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秦朝

发布时间:2020-06-03
1

商鞅变法的内容有哪些?秦朝的灭亡与商鞅变法有联系吗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的内容
商鞅变法的影响
秦朝

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仅仅花费十年时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长达200多年的战国混乱时代。实现了中华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政治格局,也是史上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然而秦灭六国,并非嬴政一代人之功,西汉著名史学家贾谊曾评价此举为“奋六世之余烈”。这六世的第一世之功,便是家喻户晓的“商鞅变法”。

公元前362年,年仅21岁的秦孝公嬴渠梁继位,此时的秦国早已没有了春秋穆公时的霸主地位,反而经历了几代君位动荡之后,国力相比其余六国相差甚远,甚至最肥沃的河西之地也被旁边的魏国夺去。

年轻的嬴渠梁接下的秦国是一个妥妥的烂摊子,外有当时的第一强国魏国虎视眈眈,内有各大老氏族饱含私心,各怀鬼胎。秦孝公不愿秦国毁在自己手里,决心效仿其余六国的变法之举,改变秦国落后挨打的情形。一纸发往天下的求贤令就此而出,正是这纸求贤令,招来了强秦之法的缔造者商鞅。

商鞅,原是卫国子民,卫姓公孙氏,所以名叫卫鞅,也称公孙鞅,后因变法有功,封至商地,所以后世皆称商鞅。

众所周知,商鞅变法使秦国有了与其余六国争霸的实力,更为秦国吞并其余六国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商鞅变法的内容有哪些?带来了哪些影响?

1. 废除贵族权利,取消继承特权,设立军功制。

周天子以分封制管理天下,爵位土地皆为继承的方式传递,在各个诸侯国内也是如此,诸侯们将天子封的土地再分封给身边的功臣,亲友。可谓是一人立功,不仅全家享福,乃至子子辈辈都享受先祖所带来的福禄。这等制度在刚刚建立的时候还能激励将臣奋勇建功,为家族后辈打下一片土地,然后随着时间的流逝,土地官位权利均被这种氏族所把持占有,新人无功可立,甚至立功也没法得到奖赏,贵族们坐享其成,新人平民们一直贫困。

商鞅正是看透了这一点,便废除贵族的权利,爵位土地不可继承给下一代,贵族子孙们若想富贵,便只能拿起刀枪,拿起自己的学识建功立业,自给自足。

这一做法虽然激起了大片老氏族的不满,但是有效的推动了人才的产生,让贵族子孙知道想要权利财富就要自己努力,让新人和奴隶也有了翻身建功的机会,让他国人才有了一展抱负的平台。秦国也因此有了自己的人才体制,也正是这一制度,后世司马错,樗里疾,张仪等名臣名将不断涌出,使秦国愈加强大。

2. 废除奴隶制和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化。

井田制是中国古代社会国家对于土地管理的一种方式,始于商朝,盛于周朝。国家将土地分给诸侯,诸侯再分封给各氏族,地主。地主驱使奴隶耕种,每年交一定的粮食给予诸侯,国家。

分封土地的地主不得买卖转让,因此地主们想要收获更多的粮食只能压迫手下的奴隶,而奴隶为地主打工,自然是不会全心全意,导致大面积土地荒芜,随意播种。国库存粮也是糟粕;奴隶饱受地主压迫,不得翻身;土地荒芜,人烟因此稀少。

商鞅之法废除了奴隶制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化。使地主们可以卖出不需要的土地,换取金钱,饰物等,奴隶们也可用积蓄买得自己的土地,为自己劳作肯定更加尽...

