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南宋

发布时间:2020-05-26
1

南宋观后感汇集

南宋观后感

南宋观后感 篇1

看完《满江红》,其实我心里五味杂陈,实在不敢轻易评论它。原因既包括影片的很多处艺术处理超出了我的欣赏理解范围,也包括影片的主题让人不敢随便置评。只能说说零碎的感想。

影片有意多次从高空俯视的`角度拍摄剧中人物穿过层层叠叠的房屋快步行走的镜头,配上一种类似于京剧演奏又带有摇滚腔调的配乐。看的时候我不太理解,现在回想起来,好似是一种隐喻:观众们要通过剧本设置的种种悬念才能最终理解电影的内容,不走到目的地,是不会知道电影到底想告诉你什么。

记得春节前的电影介绍中曾提到本片类型是悬疑+喜剧。当时觉得有点奇怪,喜剧演员沈腾演的电影会有悬疑吗?配上春晚相声专业户岳云鹏,那应该都是“抖包袱”啊。观影时还真的就是这样一种感受:沈腾的喜剧形象太深入我心,无论沈腾说得多么大义凛然,情感如何真挚投入,我总是很出戏。

电影看完感觉是导演带观众在玩剧本杀,可能很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口味吧。但我对里面那种北方方言味的对白、现代感与历史感混杂的内容感到有点不适。

还有,希望导演考虑一下某些血腥镜头的处理。考虑到春节档有很多青少年观影,那些干脆利落的利刃割喉、人物捂住致命伤口抽搐而死的镜头还是应该作更合理的处理。

最后,看电影就是谈一场恋爱,是你的那杯茶你怎么看都觉得顺眼,反之则反之。不管别人怎么说,你去看就对了。

南宋观后感 篇2

大年初一去看了张导最新的作品满江红,不可谓不震撼。

背景取自宋朝抗金英雄岳飞所著的一首词。靖康之乱后,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直接导致北宋灭亡。岳飞目睹了金人入侵后家乡惨遭杀戮奴役,心中愤慨,凭一己之力,创立岳家军,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名将,收复失地数计。在前线形势大好之际,宋高宗赵构自乱阵脚,秦桧趁机与金人议和,以莫须有的罪名诛杀岳飞,英雄豪杰未魂归战场,却死于奸人谋害,可怜可悲。

说回电影,整个故事流畅动人,悬疑笑点并驾齐驱,该哭该笑看官自行判断。很多人说剧情诸多反转,但是给我的感觉是人物性格的不断反转。

1.电影的开始塑造的张大(沈腾饰)是个畏首畏尾贪生怕死之辈,但是中途金人翻译官哈登要跑的时候,他突然掏出剑直接杀掉了哈登,而且责怪孙均(易烊千玺饰)那一刻,他憎恶金人的形象跃然纸上,也为后面一系列的故事走向埋下伏笔。

2.刚开始的孙均是个杀人如麻的刀,后来才发现是个双面间谍,深明大义,最终完成了张大一行人的愿望。他找秦桧要鸟那里,我以为是用鸟当武器啥的,结果是个信鸽……

3.何立(张译饰演)说自己已经剐了桃丫头(车夫刘喜的女儿),而且当着张大的面摔了手镯,大家一定万分心痛,但是最后桃丫头在石狮子上面复诵满江红的那一刻,又似乎看到了他善的一面。人性本就复杂,在偌大的宰相府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必须狠毒,已然沾满鲜血的手仍是无法残害无辜小儿,逼不得已却早就无法回头。

4.秦桧(雷佳音饰演)的老谋深算在电影里一览无余,最后当着一众将士激情昂扬的背诵了满江红,大...

查看详情>>
2

南宋开国皇帝刘裕怎么起家的?他也是南朝唯一值得肯定的君主

刘裕怎么起家的
刘裕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宋朝

南宋开国皇帝刘裕怎么起家的?

