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皇位

发布时间:2020-05-30
1

宋朝皇帝宋哲宗是一位明君吗?他又是怎么当上皇位的

宋哲宗是一个好皇帝吗
宋哲宗是一位明君吗
宋朝

宋哲宗赵煦(1077年1月4日-1100年2月23日),原名赵佣,宋朝第七位皇帝(1085年4月1日-1100年2月23日在位),宋神宗赵顼第六子,母亲为钦成皇后朱氏。

赵煦早年历封均国公、延安郡王。元丰八年(1085年),被立为太子,同年即位,年仅九岁,由祖母太皇太后高氏(高滔滔)垂帘听政。高氏起用司马光等,恢复旧法,史称“元祐更化”。

元祐八年(1093年),高氏去世,赵煦开始亲政。赵煦亲政后,下令绍述并实施元丰新法,罢旧党宰相范纯仁、吕大防等,起用章惇、曾布等新党。在军事上重启河湟之役,收取青唐地区,并发动两次平夏城之战,使西夏臣服。

元符三年(1100年),赵煦病逝,年仅二十四岁,在位十五年。谥号宪元显德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庙号哲宗,葬于永泰陵。

赵佣(后改名赵煦)于熙宁九年十二月七日(1077年1月4日)生于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为宋神宗赵顼的第六子,其母为宫嫔朱氏(钦成皇后)。曾加检校太尉、天平军节度使之衔,封均国公。

元丰五年(1082年),赵佣转任开府仪同三司、彰武军节度使,进封延安郡王。

元丰七年(1084年)三月,神宗在集英殿宴请群臣,赵佣侍立在旁,其仪容举止深得群臣肯定,纷纷向神宗祝贺。

元丰八年(1085年)二月,神宗病情日趋恶化,不能处理朝政。当时赵佣才九岁,而神宗的两个同母弟弟赵颢、赵頵却年富力强,论声望、地位和出身,两人中的任何一个都有资格为帝。当时,大臣蔡确和邢恕也有策立二王之意,他们曾想通过高太后的侄子高公绘和高公纪达到目的,但高公绘等予以拒绝。蔡确和邢恕见阴谋难以得逞,便决定拥立赵佣,以夺策立之功,并趁机除掉与蔡确有矛盾的宰相王珪。蔡确在与王珪同去探望神宗时,问王珪对立储之事有何看法。同时,在暗中派开封知府蔡京率杀手埋伏在暗处,只要王珪稍有异议,就将他杀死。王珪素来胆小怕事,但这一次却很有主张,见蔡确相问,王珪便慢吞吞地回答:“皇上有子。”言下之意是要立赵佣。蔡确无法,便只好四处张扬,说他自己有策立大功,却反诬高太后和王珪有废立赵佣之意,此事在后来给他招来大祸。

不仅朝中大臣另有打算,赵颢和赵頵也极为关注选立皇储一事。他们时常去皇宫探视神宗病情。看过神宗后,赵颢还径直去高太后处,试图探听或是谈论些什么。神宗只能“怒目视之”,似乎也察觉到弟弟们的意图。到了神宗弥留之际,赵颢甚至还请求留在神宗身边侍疾。高太后见两位亲王居心叵测,为防万一,便命人关闭宫门,禁止二王出入神宗寝宫,实际上是要他们断了念头。同时,加快了立赵佣为储的步伐,还暗中敕令宦官梁惟简,让他的妻子秘密赶制了一件十岁孩童穿的皇袍,以备不时之需。

同年三月,在大臣们前来觐见时,高太后当众夸赞皇子赵佣性格稳重,聪明伶俐,自神宗病后便一直手抄佛经,为神宗祈福,颇是孝顺,称其已能背诵七卷《论语》,字也写得很漂亮,她还将赵佣所抄佛经传给大臣们看。大臣们齐声称贺,高太后立即命人抱出赵佣,宣...

查看详情>>
2

朱常洛在位多长时间?他是怎么历经千幸万苦登上皇位的

明朝
朱常洛在位多长时间
朱常洛当了多久的皇帝

明朝在位最短的皇帝明光宗朱常洛,在位一个月时间就驾崩,苦熬39年终于坐上皇位,却未能发挥才能就莫名其妙的走了。没当皇帝时处处小心,当了皇帝没几天又抱憾而终,可谓乐极生悲。

