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明英宗

发布时间:2020-05-30
1

明英宗时期土木堡之变的影响有哪些?这也是明王朝灭亡的起点

土木堡之变
土木堡之变的影响
明朝

“土木堡之变”是指发生在明朝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第六任皇帝朱祁镇御驾亲征,结果在怀来(今河北省怀来县)城外土木堡被瓦刺俘虏,被俘20天后其弟朱祁钰篡夺皇位的一场政治事件。“土木堡之变”在历史上又称为“土木之变”,它直接动摇了明朝的政治统治根基,是明朝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发生“土木堡之变”的深层原因。

年少无知,意气用事。

朱祁镇是明宣宗皇帝朱瞻基的长子,册立为太子。朱瞻基在37岁时得了不明之病无法医冶,英年早逝。朱祁镇9岁时登基当皇帝。这么一个小孩当皇帝,根本无法理政。幸好其父亲也想到了这一点,留下了一道遗招,凡事由朱祁镇的祖母张太后处置。可张太后不贪恋权势,严词拒绝了垂帘听政。幸好宣宗还给儿子留下了一班德才兼备的老臣辅政,如明朝非常著名的“三杨”(杨士奇、杨荣和杨溥)。有这些忠臣们主政,整个王朝运转正常,政治稳定。朱祁镇当了个安乐皇帝,天天和太监们尽兴玩耍,过得十分惬意。

转眼到了正统十四年(1449年),朱祁镇23岁了。此时,瓦刺(活跃于明朝和东、西蒙之间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在边境上闹事。朱祁镇对大臣们说,自己亲自带兵去平乱。朝臣们纷纷劝阻,大家心里都明白,一个天天只知道玩耍的人怎么可能去带兵打仗?可是,英宗皇帝年少气盛,根本听不进大臣们的意见,同时很羡慕那些曾立下赫赫战功的祖辈们,于是,仓促拼凑50万大军,浩浩荡荡,御驾亲征。

英宗出发后,连日大雨,道路难行。到达大同附近,士兵看到地上到处是被杀死的明军尸体,几乎没什么斗志了。英宗也心生怯意,决定撤军返回。走着走看,英宗带着大军到达了怀来城的土木堡。此时瓦刺军己经追上明军,迅速把土木堡包围起来。50万大军不堪一击,英国公张辅、兵部尚书邝野等50多位随军大臣全部战死。英宗看到自己逃不掉了,干脆下马,盘腿坐在地上,等着瓦刺人来俘虏。瓦刺人俘虏了英宗,认为是奇货可居,将其软禁起来,每天好吃好喝地招待,打算用他来要挟明朝政府。

宦官当政,祸乱朝纲。

造成英宗皇帝被俘的一个关键人物,就是太监王振。

明朝自开国皇帝朱元璋以来,对宦官管束十分严历。王振本来只是负责照顾朱祁镇日常生活的宦官,可这个太监王振十分有心计,他一边尽力讨好英宗,一边骗取内阁的好感,获得了司礼监太监的职务。随着三朝元老“三杨”等老臣的相继离世和退隐,太皇太后张氏病故,英宗的母亲能力有限,王振把持朝纲的欲望更加膨胀了。他一方面花言巧语骗取了英宗的信任,另一方面肆无忌惮地发展自已的势力,而此时的英宗对他已经是言听计从,宠爱有加。

正统十四年二月,瓦刺也先像往年一样向明皇朝贡马匹。依惯例,2000人的贡使团谎报3000人,多报冒认赏赐。以前王振也没说什么,这次他突然改变主意,按实际人数给予赏赐,还自作主张将马匹的价格减去了五分之四。使团回去报告瓦刺头领也先。也先咬牙切齿、满腔愤怒、怀恨于心。没过多久就找了个借口向明朝腹地发起了进攻,很快就把边塞重镇大同城围得水...

查看详情>>
2

明英宗在位时土木堡之变的影响在哪?明朝的军事就此一蹶不振

土木堡之变
土木堡之变的影响
明朝

土木堡之变致使明朝皇帝明英宗被瓦剌也先俘获;四朝老臣以及内阁成员五十余人全部被杀,无数文官武将战死;财产损失不计其数;五十万大军全军覆没,最为精锐的三大营部队亦随之毁于一旦;京城的门户亦已洞开。强盛的大明朝由盛转衰,从此进入了中后期阶段。

