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狄仁杰为什么只有三品官职?大唐的官职制度是如何划分的
《神探狄仁杰》是我挺喜欢的一部电视剧,狄仁杰也因为这部电视剧成为了中国神探的代名词,我注意到,在电视剧中,狄仁杰常被人尊称为狄阁老,官至宰相,可是即便如此,狄仁杰也仅仅只是个三品官,这是为什么呢?
这我们就要从大唐的官职制度来说,在大唐时期,仕宦还是以宰相为首,可是在唐朝的宰相就只是个三品官,也就是说在唐朝当官,当到三品就已经到头了,这相当于明清时期的一品,这主要是由于隋唐才开始施行科举选官,官职的设置参考沿用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而在九品中正制中,基本上就很少有氏族子弟被评为上上品和上中品的。
这样一种看法也就沿用到了唐朝,大唐把官员分为九品十八级,最上的两品四级一般都是空缺出来了,也就是这两品四级多为虚设,通常只作为一种荣誉头衔来授予,能获得这一荣誉的,一般也只有皇亲国戚,或是为大唐做出良好孝敬的官员,好比唐初李世民被李渊封为天策上将,这个就算是正一品了。
所以我们不要以为狄仁杰辅佐女皇武则天,朝中也鲜有人能力能出其右,混了一辈子就只是个正三品官,也太不值得了。要知道,狄仁杰的这个三品官,位同明清时期的一品官员,也可以说在狄仁杰两次担任宰相期间,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焦点掌权者了。在狄仁杰去世之后,武则天追赠他文昌右相,唐中宗追赠他为司空,唐睿宗追封他为梁国公,配享太庙。右相从二品,司空正一品,梁国公从一品爵位,所以一品二品在大唐时,只是一种荣誉头衔无实权。
下面我们就或许说一下在唐朝哪些官职是一品二品的,我们常说的帝师三公(太尉、司徒和司空),就属于正一品官职,另外像亲王和公主这类爵位也是与属于唐朝的一品官职;而作为三公副官的三师(太师、太傅和太保)和郡主,国公的爵位就属于从一品官职;而尚书令,辅国将军,开国郡公等官职就属于正二品职务;尚书左右丞,辅佐太子的东宫三少(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这就属于从二品官职。
以上枚举的这些官职,均是没有实权的须知,都是作为一种头衔的褒奖,而且还很少在仕宦在世时授予,也因为受到唐朝的影响,后面的朝代都市设置一些虚衔,作为荣誉的奖励,特别是三公三师三少这几个职位,完全酿成对大臣们名誉上的褒奖了。
查看详情>>与“狄仁杰为什么只有三品官职?大唐的官职制度是如何划分的”相关的文章
真实的狄仁杰是什么样的人?除了神探还有另一个重要身份
一提起狄仁杰,大家对他的印象就是明察秋毫、朴直不阿,堪称“中国古代版的福尔摩斯”,其实这些印象主要是因为受影视剧的影响。
不管是影戏,还是电视剧,狄仁杰的形象是一直是臆则屡中、神通宽大,而电视剧和影戏两者最大的差别,可能就是塑造的狄仁杰长相,一个是十足的小胖子,一个是面容姣好的“大男主”。
