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历史人物 人物事件
被刘备器重的庞统怎么死的?如果庞统不死天下格局又是怎样的
庞统是怎么死的?相信不少人都会回答庞统贪功冒进,不听诸葛亮劝阻,执意进兵结果在落凤坡遭到埋伏中箭身亡。其实庞统之死的原因并不是这样。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庞统怎么死的呢?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历史上真实的庞统怎么死的 三国庞统之死的原因是什么?
在三国演义中,作者为了把诸葛亮神化,于是赋予了诸葛亮各种逆天的技能。其实大家想想,诸葛亮也就是个普通人,哪有小说吹的那么神。既然诸葛亮是普通人,那么庞统是否真的在落凤坡被射死就大可商榷了。
哪有这么巧的事情,庞统道号凤雏,就在落凤坡被射死?
根据陈寿的《三国志》表述,建安十四年(209),刘备自领荆州牧。建安十五年(210),庞统归刘备,不久便深受器重,与诸葛亮并为军师中郎将。建安十六年(211),益州牧刘璋遣法正迎刘备入蜀,欲使其攻汉中张鲁。
这本是送上门来的良机,刘备却因恐有损其“信义”名声而一度有所顾虑。正是庞统力劝其借机夺取益州,并剖析利害道:“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耳。”一席话点醒了刘备,促使他立即下定决心,亲自率兵人蜀。这是刘蜀集团的一大战略步骤,也是刘蜀大军前所未有的一次分兵。两位军师,诸葛亮留镇荆州,庞统则辅佐刘备人蜀。
当刘备与刘璋初会于涪城时,庞统主张就此擒获刘璋,不战而定益州;刘备因“初入他国,恩信未著”而未予采纳。次年,即建安十七年(212),庞统又进献取蜀三策:“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刘备取其中策,诈称欲还荆州,擒斩刘璋大将杨怀、高沛,从而正式开始了夺取益州之役。
从史书上可以知道,历史上的庞统在夺取益州的过程中,作为刘备的主要助手,协助指挥全军,取白水,袭涪城,夺绵竹,节节胜利,进围雒城,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直到建安十九年(214),他在率兵攻城时不幸中流矢身亡,年仅三十六岁。此后不久,刘备便夺得雒城,进逼成都。而诸葛亮则是在这年初统兵人蜀,与张飞、赵云等‘分定郡县’,然后‘与先主共围成都’。
小说《三国演义》为了突出诸葛亮的作用,虚构了庞统在‘落凤坡’遭到埋伏,被乱箭射死的情节,有意将庞统之死提前,以便诸葛亮尽早入蜀。这样,庞统所起的关键作用被降低,诸葛亮则被写成了夺取益州的主要指挥者。这对庞统来说不够公平。刘备夺取益州,顺利实现了“跨有荆益”的第一步战略目标;后又以益州为根据地,夺取汉中,达到其一生事业的顶峰,庞统对此功莫大焉。而庞统的不幸牺牲,则使刘备失去一臂,是刘蜀集团的巨大损失。
如果庞统不早死,诸葛亮要么可以晚几年入蜀,要么可在刘备定蜀后与庞统互相置换(诸葛亮到成都辅佐刘备,庞统则去镇守荆州);果真如此的话,荆州或许不会失守,三分天下的格局可能会大不一样。
查看详情>>与“被刘备器重的庞统怎么死的?如果庞统不死天下格局又是怎样的”相关的文章
蜀汉谋士庞统怎么死的?庞统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高
都知道在我国古代,有很多非常知名的人物,他们之所以能流传至今,就是因为,他们拥有自己特殊的本能。如果没有一点厉害之处,也不可能让后人,这么牢记的。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历史上的庞统,他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而且他又是怎么死的呢?今天就让小编带你们一起来一下吧。
整体来说,庞统也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曾经和诸葛亮一起,在刘备的军队中辅佐刘备。而且,他的名气也非常的高,他就是历史上传说中的凤雏。就比如说,有人说过一句话,那就是水镜先生曾经说过,如果能得到凤雏和卧龙这两个人中的其中一个,那么那个人就会非常的厉害,得到天下是很可能的事情。于是,刘备也专门找到了这两个人,在他真诚邀请之下,他们也都到了刘备的军队里。可见刘备是非常幸运的,但是为什么他拥有这两个人,却还是没有那么成功呢?当然这里面还是有很多原因的,比如说庞统,他三十多岁就死了,所以对于刘备来说也是非常痛惜的。
