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关于《多宝塔碑》的故事,为什么临帖首选 《多宝塔碑》
颜真卿真是个文武双全、继往开来的天才型书法家,从他的字当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宏大宽博与庙堂正气。
书法圈外人怕是很难相信,《多宝塔碑》与《颜勤礼碑》竟然是同一个人写的。一个骨肉分明,而另一个则宽博雍容。这两份楷书,都是享誉千古的颜体代表作。相比《颜勤礼碑》的成熟,更多学习者选择从《多宝塔碑》入手。但是不是学过《多宝塔碑》就一定要学《颜勤礼碑》呢?我们先看看这三位大概就明白了:
1.蔡襄
“宋四家”(苏黄米蔡)之一的蔡襄。关于蔡襄与颜体的渊源,他早年的《虚堂诗帖》,有很明显的“多宝味”:
蔡襄中晚年的书法风格渐入成熟,将二王与《多宝塔》融为一体,风神隽永,骨肉饱满、气血充盈,如他的代表作《蒙惠帖》:
苏轼认为:“蔡襄本朝第一”,足见其颜体造诣。而且重点是,他学出来了。
2、董其昌
董其昌,他的书法基本可以理解为二王与颜体体系的融合,即便博采众家的董其昌,字里行间也脱不去若隐若现的“多宝味”:
其晚年写的《千字文》,浓郁的“多宝味”,证实了董其昌的行草底子。
董其昌之后,学颜体者名家辈出,不过他们书法中《颜勤礼碑》味道就重了,自己的味道少。清代有一个聪明人,他就是人称“淡墨探花”的王文治。
3、王文治
王文治,书法和董其昌的路数相近,不过他平日善用淡墨。王文治书法结字内敛,用笔潇散洒落。说起他的书法渊源,楷书底子仍然离不开颜体《多宝塔碑》:
王文治临帖非常到位,他行笔转少折多,果断有致,干净利落,这样的书风非常适合楹联作品,所以留下了大量十分出色的楹联佳作,他写的对联俊爽豪逸,风神萧散,才情十足,格外遒劲动人。下面的对联,写得很老辣:
为什么后来越来越多人学颜体,都几乎是“山寨化”的了?究其根源是后来者多取法颜真卿成熟时期《颜勤礼碑》《颜家庙碑》,风格太明显,难逃其锢。而蔡襄、董其昌、王文治则从颜真卿相对生涩的《多宝塔》入手,笔画精到,气足神完。所以,其实《多宝塔碑》简直堪称书法入门神器。
查看详情>>与“关于《多宝塔碑》的故事,为什么临帖首选 《多宝塔碑》”相关的文章
他的楷书堪比颜真卿和柳公权,是真正的实力派
说到楷书,大家会想到颜真卿和柳公权这些楷书大家,其实从古至今出现很多的楷书书法家,有的书法家虽然名气不大,但是楷书实力不在名家之下,比如清朝进士黄自元,他的楷书虽不能说超越前贤,但是实力不在颜真卿和柳公权之下。
黄自元是清朝同治年间的进士,一生勤于书法,学习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等书法大家,但是黄自元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学古却不拘泥于古人,虽然学习了前人的笔法和结字,但是他能融会贯通,形成自家风貌,对后世影响很大。
从黄自元的书法中可以看出,他的书法结体工整严谨,寻求雅俗共赏。整体给人一种端庄秀蕴,静雅内敛之感,不但具有实用价值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在继承晋人笔法的同时又结合了唐人的书法风韵,秉承了王羲之和王献之的帖学审美,开创了书法的新境界。
黄自元出生于名门望族,家中藏书甚多,所以黄自元自幼受到文化的熏陶,在书法上受到父辈的言传身教。正是这样的文化氛围让黄自元学习书法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学习书法的同时苦读经史子集,提高了自己的文学修养。
他从六岁开始练习书法,十多岁的时候就以书法闻名,后来的他能中进士,这和他的书法有着很大的关系。当时的同治皇帝对黄自元的书法很欣赏,曾让他为同治帝生母书写《神道碑》,写完之后秀雅美观,工整严谨,同治帝看过之后,称他为“字圣”,从此黄自元声名鹊起,让他在当时的书坛占有一席之地。
尤其是黄自元根据前人的经验总结了《间架结构九十二法》,成为了很多学书人的重要依据。他的书法和他的书学思想在当时到了书名满天下,妇孺皆得知的地步。
黄自元的楷书中运笔刚劲有力,在笔画的布局上恰到好处,没有丝毫的夸张之感,更没有柔弱之风。虽然结体工整严谨,但是笔画相互呼应,没有呆板之气,这也是黄自元楷书的特点之一。在当时馆阁体盛行的书坛,黄自元能另辟蹊径,写出楷书的另一番境界,他的这种创新精神是值得很多人学习的。
从古至今出现很多书法家,但是在楷书上取得成就的书法家并不多,而黄自元在书法的道路上勤于练习,力求晋唐风韵,把楷书写到了高境界,在清朝首屈一指。同治皇帝称他为“字圣”并不是徒有虚名,而是真正的实力派。
查看详情>>与“他的楷书堪比颜真卿和柳公权,是真正的实力派”相关的文章
用一个字概括王羲之、米芾、颜真卿的精髓,其书法都有哪些特点?
