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唐睿宗李旦

发布时间:2020-06-03
1

为什么说唐睿宗李旦登上皇位其实和自己的关系并不是很大?

唐睿宗李旦
李旦

唐隆政变,是改变唐朝历史走向的又一次历史事件,这场宫廷政变的主角是相王李旦的第三子,也就是是后来的唐玄宗李隆基,和他的姑姑太平公主。

当时的朝政由唐中宗李显的皇后韦氏把控,朝中大权也几乎被韦氏一族和武氏一族垄断,真正的李家天下却被旁人占有,所以相王李旦和妹妹太平公主一起合作,发动政变,最终成功将韦皇后一族和武氏一族赶出权利中心,给朝堂来了一个大清洗。

随后,刚登基不久的李重茂退位,相王李旦登上皇位,成为了唐睿宗。

那么在这次政变中,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究竟是如何操作的,才能让李旦成功上位成为新皇的呢?

一、唐隆之变爆发的背景

唐隆之变之所以会爆发,就是因为身为李唐皇室的子女,同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孩子的相王李旦以及太平公主,很不情愿看到韦皇后以及她出身的韦家,武三思以及他出生的武家把控朝政大权。

因此他要“拨乱反正”,重新将李唐江山的权利掌握在李氏子女的手中,当然着重是与中宗李显同出一脉的李氏子弟手中。

我们再来详细说一下这些事情。中宗李显虽然身为武则天的儿子,但是在武后称帝的过程中依然就像阻碍进程的石子一样被踢到一边,随后被废为庐陵王的李显与韦皇后开启了十多年的流放生活。

在这十多年中,由于韦皇后与他一起同甘共苦,所以中宗李显重登皇位之后,对韦皇后的要求几乎是无所不应。韦皇后也因此有了成为第二个武则天的想法,与朝中重臣武三思勾结,所以当时的朝政大权几乎掌握在韦武二人手中。

武三思死后,韦皇后权势更盛,培植党羽,大力提拔韦氏族人,唐中宗这个皇帝逐渐就等于形同虚设。

中宗李显死后,韦皇后心思更加活络起来,她想扶持一个傀儡皇帝,然后自己垂帘听政。

韦氏子弟当时已经将能说得上话的职位塞满,为了能够让韦家的权势更进一步,他们的下一步就是除掉相王李旦以及太平公主,却没想到被李旦和太平公主抢占先机,来了一个反杀。这就是接下来的唐隆之变。

二、唐隆政变,李旦如何成功上位,成为唐睿宗?

虽说唐隆之变,最终登上皇位的是相王李旦,但是忙前忙后的其实一直是李旦的儿子未来的唐明皇李隆基。

1、临淄王李隆基早期谋划,发动宫廷政变,取韦皇后母女性命

韦后把持朝政之后,李隆基一直都在为匡扶大唐皇室做准备,私底下招募了不少智勇双全的人为自己增添助力。

韦氏一族打着出去相王李旦以及太平公主的打算并不是密不透风的,兵部侍郎崔日用因为一直以来虽然说衣服韦氏和武氏在知道他们的阴谋之后,由于担心自己会因此而面临灾祸,毕竟一个外戚却想着出去李唐皇室子弟,怎么说都有点冒天下之大不韪,风险性太大,所以崔日用就将韦氏的打算告诉了李隆基,并劝告他尽早做准备。

隆基于是就与太平公主开展合作,率先发动政变。

《资治通鉴》记载:“兵部侍郎崔日用素附韦、武,与宗楚客善,知楚客谋,恐祸及己,遣宝昌寺僧普润密诣隆其告之,劝其速发。”

因为韦氏一族得势之后开始翘起了尾巴,对骑兵们行了很多天怒人怨的事情,所以在众多骑兵中并不得人心,因此在被人告知李隆基要开始清肃韦...

