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阿斗刘禅其实不傻,为了大局他只能选择隐忍
刘禅是刘皇叔刘备的儿子,也是未来蜀国的接手人。早在新野大战大败曹军后,曹操带领五十万大军追杀刘皇叔,刘皇叔撤军新野,但在逃跑路上与两位夫人和儿子走散。刘皇叔于是派赵云前去营救,找到甘夫人后,又找到了糜夫人,但是刚好曹军追来,糜夫人于是把孩子交给赵云,自己跳井自杀。赵云七进七出曹军救出阿斗,交给刘皇叔,刘皇叔看因为这一个儿子却死伤那么多将领,一怒之下就把他重摔在地上,有个说法是这么一摔,就把刘皇叔的独子摔傻了。
刘禅其实不傻,为什么说刘禅装傻?
刘皇叔白帝城将儿子交给丞相辅佐,就一命呜呼。刘备嘱托儿子要像对待自己一样对待丞相,他没有辜负先帝遗言,做到了这一点。虽然丞相独揽大权,控制全军,但他依然待君如待父,不是因为他傻,正是因为他的聪明,知道上层统治者发生矛盾是对这个国家最不利的,所以他任由丞相独揽大权率军作战。20多岁的他可以处理政事了,可丞相却把他依然当做孩子一样教导,教他亲进忠贤的臣子,远离小人,不放权让阿斗自己尝试。他为了蜀国只能做个白痴皇帝。
他其实与丞相存在许多不和之处,但为了大局还是要隐忍。丞相在打了败战选择自贬官阶,后来为了不影响他的威望,在他打了胜战后又恢复了他的官位。阿斗这么做,稳住了这个国家的上层,避免上层直接发生矛盾。
关于北伐魏国,他是极力反对的,劳民又伤财,大力劝说丞相不要北伐,丞相不听,执意北伐,阿斗也只能全力支持,只为了不跟丞相发生矛盾。
丞相病死在五丈原的事情被阿斗知道,他居然哭倒在地,等尸体运回成都的时候,他率百官在城门外等候,阿斗这么做,即稳定了民心,又顺从民意,得到了蜀国百姓的支持。阿斗能这样自如的处理君臣关系,是历史上少有的。阿斗和丞相是所有托孤大臣里关系最好的。避免了君臣矛盾,臣子叛乱。其他托孤大臣比如霍光,鳌拜,最后都没有个好下场。
丞相死了之后,阿斗立即停止北伐,休养生息,整顿内务。魏军在司马懿的率领下大军出征辽东,阿斗怕蒋琬跟丞相一样遇到埋伏,还专门提醒他。魏延造反,阿斗一眼识破。后在平定魏延造反案中,阿斗又有君子之肚量,没有全部否定魏延的功过。自丞相死后,阿斗亲政,终于解决了蜀国事无大小,皆与丞相的局面。
后期的阿斗重用宦官,这个错误的决定,让蜀国早日送命。阿斗喜用宦官黄皓,黄皓为了金钱与权力,一步一步向上攀爬。幸好董允在世,多次叱责黄皓,让黄皓不敢有所大作为。董允去世后,黄皓把持朝政,从黄门令升为中常待。阿斗的弟弟刘永讨厌宦官,黄皓挑拨离间,导致刘永十多年没有见过亲哥哥。黄皓把持朝政,在朝堂上都是他的眼线。宦官专政,这个国家逐渐走向衰亡。
诸葛丞相死后,他的徒弟姜维把握兵权,执意北伐,权大遮天。阿斗不得不防备他,于是黄皓是个很好的选择,自从黄皓升为中常待后,权利膨胀,就连姜维都俱他三分,这便很好的牵制住了姜维,防止一家独大。
贤臣一个一个去世,蜀国国力逐渐衰弱,后来魏国大举进攻,蜀国亡国。阿斗投降后被带到洛阳,皇帝司马昭为了...
