘸红糖水

当年农村的生活很艰苦,粮食青黄不接,每年麦收前,想要吃一顿面条常常都困难的,因为陈年的麦子已经吃完了。

端午时节,新麦已经可以磨面粉了,在孩子们渴望的眼神中,大人挑着或者背着新收的麦子,到附近的“打米机房”,将小麦磨成面粉。因为节约,平常时节麦皮除得很少,面粉都比较发黄;但在端午节这天,大人们特地专门去磨出精面,即机器第一次磨出的麦心部分,看起来很白,是最好的面粉。即便是这样的头道面粉,做出馒头也是泛黄的,不像现在的面粉,做出来的馒头,白得很吓人。

那时贫穷,大家尤其重视过端午节,也许是可以借端午犒劳一下自己吧。

我常常是在端午的前一天黄昏或者当天的上午,跟在挑了半箩筐新麦的父亲屁股后面,一起去附近的打米机房,将新麦磨出头道面粉。中午时分,家家户户把积攒了很久的菜籽油拿出来,将新磨出的头道面粉,用小苏打发酵后,炸几锅黄灿灿香喷喷的“油坨坨”,或者蒸一锅用老酵面发酵的又白又大的馒头。

端午节吃油坨坨和馒头是很有讲究的,先要把块状的“黄糖”(就是现在的红糖),敲成小块,加少许水用大火蒸成稀稠状,刚出锅的油坨坨或者馒头,用手指扳扯着一小块一小块地蘸着黄糖水,吃起来的味道,简直不摆了,真的是安逸得板。

这也许是小时候,我们都扳着指头数日子,盼望过端午节的缘故。

“雄黄酒”是必须要喝的。当年,农村粮食不够吃,只能用烂了的红薯拿来烤酒,喝在嘴里有一股烂红薯的味道。先在碗里把雄黄磨成细粉,再兑上“红苕酒”,搅拌均匀;喝雄黄酒之前,父母用手指在酒碗中蘸上雄黄,在孩子的耳朵、额头、手心、肚脐处,涂抹成红红的样子,有的孩子额头上用雄黄写成“王”字,借虎威以镇邪,最后每人再喝几口“雄黄酒”。

喝雄黄酒,传说可以起到防虫防蛇的作用,京剧《白蛇传》中,白蛇喝了端午的雄黄酒显出蛇形,当初的艺人们一定是根据这风俗来结构故事的,《白蛇传》的广泛传播一定程度上又强化了这一风俗。

午饭后,母亲还会把专门留下的雄黄酒,洒在每间屋子的“卡卡角角”,边洒边念,“雄黄酒,雄黄酒,雄黄蛇见骨头酥”,据说这样可以驱赶蛇虫类。

门上挂菖蒲和艾草

端午日,还有一个风俗,每家每户在自家的门框上,插上菖蒲和艾草。端午过后的一段时间,路过每家的门口,都会飘来一阵艾草的特殊香味。

端午节晚饭过后临睡之前,母亲们还要用准备好的菖蒲和艾草,在锅里煮一...

查看详情>>
6

食在端午:传统食俗不光只有粽子,这些食物也很经典

端午节吃什么
端午节吃粽子
端午节的食俗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华民族从古代流传至今的习俗。其实端午节可不止粽子这一种食物,那么端午节还吃什么呢?小编这就为你介绍:

一、粽子

端午节食粽是我国的传统习俗,粽的形状很多,品种各异,一般还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长形等各种形状。由于中国各地风味不同,主要有甜、咸两种。

二、雄黄酒

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白酒或黄酒。雄黄可以用做解毒剂、杀虫药。于是古代人就认为雄黄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虫,“善能杀百毒、辟百邪、制蛊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

三、五黄

江浙一带有端午节吃“五黄”的习俗。五黄,是指黄鱼、黄瓜、黄鳝、鸭蛋黄、雄黄酒(雄黄酒有毒性,一般都喝普通的黄酒代替雄黄酒)。也有其它说法,咸鸭蛋可以用黄豆替代。农历五月,江南人称五黄月。