明朝土木堡之变

公元1449年(明正统三年),统一中国仅80余年的明王朝爆发了一个惊天动地的大事变——“土木堡之变”。

自从公元1387年朱元璋统一中原,将元朝残余势力驱逐到塞北以后,为解决军粮补给问题,在全国实行了且战且耕的军屯制,使军队成为担负作战、生产两大职能的特殊武装集团。为控制军队,又实行太监监军制,赋予太监与各级将帅同等的权力,从而形成将不如兵,兵不习战的状况,军队作战能力日趋低下。而与此同时,作为战败的蒙古族一支的瓦剌部,却在塞北高原乘机崛起。1439年,作为部落首领之一的也先,统一了蒙古各部落,并使其领地迅速扩展到西起中亚,东接朝鲜,北达西伯利亚,南抵长城的广大地区,并建立起一支迅疾如风,能征惯战的强大骑兵队伍。

1449年7月初,也先认为攻明时机已经成熟,便以明廷刁难贡使和毁婚约为理由,发兵分4路攻明。自领一路约三、五万人直取大同。长期务农的大同守军,久不习战,漫无纪律,又处于不知兵的太监郭敬节制之下,接连失利。7月11日,右参将吴浩兵败被杀;7月15日,大同总督宋瑛等4万余人全军覆没。

警迅传到北京,明廷一片混乱。本来,也先入关,只不过是一种报复性的掠夺行为,并无大的企图。明廷边防据有重要的城镇塞堡。京师有数十万机动部队,实力强于瓦剌数倍。明军只要严守边关,坚壁清野,主力伺机而动,完全可以打败瓦剌的进攻。但把持朝政的大太监王振为炫耀其威势,竭力怂恿9岁即位,是年仅23岁的英宗皇帝亲征,企图以此吓退瓦剌。兵部尚书邝野、侍郎于廉极力劝阻,吏部尚书王直也率文武百官谏阻。但王振不听。7月15日,英宗下令率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户部和兵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等大批文武官员,以及号称50万的唯一战略机动部队——京军亲征,并且不要准备,于即日出发。

由于抱有一厢情愿地“吓退瓦剌”的初衷,仓促调来的50万大军几乎没有后勤准备。出发前两天,才给每个官兵发放了1两白银及衣物、炒麦等物资。军队长期屯田,兵器残破,临时从武库中拿出80万件兵器分发部队。平时存于库房中舍不得给部队使用的先进火器也匆忙拿出来配给部队。为了携运物资,给每3个人配备了1头毛驴,队伍中人驴参杂,混乱不堪。

7月16日,在兵将不相习,士兵不能熟练使用新配发兵器,没有随行后勤保障措施的情况下,50万明军被一个“目不辨旌旗,耳不谙鼙角”皇帝和一个专横跋扈、一无所长的宦官指挥着,如用儿戏一般,北出居庸关,向大同前进。一路行阵如蚁,首尾难顾。出发前,明知此战必败的内阁大学士曹鼐,曾与部分大臣密谋,企图先杀王振,再劝阻英宗。但群臣惧怕王振,其谋难以实行。随行群臣中,英国公张辅是德高...

查看详情>>
3

明英宗御驾亲征的土木堡之战有多惨?这三大营全被团灭

土木堡之变
土木堡之战有多惨
明朝

明英宗御驾亲征的土木堡之战有多惨?

明朝1449年,英宗皇帝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魅惑和煽动下决定御驾亲征,在安排弟弟坐镇大本营之后,率领文武官员100多人,大军50万从京城出发去讨伐蒙古瓦剌的叛乱。由于朱祁镇的指挥失误,再加上军事政务都由王振独裁专断,导致明朝大军在土木堡全军覆没,皇帝朱祁镇被抓,明朝的文武精英遭遇团灭。通过这一战的惨败,明朝的实力从巅峰迅速跌到了谷底。

而土木堡之战到底输得有多惨了,对明朝后续的发展产生多大影响?通过以下几方面就可以看出:

首先是明朝的文武官员政府系统的全面瘫痪。通过此战,户部王佐、兵部邝埜、吏部左侍郎曹鼐、刑部丁铉、工部主永和、都察院邓栗、翰林院学士张益、通政司龚全安、太常寺黄养正、大理寺副马豫、行人司正尹昌、钦天监夏官正刘信、序班李恭、石玉等五十二人都死于混战之中。这些官府系统中的主要负责人的缺失使国家的运转停滞,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其次是明朝的军事精英的全军覆没。明朝从朱元璋建立以来一直是重武轻文的,在明朝有很多的武将世家,他们大多数是开国功臣传承下来的。在明朝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明朝军事实力的中坚力量。