朱常洛生母王氏本是慈宁宫李太后的一个宫女,明神宗年少经常向李太后请安,一来二往便认识了王氏,或许是因为年轻热血,万历九年,明神宗与宫女王氏春宵一刻,王氏便有了身孕,生下的孩子便是朱常洛。王氏虽然为皇帝生下了皇长子封为淑妃,但因其身份低微,始终得不到皇帝的宠爱,从此备受冷落,只能带着儿子在皇宫里艰难的生存。

同年郑氏入宫,受到神宗的宠幸,这就是郑贵妃。郑贵妃为皇帝生下一子朱常洵,皇帝非常喜欢有心立他为太子,但按当时制度“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况且皇长子又没犯错,因为神宗皇帝的偏心导致太子之位久久未立,所以朝中大臣纷纷猜疑,担心郑贵妃谋立皇三子,损害国本。经过十几年的斗争,历经千辛万苦,众大臣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皇长子朱常洛的太子之位,然而当上太子后的朱常洛并没有因此安宁下来,宫内的斗争还在继续。

万历三十九年,朱常洛生母王恭妃长年抑郁,终于病重,让朱常落最伤心的是看到他亲爱的母亲王恭妃患眼疾已双目失明,王恭妃说道:周围有郑氏的人。让他不要多说话,就这样朱常洛眼睁睁的看着他母亲离世。王恭妃死后,大学士叶向高建议厚葬,可是皇帝居然不同意。再进言,皇帝才勉强同意追谥皇贵妃。

万历四十三年,太子宫殿慈庆宫突然闯入一男子张差手持木棍逢人便打,一直打到殿前才被太监制服,事发后张差供认系郑贵妃手下宦官庞保、刘成。这两天人是郑贵妃的心腹。由于案情牵涉到了郑贵妃,皇帝与太子不愿深究,随以疯癫奸徒为罪名,杀张差于市,由于人证消失,庞、刘二犯有恃无恐,矢口否认涉案。后来明神宗密令太监将庞保、刘成处死,此案草草结束,这就是“梃击案”。

万历四十八年,明神宗驾崩,朱常洛即皇帝位。朱常洛历尽千辛总算登上了皇位,成了君临天下的帝王。在他即位的前十几天,朱常洛进行了一系列革除弊政的改革,发内帑犒劳边防将士,虽则杯水车薪,也是万历朝很难见到的,罢免万历朝的矿税,拨乱反正,将由于进谏而得罪皇帝的言官都放了出来,恢复了官职。面对万历中后期官员严重不足的情况,他重振纲纪,提拔了一批新的官吏,补足了缺额,使国家机器能够正常运转。

正当百姓望治之时,皇帝却突然病倒了。原来朱常洛性好色,即位之后郑贵妃向皇帝进献美女,众欲过度终于倒下,本来精心调养应该可以恢复,但是掌管御药房的太监崔文升向皇帝进了一济泻药,泰昌帝当天晚上腹泻三四十次,身体一下就垮了下来,再也起不了床了,而且病情日趋恶化。此时,鸿胪寺丞李可灼进献两粒红丸,朱常洛服完第一颗红丸后,病情稍见好转,晚上服用第二颗后昏昏睡去,隔天便驾崩。

朱常洛在位多长时间?

朱常洛在位一个月便这样不明不白的走了,连自己的年号都没来得及使用,给后人留下些许感叹的话题,让人感到无比的惋惜。

查看详情>>
3

霍光灭门原因是为何?当威胁到皇位的时候,除掉是唯一的办法

汉宣帝灭了霍光满门
汉朝
霍光灭门原因

汉宣帝刘询以庶人身份当上皇帝,霍光是帮了大忙的,可以说如果不是霍光最终点头同意,刘询是根本无缘大汗天子的宝座。但在霍光死后,刘询当机立断,却选择了对霍光一族满门抄斩,霍光灭门原因是为何?

要了解刘询和霍光的这段历史,我们还是要从刘询的经历讲起。

汉宣帝刘询的经历非常坎坷,出生时帝王之家,太爷爷是汉武帝刘彻,爷爷是太子刘据,父亲是汉武帝刘彻和皇后卫子夫的孙子刘进,说他是含着金钥匙出生一点都不夸张。但命运之神总是那么喜欢捉隆人,人常说福祸双至,刚刚出生的刘询还没来得及看清楚自己父母的长相,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就向他刮来。

公元前91年,刘询出生的这一年,奸佞之臣江充诈称武帝得病是由于巫蛊作祟,以预先埋设的偶人诬害太子刘据,结果造成太子刘据及其家属全部遇难,皇后卫子夫自杀。

这场祸乱史称巫蛊之祸,刘询作为太子刘据的嫡孙当时还处在嗷嗷待哺的襁褓之中。也许因为太小,他逃过这次劫难,被收系郡邸狱中,后来又得到了廷尉监邴吉的照顾,才勉强活了下来。