查看详情>>
2

从商鞅变法看秦朝统一天下,商鞅变法的影响是什么?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的内容
商鞅变法的影响
秦朝

人类历史的发展离不开变法改革,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历经数百年的改革探索;从封建社会到民主社会,更是等待上千年的时间,人类社会的进步并不是一蹴而就,其中包含无数心酸泪水,先人的改革究竟是如何进行的?从秦国的商鞅变法,探究大秦帝国的崛起之路,秦国从战国最弱小的国家,通过变法改革,最终走上强国之列,秦国最终横扫六国,一统天下,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

商鞅变法的背景

在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已经完全丧失,分封制早已崩溃,诸侯割据的局面在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处理。在这一大动乱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逐步推广,土地国有制逐渐被土地私有制所替代,地主和农民两大对立阶级也因此产生。随着地主阶级经济实力的增长,人们要求获得更多政治权利,最终引起社会的大变动,各国都兴起变法改革。

各国纷纷掀起变法运动,如最先强大起来的魏国,通过李悝变法使得魏国富强起来。魏文侯当政期间,任用李悝为相,并进行变法改革。李悝变法是中国变法的开端,在各国引起了强烈的震动,为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铺平了道路(中国历史上封建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紧接着,楚国也开始吴起变法,楚国的政治、军事、法律等都进行了深刻的变革。“楚邦之法,禄臣再世而收地”,天下诸侯国无不畏服楚国,史称“兵震天下,威服诸侯”。

秦国经过几代衰颓,面临着亡国之危,魏国和秦国常年对抗,大魏国依靠变法已经强大起来,而秦国仍然是边陲小国。为增强秦国实力,在诸侯国的争霸中处于有利地位和不被他国吞并,秦孝公立志变法图强,商鞅变法因此揭开序幕。

变法的过程

商鞅针对秦国的国情,并吸取李悝变法和吴起变法的经验和教训,为秦国制定出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商鞅变法遭到秦国旧贵族的反对,变法的压力和阻碍非常大,老秦人英勇善战,却也喜好内斗。面对反对的呼声,商鞅针锋相对:“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商鞅通过借用历史进化的思想,驳斥了秦国旧贵族的复古主张,同时也是变法作了舆论准备。

“立木为信”的成语故事想必很多人都有所了解,商鞅已经做好变法的准备,可是担心秦国的百姓不相信官员公布的法令,于是才有立木为信的故事。公元前359年,商鞅在秦国国内颁布《垦草令》,商鞅变法的序幕由此揭开。为减小变法的阻力,商鞅变法并非一日而成,而是分为两步进行。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秦国的第一次变法正式开始。商鞅主张依法治国,法律严苛不参杂任何个人感情,即便是贵族大臣触犯法律,依然要严肃处理,为此,商鞅在秦国也树立起极高的威信。春秋战国时期,同时也是百家争鸣的时代,儒家、法家、兵家、道家、名家等成为诸侯国最主要的人才来源,各国也在变法中寻求一条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

第一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实行《法经》,并增加连坐法,轻罪重刑;重农抑商,奖励耕织,以农业为“本业”;焚烧儒家经典;废除旧...

查看详情>>
3

秦兵马俑:世人皆知兵马俑,来带你看看秦朝兵马俑背后的故事

兵马俑介绍
秦兵马俑
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朝

秦兵马俑是一个中华文化的艺术家境和智慧结晶,它不仅展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高超智慧同时也展现出了一个时代的气势恢宏。

兵马俑产生于秦朝当时是因为秦始皇想向后人炫耀,他的功劳,它不仅给自己起名为秦始皇,因为想做开天辟地第一皇。所以后来他就想将自己统一天下的盖世武功向后人炫耀一下。他还在为时间就开始动工修建规模好大的皇家陵墓工程了,但是在修建礼物之前呢,他也没有放弃,说修建兵马俑因为他为了彰显自己的功劳,他必须要找一个替代品去展现自己的伟大,所以就修建了,当时举世闻名的黄陵兵马俑坑。