其实将狄仁杰这个形象搬上银幕,可能许多人以为他有看点、卖点。只是故事只局限于他的办案能力,未免有失偏颇的,在历史上,狄仁杰其实有许多的过人之处,所以此能够在唐朝、周朝游刃有余地活了下来,并一直任居高位。
狄仁杰生得好,也能遇到朱紫,可是仕途却很崎岖
狄仁杰,生于一个官宦世家,祖父和父亲都很受重用。等到狄仁杰到场科举考试,因为他的结果太过平平,所以只能被任命为汴州判佐。狄仁杰刚刚上任后,因为不懂朝堂的潜规则,所以被仕宦诬告,一时之间,成为了朝廷的罪人。
其时阎立本受命审讯狄仁杰,两小我私家在一问一答之间,阎立本不仅弄清楚了事情的真相,还发现了一个有用之才,不久之后,狄仁杰就洗刷了冤屈,还被阎立本推荐,做了并州都督府法曹。
厥后能力不停凸显,擢升狄仁杰为大理丞。正是因为狄仁杰在做大理丞的时期内,一年处置惩罚了一万多的案件,狄仁杰不仅处置惩罚案件迅速,还没有蒙冤者,这让狄仁杰深受黎民的恋慕,也让他兢兢业业、断案如神的形象广为流传。
只是影视剧中将他描绘为一个亲身到访案发现场、推理侦查极强的人物形象,这是极不切合历史的,狄仁杰只是在审阅卷宗、推翻冤假错案,并没有影视剧上说的那么神乎其神。
厥后,狄仁杰名声大噪,可是却受到了同僚们的倾轧,许多人就往他身上泼脏水,诬陷他想要谋反。武则天听信他人的诽语,将他投入牢狱,仕宦们想要他屈打成招,可是狄仁杰却依靠着智慧才智,将自己在牢狱里写的血书,交给了自己的儿子,让他去为自己平反。还好狄仁杰的次子将血书送给了武则天,这才昭示了狄仁杰的冤屈,狄仁杰从牢狱被释放了。
狄仁杰能够识得“千里马”,是唐代的政界达人
狄仁杰身在政界多年,他并不会为了清除异己而诬别人,相反,他会努力推荐有能力的人。最知名的人就是张柬之,只管其时推荐的张柬之已经70多岁了,可是狄仁杰还是能够看出他的才气、能力,所以张柬之被武则天任命为了宰相,并一直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狄仁杰还推荐过姚崇、史敬辉、桓彦范等等,他们在自己的职位的上都做到了尽职尽责,清廉奉公,而狄仁杰也举荐过自己的儿子狄光嗣,他不怕别人议论自己,他只要这个朝廷稳定,他这个官当得可真是尽职尽责。
狄仁杰身为一个宰相,他恪守劝谏、监视的职责。他曾经因为官员修建的皇宫太过豪华,便上表弹劾,最终该官员被免职;高宗因为两个将军误砍了唐高宗墓地的柏树,就计划惩治两人,可是被狄仁杰实时劝阻了下来,狄仁杰说:“判死刑应该凭据国家的执法,而不是一小我私家决议,两位将军不应该被判死刑”,厥后高宗听了狄仁杰的建议,放过了这两小我私家。所以狄仁杰是一个很有作为...
查看详情>>与“真实的狄仁杰是什么样的人?除了神探还有另一个重要身份”相关的文章
狄仁杰仅仅说了这一句话,女皇武则天便将山河送还给李家
在中国古代,许多臣子因为智慧有盘算、明白为人处世而深得君心,被天子倚重信任,他们说的话、提出的建议往往能被君王采取,资助君王做出正确的决议,无形中影响着历史的生长历程。武则天晚年的时候,武承嗣、武三思频频请求想当太子,武则天因此在立太子一事上犹豫不决,最后还是狄仁杰对武则天说了一句话,让武则天决议将山河送还给李家,因此才有厥后的开元盛世,那狄仁杰对武则天说了什么呢?