但是因为皇帝朱祁镇的一意孤行,执意要带兵亲征。以英国公张辅为首的武将功勋世家,包括修武伯沈荣,泰宁侯陈瀛,平乡伯陈怀,襄城伯李珍,驸马都尉井源,遂安伯陈埙,都督梁成、王贵等人都跟随皇帝出征。然而随着土木堡之战的惨败,这些得力将领都在战场上无辜牺牲。

其中,当时被蒙古大军称为“鬼见愁”英国公张辅也因为宦官王振的独裁专断,白白牺牲在这场荒唐的战事中。明朝的军事实力也因为这些精英将领的牺牲而一落千丈,军事人才严重缺失。

还有明朝的三大营也在土木堡之战中被团灭。三大营是朱棣亲自组建的明朝最精锐的作战部队,分别是三千营,五军营,神机营。三千营是由骑兵组成的,担任冲锋陷阵的作用。五军营则是由步兵和骑兵组成,担任攻击主力的角色。

而神机营是大家比较熟知的,他们应该是世界上最早拥有火器的作战部队。神机营的火铳和火炮在当时是游牧民族骑兵的噩梦,对他们是有很大的震慑作用。三大营曾为明朝立下了无数战功,却在此战中被消灭殆尽。虽然后来又重建了三大营,但已经没有了当年的高光时刻。

在没打响土木堡战役之前,明朝国力正处于强盛的巅峰,但在这一战惨败之后,明朝国内乱成一团,把前几任皇帝留下来的基业毁于一旦。更严重的问题不仅是战争的惨败,而是民族向心力的破碎。可见这场战争的失败让明朝丧失了碾压游牧少数民族的霸气,从此以后明朝再也没有出现皇帝亲自带军出征的情况。

查看详情>>
4

明英宗时期的土木堡之战有多惨?朝中名将全部死于这场战斗中

土木堡之变
土木堡之战有多惨
明朝

明成祖朱棣最后一次北伐蒙古不过20多年,余威犹在,英宗皇帝继位之后,于7月16日率领五十万大军,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户部尚书王佐等护驾从征。在朱棣时期,实行了“天子守国门”,到了英宗继位之后,由于蒙古族瓦剌部迅速的崛起,逐渐的统一了蒙古各部,瓦剌部有了再次入主中原的野心,于是英宗一直在寻找着合适的机会率军南下。

但是明英宗御驾亲征却没有想象中的效果,战斗的最终的结果是:明军在距离居庸关只有60公里的土木堡被蒙古军队全部歼灭。此外张辅、驸马都督井源、平乡伯陈怀、襄城伯李珍......大明王朝共五十多位文武中枢可以说被全部扫空,就连英宗也生死未卜!明英宗时期的土木堡之战有多惨?

1、三大营被全歼

明朝最精锐的三大营: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那都是明军的精锐啊!可以说无敌的军队了,历经朱元璋的统一天下,朱棣造反都立下了汗马功劳。是明朝军队的核心,所以无论是装备水平还是军队的素质都是遥遥领先的。在土木堡之战中,三大营全部被王振带走去打蒙古了,最后竟然导致全军覆没的结局。

2、六部九卿全部死绝

当时的明英宗御驾亲征,为了显示威风,将朝廷中的文武大臣都带去了,这些朝廷中的中流砥柱全部战死,这战可以说基本上将大明重臣一锅端了。

3,名将全部被杀

在朱棣死后留下来很多的名将,到朱祁镇的时候还都活着,如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泰宁侯陈瀛等几十位大明能征惯战的名将,全被带上战场。因为王振怕武将夺了功劳,压根没让他们指挥。以至于,蒙古军队来了,将这些名将全给杀了。最可惜的是张辅,那真的是身经百战的名将啊,当年越南就是他带人打下来的,重新设立了郡县。张辅却死在马下,混乱中被杀,死的太可惜了。

4、亲信宦官王振

朝廷当政的宦官王振处于自己的私心,说服和鼓动明英宗御驾亲征,王振和英宗之间朝夕相处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可以说是深得英宗皇帝的信任。于是不管大臣们的反对,还是匆忙集结50万大军向大同赶去。为何要说匆忙,在史书中记载到,从明英宗到宣布亲政到出发,居然就用了两天的时间,而且其中的粮草,军械等必需品真的有准备充分吗?

当时明军撤退的路线本来有两个选择。一个是从紫荆关回师,一个是从大同到宣府再到居庸关,第二种方案,明显路程比较遥远。还有就是本来几十万的大军可以向蔚州退去,但是这个时候的太监王振又出来了一个幺蛾子,那就是命令军队掉头往回跑,原因是蔚州是他的老家,生怕了大军压进的时候,践踏了家乡的庄稼,这样一来一回的话,根本就是耽误了最佳的撤兵的时机啊!