查看详情>>
2

唐睿宗李旦一生看淡名利,最后也得以安享晚年

唐睿宗李旦
李旦

唐睿宗李旦,出生于公元662年,他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最小的儿子,他的一生富有传奇性,自身淡泊名利,却被历史大势三次推上高位,两次登上皇帝宝座,可谓是精彩万分。而且李旦还是武则天四个儿子中唯一一个结局不错的。

李旦在出生后,一开始还是比较美满的,大哥当太子的时候和父皇母后的关系都很好,不仅父皇很支持他,就连母后也对他另眼相待。按道理最后大哥继承皇位,一家人安安乐乐的生活,可惜天有不顺风云,大哥李弘暴病身亡,然后二哥李贤当了太子。但是二哥当太子时却和母亲非常不和,常常发生冲突,导致母亲越来越看不惯二哥,最后诬陷二哥谋反,将二哥的太子之位废除。

二哥李贤被废的时候,父皇李治的身体已经极差,不能在掌握权力,费劲心思才把二哥的命保住了,而母后武则天对二哥恨之入骨,虽然没有直接要了二哥的命,但是最后也把二哥发配到了偏远边区。然后三哥李显被立为太子,三哥是个软弱的人,自身没什么才干,所以母亲也很放心他。但是在父皇死后,情况又发生变化。

三哥只当了55天皇帝就被母后给废了,而且被赶到庐陵幽禁。然后自己被迫第一次登上帝位,虽然当了皇帝,但是这个帝位他却一点也不想要,因为所有的权力都被母后武则天把持,这个皇帝做的一点滋味也没有,然后更可怕的事情来了,母后掌权没几天就派人去巴州将二哥逼死。自此之后,李旦也就不敢再违逆武则天,因为二哥被杀是在杀鸡儆猴。在当了6年傀儡皇帝后,李旦终于禅位给母后武则天,这是第一次让位。

公元690年,母亲武则天正式登上帝位,开始了长达十五年的皇帝生涯,在母亲成为皇帝后,李旦被降为皇嗣,并且改名为武旦,开始了战战兢兢的皇嗣生涯。在当皇嗣的那8年,李旦受到了武氏诸王的全力打击,不仅自身的安危难以保证,就连自己宠爱的妃子也死于非命,其中就有李隆基的生母。

公元698年,在狄仁杰劝说武则天后,武则天决定把政权还给李氏,因为李旦当了八年皇嗣,虽然朝不保夕,但是依然保有一部分政治力量,武则天为了制衡李旦,派人将被幽禁十四年的三哥李显重新带回了洛阳。

李旦因为自己这个皇嗣当得实在是心惊胆战,加上自己对于权力并无太大欲望,于是在三哥回到国都后,主动上表请求将自己的太子之位让给三哥,母亲武则天同意了,于是在被树立成靶子十八年后,李旦终于暂时解脱,这是第二次让位,让的是太子之位。

李旦让位后,被封为相王,从此开始了较为自由的生活,身家性命都得到了一定保障。但是李唐皇室的传统艺能又开始了,在武则天年老,过了八十岁后。公元705年,太子李显联合张柬之等大臣发动了神龙之变,武则天被迫将皇位禅让给李显。三哥李显在成为皇帝后,试探李旦,表示要封他为皇太弟,李旦本来就不敢接这个烫手山芋,加上他本来就对皇位兴趣不大,于是拒绝了李显。

本以为终于能够过安生日子了,但是谁知道三哥李显太废了,他完全管不住自己的皇后和女儿,他的皇后不仅和武三思等人私通给他戴绿帽子,而且还有野心想成为第二个武则天。最重要的是...

查看详情>>
3

大智若愚这个成语在唐睿宗李旦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唐睿宗李旦
李旦

唐朝政治家、诗人苏味道有一首代表作《正月十五夜》,原文如下: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此诗也是成语火树银花的来源,比喻灿烂绚丽的灯光和焰火。现在每逢元宵节观赏烟花,必有这个形容词和诗句。然而唐朝时还没有烟花,又如何来的这样的比喻呢?这就是要说到本诗的主人公,在唐朝皇帝中极具传奇色彩的唐睿宗李旦。