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他是东晋至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南朝刘宋开国皇帝,乃西汉楚元王刘交之后。刘裕祖籍彭城郡彭城县绥舆里(今江苏省徐州市境内),生于晋陵郡丹徒县京口里(今江苏省镇江市境内)。这让人不禁想起辛弃疾那脍炙人口的词句:"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刘裕于晋哀帝兴宁元年(363)出生。其时刘裕家境贫苦,母亲在分娩不久后因病去世。父亲刘翘无力请乳母给刘裕哺乳,一度打算抛弃他。所幸刘怀敬之母伸出援手,养育刘裕,刘裕才得以活下来。虽然出身贫寒,刘裕却才能出众,且有大志。当时出身琅琊王氏的王谧就十分敬重他,《晋书·王谧传》记载:"初,刘裕为布衣,惟谧独奇贵之,尝谓裕曰:'卿当为一代英雄。'"

后来刘裕从军,成为北府军将领、冠军将军孙无终的司马。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孙恩在会稽(今浙江绍兴)起兵反晋,东南八郡纷起响应,朝野震惊。刘裕随军平叛,大败孙恩并逼迫其跳海自尽。转战三吴的几年中,刘裕屡充先锋,每战挫敌,其军事干略得到初步显露。

孙恩起兵,消耗了晋廷兵力,造成京防空虚。这给了盘踞长江上游军事重镇荆州,虎视三吴的桓玄可乘之机。

元兴元年(402),骠骑大将军司马元显率军西讨桓玄,桓玄也率荆楚大军南攻司马元显。司马元显派刘牢之抵御,刘裕也随军前往。刘牢之率部到达溧州(今江苏溧阳)时,遭遇桓玄大军。

刘裕请求发起攻击,没得到同意。刘牢之打算派刘敬宣到桓玄营中讲和,遭到刘裕与刘牢之的外甥何无忌联袂谏阻。然而刘牢之一意孤行,最终被桓玄攻入建康,杀司马元显,收夺刘牢之兵权,以其堂兄桓修代之。

刘牢之惧祸而逃,后自缢身亡。刘裕审时度势,暂投桓玄以行韬晦。由于刘裕屡建军功,于北府旧部中颇有声望,故桓玄也不敢小看他,任命他为中兵参军。桓玄篡位后,屡屡有人建议杀死刘裕以绝后患,可桓玄犹豫不决。

元兴三年(404)二月,刘裕以打猎为名,聚集北府兵残余兵将一千七百余人,在京口举兵起义,歼灭了桓楚在此的兵力,杀死桓修。接着,众人推刘裕为盟主,传檄四方,各地纷起响应,最终大败桓玄。得胜后,刘裕获王谧等人推举,出任使持节、都督八州诸军事、镇军将军,徐州刺史。不久其又奉武陵王司马遵之命,承制总百官行事,整顿朝纲,朝中风气一新。

义熙元年(405),刘裕遣使到后秦,要求后秦归还之前占领的南乡、顺阳、新野、舞阴等淮北诸郡。大概是鉴于西面战事吃紧,不想再在东面又与刘裕为敌,于是后秦皇帝姚兴答应将淮北的十二郡全部归还给东晋。

义熙二年(406),刘裕因功受封为豫章郡公,食邑万户,获赏绢三万匹。他的僚佐只比原太傅谢安的僚佐低一等。义熙四年(407)正月,因王谧去世,刘裕听从幕僚刘穆之劝言,入朝商议继任人选。最终刘裕获授侍中、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录尚书事、...

查看详情>>
3

南宋皇帝宋孝宗北伐失败在什么地方?跟这个脱不了干系

宋孝宗北伐
宋孝宗北伐为什么失败
宋朝

南宋皇帝宋孝宗北伐失败在什么地方?

赵昚登帝位,他年少时亲眼目睹了赵构的软弱无能,秦桧的专权、迫害忠良。为了鼓舞士气,为北伐做准备。赵昚上台后、遵循着三大方针:

其一,给岳飞以及岳家军的众位将士平反,承认他的功绩;

其二,扩大平反,将被秦桧迫害的赵鼎、范冲等人平反,已经死去的追封,活着的加官进爵,入京继续效力;

其三,重用仅存的南宋中兴四大将中的张浚,由他推选人才,进行北伐。

张浚眼光毒辣,一眼便选中此时的南宋顶尖战力李显忠。赵昚下令,张浚主持北伐,李显忠为主将。如果事情如此发展,那么隆兴北伐估计不会惨败,光复故都开封也是指日可待。

可是偏偏张浚却为李显忠配备了一个副手——邵宏渊。

邵宏渊何许人也?