后来等到了大军撤到了土木堡的时候,王振竟然执意不肯离开,非要大军在此地扎营,还不是因为装运他财产的大车还没有赶到。就这样在半路上面的拖拖拉拉的,不久就被瓦剌大军包围了。在被蒙古军包围之后,虽然修建了能够满足十几万人作战的工事,可以和瓦剌军进行对峙。但是因为缺乏水源,失去了预防工事的明军放弃了最后的抵抗。不但死伤无数,而且英宗皇帝也被俘虏,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查看详情>>
5

土木堡之变明英宗结局会是什么样?他的人生堪称传奇

土木堡之变
土木堡之变明英宗结局
明朝

很多人在说到明朝的皇帝时,多会冠以“奇葩”的称号,平心而论,明朝16位皇帝中确实有一些是个性比较奇特的人,诸如热衷于木工创作的明熹宗朱由校;一心玄修的明世宗朱厚熜;还有因长年不朝而被人诟病的“最懒皇帝”明神宗朱翊钧等等。当然,除了这几位“鼎鼎大名”的“奇葩”皇帝外,明朝还有一位堪称“奇葩”的皇帝,他便是两度为帝、曾被敌军虏走的明英宗朱祁镇。土木堡之变明英宗结局会是什么样?

朱祁镇的人生堪称传奇

朱祁镇的人生绝对称得上传奇,其父宣德皇帝朱瞻基是明代少有的颇有功绩的皇帝,朱祁镇从朱瞻基手中继承的是一个如日中天的盛世帝国。可以说朱祁镇开局时手里握的可是一手的好牌,但是由于朱祁镇能力不济,结果导致战败被俘,一个堂堂大明帝国的皇帝被瓦剌人掳走,这不可谓不是一桩奇耻大辱。

然而朱祁镇的“传奇”之处还不仅在于此,在瓦剌做了一年的俘虏后,朱祁镇居然还被迎回明朝去,虽然回到明朝后,朱祁镇很快就被明代宗软禁起来,但是像朱祁镇这样一国之君被敌军掳走后还能生还,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更为神奇的是,在被软禁了7年之后,奇迹竟然再次眷顾了朱祁镇,他成功通过“夺门之变”复位了。朱祁镇如此大起大落的经历在中国历史上绝对是仅有的。

肯定有不少人好奇朱祁镇当年被掳瓦剌期间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意气用事,能力不济兵败被俘

明英宗朱祁镇第一次登基时才8岁大,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和内阁“三杨”操持,直到16岁时,朱祁镇才亲政。朱祁镇亲政时也才16岁,权力并没有完全掌控在自己手中,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太皇太后张氏和“三杨”相继离世,朱祁镇逐渐掌控了大权,原先被打压的宦官王振等人也失去了约束,开始崭露头角。

朱祁镇当时也才是20出头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想到太祖和成祖当年的英明神武,朱祁镇总想效仿两位祖先,干出一番大事业,而此时北方的瓦剌刚好是明朝的外患。加上王振等人的怂恿,朱祁镇终于决定御驾亲征,征讨北方的瓦剌人。

朱祁镇毕竟不是朱元璋和朱棣那样雄才大略之人,而身边的王振也是不懂军事之人。结果正统十四年(1449),大明王朝在与瓦剌的战争中果然战败了,20万精锐之师在此战中损失殆尽。更为耻辱的是明英宗朱祁镇本人还被瓦剌人掳走,这便是明朝历史上的“土木堡之变”。和朱祁镇一同被掳走的仅有一个名叫袁彬的侍卫以及一位叫叫哈铭的翻译等为数不多的人。

作为人质被瓦剌人“善待”

起初瓦剌人并不知道俘获的这个人是明朝的皇帝朱祁镇,然而朱祁镇毕竟是九五之尊的皇帝,言谈举止以及临危不惧的气度,还是引起了瓦剌首领也先等人的注意,在经过一番查验之后,瓦剌人惊喜的发现眼前这位气度非凡的俘虏竟然是明朝的皇帝。

为此也先一时间并不知道如何处置这位大明皇帝才好。一些瓦剌大臣主张直接杀掉明英宗,不过也先的弟弟伯颜帖木儿却提议礼遇大明天子,并且表示朱祁镇活着可以作为筹码和明朝谈条件。伯颜帖木儿的想法其实很好理解,如果瓦剌和大明再次交战,那...

