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2024二十四节气表
夏至:被阳光与雨水共同热爱的节气
每年6月21日或22日进入夏至节气。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如海南的海口市这天的日长约13小时多一点,杭州市为14小时,北京约15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则可达17小时以上。夏至以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而此时南半球正值隆冬。
我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糜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丌始脱落。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过了夏至,虽然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天一天比一天缩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长。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多,故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将继续升高,因此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从1951年-2006年的资料来看,北方许多城市的历史极值都出现在夏至后。
我国民间把夏至后的15天分成3“时”,一般头时3天,中时5天,末时7天。这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一般年份,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淮地区降水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要求。《荆楚岁时记》中记有:“六月必有三时雨,田家以为甘泽,邑里相贺。”可见在1000多年前人们已对此降雨特点有明确的认识。
同时,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对流天气带来的强降水,不都像诗中描写的那么美丽,常常带来局地灾害。
而在江淮一带,夏至时节正是“梅雨”季节。此时空气非常潮湿,冷、暖空气团在这里交汇,并形成一道低压槽,导致阴雨连绵的天气。在这样的天气下,器物发霉,人体也觉得不舒服,一些蚊虫繁殖速度很快,一些肠道性的病菌也很容易滋生。这时要注意饮用水的卫生,尽量不吃生冷食物,防止传染病发生和传播。
芒种夏至天,这样做让你在炎炎夏日获得清爽好身体
6月6日和21日分别为“芒种”和“夏至”两个节气。芒种是指一些有芒作物将要收割;夏至这天白昼最长,开始进入暑热天气。这时,空气中的湿度增加,体内的汗液无法通畅地发散出来,使人感到四肢困倦,委靡不振。因此,在这两个节气养生,首先,要注意精神调养。就是说,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以利于气机宣畅,通泄自如;其次,要晚睡早起,适当地进行户外活动,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的运行。中午小憩可助恢复疲劳,有利于健康;第三,衣衫要勤洗勤换,常洗澡,这样可使皮肤疏松,“阳热”易于发泄。用“五枝汤”(桂枝、槐枝、桃枝、柳枝、麻枝)药浴,可疏风气、驱瘴毒、滋血脉;第四,饮食宜清淡。唐代名医孙思邈说:“善养生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所以夏天要多食凉性新鲜果蔬,有利于生津止渴,除烦解暑,清热泻火,排毒通便。
专家还提示,芒种宜食具有补肝益肾、生津润肠、乌发明目等功效的桑椹,能补充胃液的缺乏,促进胃液的消化,增进胃肠的蠕动,提高免疫力;其还可改善皮肤的血液供应,营养肌肤,能养颜、美容、乌发,延缓衰老。桑椹对于糖尿病、贫血、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神经衰弱等慢性病均具有辅助治疗的作用。
下面介绍几款宜食的汤菜:
西红柿炒鸡蛋
用料:西红柿300克,鸡蛋3个,精盐、味精、白糖适量。做法: 西红柿洗净切片,鸡蛋入碗内打散。油锅烧热,先将鸡蛋炒熟,盛入碗内;炒锅洗净,烧热放油,白糖入锅融化,把西红柿倒入锅内翻炒2分钟后,将鸡蛋、盐入锅同炒3分钟,放少许味精出锅即可。(注:糖尿病人不放白糖)功效:生津止渴,养心安神。
香菇冬瓜球
用料:冬瓜300克,香菇10克,鸡汤、淀粉、植物油、 精盐、姜、味精、麻油各适量。做法:香菇水发、洗净,冬瓜去皮洗净,用钢球勺挖成圆球待用,姜洗净切丝。锅内放入适量植物油烧热,下姜丝煸炒出香味,入香菇继续煸炒数分钟后,倒入适量鸡汤煮沸,将冬瓜球下锅烧至熟时,用水淀粉勾芡,翻炒几下放入味精,淋上香油,即可出锅。功效:补益肠胃,生津除烦。
荷叶茯苓粥用料
鲜荷叶1张,茯苓5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做法:先将荷叶煎汤去渣取汁,加入茯苓、粳米同煮为粥,粥熟时加入适量白糖搅匀即可。功效:清热解暑,宁心安神,止泻止痢,对心血管疾病、神经衰弱者有一定的辅助疗效。
五味枸杞饮配方
五味子5克,枸杞子10克,白糖适量。做法:将上两味药放入瓷杯中,以沸水冲泡,温浸片刻,再入白糖,搅匀即可代茶饮。功效:滋肾阴、助肾阳。适用于“夏虚”者做为补益饮品。
如何科学解释夏至日,为什么这一天白昼最长?