四、打糕

端午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隆重的节日。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将艾蒿与糯米饭,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捶打制而成的米糕。这种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节日的气氛。

五、煎堆

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煎成。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止,民间说天公穿了洞,要“补天”。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人们说把天补好了。这种食俗由此而来。

六、艾馍馍

不少地方过端午节时还用米粉或面粉发酵与艾蒿一起蒸馍馍。艾中含有多种挥发油,具有芳香气味,可驱虫杀菌,对多种细菌及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所以古代在端午除病驱瘟,无论食还是用,艾均必不可少。

七、糖枣糯米饭

端午节,纳西族要吃糖枣糯米饭。糯米饭能温补脾肺、补虚寒,而且糯米会有糯米素,含有不少的维生素,大量的磷质、钙质、铁质、蛋白质及脂肪,更加会增加人体血液中的血。所以要特别注意,有糖尿病的人不宜进食。

八、油糕

端午节当天除了吃粽子,还要吃油糕。油糕要用和好的烫油面,包上白糖、黄桂、玫瑰、核桃仁、猪油做成的馅,下油锅炸。表皮松泡,馅心甜美,外形美观。

以上这些食物,都很适合在端午节食用,多样的选择过节美食,让你的假期更加完美!

查看详情>>
7

端午节吃粽子代表了什么?这几点要求需注意

端午节吃什么
端午节吃粽子
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呢?端午吃粽子,现在人们只知道这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希望对你有帮助。

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

史料中关于粽子的记载,始于东汉。当时的粽子包成牛角状,称为“角黍”。西晋周处《风土记》称:“古人以菰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粽榈叶心之形。”又说每年在夏至和端午这两个节日都吃这种食品。另据古籍记载,夏至用黍和鸡祭祀祖先,早在殷、周时就有。后来端午节以粽子祭祀屈原,不过是原来风俗的演变和发展。

如今,粽子已发展成为终年可见的民间风味美食。由于各地饮食习惯不同,粽子形成南北风味之别,但其中著名龙舟粽的生产地却在中原郑州,亦南亦北,口味丰富,有如有菠萝粽、黑糯花生粽、绿豆蓉粽、板栗粽、桂花红豆粽、紫糯八宝粽、蜜枣山药粽、薏米果仁粽、叉烧粽、板栗猪肉粽、香菇肉粽、台湾经典肉粽、港式鲍鱼粽、粤式瑶柱粽、嘉兴蛋黄肉粽、苏式金沙百合粽、京式桂圆莲子粽等等等等,算是照顾到了全国人民的口味“审美”,且口味之多 ,足可以可申请以吉尼斯世界记录了,又岂是一个整天叫嚣着掠夺中国文化的棒子国能比拟的?

现在包粽子还是按照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中的以菰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粽榈叶心之形来包裹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的寓意

1:驱赶蛟龙

《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用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这样就不用担心再被蛟龙破坏了!”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逐渐发展为我国端午节食品。

2:纪念屈原

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屈原是战国时楚人,当他看到国家将亡时,于五月五日投汩罗江而死。老百姓划着船去打捞他的尸体,并将米饭撒到江中,防止鱼虾侵害到屈原。于是有了端午节,有了龙舟竞渡,有了吃粽子。另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版本,是说屈原生前正直,是他的政敌在江中追赶他的小船,将他杀害后,装在麻袋中深入江底。为了掩饰罪行,伪作了“怀沙”一篇遗文,传言屈原是自杀。但老百姓心中有数,于是也有了端午节,划船是暗示小人们追杀屈原,包粽子,是暗喻小人将屈原捆绑并投入水中。

3:求子

端午节中,人们会互赠九子粽寓意求子。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种,即为九只粽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异,非常好看。并且九种颜色的丝线扎成,形成五彩缤纷。九子粽大多是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如母亲送给出嫁的女儿、婆婆送给新婚的礼物等,因为“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吃了“粽子”能得儿子的风俗。“粽子”是“众子”的谐音...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