公元前87年,后元二年,武帝病重,朝廷里有专门的风水师说长安的监狱里有天子气象。汉武帝一听急忙指派人手,到长安城里的一些监狱里追查此事,发现有可疑的犯人一律杀死。

这些人来到刘询所在的府狱,准备对年满5岁的刘询动手,结果让邴吉拒之门外,不让他们对刘询下手,这样总算包住了刘询的性命。

汉武帝在听了下面大臣的汇报之后,感到非常吃惊,加之对太子刘据之事也渐渐有了反悔,非常思念自己的儿子,于是下诏大赦天下。邴吉也将刘询送到祖母史良娣家里,是刘询有了一个安身立命的场所。

来到祖母家不久,汉武帝又下诏把刘询收养于掖庭,并上报宗正列入宗室属籍中,等于承认了自己这个皇重孙的身份。

刘询虽然被汉武帝所承认,但他此时此刻的身份却不是皇家贵胄,而且普通庶民,和老百姓没什么两样。

掖庭令张贺原来是刘询爷爷刘据的一个部下,看到刘询就想起了刘据,对刘询很不错,出钱让刘询读书识字。

到了刘询长大娶亲的年龄,张贺又张罗着为刘询娶妻,给刘询迎娶了掖庭一个干部许广汉的女儿许广君为妻。

刘询和许广君的婚姻虽然不是自有恋爱,但他们非常恩爱,感情极深。许广君是个勤劳贤惠的女子,在刘询最困难的时候,他不但不嫌弃刘询,还用自己的真情和刘询相依为命。

刘病已为庶人时,与妻子许平君两人在民间生育有一子,名叫刘奭,即后来的汉元帝。

这个儿子出生还不到百日,汉昭帝刘弗陵便因病驾崩了。在大将军霍光的安排下,刘贺登基为帝。但这个刘贺比较调皮,不怎么听霍光的话,霍光让他朝东,他便要朝西。

当时大汉的事情,基本上是霍光说了算。刘贺处处和霍光对着干,下场可想而知。果不其然,在他登基当皇帝的第27天,霍光就毫不犹豫的把他撵下台、

刘贺下台后,大汉帝位空置,在邴吉等人的努力下,霍光接受了他们的建议,把刘询纳入新皇帝的人选。但这次霍光极为慎重,在对刘询的考验和登基程序上,他做了相应的安排。

通过一些列的考察,霍光对刘询的品行和能力也...

查看详情>>
4

李煜简介:丢了皇位,却换来了流传千古的诗句

五代十国
南唐后主李煜
李煜简介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徐州彭城县(今江苏徐州)人,南唐末代国君。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次年,贬损仪制,撤去金陵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开宝八年(975年),李煜兵败降宋,被俘至汴京(今河南开封),授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追赠太师,追封吴王。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李煜小时候的生活极尽奢靡,身边接触到的都是女人。他不喜欢当皇帝,也没有当皇帝的野心,可命运却偏偏选择了他,把他推上了那个无数人趋之若鹜的龙椅上。有多少人羡慕嫉妒恨,可对于李煜来说,不过是可以继续享乐的必要条件罢了。他一心只在诗词间,根本无心治理国家,最终也没能保住自己的国家,没能守住自己的女人,自己也不得不余生被囚。有人骂他是亡国奴、没有作为的昏君,可是谁又看到了他坐在龙椅上的无奈。被俘之前,他所思所想的都不是失去了王权失去了荣华,而是那一个个哀声痛哭,为他奏乐送行的宫女。她们唤醒了他因那些刀枪剑影而失去的理智,主动脱光衣服,钻进了宋军的囚车。

他从此远离故土,远离家乡,远离那些他爱过的人,远离了所有觥筹交错、推杯换盏。可是他应该更多的是解脱吧。他终于从那个他不喜欢的王座上下来了,虽然没有了荣华富贵,可是他终于可以安心的创作了,再也不会有人指责他不务正业、耽误国事了,他终于获得了内心的自由。他是一个软弱、无能的皇帝,但他一生都在追求诗词的最高境界,临死前还能写出《虞美人》这样流传千古的诗句。也许正是这首词成为了李煜的催命符,让皇帝以为他想要造反,想要复辟旧国,所以迫不及待地下令处死了他。他生于七夕,死于七夕,生时是人们眼中的笑话,死后却成为了永传的经典。