首先,邵宏渊根正苗红,自大入伍以来就是韩世忠的部将,而且他的性格也是耿直、作战勇猛,不同于一般的南宋将领唯唯诺诺。

就比如南宋绍兴三十一年完颜亮兵分三路袭击南宋江淮地区。其中,金国万户长萧锜率领十万大军意图兵出花靥镇(今安徽寿县西北),途经定远县、藕塘关、清流关、滁州、真州,直破扬州,金军确实锐不可当,一路上势如破竹,直到他们在真州城北的胥浦桥遇到了邵宏渊。邵宏渊绝不坐以待毙,他把几乎所有的兵力交给了三位将官,就以此桥为界限阻挡住萧锜的进军。邵宏渊这么做确实让萧锜眼前一亮,邵宏渊不同与那些见到金军就跑的宋人,这让萧锜有了些许的斗志。萧锜命令十万大军全军压境,很明显,邵宏渊是顶不住的。但是邵宏渊确实是把硬骨头,他没有在萧锜全军冲锋时就选择后退,而是直至厮杀到三位将官战死,自己的大部队消耗殆尽,才率领残部向海边撤退。

邵宏渊为将有勇武之姿。

但是,他却没有谋略。两军对垒,将大部队交予三位将领,自己痛快厮杀,全然不顾士卒死活。而且,明明身后有真州城这一险固可守,为什么偏偏选择和粗暴的女真人野战。不用地势,打女真人善打的杖。

邵宏渊注定只是一介莽夫,无将帅之才。

邵宏渊个性如此鲜明,他在接到任命时,公然表示不满,她不愿做李显忠的部下,他向张浚要求主将之位。北伐当即,邵宏渊如此胡来,按理说张浚应该义正言辞地拒绝,并且将邵宏渊军法处置,以示军威。可是,张浚居然同意了邵宏渊地请求。为什么?

因为邵宏渊是嫡系。李显忠再神勇、再多谋也只是降将。况且李氏一族先降金、再降伪齐,等到这时,李显忠一家被完颜撒离合灭门才降宋报仇。如此一来,张浚的选择也是在情理之中。只不过一山不容二虎,张浚的选择冥冥之中注定了隆兴北伐失败的命运。

宿州大捷

隆兴元年,北伐正式拉开序幕,西路军由李显忠率领,自定远渡过淮河攻打金国重镇灵璧;

东路军由邵宏渊率领,自盱眙度过淮河攻打虹县。

虹县、灵璧攻克后,东西两路军马合兵一处进攻宿州。

西路方面进展顺利,李显忠在淮河以南等待着萧锜的响应。原来在金国内部因为完颜亮的残暴,引发了契丹大起义。萧锜本是契丹人,这个时间恰好最适合策反他。可是出乎意料,萧锜出现在淮河北岸,不单单是他,还有他身后数万的金国士兵。...

查看详情>>
4

南宋皇帝宋孝宗北伐为什么失败?其实战争的花销拖垮了南宋

宋孝宗北伐
宋孝宗北伐为什么失败
宋朝

在公元1163年,宋孝宗组织了一场大反攻——隆兴北伐。打着"复我河山"口号的北伐战争声势浩大的进行,前期一度收回了大部分的国土,战争持续了将近一年半的时间,原本顺风顺水的南宋军队却在宿州一战输的老底都没了。

让人不得不感慨真是有点虎头蛇尾。而在这场北伐战争开始之前,就有声音指出:赢不了,没钱!

这句话就让人很疑惑,南宋会没钱?被称为"小市民天堂"南宋居然会没钱?这怎么也说不通,毕竟这个朝代可是有"富宋"之称。

南宋的"富宋"称号

我们从南宋的财政税收数据上看,南宋时一点都不缺少钱的。当时南宋一年的财政总收入已经高达两千五百万两白银。

这一数据即便是在三百年后的明朝(公元1571年)隆庆年间也没能达到。当时明朝的年收入方才两百五十万两白银。连零头都达不到。

即便是过了几十年以后,明朝万历年间经过首辅张居正大刀阔斧的改革,明朝的岁收翻了一番,也不过四百万两白银。

那么我们再把时间线往后推移一点,在清朝的顺治七年,国家岁收好不容易才到了一千四百八十五万两白银,在经过两百年的发展,与1850年前后,也就是咸丰年间,达到了三千万两。这时候,才超过了南宋的两千五百万两白银,并且此时的人口重量已经达到了三亿人,是南宋时期的十倍。

对于南宋这个大财主,其他的朝代真的只能算是一众农民。

我们再来回看一下这场北伐战争。一场战事算下来,最多就是花费两千万两白银,相比于总收入来说,前面这么多年的底子,也不至于掏空国库,为什么就不够花了呢?

