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历史人物 人物事件
诸葛亮的儿子军事能力不足战败身死,诸葛亮的两个儿子简介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其“多智近乎妖”,不管是军事、政治还是文学上都是一把好手,还是个发明家,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改造连弩,成了后世小说推崇备至的人物,刘备临终托孤,诸葛亮尽心尽力辅佐刘禅,将蜀汉治理的井井有条,改善了蜀汉民生,蜀汉老百姓对诸葛亮感恩戴德,在诸葛亮死后为诸葛亮戴孝,四川很多地方的居民到现在还有头戴白布的习惯,据说就是为诸葛亮戴孝流传下来的风俗。诸葛亮有几个儿子?他的儿子是否像他一样厉害?
诸葛亮有两个儿子,一个是养子诸葛乔,一个是亲子诸葛瞻,诸葛乔是诸葛瑾的次子,诸葛亮因为年龄很大了还没有生子,就向兄长诸葛瑾请求让诸葛乔做养子,诸葛瑾是吴国重臣,为这事还特意禀告了孙权,诸葛亮将诸葛乔视为亲生儿子,深恐其成为庸人,管教甚严,让诸葛乔跟着士兵一起吃苦,可惜诸葛乔英年早逝,在建兴元年(223年)就过世了,时年二十五岁。
诸葛瞻生于建兴五年(227年),当时诸葛亮已经46岁,绝对的是老年得子,不过诸葛亮也没有溺爱诸葛瞻,也是严格要求诸葛瞻,后世的人觉得诸葛瞻是个庸才,或许是因为他在绵竹之战中的失策表现,让邓艾军可以长驱直入,最终在汉魏最后一战中失败,兵败被杀,绵竹失守后刘禅开城投降,蜀国灭亡。
当时邓艾军奇袭阴平,从景谷道攻入,诸葛瞻临危受命,带着张飞的孙子张遵、黄权的儿子黄崇、李恢的侄子李球率军前往抵抗,当时黄崇劝他要迅速抢占险要地势,不让敌军进入平原,诸葛章却犹豫不决,没有采纳他的意见,错失良机,邓艾军长驱直入到达绵竹后,诸葛瞻在绵竹摆好阵势,不过最终也没有能力挽回危局,被邓艾军打败,不过诸葛瞻却是死战不降,以死报国,展现了完美品德。
如果以其军事才能来跟诸葛亮对比,难免有一种庸才的感觉,毕竟是因为他的错误让敌人深入,还打不过邓艾军,以至蜀国被灭,都说虎父无犬子,诸葛瞻严格来说并非庸才,他也是十分聪明的人,而且记忆力超强、才思敏捷,精通书法绘画,不过诸葛亮对这个儿子却是颇为担忧,诸葛亮老年得子,在诸葛瞻8岁的时候,诸葛亮写信给他的哥哥诸葛瑾,说:“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诸葛亮对这个儿子的评价是聪明可爱,只是过早成熟,将来怕是成不了大器。
就在这一年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在临终前作《诫子书》给诸葛瞻,诸葛亮一生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在他逝世的时候诸葛瞻才8岁,诸葛瞻虽然有诸葛亮这个神人老爸,却是无缘得到他亲自教育,再说遗传基因这种事也是神奇的很,并不是说老爸多厉害儿子也是如此。
诸葛瞻虽然也是聪明之人,只是还算不上“天才”,又得不到诸葛亮的指导,因此在军事才能上并不是很擅长,只是诸葛瞻是诸葛亮的儿子,老百姓感念诸葛亮,对诸葛瞻也是爱屋及乌,因而诸葛瞻的美名受到过分渲染,有些名过其实,所谓期望越大失望越大,诸葛瞻在临危受命却因失策最终战败身死,因此落了个庸才的名声,却也不能说诸葛瞻是“如此庸才”,毕竟跟诸葛亮...
查看详情>>与“诸葛亮的儿子军事能力不足战败身死,诸葛亮的两个儿子简介”相关的文章
诸葛亮的儿子简介:父亲光环笼罩,一生都不可能超越父亲
提及诸葛亮,想必很少有人会不知道。诸葛亮在三国时期乃至整个历史长河当中都当属一代名相,他一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更是流传千百年,俗话说虎父无犬子,诸葛亮的儿子又是怎样的呢?
