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荀彧之死

发布时间:2020-06-03
1

荀彧之死千百年来无解,荀彧为什么抑郁而终?

三国
荀彧之死
荀彧怎么死的

三国时期,曹操能够统一北方,拥有“三分天下占其二”的地位,有许多因素。单就文臣武将而言,功劳最高的非荀彧莫属,他是曹魏集团的首席谋臣,被曹操誉为“吾之子房”。

可是令人奇怪的是,荀彧的死亡相当奇怪,史料上有两种答案,一是陈寿著的《三国志》,一是孙盛著的《魏氏春秋》。要分析荀彧的死因,得先看看这一年都发生了什么?

公元212年,董昭等人认为曹操可以进爵为国公,得到九锡之赏,于是秘密请示荀彧。结果这个提议遭到荀彧的拒绝,他认为曹操兴起义兵的初衷是为了匡扶朝廷、安定汉室。表面上来看,从侯爵晋升到公爵只是高了一等,但是性质却大大不同。如果曹操封公了,就可以建国,拥有自己的社稷和宗庙。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曹操可以光明正大地建立独立王国。而且,如果进公爵成功,那么离王爵也不远了。

荀彧的反对引起了曹操的不满,当时恰好准备讨伐孙权,于是就以劳军的名义,把荀彧调到寿春,坐镇曹军的东线战场。可是,荀彧的定位不是一般的谋臣,他谋的是战略而并非战术,以往都是坐镇曹军总部,其地位犹如蜀汉的诸葛亮。如果只是一场小型战争,荀彧的作用还不如郭嘉、贾诩,甚至还不如一般的随军谋士。

就在这一年,荀彧在寿春去世,年仅50岁。对于荀彧的死因,历史上流传着两种说法,也都有相关文献的记载。

第一种说法认为死于自杀,曹操派人给荀彧送过去一个食盒,可是打开后里面什么也没有,不久之后就传出荀彧服毒自杀的消息,闹得朝野沸沸扬扬。

《魏氏春秋》有记载,“太祖馈彧食,发之乃空器也,於是饮药而卒。”

第二种说法认为抑郁而终,曹操进公爵之位,篡汉之心呼之欲出。显然,这让荀彧心灰意冷,辅佐曹操二十多年的心血全部落空,因此犹豫而死。

《三国志》有记载,“太祖军至濡须,彧疾留寿春,以忧薨。”

三国时期,诸葛亮、荀彧、鲁肃是三大政权的核心人物,都有自己的政治理念,并且影响蜀汉、曹魏、东吴的走向。

因此,他们不同于普通的文臣,应该称为政治家,有自己的抱负。在这三个人中,鲁肃最简单,首先他并非出自名门望族,辅佐的孙权也不是本地豪族,没有太多的忌讳。

所以,东吴治国之道的随意性比较大,一会为了抗曹魏可以向蜀汉示好,一会为了抗蜀汉可以向曹魏投降。

诸葛亮在赤壁之战后被冷置了近十年,就是因为有自己的抱负,而刘备却没有。西征益州时,刘备所重用的法正和庞统,恰恰是急功近利的谋臣。

荀彧在三人中的优势最明显,他出身名门,公元192年离开袁绍投奔刚刚起家的曹操,就是因为相信曹操能够重振汉室,这也是荀彧的政治抱负。

最初十年时间里,曹操确实一心为汉,至少史料上没有“篡汉”的记载。但是大权在握之后,曹操变了,其政治理念与荀彧有了冲突。

荀彧到底是被迫自杀还是抑郁而终,千百年来一直没有确切答案。

但是以曹操的为人来说,既然把荀彧贬到了寿春,远离政治中心,就没必要再下杀手。

如果曹操连这一点容人之量也没有,肯定不会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所以,荀彧抑郁而终的可能性更大。

查看详情>>
2

荀彧之死有两个版本,荀彧真的服毒自尽还是另有隐情?

