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2024甲午战争心得体会十四篇
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蒋廷黻先生的《中国近代史(插图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xx年7月第一版,20xx年3月第6次印刷),是我在书店发现的颇为重要的好书。
蒋廷黻是民国时期的历史学家,他的这本书写于1938年,在民国销量颇大。本书反映出作者受到过严格的现代西方历史学的训练,并且观点颇为新颖。作者最独特的观点是:假如林则徐没有被免职(林则徐在虎门销烟后由于不能摆平英国人,被道光免职),估计他会在广州和英国人干起来,肯定惨败,那样他的一世英名将被毁掉,而对清朝却是一件幸事,因为清朝惨败之后必然会提前开展洋务运动20年,我们也将比日本早发展20年,以后就不会有甲午惨败了。
这个观点很新颖,尤其是在林则徐早已被捧为民族英雄的情景下,更是颇吸引眼球。但我仔细想想,觉得经不起推敲。因为:(1)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朝不是没和英国打过仗,英国顺着长江快打到南京了,清朝最终受不了了,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如果英国在长江三角洲的胜利不能警醒清朝,难道在广州打败(如果不被撤职的)林则徐,就能警醒清朝吗?(2)即使洋务运动提前20年,如果不能从制度上做根本的改变,真的能战胜日本吗?
所以作者书生气颇重。
该书毕竟写于1938年,民国时期的历史,对作者来说是“现代史”,所以对孙中山、蒋介石歌颂颇多。这也是我不赞成的。此刻我看中国近代史,逐渐构成了以下(可能比较独特的)观点:
1、落后国家要发展,尤其是东方落后国家,必须要经过一段集权、独裁时间。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不经过这段时间,国家和地区就不可能发展。好好看看日本、韩国、我国台湾,乃至新加坡的发展,无不如此。
题的关键是:(1)很多人认为一步跳入美国或英国式的民主,才是对的。(2)经过独裁或集权之后,必须要过度到民主社会,而不能停滞不前。两者缺一不可。
东方国家,不走(1)而直接进入(2),成为世界先进国家的,至今没有先例。所以必须走第(1)步,绝不能因为(2)而否定(1)!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必须及时过度到(2),否则仍然会落后,会挨打!
2、在近代史上,李鸿章、孙中山的地位过高了。
实际上,国人对李鸿章的评价已经几经反复。甲午战争之后,李鸿章的名声就臭了,一向臭到民国。然后梁启超等人为他翻案,说无论是谁,当时都不得不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和李鸿章没有太大关系。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也为李鸿章说好话。到了1949年之后,大陆再次把李鸿章丑化,但1990年之后又逐渐为他翻案。总之,此刻李鸿章基本上是个正面主角。
但我认为,李鸿章还是被大大高估了。孙中山也一样,国共两党对他的评价始终很高,都有历史原因。但真正细观历史,我认为他被严重高估了。算了不展...
查看详情>>与“2024甲午战争心得体会十四篇”相关的文章
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
大家在在历史书上都有了解过,甲午战争是我国历史上不可抹去的一笔,它让我国同其它国家的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落后于西方国家。那么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中日甲午战争给我们的历史教训是深刻的,一起来了解一下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吧。
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
甲午战争失利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清朝末年,国际各国现已发生巨大变化,工业革命带来了欧洲工业以及军事技术的迅速发展。清朝却闭关自守,不屑于看周边国家的变化。其时清朝的一些有识之士看出日本不行小看,但朝廷和大部分政要对日本的认识还停留在小小邦国的阶段,不以为意。
在日本倾全国之力扩大军备,战役风险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清朝反而放松了国防建设,以财政紧张为由,减少军费预算,从1888年开端中止购进军舰,1891年中止拨付海军的器械弹药经费。
并且清廷内部党派争斗剧烈,为了攻讦北洋军事集团,帝党的清门户言官们不吝用夸大事实乃至造谣中伤,栽赃陷害的手段攻击李鸿章及其下属的北洋将领。甲午战役时期,清门户处处和李鸿章刁难,各种奇葩的借口不发援军。
其时的清朝,上下都没有一个清晰的国家观念和国家意识,在遇到危机的时分,就无法团结一致来迎战、保卫国家,导致最终战胜。
甲午战争是谁领导的
光绪皇帝. 1894~1895年日本侵犯我国和朝鲜的战争 。简称甲午战争。光绪皇帝(1871-1908),即爱新觉罗.载湉,庙号德宗,年号光绪,醇亲王之子。1874年同治皇帝驾崩,无嗣,载湉入继为帝,其时年仅4岁,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光绪十三年(1887年)二月七日起亲政,但朝政大权仍由慈禧太后实际操控
甲午战争双方兵力对比
1、戎行方面,我国戎行名字杂乱,很难找到确切的计算,但总数应有100余万。旧八旗、绿营一触即溃,有作战才能的只占戎行总数的1/3。日本顾问本部曾估量我国戎行的有用实力是35万人。甲午战后的1898年,兵部和户部曾计算各省练军防军为36万人。就数量而言,我国戎行明显占优势,可是戎行的战役力并不单由数量决议,特别是近代工业革命以后戎行的战役力。配备、编制、练习、官兵素质和教育程度、士气、战略战术等方面影响更大。
2、配备方面,大体上是日军优于中军,但并不是象许多人想像的那样相差悬殊。一方面,日军的配备还远远比不上西方列强;另一方面,我国在30年的洋务新政中武器配备也有很大改善。我国陆军武器配备的最大弱点是武器的品种、标准过于稠浊,给后勤供应和实战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3、其他方面,我国戎行的确较日军相差甚远。甲午战役时,日本军事准则、安排都已近代化,可是我国戎行却沿用原湘军的营制,兵种单一,这种编制适合于两边都没有多少新武器的湘军对太平军的作战,但用在对外战役上,指挥不灵、合作欠好的弱点就充沛露出出来,与日军的师团制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我国戎行没有紧密的指挥系统,没有司令部,没有顾问官,战役部署只凭最高指挥官一拍脑袋。诸军平常各驻一地,互不隶属,缺少练...
查看详情>>与“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