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李渊退位后只说了一句话,没想到暗示了唐朝的命运
唐朝是我国古代最为繁荣富强的朝代,彼时它的政治、经济、文化无一不处在世界领先职位,真可谓是一片欣欣向荣,繁荣富强的太平情形。而在其时,许多外番都市潜史来唐朝贡,希望换取唐朝珍贵的丝绸和玉器。而唐之所以这么繁荣,就离不开它的开国者李渊和缔造者李世民的孝敬。
众所周知,唐朝开国者李渊自晋阳起兵反隋以来,每逢战事胜多败少,仅短短几年间就平定了天下建设起唐朝,而唐朝能建设最大的元勋数李世民,是他领导秦王府的将领最终南征北战资助李渊平定了天下,可是李世民野心极大,在平定天下历程中逐步生长自身实力,这引起了太子李建成以及李渊的忌惮,他们都希望使用权利打压秦王府班底,彻底搞垮李世民。
然而李世民也不是吃素的,他提前预感应危机,先发制人在玄武门匿伏重兵杀死了李建成,欺压父亲李渊退位,顺利登上了他求之不得的宝座。
面临兵强马壮的李世民步步紧逼,年过半百的李渊自然无可怎样,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着想他被迫做起了太上皇,可是面临李建成、李元吉这两个儿子的死他却充满了愧疚,回忆往昔不胜感伤,他也许想的是当初不应该给予李世民“若事成,则天下皆汝所致,当以汝为太子”。
如果没有可以当太子的理想,那么李世民也就不会一步步袒露野心,有了想取李建成而代之的想法,也就不会泛起手足相残的悲剧。而更让李渊接受不了的,是李世民接下来做的这件“大事”,逼得李渊破口痛骂李世民14个字,也预言了唐朝兴衰不会凌驾300年。
就在李建成和李元吉被诛杀以后,如那边理他们的家属问题提上议程,有人认为李建成李元吉己死,罪不及家人,应该放他们一马。
然而李世民却认为“除草不除根,东风吹又生”,他担忧李建成李元吉子女长大会报仇,因此下令将他们全部杀死,除了李元吉一名妾室被李世民看上幸免于难以外,其余人等皆被屠杀,李渊在得知这件事后精神受了很大刺激,当众痛骂李世民14个字,预言了唐朝寿命不超三百年。
这14个字就是:“汝杀吾子孙,他日,汝子孙,亦复如是。”意思就是你杀了我子孙,等到以后,你的子孙同样也会自相残杀,而这句话预言了唐朝寿命不会凌驾300年,李渊的这句话最终也报应在了李世民自己身上,贞观十六年,太子李承乾与四子李泰争夺皇位失败被流放致死,另外的十几个儿子中大多数到场谋反被正法,14个儿子中仅有李治和过继子李福活了下来。
等李治登上皇位,宠信武则天,皇权旁落武氏家族,好不容易发生神龙政变迎还李显为帝,李显的侄子李隆基与姐姐太平公主又崛起,诛杀了韦后后又掌握实权,事后又是侄子李隆基与姑姑太平公主的战争。
可以说唐朝统治团体自李世民开始到唐亡,一直都是走“六亲不认”的程序,同室操戈手足相残的事件频频上演,这样的政权纵然国家再茂盛繁荣,终于还是败在自己人手里。
也许这就是李世民篡权夺位所必须支付的价格,也可以说是因果报应。唐朝正是因为统治团体的内乱?才提前终止了它的繁荣,从开国到死亡仅290年,不凌驾3...
查看详情>>与“李渊退位后只说了一句话,没想到暗示了唐朝的命运”相关的文章
人各有志,李渊未必是被迫退位
“玄武门政变”过后的第二天,李渊便主动退位,把皇位让给了李世民。
说起来,李渊是没有必要把皇位交给李世民的。不管怎么说,李世民敢发动政变,杀掉李建成、李元吉兄弟,但是并不敢杀他。因为李世民想要的是当太子,想要的是兵权。而在“玄武门政变”发生后,尉迟敬德就冲进宫来,以保护李渊为名,向李渊要兵权。当时李渊不但把兵权交给了李世民,而且还把太子之位交给了李世民。对于李世民来说,他无非想的是兵权和太子之位。而李渊已经给他了,他自然就没有什么不满意的了。
再说了,李世民其实是一个相当注意自己形象的人。从“贞观之治”中,李世民的表现就可以看出。他为了团结绝大多数人,消除“玄武门政变”对他产生的不良影响。不但对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党羽没有进一步追究,而且还尽量听取大家的意见。尤其是对魏征。尽管魏征多次不给他留情面,指责他身上存在的缺点。但是,他都没有处罚魏征,而且还对魏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一方面固然表明李世民有宽广的胸怀,另一方面也表明,李世民是在刻意地在天下人面前,塑造自己美好的形象。
既然李世民是非常在乎自己形象的人,因而他绝对不可能杀李渊。毕竟在古代,无论是采用什么方式“杀”父亲,都叫做“弑君弑父”,这在礼教社会里,是第一等的大罪。谁愿意轻易顶着这样的大罪呢?再说了,有了兵权,李世民就有恃无恐。而有了太子之位,皇位迟早都是自己的。所以,李世民也没有必要做出那样极端的事情了。
由此可见,李渊似乎是没有必要主动退位的。
但实际上,李渊第二天就宣布让位。而李渊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显然并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那么,为什么李渊要在第二天就宣布退位呢?他有什么不得不退的理由呢?