实际上是真不够,并且真实的花销用的更多。

老生常谈的冗官冗财问题

大家都知道南北宋两朝最大的问题就是财政赤字,虽然宋朝的年收入很高,但是永远都不够用,最讽刺的就是当年宋神宗时期,英宗死后,连给他办一场体面的丧礼的钱都没有。

而这一问题在北宋灭亡,南宋偏居江南一隅后,更为的严重。因为南宋无论是在国土面积,还是人口总数上,都远远不足北宋,因此皇室的日子过得也是越发的艰苦。

不得不说,赵家的生活,没准还比不上底层的小市民过的舒服,那么这种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

其实就是老生常谈的冗官冗兵问题。

这个问题其实在唐朝时期就已经初现端倪了,唐朝设置各大藩镇,导致中后期国库几乎都被养兵掏空了。而在大宋王朝,这个现象就发挥到了极致。导致这样的结果还要归功于他们的老祖先赵匡胤,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以后,深知自己是如何坐上今天的位置的,于是为了避免大宋江山被同样的方式易主,将兵权收回,并且吸取唐朝李林甫、杨国忠等奸相的教训,将权力几分,谁也别想独揽大权。

这就导致了一个最为直接的问题——结构臃肿。举个例子来给大家说明:天下各路都会有四个"监司",分别是安抚司、转运司、提刑司、提举常司,在这四司下还要划分四个职位出来,分别管理军事、财政、司法、水利农田 。这就把一个人能够做的事,分给五六个人来做。...

查看详情>>
5

宋孝宗是个怎样的皇帝?南宋难得出了这样一位好皇帝

宋孝宗是个怎样的皇帝
宋孝宗是明君吗
宋朝

宋孝宗是个怎样的皇帝?

宋孝宗是南宋难得的一位好皇帝, 也是一位很爷们儿的皇帝。

早在做高宗养子的时候,他就不是很赞同高宗的偏安南方、委屈求和的政策,一心想抗击金人,打回北方,但因为不当政,所以没怎么表现出来。

公元1162年,完颜亮南下发疯,朝中多数大臣主张逃跑。当时还是皇子的孝宗十分气愤,主动向高宗上书,请求带兵与完颜亮打一场。后来他又再次上书,把请求的意思改为在高宗亲征时,让高宗带着他,好让他能随时保护皇上,长长见识。这让高宗看到了他的决心。

不久,孝宗上台亲自主政。他表面上不高声反对高宗的求和政策,但在处理政事时,却表现得与高宗完全不同!他为岳飞平反,驱除朝廷中的秦桧党人,起用主战派人士,联络北方抗金义军。

特别是他召主战派老将张浚入朝,共商恢复河山大计,在即位的第二年孝宗就发动了一次北伐。这次北伐虽然在短短二十天后就失败了,但没有动摇他对张浚的信任,更没动摇他恢复河山的决心。

孝宗把他的这些想法不时向高宗汇报,尽管高宗不怎么爱听。

一次, 他去德寿宫问安,兴致勃勃地向高宗谈起了他的北伐计划、恢复河山大计,谈起了张浚等人的决心和建议。

这次,高宗脸色变了。高宗心里想:我是议和了一辈子,你一上来就颠覆我的政策,这是什么意思?所以,高宗心里很不舒服。

“皇上,你懂打仗吗?”高宗硬硬地说,“《孙子》说,不知道战争的害处,就不会知道战争有利的地方。所以《孙子》反复强调,战争是国家大事,是要死人的,国家有可能由此而勃兴,也有可能由此而衰弱,更有可能由此而灭亡,对战争要谨慎,不要轻易挑起战争,更不要主动去求战。《老子》 也说,战争是凶险的事务。你不要整天光听那些主战的大臣瞎嚷嚷。”

孝宗想辩解一下,高宗摆了摆手,岔开了话题,问道:“皇上勤于政事,我很放心。不知皇上近来学问如何?”

孝宗不知道高宗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顺口答道:“请父皇考验。”

高宗问道:“我们汉人最讲孝道了, 请问你最近对孝有什么新的体会?”

孝宗不说话了,变得有点拘谨起来。他知道,孝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父死而三年不改其志”,也就是说,对父亲的做法。政策不要轻易改变。现在虽然没有“父死”,但他毕竟是接手了高宗的事业。

“父皇,祖宗好不容易创下的基业,不可轻易抛弃啊。我想您老人家其实一直很想做,只不过时机不好而已。现在时机好起来了,我来帮您做到。”孝宗鼓起勇气,说出了自己的意见。

“那就等我死了再说吧。到时没人拦着你,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吧!”高宗粗暴地打断了孝宗的话,进里屋去了。

这是很严厉的警告,等于要孝宗断了恢复中原的念头。

这一次的父子交谈虽然不愉快,但孝宗在北伐的失败中慢慢地冷静了下来。他不再冲动地去提北伐,而是静下心来治理朝攻: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自己强大了,就有利于北伐。

他整顿内政,严治贪官,改革财政,整军兴武。

他还严厉控制国家的支出,提倡节俭。为了真正使腐败的社会风气得到扭转,宋孝宗以身作则,提倡节俭到了“抠门” 的地...