其实在刚开始的时候,庞统他是打算辅佐孙权的。大家都知道孙权的手中有一个厉害的人,那就是周瑜。当时的周瑜是非常看不上庞统的,所以,他就一直拒绝庞统的加入,最后的孙权也是没有办法,他于是就失去了一个这么厉害的人。庞统在看到自己跟随孙权无望的情况下,才到了刘备那里。他之所以能到刘备那里去,那就是因为,他被当时的诸葛亮,还有鲁肃极力推荐,才有机会到了刘备那里。
投靠刘备之后,他的能力被刘备也真正见识到了,所以刘备对他也是非常的重用。觉得身边又多了一个非常厉害的人,但是不幸的是庞统在一次战争中,中箭身亡了。
当时刘备真的是非常的伤心,自己在最需要人才的时候,庞统却这样死去了,对于刘备来说肯定是很心疼的。于是在庞统死了之后,刘备就给他封了一个非常厉害的称号,那就是靖侯。其实从这里可以看得出来,庞统在刘备的心里,位置还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毕竟那个年代是非常混乱的,也有人曾经怀疑过,庞统的死与诸葛亮有关系。但是,这些原因并不成立,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毕竟当时是诸葛亮和刘备推荐庞统,后来如果真是因为诸葛亮,庞统死了,那前后可以说是非常矛盾的。而且当时的刘备,为人也是非常的不错,他看待诸葛亮和庞统的时候,都是相同态度对待的。在庞统出兵之前,诸葛亮曾说过他,当时的一些条件不利于打仗。但是庞统没有听诸葛亮的,一直坚持己见,所以自己失去了生命,其实这与诸葛亮也是没有关系的。
毕竟诸葛亮的为人大家也是非常清楚的,他的一生对刘备非常的忠诚,他也是想帮助刘备,能够让他完成自己的大事业。所以,看到刘备身边有这么厉害的庞统,诸葛亮肯定是非常开心的,如果他们一起,齐心合力帮助刘备的话,肯定也是很不错的,所以他没有理由去陷害庞统。
毕竟每个人的命运是不一样的,也许庞统和诸葛亮的性格本来就是不一样。诸葛亮做事非常的稳当,庞统的性格有点急躁,就包括他的最后一战,他曾经如果听取诸葛亮的建议的话,可能结果就不是那样子的了,所以,这也是很多人都阻挡不了的事情。
与“蜀汉谋士庞统怎么死的?庞统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高”相关的文章
三国糜芳怎么死的?在演义里,刘备把他的皮都给剥了
提到关羽,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关羽阵斩颜良,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威震华夏的故事大家都很了解,那为什么从关羽大意失荆州到兵败被杀会如此的迅速呢?其中背叛关羽的两个将军糜芳和傅士仁起了很大的作用。那么糜芳为什么要背叛关羽呢?
糜芳可以说是刘备的亲信了,刘备的夫人是糜芳的妹妹,糜芳的大哥糜竺也帮助了刘备很多,当时被刘备封为安汉将军,地位还在诸葛亮之上,为刘备手下众臣之最。刘备的起家也是离不开糜竺一家的帮助,在刘备最潦倒之时给予刘备很大的帮助。所以糜芳算得上是刘备的亲信。刘备对于糜芳也很信任,刘备当时就让糜芳去出任南郡太守,去帮助关羽镇守荆州。
糜芳对于刘备的忠诚可以不用说,从刘备落魄潦倒的时候便开始帮助支持刘备,一直到刘备入主益州。那为什么关羽大意失荆州后糜芳会背叛降吴呢?这与关羽也有很大的关系。当时关羽镇守荆州,水淹七军杀庞德,擒于禁,威震华夏。关羽心气很高,当时能被关羽看得上的人很少。对于黄忠与他同列都有所不满,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孙权派人为自己的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求婚,关羽也看不上,辱骂来使,拒绝结亲。比糜芳更优秀的人关羽都看不起,更何况糜芳呢。所以关羽一直瞧不起糜芳,而糜芳也对关羽很是不满。后来关羽北伐襄樊,命糜芳和傅士仁供给军资,但二人没有完成任务,关羽便放出话说:“回来再收拾你们。”二人都恐惧不安。同年,吴将吕蒙袭取荆州,傅士仁开城投降。糜芳刚开始坚守,但看到傅士仁投降,只剩下糜芳一个人守南郡,并且兵力不足,难以支撑,于是也开城投降了。
三国糜芳怎么死的?