武承嗣跟武三思是武则天的两个侄子。武三思性格跋扈,善于攀龙趋凤,但官至右卫将军,后累进至兵部、礼部尚书,并监修国史,武则天称帝后大封武氏宗族为王,武三思被封为梁王,赐实封一千户。武承嗣是武元爽的儿子,官至礼部尚书,还当过一个多月的宰相,武则天称帝时,武承嗣认真地制造有利于武则天登位的舆论,劳绩很大,武则天称帝后,武承嗣放肆杀害李唐皇室亲族以及朝中阻挡武则天的大臣来讨好武则天,并修建了武氏七庙,因此在武则天晚年的时候多次请求武则天立他为太子,武则天虽然比力犹豫,但遭到了朝中重臣狄仁杰的坚决阻挡。
狄仁杰是铁骨铮铮的诤臣,敢于直言陈述利弊,武则天对他十分信任看重,以国老尊称,从不直呼他的名字,狄仁杰直言上谏的时候,有时候武则天心里虽然不痛快,但还是会认真思量。当武则天在立太子之事上犹豫不定时,狄仁杰对武则天说道:“请问陛下,姑侄与母子相比,哪个比力亲近?”因为武承嗣、武三思都是武则天的侄子,而中宗、睿宗则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武则天说道:“固然是母子更近。”正是狄仁杰的这句话,让武则天蓦地醒悟,马上明确了狄仁杰的意思。
狄仁杰接着又说道:“陛下如果立儿子为太子,千秋万岁之后会一直被供奉在太庙之中,但如果立侄子的话,臣从来没听说过侄子成为天子后会在太庙中祭祀姑姑。”然后又劝武则天把庐陵王即中宗召回来,武则天今后便再没有了要立武承嗣、武三思为太子的念头,万里山河最终回到了李唐皇室手中,也就有了厥后世人称颂的开元盛世。
武则天的正确立嗣促成了厥后唐朝的壮盛富贵,其中狄仁杰的劳绩不行小觑,由此可见君主集权时代,国家能有敢于直言、正直明事理的臣子,是何等重要!
与“狄仁杰仅仅说了这一句话,女皇武则天便将山河送还给李家”相关的文章
我国第一大神探竟然不是狄仁杰?究竟是谁配得上这个称号
说起中国古代历史上断案如神一样的人物,我们一定会想到包拯。他铁面无私,不趋于权贵,甚至连皇亲国戚都敢处决,在民间被称作“包青天”。事实上,包公并没有电视上的那么神奇。如果给历史上的神探排名的话,包大人也就是个探花。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怎么回事。
第三名,包拯
28岁时,包拯考中了进士,但其时他深受“怙恃在,不远游”思想的影响。在他的怙恃去世后,他才担任知县。其时包拯判了一桩奇案,然后就名声大噪,不久就升为知州了。1057年,包拯58岁时,他成了开封知府,处决了不少的皇亲国戚。
包拯一向不偏不倚。只要他以为有理,他连皇上都敢不怕。只管包拯老实正直,可是在断案上确实没有那么神。
第二名,狄仁杰
在历史上,狄仁杰是一个全能的天才。他甚至还当过宰相,率领过军队去攻打匈奴。武则天尊称他为“国老”。狄仁杰的断案能力也是十分超强的。他在大理寺任职的一年里,破了许多寂静了多年的案子,其中没有一起冤案或错案。然而,狄仁杰仍然身居要职,因此他没有更多的精神去破案。
第一名,宋慈
宋慈是南宋著名的法医学专家,也是公认的法医鼻祖。就断案而言,宋慈有专业配景,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可以说是一个高端的司法人才。
宋慈一直很是重视案件解决历程中的证据。他从来不靠推测来破案。在他的一生中,他破了许多大案,平反了许多冤案。宋慈的《洗冤录集》是厥后历代官员破案必读的参考书,也是公认的最早的法医学宝典。
宋慈的职位没有包拯或狄仁杰的高,可是从断案的角度来讲却优于他两。可以说是第一神探。
查看详情>>与“我国第一大神探竟然不是狄仁杰?究竟是谁配得上这个称号”相关的文章
历史上的狄仁杰真的是神探吗?看看他的真实破案水平就知道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神探狄仁杰。剧中的狄仁杰是个破案妙手,而且拜电视剧所赐,狄仁杰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可是真实历史上的狄仁杰真是这样的吗?