李煜一生喜爱诗词歌赋,无心朝政,换来的也是凄惨的结局。可是追求自己的理想,坚守自己所爱有错吗?没错!李煜是一个传奇、伟大、勇敢的诗人,敌人可以夺去他的王位,夺取他的王后,甚至羞辱他,可是却夺不去他脑中的沟壑,阻止不了他创作的激情。他的愁、他的恨、他的怨、他一切一切的不舍与不甘,都通过他的诗词留给了后人。路是自己出来的,历史都是后人写出来的。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为自己编写历史。不知道当他死去的时候是否会感到遗憾,大概会遗憾自己没能写出更多美好的诗句吧。我们的人生谁也靠不住,只能自己摸索前进。遇到人生岔路,能够做出选择的也只有自己。但愿我们都能够坚守本心,无论身处什么样的困境,都能够不放弃。人生不可能只有灰暗,是花总有盛开的一天,只是时间的早晚不同。没有人一生下来就知道自己将来会遇到什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即使是自己不喜欢却又没办法的事情,只要欣然接受,并努力遵循本心而行事,总会看到转机的。什么事情不是一成不变的,...

查看详情>>
5

李煜简介:最顶级的艺术家,被硬生生推上皇位

五代十国
南唐后主李煜
李煜简介

我们中国很多人都喜欢古代人的一些诗,这些诗词既有深刻的人生经历又有很深的意义,我们能从当中读出诗人的抱负和他的一些情感,今天我们就说说大诗人李煜。为什么说李煜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

李煜在南唐时知名度很高,是怎么来的呢?首先是他亡国君主的屈辱,以及诗词歌赋上的辉煌,没有他辉煌的诗句,我们就不知道这个人,他诗词创作上的辉煌又来源于他后半生的屈辱悲惨的秘密。李煜的人生可以说是天才与庸才、富贵与贫贱、幸福与悲惨、辉煌与耻辱、死亡与永恒这种互相缠绕的人生。

我们从李煜的身上谈得了一句俗话:女怕嫁错郎,男怕干错行,女人的一生最重要的事,如果嫁了一个你不爱的男人,或者这个男人不爱你,会非常痛苦,痛苦一生。对男人来讲。最怕的是你的才能和你所干的职业发生错位,这种兴趣能力和职业发生的错位,大概是男人最窝囊最痛苦的事儿。

我们要问,一个普通的百姓干错了行,个人人生有些坎坎坷坷曲曲折折也就罢了,如果一个皇帝干错了行,会怎么样,大家就会问,难道中国历史上有这种干错行的皇帝吗,有。比如南唐中主李煜和赵佶当然还有很多,那么他们既然干错了行,又是如何坐上这个皇帝宝座的?又是因为什么干错了行,他们的命运又有着怎样悲惨色彩,今天就跟着小编来看看李煜的起起落落。

李煜的人生悲剧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荒谬的错位,大起大落的人生。我们先说荒谬的错位,李煜从来没有当皇帝的念头,却被阴差阳错地的推上皇帝的位置。李煜的父亲叫李璟,是南唐王朝的第二个君主。历史书上把他叫做“南唐中主”。李璟有好几个儿子,李煜排行第六,按照中国的历史传承排第六不可能有你的资格,所以他这个人从来没想过当皇帝,连做梦都没做过,因为他有大哥呀,大哥李弘毅就应当是太子,他大哥是一个才子。但是他们的父亲李璟当了皇帝以后,就立马宣布今后要改变方针,就是哥哥死后要弟弟来当皇帝,不要儿子当。李弘毅本来当太子的路就被斩断。

在这种情况下。李璟就暗示了他的弟弟李景遂可以当这个皇帝,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李璟这个人本身政治上非常的平庸,但是在文学艺术方面却是天才。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知道自己不行,弟弟比他行,所以他就宣布了这个方法。在这种情况下,本来应当太子的李弘毅心里就不平衡,就开始耍阴谋诡计,找了个机会拿毒酒毒死了他的叔叔李景遂,就认为没有人和他争皇位了。同时那他又把眼光盯在了李煜的身上,因为在这个期间李煜的哥哥因为各种原因都死了,还觉得李煜有帝王之相。

但是李煜是个公子哥,李煜就天天吃喝玩乐,对政治也是一窍不通从来没关注过政治上的事。李弘毅那么处心积虑想当太子想当皇帝,却没想到最终因为一场病死了,人生无常啊,这时候李煜发现没人接皇帝的班,只有自己能上,就这样把他推到了皇帝的位置,于是李煜在二十五岁就当上了皇帝,那么在他的统治下又会发生什么呢?