这是北半球一年中最长的一天,也是夏天开始的第一天。
夏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长的天文现象(夜晚最短),这一天也是北半球进入夏季的第一天。夏至是许多古代社会的一项重要文化活动,至今仍是一些当代群体的重要文化活动。
夏至的天文原理是什么?
地球的旋转轴——穿过地球中心和地理上的南北两极的假想线——与地球绕太阳的轨道并不完全成直角。相反,它的倾斜角约为23.5度,这可能是数十亿年前太阳系形成时与另一个行星大小的物体碰撞的结果。
夏至的说明
地球每年围绕太阳公转一周,所以它的轴在太空中总是指向同一个方向。这意味着北半球有半年的时间是朝向太阳的,另一半时间则是远离太阳的。
在北半球,北极最接近太阳的时刻被称为夏至;一年中北极离太阳最远的时间被称为冬至。
在南半球,至日是相反的。冬至在六月底,夏至在十二月底。每年至日的确切日期都在那一两天内变化。
夏至如何影响地球?
当北半球向太阳倾斜时,阳光以更陡的角度照射在上面,造成夏季的炎热。地理位置住得越北,夏至前后白天的时间就越长。在北极圈里——北极大约25度范围以内的区域——每年的这个时候太阳从不落下。
天文学家把夏至定为夏季的第一天。虽然夏至前后白天最长,但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还在后面。在充足的阳光照射下,北半球的气候大约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才会变暖——这种现象被称为季节滞后。
世界各地都在庆祝夏至
至日在拉丁语中的意思是“太阳静止不动”,指的是夏至正午的太阳似乎停留在全年的最高点。
至日现象从上古时期就被观测到,这可能是人类史前时代最早的天文观测之一。了解每年的季节循环对古人的生存至关重要,夏至和冬至都是日历上的关键日期。
“古代的人们非常清楚这种事情,”洛杉矶格里菲斯天文台的主任埃德·克虏伯说。“它与季节密切相关,而季节与人类行为、活动和资源直接相关。”
世界各地的一些古代遗迹是为了配合夏至的日出或日落而设计的。其中包括怀俄明州洛弗尔附近的毕葛红医药轮,以及英格兰威尔特郡5000年历史的巨石阵。
在欧洲和世界其他地方,仲夏节使古代夏至仪式的记忆保持鲜活。而现代的庆祝仪式包括天文学家举行的关于夏至的活动,比如在格里菲斯天文台的日落展示。成千上万的人将参加在巨石阵举行的夏至日落仪式,近年来,巨石阵已经有了户外音乐节的感觉。
相关知识阅读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6月21日前后(20日~22日),太阳到达黄经90°时开始。是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7世纪,古人用土圭量日影,夏至这一天日影最短,因此把这一天称作“夏至”。
日出、旦一般是指太阳由东方的地平线徐徐升起的景象,而确实的定义为日面刚从地平线出现的一刹那,而非整个日面离开地平线。日出是因为地球自转而产生太阳位置随着时间改变位置的现象。
与“如何科学解释夏至日,为什么这一天白昼最长?”相关的文章
夏至日是如何展现它的“极端”的?夏至日应该吃什么?
现代人的夏季三宝是
空调、手机、wifi
夏至标志着气候已进入盛夏
你理想中的夏天是什么味道呢?