三国
荀彧之死
荀彧怎么死的

曹操一统北方,官至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到了加封爵位的时候了。当曹操刚接到晋魏公,加九锡的诏书时,荀彧竟然第一个反对,而且态度坚定。荀彧上表曹操:“(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三国演义》将这段话总结为“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节”,这段话柔中带刚着实让曹操难堪。要知道,荀彧可是曹操嫡系班底,是曹操最为敬重、倚重的老臣,荀彧的反对不仅朝野震惊,就连曹操本人都是万万没想到。曹操因此记恨荀彧,荀彧也因此远离曹操集团核心。

关于荀彧的死有两个版本,一说是荀彧被排挤后留在寿春,抑郁成疾而终。另一个版本是《魏氏春秋》所记载,裴松之注《三国志》时而引用之:曹操送给荀彧一个食盒,荀彧打开一看是空的,于是便服毒自尽(高手之间的对话,真是一切竟在不言中),享年五十。

关于这两个问题,观点有二

观点一:

荀彧尽心辅佐曹操的主要目的是匡扶汉室,而当曹操真实面目彻底暴露并将其边缘化时,荀彧也已经认识到,自己已经无力阻止曹操,汉室之倾颓以成定局。正是自己极力辅佐之人,毁了自己匡扶汉室的奋斗目标,自己也成了协曹灭汗的主要推手,其内心的痛苦是可以想象的,再加之曹操的暗示,便服毒自尽。所以,荀彧之死乃死于心灰意冷,并且死于曹操之手。

观点二:

当时汉王朝已经名存实亡,荀彧乃王佐之才,不可能不知道曹操的僭越之心,那么荀彧不遗余力的献计曹操本意就是要帮助曹操完成霸业。而荀彧上表反对曹操加九锡,其实是一种自我救赎,以此来掩盖自己助曹为虐的人生污点,乃沽名钓誉之所为。

倾向观点一的人还是多一点,这是为什么?

曹操早年真心是一腔爱过热血,在自己实力远不及董卓十分之一情况下,决意征讨之。而袁绍、袁术之流虽手握重兵,讨伐董卓流于形式,所想的都是如何获得自己的利益,毫无真心匡扶汉。因此荀彧弃袁投曹之举,很大原因是因为自己匡扶汉室之理想。

曹操“取而代之”之心,是随着自己实力的强大而变化的,更是荀彧无法左右的。那为什么荀彧不选择离开曹操呢?当时的人(尤其是名仕)是很讲究忠诚的,当时的价值观就是:不到万不得已是绝对不能侍奉二主。曹操并没有亏待荀彧,荀彧有什么理由离开曹操?你说曹操要篡位,曹操表态了吗?所以荀彧没办法离开。其实从荀彧生平记载来看,荀彧为曹操出奇策,多是在曹操创业初期。官渡之战曹操做大之后,已经鲜有荀彧主动献计的记载了,荀彧多是做本职工作,只有曹操问到荀彧,荀彧才简单表述一下己见。并且曹操极力推举荀彧为三公之位,荀彧却是尽力推辞,侧面也反应出荀彧的心态。

再者从荀彧上表反对曹操文字来看,其言辞柔中带刀,深刻揭露曹操道貌岸然之本质,足以让曹操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荀彧这么做,无疑是将生死置之度外,真有为挽回汉室荣誉和维护自己的初衷,做最后一搏的架势!

以死来沽名钓誉,代价明显过高,不符合常理。其实当时绝大多数德高望重之人,都已经“忘记”汉朝而归顺曹操,所以荀彧彻底归顺曹...

查看详情>>
3

历史上荀彧之死的真相,或许没有那么复杂

三国
荀彧之死
荀彧怎么死的

荀彧(xún yù)(163年-212年),字文若。颍川郡颍阴县(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荀彧早年被称为“王佐之才”,初举孝廉,任守宫令。后弃官归乡,又率宗族避难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其后投奔曹操。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封万岁亭侯。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人敬称为“荀令君”。