中国汉字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开始以图画记事,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成了当今的文字,又因祖先发明了用毛笔书写,便产生了书法。古今往来,均以毛笔书写汉字为主。
王 羲 之
王羲之,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广采众长,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41人在绍兴兰亭修褉(一种祓除疾病和不祥的活动)时,众人饮酒赋诗,汇诗成集,羲之即兴挥毫为此诗集作序,这便是有名的《兰亭序》。
《兰亭序》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当时天时地利人效果发挥极致,据说后来再写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称之为“天下第一行书”。
传说王羲之小的时候苦练书法,日久,用于清洗毛笔的池塘水都变成墨色。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有关于他的成语有入木三分、东床快婿等,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
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唐代的欧阳询、虞世南、诸遂良、薛稷、和颜真卿、柳公权,五代的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这些历代书法名家对王羲之心悦诚服,因而他享有“书圣”美誉。
一个字形容王羲之的晋仕风流:“醉”
颜 真 卿
颜真卿的书法初学褚遂良,后又得笔法于张旭,还与怀素一起探讨书法。
他对二王、褚遂良等书法都进行深入研究,吸取其长处,彻底摆脱了初唐的风范,创造了新的时代书风。颜真卿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颜真卿的真书雄秀端庄,结字由初唐的瘦长变为方形,方中见圆,具有向心力。
用笔浑厚强劲,善用中锋笔法,饶有筋骨,亦有锋芒,一般横画略细,竖画、点、撇与捺略粗。这一书风,大气磅礴,多力筋骨,具有盛唐的气象。
一个字形容大唐烈士的铮铮铁骨:“情”
米 芾
米芾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其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
米芾书画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画独具风格特点。在书法也颇有造诣,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米芾平书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书为最大。南宋以来的著名汇帖中,多数刻其法书,流播之广泛,影响之深远,在“北宋四大书家”中,实可首屈一指。
康有为曾说:“唐言结构,宋尚意趣。”意为宋代书法家讲求意趣和个性,而米芾在这方面尤其突出。
米芾习书,自称“集古字”,虽有人以为笑柄,也有赞美说“天姿辕轹未须夸,集古终能自立家”。
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米氏书法成功的来由。根据米芾自述,在听从苏东坡学习晋书以前,大致可以看出他受五位唐人的影响最深: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沈传师、段季展。
用一个字来形容北宋痴狂米芾:“颠”
查看详情>>与“用一个字概括王羲之、米芾、颜真卿的精髓,其书法都有哪些特点?”相关的文章
后人得颜真卿书法精髓的微乎其微,这9位学颜体的书法家你认识吗?
米芾认为颜真卿的书法有“篆籀气”,这正如“锥画沙”式的中锋用笔,使颜体书法能得自然之妙,其字结构沉着、大气磅礴、多力筋骨。要追溯颜真卿书法的渊源,还应从六朝碑刻中寻觅。书法史料记载,颜真卿书法得力于《北魏吊比干碑》,也从《瘗鹤铭》、《郙阁颂》、《高植墓志》、《太公望表》等汲取学养。笔法方面受张旭的影响颇深,亦对王羲之、王献之及褚遂良有过深入研习。从古至今。学颜真卿书法的书家数不胜数,但能得颜真卿书法精髓的却微乎其微。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接下来就后世学颜体的代表书家进行简要分析,如能为每一位学颜真卿书法的同道有所裨益,幸甚至哉!
