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李清照诗词

发布时间:2020-05-26
1

李清照的诗词名句

李清照最唯美的词
李清照的诗词
李清照的诗词名句

李清照是我们熟知的婉约派词人,人如其名,李清照的诗词婉约清丽,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写出很多千古流传的诗词,每次品读李清照,就像细品一杯香茗,令人陶醉。李清照的诗词名句有哪些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李清照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号易安居士,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李易安集》《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辑有《漱玉集》《漱玉词》。今有《李清照集》辑本。

/uploads/image/2020/11/04/timg.jpg

李清照的诗词

1、声声慢

[宋]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色彩。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词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一字一泪,缠绵哀怨,极富艺术感染力。

2、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是一首忆昔词。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3、如梦令

[宋]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小词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词中着意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以景衬情,委曲精工。轻灵新巧而又凄婉含蓄。极尽传神之妙。

4、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是一首抒写离情别绪的词,重在写别后的相思之情。上片虽没有一个离情别绪的字眼,却句句包孕,极为含蓄。下片则是直抒相思与别愁。词以浅近明白的语言,表达深思挚爱之情,缠绵感人。全词轻柔自然,歇拍三...

查看详情>>
2

朱淑真的诗词风格是怎样的?李清照和她的词风有什么不一样

朱淑真最著名的诗
朱淑真的诗
朱淑真词的代表作

今天小编要讲讲南宋才女朱淑真的诗词风格是怎样的?李清照和她的词风有什么不一样?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才华横溢的才女,她们或出身于书香门第、或长于名门豪宅、或来自民间市井、或落魄烟花柳巷,由于所处环境不同,遭遇不同,其文风各具特色、各有千秋,或婉娩、或凄楚、或缠绵、或悲恸,那一行行美丽的诗句,尤如一簇簇含香的奇花异葩,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

朱淑真,号幽栖居士,南宋著名女词人,是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据考证,朱氏系钱塘人,出身宦家,生活不幸,而其生平已不可考。据传朱淑真一生爱情郁郁不得志,丈夫是市井小吏,志趣不合,夫妻不睦,朱氏也因此郁郁而终,年仅46岁。其作品后人辑为《断肠集》。

朱淑真生于仕宦之家,少聪慧,喜读书,诗词皆工。与李清照、吴淑姬和张玉娘并称宋朝四大女诗人。

细考朱氏作品,其辞哀怨,其意悲凉,其心压抑,其人孤独,虽多写闺阁幽怨,而用笔很深,故能动人。其诗词多写爱情之失败和内心之悲凉孤寂,故多幽怨之句,而朱氏体物精深,用笔深婉,虽格局略小,自有一段风流动人之处。

朱淑真爱情不幸,多愁善感的心思找不到知音交流,而闺阁之女更无多少机会去关心世事,故而其诗词处处流露出凄凉之意,其内心的郁结和渴望也就不言而喻了。读朱淑真作品,不可忽略的意象就是清冷,而内含的感情则是深入骨髓的孤独。

传统文化下,女性阴柔,地位卑下,不具备和男子分庭抗礼的能力和资格,而其所拥有的全部就是夫子姑婆。而朱淑真内心渴望理想的爱情,苦求而不得,故而谴笔写心,因此其诗词多有伤春惜春之辞。

读朱淑真词,要留意其意象和内心蕴含的情感,朱氏心思细腻,多愁善感,虽不能说见微知著,但是微风落花都能激起内心的涟漪。

朱淑真内心的压抑似乎总是找不到宣泄的出口,其于外界的交流总是被无情打断。因此她对一切都满含悲观,虽然希望一直萌发,但是总被自己有意无意的消磨掉,这或许是她人生的底色吧。

所以读朱淑真,会发现其孤独无法排遣,其愿望也总是不可捉摸,虽然总是哀叹和忧伤,但是其内心却是空虚和寂寞的。就好比,她总是在哀叹唠叨,但是她永远不能走出藩篱,不能张开心扉去观望世界,这也许是她悲剧的内心源头吧。