查看详情>>与“阿斗刘禅其实不傻,为了大局他只能选择隐忍”相关的文章
长坂坡后刘备为赵云摔阿斗是真的吗?是真的话,刘备的用意是什么呢
刘备摔阿斗这个故事人人都知道,比如那句著名的义如手足,情如衣服,情可再续,义断恩绝。刘备为成大事可是舍小家为大家啊,作为刘备的女人和儿子真的很惨啊,今天就和小编来一起看看关于刘备为什么要摔阿斗的文章,刘备摔阿斗的真实目的是什么了,一起来看看吧。
三国演义42回有这么一段话:行二十余里,见玄德与众人憩于树下。云下马伏地而泣。玄德亦泣。云喘息而言曰:“赵云之罪,万死犹轻!糜夫人身带重伤,不肯上马,投井而死,云只得推土墙掩之。怀抱公子,身突重围;赖主公洪福,幸而得脱。适来公子尚在怀中啼哭,此一会不见动静,多是不能保也。”遂解视之,原来阿斗正睡着未醒。云喜曰:“幸得公子无恙!”双手递与玄德。玄德接过,掷之于地曰:“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赵云忙向地下抱起阿斗,泣拜曰:“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后人有诗曰:“曹操军中飞虎出,赵云怀内小龙眠。无由抚慰忠臣意,故把亲儿掷马前。”
对于上面这段故事,好多人都觉得是刘备收买人心的手段,不过想起来应该也不尽是这样的。
那刘备扔孩子的真实原因是什么呢?
1,主要原因:刘备与赵云的关系其实是很有意思的,那就是刘备知其才而不能尽用其才,知其忠而不敢尽信其忠。刘备交接贤士的水平是很高的,他曾恋恋不舍的送过三个人,一个是田豫,一个是徐庶,一个就是赵云。三人都堪称国士,但有意思的是前两个人都以母亲为理由离开了刘备,抑或揆刘备终不能成大事邪?三人之中,若论综合水平,赵云应排第一,若在曹操手下,定能与张辽一争高下(试想若张辽在白门楼给喀嚓啦,不少人应该把他当垃圾看了吧,呵呵,一句题外话)。以这么高的水平却整日陪着刘备东窜西逃,始终无用武之地。主公对自己又心怀猜忌,有意压制,应该是够郁闷的。在长坂坡冒死窜了七个来回,既是证明自己的能力,也是表明自己的忠心,捎带报刘备的知遇之恩。
有人说赵云叛变投敌了,刘备急的要灭了他,说:“子龙不弃我走也”,说明刘备是深知赵云之忠诚的,但赵云的忠诚是忠于自己的理想自己的信仰,而不是对某个人的愚忠,赵云投公孙瓒时说:“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而私明将军也”,正是这样一种独立的思考能力和行为原则,让刘备始终无法对他彻底放心。但有一点刘备却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赵云决不会在他危难之时离他而去。
对这样一个人,这样一种行为,如果不给予足够的褒扬和肯定,是难保赵云日后不会离他而去的,那刘备也就不是刘备了。
2,次要原因:刘备一向有扔老婆孩子的习惯,在这一点上显然和刘邦很像,并将其发扬光大。《三国志》评刘备“盖有高祖之风”是很有根据的,习惯成自然,长坂坡再来一次,对刘备来说是没什么大不了的,但赵云却愣是冒死把他儿子给救了出来。如此一来,二人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光辉高大,义贯金石。一个猥琐龌龊,薄情寡意。而尴尬之下的扔孩子行为显然很好的起到了转移人们注意力的作用,使人们更多的看到刘备对人心的笼络。
查看详情>>与“长坂坡后刘备为赵云摔阿斗是真的吗?是真的话,刘备的用意是什么呢”相关的文章
三国里刘备为赵云摔阿斗,这背后有一个细节你肯定没注意到
相信看过《三国演义》原著的朋友肯定都会刘备摔孩子这一个情节印象非常深刻。因为咱们都知道,虎毒还不食子呢?你刘备竟然能把自己亲生儿子给摔地上。这不是说名你刘备比老虎还毒呢吗?