李煜心里是拒绝当这个皇帝的,他不知道现在国家的危难的状态,他也没有政治家的才能和素质,更没有当皇帝的心理准备。李煜的...

查看详情>>
6

一位枭雄后梁太祖朱温,为什么要把皇位传给养子呢?

五代十国
后梁太祖朱温
后梁朱温
朱温简介

五代十国,是历史中较为混乱的一个朝代。从公元870年左右,直至宋太祖赵匡胤960年在东京汴梁称帝,其中近100余年也是狼烟四起。李克用、朱温、郭威,都是五代十国时期响当当的诸侯。尤其是后梁太祖朱温,能以白丁之身建立一统政权,且将唐昭宗和唐宣宗耍得团团转。此情此景,将朱温称之为“一代枭雄”似乎也不为过。然而朱温晚年时期却因为立太子储君的问题导致被杀。为何这样一位枭雄在立太子的问题上,出现了重大失误?朱温有亲子却执意将皇位传给义子呢?

朱温出生于公元852年,是安徽砀山人。青年时期朱温参加黄巢起义军,与李克用二人归降大唐平定黄巢之乱。901年朱温羽翼渐丰率军进入关中独断朝纲,逼迫唐哀帝退位。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值得一提的是后梁这个政权继承了唐朝正统,这点朱温比李克用更加来得名正言顺。然而建立后梁时朱温已是56岁的高龄,多年戎马生涯,让朱温身患重病,912年,60岁的朱温自知时日无多,便挑选太子储君。

朱温虽有7个直系子嗣,然而大多都不成器。比如郢王朱友珪,福王朱友章,就是吃喝玩乐的公子哥,文才更是一塌糊涂,领兵打仗也是输多赢少。朱温的义子博王朱友文,似乎是合适的人选。朱温暗中散播消息,有意让朱文友继承大统,此举遭到郢王朱友珪的忌恨,最终导致朱温被亲生儿子所弑,后梁也陷入到了混乱。

可是朱温这样的做法,让后人颇为不解。毕竟皇位继承是古代帝王最为头疼,也是最重要的大事,按常理来说,朱温有7个亲生儿子,即使这些儿子大多不成器,可是朱温也没必要将辛苦打下的江山送给义子干儿,这不等于为他人做嫁衣吗?笔者认为朱温这样的做法,还是有私心,并且有着难以启齿的苦衷。首先一点便是朱温此人荒淫无道,虽然朱温手握重兵开辟后梁政权,可是朱温自幼未受过正统教育。也没读过几天圣贤书,掌握重权后便骄淫奢侈,这点李克用比他好了不少。待到正妻张氏离开人世,朱温便更加荒淫无道。甚至正史所记载朱温与其儿媳妇有苟且之事。朱友文妻子王氏容貌俏美。

在朱温身患重病时,更是衣不解带地服侍他。所以从情感上朱温便倾向朱友文,或者说朱温喜欢他的妻子王氏。爱屋吉乌之下将皇位传给朱友文。也就不难理解了,第2点则是因为朱温当时并非真心实意想立太子储君。虽然朱温自知时日无多,可还是想着再多活几天。先立朱友文为储君,朱温的其他儿子有自知之明,发愤图强尽可能地做出更好的成绩。如果朱温在自己亲生儿子中,挑选一个为接班人,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朱温的儿子们大多也是嗜杀成性,朱温立某个亲子为储君后,那么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假想敌肯定会互相残杀。到那时朱温的统治不稳,还会有性命之忧。

而朱温将义子朱友文推到幕前,亲生儿子虽同样感觉不公平,可是他们只会将朱友文当目标,而不会真正威胁到朱温。所以笔者认为从这两个方面来看,首先博王朱友文是可以当作棋子进行培养,将他列为接班人朱温便能高枕无忧,安然的过好余下的几年生命。而他的儿子们也会更加孝顺自己,到处搜刮...

查看详情>>
7

怎么评价朱棣这个人?其实朱棣为了皇位只能去做这些事

历史对朱棣的评价
怎么评价朱棣这个人
明朝

怎么评价朱棣这个人?