朱淑真和李清照俱为宋朝著名女词人,其间区别很大。

易安清丽,朱氏凄婉;易安胸怀宽广,关心国事,朱氏则境界狭窄,多是伤春之怀;易安词后期沉郁苍凉,风格浑厚,朱氏诗词则多一以贯之,纵横不及;易安不仅善诗词,而且有思考和理论,堪称一代宗师,朱氏则重点写心写情,深有余而阔不足。

细品两家笔意,易安多爽利巧妙,偶有健拔之句,朱氏则多细腻伤感,缠绵不断之意。以学问及辞意论之,易安远胜朱淑真,以女性内心隐秘的喟叹,朱淑真则更多独到之处。

但朱淑真诗词皆工,据说其书画也有相当造诣,虽多哀怨忧伤之篇,细读之下却很动人。


查看详情>>
3

李清照一首著名的词《临江仙》,是仿照欧阳修的?

李清照的词
李清照诗词
欧阳修的作品

几千年以来,中国人对诗词歌赋的热爱是任何民族都无法相提并论的。从《诗经》到现代诗歌,诞生了无数经典而又脍炙人口的作品。诗在唐朝时到达了巅峰,而词在宋朝时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于词的运用把握,在宋朝时是有很大讲究的。

比如在填词的时候,就比较忌讳重复,这个重复包括语义上的重复和字面上的重复。因此,许多老先生一直提醒后生晚辈,不要使用重复冗余的字,否则就显得水平低下。然而,一直就有高手,却另辟蹊径,化腐朽为神奇,将叠词运用其中,不仅不露痕迹,而且还别有一番滋味。

六一居士欧阳修就曾经做过这种事情,他曾经使用“庭院深深深几许”这一千古名句。虽然一连有三个深字,但一点都不显得啰嗦重复,反而将一位闺怨女子的心态以景致的描绘而形象生动。只不过,对于这句经典之作,历来都有争议。因为它最早出现在五代十国时南唐著名词人冯延巳的《阳春集》之中。

从后人的视角来看,冯延巳的词风与欧阳修的相差无几,也算一脉相承。到底是谁所作,显得是一件无头公案。不光如此,他们政治地位相似,风格相似,还有很多词被混在一起,难以辨别。然而,李清照所填《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时,很少见地写下了一句序言: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其声即旧《临江仙》也。

因此,后来的文人们纷纷表态:李清照去欧阳修未远,所云当不误。所以,我们现在看到大部分的注释之中,都将这句经典,归于欧阳修的名下。欧阳修确实写得精彩,但李清照仿填的《临江仙》也不差,我们读来也觉得回味悠长: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词的上阙是写在春回大地之时,词人独居思念家人:庭院很深很深,不知道有多少层?云雾缭绕之中,楼阁门窗常常关闭。四下张望,柳梢吐出的新绿和梅花吐蕊的景象越来越分明。在古秣陵城的周围,春天已经到来,然而我却无家可归,也许将会老死在这建康城。

下阙则是词人在触景生情,追忆往昔:当年有多少回共同吟诗赏月,把酒高歌,是多么的幸福啊!然而现在,人却已经老去,什么都做不了了,有谁怜惜你的憔悴,又有谁怜惜你的容颜凋零?什么元宵试灯,什么踏雪赏景,这些都没有了心情和兴致!

词中提到李清照是在建康城写下了这首诗,据考证,她南下之后,饱受颠沛流离之苦,只在建炎三年时来到建康,与担任太守的丈夫赵明诚相聚。也就在这一年,他的丈夫去世,金人南下势头猛烈,李清照携带文物古籍继续南下,就再也没有回过建康城了。也就是说,这首词一定是在建炎三年时创作的。这首词也成为了李清照在南渡之后,第一首能够准确编年的作品。

此时是初春时节,她的丈夫尚未去世,只不过因为国家的巨大变故,已经足够让她心灰意冷,悲伤感叹。她的这些情怀,让词风由清新俊逸变成了悲怆哀婉。这也是当时千千万万失去故土的百姓,内心真实写照。


查看详情>>
4

李清照一首有名的词《丑奴儿》赏析,与辛弃疾的相比怎么样?