其实稍微有点心思的朋友可能会想到一层意思,就是说刘备这么做其实是为了收买人心。因为当赵云从曹操大军中浴血奋战7个来回,拼死冲杀出来之后,幸亏遇见张飞,然后张飞一人呵退曹操百万兵。
当赵云见到刘备的时候,往地下一跪,从铠甲里面逃出来襁褓中的阿斗。刘备自然是高兴的伸手去接,可是当他低头一看赵云满脸的血迹,浑身都是血渍。战袍依然破烂不堪。可是纵然是如此自己的孩儿竟然在他怀中睡着了。
刘备一方面是感叹赵云的勇武,一方面是感叹此人的忠诚。所以说这等人才是一定要让他对自己死心塌地的。就顺手把这孩子往地上一扔,说道:因为你这个熊孩子,差点损失我一员大将。
当然他这一举动确实为了吸粉不少,不少下面的士兵看了也同样是死心塌地的为他卖命了。让大家都看到了他对待下属好的一面。但是你说刘备真的是为了笼络人心就能下的去那么狠的手吗?当然不少,其实大家都忽略了一个细节。
因为《三国演义》一开篇介绍刘备的时候就写了,此人相貌怎么,耳朵大,这个那个的。最主要的有一点各位别忘了——刘备双臂过膝。就是说白了人家胳膊长,正常站那儿手都过膝盖 ,你在加上当时赵云是单膝跪地给他拖着阿斗。他这边肯定是要微微弯腰去接。
咱们大脑里简单想象一下那个画面,正常站立人的手要是能过膝盖,你稍微弯一点腰你那手是不是就挨着地板了,所以说是摔孩子,其实就跟给孩子放地下差不多。还有一点是什么呢?这襁褓中的孩子都裹着被子呢,赵云还给包的挺严实的。
第三点就是因为古代咱们都知道跟现在不一样,钢筋水泥这些东西不存在的。都是土地,纯天然的草坪,刘备他们所在这块儿刚好是类似于现在草坪似的,而且恰巧刚好下过点小鱼,这地也不是那个硬实,刘备就在这块儿站着呢,他能不清楚什么状况吗?
所以说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是不假。但是你不得不佩服他这一招而棋走的确实是高。即便是从赵云取出来孩子他就开始思考这步棋不过也就短短的不到一分钟之间。能在一分钟之间瞬间把这些因素都给分析计算出来,看来刘皇叔的脑子也不简单呀。更何况这个念头要是在他弯下去腰那一刹那萌生的呢?是不是更可怕?
查看详情>>与“三国里刘备为赵云摔阿斗,这背后有一个细节你肯定没注意到”相关的文章
刘备真的为赵云摔过阿斗吗?这背后的的御人之术你学会了吗
赵云被刘备称"浑身是胆",乃是常胜将军。不论是力斩五将,还是汉水破曹都是证明了他的忠勇之心,最开始,赵云其实是公孙瓒的部下,因兄长去世而离开,当时与刘备有过一面之缘,后于七年后再次相见,赵云欣赏刘备的仁义之心,就常年陪伴在身侧。但是,当时的赵云只是认同刘备的道义,却并未死心塌地,直至一件事情的发生。
当年刘备与曹操在当阳交战失利,逃跑到汉津口时不小心丢失了妻子和孩子,赵子龙七进七出欲救刘备的夫人与儿子阿斗,但深明大义的 糜夫人因深受重伤投井自尽,只有阿斗一人被赵子龙救了出来。当他被张飞接应出来时满身是血,已是筋疲力尽,见到刘备便将阿斗递给他,并对没有救出糜夫人而抱歉不已。刘备接过阿斗, 直接扔到地上说:"为了你一个小孩子,差点把我 的一员大将给损失掉。"赵云赶紧地从地上抱起幼主阿斗,哭着跪拜道:"赵云即使是粉身碎骨,也没 有办法报答您对我的深情厚谊。后人有诗曰:"曹操军中飞虎出,赵云怀内小龙眠。无由抚慰忠臣意,故把亲儿掷马前。
后人玩笑指出,当时的刘备是"手长过膝"的,与其说是摔,不如说是放在地下的,真的要摔,为什么不直接往树干上砸呢?玩笑归玩笑,现在也有不少人认为刘备当时的举动只是为了收买赵云。当时的刘备除了身边带着的几名老部下之外,要权没权,要钱没钱,没什么可以表示的,所以也只能从这种行为上表示感激了。