我就是老大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中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太阳运行至黄经90°时为夏至交节点,一般在公历6月21-22日交节。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
我就是这么极端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是北半球各地全年白昼最长的一天,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夏至是太阳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阳光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北纬23°26')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减短。对于北回归线(北纬23°26')及其以北的地区,夏至日过后,正午太阳高度也开始逐日降低。夏季是北半球日照最长的季节,在北极圈会出现极昼,太阳终日不落。在7月1~3日,地球会运动到公转轨道的最远点。夏至是太阳在天空位置最高的一天,在民间有“夏至一阴生”的说法。其实严格来讲,“节气”反映的是季节、物候、气候变化规律,而“阴阳五行”即属于“干支”范畴,“阴阳”的消长,是以“干支”为推算依据。。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
我脾气不太好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吃,我最在行
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江南一带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然而也有一些特别的。各家的夏至面都有各家的味道,但都是在凉面的基础上加上妈妈们的巧思。
过了冷河的凉面,配上冰冰的豆芽,黄瓜丝,胡萝卜丝,再配上妈妈们拿手浇头,青椒肉丝、番茄鸡蛋,或是一小碗炸酱,吃辣的人家,再加上一晚精彩绝伦的油泼辣子。
吃了这碗夏至面,夏天就算轰轰烈烈的拉开帷幕了~
夏至太热怎么办?古人:放假最消暑
夏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正午太阳高度也是全年最高的一天。此后暴雨频现,气温持续升高。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夏至以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而此时南半球正值隆冬。
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立秋前后,我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有些地区最高气温可达40℃左右。
夏至习俗知多少
庆丰收,祭祖先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的习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
夏至南北要吃面
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南方的面条品种多,如阳春面、干汤面、肉丝面、三鲜面、过桥面及麻油凉拌面等,而北方则是打卤面和炸酱面。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除面食外,我国有的地方要吃凉粉、凉皮,有些地区还要喝凉茶,吃荔枝、吃茶叶蛋。
古时是节日放假一天
旧时,古人十分重视夏至节,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国放假一天,而宋代在夏至之日始,百官还放假三天,辽代则是“夏至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彩扇用来驱热,香囊可驱蚊抑臭。
清热消暑
夏志后气温高,暑热邪盛,人体心火较旺,因此常用些具有清热解毒清心火作用的药物,如菊花、薄荷、金银花、连翘、荷叶等来祛暑。
西瓜、绿豆汤、乌梅汤等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食之。炎炎夏日,一杯热茶最能解暑消渴,这是因为热茶利于汗腺排汗,可以达到散热的效果。而且茶能提高脾胃运化能力,把水运送到周身。
夏至忌吃食物
忌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的食物。不要过早或过多吃生冷的食物。少吃动物内脏、鸡蛋黄、肥肉、鱼子、虾等。少吃过咸的食物,如咸鱼、咸菜等。少食一些苦味食物。这并不代表任何苦味食物都不能吃,例如苦瓜、莲子等食物有清心火的作用,很适合在夏季食用。
适量运动
在夏至时节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游泳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在运动锻炼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绿豆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注意做好户外防晒工作。
阳气最旺的夏至,应该如何调养生息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又称“夏节”、“夏至节”。太阳运行至黄经90°时为夏至交节点,一般在公历6月21-22日交节。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
古时夏至日,人们通过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
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所以在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
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
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
夏至阳气最旺,生要注意保护阳气。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就是说,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不要举凡懈怠厌倦,恼怒忧郁,要像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拥有浓厚的兴趣。
太极图上夏至所对应时间为一日的午时(11点~1点),此时阳中一点阴开始萌生,所以午时的小憩或静坐有助于阴生阳降,心肾相交。虽然整个夏季都建议大家能尽量在午时小休片刻以养心,但在夏至当日的午时小憩更能与自然大道相应,达到更好的养心安神效用。
丙申年三之气的特点是容易忽冷忽热,而且常有突来暴雨降温的现象,有些地方甚至出现冰雹。这是由于少阳三火叠加,又加上全年寒水之气太过的原因。因此外界有寒,内里却火盛,会让人容易感受风寒却又特别想吃生冷饮食来解体内的烦热。
在吃一些凉菜、饮品或瓜果时佐加一些生姜、紫苏或荆芥等辛温散寒的食材,有助解表散寒,同时防止寒凉损伤里阳。因为夏至之后接著进入小、大暑,天气才正式闷热起来,但是外界温度愈是高,养生就愈是要著重在体内看不见的那一面。
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嵇康在《养生论》中谈到对夏季炎热的保养:“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这就是所谓的心静自然凉”,是夏季养生法中的精神调养。
夏至尝鲜吃法:祛除夏季燥热的荞麦面
夏至 长卿
夜半惊岚偃旗旌,朝闻远鸦方初醒。
狸奴几下偷翻书,何时听得螗蜩鸣?