真的是演义里讲的被刘备杀死的吗?在演义里,刘备伐吴时,糜芳和傅士仁杀了马忠再次投蜀,刘备怒令关兴剥去二人衣服,命其亲自以刀剐杀,以祭奠关羽。而实际上,糜芳投降到了吴国以后,孙权也继续任用他。黄武二年(223年) ,孙权下令贺齐突袭蕲春,麋芳等人跟随,最终获胜。看得出,糜芳到了吴国以后继续做了他的将军,带兵打仗。
糜芳虽然还是将军,但他的投降行为也受到吴人的鄙视。一次,糜芳乘船出行,遇到虞翻的船,糜芳船上的人想要虞翻让开,向前喊道:“回避我们将军的船!”虞翻厉声说:“失去忠心的人,凭什么侍奉君主?使人失去两座城池,却称将军,可以吗?”糜芳十分惭愧,关上船上的窗让虞翻先过。
所以说,做人做事要从一而终,一个人可以没有太大的才华,但要保持自己的底线,关键时候要靠得住,否则有再大的才华也会被他人所鄙视。
查看详情>>与“三国糜芳怎么死的?在演义里,刘备把他的皮都给剥了”相关的文章
刘备为什么会突然病逝呢?其实是这三点原因导致的
经历了夷陵之战的惨败之后,刘备整个人都变得极为消沉,这次失败的代价的惨重的,整个蜀国都为些蒙受了巨大的缺失。在开战之前,刘备可谓是信心满满,军队也非常有士气。开战之初的蜀军也是连连告捷,这让刘备难免会大意轻敌,结果就让陆逊钻了空子。火烧连营之后,刘备张苞和关兴的掩护下逃离,赵云也带人在第一时间赶到,刘备这才得以逃到白帝城。但是没多久,刘备就一命呜呼,对比他之前的状态真是相差太多。那么,刘备为何会突然病逝呢?
第一点:刘备内心有一种巨大的落差。他自认为准备得很充分,各方面都会可以碾压东吴。刘备既没有把孙权放在眼里,也没有把陆逊当回事。这么多年来,刘备打了无数场仗,他对伐吴之战是非常有把握的。正所谓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刘备在打了几场胜仗之后就对东吴放松了警惕,还贸然前进,结果反被年经轻轻的陆逊算计。刘备原想为兄弟报仇,一雪前耻,结果却遭遇这样的痛击,刘备一时间真的难以接受。况且他当时年纪也大了,自知没有机会再为关羽报仇,内心自然会很惆怅,身体也一日不如一日。
第二点:刘备对自己的行为充满悔恨。在发动这场战争之前,诸葛亮就一再劝刘备不要冲动,赵云也认为此时不应该伐吴,可张飞和刘备为兄弟报仇心切,根本不听任何的劝,还当众对这些反对派大发雷霆。诸葛亮也不敢再进言,只能任由刘备和张飞兴兵而去。好在诸葛亮为刘备想好了退路,在他撤退之时布下了八阵图。刘备始终认为自己是对的,直到火烧连营那一刻他才傻了眼。看到那么多士兵葬身火海,刘备必定充满了自责。张飞也因此被部下杀害,刘备又失去了一位好兄弟。
第三点:刘备愧对蜀地的百姓。死了那么士兵,辛辛苦苦准备了那么久,刘备却亲手将这一切葬送。而且这一战蜀国兵力多于东吴,就因为他判断失误就导致全军覆没,这个责任刘备真是担不起。以前刘备参与的战争都是迫于形势,不得已而为之。而且他身边有法正和诸葛亮这样的谋士,刘备通过他们的建议打赢了很多关键之战。但是这一次他却一意孤行,只能自己吞下这苦果。这次失败让刘备深受重挫,他每天都要处于自责当中。刘备的目标是要除汉贼,他真正的敌人是曹魏。可如今他却为了一己私心就搭上这么多的性命,刘备的负罪感肯定是特别大。
想想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每天都要处于忧愤和悔恨当中,身体和精神状况肯定好不了。刘备征战多年,身上必然也会落下一些旧疾,现在是新伤旧病一起向他袭来,突然病逝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查看详情>>与“刘备为什么会突然病逝呢?其实是这三点原因导致的”相关的文章
刘备之死背后有什么样的原因呢?其实他不止是病死这么简单
要说三国谁创业最不容易,估计非刘备莫属。刘备虽说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但早年丧父,和母亲靠织席贩履为生。汉灵帝末年黄巾起义,刘备便带领部下人员参与剿灭黄巾乱党,由此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
刘备作为一个创业者,他最后的结果虽说不是很圆满,但也算是非常不错了。从靠织席贩履为生的一介平民,到开创蜀汉政权一代帝王。按理来说,刘备一生南征北战,走遍大半个中国,他心理承受遇事能力肯定是非一般常人能比,可是为什么却在“夷陵之败”后病倒,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水土不服”导致一病不起?