荀彧是三国时期非常著名的谋略家,懂得审时度势,投靠明主。在他投奔曹操以后,便开始为其出谋划策,曹操能够迅速的统一北方,与他和家族的支持有着不可或缺的因素。荀彧出身于名门望族,是一个官宦世家,祖父和父亲、叔父都在地方上做过官员。在看出天下即将大乱以后,为了亲友的安全,便辞去了官职返回了故乡。

乱世到来以后,曾率领族人投奔过袁绍,但是却发现袁绍外宽内嫉,处事优柔寡断,这样的人难成大事。在得知曹操击败黑山农民军以后,发现这个人雄才大略,多谋善断,于是毅然离开袁绍投奔了曹操。一夜详谈之后,曹操非常高兴,把他评价为张良一样的人物,这时的荀彧还不到三十岁,就被封为奋武司马,协助曹操管理军务。

在196年迎回汉献帝以后,荀彧和曹操更是配合默契,一个主内,一个主外。因为曹操常年征战在外,所以国家管理上的政务基本上都是由荀彧进行处理的。更难得的是荀彧还不断为曹操举荐人才,包括郭嘉、荀攸、司马懿、王朗等数人都是由他举荐。这些人才也为曹操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因为荀彧的神机妙算,让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打败袁绍,立下了汗马功劳。

更是趁着袁绍大败而劝说曹操乘胜追击,从而彻底的平定的北方乱局。荀彧和曹操两个人私交深厚,一直互为犄角,相互信任。曹操更是主动把自己的女儿安阳公主嫁给了荀彧的长子,结为秦晋之好。在公元212年,董昭等人建议曹操进爵位国公,从此以后拥曹派和保汉派便开始争论不休,斗争也就开始了。

许多人也因此怀疑,荀彧是被曹操逼死的,甚至传出曹操给荀彧送了一个空食盒,荀彧看后便自尽身亡。

但是这种揣测也实在没有根据,据史书记载,荀彧是在犒赏三军以后因病留在寿春,不久之后便因病身亡了,此时刚刚年满50岁,在古代的那种医学情况下,能活到50岁已经算是高寿了,而陈寿在《三国志》中记载是“以忧薨”,所以荀彧病死也是情有可原的。却不清楚为什么许多人宁可去相信那种毫无根据的阴谋论,坚定认为是曹操谋害的呢?


查看详情>>
4

对汉室忠心耿耿的荀彧,最后是怎么死的?

三国
荀彧之死
荀彧怎么死的

荀彧(163-212年),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封万岁亭侯,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被人敬称为“荀令君”。

后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而受曹操所忌,调离中枢,在寿春忧郁成病而亡(一说受到曹操暗示而服毒自尽),死后被追谥为敬侯,后又被追赠太尉。虽然在他死后,得到了如此之多的荣耀,但这些对于一个已经死去的人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其实荀彧的死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他的性格造成的:一是太直白,二是太忠心。

他向曹操提出他的观点太直白,假如他向曹操提建议时,话语能够委婉一点,态度能够和蔼一点,他或许还能幸免一死,或许不能继续做他的官,但至少留下了宝贵的性命,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生命是最宝贵的,是应该珍惜的啊。

他的忠心一是对汉室,二是对曹操,他既对已经不可挽救的汉室抱有恢复的希望,希望能在他或者说他和曹操的努力下能够得到延续和恢复。其实,这都要怪他太固执,或者他读书太少,不懂得朝代的更替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

而且任何人也不能阻止社会的进步,汉王朝的灭亡是必然的,是不会因为他一个人的聪明和努力能够改变的。他太忠于他的汉室,假如他能放弃对汉室的忠心,而不管曹操做什么,那么他的一生又将改写,或许会是一帆风顺的一生,令人羡慕的一生。

他对曹操太忠心,正是为了曹操好,他才表述他的观点,希望曹操能够改变既定策略。可是荀彧没有想到人是会变的,随着曹操的功劳越来越大,他的权力也越来越大;随着他的权力越来越大,他的野心也越来越大。对于荀彧的建议,曹操不仅没有采纳,还要干掉手无缚鸡之力的荀彧。