第一位:柳公权
柳公权学颜真卿“脱筋换骨”,他将颜体字形拉长、笔画相应变细,但其用笔方法并未改变。其书法最明显的特点是有着外露的筋骨、弹性十足的笔画。提到“颜筋柳骨”,人们就会想到颜真卿与柳公权,毋庸置疑,算得上是古今学颜体的宗师级人物!在楷书历史上,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为“欧颜柳赵”。遗憾的是当前学柳体的寥寥无几。
第二位:苏轼
苏轼学颜真卿“肉中见骨”,实乃学颜体的重要策略,即下笔不能拘谨,用笔胆子一定要大。苏轼学颜体书法,不仅能进去,还能出来,而且能变,这很了不起。苏轼学颜体书法,为何能有浑厚苍健,气势博大的境界?这主要受益于《东方朔画赞》。
第三位:黄庭坚
黄庭坚学颜真卿“得之笔法”,他学颜体最不像“颜体”,却对颜体笔法游刃有余。
第四位:刘墉
刘墉学颜真卿“由严变婉”,这种“师古、泥古”后,而又能化之,且出神入化的,实在不多见。刘墉学颜体书法,意趣横生、结构遒媚。
第五位:钱沣
钱沣学颜真卿“惟妙惟肖”,写得最成功的是《大字麻姑山仙坛记》与《元次山碑》。钱沣学颜体,毫不夸张地说,专业技能是最强的。学颜体能做到“能散能拓”,钱沣是也。
第六位:伊秉绶
伊秉绶学颜真卿“最得精髓”,不仅用颜体楷法写隶书,亦用隶书运笔法写颜体。康有为说“汀州精于八分,瘦劲独绝。”,沙孟海评“伊秉绶是隶书正宗。”,颜体名家何绍基认为“大人八分出二篆,使墨如漆楮如简。”伊秉绶深谙颜体“变化”之妙,并从颜真卿师法的《北魏吊比干碑》中下功夫,正所谓“师法师之所学”,皆为我用。总而言之,伊秉绶学颜体笔法,又能得颜体骨气,重要因素应是以“我”为大,后辈书法道友当学之。
第七位:张廷济
张廷济学颜真卿“功力匪浅”,他博采诸家,却与颜体有缘,一学便能得之神韵,实乃常人不能及也。
第八位:何绍基
何绍基学颜真卿“名气最大”,他遍临南北朝碑刻,在隶书上功夫颇深,并以“隶渗颜字”,再参以《信师禅师碑》、《张黑女墓志》,写出了自己的面貌。他受学颜体大家刘墉的影响,并常用“提笔绞笔”写颜体。他学颜体“熟虽无过”,却恰因“熟”的习气,丧失了颜体的“魂”,多了几分“俗气”,实在是美中的不足。
第九位:翁同龢
翁同龢学颜真卿“兼收众长”,他最喜用钱沣的笔法写颜体,并将北碑与颜体合二为一,这虽不是什么...