夏至,夏至,夏至一到,意味着盛夏正式开始。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在每年公历6月20到22日之间。每年到了这一天,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同理,北极地区的极昼和南极地区的极夜同时在这一天达到顶峰。
然而,所谓盛极必衰,世间万物,莫不如此。夏至是太阳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阳光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减短。夏至日过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也开始逐日降低,直到冬至这一天,将会降低到最低点,然后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古代先人就已经学会采用土圭测日影,从而确定了夏至。中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麋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麋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
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第一次听说这种说法的时候,未免有些好奇,但是仔细琢磨一番,虽然并不是非常明白其中的科学原理,不得不叹服确实有其一番的道理,并不像是信口胡说。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常常是隔着一条马路,就会出现一边下雨一边晴天的景象,古代曾经有人对此做出了非常形象的描述。
竹枝词 唐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不够这种对流天气带来的强降水,不都像诗中描写的那么美丽,常常带来局地灾害。电闪雷鸣之后,大雨如注,行人奔走相避,不免还是有那么几分狼狈的。
暑雨 徐书信
夏日熏风暑坐台,蛙鸣蝉噪袭尘埃。
靑天霹雳金锣响,冷雨如钱扑面来。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其实气候变化实在是千差万别,各地也会有各式各样总结出来谚语反映当地特色。 不过最能反映中国大部分地区气候特点的是最近在湖北省老河市一座禹王庙正厅的榆木大梁上的《夏至九九歌》,全文如下:
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八九七十二,子夜寻棉被;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每逢夏至,虽然天气酷热,但是人们还是会有祭神祀祖的仪式。时值麦收...
查看详情>>夏至习俗有哪些有意思的地方?古人为何对夏至重视
夏至日是我国最早的节日。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古时夏至日,人们通过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魁。”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病疫、荒年与饥饿死亡。《史记·封禅书》记载:“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夏至作为古代节日,宋朝在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辽史》记载:“夏至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清嘉录》记载:“夏至日为交时,日头时、二时、末时,谓之‘三时’,居人慎起居、禁诅咒、戒剃头,多所忌讳”。这一节气从古至今是普遍受人们重视的一个节日,期间的民俗活动也是丰富多彩的。
古时候,夏至不仅是一个节气,而且还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以前,人们称夏至为“夏节”、“夏至节”。据《周礼·春宫》记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生。”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以祈求消灾年丰。清代之前,每到夏至都放假一天,宋朝时期百官还放假三天。这些都足以表明古人对夏至的重视,那么现在夏至里有哪些习俗呢?
1、夏至是什么时候
夏至日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长,北极圈及其以里的地区太阳整日不落,形成面积最大的极昼区。此日过后,阳光直射位置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逐渐减短,日出、日落的方位也开始往南移动。在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亦日渐降低,日影逐渐被拉长。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能量仍比地面向空中发散的多,所以在短时间内气温继续升高。
夏至来临之时,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已进入梅雨季节,而梅雨天气温高、湿度大、日照少,正是农作物病虫害的高发季节。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
2.夏至“忌雨”习俗
夏至“忌雨”的习俗,其实就是一种气候期盼。古时农家把夏至半个月分为头时(前三天)、二时(中间五天)和末时(后七天),农人最怕的就是“时中下雨”和“时末打雷下雨”(《清嘉录》)。这些带有迷信色彩的习俗,反映了古代农民“靠天吃饭”的无奈处境,因为夏至半个月打雷下雨,多半具有梅雨特征,对农作物生长弊多利少;而夏至半月台票过后,正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时节,作物开始需要水分了,所以农家都盼望分龙日(即农历五月二十日)以后,老天能及时下雨。至今,我国许多农村还流传着这样的气象谚语:“二十分龙二十一雨,石头缝里都是米”。
3.给牛改善伙食
夏至传统风俗,给牛改善伙食。这是山东临沂一带流行风俗,牛在古代是一家人的生存希望,大多数农活全靠它了,因此这天,就给牛煮麦仁汤喝,据说牛喝了身体壮,能干活,不流汗。还有民谣作为证据:“春牛鞭,纸牛汉(公牛),麦仁汤,纸牛饭,甜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哈哈,和人差不多了。
4.夏至称人习俗
夏至日称人以验肥瘦,有的地方俗信于此节称体重,验肥瘦可求吉利,为此“慎起居、禁诅咒、戒剃头,多所忌讳”(《清嘉录》)。
5.吃夏至面习俗
清潘荣陛《帝京...