纵观刘备一生征战,走遍中国大江南北。刘备出生在涿郡涿县,也就是现在的河北境内,后来刘备四处奔走,到过现在的江苏,山东,河南。再后来被曹操追赶到荆州发生赤壁之战,然后进驻益州(今四川地界),抵达汉中郡(今陕西南部)。而刘备一生最后的战争“夷陵之战”(今湖北地界),从公元221年七月刘备率军出征到公元222年十二月病倒,历经一年半的时间。那么刘备有没有可能是在荆州地界呆的太久以致水土不服而病倒呢?
刘备其实在“夷陵之战”之前就很长一段时间待在荆州。当年官渡之战时,刘备离开袁绍便投奔了荆州牧刘表,刘表派刘备驻守新野,这一呆就好几年。以至于某天刘备突然在刘表面前痛哭流涕,感叹自己奔波一生没有建立半寸功勋,现在在荆州呆了好几年,腿上都长了很多肥肉。后来赤壁之战结束后,刘备相继领兵夺取武陵,长沙,贵阳,零陵四郡。由此我们知道刘备将近十年时间都在荆州地界征战,所以说刘备早已适应了荆州环境,不存在水土不服之说。
寿命的自然终结?
刘备从益州(今四川)出征之初,未见史料记载刘备身体有恙。而且如果刘备当时身体有恙应该不会亲自东征,由此我们可以断定出征之初刘备身体是没问题的。从“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刘备是公元222年夏季六月兵败逃回永安,同年十二月突然病倒,次年三月白帝城托孤。也就是说刘备病的非常突然,从发病到死去仅仅几个月时间。按寻常病理学推测,应该不是突发某种恶性疾病。
“心里承受能力”不够,以至于接受不了失败的事实导致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刘备性格和气度怎样?
【三国志-先主传】说“刘备平时寡言少语,善于屈己尊人,喜怒之情从不外露。喜好结交豪侠,年轻人争着归附他”。我们推测刘备性格偏内向,凡事都是藏在心里的人。
【三国志-先主传】说到“刘备当初在涿郡举义兵剿灭黄巾军时,因为有功被举荐当了安喜县蔚,督邮因为公事到安喜县。刘备求见未果,便绑起督邮抽打200鞭子,弃官而去。后来多次被举荐担任县蔚和县丞,最后都是弃官而去”。由此可知,刘备是胸有大志,从来都不在乎芝麻绿豆大的小官职,最重要的是刘备内心深处有股傲气,打心里看不上不如自己的人。(这点可以从刘备脱离田楷,袁绍得到作证)
刘备从早年到晚年称帝后的“心理变化”。
刘备早期征战基本都是败多胜少,可是我们却从来没有看到他放弃过。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刘备在占据荆州之前,一直没有属于他自己的地盘...