李清照的词
李清照诗词
辛弃疾

两首丑奴儿,辛弃疾与李清照的对决,言浅意深,令人玩味无穷。

宋词是祖国文学史上的瑰宝,谈起北宋的词文,有人喜欢苏轼的奔放,“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有人喜欢柳永的细腻,“杨柳岸,晓风残月。”比起北宋词文偏于自然的感发,南宋的词文则注重精巧的构思,比如辛弃疾和李清照,分别以豪放和婉约为主,但作家们都是兼收并蓄,很难说只有一个风格。下面精选他们的两首宋词,进行比较。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代: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毕生以抗金和恢复中原为己任,对南宋统治者妥协政策极度愤慨。这首词创作于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稼轩眼看国势衰颓,自己却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的岩壁上题了这首词,却流传至今。

词人回忆起当初年少不知愁苦,喜欢登高远眺。青春少年,乐观自信,不懂世态炎凉,更不知到处都可能危机四伏。青壮年时驰骋沙场,保家卫国,也无暇谈愁说闷。如今忽然赋闲在家,心中一片闲愁无处排解。“为赋新词强说愁”,一个“强”字,感动过很多人,朴素语言,触动了读者心中最柔软的地方。都曾经有过懵懂无知,也都虚掷过大好年华,感同身受,更加理解词人此时的心情。

时光飞逝,转眼间自己已经退休,词人见多了悲欢离合,处世阅历渐深,对于这个“愁”字也有了更真切的体验。报国无门、削职闲居。“而今识尽愁滋味”,表现了作者一腔忠愤,无处发泄。一个“尽”字,表达了说不完的怅惘与孤独。接下来词人用叠句,两个“欲说还休”,抒发了忧国伤时之意。“天凉好个秋”,尾句形似轻脱,却委婉深沉。

丑奴儿·晚来一阵风兼雨

宋代:李清照

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出生于书香门第,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关系融洽,恩爱缠绵。这首诗就是描写她新婚后的幸福体验,与她后期词作悲叹身世、哀怨悲苦的风格完全不同,读来令人心情愉悦。

酷暑季节,太阳像一个巨大的火炉炙烤着大地。“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前两句看似叙事,却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这场及时雨的赞美、以及对晚凉天气的喜爱。估计女才子也是在闺房里闷了一天,终于可以出来透透气了。一个人在家读书写词,累了就玩玩音乐,晚上丈夫公干回来,自己也梳洗打扮一下,小两口稍微亲热一番。“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这两句表现了李清照一天的生活场景,活脱脱地刻画了新婚女子的羞涩和孤独。

下片先描绘自己的穿着打扮,“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这两句是说,绛红薄绡的透明睡衣朦朦胧胧,雪白的肌肤若隐若现,醉人的幽香阵阵袭来。最后两句妙趣横生,词人犹抱琵琶半遮面地说,“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佳人对丈夫轻轻一笑,然后轻启朱唇,“郎君,今晚的竹席可真凉爽呵。”不言自喻,词人笔墨酣畅,大胆地展...

查看详情>>
5

李清照的词与张耒的词有何相像之处?她们是什么关系

张耒
李清照的词
李清照诗词

张耒和李清照的相识,两人亦师亦友

在汴梁期间,张耒经常到李格非的家中,研讨诗词文学,谈论家国天下事,李清照总是在一边认真的聆听大人们的谈论。李清照最感兴趣的就是他们谈论的诗词文学,因为她的聪颖和对文学的喜爱,以及这方面表现出的天赋,加之活泼开朗的性格,引起了张耒的注意。张耒很是喜欢这个小女孩,并对她的写作加以指点。

张耒年长李清照30岁,如果说父亲李格非是李清照的家庭教师的话,张耒就是李清照的启蒙老师、授业老师。

在张耒的指导下,还不到十岁的李清照就已经在诗词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样极富人文气息的环境是一块沃土,对李清照的词艺提升很快。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李清照的诗词技艺更上一层楼。