查看详情>>
6

土木堡之变明英宗结局怎样?被俘的他倒是成了烫手山芋

土木堡之变
土木堡之变明英宗结局
明朝

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不顾群臣劝告,听从太监王振的怂恿轻率领兵亲征,因为指挥失误、后勤保障跟不上致使军士饥渴难忍、差点哗变给了埋伏在侧的瓦剌大军机会发动突袭,明军大败,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等66名大臣战死,明英宗朱祁镇被俘,史称“土木之变”。

首先是大明的国力远在瓦剌之上。历经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的治理,大明江山交到明英宗朱祁镇手中的时候正是国力如日中天的时候,府库充盈、国家安定、军队战斗力虽然有所下降但依旧强悍。

反观瓦剌当时刚刚吞并鞑靼,实力有限。再加上可汗脱脱不花和权臣也先的的矛盾、瓦剌诸部和鞑靼诸部的矛盾难以调和,内部矛盾严重,可以说“土木之变”瓦剌能赢完全是一个意外,是大明君臣的骄傲自大、决策失误造成了自己的大败。

其次于谦等大臣拥立朱祁钰登基,迅速形成了新的领导层,没给瓦剌人趁虚而入的机会。明英宗朱祁镇兵败被俘后,瓦剌人打着送“英宗回京”的旗号妄图让明朝军队不战而降,进而大肆劫掠、勒索钱财。

但是留守京城的于谦等大臣应对及时,先是拥立郕王朱祁钰登基安定人心,然后下令边关将领不用理会瓦剌用明英宗朱祁镇名义下的命令,这样一来瓦剌大军只能一路打进来给了明朝重整旗鼓的时间。

最后于谦统领军队打赢了北京保卫战,重创瓦剌。朱祁钰登基后让兵部尚书于谦掌握全权,于谦破格提拔人才,重铸大明军队指挥体系;调河南、山东等地军队进京填补京师防卫力量,军队扩充到22万多人;抢运通州仓库数百万石储备粮入京,保障后勤供应,经过一个多月的整军备战,明军兵精粮足,士气大振。

北京保卫战开战后,于谦身先士卒战斗在第一线极大的鼓舞了明军士气,各路兵马先后多次击退瓦剌大军的进攻。瓦剌损兵折将最后狼狈而逃,被大明军队一路赶到了塞外。

土木堡之变明英宗结局怎样?

明英宗朱祁镇被俘一年后,瓦剌勒索明朝的图谋失败了,打还打不过大明朝,和明朝的贸易也因为战事中断了,损失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完全得不偿失。抓到手里的朱祁镇成了烫手山芋,怕得罪死了明朝不能杀他,还要好吃好喝供奉着,最后瓦剌为了表明求和的诚意,只能主动将朱祁镇送了回来。可以说明英宗朱祁镇这位俘虏皇帝能受到高规格的待遇,完全是有强大国力做后盾。

查看详情>>
7

土木堡之变明英宗结局,为何他被俘后还能回到朝中继续当皇帝?

土木堡之变
土木堡之变明英宗结局
明朝

土木堡之变明英宗结局,为何他被俘后还能回到朝中继续当皇帝?

一、朱祁钰的仁慈,给了朱祁镇复辟的机会

明朝正统十四年,发生了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朱祁镇兵败被瓦剌所俘获,为免主少国疑,于谦等大臣劝服孙太后,立郕王朱祁钰为皇帝。次年改元景泰。因此又称景泰帝。瓦剌首领也先见捞不到好处,便放了明英宗朱祁镇,借此求和。据《明史卷十一·本纪第十一·景帝》记载,“景泰元年秋七月丙戌,上皇还京师”。

这时,景泰帝有两个选择,要么一不做二不休,随便找个借口杀掉朱祁镇,以绝后患。二是不杀,但要软禁起来。由于朱祁钰的仁慈,对他唯一的亲哥哥始终下不了手,只好把他哥哥朱祁镇软禁在南宫。当时,为了防止朱祁镇复辟,景泰帝也做了大量工作。

1、把南宫周边的树木砍得一干二净,不允许任何人出入。

2、将南宫的大门上的锁灌铅,加派锦衣卫看守。

3、日常饮食衣物都是从一个小窗户递进去,纸笔极少供应。

这样,景泰帝觉得万无一失了,即不用背负杀兄的罪名,自己也可以当皇帝。但他万万想不到权力游戏本就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残酷斗争,你给敌人一口气,结果只能是自己没有气。这就给后来朱祁镇复辟留下了机会。