在三国演义中,荀彧是被曹操赐毒酒而死的,而历史上荀彧真的是被曹操所害死的吗?其实不然,三国演义这样描写只是为了突出曹操的残暴不仁,疾贤妒能。真实真正的情况是这样的,话说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十万大军征讨孙权,荀彧作为谋士随军。

由于荀彧不适应淮南的气候,不幸病倒了,于是就被留在寿春,曹操继续进军濡须,交战期间,孙权送给曹操两盒甜酥。曹操吃了一口,感觉味道十分可口,于是就在盒子上提了“一合酥”三个字,并吩咐把众将叫来,大家共同分享。

后因孙权来攻,曹操出帐去了,这时大家都来到帐中,不见曹操,只看见桌子上的食盒,谁也不明白什么意思。主薄杨修打开食盒,吃了一大口,并告诉大家其中的奥秘,于是大家便争先恐后把一盒甜酥全都吃了,有嘴谗的发现还有一个食盒,就把第二个食盒里的甜酥也吃了,并把盒子盖好,放回原处。

这时曹操回到大帐,看见一个食盒已经空了,就问左右是谁猜透他的意思,左右告诉他是杨修,曹操十分高兴。突然,曹操想起荀彧,就命人把另一个食盒送去,这时,荀彧正在寿春养病,正值冬天酷冷,又受了风寒,磕喘不止,接到曹操馈赠的食盒,心里十分高兴。

可当他打开食盒一看,却是空的,心里暗想:曹公是个精细的人,绝对没有送我空盒子...

查看详情>>
5

曹操手下谋士荀彧之死是怎样的?荀彧死后曹操懊悔不已

三国
荀彧之死
荀彧怎么死的

荀彧从曹操起家就开始跟着他,而且还是荀彧建议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最讽刺的就是荀彧竟是被曹操逼死。荀彧一生都忠于汉室,不愿意曹操自立为王,所以和曹操发生了非常大的分歧。荀彧的死也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被曹操赐了空饭盒所以自杀,还有就是被贬最后由于致死。反正都是因为曹操才死的,道不同不相为谋但是只有死也显得过于悲哀。

曹操手下谋士众多,然而称得上足智多谋的却没有几个。郭嘉可以称得上才高八斗,而且毫无疑问是最受曹操信赖的。还有一个人,曹操对他也非常信任,也很倚重他。只不过后来和曹操观念不同,被曹操逼死了,这个人就是荀彧。

荀彧以前在汉朝做过官。董卓废掉少帝之后,荀彧看不惯董卓的横行霸道,就弃官回到家乡,还把家族搬迁到冀州。冀州这时候在袁绍手里,袁绍知道荀彧的名气,就想把他招揽过来。荀彧觉得袁绍不是做大事的料,就投奔了曹操。曹操高兴的说,我的子房终于来了,我再无忧虑了。

曹操率军打陶谦的时候,吕布趁机进攻曹操的地盘。荀彧和程昱设计死守住了最后三座城池,坚持到曹操回来。荀彧不仅计谋多,眼光也很长远。献帝从长安回洛阳的时候,荀彧磨破嘴皮,劝说曹操把献帝迎接过来,在许都建立国都。其实,荀彧这样做,不仅仅让曹操能够挟持天子从而命令诸侯,也是在完成他作为一个读书人的使命,就是对皇帝的一片忠心。因为献帝虽然被曹操控制,但是比之前颠沛流离随时可能死掉的环境好得多。不过,也正是因为荀彧对皇帝的忠心,导致了他和曹操逐渐产生间隙。