每当李清照有新的词作完成,她总是先拿给张耒看,经过张耒的精心指导,李清照的词艺精进。在长时间的教导之下,这种师生关系也变成了亦师亦友的关系。以至于后来两人还有诗文的往来和诗词的唱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李清照最初的词作里就有张耒的写作手法。

李清照在此诗深刻分析了唐朝之所以会发生安史之乱的原因,诗中不仅痛斥了唐玄宗的昏庸和一些奸佞臣子的行为。李清照以史诗的笔法总结了历史的教训,用借古喻今的方式来表达对国事的关心。李清照的诗作要比张耒的诗作寓意更为深刻,确实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风味。

李清照有没有从张耒的作品中获取灵感?

张耒以诗名世,词写得不多,流传到今天的也仅6首。而李清照却以词出名,流传下来的词作较多。那么李清照有没有从老师张耒的作品中获取灵感?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至少从李清照前期的作品中就能看到这种影子:从两人的词作对比中,就能发现这个问题。

(一)《秋蕊香》与《醉花阴》的比较张耒曾写过一首《秋蕊香》的词作:

帘幕疏疏风透,一线香飘金兽。朱栏倚遍黄昏后,廊上月华如昼。

别离滋味浓于酒,着人瘦。此情不及墙东柳,春色年年如旧。

再来看李清照的这首《醉花阴》,这首词无论从韵还是意境来看,都有《秋蕊香》的影子,李清照作这首词的灵感就是来自于张耒的词作。李清照的词作在时空的选取、景物的布局以及主人公情态上都与张耒的词相同,来看这首词《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在这两首词中,李清照的“帘卷西风”,“瑞脑消金兽”,“人比黄花瘦”很显然用的是赋的表现手法,这与张耒词中的“帘幕疏疏风透”,“一线香飘金兽”,“着人瘦”三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两首词曲终阕尽处都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两词在收尾上,李清照的更高一筹,词作灵感虽然来源于张耒词,但是更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风味:张耒的修辞平淡无奇,只是抒发了别离的滋味,“此情”二字将感情全部倾诉出来,给人的感觉很直白;反观李清照的表达则显得含蓄婉转多了,李清照的比喻工整精妙,形神兼备,词的境界也更高,所以得到了很多人的一致赞誉。

再说一点,张耒在词中描写的黄昏,没有说明具体...

查看详情>>
6

李清照最著名的十首诗词有什么?《转调满庭芳》平淡的景致,穿透而来的是故国之思

李清照
李清照的词
李清照诗词

李清照是南宋杰出的女词人,在古典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才女勤于创作,重视音律,更精炼字句。李清照的作品情感细腻,并积极表现现实生活。她颠沛流离,改嫁受冤,正是当时无数百姓苦难生活的缩影。下面介绍的是李清照回忆过往,才思泉涌,这首词朴实易懂,也是真情流露。

转调满庭芳

宋代:李清照

芳草池塘,绿阴庭院,晚晴寒透窗纱。玉钩金锁,管是客来唦。寂寞尊前席上,唯愁海角天涯。能留否?酴釄落尽,犹赖有梨花。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极目犹龙骄马,流水轻车。不怕风狂雨骤,恰才称,煮酒笺花。如今也,不成怀抱,得似旧时那?

这首词作于南宋初期,作者当时已经54岁。经历了宋庭南渡,亡夫之痛,李清照辗转由金华到杭州定居。李清照晚年生活孤独凄凉, 词人通过回忆当年的“胜赏”,将过去的美好生活、和今日的凄凉憔悴作对比,寄托故国之思,哀叹身世浮沉。

词人经历了无数坎坷和是非恩怨,虽然有点看破红尘,却依然对大自然充满了无限热爱。晚年的才女作品虽然不多,却句句发自肺腑。丈夫去世后倍感孤独,于是她经常独自外出散步。池塘边香草芬芳,绿油油的庭院却显得有些阴凉。傍晚时分,天朗气清,屋外寒意阵阵,侵透着薄薄的窗纱。