朱棣当皇帝时,做了很多的事情,比如:修撰《永乐大典》、派郑和下西洋、北征蒙古、修建长城等。但是,这些事情的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那就是:他对自己身份的不自信。因为,有太多人说他的皇位是抢来的,这无疑是对朱棣的否认,给他施加了一种心理压力。

于是,为了证明自己能够胜任皇位,朱棣只能去做这些事。

当初,朱元璋将皇位传给了孙子朱允炆,还将儿子们都封为了王爷,给了他们足够的土地和兵马。因为,朱元璋认为:自己这样做儿子们就会满足,不会去惦记朱允炆的皇位。但是,事情却没有那么简单!因为,皇位真的是太诱人了,朱允炆虽然坐了上去,可是,他整天担惊受怕、坐立不安。

为此,朱允炆询问臣子们的意见,得到的回复却是“削藩”。当时,齐秦、黄子澄等人建议:“这些王爷的存在始终都是朝廷的隐患,是时候处理一下,以安陛下之心。”于是,朱允炆一年之内削了五位藩王。之后,北京的朱棣坐不住了。正所谓,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拼个鱼死网破。

之后,朱棣起兵造反了,他顺利的击败了朝廷大军,攻入了首都南京。可是,朱允炆却消失了,人们都不知道他的下落。由此可见,朱棣这种篡位的行径是不得人心的。

相传,朱棣攻下南京城时,出来相迎的官员只有一百多位,且大部分都是官职较小的官员。这说明,很多高官都不认可朱棣的这一行径,他们宁愿辞职也不愿意在朱棣手下当差。可想而知,朱棣当时是多么的寒心。此时,杨子荣向朱棣建议:“需先前往朱元璋陵墓祭拜,以求先帝的谅解。”祭拜后,杨子荣向朱棣推荐了大儒方孝孺,并声称:“只有方孝孺可以协助朱棣收获士子之心。”

朱棣知道其中的利害,于是,召来方孝孺进行详谈。可是,方孝孺并不配合,还出言不逊,此举更是激怒了朱棣。于是,朱棣下严令,要求惩治方孝孺,并诛其十族,这可是从未有过的严惩!之后,朱棣为了让自己的皇位显得更加合理,他声称:“自己乃马皇后所出,比朱允炆更有资格继承大业。”可见,朱棣故意隐瞒自己的生母,让民间有了很多传说。

当时,朱棣篡改了前明历史,特别是太祖实录这一块。可是,他却忘了完善母亲的档案,导致其拼命想掩盖的事实却被后人揭露了出来。明朝末期,一些好事之人打开了太祖庙堂,找到了朱棣故意隐瞒的事实。原来,朱棣的生母是蒙古妃子碽妃。

朱棣为了向生母表达忏悔,他曾为其建造了大报恩寺,还不断要求扩大规模。所以,直到朱棣驾崩,这座宏大的寺庙还没有完成。此外,周边的百姓并没有将这座寺庙称为大雄宝殿,而是称为“碽妃殿”。

在朱棣坐上大位后,他时常感到不安。为此,他对那些不服气的文臣武将动刀子,将他们一个个押赴刑场,斩首示众。与此同时,他还不忘笼络人心,命人修撰《永乐大典》,希望能够编撰一本古今中外最全的史籍,让士绅们知道他的善意。

《永乐大典》总共一万一千多册,朱棣只用了一年半就完成了全部的编撰工作。相比于乾隆皇帝花十三年修撰《四库全书》,朱棣的这项工程似乎非常高效。但是,《永乐大典》完成后即被...

查看详情>>
8

一起详细了解朱棣怎么夺得皇位的,他篡位的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朱棣怎么上位成功的
朱棣怎么夺得皇位的

朱棣造反的事件就是历史上的“靖难之役”。1389年,朱元璋驾崩,因为太子朱标早逝,皇位由皇太孙朱允炆世袭。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后,为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听取大臣齐泰、黄子澄的意见,开始采取“削藩”政策。

先帝朱元璋为了抵御外患,巩固疆土,将他的几个儿子分封到各地,成为“藩王”。藩王势力日积月累,成为朱允炆登基后的巨大阻碍,其中燕王朱棣的力量一直是朱允炆的心头之患。

建文帝朱允炆毫不手软地向他的叔叔们举起了屠刀,几位势力较小的藩王先后被削,被贬庶人。与此同时,朱允炆和亲信大臣密谋逮捕燕王朱棣。采取逮捕行动的张信是朱棣的旧部,将消息偷传与朱棣。

朱棣得知,装疯以自保,并训练死士,积聚力量,准备反攻。1399年,朱棣起兵反抗,打着“诛齐黄,清君侧,靖国难”的口号,攻占金陵,而朱允炆也在皇宫大火中不知所踪。朱棣即位,江山易主。