查看详情>>与“后人得颜真卿书法精髓的微乎其微,这9位学颜体的书法家你认识吗?”相关的文章
这些碑楷与颜体字风格很相似,先博览是学习颜真卿书法第一步
学习书法最重要的当然是临帖,而临帖最首要的前提就是“师古”,所以“不泥古”是万万不可能的。但我们还必须清晰地知道一件事,学习书法需要广泛涉猎各类作品,前提是一定要“先专、后博、再专”,这是一个循环反复的学书过程,很多人在临帖的时候朝三暮四,今天学颜真卿、明天习欧阳询,后天临赵孟頫,直到把历朝历代书家全学了一遍,然后就自吹自擂称自己为“博学书家”,这种“自欺”在当代书法圈子表现得尤为突出。
学颜真卿无非是自学临帖,或以师傅带徒弟等两种方式。不得不承认即便走很多弯路,都会从颜字中汲取到些许学养。我们不必过于神话颜真卿本人,也不必过于夸大其碑刻与墨迹作品。颜真卿何以能“变古法”,而又能“入古法”?这个问题纠结着每位颜字粉丝。
我们不妨将颜真卿先抛到一边搁置起来,将目光穿越到唐之前的隋代与南北朝。因这段时期的作品风格多变,仅选择与颜真卿书法相似的作品进行梳理。先从南北朝的魏碑说起,以《吊比干墓文》、《泰山金刚经》、《文殊般若经碑》、《唐邕写经颂》、《隽敬碑阴》为例;再论隋代的楷书作品,以《曹植庙碑》、《章仇禹生造像》为例。无论是南北朝的“魏楷”,还是隋代的“隋楷”,具备一个共同特点,即有着隶书形貌与篆书笔法,还未蜕化成“楷书”的楷书。这些带有“隶意”、用“篆法”写成的楷书,下面将逐一论述。
《吊比干墓文》,全称《孝文皇帝吊殷比干墓文》,北魏楷书。史料记载,此作品应为北魏太武帝谋臣崔浩所书。其结体取的纵势,其用笔横平竖直,虽有隶书之遗韵,但已无隶书之含蓄。为魏碑楷书“平画宽结”的代表作。可惜的是原石已佚,流传后世的多为宋代翻刻本。康有为赞其为“瘦硬峻峭之宗”,杨守敬称其“瘦削独出,险不可近。”亦有民国金石学家欧阳辅认为此碑“虽经翻刻,规模尚存,亦可见书法之递变”,近代作家施蛰存在《北山集古录》中记载道“此碑字体怪异,然书势则古茂,虽宋人重刻,精神未亡。”
《泰山金刚经》,全称《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北齐楷书。金石专家普遍认为作者是北齐高僧安道一。文字内容取自《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迄今为止刊刻面积最大、位于泰山经石峪的著名摩崖刻石作品,对书法史、佛教史有着深远影响。此刻石静穆雄浑,有清刚之气。兼有隶书形貌与楷书特征,笔笔中锋、藏头护尾。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对此作大加赞赏,称“《经石峪》为榜书之宗,《白驹谷》辅之。”其《白驹谷》多用方笔;而《经石峪》多用圆笔,且有篆书韵味、草书性情。杨守敬于《学术迩言》称“北齐泰山石经峪,以径尺之大书,如作小楷,纡徐容与,绝无剑拔弩张之迹,擘窠大书,此为极则。”
《文殊经碑》,全称《文殊般若经碑》,北齐楷书。书写年代不详,但风格神似北齐书风。此碑浑厚圆劲、结体茂密、雍容大度。目前存世拓本甚多,著名的有沈树镛藏本、魏锡曾藏本、李启严群玉斋藏本、梁启超饮冰室藏本,从诸多拓本可以看出,用笔皆为藏锋,行笔较为迟缓。杨守敬称此碑“平情而论,原非隶法,出以丰...
查看详情>>与“这些碑楷与颜体字风格很相似,先博览是学习颜真卿书法第一步”相关的文章
颜真卿一生书法境界,人如其字文武双全
颜真卿,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唐朝名臣、书法家,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司徒颜杲卿从弟。
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与赵孟、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其书法作品《祭侄文稿》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与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北宋苏轼的行书《黄州寒食帖》并称为天下三大行书。贝勾毛笔晓舟文房。
颜真卿一生书学境界的历练,大略有三。
第一境界:立坚实古体,求雄媚书风。代表作《张仁蕴德政碑》
第二境界:究字内精微,求字外磅礴。代表作《金天王庙题名》
第三境界:臻神明变化,与生命烂漫。代表作《颜勤礼碑》
除了文学方面的成就外,其一生的戎马生涯也可谓何其壮哉!
颜真卿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中进士,曾4次被录用为御史。天宝八年颜真卿获咎权臣杨国忠被调离出京,降为平原郡(今山东陵县)太守。谁想到,这一变更成就了颜真卿的千古功劳。平原郡属于权臣安禄山统领范畴,颜真卿就任后,目睹安禄山有谋反之意,便暗里整修城池、囤积食粮。 晓舟文房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公元前755年12月16日),安禄山公然兵变,河北二十四郡除了平原郡守备很好外,别的城池均沦陷。唐玄宗听闻安禄山兵变,叹曰:“河北二十四郡,岂无一奸臣乎!”以后又听闻颜真卿单独服从,又叹曰:“朕不识颜真卿外形何如,所为得如斯!”