李清照愁绪满怀,既有故国之思,也有亲人之念,可如今国破家亡,物是人非,自己就像池塘边香草一样,孤独芬芳,慢慢凋零。词人这样想着,不知不觉夜幕降临,一钩残月点亮夜空,门上的金锁静静低垂。曾几何时,她还与丈夫一起赏月饮酒,浅酌低唱,如今细细回味,依然萦绕心头,难以释怀。

再次回到室内,面对席上佳肴,纵然有美酒相伴,也是自斟自饮。那些不能触及的过往,却不能不去想它!酴醾谢了,满地飘落,还好有雪白的梨花开放,香气袭人,也算是一种安慰。可惜花开人不在,花落情难留。片片飘落的仿佛不是花瓣,而是词人破碎之心。

词人本想借酒浇愁,忘记这些烦心事,可是梨花开放,又勾起她深切的回忆。当年“胜赏”的美好时光,“生香熏袖,活火分茶”,她挥舞着带有花香的衣袖,守着火炉,等水沸腾,给友人分茶。那些看似平常之事,却热闹闲适,与今日之凄凉憔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当年曾“极目犹龙骄马,流水轻车” ,大宋昌盛繁华,她们的小家也安稳团圆,日子过得悠闲快乐。可是几年的光阴,一切都那样不可预料,字里行间流淌的是对故国家人深深的眷恋,也有对软弱朝廷的无情讥讽。

不过女才子依然不改本色,“不怕风狂雨骤,恰才称、煮酒笺花。” 她才思涌动,煮酒赋新词。令读者想起南渡前的李清照,天真淳朴。信笔挥洒,就是“绿肥红瘦”的海棠;豪情奔放,就有“沉醉不知归路”的溪亭。而即使是“人比黄花瘦”的重阳相思,也是那么的美好。而“如今也,不成怀抱,得似旧时那?”令人寸断肝肠。

这首词不加修饰,如信手拈来,浑然天成,凄凉憔悴之处境,让人不忍卒读。平淡的景致,穿透而来的是故国之思,看似冲口而出,但是境界却动人心魄。词人思绪万千,笔墨尽情挥洒,不顾时空的阻隔,也...

查看详情>>
7

李清照前期的词作品赏析,李清照所在的时期清明节是怎样的?

李清照
李清照的词
李清照诗词

李清照在京都写下的存世作品并不多,其中就有一首《减字木兰花》,描绘她在季春时节,买了一枝含苞欲放的花儿,让新婚的丈夫明诚来看看,自己和这鲜花,到底是哪个更好看,词句洋溢着新婚女子的喜悦与幸福,而那段时间,也是李清照最幸福的时光。

今天要介绍的一首词,也是李清照写于同一时期,也就是跟随父亲李格非定居京都,嫁给明诚前后那一段时光。这段时间虽只短短数年,却是她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这首词描绘的是京都清明时的盛况,而与她同时期的人中,有一位名叫孟元老的人,写下一部《东京梦华录》,记载了京都的种种,算是繁华盛世的回忆录,其中就有清明节的描述,我们今天就与李清照词作个比照,一起了解昔年京都清明时节的盛况。

一、李清照词里的清明

宋·李清照·庆清朝

禁幄低张,雕阑巧护,就中独占残春。容华淡伫,绰约俱见天真。待得群花过后,一番风露晓妆新。妖娆态,妒风笑月,长殢东君。

东城边、南陌上,正日烘池馆,竞走香轮。绮筵散日,谁人可继芳尘?更好明光宫里,几枝先向日边匀。金尊倒,拚了画烛,不管黄昏。

庆清朝,又名《清朝慢》等,李清照此词为双调97字,上下片不同调,每片10句,并于第3、5、7、10句押平声韵。因各时期刻本或版本不同,部分字词存在差异,如“雕”作“彤”,下片“里”作“殿”,甚至另有增字,当误,但整个架构未发生大的改变,不再另行说明。