查看详情>>
6

宋孝宗是个怎样的皇帝?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说的就是他

宋孝宗是个怎样的皇帝
宋孝宗是明君吗
宋朝

赵昚在登上皇帝宝座之前,已经在皇宫里苦熬了30年。

时隔多年以后,宋孝宗赵昚都会清晰地想起他第一次进皇宫的情形。那时候,他才6岁。当他被父亲牵着手,慢慢的走进森严壮观的皇宫时,心里涌上的,除了恐惧,就是孤独。那么多那么高大的房子,不管是谁走进去,也会像一滴水溶进海洋、一片树叶飘入森林一样,无影无踪。

过了几天,赵昚就与另外一个胖胖的小孩子一起,忐忑不安地站在一个瘦削、目光锐利的伯伯面前。伯伯衣着华丽,沉默寡言,他的目光在两个孩子身上瞟来瞟去,像是一头狮子在两只绵羊面前挑选晚餐。晚餐嘛,当然是越肥越好,这位伯伯对胖小孩露出了和蔼的微笑。就在这时候,斜刺里跑来一只猫,胖小孩伸出脚去踢它——这一脚便把皇帝位置踢走了。

伯伯叹了一口气,摸摸小赵昚的脑袋瓜子,对旁边的人说:“就是他了。”

这个瘦削的中年男人,就是在长期的逃跑生涯里丧失了生育能力的宋高宗。

从此赵昚就开始了漫长的皇宫生活。

宋高宗虽然选定了赵昚为自己的接班人,但一直没有给他一个正式的名分。从内心讲,宋高宗还想挣扎一下,给自己鼓捣一个龙种。在宋朝,没有人工受精这一说法,因此宋高宗就得完全靠自己折腾,求医问药,不在话下。另外,宋高宗的生母韦太后不喜欢赵昚,她中意的是另一位候选人:赵琢。

天姿聪明的赵昚决定为自己的政治前途挣工分了。多年的皇宫生活,让他逐渐熟悉政治生活的套路。他敏锐的发现,晚年的宋高宗与秦桧之间出现了不和谐调子,于是,他义无反顾的站在了宋高宗这一边。后来,秦桧病重,赵昚及时得到了消息,通知了宋高宗;宋高宗亲自去相府探视,粉碎了秦桧和他的余党准备让秦桧儿子当宰相的企图。

这是赵昚在政坛第一次亮相。

49的宋高宗无法再折腾下去了,于是,立储的问题也摆上了议事日程。此刻韦太后已死,凡事都得他来抓主意。宋高宗打算对两个候选人进行一番考核,从而为南宋王朝选出一个合格的老大。以什么为标准考核呢?宋高宗苦苦思量,他认为自己是一个好色之徒,害得整个国家都受到了牵累,因此未来的接班人一定不能步自己后尘,于是他决定用美色考验两个候选人。

宋高宗在宫中选了20名宫女,分别送到两个候选人宿舍。赵昚当时已经快到30岁了,正是当打之年,有美女投怀送抱,那自然不能白白浪费——好在他的老师史浩提醒了他,让他好好对待这些宫女。

过了一些日子,宋高宗召回20名宫女,一番体检之后他发现,赵昚同学是完璧归赵;而赵琢同学则毫不客气的将那10朵花儿尽数采摘。

结果是不言而喻的,1160年,宋高宗正式将赵昚立为太子。1163年,在主战派军民的压力之下,宋高宗把皇位禅让给赵昚,是为宋孝宗。在禅位仪式上,宋高宗说了一句出自内心的自我评价:“朕在位失德甚多,更赖卿等掩覆。”可谓一生的总结。

宋孝宗一上任就表现出与宋高宗不一样的地方。他恢复了主战派胡铨的官职,为抗金英雄岳飞平反,追封岳飞为鄂国公,谥号为“武穆”,在西湖边建立岳坟,供后人缅怀。他还削去秦桧的官号,又将秦桧时...