秦朝以前是一个边陲小国在现代的甘肃一带当时是一个养马的,后来慢慢发展成了一个泱泱大国中间经历了不少的波折和苦难。当时有传言说是秦朝它的前身秦国有殉葬这种说法。因为当时的秦穆公在那个时候他称霸春秋,喜欢招贤纳士当时他的门下招收了很多的人才,为了国家的发展和强大,他不得不去四方求贤。后来随着国家的强大军事实力的强盛国家不断地步入正轨,但是由于古代人人民生活水平偏低,医疗水医疗水平也偏低,人均寿命普遍偏低。秦穆公当时在世的时候又一次喝醉了,就和他的大臣们说今后我要是死的话,把你们也带上,当时这些大臣们就纷纷答应说同意。

毕竟来说秦穆公当时是位民主,就连当时的孔子都夸奖他认为他是一位明君善于用人善于寻人,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伯乐。可是当他死的时候,他真的是把他以前所招纳的那些人才全部一起带进了坟墓。所有的人才贤者通通殉葬,藏无一幸免,秦穆公一身都是廉洁正义,求贤若渴恰恰,因为这件事情被所有的人民百姓议论纷纷,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茶余饭后的话柄。从秦穆公开始整个秦国就开始有了殉葬,这个说法。后来经历了好几代,包括秦王赢驷当时的秦武王都是有这个殉葬的说法,当时历史实际也是有记载的。

最后当芈八子辅佐朝政,他就很少推广这种殉葬的说法,觉得太过于残忍,当他还在世的时候,他就开始已经修建扩大陵墓,他就吩咐手下的人要烧制陶瓷,烧制泥质的兵佣,而不让那么多生命去活生生的活埋殉葬。

在这一段中芈月传中是有记载的,大家如果喜欢看芈月传的话,会发现在接近大结局的时候,当时他的儿子找了一个长得像黄轩一样的男子献给芈月,当时他的文字问他说这个大长得像不像当年的黄歇,当时的芈八子是非常赞成的,后来他的儿子就跟他说让他日后陪她一起殉葬。她直接拒绝了,说生命都是可贵的。后来大家看到这里的时候会发现剧情在往后讲述的时候,中间会有一个片段说讲述的就是烧制兵马俑的现场。当时就会看出在那个时期,国家就已经不在实行殉葬的办法了,当然对于修建秦兵马俑也是有一个追溯源头的说法。

后来秦始皇建立秦朝统一六国未来张贤他的丰功伟绩开始大面积的修建秦兵马俑,而且规模宏伟,耗资巨大,收到了,各种各样的情景形象,有指挥的将军也有一般的武士、步兵、骑兵、车兵、弓弩手等,各式各样的都有。而且大部分的教室手里的拿的有真正的青铜兵器,表情都是刚毅昂首奋发。

还有大型的战车人...

查看详情>>
4

秦始皇的殉葬品秦兵马俑竟然都是单眼皮?看看秦朝的文化背景就知道了

兵马俑介绍
秦兵马俑
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朝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履历了无数的朝代,它们也为后世留下了许许多多的瑰宝,其中,戎马俑就是一件。

戎马俑通常指秦俑,是古代为秦始皇殉葬用的殉葬品。戎马俑通常为土黄色,为陶俑,形象多以士兵为主,也有战车和马匹。

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

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4年3月,兵马俑被发现。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先后有200多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参观访问,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被誉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 [

戎马俑行动统一,但却神态各异,每一个戎马俑的长相都不尽相同。但他们却有一个很难发现的配合点,岂论他们之间再不相像,可却很统一的都是单眼皮,这是为什么?