这首词的整个上片都在描绘一种花,此花植于宫中,且用帷帘与阑干作了精心的防护,可见对于此花的重视,至于原因,很显然,因为“独占残春”。至于这种花的花名,植于禁宫之内,恐怕不是国色天香的牡丹,就是风姿绰约的芍药。

接下来的4句就开始描绘此花的真容,它绰约中能见天真,在这季春时节,群花绽放之后,依然久久留存。这“绰约俱见天真”之语,是不是很显然只有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才会说出来,而且,这一句话,似乎更像她在描绘自己,作为新嫁娘的模样儿,很是可人。

“妖娆态,妒风笑月,长殢东君。”仿佛换了一下镜头,清明时节的花,尽显妖娆姿态,让春风都要感到嫉妒,又能让那明月为之微笑以对,她似乎就有这般魔力,让东君都为此停下她的脚步。殢,读音替,停滞,逗留意;东君,民间传说中的司春之神,辛弃疾有暮春词,“可恨东君,把春去,春来无迹”。

说完清明时节的花,词人下片开始描绘清明时节京都的景象。东城边,阳光和煦,各种楼台酒肆,人来车往,人们在一起饮酒作乐,好不热闹。而且这个时候,还能看到宫中的那些花正在阳光下竞相绽放。这个时候,还是尽情地喝酒吧,别去管白天黑夜,大不了到了夜间,用掉些蜡烛罢了。

下片中,“香轮”,代指华美的马车;后面的“芳尘”,则是指“香轮”扬起的清尘;“明光宫”,汉时宫殿,在长乐宫内,此代指京都皇城内的宫殿;“金尊倒”,金樽倒,代指饮酒;“拚”,读音畔,意为舍弃。

李清照词中的清明节,主要有花,和城外聚集游玩饮酒的人们,车来车往,好不热闹,同时也可以看到当时的京都,确实是一派繁华的景象,...

查看详情>>
8

李清照的一首词《浪淘沙》是她写的吗?至今存疑

李清照
李清照的词
李清照诗词

在古代,信息传播的技术尚较落后,诗词文章都是依靠口耳相传或纸张记载。但口耳相传总归会流为讹传或被遗忘,纸张书籍也很容易被水浸火烧虫蛀最终化为灰土。真正能够流传上千年的诗词,要么流传极广,脍炙人口;要么作者编纂了自己的诗集出版印刷,或被很多人抄录成册流传于世。

不过即便如此,历史上流传下来的诗集词集野史笔记摘录也因版本众多而谬误颇多,甚至有的张冠李戴,有的讹传成真,有的一首诗词被收入多个诗人的集中等等。

比如《唐诗三百首》中杜秋娘的《金缕衣》、《宋词三百首》中黄公绍的《青玉案》,本都是无名氏所作,原作者已不可考,却被张冠李戴入杜秋娘和黄公绍名下。

还有著名的《生查子元夕》既被收入欧阳修词集中,又被收入朱淑真词集中,至今都没能考证出作者是谁,成为千古悬案。

诸如此类的存疑诗词比比皆是。譬如下面这首李清照的《浪淘沙》,就是一首扑朔迷离之作,存疑上千年,至今都不知到底是不是李清照所作。且先来欣赏这首佳作:

浪淘沙

李清照

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画楼重上与谁同?记得金钗斜拨火,宝篆成空。

回首紫金峰,雨润烟浓。一江春浪醉醒中。留得罗襟前日泪,弹与征鸿。

这首词最早记载在《草堂诗余》中,署名是无名氏。后来很多宋词选本笔记陆续选录了这首词,但大多署名欧阳修。而至近代画风突破,突然很多近代学者的著作中又称其为李清照所作,却又没有任何考证根据。

所以这首词在现代虽仍被署名为李清照,却被列为存疑作品。究竟作者是谁,只怕是再也弄不清楚了。不过,词人扑朔迷离,词却是佳作。

词中上阕起句“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看似平淡实则沉痛。既是言风之来去无踪,又似乎是主人公正做着好梦却被风把好梦吹散,梦去无踪。

