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投河

发布时间:2020-06-03
1

“义王” 石达开是如何率领太平军打败湘军、逼迫曾国藩投河的?

曾国藩三次投河
石达开打败曾国藩
翼王石达开

石达开(1831年3月—1863年6月27日),小名亚达,绰号石敢当, 广西贵县(今贵港市港北区奇石乡 ),祖籍地广东省和平县。 太平天国名将,中国近代军事家,民族英雄 。曾封为“圣神电通军主将翼王”,被尊为“义王” 。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石达开追随洪秀全,入拜上帝教 ,咸丰元年(1851年)12月,永安建制,石达开晋封“翼王五千岁” 。咸丰五年(1855年)2月,在九江、湖口重创湘军水师,乘胜西征,三克武昌。11月,进军江西,攻占皖、赣、鄂三省大片疆土 。咸丰七年(1857年),天京事变时封“左军主将翼王”,6月2日,再度从天京出走 。10月,驱安庆将士进入江西,东西转战,试图救出被湘军围困的瑞州、临江、吉安的翼殿诸军,失利之后放弃江西,经略浙闽,流动转战于南方各省 ,同治二年(1863年)5月,率众深入越西山,直抵大渡河南岸,最后全军覆没,石达开被俘 。6月27日,就义于成都,享年32岁 。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体恤百姓民生,生平事迹为后世所传颂,被认为是“中国历代农民起义中最完美的形象”,但因为其出走安庆,对太平天国运动后期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在对于他后期的人物评价上,史学界有较大分歧。

前期:一马当先

咸丰元年(1851年)年金田起义后不久,石达开即被洪秀全任命为左军主将。是年九月,太平军攻下永安后,洪秀全又封石达开为翼王。从金田至南京迢迢千里的征途上,石达开一直担负“开通前路的重任。一开始他与萧朝贵共同打前锋。咸丰二年(1852年)年九月,萧朝贵不幸阵亡。嗣后,石达开一人勇敢地承担“开通前路”之重任。在长期的艰苦的革命战争中,他为革命屡建战功,因而获得了天王和东王的信任。

西征:挽救败局

咸丰三年(1853年)秋,石达开奉命出巡安庆。他一到安徽,立即与胡以晃、曾大养所率的之西征军汇合,先后克复桐城、舒城、庐州、祁门、宿松等许多重镇要地 。将安徽省基本上控制在太平军之手。

咸丰四年(1854年),太平军“在湘潭尽败”。武昌失守,西征军败退,到12月8日,曾国藩率领湘军分水陆两路向太平军反扑,从岳州一直打到九江。其洋洋自得的认为:“长江之险,我以扼其上游,金陵所需米、石油、煤等物,来路半断绝” ,“东南大局似有转机。“天王急令翼王石达开上援。” 在危急的形势下,石达开发挥了他机智果敢的军事才能。其深知当时湘军声势正盛,决定以智取胜 。抓住湘军的弱点,“湘军将士皆骄”,“分兵势单,易生间隙。” 用计日夜袭扰敌人,造成了敌人的错觉。撇开了湖口之兵,诱敌深入,使湘军的“百余条轻捷之船、二千精健之卒,陷入了潘阳内河。” 湘军“外江所存多笨重船只,运转不灵,如鸟去翼” ,迫使曾国藩退兵九江。石达开“乘月黑迷漫” 敌人疲惫之机,火攻敌水师,使湘军“各哨崩乱,挂帆上驶” ,“轻重尽失,不复成军。” 接着...

查看详情>>
2

古代女子投河前都要脱鞋,是有特殊含义吗?

古代女子
投河
脱鞋

我们在一些古装影视剧中,往往能够看到投河自尽的剧情。按照影视剧的场景描述,古人投河自尽时,一般情况下都会先脱鞋将其整齐放置在岸边,然后再选择投河。乍一看,古人的这一做法似乎甚是荒唐,都要自尽了为啥还顾得上脱鞋子?不过仔细一想,古人在投河自尽前之所以选择先脱鞋,其实是有着深层次原因。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就曾记载女主角跳河前后的详细情况,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被焦母遣送回娘家后,不愿改嫁他人,选择投河自尽以维护自己与焦仲卿的婚姻,引无数后人唏嘘。人们会认定刘氏是投河自尽而非横死,也是因为她死前放在河边的鞋子,大家这才认定刘氏是自杀的,即诗中所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可见,早在两汉时期人们投河自尽前选择脱下鞋履就已约定俗成。

那么为何女子投河前要将鞋子这样的贴身物留在岸边呢?这一做法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古人对于礼仪的重视。在古代,入室脱鞋对宾主来说都是一种尊敬,《庄子·杂篇·列御寇》记载“宾者以告列子,列子提屦跣而走”,说明了古人在室内为表尊敬,一般会脱鞋。汉末官渡之战时,曹操也曾赤脚相迎身为袁绍幕客的旧友许攸,此事曾被传为佳话。两汉律法中也明确规定待罪之人不能穿鞋,如《汉书·匡衡传》载“衡免冠徒跣待罪,天子使谒者诏衡冠履”,《汉书·董贤传》载“(贤)诣阙免冠徒跣谢。”两例均可证明凡待罪者都要跣足。

另一方面,古人也不会无缘无故地就投河自尽放弃生命,女子除非是遭遇重大冤屈或者认定自身有罪,才会选择做出投河这样的举动的。古代女子地位虽然极为低下,但她们对于贞洁看得比生命还重,即使还未出嫁就被强夺贞洁,她们很多时候也不会选择报官,而是投河自尽以死证明清白。人们看到河边的鞋履摆放整齐,就证明死者是自行寻死而非无意间掉落水中的。战国时期,楚大夫屈原因为国事糜烂而选择投河自尽,时人未见其投河,但依旧断定其自杀殉国,也是因为在汨罗江畔找到了屈原鞋履。

此外,古人投河自尽前会选择脱鞋,并摆放整齐,也受到了鬼神之说的影响。鞋子乃是贴身之物,因此古人相信其是一种特殊媒介,俗话有言“宁试人棺,不试人鞋”。古人认为鞋子与自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死后家属可通过鞋子找到尸体。曾有一种说法,家属得知死者死讯后,会找来道士和尚进行超度,道士们到河边后便将死者鞋子扔进河里,鞋子沉在哪处,死者尸体就在哪里。虽然这种说法明显缺乏科学事实依据,但这也确实表明鞋子这种贴身之物的重要性。

最后,古人还特别忌讳“横死”一说,“横死”之人无法进入家族祠堂并享受后辈供奉祭祀。投河自尽虽然也属于“横死”的一种,但大多数情况家族祠堂都会收纳死者并进行祭祀。这是因为“横死”往往需要拉人下水方能投胎转世,为防冤魂作祟,古人投河自尽前选择将鞋子放置河边,也是用来表明是自己是自愿投河并非“横死”。总体来说,古代女子投河自尽前选择脱鞋,其实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

查看详情>>

搜索更多内容

推荐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