建文帝书生气十足,毫无治国经验,并不具备一国之君的才能。相反,朱棣有勇有谋,与明太祖朱元璋颇像。《奉天靖难记》中记载,太祖谓“异日安国家,必燕王也”,朱元璋一直对朱棣寄予厚望。朱棣在看到侄子朱允炆登基后,心有不甘,一直隐忍,在封地培植自己的力量,等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机会。总而言之,朱棣造反,就是为了自己登上皇位。

朱元璋与朱棣是父子关系。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而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朱棣并不是继承了朱元璋的皇位,而是起兵推翻了他的侄子朱允炆的帝位而得。

他们这对父子的关系十分微妙。在《奉天靖难记》中记载到“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心异之,独钟爱焉”,并谓“一日安国家,必燕王也”。朱元璋在位时,特别欣赏四儿子朱棣。朱元璋其他的几个儿子流氓气重,在封国内成天饮酒作乐,沉迷女色。唯独朱棣勤政务实,深得民心。朱元璋认为朱棣是继承皇位的好人选。朱元璋看朱棣,就像看到了从前的自己,有着非同寻常的气魄、胆识与性格。不得不说,朱棣具备了成为一国之君的禀赋。分封时,他将分量最重的燕地予以朱棣;娶亲时,他赐开国第一功臣徐达长女给朱棣。朱元璋对朱棣尽显器重。但是,事实却出乎人的意料,朱元璋却让他的皇太孙朱允炆继承了帝位。

朱允炆“性至孝”,孝顺聪明,从小受到儒家教育,书生气十足。朱棣则是有勇有谋,好战。孰优孰劣,谁更适合继承皇位,也难下定论。

但是,鸟飞留影,水过留痕。后人认为,朱元璋并非器重朱棣,而是朱棣下令让明初官修史书,将他的皇位合理化。在《明太祖钦录》中收录了这样一句话“说与晋王知道,教陈用、张杰、庄德预先选下好人好吗,堤备临阵时,领着在燕王右里行”。由此可见,朱元璋对企图心重的朱棣是有所提防的,更是担心朱棣会对皇太孙朱允炆的继位形成巨大威胁。

但是,重重迷雾的背后,朱棣与朱元璋的关系究竟如何,我们也不能妄下断言。所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朱元璋与朱棣父子俩的亲情关系永远无法改变。他们都为明朝的繁荣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靖难之役的意思是:“清君侧,靖...

查看详情>>
9

朱棣怎么上位成功的?其实最主要的是建文帝朱允炆配合的好

朱棣怎么上位成功的
朱棣怎么夺得皇位的

1402年初夏,燕王朱棣的大军浩浩荡荡地涌入南京。此刻,离他在北京起兵发起“靖难之役”,才短短3年。

这3年多来,朱棣一路上磕磕绊绊,打的仗败多胜少,控制的地盘也少得可怜。可说来奇怪,当他孤注一掷地迂回山东、直取南京之后,竟然成功了。不但将南京顺利攻克,还江山易主,做了大明王朝的新皇帝。

朱棣怎么上位成功的?

这主要是朱棣的对手、建文帝朱允炆配合得好啊。

朱棣自打发起“靖难之役”后,实际上就面临着骑虎难下的困境。虽然他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可傻子也看得出,这就是造反嘛。所以,当朱棣率领大军进入南京那一刻,心里一定是忐忑不安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怎么处置建文帝朱允炆。

这要分三种情况来说。

——如果建文帝在组织抵抗时被杀,朱棣的罪过可就大了,“弑君”的恶名必定跟随一生。全国各地的军队一定会向朱棣发起反扑。就算朱棣凭借过人的本领,将这些反抗一一平息,那也注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恶战。

——如果建文帝在大军进入南京前逃走,朱棣的日子就不好过了。中国地域辽阔,建文帝完全可以逃到朱棣控制不了的地方去,继续组织抵抗。建文帝哪怕已经逃跑,仍然是大明王朝唯一的正统皇帝,在这一面大旗下,会源源不断地吸引来自各地的勤王军队。鹿死谁手,谁也难以预料。

——如果建文帝选择投降,那么恭喜,朱棣就有了一个“烫手山芋”。当然,朱棣可以学习“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一辈子将建文帝掌握于指掌之中。但也等于在身边埋了一颗定时炸弹,指不定哪天就爆发了——毕竟,建文帝的号召力,可远远不是当年那个穷得叮当响的汉献帝相提并论的。

上面这三种情况,都是朱棣所不愿看到的。可是,最后的结局偏偏不是以上的任何一种。当朱棣大军进入南京后,建文帝在皇宫中放了一把火,然后就不知所踪了。朱棣在一片废墟之中找到一具类似建文帝的尸体,执其手大哭:“傻小子,何苦如此!”