狄仁杰是个书痴,小的时候他家中发生过一次命案,官府的人前来观察情况时,家里人纷纷陈诉线索,只有狄仁杰一人充耳不闻,专心致志看自己的书。
县吏看到狄仁杰如此镇定就问他,你不知道自己家中发生命案了吗?狄仁杰听后回覆道,我正在书中和圣贤交流,没时间理睬你。
因为这件事,狄仁杰书痴的外号在民间传开,厥后狄仁杰进入政界,因为朴直不阿冒犯了不少人,不外幸亏他能力强,获得工部尚书赏识,被推举进入司法部门。
历史上关于狄仁杰破案的纪录并不多,只纪录他在大理寺任职的一年时间里就解决了多年积压的案件,涉及近2万多人,而且了案之后没有一个上诉申冤。
由此可见狄仁杰是有多公正,但这究竟是些什么案子,怎么审理的就没有纪录了。于是后人据此便编造出了许多传奇故事,狄仁杰通过努力最终坐上宰相的高位。
武则天以女子身份坐上皇位,一定会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阻力,他迫切需要一位既有能力又忠诚的人来辅佐自己。而狄仁杰被选中并获得器重,很快就成为武则天最为倚重的朝臣。
狄仁杰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复唐,他劝说武则天放弃立武氏族人为太子,应立李显为太子,将皇位还给李家。
与“历史上的狄仁杰真的是神探吗?看看他的真实破案水平就知道了”相关的文章
武则天和狄仁杰什么关系?这一封信直接捶实了两人的关系
不管哪朝哪代,肯定都市有那么一些贤良的人。就像是刘备手底下的诸葛亮一样。虽然在电视剧当中,我们大多数所看到的都是那些比力阴险的大臣,可是这种事情都是说禁绝的,有贤能的大臣就会有心机比力重的大臣。也可以说,如果没有了那些阴险的大臣,那么又怎么能看出哪个大臣是为国效忠的。其中,狄仁杰也正是这样的贤能人士。对于这样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来说,似乎大家也只知道他铁面无私的好人,可是却一直不知道他究竟和谁人武则天的关系详细是什么,那么,在历史当中的狄仁杰和武则天,他们两个究竟是哪种关系呢?
其实狄仁杰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属于官级特别小的那种,直到最后的时候,狄仁杰的名声越来越大,直接传到了朝廷那里。也正是这时候,关于狄仁杰的事情便直接传开了。朝廷也正因为如此,便开着对狄仁杰重视了起来。就在武则天当上君王不到一年的时候,便也听到了关于狄仁杰的事件,也正是在武则天的动员之下,狄仁杰便又更上一层楼了。
就在狄仁杰的为人和才气被武则天看到之后,也是很是的对他重视,狄仁杰果真也没有辜负武则天的提拔与决议,从那之后办起事来也是特此外认真。也正是因为武则天看到了狄仁杰的才气以及性格,厥后就越发的看中狄仁杰了。像狄仁杰这种履历,可以说是在古代纪录中是很少有的了,作为大厅的能和君王到达成这样的关系,放眼整个历史当中也是屈指可数了。可是他们两个的关系一直没有被世人们所纠结清,其实他们两个除了上下级关系以外,也就属于知心挚友的关系了。曾经就有狄仁杰的后人们,在整理工具的时候发现了狄仁杰的遗物,在遗物中也发现了武则天写给狄仁杰的一封信,也正是这一封信,直接捶实了武则天和狄仁杰之间的关系。
与“武则天和狄仁杰什么关系?这一封信直接捶实了两人的关系”相关的文章
狄仁杰忠君爱国,为何死后连祠堂也被砸了?
历史中的狄仁杰并不是什么神探,后世杜撰演义成就了“神探狄仁杰”,并且家喻户晓了。不过狄仁杰的理政能力堪为一流,担任大理寺丞时处理了17000件积压的案件,未有一人伸冤,说明处理案件的速度和处理的结果基本让涉案人都是满意的,并非没有一件冤假错案,只不过翻案的成本太高了。狄仁杰任地方官时,有地方百姓为其建立了“生祠”祭祀他,不过他的儿子“坑爹”,差点毁了狄仁杰的一世英名!
