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刘备临死前定了李严和诸葛亮两个托孤大臣,他们的权利是一样的吗?
刘备临终指定了两个托孤大臣:诸葛亮和李严。后来,诸葛亮将李严调往汉中前线,再后来更是因为李严运粮不及而将其免职。对于这种结局,很多人认为这是诸葛亮在打击排挤李严,为的是大权独揽。那么,诸葛亮和李严这两个托孤大臣他们的权重是一样的吗?
先来看看事情的经过和两人的职务以及执掌。
彰武三年(223年),刘备病重将诸葛亮调到永安,将刘禅托付,同时受托的还有李严。诸葛亮的职务是丞相,这个职务意味着他就是皇帝之下的第一官员。在这个职务之外,诸葛亮还有两个名义上的东西,太子师傅和皇帝的仲父。所以说是名义上的东西,是因为这件事情只是口头上的,并没有写在遗嘱上。《三国志·后主传》记载的是刘备让刘禅“敬听师傅”,就是恭敬的听老师诸葛亮的教导;《诸葛亮传》则是说让刘禅对诸葛亮“事之如父”,就是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诸葛亮。李严是尚书令,刘备的遗嘱是让他和诸葛亮“共辅少主”,李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
刘备对李严的这个任命有点儿让人看不懂,中都护、统内外军事还要留在永安!永安是东部和蜀国交界的一座小城,看起来像是三军总参谋长守在东部当边防军司令似的。但不管怎么说,在设立丞相的制度下,丞相是最高官员,而文官又是重于武官的。汉初的例子,武将功劳第一的曹参,是在丞相萧何去世后接替其成为丞相的。再从后来的职务升迁也可以看出,李严的职务是远远低于诸葛亮的。刘禅登基后的第四年,李严转为前将军;第八年,升任为骠骑将军。诸葛亮初次北伐失利,请求自贬三等,成了右将军,行丞相事。也就是说,李严这个托孤大臣,至少比诸葛亮低三等,也就是丞相之下为大将军,大将军之下为骠骑(车骑)将军,骠骑将军之下是四方将军(前后左右)。再从刘禅给诸葛亮的权力也可以分辨出来:诸葛亮是开府治事,并且是“事无巨细,咸决于亮”,现在人比较愿意用的话就是“政由葛氏,祭则寡人”。就是除了祭奠祖先这件事情,政事都归诸葛亮管。李严也有加封:假节,加光禄勋。虽然这两项也是高光荣耀,但和皇帝的师傅、仲父实在是没有办法比的。
从这儿也可以看出,刘备虽然指定了两位辅政大臣,但在刘禅登基之前,刘备就给他们安排在了不同位置。回头再看李严的受托,虽然有多少从诸葛亮这儿分权的意思,倒更像是让他防备吴国来袭,或者是告诉诸葛亮,有朝一日倒出手来,就让这个李严率兵伐吴。总起来说,诸葛亮不但没有分李严的权,反而给他升了官。
其实,这种同为辅政大臣,权力不一样的情况在魏、吴都一样。
魏国魏明帝临终前,指定了曹爽和司马懿为托孤大臣,因为魏国不设立丞相,曹爽为大将军,所以曹爽是排在第一位的。就因为曹爽是老曹家的族人,所以曹爽就以皇帝的名义将司马懿由太尉转为太傅,连一点点军权也给夺去了。
吴国的诸葛恪和滕胤等。
吴大帝孙权临终前,将大将军兼太子太傅诸葛恪、中书令兼少傅孙弘、太常滕胤、将军吕据以及侍中孙峻找来托以后事,这五人也即是所谓的托孤大臣。孙弘很快就被诸葛恪所杀,此人不论...
查看详情>>与“刘备临死前定了李严和诸葛亮两个托孤大臣,他们的权利是一样的吗?”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