我们现在无法去揣测刘备把自己儿子扔在地上,他到底是真的担心赵云,还是为了要收买人心才故意这么做,我们无从判断,但是不得不说,刘备这么做了,实际带来的结果就是赵云对他的死心塌地。别说赵云了,如果换了是我们任何人,有人连自己孩子都可以不要,反而是担心我们的安全,我想我们也一定会对这个人死心塌地的。
在当时,刘备手下能用之人并不多,赵云,忠肝义胆,又勇猛异常,可知当时赵云在刘备心中的重要性了。为了一个子嗣,可能让自己的路走得更加艰辛,所有才有了这么一出,其实这也是刘备的权术的一次体现,不仅收买了赵云,让其誓死追随,又让其他的文武随从得知自己对待人才比对待自己的子嗣更加看重。他从一个乡间小贩成长为一代天骄,其中的御人之术却是不同凡响。
查看详情>>与“刘备真的为赵云摔过阿斗吗?这背后的的御人之术你学会了吗”相关的文章
阿斗小时候被刘备摔是不是真的呢?刘备那样做得到了什么
长坂坡,现在的湖北省荆门市长坂坡,是古代战场的遗址,更是见证赵子龙宣威的地方。在长坂坡上一直有着这样一句话:“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可见赵子龙在长坂坡战役中既是敢于单骑救主的白马将军,也是能够浴血奋战的英勇汉子。
那么,成就赵子龙的这场“长坂坡战役”具体发生在什么时候呢?
首先,再大的范围内,长坂坡战役发生在三国时期,是曹操和刘备之间的斗争,这是毋庸置疑的,再具体点,长坂坡战役发生在东汉建安十三年的时候,是在,新野战争之后,曹操向刘备发起的挑战,出击。在当时作战的双方分别是曹操和刘备,其中曹操方面派遣的是曹纯,率领手下的名将和曹军虎豹骑,在刘备方面的相对来说兵力弱一些,并且还有不少没有作战能力的人,所以,在曹操大军兵临城下的时候,刘备便向后撤退,但是最后,刘备的军队损失惨重,最后剩下的也只有仅仅的骑兵。
在长坂坡之战中,虽然刘备惨败,但是却成就了赵云。赵云,字子龙。是一位常胜将军。在长坂坡之战中是为了护卫刘备的妻子儿女的。虽然任务很艰难,但是,赵子龙却做得异常出色,并且赵子龙单骑救主更是被后人所赞颂,也更加能够得到刘备的重要。并且,赵子龙七进七出长坂坡,单枪匹马杀死曹军的大将五十多人,战斗力很强。
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这个歇后语讲的就是刘备在长坂坡战役之后,刘备果断的摔掉孩子阿斗,并且说了句:“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
其实,这是刘备收买赵云的一种方法,并且,这种方法也是很有效的,赵云在听到刘备这样说的时候,更是感激涕零:“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于是,赵云便更加的对刘备忠心耿耿。
有人说,刘备用摔孩子这一招,很坏、很阴,当初自己为了躲避曹军扔下了老婆孩子逃跑,最后却让赵云保护自己的老婆孩子,要知道赵云是单枪匹马的,并且,保护的过程并不是特别容易,赵云七进七出,一度陷入危险中,最后,仅仅用一个小的动作,就想着收买赵云大将的心,“想的也太好了吧”,其实这只是一少部分人的看法,并且也是有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总的来说,刘备用“摔阿斗”的做法,真正的收买了赵云的心,并且,阿斗是谁呀,是他自己的儿子、独子,刘备这样做相当于是表示自己十分爱护赵云,比自己的儿子还亲。换个角度来说,站在领导者的角度上看这件事,刘备做的是相当精彩。也许赵云在七进七出之后,内心深处多少会有点怨言,也许这就为赵云和刘备之间埋下祸根,但是刘备的这个做法,真正的让赵云更加的爱护刘备,对刘备更加的忠心。这也是领导的绝妙之处。