狄仁杰是一个好官,这是毋庸置疑的,他凭借聪明的脑子破获了很多悬疑的案件,在当时,百姓口中都会流传一句话,没有他破不了的案子。因为他的能力被当时武则天看重,在朝堂之上也就只有他敢于劝谏武皇。就连最后武则天退位将江山还给李家,也是狄仁杰的一番话促成的。因为他的忠君爱国,武则天称他为‘国老’,因为他为百姓做出的贡献,为了纪念他,他们特地为他修建了祠堂。
据《旧唐书》记载:“仁杰尝为魏州刺史,人吏为立生祠。及去职,其子景晖为魏州司功参军,颇贪暴,为人所恶,乃毁仁杰之祠。”狄仁杰的这个儿子狄景晖可以说是连累他的父亲在百年之后为他蒙羞,他的官声非常不好,《新唐书》也记载他“贪暴为虐”,以至于当地百姓迁怒于他父亲的生祠。不过后来到了元和中,“田弘正镇魏博,视奏起之,血食不绝”。狄仁杰的庙祠得以重现,继续得到祭祀。
查看详情>>与“狄仁杰忠君爱国,为何死后连祠堂也被砸了?”相关的文章
神探狄仁杰?大唐杰出政治家却被误认为神探
在大唐星光耀眼的名相中,这狄仁杰绝对位列其中,而在我的感觉上,他至少可以排进前五名,因为他是处于武周还政于李唐的关键之时,可以说,他在这一激荡又微妙之时所起的作用,对武女皇起了一定地影响。
女皇武则天据说是我们广元人,也是我们广元的骄傲和标签,所以,对她执政一朝所发生之事,我都特别地关注,作为她后期倚重的狄仁杰,我当然也很是下了一番功夫。
狄仁杰现在可以说是窜为网红了,这当然是拜那部《神探狄仁杰》的电视剧,不过,冠以“神探”一词不说是以偏概全,而且,怕还有些不实之忧,
说他是“神探”的依据,就正史来说,是因为《唐书》中有记,其为大理寺丞一年间,处理案件万余件,且无一争讼,这平均一天40多件的效率加上准确率,着实当得起“神探”一词。
就野史来说那就更多了,历史上写他断案的小说有很多,什么《狄公案》《绿牡丹》之类的一堆,其中最有名的当属荷兰人高罗佩写的《大唐狄公案》,使狄仁杰之名远播省内,加上后来拍的各类电视剧,尤其是梁冠华扮演的影视形象,以及刘德华版的《狄仁杰之通天帝国》最为深入人心,以至于现在问100个人,怕有99个都只知道,他是个“神探”。
其实,大理寺丞只是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法院下的分管副院长,为主官之副职,主“正刑之轻重”,他的顶头上司除了大理寺卿外,还有少卿和寺正。
大理寺丞分管中央及各地方司法案件的复审,唐时共有六位大理寺丞,并规定每位寺丞复审完毕的案件,要会同其他五位寺丞一同签名画押,方具有法律效力。其他寺丞若有不同意见,也要一并写明,然后报经大理正审核。
也就是说,狄仁杰是同其他五位同仁一起,对下面报上来的案件,量刑是否合适进行判断,进行的是复核工作,这与断案毫无关系,断案是县官的地方之事,是轮不着这大理寺的狄仁杰来干的,所谓神探一说,完全是空穴来风。
狄仁杰,字怀并州太原英,人。唐朝武周时期政治家;早年明经及第,历大理寺丞等职,两拜宰相,同平章事,力劝武则天还政李唐,对大唐社稷得以延续起了重要作用;年70逝世,唐中宗复位后,追赠司空、梁国公,谥号文惠并配享中宗庙廷。
从简介上能看出,他不是进士出身,“五十少进士,三十老明经”,他考的是明经科,重点是考儒家经典,而进士科则要考诗赋和政论,这在难度上要远高于明经科,由此我们能理解,在唐诗正值繁荣之时,这狄仁杰缘何没几首拿得出手的诗来。
宸晖降望金舆转,仙路峥嵘碧涧幽;
羽仗遥临鸾鹤驾,帷宫直坐凤麟洲;
飞泉洒液恒疑雨,密树含凉镇似秋;
老臣预陪悬圃宴,馀年方共赤松游。
这首名为《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的诗,也是《全唐诗》收录狄仁杰唯一的一首诗,此诗是一首典型的应景制作,水平嘛,就不评价了,只是感觉还不如武则天的《游石淙诗》原诗来得赏心悦目,可见于文学创作,并不是狄仁杰所长。