随后,朱棣以天子礼埋葬了这具身份不明的尸体,造成建文帝已经自杀身亡的假象。接下来,朱棣登基为帝,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这时候,朱棣恐怕是要对建文帝大声说“谢谢”了。

不过,饶是如此,朱棣的登基也是一波三折。为了驯服建文帝的旧臣们,他一度大开杀戒,不但处死了当初与自己作对的铁铉、齐泰和黄子澄等人,还杀掉了练子宁、高翔、景清、方孝孺不肯与他合作的人。而且动不动就凌迟处死,诛灭九族。以至于整个永乐元年都在朱棣毫无节制的屠戮中度过。

朱棣掀起的血雨腥风,抹红了帝国的天空,让人回眸历史时都感到心惊胆战。

查看详情>>
10

朱棣怎么上位成功的?成功的背后竟然是两位朱姓男子帮了他

朱棣怎么上位成功的
朱棣怎么夺得皇位的

朱棣怎么上位成功的?

在古代封建王朝太平时期,造反成功的人可以说是寥寥无几。而造反成功的王爷也只有朱棣一人而已。=

乙丑,燕兵犯金川门,左都督徐增寿谋内应,伏诛。谷王橞及李景隆叛,纳燕兵,都城陷。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 ----《明史》

一,建文帝的“帮助”

其实,无论是兵力,还是后勤保障,以及舆论方面 ,建文帝都是占优势的。然而即使是这样,朱棣还是造反成功了,这一切的一切归根结底都是源于建文帝的“功劳”。那么在朱棣成功的背后,建文帝究竟做了怎样的贡献呢?

错用李景隆

有一句老话叫做“虎父无犬子”。但是李景隆的存在彻底诠释了什么叫将门无虎子,如果李文忠泉下有知,可能会再气死一回。

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起兵靖难。打败长兴侯耿炳文,同年八月,建文帝命李景隆接替耿炳文任南军大元帅。于是李景隆带领五十万大军浩浩汤汤的出发了。同年十一月,朱棣与李景隆在郑河坝会战,李大败,撤回德州。这是第一败。

建文二年,建文帝授予李景隆“专征伐”的权利,同年四月,李景隆合军六十万,驻守白沟河,这一次李景隆再次不负众望,被朱棣打的丢盔弃甲。六十万大军折于李景隆之手,也让造反初期的朱棣士气大振,得以喘息。

景隆屡大败,奔德州,诸军皆溃。明年正月,燕王攻大同,景隆引军出紫荆关往救,无功而还。帝虑景隆权尚轻遣中官赍玺书赐黄钺弓矢专征伐方渡江风雨舟坏赐物尽失更制以赐。四月,景隆誓师于德州,进营白沟河。与燕军连战,复大败,玺书斧钺皆委弃,走济南。斯役也,王师死者数十万人,帝始诏景隆还,使景隆及尚书茹瑺、都督王佐如燕军,割地请和。 --《明史.李景隆传》

但是事情永远不会这么简单。在这次大败之后,建文帝虽然免掉了大元帅的职务,但是并没有对李景隆进行处罚,反而让他镇守南京城门。这时候的建文帝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李景隆和朱棣从小就是青梅竹马,幼时的好友,因此在后面朱棣打到南京城的时候,李景隆打开城门,放朱棣大军长驱直入。真的是日防夜防,家贼难防。

错用李景隆是朱允炆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严禁斩杀朱棣

其实在靖难过程中,朱棣并非总是打胜仗,他也打过几次败仗。但是奇怪的就是朱棣总是能全身而退,如果从概率学的角度分析,可能性是不大的。那么朱棣是怎么做的每次都能逢凶化吉的呢?原来,在出兵之前,建文帝就特意交代过将士们,千万不要杀掉朱棣,让他背上杀亲的凶名。于是在每次大战中,将士们总是有意无意的避开朱棣。

其实现在看这句话真是十分搞笑,这是典型的想要享受权利,又不想履行义务。因此到最会弄巧成拙,让朱棣总是能死灰复燃,最终造反成功。

勿使朕有杀叔之名。 --《明史》

朱允炆的这个决定,可以说是他对朱棣的另一波助攻了。

二,朱元璋的帮助

朱棣之所以可以夺得皇位,与朱元璋的一些决策也是密不可分的。

杀尽功臣良将,无人可挡朱棣

朱元璋此人在杀功臣方面可以说是十分出名的,其中在胡惟庸一案中杀掉李善长、唐胜宗等人,鞭死朱亮祖,蓝玉案中杀掉一批能...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