查看详情>>与“阿斗小时候被刘备摔是不是真的呢?刘备那样做得到了什么”相关的文章
历史里刘备真的摔过阿斗吗?他这样做是到底是为了谁呢
刘备摔阿斗是三国时期一个著名的典故,刘备手下赵云千辛万苦将刘备的孩子阿斗救回,但是刘备却将阿斗摔在地下。这故事的背后究竟有何隐情,刘备摔阿斗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三国时期,当阳长坂之战是曹操、刘备两军的一次遭遇战,骁将赵云担当保护刘备家小重任。由于曹军来势凶猛,刘备虽冲出包围,家小却陷入曹军围困之中,赵云拼死刺杀,七进七出终于寻得刘备之子阿斗,赵云冲破曹军围堵,追上刘备,交还其子。刘备接子,掷之于地,愠而骂之:“为这一孺子,险些损我一员大将!”赵云抱起阿斗,连连泣拜:“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这就是《三国演义》中刘备摔阿斗的故事。
赵云,三国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字子龙。初从公孙瓒,后归刘备。曹操取荆州,刘备败于当阳长阪,他力战救护甘夫人和备子刘禅。刘备得益州,任为翊军将军,从攻汉中。建兴六年(公元228年),从诸葛亮攻关中,分兵拒曹真主力,以众寡不敌,退回汉中。次年卒。他曾以数十骑拒曹操大军,被刘备誉为“一身都是胆”。
书中描述:子龙来到刘备面前时,战袍沾满了曹军的血,而阿斗居然在他的怀里安静的睡着了,这间接的就暗示赵子龙的高超武功,使阿斗毫发未伤。其实,当时战马颠簸,刀枪碰撞,想必那阿斗不过是被暂时震得昏过去了。可小命虽保,脑子从此被震坏,估计得了脑震荡。
刘备见儿子平安,本因表现出兴奋和感激的样子,但不幸的是,糜夫人因身负重伤,不愿拖累赵子龙救孤,投枯井而死,使刘备突然中年丧妻,好象不方便有兴奋的表情。但人家救了你儿子的命,总应该有所表示,按我们老百姓的方式,最起码要饱含热泪,拉住恩人的手许诺些什么。在中国,救儿子的命胜于救自己,如果有钱肯定少不了重金筹谢,是个人都知道要欠他一辈子的人情了。
然而,刘备并没有这样做,而是突然将接过的阿斗高高举起,作准备扔死算了的架势,嘴里还喃喃地指责尚听不懂人话的阿斗,意思是为了你,我险些损伤爱将等等,看得周围的将士目瞪口呆,赵子龙更是觉得倒是有些不好意思起来,本能的伸臂准备去接扔下来的阿斗。
刘备出乎寻常的动作,在今天看来,确实有违常理,人家拼着命把你儿子救出,你不准备谢倒也罢了,亲手要摔死他,早有此心,何必去救?其实,这正是刘备高明的地方,如何感谢赵子龙的救命之恩,不仅是关系到他自己的身份,表态时要有个度的问题,而且它还应该对日后产生积极的作用。
刘备的难处是,首先,赵子龙是他的部下,部下为上级办事,何谢之有,如果此风一开,恐怕以后人人皆是他的恩人,将无法再去指挥他们了,其次,如没有任何表示,将有违中国的传统礼节,三军看在眼里,今后谁还会为他卖命呢?
当时他或许可以选择当众宣布嘉奖赵子龙,但奖多少银子却不好把握,多了他没有,少了显得自己儿子太不值钱,而且一个武将也未必对钱感兴趣,战争年代有钱也不知道往哪花呢,那么给赵子龙升官,可他是打仗的料,让他统领三军,恐怕关羽张飞不答应,奖他个女人,古有英雄爱美人,他一定喜欢,可刘备自己...
查看详情>>与“历史里刘备真的摔过阿斗吗?他这样做是到底是为了谁呢”相关的文章
刘备有四个儿子,最后为什么却传位给了扶不起阿斗?