一、李渊无法善后。
李渊不退位,也没有关系。但是有一个问题,是李渊无法解决的。就是如何对“玄武门政变”进行善后的问题。
这个事件,李渊是不能不处理的,是必须要给一个说法的。如果李渊认为,这件事是李世民残杀自己的兄弟,做得不对。那么,李渊就必须处理李世民。
但问题是,李世民手中有兵权,身后还有一大帮人,他处理得了李世民吗?显然是办不到的。
如果李渊给出的意见是李建成、李元吉不对,是他们谋反,李世民这样做,是主持正义。对于李渊这个父亲来说,他是不忍心发布这样的结论的。李建成、李元吉,以及他们的那些儿子们,都已经被残忍杀害了。现在再把污水泼到他们身上,认为他们是谋反。李渊良心上怎么过得去!而且,就算李渊昧着良心做出这样的结论,他也无法面对天下人对他的指指点点。
所以,李渊干脆把皇位让出来,让李世民自己去解决。不管李世民如何解决,别人就算要指责,也都会指责他李世民,不会指责李渊了。
二、李世民的手下要夺位。
李渊如果不让出皇位,就算李世民不急着当皇帝,李世民的手下也是会反复逼迫李世民夺位的。如果李世民不同意,他们说不定还会铤而走险,自己干,让李世民默认。总之,李渊如果当皇帝,他将一直处在危险之中。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在李世民的...
查看详情>>与“人各有志,李渊未必是被迫退位”相关的文章
李渊退位前只留下短短十几个字,几十年后一一应验
说到大唐的最高统治者,最有名并不是李渊,而是其子李世民。无论是他的赫赫战功还是即位后所开创的大唐盛世,在世人看来都是值得流传千古的佳绩。他的一生是极为传奇的,可能唯一显得不那么光彩的就是“玄武门”一事了。虽然他的确为李唐打下了半壁江山,但得到皇位的方式却终究不那么“名正言顺”,最后落得个弑兄杀弟、逼父退位的名声。这件事情可以说是成为他的“人生污点”了,就连其父也因此对他颇为怨恨,毕竟都是他的骨血至亲。身为父亲,还有什么比看着自己的骨肉自相残杀更痛苦的呢?据说在其被逼退位之时绝望的对秦王说了一句话,而这14个字竟如诅咒一般在多年后一一应验了。
其实李渊的孩子还是蛮多的,有记载的就多达四十一个,而我们所熟知的也就四个而已,刚好也是最有出息的四个。有趣的是这三子一女皆为一母所生,那就是李家的正牌女主人,也就是历史上的窦皇后。窦氏乃出身皇族,也不知是基因好还是嫡出所受的教育有所不同,她所生的三子一女皆是人中龙凤。李世民是正宫所出的第二子,是赫赫有名的少年英雄,他广纳贤才为李唐开辟了半壁江山,但终究抵不过一个“嫡长子”的名号,太子之位毫无疑问落到了其兄长的身上。一个在战场用血汗换来功绩的他又怎会甘心输给一个凭嫡长子的虚名而成为太子的李建成呢?
李世民的文韬武略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榜上有名的那些李唐开国功勋多半都是他的心腹,像尉迟、程秦等人都是他的左膀右臂。能让这么多的能人异士对他忠心耿耿,想必他也是一个极具人格魅力的领导者,在这些大将的帮助下也最终成功坐稳了大唐江山。难道李渊就真的看不到他的才能吗?并不是,只不过自古以来的长幼之观又岂能轻易改变。眼看着自己的孩子骨肉相残,他也是无比的绝望,最后只说了一句:“汝杀吾子孙,他日汝子孙亦复如是。”估计当时也是太绝望了,他们是父子,那他所说的那些子孙不还是自己后代吗?让人意外的是,这一句话如同诅咒一般竟都一一应验了。
李世民的军政业绩是大丰收的,就这一方面而言他是个相当成功的统治者,那么就个人而言就真的是一言难尽了,尤其是家庭关系。作为最高统治者,他的子嗣自然是相当多的,但说得上名字且结局不错的又有几个呢?就像其父骂他的那样,他也经历了血肉自相残杀之事,而且与他当年夺位的事儿相比是更加凄惨。
前有太子与四子的明争暗斗,后来甚至引发叛乱,以流放致死告终。而其他的几个儿子相继都以谋反的罪名被杀,十几个儿子最终活下来的也就一个李治还有一个叫李福。继承皇位的这个李治也是个没多大出息的,将父亲的才人扶上了皇后的位子,最终李姓江山还改姓武了。至于武后对于李家这些后人是怎么处置的就不用过多介绍了吧,真的是一个比一个狠。后李姓好不容易重新当家作主了,但无论是过程还是结局却还是那么悲惨,而后来的唐朝就这样在风雨飘摇中迎来了结局。
后来这些子孙真如预言那般自相残杀,但归根结底这也并不是那句“诅咒”的作用,千百年来的皇室争夺本就如此残酷。或许只有经过这般残酷考...
查看详情>>与“李渊退位前只留下短短十几个字,几十年后一一应验”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