有些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制作戎马俑的工匠在偷工减料,给自己省一道法式。但仔细想想,能把每一个兵俑都做出奇特的相貌,是不行能偷懒的。

那么究竟是为什么呢?其实戎马俑之所以都是单眼皮,是因为这些兵俑是根据秦国人的样子制造出来的。而在历史上,秦国人的人种属于蒙古族,而蒙古族的特点就是单眼皮。

固然,这里说的是古代的时候,现代的蒙古族许多特征已经有所改变了,不外也依然可以从他们的身上看到一些秦国人的影子。

除了这个小特点,戎马俑另有许多富有文化配景的特征,他们印证了我们中国的一个时代,也印证了中国匠人那精巧绝伦的工艺。


查看详情>>
5

秦朝的这几项制度直到今天还在发挥作用,对国家管理十分有效

秦朝
秦朝的制度
秦朝的制度有哪些

公元前221年,经过十年的兼并战争,秦王嬴政终于灭亡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嬴政认为过去的对“王”的称号不足以显示他的尊崇,他自认其功劳,高过上古时代的三皇五帝,于是各取其中一字,称“皇帝”,同时他又幻想这个皇位,能永远地由他的子孙传承下去,故自称“始皇帝”,后继者称 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以至无穷....

为了显示皇帝的特殊地位,强化皇权,树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秦始皇规定,只有皇帝才能自称“朕”,皇帝的命令叫“制”或“诏”,皇帝使用的印称为“玺”,说话写文章时,遇到君主的名字,不能说出或写出!要避讳。所有这些规定都被后世王朝所沿用。

为了对国家进行有效的管理,秦始皇创立了一整套完整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其中丞相是最高行政长官,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并负责管理文武百官。

御史大夫主要执掌奏章,传达皇帝诏令,还负责监察百官,太尉是虚设之职,虽然太尉负责全国军事,但并无军权,真正的兵权掌握在皇帝手中。

“三公”之下,则是分掌朝廷和国家各项行政事务的“诸卿”,习惯称之为“九卿”,但实际名额并不限于九人。

秦始皇再通过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等官员,把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

帝国建立之初,为了更有效的控制辽阔的疆域,秦始皇便命大臣们讨论,该建立什么样的地方行政机构,丞相王绾认为,应该效法西周的分封制,封邦建国、以藩皇室。大臣们都赞同王绾的意见,唯独李斯主张实行郡县制。

秦始皇还统一了文字、度量衡和货币,这些都是加强统治,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措施,战国时期,各国度量衡制度相当混乱,只有统一了度量衡,才能使国家完成实质上的统一。

战国时期的货币制度同样混乱,齐、燕通行刀币,韩、赵、魏通行布币,楚国通行蚁鼻钱和爰金。秦统一以后,严禁私人铸钱,废除六国的货币,规定以秦国的上币黄金,和下币圆形方孔的半两铜钱为统一的货币。

长期以来,秦始皇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特别是焚书坑儒,严刑峻法备受后人指责,但是也不能抹杀他对中华民族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他统一的文字,我们至今仍然在使用,他对地方实行的管理结构,我们至今沿用,统一的度量衡单位,至今仍然在发挥作用。

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他深深的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他横扫六合、一统天下,结束了几百年的分裂和战乱,他设三公 置郡县 统一币制,缔造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他北击匈奴、南征闽粤,开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版图。

查看详情>>
6

秦朝的这项地方行政制度,使得中国在两千多年里一直领先世界

秦朝
秦朝的制度
秦朝的制度有哪些

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很多名传千古,家喻户晓的人物,秦始皇就是其中之一。秦始皇本名嬴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他认为自己功劳极大,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于是自称皇帝。秦始皇做了四件事,让人们广为议论。

(1)秦始皇修建了七大工程。(2)焚烧诗书,坑杀儒士。(3)灭掉六国,完成统一。(4)统一度量衡,实现书同文,车同轨。

除去焚书坑儒阻碍了儒家思想的传播,秦始皇所做的其余三件事都足以让他名传千古。除此之外,秦始皇建立一绝妙制度郡县制,直接奠定大一统的局面。这一制度让古代中国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直到今天,国人仍在使用。