唐睿宗是唐代皇帝中最会享乐的一位,不管什么佳节,他总要用很多的物力人力去铺张一番,供他游玩。他每年逢正月元宵节的夜晚,一定扎起二十丈(一丈等于3.33米)高的灯树,在树上点起五万多盏灯,号为火树。66米的高的树,挂满五万多盏灯笼,那可是真是比放烟花还壮观。也难怪苏味道能写出火树银花不夜天这么美的描述。

然而唐睿宗最为人所乐道的,除了他的享乐之外,就是他一生中三让皇位,两次登基的故事。究竟这样的他是最聪明还是真庸碌?答案让咱们接着往下看。

首次让位于母亲武则天:公元684年唐睿宗第一次即位,此时的武则天的手中权力还没有达到足以改朝换代,身为她幼子的豫王李旦是她过渡期的最好选择。

李旦虽然继承皇位,他自己并不能上朝听政,真正把持朝政的是自己的母亲武则天。

在此后的一个时期,发生了徐敬业扬州兵变和宗室越王贞等人的起兵。武则天一方面大开杀戒,威服政敌;同时又假意要还政。686年武则天下诏复政于睿宗皇帝。睿宗深知母后不是出于本意,也就假戏真做,坚决表示不同意,武则天也就顺水推舟,依旧临朝称制,把持朝政。

李旦第一次的让位于母亲实则保住了自己的姓名,若他理不明白其中的实际情况真想登基,最后被杀的肯定是自己。

二次让位于兄长李显:698年武则天将废黜为唐中宗李显从房陵召回。李旦“数称病不朝,请让位于中宗”,显然,睿宗称病只是一个借口,他是认为自己年幼,不愿意陷入和皇兄的政治较量。按照长幼的次序,兄长被迎接回到宫中,就表明母后还是有意把兄长选立为继承人的。

唐睿宗第二次让位兄长,不仅说明了他的明理和识趣,也使武则天可以名正言顺地重立唐中宗。结果,睿宗这次以皇嗣身份让位皇兄为皇太子,自己再次被封为相王。

三次让位于自己的儿子:710年唐中宗李显被韦皇后和女儿安乐公主毒杀。改立少帝李重茂,改元唐隆,由韦后以皇太后临朝称制。由于倒行逆施,韦后最终走上了末路穷途。睿宗的三子李隆基、妹妹太平公主等联络禁军将领拥兵入宫,将韦后诛杀,废黜少帝李重茂,拥立睿宗重新登基。

延和元年(712)八月二十五日,在位26个月的睿宗再次让位,把他这最后一让,竟让出了一个新君玄宗。唐朝在玄宗时期步入了一代太平盛世,唐睿宗倒也不能不说是一大成果。皇位传给了太子李隆基,自称“太上皇帝”。至此,睿宗的第三次让位也宣告完成。

在武则天当政多年,宗室往往遭遇杀身之祸的多事之秋,睿宗每每能够自保平安并得以善终,用《旧唐书·睿宗纪》的话说:“自则天初临朝及革命之际,王室屡有变故...

查看详情>>
4

唐睿宗李旦曾经被逼改“姓”,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唐睿宗李旦
李旦

唐睿宗李旦可以说是历史上改名最多的皇帝,李旭轮、李轮、李旦、武轮每一个名字背后都藏着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

李旭轮

龙朔二年(662年),长安城蓬莱宫,一轮旭日冉冉升起,照射在整个长安城上空,似乎能够驱除一切黑暗。

啼……

随着一声啼哭,一个男婴降临在人世间,他便是后来的唐睿宗李旦。

因为一轮旭日东升,很是祥瑞,李治便给这个刚出生的小儿子起名为李旭轮。

这个名字陪伴了李旦十二年,而这十二年也是李旦最美好的时光,由于李旦是李治与武则天最小的儿子,加之他乖巧懂事,很受父母的喜爱,他和哥哥妹妹们在欢声笑语中成长。

命运的转变是在十二年之后,代表性事件为李旭轮改名。

李轮

上元元年(674年),李旦迎来了第一次改名,由李旭轮改名为李轮。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改名,其背后充斥着复杂的政治背景。