查看详情>>与“刘备之死背后有什么样的原因呢?其实他不止是病死这么简单”相关的文章
蜀国皇帝刘备是怎么死的呢?他最后死在什么地方
刘备(公元161年7月16日—公元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史称蜀或蜀汉,占有今四川、云南大部、贵州全部,陕西汉中和甘肃白龙江一部分。
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63岁,谥号昭烈帝,庙号烈祖,葬惠陵。后世有众多文艺作品以其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纪念。
220年(60岁),曹操逝世,刘备本想赠书吊唁及赠礼,但不成功。同年十二月,曹操之子曹丕篡汉建魏,当时有谣言指汉献帝刘协已被加害,刘备便穿丧服发丧,追谥刘协为孝愍皇帝。第二年(61岁),诸葛亮、许靖、黄权等人上书劝刘备即帝位,刘备便于成都武担的南面登基,以续东汉大统,国号仍为“汉”,史称蜀汉。四月,大赦天下,并改元章武。任诸葛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设置百官,建立宗庙祭祀汉高祖等。五月,立皇后吴氏,太子刘禅。六月,立刘永为鲁王,刘理为梁王。
七月,刘备不采纳赵云等人的劝告,执意发兵东吴,声称为关羽报仇,不接受东吴提出的和议。起初,蜀军气势如虹,不过吴将陆逊以逸待劳,于222年(62岁)大败蜀军(详见夷陵之战)。最后撤退到鱼腹县,并将其改为永安。后转往白帝城,孙权知道后十分惧怕,遣使请和,刘备仍答应,派宗玮出使。同时,黄元造反。
223年二月(63岁),诸葛亮由成都到达永安。三月,黄元出兵攻打临邛县。刘备遣陈曶前往讨伐,黄元大败,本想顺流下江,但为亲兵所缚拿,押至成都斩首。后刘备病危,临终前托孤于诸葛亮与李严,临终前,与刘永说:“我死了后,你们数兄弟以父亲般侍奉丞相(诸葛亮),你们与丞相只是共事而已。”。四月廿四(6月10日)驾崩于永安宫,享年六十三岁,诸葛亮上表赞扬刘备。五月,将遗体由永安运返成都,谥为昭烈皇帝。八月入葬惠陵。
查看详情>>与“蜀国皇帝刘备是怎么死的呢?他最后死在什么地方”相关的文章
刘备病逝最大的原因是什么?白帝城托孤刘备说了什么呢
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故事大家应该都比较了解了。但是对于刘备的死亡真相你了解么?刘备一生活了62岁,其实已经算是非常长寿的人了,至少在三国时期是这样的。但刘备最终病逝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伐吴失利,结果让自己还包括整个蜀军元气大伤。所以刘备最后肯定也是走的不甘心,而且非常担心蜀国的未来,虽然还有诸葛亮在,但是诸葛亮身边的帮手实在太少了。而且自己的儿子刘禅也是没继承刘备的帝王之相。
其实关羽败走麦城以后,刘备罕见的失去了冷静,急于伐吴为关羽报仇。其实刘备这样做一方面是要报仇,还有一方面是为了夺回荆州。因为刘备算是靠得了荆州才逐渐壮大起来,而且荆州的地理位置对于蜀汉来说也是非常的重要。但是夷陵之战上蜀军大败,几乎快要全军覆没,可能刘备和蜀国将领都没想到竟会如此狼狈,所以之后刘备也是伤了神,身体也逐渐衰弱下去,最后病逝白帝城。
那刘备在白帝城托孤的时候到底说了些什么呢?“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是刘备对诸葛亮说的话,可见刘备是非常信任诸葛亮的。刘备说“你的才华是曹丕的十倍,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完成统一匡扶汉室的伟业。如果我的儿子刘禅可以被教导,那你就辅佐他,如果他实在没有这个能力,那你就取代他的位置把。”诸葛亮听罢,也是痛哭流涕,这番话可不是一般的皇帝能说的出口的,等于是把自己的江山送给别人。可见刘备也是一个深明大义之人。
不过刘禅听到后压力也是更大了,自己虽然是皇帝但在诸葛亮面前始终是低一等,各种权利基本上都被诸葛亮垄断,只是诸葛亮的确是一位忠臣之士,并没有篡位而是奉献了自己的一生想要完成刘备的遗愿。这本是一件非常悲壮的故事,但也有人解读说刘备是故意这样说的,因为把这话一说就能彻底俘获诸葛亮的新,让他好好的为蜀国效力。也就能加威胁不到刘禅的地位了,这真是刘备最拿手的帝王之术,就是收买人心。
不过事到如今,但是刘备托孤的时候真正的想法也无从得知了。不过当时蜀国已经到了存亡之际,如果为了一己私欲等国家都没了就更别谈什么政权和地位了。所以刘备此番话也不全是用计,可能是真的希望蜀国能克复中原,匡扶汉室把。
查看详情>>与“刘备病逝最大的原因是什么?白帝城托孤刘备说了什么呢”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