荀彧在政治上选拔人才,经济上发展农业,帮助曹操控制下的汉朝维持着最后的荣光。不过,曹操也看出来了,自己手下的谋士虽然是在为自己出力,但是一颗心还是在汉献帝身上。就算曹操没有当皇帝的想法,自己手下的人帮着别人,也会让他不爽。随着曹操势力逐渐增加,享受的特权也就多了起来。荀彧敏锐的发现,自己以前追随的那个想要重振汉室的曹操已经慢慢被权力改变,他已经不再是想要涤荡朝堂的曹操,而是一个试图掌控天下的曹操。这对于荀彧这种骨子里还是传统的文人来说,臣子始终是臣子,权力和地位盖过天子是无法被接受的。这时候荀彧就上书,认为曹操不需要再加九锡了。九锡是汉朝臣子最高的待遇,荀彧觉得曹操地位已经很高了,再索求的话就显得权力欲望很重,给人直逼天子的感觉。曹操就在这个时候恨起了荀彧,也许曹操不想逼退献帝,不过出于对后人的考虑,不能不想想以后曹家人怎么对待献帝,荀彧不帮自己也就罢了,还在说自己坏话,这是曹操不能忍的。曹操就找个借口,把荀彧发配到寿春,又赐给他一盒毒药,荀彧便服毒自尽了。

不得不说,曹操即便狠毒,对荀彧还是有感情在的。知道荀彧死后,曹操也是不断懊悔。毕竟除了郭嘉,曹操可以说最偏爱的谋士就是荀彧了,只不过两个人观念不一样,才导致了曹操对他下手。荀彧死后,曹操还是官至魏公,权力达到人生的巅峰,基本上已经算是汉朝背后的皇帝。不过曹操一直到死都没有篡位,也许是心里还割舍不下,曾经那个在自己还...

查看详情>>
6

关于荀彧之死有三种说法,最后一种很奇葩

三国
荀彧之死
荀彧怎么死的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是一个将星云集的年代,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其中不乏一些模糊的记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关于三国的那些未解之谜。荀彧之死之谜。

历史上荀彧之死有这三种说法:

一、被曹操派人杀害。

公元212年,董昭等人建议将曹操进爵为国公,并加九锡,以表彰曹操的巍巍战功,这是朝廷中拥曹派的一次重要举动。此后曹操离称帝仅仅只有一步之遥。荀彧少年便更随曹操南征北战,君臣二人同患难,共生死,但在此事上,荀彧动摇了。荀彧身为汉朝重臣,自幼受封建正统观念的熏陶,自然要恪守封建道德,自古忠臣不事二主,荀彧自当拥护汉室。因此曹操与荀彧有了间隙。曹操的猜疑让荀彧的权利被架空,曹操是一个疑心极重的人,他不会给自己留下隐患,所以荀彧不得不死。不久荀彧便死在家中。

二、荀彧郁郁而终

212年十月,曹操南征孙权,便上书朝廷,请求派荀彧劳军,却再未召回,荀彧因病留在寿春,不久忧郁而死。这个说法小编认为还是比较可靠的。曹操虽然是一代枭雄,但他让他亲手杀死更随自己的老部下,他是做不到的。毕竟曹操也是人。所以他选择将荀彧下方,希望荀彧远离权利的中心,希望荀彧能够告老还乡,得以善终。可惜他还是低估了文人倔强。荀彧忠于汉室,不能阻止曹操赐九锡,那种无助的挫败感让他宁愿一死,也不想看到曹操登基的那天,因为他们都知道,真到了那天,必然是反目成仇。朋友相杀。于是荀彧选择了沉默,不再沉默中爆发,便在沉默中灭亡。荀彧病逝于寿春全了忠于汉室之名,也没有辜负与曹操君臣一场。

三、曹操赐死!

关于荀彧之死,史书上还有一种说法,荀彧反对曹操赐九锡后便深居简出,曹操得知后,派人给他送去一盒食品,荀彧打开—看,里面空空如也,荀彧明白曹操的用意,再无食君之禄。于是上吊结束了他辉煌的一生,其实荀彧或许明白,汉室的威严早已不复存在,他只不过是一厢情愿的希望曹操统一后能归还权利于献帝,当他梦醒了,自然也是离开的时候了。

纵观曹操与荀彧的一生,他们有太深的羁绊,真正的历史早已埋葬于历史的长河之中,或许有些谜题让他永远保存下去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查看详情>>
7

历史上荀彧怎么死的?荀彧之死和他的性格有关系

三国
荀彧之死
荀彧怎么死的

曹操的曹魏政权的建立有三个人物非常重要,荀彧、荀攸还有钟繇,其中荀彧是最重要的人物,因为荀彧的功劳和能力都在两者之上,且是荀彧推荐了钟繇和侄子荀攸。那么荀彧早期的生涯如何?历史上他最后为何而死?