历史背景

唐高宗李治有四个嫡子,长子李弘、次子李贤、三子李显、四子李旦,嫡长子李弘被封为太子,三个弟弟被封为亲王。

太子李弘仁爱孝顺,被李治视为最完美的接班人,也一直按照接班人来培养。李治为李弘挑选最好的老师,为他培养最优秀的文臣武将班子,小小年纪便让他监国。

但是天公不作美,“完美”的太子,偏偏没有一个好身体,疾病缠身,一副随时都有可能倒下的姿态,这可急坏了众人。

有人急便有人喜,二子李贤、三子李显,见哥哥这幅身体,觉得自己有机可乘,逐渐的将已收了的心又拿了出来,开始在父皇李治面前争相表现自己。

李治何等智慧,又岂会看不出儿子们的这点小聪明,于是决定敲打一下儿子,不要有争夺皇位之心,具体的方式就是给儿子们改名。

将儿子们名字中的“日”字,全部去掉,李显改名为李哲,李旭轮去掉中间带日的“旭”字,为李轮。

寓意是“天无二日,民无二主”,让儿子们收了不该有的心。

李旦由李旭轮改名为李轮,看似对李旦的影响不大,实则代表着李旦已被卷入政治漩涡,无法脱离。

李旦

九年后,永淳二年(683年),李旦迎来第二次改名,由李轮改为李旦。

父皇李治曾经取走了李旭轮名字中的“日”,改其名为李轮,如今又还给李轮一个“日”字,这个“日”不再是“旭”,而是“旦”,李旭轮获得了被后世人所铭记的名字——李旦。

“旦”字上面一个“日”,下面一个“一”,“一”类似大地,日头高高的照射在大地上,由此可见李治对李旦的期望。

历史背景

李治为何态度一百八十度转变呢?只因世事变迁,他心中也充满了无奈。

太子李弘果然撒手人寰,一去不复还,次子李贤被封为太子,李贤不同于李弘,他有一个好身体和一颗积极参政的心,百官们见李贤有人君之范,积极响应李贤,东宫势力迅速扩张。

老李家兄弟相争、以子逼父的事情不断,李治很是忌惮,再加上武则天推波助澜,最终李治决定废除李贤太子之位,贬为庶人。

一个哥哥身死,一个哥哥被贬,现在轮到三子李显继承太子之位,但是这个李显却每天只知吃喝玩乐,从不关心国家大事,也不听取他人贤言。在外还有一个虎视眈眈的“母亲”武则天,这令李治很担忧,李治深知一但自己死去,局面绝对会...

查看详情>>
5

唐睿宗李旦,他身上展现出了皇帝应有的智慧、魅力和权术

唐睿宗李旦
李旦

或许是因为武则天过于强势,两个当过皇帝的儿子存在感非常低,尤其是小儿子唐睿宗李旦,在其子李隆基开元盛世的光环下更是黯淡无光。唐睿宗李旦虽然没在历史上刷多少存在感,但此人并非是一无是处,其在逆境中的生存智慧和以退为进的让位技巧,很值得现在人学习和思考,庙号“睿宗”绝非徒有虚名。

活下去永远大于刷存在感

看起来至高无上的皇位,在此时的李旦眼中成了烫手的山芋。几年前,两个哥哥因不满母亲的霸道,都死于非命,那首“黄台瓜辞”言犹在耳,现任皇帝三哥李显就因为说了一句赌气的话,立刻被母亲废黜了,将来的命运怎么样,谁也说不好。母亲武则天强大的权力欲望和野心让李旦不知所措,他不想坐上皇位但又不敢违背母亲的心愿。

天生贵胄的李旦是一个知书达理,性情温和又勤奋好学的文艺青年,擅长书法,做一个与世无争的王爷,沉浸在艺术的世界里或许才是最好的选择。但是,为了母亲的“不专权”的美名,只能做一个傀儡皇帝。既然不能改变,那就老实听话,一切都交给母亲,自己当个透明人吧。

徐敬业在扬州造反,宰相裴炎居然建议让母亲还政于李旦,结果裴炎被安上造反的罪名斩首,两年后,武则天还装模作样的下诏还政,李旦极力推辞,武则天很开心,顺水推舟继续临朝称制。四年后,武则天扯掉了最后的遮羞布宣布自立为皇帝,大唐江山就这样改姓武了,大唐的宗室也被斩杀的差不多了,李旦又能改变什么,他第一时间表示,我也要姓武,请母亲赐姓!从此我不当皇帝,我是皇嗣。