查看详情>>
7

南宋抗金名将牛皋死因是什么?他和岳飞一样是悲情人物

南宋
抗金名将牛皋
牛皋怎么死的

有一年夏天,到鲁山避暑游玩,路过一个叫“石碑沟”的小山村,停车休息,向村民问路,得知原来这里是宋代岳家军抗金名将牛皋的故乡。牛皋死后,家乡人为他建了一座墓冢,并为他树了碑,“石碑沟”村名因此而得。

众人闻听来了兴致,生于70年代的我们,哪一个不是捧着饭碗、咀嚼着单田芳那津津有味的《岳飞传》长大的,谁不知道那个“气死金兀术、大笑而死的牛皋”呢?在书中,牛皋这个人物形象丰满,性格鲜明,他鲁莽不失智谋,暴躁不失幽默,深受百姓喜爱。在河南门神人物中,牛皋的形象是手持双鞭,寓意为福大命大。

大家让村民做向导领路,要前去拜谒牛皋墓。遗憾的是,村民说,石碑很早就被拉走建桥了,原来墓前栽种的两棵老菩提树,也在上世纪50年代末“大跃进”大练钢铁时,被砍伐做了燃料,现在的石碑沟村,基本没有遗存下来什么关于牛皋的物件。

大家听后,不觉叹息,离去之后,很快也就将此事忘在脑后,不提。

冬夜翻看闲书,偶然于明人张岱的《西湖梦寻》中,看见这样几行文字:

牛皋墓在栖霞岭上。皋字伯远,汝州人,岳鄂王部将,素立战功。秦桧惧其怨己,一日大会众军士,置毒害之。皋将死,叹曰:“吾年近六十,官至侍从郎,一死何恨,但恨和议一成,国家日削。大丈夫不能以马革裹尸报君父,是为叹耳!”

寥寥几行文字,如雷贯耳,不但纠正了来自民间以讹传讹的错误认知,还重新认识了一位流芳千古的老乡。

首先,正史记载牛皋不是笑死的,是被秦桧用毒酒害死的。秦桧害死岳飞后,惧怕牛皋怨恨自己,就趁宴请军士之机,在酒中下毒,害死了牛皋。

牛皋临死前,说自己享寿有禄,死不足叹,只是恨国事不堪,自己身为武将,不能马革裹尸战死沙场,报效祖国。如此境界,当不是一介莽夫能说出来的。读至此处,钦佩之情,油然而生。

其次,牛皋墓也并不在河南鲁山他的老家,鲁山石碑沟的墓地应是当地民众自发建成的衣冠冢,真正的牛皋墓是在杭州西湖栖霞岭剑门关紫云洞口,与岳飞墓遥遥相望。《西湖新志》卷九记载:“宋辅文侯牛皋墓,在剑门岭紫云洞南,新修。”坊柱上镌有明徐渭撰“将军气节高千古,震世英风伴鄂王”对联。墓前立碑一通,其碑文为“宋辅文侯牛皋之墓”。

第三,看见书上记载牛皋是汝州人,颇为亲切。因为我老家就是汝州的,不过宋代的“汝州”,行政区域范围比现在要大得多,包括了今鲁山、宝丰等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故乡历史上,出过这样一位抗击金兵入侵的民族英雄,是多么自豪骄傲的一件事情。

最后,牛皋临死前的那一番话,掷地有声,豪气千古,让我更加对牛皋其人其事产生了浓厚兴趣。

读史有所得,如秉烛夜游欣然见路,并得遇旧友故知,非畅叙不能尽兴。

牛皋出身农家,生长于深山老林,以卖柴为生,家有老母、妻儿相依为命。牛皋力大无比,又练就了一身打猎弓射的好武艺。

北宋末年,金军入侵。国难当头,牛皋加入抗金队伍,保卫家乡。由于擅长射猎,他在鲁山县衙当了一名射士,主要负责日常治安,同时也协助训练民兵。后来,鲁山被金军攻陷。牛皋就...