二、朱祁钰废立太子引起众大臣不满

在朱祁镇被俘,瓦剌大军压境之时,朱祁镇被推上了皇位,而且保国有功,后来虽然朱祁镇归来,但当时大臣们是支持朱祁钰的。但接下来朱祁钰废掉太子朱见深,而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的行为,遭到众大臣反对。《明史卷十一·本纪第十一·景帝》记载:“夏五月甲午,废皇太子见深为沂王,立皇子见济为皇太子。废皇后汪氏,立太子母杭氏为皇后。”

对此,朝臣上下认为朱祁钰私心过重,有失民心。这时,众多大臣开始对朱祁钰表示不满。

三、面对小人的乘间窃发夺门之变于谦的不作为

《明史卷十一·本纪第十一·景帝》最后作者写道:”终于舆疾斋宫,小人乘间窃发,事起仓猝,不克以令名终,惜夫!”简短的一句话,描述了夺门之变的整个过程。这里的“小人”指的就是整个夺门之变的主角石亨、徐有贞等人。那么,石亨、徐有贞等人为什么发动夺门之变呢?

原来,石亨曾是于谦的部下,经于谦提拔才当上将军,在京师保卫战中也曾立过战功,但这个人经常做一些违反乱纪的事情,曾遭到于谦弹劾,于是对于谦就非常的忌恨。而徐有贞,原名徐程,在京师被围的时候是迁都派,京师保卫战后被景泰帝罢官,为此他曾求助于谦说情,但景泰帝非常反感这个人,没给他恢复官职,他就认为于谦不帮他,就忌恨于谦。后来在陈循的劝说下,将名字改为徐有贞,后来才当了个左副都御史。还有宦官曹吉祥等也都忌恨于谦。一方面他们看不惯于谦的位高权重,另一方面景泰帝病重,他们为谋取后路,建立“不世之功”,就抱着投机之心,铤而走险,发动了夺门之变。

对于石亨、徐有贞等人的举动,于谦是早有察觉的。据史料记载,“夺门之役,徐石密谋,左右悉知,而以报谦。时重兵在握,灭徐石如摧枯拉朽耳。……方徐石夜入南城,公悉知之,屹不为动,听英宗复辟。”其实,当时...

查看详情>>
8

土木堡之变明英宗结局并不是很惨,他也是俘虏界的第一人

土木堡之变
土木堡之变明英宗结局
明朝

1449年6月,因为瓦剌太师也先常常南下侵犯大明领土,明英宗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御驾亲征。然而朱祁镇不懂兵事,王振此时权势滔天,军政事务皆由他专断。可笑的是王振也不懂兵事却强行指挥,屡次变更行军路线,士兵疲惫不堪。兵部尚书邝埜一再要求入居庸关,以保安全,但王振不准。大军行至土木堡,王振下令在粮草不济的情况下移营,军中将士饥渴难耐,发生哗变,瓦剌军趁机进攻。明军仓促应战,兵败,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等66名大臣战死。明英宗朱祁镇被俘。

历史上皇帝很多,被俘虏的皇帝也不少,但是被俘虏后还能活的很滋润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朱祁镇就是这样的皇帝,最难以置信的是被俘以后大明并没有付出很大的代价,朱祁镇就毫发无损的回来了。甚至可以说是瓦剌求着大明把朱祁镇接回去的。

朱祁镇被俘之后的淡定

朱祁镇是被赛刊王的部下俘虏的,见到赛刊王之后很淡定的说:“是也先吗?还是也先的弟弟?哦,你是赛刊王吧?”从字面上看,朱祁镇似乎没有任何惊慌失措。三句话过后,不淡定的反而是赛刊王了,俘虏了大明皇帝是他做梦也没想到的事情,于是快马加鞭的去禀告也先。

也先知道朱祁镇被俘以后先是大吃一惊,随后就召自己的弟弟伯颜帖木儿前来商议。最后商议下来的结果是:拿大明皇帝威胁大明,让他们给赎金!然后再带着他去边关,让他命令守军开城门,恢复大元!