荀彧的生平简介

荀彧,字问若,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被称为“王佐之才”。荀彧曾为曹操统一北方有巨大的贡献,可以说是首席功臣,荀彧的战略谋略手段很高,被曹操比作张良称荀彧为“吾之子房”也。但是后来想称魏王,加封九锡,荀彧劝诫曹操不该如此因此惹怒曹操。

荀彧少年时期就颇有才名,公元189年被推为孝廉,同年,董卓废除刘辩立刘协为帝,自封相国,荀彧弃官回乡与家乡人说颍川不宜久留,卞举家迁往冀州,袁绍待他如上宾,但是荀彧确认为袁绍难成大事。公元191年荀彧投奔曹操,曹操大悦封其为别部司马,当时的荀彧年仅29岁。之后荀彧以司马身份跟随曹操征战,并为曹操多次献计,让曹操迎接天子,这给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优势的来源,并为曹操的政权打下基础。后来荀彧很少出征了,但是军国之事都由荀彧筹划,荀彧选用了大量的贤良之才,比如戏志才、郭嘉、陈群、司马懿等人。

当时荀彧是曹操的重要谋臣,可以说荀彧主内他的侄子荀攸主外。曹操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荀彧的儿子,但是公元212年,曹操因称王的事情与荀彧产生隔阂,曹操征孙权的时候,让荀彧到谯县劳军,调离了中枢。

荀彧是怎么死的

荀彧在公元212年去世,关于他的死在《后汉纪》和《三国志》等史书上说他是忧愤而死,而《魏氏春秋》则记时曹操赐食物给荀彧吃,但是器皿里面什么都没有,以此暗示荀彧,荀彧最后喝毒药身亡。虽然荀彧之死史书上记载不一,但是大多人认为荀彧之死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荀彧反对曹操称王加九锡。

荀彧从公元191年投奔曹操开始,历时20余年都为曹操统一天下鞠躬尽瘁,而且荀彧的兄弟、儿子、侄子都为曹操效力,曹操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荀彧,当时的荀彧可以说是曹操的知己了,但是荀彧为何要在曹操走向顶峰的时候反对曹操呢?有人认为荀彧这个人虽然拥护曹操重新打造天下,但是他在心里上还是与汉朝相连的,所以很多人说他是汉朝历史上最后一位忠臣,荀彧究竟怎么死的,我们后人大多是种猜想。

曹操这一生其实是荀彧给了他信心,强大的袁绍当时曹操都忌惮的,如果曹操不强,就没有后来三国鼎立的局面,曹操一生最重要的转折点是在官渡之战,这主要还是要归功于荀彧,曹操知人善用,而荀彧这个人性格太直白,所以荀彧之死和他的性格也很有关系。


查看详情>>
8

谋士荀彧怎么死的?曹操一生有信任过他吗

三国
荀彧之死
荀彧怎么死的

荀彧,一位让人熟知的谋士。有关他的事情,知道的人或许有,可是真的要了解他的人不多。他即使在历史上的名声,或许不如诸葛孔明那么响亮,但是他的才华是一点都不低的。那么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曹孟德,一生都不太相信别人,多疑是他的个人标签。毕竟,他的天下,是通过自己手段从汉室王朝那里夺过来的。要和刘备那样,自己打出来的天下相比较有很多的不同。曹孟德的基业,是建立在忠于汉朝的势力之上的。那么荀彧,究竟有没有得到曹孟德的信任?荀彧怎么死的?

这的确是一个很值得去讨论的事,因为他和曹孟德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

如果说他没有得到信任,那也是很难去说清的,因为他是曹孟德最重要的大臣。如果曹孟德连自己最重要的大臣都不信任的话,那他做出了那么多重要的决定,这是不符合情理的。

可是也有很多的争论,因为他和曹孟德经常会意见不合,而且有几次曹孟德都不去听他的。两个人的意见发生很大差距的时候,曹孟德如果信任他,为什么又要固执地做自己认为的事。在一些大的方向上,发生了不同意见不是要讨论的吗?