那么,到底什么是郡县制?郡县制对中国有什么影响呢?首先,郡县制是中国古代实行的一种地方行政制度,郡制起于秦国,而县制起于楚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确立郡县制,将天下分为36郡,每郡设守、尉、监各一人。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不得世袭。唐乾元元年,唐朝将郡改为州,郡县制变为了州县制。州县制虽然取代了郡县制,但其本质与郡县制一样,走的还是郡县制的老路。我们现在所用的省、市、县三级制,其实就是郡县制的延续。其次,郡县制对中国历史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中国一直实行分封制。

分封制是以宗族血缘为基础的分封诸侯的制度,各诸侯在其诸侯国内享有世袭的权力,逐渐形成了地方割据,威胁着王朝的统治。相比之下,郡县制则有很大的优势。郡县长官一律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模式,打击了地方割据势力,有效的加强了中央集权。郡县制能有效的维护了王朝的平稳与安定,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发展繁荣,而秦始皇推行的郡县制,恰恰实现了这一点。刘邦建立汉朝后,没有完全采用秦代流传下来的郡县制。他认为,秦朝之所以灭亡,就是因为国家危急时,没有诸侯勤王。

于是刘邦采取了郡国并行制,结果导致了七王之乱。晋朝也曾实行过分封制,结果也不尽如人意。明朝也曾有过一段分封的历史,朱元璋为了防止异姓篡夺江山,于是将儿子分封至各地。但令人没想到的是,朱元璋死后不久,朱棣就发动了靖康之役,攻下南京,夺取了皇权。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分封制必然导致国家的动乱。中国古代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实行郡县制,在中国稳定与发展时,欧洲却还存在着众多的小国。秦始皇创立的这一制度,使得中国在两千多年里,一直领先于欧洲。笔者认为,秦始皇不愧是千古一帝。他创立的郡县制影响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直到现在,还有着非常深厚的影响。


查看详情>>
7

秦朝废除西周制度发明新的制度,被后代所推崇

秦朝
秦朝的制度
秦朝的制度有哪些

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王,他自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三皇五帝。称帝之后,秦始皇建立起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为了方便治理,他统一六国的度量衡,原来六国杂七杂八的文字也被废除掉。除此之外,他还做出重大发明,干掉了原来的分封制,转而实行郡县制。这实在是大大的进步。

所谓分封制,指的是中央给宗族姻亲、功臣子弟、前朝遗民分封领地和相当的治权。西周时期,实行的就是分封制。周天子封了多少个诸侯国呢?《荀子·儒效》上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也就是说,周天子封了71个诸侯国。

在西周前期,分封诸侯国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到了后期,这造成了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局面,所有才有了所谓的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可以说,分封制加剧了各诸侯国对周王朝的不忠,造成地方割据势力。秦始皇有鉴于此,他废除分封制,建立自中央到地方的郡县制。

何为郡县制?简直地说,就是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当时,在秦国的朝堂之上,还进行过激烈的辩论。王绾认为,原来的楚国、燕国、齐国等,领土都远离秦国,还不如实行分封;廷尉李斯则认为分封制是诸侯国混战的根源,必须废除。这得到了秦始皇的采纳。

秦始皇将全国分为36个郡,后来进一步扩大到46个。中央政府设“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上,郡的长官称为守,即郡守;县的长官为令,即县令。唐代,柳宗元写《封建论》,将郡县制推崇备至。

汉承秦制,在秦之后不断增立新郡,东汉时期,全国共有105个郡国。秦朝时期,郡的长官为郡守 ,汉景帝时改名太守。东汉末年,州行政职能在于郡之上,地方行政制度变成州、郡、县三级。唐朝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郡县制被废除。

秦始皇设立的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从而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政局的安定。目前,我国的行政区域是这样的: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这也可以说是对郡县制的扬弃。