扶不起的刘阿斗,这句民间俗语充分揭示了刘阿斗的不学无术。据史料记载,刘备一生中有三个儿子,那为什么却对刘阿斗如此看重,甚至派手下大将赵云多次救阿斗于危难之中,难道其余两个儿子没有一个可以替代阿斗继承刘备的江山吗?其他三个儿子分别是刘永、刘理以及义子刘封,刘永和刘理是刘备与刘璋部下吴懿的妹妹吴苋所生。
阿斗最占优势的应该就是长子的身份了,古人重视长子,认为长子才是可以继承家业光耀门楣之人。所以这一点上,阿斗有极大的先天优势。刘备的次子刘永后来被封为鲁王,小儿子刘理被封为梁王。除这三人之外,刘备还曾收养过一个儿子——刘封,这个孩子年纪最大,但是最后却死在了养父刘备的手中。
主要是由于荆州一战中,刘封救援不及时,导致荆州丢失,同时关羽被杀。痛失爱将和领土的刘备一怒之下赐死了刘封,不过即使他还活着,身为养子没有刘家血脉的他,也不可能成为最终的皇位继承人。至于剩下两个亲生儿子,刘备去世之时,刘永和刘理还尚未成年,更加不会考虑将皇位传给这二人。
所以,即使刘阿斗胸无大志,刘备也没有理由废黜他的太子之位。根据后来的记载,刘永曾经与阿斗的一位宠臣之间产生了矛盾,导致阿斗看他很不顺眼。由于到封地之后两人便十几年未曾见面,关系十分的疏远,倒是蜀汉亡国以后,刘永却和阿斗一起投降了司马家。另外当时吴懿为将,妹妹吴苋为皇后,考虑吴姓背景较深,如立刘永与刘理,那刘禅必被吴家势力所灭,刘备再怎么也是对原配夫人有感情,对第一个儿子有感情,他也不希望刘禅在之后的权利这争中成为牺牲品。
而刘理则是在很小的时候便因病去世了,而刘备的两个女儿在小说中几乎没有任何描写。根据史料记载,长坂坡一战时,刘备仓皇而逃,将妻子和两个女儿通通撇下不顾。后来他的妻子不知所踪,他的两个女儿被曹纯所俘,之后就再也没有了消息。
与“刘备有四个儿子,最后为什么却传位给了扶不起阿斗?”相关的文章
诸葛亮临终前,刘禅随口问的一句话证明他不是阿斗
在我们的印象里,蜀后主刘禅可能是一个非常软弱非常无能的人,有两句话来印证人们对于他的正确看法,第一句是扶不起的阿斗,第二句是乐不思蜀。其实,这都是大家的偏见,至少在某些事情上面,刘禅并不是看上去的那么愚钝。
就拿诸葛亮来说,在刘禅的一生中,诸葛亮对他的影响仅次于刘备,刘禅在追封诸葛亮的时候说道:“惟君体资文武,明睿笃诚,受遗托孤,匡辅朕躬,继绝兴微,志存靖乱;爰整六师,无岁不征,神武赫然,威镇八荒,将建殊功于季汉,参伊、周之巨勋。如何不吊,事临垂克,遘疾陨丧!朕用伤悼,肝心若裂。夫崇德序功,纪行命谥,所以光昭将来,刊载不朽。今使使持节左中郎将杜琼,赠君丞相武乡侯印绶,谥君为忠武侯。魂而有灵,嘉兹宠荣。呜呼哀哉!呜呼哀哉!”由此可见,诸葛亮可以说是刘禅一生中最大的依靠。
随着诸葛亮的逝去,蜀国没过几年,变被魏国灭了国,这就证明了诸葛亮在蜀国的地位和作用是如此的重要。
虽然刘禅不堪大用,但是做得最正确的事情就是十分地信任诸葛亮,从不插手诸葛亮的事务,在这一点上,刘禅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而这样的自知之明,确实很多帝王并不具备的,所以导致很多悲剧的事情发生,最著名的人物就有被网友称为微操之神和运输大队长的常凯申先生,因此,别看刘禅平日里无所事事,专门与自己的亲信取乐子,但是在国家大事方面,并不是一味的糊涂。
不过,诸葛亮虽然在刘禅的生命里是如此的重要,但是并没有交给刘禅治国的方略,所以在诸葛亮死后就很快灭国了。这可能是诸葛亮或者刘备最大的遗憾吧!由于蜀汉集团的先辈们流落半生,所以没有时间去教导自己的子女,导致在刘备、张飞、关羽等人死后,后继无人,这也是蜀汉灭亡的重要原因。
回到刘禅本人身上,他真的是一个愚不可及的人吗?我看未必,因为在刘禅的为人处世方式就是这样,所以才选择了一种让自己最为安逸的方式来保全自己。
在诸葛亮去世的时候,由于诸葛亮的孩子尚小,刘禅就派出了自己的亲信前去问:“丞相去世后,您的儿子怎么办?”诸葛亮一听,就写下了那句非常著名的话:“臣家有桑八百株,子孙衣食,自可足用。”这既是表明自己无私的态度,也是打消了刘禅的疑虑。或许这个时候诸葛亮才明白,此子不愚啊!
