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二十四节气表

芒种如何养生

发布时间:2020-06-01
1

芒种时节,如何做到防暑降温?不可忽视的仲夏养生细节

芒种做好防暑
芒种养生
芒种防暑

中午最好能小睡一会,时间以30分钟至1个小时为宜,以解除疲劳,利于健康。 时光流转,季节交替,芒种节气已到,喝一杯白茶,防暑降温。

《1》

芒种,是一个充满反转色彩的节气。

“芒种”一词最早的出处来自于《周礼》,“芒”,是指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种”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的节

于农事而言,芒种是耕种最忙的季节。芒种芒种,样样要种,一样不种,秋后囤空。

芒种至夏至这半个月是秋熟作物播种、移栽、苗期管理和全面进入夏收、夏种、夏培的“三夏”大忙高潮。

于民俗而言,芒种时节,需送花神。

在《红楼梦》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一章,便记载此习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 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

《红楼梦》里,林黛玉两次葬花,其中一次就发生在芒种这个节气后,所以才有了“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名句。

于养生而言,芒种,表示仲夏时节正式开始,炎夏高温模式即将开启。

防暑降温,避免中暑等养生细节,不可忽视。

《2》

在养生方面,芒种季节适合调畅情志,可以适当的晚睡早起,避开太阳直射,注意防暑,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的运行,振奋精神。

夏日昼长夜短,中午小憩可助恢复疲劳,有利于健康。芒种过后,勤洗澡、勤换衣,以疏泄“阳热”。

芒种时节养生,有三个方面需要格外注意。

首先,芒种过后,天气炎热,需要保持心情愉悦。

其次,芒种一过,意味着仲夏到来,高温天气如约而至,防暑降温不可少。

最后,预防空调病。

下文细说这三个养生要点。

《3》

芒种时节,如何保持心情舒畅?

高温天气,不胜其烦,有时候天气一燥热,还会莫名地烦躁,保持心情舒畅,亦有妙招。

只要准备三件宝物即可。

一是蒲扇一把,二是白茶一杯,三是古诗若干首。

炎热夏季,摇一把蒲扇,悠然自得,可放松心情。乐天居士也说了,“盛夏不销雪,终年无尽风。”

此时,可读几首诗,若是有条件,可抄写一二,使心境放松,怡然自得。

自然,手边不可少一杯白茶,最好可选择当年的新茶,如白毫银针、白牡丹等,这类茶芽头较嫩、白毫丰富,营养物质丰富。

新茶鲜爽,茶汤清冽,爽口的茶汤,可以给夏季送来凉爽。同时,新茶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物质。氨基酸,是凝神静气不可少多重要角色。

氨基酸中,有一种名为茶氨酸的物质,这个小小的物质,可达到使心神宁静的作用。

茶氨酸让人心情平静的原理,也很简单。

通常人的脑电波会根据精神状态产生不同的频率,当脑部状态处于平静的时候,脑部会产生一种减压的指针波α-脑电波。

kobayashi等临床实验证明,人体摄取50毫克茶氨酸,α-脑电波会逐渐增加,α-脑电波能协助我们达到精神放松并保持头脑灵活的状态。

(理论依据,摘自kobayashi k,nagato y,et al.effects of l-theanine on therelease of alpha-brain waves in humanvo...

查看详情>>
2

气温升高后的芒种时节,怎样养生才最符合季节特点?

芒种与养生
芒种如何养生
芒种的气温

芒种,太阳黄经为75度。农历书记载:“斗指巳为芒种,此时可种有芒之谷,过此即失效,故名芒种也”。就是说,芒种节气是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晚谷、黍、稷等。芒种也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由于天气炎热,已经进入典型的夏季,农事种作都以这一时节为界,过了这一节气,农作物的成活率就越来越低。农谚“芒种忙忙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芒种节气养生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同一节气的气候特征也有差异。我国中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增多,气温升高,进入连绵阴雨的梅雨季节,空气十分潮湿,天气异常湿热,各种衣物器具极易发霉,所以,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把这种天气叫做“黄梅天”。另外,我国的端午节多在芒种日的前后,民间有“未食端午粽,破裘不可送”的说法。此话告诉人们,端午节没过,御寒的衣服不要脱去,以免受寒。在我国的江西省有谚语:“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牵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短短几句话,反应了夏天人们的通病--懒散。其原因是夏季气温升高,空气中的湿度增加,体内的汗液无法通畅地发散出来,即热蒸湿动,湿热弥漫空气,人身之所及,呼吸之所受,均不离湿热之气。所以,暑令湿胜必多兼感,使人感到四肢困倦,萎靡不振。因此,在芒种节气里不但要搞好雨期的田间管理,更要注意增强体质,避免季节性疾病和传染病的发生,如中暑、腮腺炎、水痘等。

芒种的养生重点要根据季节的气候特征,在精神调养上应该使自己的精神保持轻松、愉快的状态,恼怒忧郁不可有,这样气机得以宣畅,通泄得以自如。

起居方面,要晚睡早起,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避开太阳直射,注意防暑),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的运行,振奋精神。夏日昼长夜短,中午小憩可助恢复疲劳,有利于健康。芒种过后,午时天热,人易汗出,衣衫要勤洗勤换。为避免中暑,芒种后要常洗澡,这样可使皮肤疏松,“阳热”易于发泄。但须注意的一点,在出汗时不要立即洗澡,中国有句老话,“汗出不见湿”,若“汗出见湿,乃生痤疮。”

这里给朋友们介绍几种药浴的方法,所谓药浴就是在浴水中加入药物的汤液或浸液,或直接用煎好的汤药,以蒸气沐浴方法或熏洗全身或患病局部,达到健身防病的目的。

药浴的使用方法在我国由来已久。据载,自周朝开始流行就用香汤浴洁身,宋明期间,这种香汤浴传入民间,便出现了专供人们洗芳香浴的“香水行”,逐渐形成了一种习俗。人们择日选用不同的药浴洁身、防病。如春节这天用五香汤沐浴,浴后令人遍体馨香,精神振奋;农历的二月二,古人称之为“中和节”,民间曰为“龙抬头”的这一天,多取枸杞煎汤沐浴,可令人肌肤光泽,不老不病;夏季常用五枝汤洗浴,是为疏风气、驱瘴毒、滋血脉。到了清朝,药浴不仅作为健身益寿的方法,而且广泛用于治疗和康复疾病。

在药浴的过程中,除了水本身的理化作用(主要是温热作用)外,主要是药物对人体的影响。药物水溶液的有效成分,通过体表和呼吸道粘膜进入体内,根据不同药物的组方,可起到舒通经络、活血化瘀、祛风...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