伯颜帖木儿负责看管朱祁镇,但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朱祁镇居然用他的个人魅力征服了伯颜帖木儿。后来伯颜帖木儿无数次要求释放朱祁镇,还主动为其争夺皇位,每次看到这写记载,我都感觉比很多网文还要狗血。

抠门的明臣

也先释放了锦衣卫随军千户梁贵回去通报朱祁镇的消息。大明朝野震动,也先的使者告诉大臣们,想要皇帝回来就拿钱!明朝的大臣抠门是众所周知的,想要钱根本不可能。只有钱皇后把后宫中的金银珠宝送到了也先军营中,希望赎回朱祁镇。但也先表示钱不够,要继续给。

大臣们很生气,说不给钱怎么还有人偷偷摸摸的送去了呢?关键是给了钱也不放人!为了防止也先再拿朱祁镇做出威胁大明的举动,大臣们想出一个办法:立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为帝!有了新皇帝,再也不用担心敌人拿旧皇帝威胁我们了。

有能力的明臣

也先在索要赎金的同时,也贯彻了和弟弟商议的方针,希望利用朱祁镇骗开边关城池的大门。先来到宣府逼迫朱祁镇下令,让宣府守将杨洪开门。但令人意外的是杨洪回答:“天已暮,门不敢开!”也先大怒,又逼迫朱祁镇命令杨洪亲自说话,城中回答:“镇臣杨洪已他往(杨洪不在)!”。

也先无奈,又带着朱祁镇来到大同,并且吸取教训,胁迫朱祁镇命令守将郭登直接对话。郭登也不开门,朱祁镇无奈,只好说:“朕与登有姻,为何如此拒我?”郭登回答:“臣奉命守城,不知其它。”

俘虏朱祁镇之后赎金没拿到多少,城门也骗不开。突然又听闻大明令立了皇帝,也先终于没有了忍耐力。因为大明在土木堡损失巨大,也先不费吹灰之力攻陷了紫荆关,随后剑指北京城。当然,也先在北京并没有捞到...

查看详情>>
9

土木堡之变明英宗结局如何?俘虏皇帝竟然还有这种待遇

土木堡之变
土木堡之变明英宗结局
明朝

土木堡之变明英宗结局如何?

大明正统14年,就是公元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率领大军征战蒙古部落瓦剌,这时候在瓦剌能掌握实权的太师也得知这一消息,并且迅速召集军队与明军对战。瓦剌与明军在土木堡展开非常激烈的战争最后明军战败,明英宗被俘,成为了一名俘虏皇帝。

在历朝历代对于这种俘虏皇帝,最常见的方式就是直接杀掉。但那时候的瓦剌大师并没有将明英宗朱祁镇杀掉,反而还好吃好喝的供了起来,甚至到最后还放走了朱祁镇!那么瓦剌大师为什么没有杀掉朱祁镇,甚至在最后还放走了朱祁镇呢?

原因一:大明王朝实力强盛,不可以彻底将其得罪

如果这一次瓦剌所俘虏的只是一个边界小国的皇帝,那么他们肯定不会在任何犹豫之间下令除掉。但这一次他们俘获的皇帝可不一般,他是来自大明王朝的皇帝!这时的大明王朝已经经历了很多代的帝王,国力也是十分强盛。虽然这一次的战争失败了,但是对于大明王朝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如果直接杀掉大明皇帝,那就算是张大明朝给彻底得罪了,如果那时候大明从为了给皇帝复仇而倾尽国力,瓦剌绝对吃不消。

原因二:用这位尊贵的人质,勒索赎金

当时的明朝前皇后才知道朱祁镇被瓦剌俘虏之后,第一时间就向瓦剌寄去了一大笔财务,希望能用这些财务赎回自己丈夫。对于这些钱瓦剌十分高兴的收下了,但也表示想要将大明皇帝赎回,这一点钱是根本不够的!所以只要明朝的皇帝还留在瓦剌手里,那瓦剌就可以一直向大明敲诈大笔赎金,所以瓦剌绝对不会杀掉朱祁镇。

原因三:想利用朱祁镇,拿下大同和宣府

曾经明成祖也多次讨伐瓦剌部落,瓦剌部落虽然经过了多年的修身养息,为自己存下了一定的实力,但是他们的生活却不是很富裕。而且草原上的其余部落对于瓦剌并不友好!这个时候的瓦剌就必须要扩张领土,所以他们想将大通和宣府直接拿下。然而打仗就需要一定的资源和财力,那时候的瓦剌病没有召集军队进攻的实力。如果这个时候能用朱祁镇片开大同和宣府的城门,就可以兵不血刃的拿下这两个地方了。

那朱祁镇留在瓦剌有这么多的用处,为什么瓦剌最后将朱祁镇放回去了呢?