夏至节气是什么时候确立的?2020夏至是什么时候
公元前七世夏至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至7月7日(或8日)结束。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如海南的海口市这天的日长约13小时多一点,杭州市为14小时,北京约15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则可达17小时以上。夏至以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而此时南半球正值隆冬。
我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糜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我国民间把夏至后的15天分成3“时”,一般头时3天,中时5天,末时7天。这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一般年份,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淮地区降水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要求。《荆楚岁时记》中记有:“六月必有三时雨,田家以为甘泽,邑里相贺。”可见在1000多年前人们已对此降雨特点有明确的认识。
我们现在知道了夏至的具体时间和划分意义,那么,可以得知2020年的夏至时间是6月21日。
与“夏至节气是什么时候确立的?2020夏至是什么时候”相关的文章
夏至具体是什么时候,他有哪些别样的文化风俗?
大家都知道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现在正值夏季,夏季有一个节气叫做夏至。夏至日是我国最早的节日,但仍然有部分朋友不太了解夏至,不太清楚每年的夏至是在什么时候,都有哪些习俗。下面小编就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夏至。
夏至是什么时候
一年二十四节气,夏至这个节气是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在公元前七世纪,就有我们的先人用土圭测日影,确定了夏至。夏至是从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开始,到7月7日(或8日)结束。
夏至日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标志着盛夏就要来临,我国南方各地从日出到日没大多为十四小时左右。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有些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达40摄氏度左右。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古时夏至日,人们通过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夏至日是我国最早的节日。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国放假一天,回家与亲人团聚畅饮。从中医理论讲,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长”字。
夏至习俗
夏至蛋
我国的衡阳、郴州、永州和湘西吃夏至蛋。在夏至日,把鸡蛋煮熟,剥了蛋壳之后加入红枣煮汤来吃。在湘南一带,主要是桂阳、嘉禾。夏至当天早上起床,把鸡蛋煮熟,然后用红色染料染红,之后用小网装上,再系在儿童的胸前,一直挂到中午或者下午再吃掉鸡蛋。在民间,认为夏至吃鸡蛋可以强身健胃,行走有劲。
热面
还有人爱在酷热的夏天吃热面,那叫“锅挑儿”,据说有“辟恶”之意,吃热面是为驱除邪恶,多出汗以祛除人体内滞留的潮气和暑气。
夏至羹
湖南长沙人夏至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汤丸,名“夏至羹”,民谚云“吃了夏至羹,麻石踩成坑”,“夏至吃个团(音为”坨“),一脚跨过河”,意喻力大无比,身轻如燕。
生菜、凉面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每年一到夏至就可以开始大吃生菜、凉面了,吃这些生冷的食物可以有效的帮助降火开胃,促进食欲,但是又不至于会因为过于寒凉而损害身体健康。因此每逢夏至将近的时候,凉面等食物就开始大卖了。
馄炖
无锡的人中午时会吃馄饨,取混沌和合之意。民间有谚语云“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此外,还要吃完馄饨之后给孩子称体重的习俗,希望孩子身体健康。
狗肉
一些地方还流传夏至食狗肉的习惯。吃狗肉能强壮身体,史记云“秦人以狗御蛊,俗谓夏至宜食狗肉”。意谓夏天多流行性疾病,夏至适宜食狗肉,以增强抵抗力。故在夏至食狗肉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
荔枝
除了吃狗肉之外,还有吃荔枝的习惯,广州粤语地区和广西的钦州、玉林等地区都非常喜欢吃夏至的狗肉和荔枝,两者合吃不热。大量食用荔枝容易引起低血糖症,也就是“荔枝病”,因此一定要适量。
夏至饼
夏收完毕,新麦上市,所以有日吃面尝新的习俗,也有人用麦粉调糊糊,摊成薄饼烤熟食用。夹以青菜...
查看详情>>与“夏至具体是什么时候,他有哪些别样的文化风俗?”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