而被风吹醒之后,词人“画楼重上与谁同”,形单影孤,登楼独望。今昔对比,不由勾起了回忆:“记得金钗斜拨火,宝篆成空”!昔日与情人相伴的美好往事,俱都一起不复返了。更觉“与谁同”三字的深沉悲切。

下阕转而写孤独登楼远望的情景:“回首紫金峰,雨润烟浓”,无意中透露出漂泊离乡的悲欢离合。而回首当年离乡之景,如今已是细雨烟霭,遮住了目光。唯有不远处“一江春浪”起伏,似乎让词人的愁思也为之起起伏伏,难以平静。

结尾一句“留得罗襟前日泪,弹与征鸿”悲中含愤,将国破、家亡的不幸全部付诸于湿了胸襟的泪水中,用力拧干将它弹向鸿雁,似乎要将满腔悲与愤、凄与苦都诉说给鸿雁,借鸿雁传书!

从词意上看来,词人似乎经历了国破、离乡、夫亡、家散等等凄惨之事。确实与李清照的个人经历相似,且“金钗斜拨火,宝篆成空”等颇有些文化的闺帷趣事也与李清照的生活事迹贴合。由此可见,说此词为李清照所作倒也不是空穴来风。而若说是欧阳修所作,就显得有些牵强了。只是究竟作者是谁,没有明确的考据证据,却是不能一言定之了,只能暂时归为李清照的存疑词作。


查看详情>>
9

李清照著名的诗词中描写过哪些花?都有哪些意境

李清照
李清照的词
李清照诗词

相同的花意,不同的花意,透过诗词花意象看李清照的人格追求

李清照生于动荡的宋朝,其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增加了词中意象的丰富寓意。李清照在词中意象的选择大多为花意象,这反映出李清照作为女性所具有的独特的柔美、细腻,但是变化莫测的人生给了李清照更多地家国感情和人生感悟。

笔者多年研读,以为李清照词中的花意象不仅仅表达出词人不同的心境。比较南渡前后词中意象,不难发现词人人生观的变化。通过分析李清照词中的花意象,必定帮助人们加深对李清照人格追求的研究。

一、菊花

菊花一直是我国古代诗人、词人多加青睐的诗词意象。提起菊花,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性情高雅、寒风傲骨和与世无争等一系列词语。但是在李清照的词中,菊花所传达的情感和志向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拓展,菊花不再是世俗之外充满闲情逸致的象征,反而多具有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和乱世中保持高洁人格的象征。

(一)李清照通过黄菊意象表达对明诚的思念李清照的早年生活可以说是幸福完美的,在婚姻不由己的封建社会,与丈夫明诚也是情投意合、琴瑟和鸣。李清照在重阳节思念丈夫明诚时曾写下《醉花阴》,词中“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中的黄花指的便是菊花。从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来看,李清照与丈夫明诚夫妻恩爱但是却常常多离少聚,在本应阖家团圆的重阳时节,对于丈夫的思念之情自然油然而生。

醉花阴中对于菊花的描写真切地表达出李清照初守深闺寂寞难耐,对明诚无尽思念以致寝食难安,人也憔悴的心境。在极度思念丈夫的时刻,李清照中的菊花也是不负往日盛景,随着西风飘零,散落满地终究逃不过一个惨字。综合整首词的意境,本就万物凋零的深秋,傲骨的菊花也难逃一劫,可在寒冷的寒风中比日渐消瘦的词人茕茕孑立。

(二)李清照词中通过白菊意象表达人格的高洁李清照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不仅仅是因为其卓越的诗词成就,也是因为其传奇的人生经历和独特的精神光芒。《多丽》中李清照对于白菊的描写“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就与《醉花阴》中对于黄菊的描写明显不同。

在《醉花阴》中黄菊虽傲骨却也在萧瑟秋风中凋零,传达出自己对生活的失望和对明诚相思至极的心境。但在《多丽》中,白菊虽经一夜瑟瑟秋风也凋零满地,但却保持着自己的风骨。结合李清照创作《百丽》时的处境分析,此时的李清照已经完全褪去青年时期的稚气,在动荡的生活中沉沉浮浮。