可是曹孟德在有一次的时候,却因为自己的观点得到了他的反对而生气。既然是自己信任的大臣,那么有些意见不同自然是正常的,为何还要生气。或许这是曹孟德的个人性格问题,并不能代表就因此而不信任他。

很简单的一个例子,郭嘉这样的大谋臣就是由他举荐的。除了郭嘉,在曹孟德的势力范围中有其他很多的大臣也都是他举荐的。如果说对他都不信任,怎么会认同他举荐的这些人。

尤其是郭嘉,到后来为了曹孟德的统一北方是做出了非常大的功劳。两人之间不信任那么就会对曹孟德构成很大的威胁。谁都是聪明人,军事也好还是政治也好,重臣都是要由自己相信的人去做,不会随意找一个有才能的人去做。所以说,曹孟德对他还是足够信任的。

一定要说两者之间有什么矛盾的话,我认为那就是政治的抱负是不一样的。荀彧是一个想要维护汉朝统治的人,他辅佐曹孟德也是因为想要看到汉朝能再次振作起来。

可是曹孟德却不一样,他想要改变政治局面,不想让已经腐败的汉朝继续统治下去。其实谁都没有错,两人都希望这个社会,这个国家可以好起来。但是,两人之间的想法又是不一样的。

对于他是如何去世的?有很多种的说法,即使在史料上记载也并不相同。

有一种说法是,在他带兵去出征的时候,因为感觉到了自己身体有状况,所以就留在了寿春。在养病的期间,因为过于忧郁,所以就突然离世了。

还有其他的一种说法,也是被记录在史书上的。一天曹孟德给他赠送食物吃,当他打开器物的时候,却发现里面并没有食物,而是空的。然后他就以为是曹孟德想要他死,于是就服毒自杀了。

第二种是比较主流的说法,也是很多人以为的死因,死于曹操之手。不过这有些不符合常理,如果曹孟德想要他死有很多种方法,为何要用这样的方法让别人去批评。并且他的一生,也没有不忠于曹孟德,还帮助他做出了何等的贡献。如果曹孟德认为他因为意见不同,而要他死的话,就有很多种做法,依照曹孟德的智慧程...

查看详情>>
9

曹操的头号谋臣荀彧怎么死的?真的是被曹操赐死的吗

三国
荀彧之死
荀彧怎么死的

提到曹操的谋臣,人们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荀彧这个人。为什么呢?因为他是曹操的最重要的谋臣,他从小就被认为是有大才能的,在跟随曹操的过程中,为他推荐了很多人才,做了很多的事情,因此得到重用。

荀彧(xún yù)(163年-212年),字文若。颍川郡颍阴县(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

荀彧在战略方面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获其赞赏,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战术上,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政治上,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等方面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荀彧一生中给曹提出了很多的方法,几乎都有惊人的效果。不过就算是再信任的人当危急到利益的时候总是会有私心的。在建安十七年的时候,董昭等人一直都在劝说曹操即公位,但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同意的。

而荀彧就是不同意的人之一,所以曹操对他就有了一些不满意。后来在讨伐孙权的时候还带着他一起出征了。这让他非常的恐慌,因为以往曹操出外打仗的时候他一直都是留在后方的,所以他非常的害怕。

不久之后就病死了,在他死后得到了很多的荣耀。可是现在人已经死了,就算是有再多的荣耀那又能怎么样呢?其实他的死亡如果要找原因的话可能就是因为他太过于正直,并且太过于忠心了。

如果他不是那么的正直,那么在劝说曹操的时候可能就会换一种比较婉转的方式而不是那么直接了。如果他能做到的话,那么可能曹操也不会生他的气。他可能也就不会是这样的结果了,所以说有时候人还是得学会变通。