仅仅33天后,安、史叛军攻破东都洛阳,屯兵于潼关,企图直捣长安。颜真卿乘隙压服河北一十七郡归顺朝廷,颜真卿被推为联军牛耳,管辖20万雄师,横扫燕赵之地,使得叛军不可急攻潼关。第二年,唐玄宗之子李亨即位,为肃宗。颜真卿受封为河北招讨使,在河北平乱。至德二年(公元757年),颜真卿在凤翔见到了李亨,被授予宪部(即刑部)尚书之职,后加升为御史医生。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颜真卿调任浙西节度使兼升州刺史。此时安史之乱虽还没有平复,但长安、洛阳两京也已光复,为此颜真卿上书唐肃宗,哀求设置放生池,以示天子英明睿智、贤明神武且播送慈祥。他在一文中称:“始于洋州之兴道,洎山南、剑南、黔中、荆南、岭南、江西、浙西诸道,讫于升州之江宁秦淮安定桥。临江带郭,高低五里,各置放生池,凡八十一所。”现往常,1200多年过来了,这八十一处放生池,能够考据的,也仅剩南京乌龙潭这一处。
唐德宗建中四年(公元783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兵变。唐德宗派时任太子太师,曾经74岁高龄的颜真卿作为青鸟使,前去淮西劝降李希烈。
晓舟文房颜真卿刚到淮西,便被李希烈软禁。李希烈软硬兼施,试图劝降颜真卿,未果。唐德宗兴元元年(公元785年),李希烈之弟李希倩被朝廷正法,李希烈大为愤怒,将颜真卿缢死于龙兴寺柏树下,常年76岁。第二年兵变安定,颜真卿的棺木护送回京,葬...
查看详情>>与“颜真卿一生书法境界,人如其字文武双全”相关的文章
他的草书无人超越,颜真卿在他的提点下创作出了颜体
书法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在我国的古代书法就非常的受重视,而且还出现了很多著名的书法家,比如书圣王羲之,他的《兰亭序》千年无人超越,还有楷书鼻祖钟繇,他所创的楷书也是非常的经典,而在唐代有这么一位书法大家,经常喝醉酒,还经常被人们称为是“酒鬼”,但是就这么一个“酒鬼”却能写一手漂亮的草书,说到这里以后大家都知道是哪一位书法名家了吧。
没错,说的就是草圣张旭,张旭经常是喝得醉熏熏的,而且喝醉酒以后喜欢用头发蘸着墨水写字,听到这里以后大家是不是也好奇呢?这不就是当今的丑书大师位,但是张旭写出来的书法作品那可不是丑书,我们都知道张旭擅长草书,当大家欣赏过张旭的草书以后你就明白他的书法作品有多美了。
张旭笔法潇洒自如,给人一种流畅自然的感觉,而且运笔速度非常的快,没有一点点的犹豫,正是因为张旭内心没有什么杂念,所以写出了千年以来最为经典的书法作品,张旭也被后人称为是“草圣”。
张旭的书法作品影响了很多书法名家,颜真卿的颜体也是非常的有名,而且在唐朝也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书法名家,而颜真卿为了和张旭学习书法,竟然两次辞去官职去和张旭学书法,在张旭的指点下,颜真卿的书法也是大有长进,最后创作出了颜体,可见张旭对书法界的贡献还是非常的大。
欣赏完张旭的草书作品以后大家有何不同的感想呢?我最大的感想就是草书并不是乱书,我们当今的很多草书大师所写出来的书法作品非常的乱,根本就看不懂,但是我们看到张旭的书法却是非常的有传统笔法的规章制度,正是这种符合中国传统书法的草书所以才被后人所认可,因此各位书法爱好者,大家在练习书法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学习古人的书法,千万不要为了求成或者是出名而沦为丑书大师。
各位书法爱好者,除了草圣张旭外大家还知道哪些草书大师,欢迎大家在我们的评论区一起留言讨论,让我们共同探讨中国的书法文化,把中国的书法传承并发扬光大。你对草书这种字体有何不同的感想?