他出身于太原的一个庶族官僚家庭,从小接受了严格的儒家思想教育,后以通过明经科博得出身而入仕,受到后来任工部尚书的阎立本赏识,谓其是“河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
查看详情>>与“神探狄仁杰?大唐杰出政治家却被误认为神探”相关的文章
狄仁杰什么出身?可能是孔子弟子后代,而且有羌人血统
他是蜚声海内外的“中国福尔摩斯”,但在史籍中,他是知人善任、能力超群的政治家;他帮武则天驾驭帝国航船躲过多处险滩,却在临终前预谋政变将大周带回大唐;他品德高尚但手段灵活多变,最终在实现人生目标的同时得以保全自身。
狄仁杰什么出身?科举上来的非贵族家庭子弟。时代需要这种人。说到这一项,就不能不说说当时的历史大背景了。
狄仁杰所处的唐前期,正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前面的魏晋南北朝,贵族势力很强大,在这些贵族的眼睛里,家族比国家更重要,他们当官靠的是家族的势力,只要家族势力在,即便改朝换代也不耽误他们的荣华富贵。忠意味着国家利益,孝意味着家族利益,孰轻孰重,那可不一定。而且那时的皇帝建国往往依赖这些大贵族,延续统治也需要他们的帮助,所以在忠君这方面不敢提出太严格的要求。三国时有这么个故事,曹丕有一次宴请群臣,提出一个问题让大家讨论:“君父各有笃疾,有药一丸,可救一人,当救君邪,父邪?”你的君主和父亲都得病快死了,这时有一颗药,谁吃了谁能活,该给君主吃啊还是该给父亲吃?大家议论纷纷,有说给君主的,有说给父亲的,有个叫邴原的重臣一直不吭声,结果曹丕特地问他的意见,邴原当时声色俱厉,大声回答:“给父亲!”曹丕也不敢难为他。邴原出身不是贵族,但是他为当时贵族所推崇,代表着他们的思想。由此可见,贵族对于忠,起码可以说不是放在绝对第一位的。
隋唐时代,情况有变化了,尤其是武则天时期,变化更大,武则天是在普通地主官僚支持下,打倒贵族集团登上皇后位的。当时反对她当皇后的主要是关陇贵族集团,支持武则天的多半是一些出身非贵族或者没落贵族家庭的普通中低级官员,结果这些人胜利了。自此以后,东汉后期以来持续数百年的中国贵族政治宣告瓦解,普通地主家庭出身的官员占据了主流。这些人没有显赫的出身,没有大家族可以依靠,君主就是他们的衣食父母,他们当官是靠着皇帝的所谓恩泽,他们升迁要靠皇帝提拔,所以对皇帝就要忠诚。您要是皇帝,您喜欢贵族还是喜欢这种普通官僚?肯定是后者,他们好控制,听话啊。
狄仁杰此时当官,可谓恰逢其时。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狄家属于普通地主,非贵族,狄仁杰先祖据说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中的狄黑,是否可信尚不清楚。狄家世代居于甘肃,在地方上还算有影响力,但是到了十六国时期,家族衰落了,狄仁杰先祖把家族迁到了太原,所以狄家说自己是太原人。这是唐代官方说法。
但是考古新发现展示了另外一种可能,即狄仁杰很有可能是少数民族羌人后代。2000年7月初,太原市迎泽区王家峰村某砖厂生产时挖毁一座古墓,出土地点距传说中狄仁杰的老家狄村仅3公里,且墓主正是狄姓,名叫狄湛。此人生活在北朝时期,比狄仁杰早100多年,东魏时期曾官拜将军,《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里有他的名字,明确记载为狄仁杰的祖先。联系墓志中此人生平,再综合其他文献考证,有学者认为狄湛是羌族首领,这就意味着狄家是羌人豪强后裔,辗转迁徙至太原,并且逐步汉化。隋唐...
查看详情>>与“狄仁杰什么出身?可能是孔子弟子后代,而且有羌人血统”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