其次,就是他对于汉室太过于忠心,在他的心里既能够忠心于汉室,也能够忠心于曹操。他一直认为,只要他和曹操一起努力,就能够成功的将原来的汉室给恢复起来。不过朝代的更替也是我国史上一种普遍的现象了。

荀彧劝说曹操时虽然是为了他好,但是他没有考虑到任何人都是会变的。随着曹操的权利越来越大,功劳也是变得更多了。所以他的野心自然也就增强了,荀彧这时候劝说他确实没有考虑到这些问题。

演义中他是被曹操赐死的,但是真实的情况并不是这样的。当时曹操去攻打孙权的时候,他跟着去做谋士,但是因为不太适应天气,所以就生病了,暂时留下,曹操继续往前。有次曹操吃到好吃的糕点后便写了话让侍从们吃。谁知道这几个人把所有的都给吃了,而曹操不知道命人将将另外一个食盒中的送去给荀彧,荀彧看着空盒子觉得有些难过,想着可能是曹操对他不满。后来病情严重之后再也没有醒过来。


查看详情>>
10

曹魏第一功臣荀彧,为何依然死于主君之手?

三国曹操
曹操与荀彧
荀彧之死

212年,曹操征讨孙权时,要求汉献帝派荀彧到前线劳军。当荀彧来到前线时,曹操趁机将其留在军中,免去荀彧为尚书令的职务,任命为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在曹操率军南下后,荀彧被迫服毒自尽,终年五十岁。当年,曹操曾称赞荀彧为“吾之子房”,为何却又将其害死呢?

一、荀彧是怎么死的?

史书上关于荀彧的死法的记载有两种,第一种是忧愤而死。荀彧是在191年投靠曹操的,当时的曹操势单力孤,正是在荀彧等人的帮助下,才能够“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北方地区。自196年开始,荀彧就担任尚书令,“居中持重”,在曹操征战时,可以直接处理各种军国事务。可是212年,曹操却通过“调虎离山”之计,免去了荀彧尚书令的职务。

荀彧是何等聪明的人,这意味着曹操对他的不信任,结果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忧愤而死。第二种是服毒自尽。当时,曹操派人给荀彧送去一个食盒,荀彧打开后,却发现里面什么也没有。关于空食盒的寓意,后世做出了很多猜想。古人讲究“食君之禄 忠君之事”,曹操的意思是你荀彧效忠的汉朝终将灭亡,所以你已经没有可以吃的俸禄了。

二、曹操、荀彧因何翻脸?

不管是哪种死法,荀彧之死都和曹操有直接关系,甚至可以说是被曹操害死的。那么曹操为何与荀彧反目成仇呢?事情也发生在212年,这年年初,董昭这些人向曹操上书,“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曹操在征询荀彧的意见时,遭到了反对。荀彧认为“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由于得不到荀彧的支持,曹操只得将这一计划搁置,不过他很生气,“太祖由是心不能平”,但当时却无法发作。所谓的“进国公、加九锡”是曹操篡汉的第一步。荀彧反对这一计划,其实就是反对曹操篡汉,那么他就成为曹操的敌人。直到荀彧死后,曹操才顺利实现“进国公、加九锡”,成为魏公,并且定都于邺城。

三、荀彧、曹操之间恩怨?

自191年开始,荀彧就追随曹操,两人共事的时间长达二十多年,而且还结为儿女亲家,那么他为何还反对曹操呢?原来荀彧出身士族名门颍川荀氏,家学渊源,世代为汉朝效力,因此有浓厚的汉室情节。其实荀彧与诸葛亮一样,他的理想也是“兴复汉室”。荀彧想利用曹操的力量兴复汉室,而曹操也想利用荀彧这些士族的力量开创霸业。

曹操想夺取汉室江山时,必须得到士族的支持。当时,荀彧的声望最高,“德行周备,非正道不用心,名重天下,莫不以为仪表,海内英俊咸宗焉”。然而,荀彧却坚决反对曹操加九锡、进国公。曹操对付那些不听话的士族,向来是用的刀剑,前有孔融、后有崔琰,中间的那个人就是荀彧。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