李旦如此委曲求全,但母亲依然不放心,她宠幸的婢女韦团儿突然来勾引李旦,估摸又是武则天的一波试探,否则一个婢女岂能如此大胆!李旦当然要拒绝了!但没想到韦团儿居然诬陷他的两个妃子,结果被母亲传到宫中之后再也没有出来。李旦只能忍气吞声,装作什么事情都没发生。后来,胆大包天的来俊臣把矛头指向了李旦,严刑拷打李旦身边的人企图找到谋反的证据,最后还是乐工安金藏当场剖腹明志,这事情才告一段落!

再度让位,被历史掩盖的个人魅力

武则天晚年,在狄仁杰等大臣的劝说下,武则天下定决心把皇位传给儿子。作为皇嗣的李旦再度即位有着充分的优势,但是李旦多次称病不上朝,坚决把皇位让给自己的哥哥。这大约是性格使然,也与多年的生活经历有关,做一个逍遥的王爷远比这万圣之尊更有趣。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李旦让出了皇位,又拒绝当皇太弟的建议,但依然没有打消哥哥的顾虑。太子李重俊和将领李多祚发动政变诛杀武三思,政变平定之后,李旦和太平公主却被武三思一党诬陷是同谋,唐中宗也拿不定主意,让中书令萧至忠审理此事,萧至忠极力劝说,“陛下富有四海,贵为天子,岂不能保一弟一妹,受人罗织?”(旧唐书·列传四十二)当初则天皇后想让相王为太子,他绝食抗议拥立陛下,这份诚心天下人都知道。当时相王都拒绝了,如今又何必再趟浑水呢?唐中宗终于醒悟过来。

在动荡的朝堂之上,李旦依靠着低调谦让最终顽强地生存下来。在历史上,他貌似就是一个做皇帝没魄力,政治上无建树的...

查看详情>>
6

为何几位兄弟里只有他能独善其身?全因唐睿宗李旦有自知之明

唐睿宗李旦
李旦

中国有句古话叫“最是无情帝王家”。为了皇位,皇室中兄弟阋墙,父子反目的事时有发生。要想在那种情况下生存下去,只有两种办法,要么“狠”,要么“忍”。而古代也有一些聪明的皇室成员,凭借自己的睿智成为了最后的赢家。

李旦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第四个儿子,出生在长安。因为他在兄弟间排行最小,所以最受唐高宗宠爱,出生没多久就被封为殷王。成年后又担任右卫大将军、洛州牧,历封豫王、冀王等爵位。按说以他在兄弟间的位置,是轮不到他当皇帝的。但因为他有个野心勃勃的母亲,所以一切不可能都变成了可能。

李旦同父同母的大哥是太子李弘,自幼孝顺仁和,当了太子后更是体恤民情。唐高宗对李弘也很满意,早就视其为接班人。可惜李弘英年早逝,刚刚23岁便猝死在合璧宫绮云殿。李旦的二哥李贤,也深得唐高宗喜爱,在李弘死后被立为皇太子。但因他能力太强,所以引起了母亲武则天的忌惮,最终被逼自杀。李旦的三哥是唐中宗李显,唐高宗李治病逝后,便由他登基继位。当时武则天临朝摄政,李显很不爽,便想扶持皇后韦氏一族来抗衡自己的母亲。结果武则天大怒,将李显废为了庐陵王。

李显被废后,看起来庸碌无能的李旦就被武则天选为了接班人。李旦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是母亲的对手,所以一切都顺着她来。当武则天表露出想要称帝的心思后,李旦立刻自降身份成“皇嗣”,还请求赐武姓。这也是他第一次让位。后来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神龙政变,武则天禅位于李显。李显复位后,欲封立下大功的李旦为“皇太弟”,但李旦拒绝了。要知道,一旦接受这个身份,那下一任皇帝基本就是他了。这是李旦第二次让位。

唐中宗李显被韦皇后一党毒杀后,在太平公主和儿子李隆基的帮助下,李旦再次登基为帝。后期,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的争斗愈演愈烈,李旦为了避免卷入他们的争斗中,主动禅位给儿子李隆基,自己当起了太上皇。这是他第三次让位。纵观他的一生,虽然起起伏伏,但却有惊无险。而最后能明哲保身,全凭他那颗睿智的心。

查看详情>>
7

82岁的女帝武则天,最后竟是被“自己人”赶下台?