查看详情>>
8

身为岳飞军副帅的牛皋怎么死的?一代抗金名将就此殒命

南宋
抗金名将牛皋
牛皋怎么死的

南宋初年岳飞率领“岳家军”常驻鄂州抗金前线,“岳家军”纪律严明、训练有素,把“满万不可敌”金兵经常打的溃不成军,金军统帅金兀术长叹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家军副帅牛皋常年跟随岳飞征战中原,在攻打许昌、开封等战斗中,浴血奋战,所向披靡,为“岳家军”收复中原立下了汗马功劳。

牛皋(1087—1147),字伯远。出生在河南汝州鲁山县(今河南平顶山鲁山县)名叫石牌沟的深山老林小山村里,父亲早年亡故家境贫寒,牛皋十几岁就上山砍柴打猎养家糊口。常年的打猎生涯,使牛皋练就射击猎物百发百中的本领。他还力大如牛,能将五百斤重的柴担一口气担到数十里远的鲁山县城。石牌沟荒远偏僻,柴草茂盛、飞鸟众多牛皋的早年猎户生涯倒也逍遥自在。北宋末年金兵南侵天下大乱,鲁山县衙招收本地乡兵以保境安民,牛皋因孔武有力,善使双锏武艺高强,又善于箭射飞鸟,就把他招到县衙当弓手。当时降金宋将杨进驻扎在鸣皋山,牛皋跟随抗金名将翟兴前去讨伐,三战三捷牛皋因功被西道总管翟兴保举为保义郞、中军统领,成为南宋军队正式军官。

建炎四年(1130年)金军进犯江南失败后,完颜拔离速带领数万金军经过荆襄北返,四月初进入河南平顶山地区宝丰县地界,一天傍晚来到距离汝水不远的村庄,村名叫宋村,完颜拔离决定在这里休息一晚上,第二天再横渡汝水,部将耶律马五却说:‘这里名叫宋村,是灭亡北宋的国号,太不吉利了,还是另外找个地方安营把。’完颜彀英却自信地说:‘这又有甚忌讳,我要将此地改名金村。

金兵进入宝丰县地界之前,牛皋已经探查到金军的行军路线,预料金兵会在宋村宿营。于是,他就马上带领本部宋军和乡兵,来到宋村村外树林埋伏,等待金兵的到来。当时正好是初夏,连续数月的奔波和打仗,金军将士大多精疲力尽,而女真人尤其害怕炎热天气,准备吃晚饭的时候,兵将们纷纷卸甲下马。正在这时,宋村四周突然响起呐喊声,数不清的宋朝宋军,蜂拥向金军袭击。完颜拔离速是金军久经沙场的宿将,连忙指挥金兵应战。但是大多金兵连兵器都没有来得及拿,就被宋军杀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四散逃窜。最后完颜拔离速只率领近百名金兵狼狈逃命,金兵逃回太原后,收集散亡散兵还没有5000人。牛皋由于武艺高强、作战勇敢,在与金兵进行十余次交战中,连续取得重大胜利,因功升任果州团练使、蔡州知州,成为南宋独自领军的大将。

南宋高宗绍兴四年(1134),岳飞任神武后军都统制、江南西路沿江制置使,负责江西防务,朝廷将牛皋所部调给岳飞统一指挥,岳飞大喜,任命牛皋为神武后军中部统领,随后牛皋跟随岳飞收复中原,牛皋奉命率部收复开封以西广大地区,所向无敌,一直打到黄河岸边,因功升任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成德军承宣使,在岳家军职务仅次岳飞。

身为岳飞军副帅的牛皋怎么死的?

岳飞后来因“莫须有”罪名被秦桧害死于大理寺狱中后,南宋与金国达成“绍兴和议”。战功昭著的牛皋,因而失去用武之地,东调西迁后,在都统制田师中的帐下,...

查看详情>>
9

南宋抗金名将牛皋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他最后的下场如何呢

南宋
抗金名将牛皋
牛皋怎么死的

南宋抗金名将牛皋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牛皋这个人物,我是小时候从评书《岳飞传》中听到的。因为家里没有收音机,听评书要到别人家里去听,所以没把评书听全,评书中的情节也就断断续续。印象中,牛皋武功不是很高,但挺能吹,人缘特好,当过先锋官、副元帅,跟敌将打仗败多胜少,对岳飞很忠诚,最后骑着金兀术笑死,金兀术气死,历史上的牛皋跟评书中说的一样吗?这个问题是许多许多年之后才产生的。

牛皋在评书《说岳全传》中是岳家军二号人物,自从麒麟村和岳飞结拜后,就一直跟着岳飞。岳云遇害后,他率岳家军众将反了,要打进临安为岳飞报仇,但过长江时突遇风浪,众将认为是岳飞不让他们去报仇,余化龙横剑自刎,何元庆银锤碎顶,牛皋大哭之后,率施全、张显等众兄弟及三千八百常胜军,到太行山占山为王,当了“公道大王”。岳飞平反后,牛皋被召进京。审张俊、秦熹、万俟卨、罗汝辑四贼,斩于岳飞坟前,并将秦桧夫妻棺材挖出,将二人枭首祭岳飞。后随岳雷扫北,抗击金兀术,苦战界山,夺下牧羊城,在牧羊城之战中,牛皋碰上了金兀术,夺金兀术斧将其拉下马,自己也掉下来正好骑在金兀术背上,金兀术气死,他笑死,也就是“气死金兀术,笑死牛皋”。