查看详情>>与“他的草书无人超越,颜真卿在他的提点下创作出了颜体”相关的文章
为何颜真卿楷书比赵孟頫的楷书更受欢迎?高手过招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谈到中国的书法文化时,大家都非常的感兴趣,书法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在我国众多书法家的努力下,我国的书法文化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和传承,说到我国古代著名书法家有哪些,大家会想到书圣王羲之、楷书鼻祖钟繇、还有楷书四大家等书法名家。在这些古代众多书法家的影响下,我国的书法文化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和传承。
作为一名书法爱好者,我们在练习书法的时候一定要先学楷书,而楷书四大家有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赵孟頫,但是为何那么多的书法前辈建议我们学颜真卿的书法而不是学赵孟頫的书法呢?同为楷书四大家为何颜真卿的楷书要比赵孟頫的楷书更受欢迎呢?专家给出了答案!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颜真卿,说到颜真卿各位书法爱好者也不陌生,他是唐朝的著名大臣和书法家,而且还是一名将军,在书法方面也是有着过人的成就,对行书、楷书都非常的擅长,刚开始学习褚遂良的书法,后来拜师张旭,经过几十年的练习颜真卿在书法方面的成就也是非常的高,特别是他的楷书更是赢得了后世书法家的称赞,而且他的代表作《祭侄文稿》也被后人称为是天下第二行书。
赵孟頫同样也被称为是楷书四大家,而赵孟頫要比颜真卿出生晚几百年,他是宋朝赵匡胤的第十一世孙,对书法、绘画都非常的擅长,当时赵孟頫的书法和绘画也是非常的出名,他所创的“赵体书”在当时也得到了很高的评价,所以和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经过这么一介绍大家也发现颜真卿和赵孟頫两人有一个共同点吧,那就是他们的才华都非常的高,但是在我们当今的书法界很多书法前辈都喜欢颜真卿的书法,这又是为什么呢?老一辈的书法家也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原来因为两人的官位不同,所以写出来的书法差别也很大,我们都知道颜真卿是一位武将出身,而赵孟頫则是秀才出身,所以两人的在写书法时腕力明显不一样,颜真卿腕力非常的有力度,所以我们看到颜真卿的书法作品更有一种力透纸背的感觉,而赵孟頫的书法则给人的感觉是非常的轻盈,因此很多书法家喜欢颜真卿的字体。
可能有些网友认为这样的解释有点牵强,但是还真有一定的关系,如果你是书法爱好者,那在练习书法的时候知道手臂力量的重要性,如果你没有充足的腕力,那很难控制毛笔,而当你练习一段时间以后你会发现你的腕力明显要比之前更强,这就是练习毛笔的好处,虽然腕力并不是影响书法的主要原因,但是对于那些书法名家来说就非常的明显了,高手过招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颜真卿的代表作《多宝塔碑》,非常的有力道,一笔一画都有一种千斤之力的感觉,因此写出来的字也非常的硬朗,难怪很多书法爱好者都在临摹颜真卿的楷书。
赵孟頫的楷书代表作《玄妙观重修三门记》,笔法精湛,运笔速度非常的快,也有很多的书法爱好者非常的喜欢赵孟頫的书法,一笔一画写出了书法的艺术美,这样的书法作品也是非常的漂亮,难怪能成为楷书四大家。
虽然很多书法专家认为颜真卿的书法更胜一筹,但是个人看来颜真卿和赵孟頫的书法作品都非常的漂亮,没有谁的书法更胜一筹...
