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八路军

发布时间:2020-05-26
1

八路军纪念馆心得体会(合集9篇)

八路军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路军纪念馆心得体会 篇1

一面坡红色基地的学习如期举行,能够参加这期培训,我感到非常荣幸。在这为期六天的学习中,我始终抱着认真的态度参加每一天的参观和学习。

拓展训练让我理解了团结协作、齐心努力的重要,尤其是像我们铁路这样员工众多的国企,个人主义、利己思想是不可取的,只有同心共济才会发展得更好。

《榜样》影片的观看带给我的是深深地震撼与感动,“工人院士”李万君、“流动的党旗”苗振水、94岁还奋战在手术台前的肝胆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孟超等优秀的共产党人,他们身在不同的岗位,有着不同的经历、不同的人生,但却有着相同的信仰。他们无愧于各自的岗位,无愧于各自的人生,无愧于入党时举手握拳的誓词。“作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握住奉献,又攥住了信念。

对党史、党的章程、局史、廉政、长征、安全六馆的参观让我更加直观而深刻的了解到了我党发展、成长、壮大的过程;了解到了我们今天安逸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那是无数共产党人用鲜血与生命拼搏而来的;了解到了作为一名哈局人的荣耀与安全——对于一名铁路人来说那才是重中之重。

回想这次红色基地学习的经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要数六位讲师的解读课了,这些课程让我深入的了解了作为一名党员应尽的职责、义务与党性。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这一性质,决定了它的每个成员应当具有崇高的理想追求,坚定的政治信念,先进的思想觉悟,坚强的组织观念,必备的科学文化知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应该成为社会的中坚,民族的脊梁,阶级的先锋和时代的楷模。同时要求每一个共产党员要努力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按照党性原则进行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

通过本次学习,我更加明确了作为一名预备党员今后应当努力的方向。首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学习能力是一个人提高修养、完善自我的重要能力,学习既是党员干部自身发展的需要,又是适应党的建设的需要,更是人民群众对党员的迫切要求,因此,我们应该养成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创造的良好习惯。当然,不只要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理论素质,作为一名哈铁人,我们更应该学好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学习能力、服务能力、凝聚能力、合作能力,始终保持昂扬锐气、蓬勃朝气,坚持立足岗位、无私奉献、服务青年、创新实干,努力塑造新时期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

其次,应当锤炼自身的思想品德,提高党性修养。一个人除了拥有崇高而伟大的理想,还一定要有高尚的情操。没有高尚的情操,再崇高、再伟大的理想也是不能达成的。道德是一个人灵魂的力量,作为共产党员应该加强修养、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让自...

查看详情>>
2

八路军最厉害的一个师,出了3名元帅2位大将 ,后续发展出60万军队

八路军
林彪
毛主席

师长林彪(林育容),堂兄林育英(化名张浩)和林育南都是革命先驱,他们带领小弟林育容走上革命道路。

1925年秋天,中学毕业后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编在步兵科第2团第2营第3连,这一时期,将名字改为“彪”。

从南昌起义,湘南起义,井冈山会师,一步一步从基层军官成长。在反“围剿的大小战斗中,这个小排长锻炼成长,历任连长、营长和团长。因指挥作战有方,他的机智灵活、善用疑兵的战术风格赢得了毛主席赏识,提升很快。

经历了三年战斗磨炼,1930年6月,他已经被提升为第4军军长,时年23岁。两年后,担任军团长,已经名声鹊起。他带领部队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政委聂荣臻,性格沉稳,小时候广读博览,从达尔文的《进化论》、赫胥黎的《天演论》和进步杂志《新青年》中吸取政治营养。他积极加入进步学生的行列,常对同窗好友说:“我辈要以报国为根本,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建功立业。”每遇国家民族大事,他总是感慨陈词,忧国忧民思想溢于言表,常书于文卷之上,教师曾誉其“资赋不凡,终非池中之物”。

五四运动后,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1924年10月,奉命到莫斯科学习,学习军事。他在国外共度过了五年多时间,于1925年回国。

他先后在香港、天津、上海等地坚持秘密斗争,参与领导了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1931年12月,他撤离上海,前往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

他比林彪大8岁,做事风格互补,从1932年起,就开始搭档。

罗荣桓,出身乡绅世家,性格内向。从少年时代起,他就酷爱读书,不仅在学校里专心致志,而且只要一有空闲便手不释卷。参加革命之后,无论工作、军务多么繁忙,他都不改如痴如醉的读书嗜好。他常说:“不认真读书,是要受社会这把‘戒尺’惩罚的。”每逢战斗后,打扫战场时,他都要去找书。只要是有益的书籍,找到什么就看什么。1932年,红军打下了漳州城,他第一件事就是逛街买书,新书买不起,只得光顾旧书店,打起了每本一二角钱的旧书的主意。结果最后倾囊而出,高兴地买了一摞旧书。长期读书,他眼睛高度近视。

1927年,他参与组织通城、崇阳农民武装,参加鄂南暴动,参加湘赣边秋收起义。

红军时期,他主要从事部队的政治工作,组织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筹粮款,扩大红军队伍。

师长都是精英,旅长藏龙卧虎,都是杰出人物,两位去世,另外两位成为大将:

陈光,343旅旅长,外号“陈猛子”,脾气火暴。每当危急之际,他从来没有畏惧生死。越是困难,越是有风险的大事,他都是争着干、抢着干。

周建屏。343旅副旅长,1892年生,是一位老革命。1938年因旧伤复发,在河北平山病逝。

徐海东,344旅旅长,外号“徐老虎”,一生九次负伤。抗战中转战到新四军,后来长期病养。

黄克诚,344旅副旅长,外号“黄瞎子”,眼睛高度近视。他性格很耿直,敢于直言。他有个本事--“撒豆成兵”,到哪里都能很快发展出大量队伍。

115师的团级干部将星闪烁,出名的将领很多,仅上将就有12名:

萧华,师政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