毕竟诸葛亮在朝廷里多年,很多人都是诸葛亮提拔的,而诸葛亮的儿子还很小,所以,刘禅有此一问,也是人之常情!大家说是吗?
查看详情>>与“诸葛亮临终前,刘禅随口问的一句话证明他不是阿斗”相关的文章
“阿斗”刘禅是仁德之君吗?还是后人误解了他
“扶不起的阿斗”、“乐不思蜀”等成语典故,对三国蜀后主刘禅作了无情嘲弄。不过,在提交15日举行的纪念刘备入蜀1800周年暨诸葛亮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集中,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的三国文化专家罗开玉和谢辉所著《三国蜀后主刘禅新论》认为,从帝业上看,刘禅不失为中常之君;从帝品上看,刘禅是中国历史上肚量大的、节俭的、真正爱民、宁愿自己蒙怨,又确被后人误解千年的仁德之君。
《三国蜀后主刘禅新论》作者认为,刘禅为帝41年,大体可分三阶段:诸葛亮时期(223-234年),刘禅“以父事之”;蒋琬、费祎执政时期,无为而治时期(234-253年);帝权失控期(253-263年)。
作者认为,诸葛亮对刘禅评价较高,如赞其“知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而在诸葛亮时期,刘禅对诸葛亮“以父事之”,始终如一,凡事谦让,表现出大气的特点。刘禅对诸葛亮大小权独揽的代政方式,虽有不满,但以大局为重,始终克制。
在无为而治时期,从蒋琬执政开始,刘禅便基本掌握了帝权,实际上控制着蜀汉,这主要表现在刘禅实际上掌握着最高大臣的任命权。
费祎死后,姜维执政,蜀汉进入最后十年的急剧衰亡阶段,日趋没落。蜀汉猝亡之时,国势并没耗尽,本还可能苟延,但这种可能之所以没成为现实,作者认为主要与后主帝权失控和他的仁德有关。后主帝权失控表现在不能很好地控制姜维,而姜维北伐多以失败告终,极大耗损国力;帝权失控还表现在宦官黄皓干政上,黄皓的无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蜀汉的猝亡。
关于后主的评价,历史上主要有可次齐桓、中常之君、昏弱之君三种。《三国志》作者陈寿持中常之君的观点,评论“后主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惑阉竖则为昬闇之后,传曰‘素丝无常,唯所染之’,信矣哉!”而持刘禅是昏弱之君看法的,则占了绝大多数。
《三国蜀后主刘禅新论》的作者认为,对刘禅的评价是一个综合课题,不可一概而论。从帝业来看,诸葛亮南征北伐都是刘禅为帝之后的事,不能说与刘禅完全无关。刘禅营造了一个安定的大后方,本身就是巨大贡献。在蒋琬、费祎时期,刘禅无为而治,维持了国家正常发展。故帝业上不能完全否认刘禅,应该说其不失为中常之君。
至于帝品,综观其为帝四十多年的生涯,肚量大为其显著特征。期间主要首辅换了一批又一批,与同期魏吴相比,最大特征是完全避免了朝廷要员之间的内部倾轧,执政班子相当平稳。刘禅能够大胆用人,无为而治,唯一的问题是晚节不保,放纵了宦官黄皓。
在生活作风方面,刘禅应属简朴型君王。同时,他也是一个爱民的君王,除了善待土著、不大兴土木之外,更表现在面临江山社稷和百姓安危之间二者只能选一的难题时,他选择了百姓的安危,听从谯周之劝说,在前线尚未败亡之时决定降魏。
蜀汉是否该降,这在历史上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有史家认为,刘禅选择不战而降,主要是从减少当地战祸角度着眼。这与当年刘备在败走长坂时的选择异曲同工。真正爱民的刘禅损害了自己的名誉而让人民...