与明诚的婚姻虽没有带来一世温暖相守,但毕竟两人是心意相通。但是李清照后被迫嫁于奸臣张汝舟,本就追求完美爱情的李清照这段强迫的婚姻也没有善终,时事的动荡让李清照被迫离异重新过上居无定所的生活,在精神与肉体双重打击下,李清照写下了《多丽》中对于白菊的描写。经过一夜风吹雨打,象征着高洁伟岸的白菊也已凋零败落,不负往日。但是仔细看看败落的白菊仍保持着自己原有的花香,没有失去自己的傲骨。

二、梅花

古代词人大多赞颂梅花的寒风傲骨、极力...

查看详情>>
10

李清照的诗词名句有哪些,李清照爱喝酒还爱赌博?

李清照
李清照的词
李清照诗词

李清照是个小太妹,现存词作一半提到酒,还写过一本书讲如何赌博

提起李清照,大家定会想起一个词:才女。

才女是什么呢,能吟诗,能作词,能书画,能抚琴,这些技能,李清照都具备,“才女”这个称号,她当之无愧。但“才女”,一般还附加了许多其他的色彩,譬如乖巧,譬如安分,譬如居家,譬如料理内务一把手,总而言之,就是除了学识外,还增加了大部分符合古代礼教的女子“德行”。

而李清照,可就不太符合这兼具的其他定义了,这一点,想必是许多人所不曾了解的。

她爱喝酒,词作里多次有酒的身影,比如: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还好赌博,好到什么程度呢——专门写了本书,讲如何赌博。

她这肆意不羁的性格是如何养成的呢,且听我慢慢说来。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和母亲王氏,都是文化世家,一个曾是官学教授,一个是状元的女儿,夫妇恩爱有加,他们为幼年的李清照营造了一个非常好的家庭成长环境。

家里藏书万卷,夫妇只有这么一个女儿,因此便对李清照极其呵护,父亲李格非有事没事就教教女儿吟吟诗,作作词,弹弹琴,画幅画,没有指定她一定要做什么样的诗词,画什么风格的画作,给了李清照极大的自由发挥空间。

随着年岁渐长,李清照对诗词书画便渐渐生了兴趣,女孩儿闲在家又没什么事,因此吟诗作画的技能便磨练得越发成熟了,父亲见了,甚是欢喜,便不理睬外头那些“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纲常礼教,从此铁了心地更乐意为孩子创造一个宽松开明的学习空间,任其在自己的领域里驰骋。

想来李清照的诗词如此出色,与其早期父亲的细心培养是分不开的,有话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她深厚的文学素养必然也是多年累积、细心钻研的结果。

由于家庭环境比较宽松,李清照打小就不怎么受那些条条框框的规矩束缚,因此孩提时代,有着如同男孩儿般调皮任性的性格也是不难理解。

先说爱喝酒,前面已经提了几句她词里有关酒的内容,在此就不做赘述,我们来聊聊李清照“醉驾”的趣事,这醉个酒,还能醉出点名堂来,留下一首千古传诵的诗词,真是不禁感慨:优秀的人真的做什么都是翘楚,闲话休提,且看: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的大意就是,少时的李清照与朋友们相约坐船出游,兴正浓诗,望着眼前的良辰美景,怎么少得了酒的陪伴,李清照与朋友于是喝了个酩酊大醉,东倒西歪,昏昏沉沉,连家的方向都找不着了,想要摇桨回去,却早已醉得分不清东南西北,一个不留神儿,划到荷花堆里去了,吓得原本栖息在荷花荡里头的白鹭刺啦刺啦地扑腾翅膀,临空乱飞。

这事儿横竖就是一个“醉”引起的,这词里头透着李清照那一股子灵气劲儿,将少女的嬉戏,对大自然的喜爱刻画得惟妙惟肖,着实令人称奇。

再来讲讲李清照的另一个癖好:赌博,但李清照所爱的赌博,可不是咱们那种三岁小孩儿都会玩的掷骰子的把戏,她擅长的那种赌博,叫做“打马”,是一种非常考验推理...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