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徐州户部山古建筑群,见证徐州明清百年历史
徐州古称彭城、涿鹿,是黄帝初都,彭祖故国,有6000年的文明史和4000多年的建城史。苏、鲁、豫、皖四省在此交界,京杭大运河傍城而过,黄河古道横贯市区,京沪、陇海两大铁路交汇于此。交通方便,襟山带水,形胜险固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古今兵家必争之地。
徐州有句民谣相传甚久:“穷北关,富南关,有钱都住户部山。”户部山原名南山,因明朝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黄河决堤,城区遭水患,徐州户部分司署为避水患迁至南山而得名。户部山因靠近城池,有钱有势的官宦之家和富贾豪门纷至沓来,成为了富户们争相趋居之地,久之,在户部山居住便成了富贵和身份地位的象征。
户部山古建筑群
户部山古建筑群位于江苏徐州市区户部山上,从明末至民初的几百年间,户部山周围高宅大院密布,民居鳞次栉比,其中既有甲第官宦之家,也有富商之宅、书香门第。这些古建筑依山就势,参差错落,构思巧妙,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是苏北乃至苏鲁豫皖接壤地区少有的一处古民居建筑群,反映了古城徐州明清数百年的建筑风貌。
户部山古建筑群因山就势,参差错落,构思巧妙,建筑形式以传统四合院为主,既有北方四合院的规整划一,又有南方民居的曲折秀美。墙体多用青石与青砖,梁架用材硕大,雕梁画栋,琢刻精细,风格独特,并有“里生外熟”的建筑方式。
所谓“里生外熟”是指垒砌的墙体分为两层,外层为砖砌的清水墙,内层为土坯,这种建造方式既降低了造价,又能起到很好的保温作用,使房间内冬暖夏凉。户部山古民居的屋脊也具有不同于南北方的中性美,线条即不像北方那样平铺直叙,上翘的弧度也没有南方建筑那么夸张。
户部山古建筑作为依山而建的民居,“鸳鸯楼”的建筑形式成了户部山古民居的一大创举,由于户部山古民居多依山而建,为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减少工程量,在落差较大的地方,建造了这种独特的鸳鸯楼。这种楼分为两层,上下叠压,底层墙体部分利用了原有山体,楼内天梯,楼上楼下的门朝向相反。
户部山古建筑群保存较完整的古民居院落十三个,古民居五百余间,包括崔焘翰林府、李蟠状元府、郑家大院、翟家大院、余家大院、李家大楼、魏家园、闫家院、刘家院、老盐店等。
崔家大院
崔家大院是清朝时崔焘的故居,又称翰府,翰林是古代的官职,可以直接参与皇帝的重大决策,有较大的实权,号称“内相”。而崔家人诞生了两位翰林,在朝做官者有13人,由此可见家族的地位。
崔焘故居有上院和下院之分,由于下院正门两边原有两根数丈的旗杆,又名“功名旗杆”,在古代只有建立功名之后才可以立旗杆,为当时徐州之标识,又称“崔家旗杆”。大院原有清代老房子300余间,只存170间。上院之鸳鸯楼及西厅、下院的门楼依然保存。这是徐州历史上一处规模较大的清代建筑,也是户部山唯一的翰林府邸,至今保存较好。
项羽戏马台
戏马台布局依山岗地形,逐步上递,错落有致。经山门,照壁上有“拔山盖世”篆刻大字。东侧高台基上,置有铜铸巨鼎一座,上镌“霸业雄风”。鼎呈长方形,双耳四足,...
查看详情>>与“徐州户部山古建筑群,见证徐州明清百年历史”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