查看详情>>与““阿斗”刘禅是仁德之君吗?还是后人误解了他”相关的文章
假如赵云没能救回阿斗将会怎样?蜀国的命运会因此改变吗?
人们对于三国这个时代一点也不陌生,可以说这个时代就是一个十分漫长的故事,从黄巾起义再到三国归晋,可以说三国描绘了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代,再现了群雄鹿逐,斗志斗勇的一个精彩瞬间。自古以来,这一本书名著千史,记载着古时经典人物的丰功伟绩。如周公瑾的“火烧赤壁”吕温候的“辕门射戟”,诸葛公明的“草船借箭。就是因为他们的丰功伟绩,才让故事增添一番生机。
作为三国主角的曹操、刘备、孙权无疑是盖世英雄,但是英雄终归落幕,再长远的王朝也逃不过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命运。细细道来,曹丕英年早逝,孙权的儿子孙亮成了废帝,也命不长久,而三家后人之中,刘备的儿子刘禅无疑是命最大的,他曾经两次九死一生,最后都被赵云救了回来,可以说赵云称得上的阿斗的救命恩人,尤其在第二次,赵云硬生生从孙尚香手中抢了阿斗回去,否则阿斗就彻底做了东吴的人质了。
先说第一回,公元208年,刘备刚刚请了卧龙诸葛亮出山,可谓是如鱼得水,可惜的是自己的底子实在是太薄了,计谋再高的军师,没有兵也一样大不了仗。曹操作为一代枭雄,自然不会放过剿灭刘备的机会,于是双方在当阳经历了一场遭遇战,刘备被曹操追的狼狈不堪,慌张之中刘备仅有的儿子小阿斗几乎丧身曹军,也就是这时候,赵云凭借着自己的万夫不当之勇在曹营中苦苦追寻阿斗的身影,也用实际行动向刘备表明了自个的忠心。阿斗就是在刀枪血刃中生存了下来,同时也永远的失去了自己的母亲。
而第二回则是在童年时期,在《三国志·赵云传》有这样一个记载,说刘备在入川后,委任赵云来担任家眷保镖,负责保护一家妻儿老小的人生安全。由于刘备要随着大军抢地盘,那么后方自然无法顾及,就是在这时候,孙权抓住了时机,派遣大量船只到荆州,说是要接自己的妹妹孙夫人回江东,孙尚香作为命门虎将之女,自然心领神会的带上了刘禅一同登船而去。幸好当时的赵云和张飞及时发现,带领人马在江面将其及时拦了下来,孙权的图谋这才未能得逞。
说起这两件事,可谓是十分惊险的,如果没有赵云的英勇机智,恐怕阿斗的命运早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若是如此,那么三国将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如果说阿斗在长坂坡一战就已经灭亡,实际上对历史的改变没有太大的关联,这时候刘备地盘稳定后,再续弦就可以了,可以说有变化的是第二次。我们可以先从东吴的角度考虑,对于东吴来说,带走了刘禅,无非就是为了日后争夺荆州增加砝码,一旦荆州到手了,那刘禅也就失去了利用的价值,自然会被送回去。而作为政治联姻的孙尚香自然也是无法回到蜀国去了。
如果刘备不肯答应呢?刘禅是否会丧命呢?其实也不然,如果刘禅死了,那么孙刘两家恐怕会彻底决裂,要知道因为关羽之死,刘备可是大军倾巢而出,如果自己的儿子送命了,刘备同样不会软弱到哪里去。而此时关羽占据荆州未死,两军相互夹击进军,那么孙权的损失可就大了,所以说刘禅也不会死,只会被长期软禁在东吴罢了。
但是换一种想法,作为蜀汉政权的领导,刘备真的会疯狂抢孩子吗?要知道,...
查看详情>>与“假如赵云没能救回阿斗将会怎样?蜀国的命运会因此改变吗?”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