原因一:明朝改立新君,朱祁镇不再为帝

朱祁镇自土木堡成为瓦剌的战斧之后,于谦和一众大臣直接推荐朱祁钰为帝,主持明朝大局。这一做法对于瓦剌来说,朱祁镇已经不再是皇帝了,所以也失去了所有价值。。但是这时候的瓦剌又不敢将朱祁镇直接杀掉,因为现在的大明江山并没有遭到什么实质性的打击,大明王朝依然有特别多的军队可以作战,所以这时候瓦剌在对上大明王朝的时候没有任何优势。

原因二:也先为了保命

虽然也先也称为瓦剌的领袖,那名义上也只是瓦剌的一个太师,真正的瓦剌大汗是脱脱不花。如果也先一直扣押着朱祁镇,万一在中间朱祁镇有一点点损失,那么这一个过错,瓦剌大汗绝对不会帮助他。在那个时候如果明朝大军选择进攻,追究主要责任的时候,瓦剌大汗也会为了给大明赔罪将也先给杀掉。而事实上脱脱不花已经与明朝进行了谈判,如果不将朱祁镇放走,那么也只是抱着一颗定时炸弹,一...

查看详情>>
10

土木堡之变明英宗结局是怎样的?他被俘后竟然还有侍女服侍

土木堡之变
土木堡之变明英宗结局
明朝

土木堡之变明英宗结局是怎样的?

正德十四年(1449年),面对日渐强大的瓦剌以及瓦刺越发明显的不臣之心,明英宗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之下,决定效法太宗朱棣故事,御驾亲征。

此时的朝堂之上,三杨杨荣、杨士奇、杨溥都已去世,缺少了重量级别的大臣劝阻,这位年轻的皇帝还是决意一意孤行,要亲率大军出征。最终,在点齐了50万大军之后,朱祁镇携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兵部尚书邝野、户部尚书王佐、内阁学士曹鼐、张益等100多官员从征,当然也少不了自己的心腹太监王振。

但由于他并无韬略,军政要务皆由王振专断。于是一场意料之中,意料之外的大惨败土木堡之变爆发。说意料之中,乃是如此的用人,必败无疑;说意料之外,乃是土木堡之变中伤亡令人震惊,五十余万大军损失殆尽,包括朱棣建立的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军队三千营、神机营、五军营等被歼灭,张辅、邝野等66位大臣殉国。

当然,作为皇帝的明英宗朱祁镇也被瓦剌大军俘虏。而瓦剌大军获胜后,并没有就此善罢甘休,手上有了大明皇帝这张王牌,自然要去做利益最大化处理。也先随命令大军直抵此时兵力空虚的北京。

靖康之耻?此时的北京城内,辅政的邺王朱祁钰不知所以,徐有贞等人更是提出南迁避祸,但时任兵部侍郎(类似现在的国防部长)于谦站了出来,他扶立朱祁钰为帝(当时朱祁镇的太子朱见深不过2岁),组织众人进行北京保卫战以抵御瓦剌。如此一次,瓦剌攻城不下,明英宗也成了前任没有了利用价值。

瓦剌大军也只得退兵,至于明英宗也被裹挟至蒙古草原。时间更是长达一年多,那么他在瓦剌的一年多,过得如何?

说起君王被俘,首先映入眼帘的自然便是靖康之耻。1126-1127年的那场浩劫之中,金人烧杀戮掠,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被押送北上,毫无人君之面目;皇室之中的公主、皇后、妃嫔也在牵羊礼之下,多为凌辱。想必被俘了的明英宗朱祁镇,也会如此吧?

其实相较于宋徽宗、宋钦宗被凌辱的惨况,他的“俘虏待遇”还是极好的。虽然一路舟车劳顿,瓦剌作为游牧民族,多有迁移,也使得这位尊贵之躯有过睡“猪房”,居住简陋的状况;但到底没有受到身体、心里上的凌辱。“帝既入沙漠,所居止毳敝帏,旁一车一马,以背转徙而已”是也。

而且尽管在这场土木堡之变中,瓦剌也先成为了胜利者,但却与处于上升期稳定了下来的大明王朝相比,无疑是蚍蜉撼树。因此,在礼节上更是“途中达子达夫遇见,皆于马上叩头,随路进野味并奶子。”颇有一丝这不是俘虏,而是请来了一尊“爷”的味道。

治国理政上明英宗或许不行,但在结交朋友上却是一流。在瓦剌期间,他还结交了一位名唤伯颜的好友,瓦剌人的直爽、豪气,也让伯颜不仅仅在衣食上不用愁,即便是起居上都为他安排了侍女侍奉。

在瓦剌一年多后,既有朱祁镇的才智,亦有政治利益考量之下,朱祁镇被放归大明。但与瓦剌的相对惬意不同,在北京城紫禁城中,等待他的却是一场长达7年的幽禁生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