查看详情>>
8

秦朝在统一之初实行了这些制度,整顿六国残余

秦朝
秦朝的制度
秦朝的制度有哪些

秦朝建立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迁豪富,收兵器。秦始皇早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为了削弱异国势力,就已把一些六国贵族迁至边远地区;统一之后,又“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让他们在新地定居,发展地主经济。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使六国贵族远离本土,失去其反秦的基础,便于秦王朝的控制。另一方面,是企图使六国贵族转变成秦王朝的拥护者,扩大秦王朝的统治基础,以尽快地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秦灭六国时,六国的许多兵器流散于民间,有些还被六国贵族隐藏起来。秦统一后,为了防止反对者用这些武器反秦和表示天下太平,乃下令各郡县收集流散民间的兵器,集中到咸阳,统一销毁,并铸成十二个大铜人,每个铜人重达二十四万斤,陈列宫廷之中,作为装饰。同时还禁止民间练习武艺。

段城防,修驰道。战国时期各国都城都筑有城郭,一些险要地带也设立关塞。秦统一六国的过程中,为了防止反秦势力可能利用这些城郭关塞,下令“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夹去险阻”,军事要塞被拆除。这样,既去掉了割据势力可能凭借的据点,也便利了交通。

秦始皇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控制和便于调兵运粮,于统一后的第二年,便着手大修驰道。驰道以咸阳为中心,“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并用夯打路基,道面平坦而坚实。公元前213年,为了加强西北边防,又令蒙恬修筑“直道”,自云阳(今陕西淳化)经上郡(今陕西榆林)直达九原(今内蒙自治区包头市西),全长一千八百余里,路基修筑坚实,遗迹至今犹存。此外,还在今四川宜宾以南崇山峻岭的云贵地区开“五尺道”,在用兵百越时,又修建了穿越南岭的“新道”。这些驰道,除服务于政治、军事外,也为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提供了方便。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战国时期,由于政治上的割据和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造成了许多差异。文字方面,由于各地用途不同,字形和笔划繁简不一,这对于秦统一后政令的下达和文化的传播,是一个很大的障碍。统一后,秦始皇令承相李斯等人对现行文字进行整理,以秦国文字为基础,以小篆体为标准,作为全国通用的文字,罢六国文字,这就改变了战国时期“文字异形”的状况。货币方面,各国的形式、大小、轻重、单位均不同,国家统一以后,使用很不方便,秦始皇下令以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铜制方孔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只准流通这两种货币。货币统一后,便利了商品的交换。战国时期各国的度量衡制度相当混乱,单位、标准不一。秦统一后,赋税征收遇到很大困难,秦始皇下令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度量衡,并制造标准器颁发各地。这样,不仅便利了国家赋税的征收,同时也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焚书坑儒。秦朝政府内部思想也不统一,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三十四)年,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余人前来祝寿。博士仆射周青臣在颂辞中颂扬秦始皇的威德,并充分肯定了废分封置郡县的政治制度。他说,由于秦的统一,“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

查看详情>>
9

秦朝的这些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被后世历代王朝所沿用模仿

秦朝
秦朝的制度
秦朝的制度有哪些

秦朝(前221—前207)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人的祖先大费是黄帝之孙颛顼的后裔,舜赐其嬴姓。秦穆公时,任贤使能,虚心纳谏,灭国十二,开地千里,国力日盛。

前361年,秦孝公继位,重用商鞅两次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

秦王嬴政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大业。前221年,嬴政称帝,史称“秦始皇”。秦朝在中央设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它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长达500多年的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的前身秦国仅是一个诸侯国,但它的历史要追随到西周周幽王时期,当时犬戎攻入镐京,秦襄公因为保卫周王室有功,正式被封为诸侯国,接收了周朝在今陕西关中的领地,从此开始了漫长的发展历史。秦国的历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以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为分水岭,此前的秦国偏居西垂,被东方各诸侯国视为蛮夷,商鞅变法之后秦国迅速崛起,在连年的征战中不断壮大,虎视关东,大有吞并天下之势。直到秦王嬴政在位时期,奋六世之余烈,屯八荒而扫六合,相继消灭了齐、赵、魏、楚等诸侯国,完成了统一。随后又北击匈奴,南并百越,成为了大一统的王朝。