诸葛亮的儿子便是诸葛瞻,诸葛瞻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过人的智慧,但诸葛亮却并不太开心,并且经常因为此叹气,诸葛亮出兵进攻武功(地名)的时候曾给他哥哥诸葛瑾写过一封信,信中提到:“诸葛瞻今年已经八岁了,他虽然聪明懂事,但我嫌他太过早熟,难成大器。”而事实上也正是如诸葛亮所言,诸葛瞻的前半生过得无比辉煌,但最后却英年早逝。
很多人或许听说过《诫子书》,而这本书其实便是诸葛亮为诸葛瞻所写,诸葛亮晚年得子,自然对诸葛瞻喜爱十足,希望他日后能够报效刘氏,接替其位。
诸葛瞻十七岁的时候便娶了一位公主,被任命为骑都尉,由于有诸葛亮的光环所在,所以诸葛瞻的升职是十分容易的,仅仅一年后他再度升任到中郎将,继而成为校尉,侍中,最后被封为军师将军。其升职速度之快,放在各大朝代都是极为罕见的。
诸葛瞻记忆力超群,他十分擅长临摹绘画,因为诸葛亮在蜀国的地位实在是太高,诸葛瞻作为诸葛亮的儿子自然受到了百姓的爱戴以及各大官员的尊重。当时诸葛亮已死,蜀国但凡有些惠国惠民的政策,民间人便奔走相告说这是诸葛瞻出的主意,而其实其中很多政策跟诸葛瞻根本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三国志当中也曾用一句话也评价这件事,“是以美声溢誉,有过其实。”
后来邓艾奉命前来讨伐蜀国,诸葛瞻便率军前去抵抗,可没有几天诸葛瞻军队的先锋便被邓艾大败,于是诸葛瞻连忙撤军,撤回到绵竹县继续抵抗邓艾,邓艾当时曾写信用高官厚禄劝诱诸葛瞻,希望诸葛瞻能够投降。俗话说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可诸葛瞻看到邓艾的信后十分生气,下令杀了邓艾的来使,决定要跟邓艾死战一番,可最后还是技不如人死在了邓艾的手中,诸葛瞻死时才年仅37岁,其身死的消息传到蜀国后更是满朝震惊。
诸葛瞻的一生其实都活在他父亲诸葛亮的背影中,诸葛亮的名望实在是太过响亮,诸葛瞻凭其一生都不可能超越他父亲,而且诸葛瞻前半生所拥有的一切都是诸葛亮给他带来的,若是诸葛瞻只是一介平民又怎可能娶到公主还升官发财如此之快,而反观诸葛亮的地位却是他拼尽一生打拼出来的,单单这一点诸葛瞻就远不如其父亲。
而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诸葛瞻的前半生过得实在是太顺风顺水,整个偌大蜀国,上至后主刘禅,下至黎明百姓,都因为诸葛亮的原因给诸葛瞻不少面子,所以诸葛瞻也有些骄傲自大,从他下令杀死邓艾来使这一点便可以看出他的心胸还是太过狭窄,而或许也是活在诸葛亮的背影当中,诸葛瞻最后才死的如此窝囊,马革裹尸,青壮之年战死沙场。
与“诸葛亮的儿子简介:父亲光环笼罩,一生都不可能超越父亲”相关的文章
走进诸葛亮的一生,聊聊诸葛亮故事
诸葛亮是哪里人
百度百科收录的诸葛亮的籍贯信息,明确写着琅琊阳都也就是今山东临沂沂南县,这应该是目前比较正式统一的说法。只是因为历代变化,考据出处也颇多,诸葛亮文里提到的“躬耕与南阳”,南阳是在河南还是湖北,史学界仍然争论未止。
关于诸葛亮家族的考据:诸葛亮父亲诸葛珪,母亲姓章。继母姓宋。叔父诸葛玄。出处来自于史书提到的诸葛一族。还有史书分别提到诸葛诞为第二十八代,诸葛亮传第五,都是诸葛丰后代。诸葛丰以前东汉担任隶校尉。其他史书也提到诸葛瑾是琅邪阳都人。史书记载有一定的依据编写,并非胡诌编造,因此论定诸葛亮是诸葛丰后人,诸葛一族均为琅琊阳都人。
诸葛亮最早是出生于诸县,本来单姓葛,后来迁家到琅邪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南),因为阳都有姓葛的家族,所以使用诸葛复姓。还有书提到:诸葛亮先祖为葛氏,最早是琅邪诸县人,后来才迁徙阳都。阳都有姓葛者,当时人称诸葛亮家为诸葛,所以就以诸葛复姓为姓氏。诸县应该是比阳都小的县城吧。
人民教育出版社在编写诸葛亮的时候,在南阳的上写到"南阳,在现在湖北襄阳",因为这个歧义,学术界颇有争论,但是并没有改正。
此前唐代到明代各代,争执众多,支持南阳和襄阳的都各有说法,甚至者罗贯中也不知道真实出处,在书中写到刘备三次去了襄阳,又写到诸葛亮在南阳隐居,地址前后不对,更增加了对这个的争论。到清代时,南阳襄阳的争执愈演愈烈,连清朝南阳当地的官员也写了一副对联来劝解,大意是只要臣子忠心于朝廷,又何必在意是哪一个先主后主,只要名闻天下,有何必介意出生在哪里呢。虽然说得很对,但一直以来却并没让争论停止。
诸葛亮的奇门遁甲
话说在东汉末年的时候,时局动荡不安。强贼招兵买马,小贼啸聚山林。各方豪杰之士,都在静待天下大乱,以便龙从云出,占据高堂。诸葛亮便是这其中一位,作为一位书生,手无缚鸡之力,曾无半点兵马,因此就只能够苦学兵法以及奇门遁甲之术,希望能够在日后派上大用场。
诸葛亮为了学习奇门遁甲之术,便不远万里找到水镜先生,虚心向水镜先生学习。后来学成下山,又结识了一大批能人异士,相互间不断的学习交流,因此诸葛亮的奇门遁甲之术愈发高明了。初学技法,诸葛亮技痒难耐,便附身于各地士子,为自己不断的做宣传。后来刘备刘皇叔闻名而来,本来诸葛亮就在庐中,但是为了一试自己的技法,二来也是为了考验考验刘备,因此诸葛亮使用缩地功,一下子便走到千里之外去了。因此他的童子只能谎称诸葛亮外出访友了。
自打出山辅佐刘备之后,诸葛亮便不断的使用自己的奇门遁甲,这使得敌人大为苦恼。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不但能够呼风唤雨使得东风大起,烧的曹操军队死伤无数,而且在之后还使用奇门遁甲将自己昔日的盟友周瑜弄的患了重病,最后不治身亡了。因为经常使用奇门遁甲会折损自己的寿命,因此诸葛亮不到万不得已是绝对不会使用奇门遁甲的。
后来在出祁山攻打曹丕的时候,诸葛亮为了脱逃司马懿的追击,再一次使用缩地功,...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