唐睿宗李旦
女帝武则天
武则天的儿子李旦

公元690年,唐高宗李治已经病逝8年,武则天也做了8年皇太后,这8年时间,武则天除掉了李敬业、除掉了南安王李颖、琅邪王李冲,并启用来俊臣、周兴等酷吏,大肆铲除异己,逼得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黄国公李撰、东莞郡公李融、常乐公主等人自杀,真正成了李唐一手遮天的人物。

当时的武则天已经67岁,当对权势的热情,是丝毫不减,对于屈居幕后,很不甘心,于是便起了自己当皇帝的心思,同年9月,侍御史傅游艺上奏请求武则天登基称帝,紧接着,百官聚集6万百姓,上表请求武则天登基称帝。

当时的皇帝李旦是满心苦涩,但武则天势大,自己也无可奈何,只能忍着悲愤,请求武则天赐姓“武”,把皇位让给自己老妈,至此,武则天废唐立周,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

武则天在位15年,打击门阀,扶植庶族,发展科举,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延续贞观之治,人们将她统治时期,称作“贞观遗风”,不得不说,政治上,武则天确实有建树,并不比任何男皇帝差。

但武则天创建“控鹤监”,大肆招收美男,流放亲儿子李旦,毒死了大儿子李弘,逼二儿子李贤自杀,鞭死了孙子李重润、孙女李仙蕙,也被后人诟病千年。

转眼到了公元705年,此时的武则天,已经当了15年皇帝,也已是个82岁的老太婆,就在这年,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人,率军冲入迎仙宫,将武则天最爱的男宠张宗昌、张易之兄弟杀死,逼迫武则天退位,史称神龙政变。

神龙政变后,武则天“移居”上阳宫,权势尽失,成了没牙老虎,从二圣临朝,到太后称制,再到女皇临朝,几十年间,武则天杀人无数,政敌无数,为何武则天倒台后,没有人秋后算账,要置她于死地呢?

原因有三,最后一点很重要。

武则天是谁推翻的?宰相张柬之、崔玄暐,张柬之、崔玄暐的宰相又是谁封的?自然是武则天,从某种程度来说,武则天是被“自己人”赶下台的。

这些人可以说自己是为了复辟李唐天下,但绝对不会说武则天是乱臣贼子,因为他们的辉煌腾达,跟武则天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武则天被赶下台后,满朝堂站着多少曾经周武一朝的旧人?只要有人敢提出除掉武则天,不用武则天自己反击,这些人便会将他死得粉碎。

原因二:武则天势力并未消亡

武则天被赶下台后,武三思等武氏族人依旧参与朝政,太平公主依旧权倾朝野,又这两股势力在,武则天的安全,自然没有任何问题。

而武则天,又是心狠手辣的主,早年政治斗争,出手狠辣,比如李敬业,兵败被杀后,武则天不仅将李敬业党羽斩杀干净,而且还把李敬业的爷爷李绩,也挖坟鞭尸,比如建议李治废后的宰相上官仪,便直接被武则天诬陷谋反下狱处死。

能被武则天放过的,都是些翻不起大浪的虾兵蟹将,即便武则天倒台,无权无势,依旧不是这些人可以抗衡的。

原因三:武则天之后,称帝的都是武则天儿孙

武则天倒台,当皇帝的是武则天第三子李显,李显死后,当皇帝的是武则天第四子李旦,百善孝为先,作为儿子,即便母亲百般不是,李显、李旦都会轻轻放下。

而李隆基、李享等人,都是武则天的孙子,曾孙,更不会找...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