评书中的牛皋非常丰满,为岳飞报了仇,还气死了金兀术,听众听着很解气。但在历史上,牛皋却很憋屈,不但没给岳飞报仇,自己也被秦桧害死了。历史没给牛皋为岳飞报仇的机会,让秦桧先下了手。

历史上的牛皋比评书《说岳全传》中的牛皋武功高,他力大如牛,能挑千斤重担,而且健步如飞。他还善射,能百发百中,在鲁山县衙当射士。鲁山被金军攻陷后,牛皋组织一支队伍抗金,屡战屡胜,曾活擒金将耶律马五。绍兴三年(1133年),牛皋加入岳家军,为副帅、左军统制。伪齐将王嵩占据随州,牛皋不到三天就攻下随州,生擒王嵩,俘敌五千。又在庐州大败伪齐军,追击三十余里,斩其副都统等大将。随岳飞征讨杨幺,牛皋将杨幺生擒。

岳飞遇害后,秦桧害怕牛皋造反,命田师中暗中在酒里下毒将牛皋毒死。牛皋临死说:“牛皋年61岁,官至侍从,已经足够了,只恨南北通和,使我不能马革裹尸而死,而死在屋檐下而已!”《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七》::“绍兴十七年上巳日,都统制田师中大会诸将,皋遇毒,亟归,语所亲曰:‘皋年六十一,官至侍从,幸不啻足。所恨南北通和,不以马革裹尸,顾死牖下耳。’明日卒。或言秦桧使师中毒(牛)皋云。”牛皋含恨而死后,葬于杭州西湖栖霞岭剑门关紫云洞口,墓碑上书“宋辅文侯牛皋之墓”。

牛皋在历史上的遭遇和岳飞差不多,死的时候心里很憋屈。大概正因如此,后人说评书时,才让他扬眉吐气,为岳飞报仇,开秦桧棺材枭首。这不算篡改历史,只是满足人们惩恶扬善的心理需求。

查看详情>>
10

抗金名将牛皋怎么死的?他的军事才能在当时无可匹敌

南宋
抗金名将牛皋
牛皋怎么死的

牛皋,字伯远,河南鲁山县人。牛皋出身贫寒,和老母亲相依为命,但是他力大如牛,可以挑起500公斤的担子,非常的厉害。最重要的是他善于骑马射箭,这一点我非常的喜欢,我自己童年喜欢骑羊射箭(农村没有马)。

牛皋这个人天生就会打仗,智勇双全,他和金兵的第一次交手,就是带领普通的百姓,拿着手里的锄头,镰刀等简单的工具把金兵打得大败。劫营,偷袭,我非常喜欢写的电影故事,牛皋就是这样做的。完颜拔离速、耶律马五、完颜彀英等金兵大军在宋村一代集结,因为周边没有大宋的主力大军,所以他们就放心的安营扎寨。

到了晚上,牛皋带领乡亲们偷袭敌人的营寨,大获全胜,金兵损失惨重。耶律马五被牛皋生擒,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宋村之战。

牛皋后来跟随岳飞抗金,战果辉煌,被朝廷一再提拔,《宋史》:牛皋以功最,除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成德军承宣使,枢密行府以皋兼提举一行事务。宣抚司罢,改鄂州驻札御前左军统制,升真定府路马步军副统总管,转宁国军承宣使、荆湖南路马步军副总管。

抗金名将牛皋怎么死的?

宋高宗和秦桧议和,将岳飞父子处死,武将们也都被解除兵权。牛皋对秦桧骂声不绝,恨不得食其肉,秦桧很生气,联合将领田师中在酒宴上把牛皋毒死"秦桧密令师中毒之"。

英勇善战!可怜的一代名将没能战死沙场,马革裹尸,却死于小人之手,至今秦桧的铁人还在岳飞墓前赎罪。

《宋史》:张宪等五人皆岳飞部将,为敌所畏,亦一时之杰也;然或以战没,或以愤卒,而宪以不证飞狱冤死,悲夫!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