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西安事变前夕,老蒋想找两个人取代张学良和杨虎城,他们是谁呢?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与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成了全民族统一抗日的局面,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历史。
近些年,在一些别有用心的“公知”的歪曲下,张扬二人不再是民族英雄,而是成了“千古罪人”。还有一些观点认为,张杨二人行事草率,险些误了大事。其实,很少有人知道,在西安事变发生前夕,时局之紧迫危急,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张杨二人如果不率先发动“兵谏”,蒋介石就会抢先发难,掳夺二人的职务,所以,张杨二人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蒋介石对待异己势力,向来心狠手辣,会通过各种手段将其架空,甚至直接消灭,尤其是对张学良、冯玉祥这些足以抗衡自己的大军阀,更是无时无刻不想方设法将其铲除。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带着东北军辗转退入陕西,虽然失去了立身之本,但还是一头不容小觑的“瘦骆驼”,依旧是蒋介石心头不吐不快的肉中刺。另外,杨虎城的西北军也向来跟蒋介石不对付,让老蒋时刻想着除之而后快。所以,当红军长征后进入陕北,蒋介石好像看到了“一石三鸟”的绝好良机,不惜亲自抵达西安,召开西北“剿匪”工作会议,逼迫督促张杨二人,与红军“同归于尽”。
此时的张学良,已经跟红军交过几次手,遭遇了惨败,而且,张学良也非常敬佩红军的团结,当他得知红军长征中种种诸如“爬雪山”、“过草地”、“吃野草皮带”的事迹之后,简直敬佩到五体投地,不止一次在军事会议上当着所有军官的面,夸赞红军说:“他们吃这么多苦,竟然没人跑,一路走到这里,咱们谁有这个带兵本事?谁有,东北军你带!”基于此,张学良不仅不会真心打红军,而且还暗中不断接济红军。
蒋介石耳目众多,对此也有耳闻,所以,蒋介石也知道,如果强逼张杨二人,可能不会如愿,所以他心中就萌发了一个恶念:干脆剥夺二人的职务,彻底清除掉。当时,蒋介石甚至把取代张学良和杨虎城的人都带来了,就是他的心腹蒋鼎文和卫立煌,也是老蒋帐下的“五虎将”之二。
蒋介石甚至公开对张杨二人摊牌,给他们两个“出路”要他们选择:第一个,老老实实跟红军“死磕”,由中央军监督;第二个,东北军和西北军分别调往福建、安徽,陕西由中央军驻防。蒋介石还指示蒋鼎文面见张学良,直截了当地要他交出兵权。
对这种要求,张杨二人怎么可能答应?他们同时也知道,蒋介石要对他们动手了!
蒋介石一同带到西安的还有一个重要的人,就是民国第一大报《大公报》的总编张季鸾,此人堪称蒋介石的“文杀手”、“布衣宰相”,他的一支笔,就可能在全国造成很大的舆论影响,是蒋介石“兵不血刃”实施自己阴谋诡计的最好帮凶。
就在西安事变爆发前的12月11日,蒋介石已经命令张季鸾准备发表一个“特大新闻”,以“剿匪不力、不听指挥”的罪名,剥夺张杨二人的职务,由蒋鼎文取代张学良统辖东北军,卫立煌取代杨虎城统辖西北军。
蒋介石的这种在舆论上“先发制人”的伎俩,杨虎城早在1933年就领教其厉害了,当时他还是陕西省主席,结果就是张季鸾的一支笔,把他从省主席的位置上拉了下来。因...
查看详情>>与“西安事变前夕,老蒋想找两个人取代张学良和杨虎城,他们是谁呢?”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