秦朝首创了皇帝制度、以三公九卿为代表的中央官制,国家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各司其职;同时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把全国划公为36郡,郡之下设立县,加强中央专制集权

秦王嬴政在统一之后,认为自己的功劳盖过三皇五帝,于是自尊为始皇帝,以彰显自己的丰功伟绩。子孙后代以数计,二世、三世乃至万代。可是,让秦始皇嬴政没想到的是,秦朝仅二世而亡,存在了15年,成为历史上最短命的大一统王朝。秦朝虽然灭亡了,但是它作为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一项开创性的做法为后世历代王朝提供了借鉴,可是说是留给后世的一项宝贵财富。

秦朝这样一举措,彻底打破自西周以来的世卿世禄制度,为后世历代王朝所仿效,因此有了“百代都行秦政法”之说。


查看详情>>
10

秦朝创立了哪些制度?他们对加强秦朝的统一起到了什么作用

秦朝
秦朝的制度
秦朝的制度有哪些

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秦王嬴政先后灭掉关东六国,完成国家统一,后北击匈奴,南服百越,在政治、军事、经济、交通、文化及对外开拓诸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大大加强了全国的一统,对后世亦产生颇大的影响。

秦朝创立了哪些制度?

1、创皇帝制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一个以咸阳为首都的幅员辽阔的国家。

秦王嬴政兼采传说中三皇五帝的尊号,宣布自己为这个国家的第一个皇帝,后世子孙代代相承,递称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乃至万世皇帝,废除谥号,规定皇帝自称曰“朕”,并制定了一套尊君抑臣的朝仪和文书制度。

这些都是为了显示皇帝的无上权威,表示秦的统治将万世一系,长治久安,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凡行政、军事、经济等一切大权,均由皇帝总揽,秦朝首都咸阳及其附近关中平原由内史直接管理。

2、中央制度

秦始皇以战国时期秦国官制为基础,把官制加以调整和扩充,建成一套适应统一国家需要的新的政府机构,在这个机构中,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有左右二员,掌政事,太尉掌军事,不常置,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副贰,掌图籍秘书,监察百官。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以下,是分掌具体政务的诸卿,其中有掌宫殿掖门户的郎中令,掌宫门卫屯兵的卫尉,掌京畿警卫的中尉,掌刑辟的廷尉,掌谷货的治粟内史,掌山海池泽之税和官府手工业制造以供应皇室的少府,掌治宫室的将作少府,掌国内民族事务和外事的典客,掌宗庙礼仪的奉常,掌皇室属籍的宗正,掌舆马的太仆等。

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机构即三公九卿制,互相没有统属关系,由皇帝掌握最终决断权。

三公: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太尉(负责管理军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召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九卿:卫尉(掌管皇宫保卫)、郎中令(掌管警卫事务)、太仆(掌管宫廷车马)、廷尉(掌管司法诉讼)、典客(掌管外交事宜)、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宗正(掌管皇室内部事务)、少府(掌管山河湖海税收和制造业)、治粟内史(掌管财政税收)。

3、郡县制度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丞相王绾请封诸皇子为燕、齐、楚王,得到群臣的赞同,廷尉李斯力排众议,主张废除分封诸侯的制度,全面推行郡县制度。

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余郡,皇室任免郡县的主要官吏,这些郡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是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中央集权的制度从此确立。

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的峄山刻石辞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乃今皇家,壹家天下,兵不复起”,这说明秦始皇认为废分封行郡县是消除各地兵争所必须的。

郡,是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其组织机构与中央政府略同,设郡守、郡尉、郡监(监御史),郡守,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掌全郡政务,直接受中央政府节制;郡尉,辅佐郡守,掌管全郡军事;郡监,掌监察工作。

郡以下设县或...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