查看详情>>与“为何颜真卿楷书比赵孟頫的楷书更受欢迎?高手过招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相关的文章
颜真卿书法真的媲美王羲之吗?原来王羲之都是粉丝捧的
正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要说颜真卿和王羲之的书法孰优孰劣并没有标准的答案,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天下第一书法。
技法
他两都是书法历史上最顶级的大师,两人的风格不同,取法不一,但是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可以说是各有特色,平分秋色。
风格
颜真卿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好似一个北方的壮汉,粗犷、豪迈。而王羲之书法风格千变万化,攲测多姿,一个“之”全篇各有姿态,无一雷同;用笔以中锋为骨,藏锋露锋含蓄毕露,互相衔接,或大或小,随手而出,给人的感受更多的是姿态,相比颜真卿的北方壮汉,王羲之的职能算的上的个男方美男,眉清目秀,婉约秀丽。但是谁也不能说哪种风格高明,只能说各有特点,都代表了中国书法的巅峰。
人格
颜真卿为官有声,颇受老百姓赞誉。任监察御史的时候,奉命巡查河东、陇州,他在巡视过程中平反了五原冤狱;巡查河东时,劾罢不孝的朔方县令郑延祚,使其被朝廷下诏终身禁止录用,受百姓称赞。
安史之乱后重整朝纲,成为当时国家的柱国大臣,对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至身灭。可以说颜真卿的一生是可歌可泣的。王羲之的贤明相比颜真卿就不是一个等级的了,在这个环节的对比中,颜真卿是完胜的。
有人会提出疑问,如果是书法的话,评价前两点就已经有结论了,为什么要特别归处第三点呢?小编觉得还是很有必要的,中国人对审美有着特殊的洁癖。官大的、身份尊贵的、大善人等一切正面的人物对他的书法评价会起到加分作用,而那些人格低劣的、名声败坏的人,其书法评价会大打折扣。
这一点其实也容易理解,同样一个馒头,美女递过来的就吃起来更香,一个浑身污垢的乞丐递给你的,你始终感受不到美味,这不是一样的道理吗?就比如说赵孟頫的书法水平也已经登峰造极,然而被“二臣”二字所累,始终被文人雅士所不齿。
综上所述,小编觉得颜真卿的书法要比王羲之略胜一筹,胜在颜真卿的大忠大贤,胜在颜真卿的为国为民上。
但是有趣的是王羲之拥有一个bug一样的超级粉丝唐太宗,那个年代皇帝代表了一切,他用一己之力将王羲之往上推了好几层,还用自己的影响力给王羲之发了一个“天下第一书”的证明,可惜了颜真卿只能让出高位,退居老二。
你认为颜真卿和王羲之孰优孰劣?
查看详情>>与“颜真卿书法真的媲美王羲之吗?原来王羲之都是粉丝捧的”相关的文章
他与颜真卿齐名,其书法作用和地位被低估
在唐代的书法革新中,楷书笔法的传承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徐浩的作用和地位,后来是被低估的。
他的书法“皆以为绝伦”,曾与颜真卿齐名,如今略通书法史的人都知道颜真卿,而对他却不甚了了,甚至根本没听过。
徐浩(703~783), 中国唐代书法家。字季海,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少举明经,肃宗时,授中书舍人,四方诏令,多由徐浩所书。后进国子祭酒,历任工部侍郎、吏部侍郎、集贤殿学士,封会稽郡公。
南宋后期的岳珂在《徐浩谢赐书帖赞》中亦云:“本朝观浩之书,又皆以为绝伦。”并非仅仅岳珂本人认为徐浩书法很好,而是满朝士人“皆以为绝伦”。
徐浩擅长八分、行、草书,尤精于楷书。他受书法于父。少而清劲,随肩褚、薛;晚益老重,潜精羲、献。其正书可谓妙之又妙也,八分、真、行皆入能。尝论书云:譍鹰之彩而翰飞戾天者,骨劲而气猛也;翚翟备色而翱翔百步者,肉丰而力沉也。
若藻曜而高翔,书之凤凰矣。故浩之为书,识锐于内,振华于外,有君子之器焉。《新唐书·徐浩传》形容他的书法如怒猊抉石,渴骥奔泉。
唐·徐浩书 不空和尚碑(《不空和尚碑》唐严郢撰,徐浩书。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十一月十五日立,现在西安碑林。楷书24行,行48字。此碑为徐浩去世前一年所书。)
唐代中期崇尚丰肥,书法追求阔大温厚的气象。李肇《国史补》说:“怀素工瘦,张长史草工肥。瘦硬易作,肥劲难工。”
徐浩即以“肥劲”为标格,既强调丰腴,又强调骨力,由此可见唐中期书法美学思想的嬗变。而在这之前漫长的时期,书坛上是以“瘦硬”为美的。
徐浩所书《李岘妻独孤峻墓志》唐天宝十三年刻(754年),李岘撰,在2000年出土于西安市长安区郭杜镇。
墓志书于开元廿四年(736)二月,徐浩时仅33岁。此墓志为迄今发现的徐浩最早书法作品,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徐浩取法王羲之以及虞世南、褚遂良的笔意,字里行间气韵生动、婉美华丽。
查看详情>>与“他与颜真卿齐名,其书法作用和地位被低估”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