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靖难之役朱棣成功的原因在于哪里?同样是藩王造反为什么朱棣能成功
在中国历史上,重演了两次皇帝削藩、藩王造反的战争。但战争的结果,却截然不同。西汉王朝的汉景帝削藩,以镇压七王之乱而告终,继续延续了“文景之治”的汉景帝时代;大明王朝的建文帝削藩,以建文帝下台,造反的藩王朱棣取而代之而告终,开创了“永乐盛世”的明成祖时代。战争之后都是盛世,但皇帝不同。前者是皇帝仍继续当他的皇帝,后者是藩王当了皇帝还开创了一代盛世,两个朝代,两种不同的极端结果,靖难之役朱棣成功的原因在于哪里?
一、汉景帝的统治手段比建文帝高明得多
同样是皇帝,汉景帝比建文帝高明得多。汉景帝是开创“文景之治”的皇帝,可说是雄才大略。西汉皇帝之中,汉景帝刘启可以说重重地写上了一笔,刘启可不是一个容易对付的人,在他当太子时,就曾因为下棋争个高低暴打吴王刘濞之子刘贤,而且还出了人命,竟然一棋盘把刘贤给拍死了!当了皇帝后,刘启也是个心狠手辣的角色,晁错是个忠臣,向他提出了削藩的建议,但他为了平息叛乱,竟然答应了叛王们的要求,腰斩了晁错。这样的狠心,比乃祖刘邦丝毫不逊色。从这一方面看,建文帝比汉景帝就软弱得多,他的叔叔朱棣都造反了,他还对朱棣下不了狠手,告诉前方的将士们不得杀害皇叔,期望以后有和解的机会。但人家朱棣可不这么想,他是一心想除去侄皇帝而后快的。
刘启的统治,也比建文帝高明得多,他为人节俭,不大兴土木修建宫殿;他重农抑商,劝勉农桑,禁谷酿酒,禁粟喂马,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实行无为而治的统治策略,使国力得到很大提升,开创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在对待叛乱上,为了国家的统治,他决策果断,不管是杀晁错,还是派周亚夫平定叛军,从不优柔寡断。而在这方面,建文帝就表现得不尽人意,不具备一个帝王的优秀特质。
建文帝是一个书生皇帝,他拜三位大儒为师,如果论学问,建文帝重用的黄子澄、齐泰和方孝孺无人能出其右,但如果论兵法作战,这三位可说都是纸上谈兵的人物。秀才遇到兵,如何战而胜之?所以,建文帝的“建文新政”跟汉景帝的“文景之治”不可同日可比,建文帝的治国经验和平叛手段,比汉景帝差了何止一大截。
二、朱棣的英明雄武比刘濞高出一大截
同样是造反,西汉王朝的刘濞跟大明王朝的朱棣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刘濞虽然也是马上王爷,曾经在秦末帮助刘邦打天下立下战功,但跟朱棣比,就差了许多。刘濞造反时,表面上是七王之乱,声势浩大,但这七王并不团结,刘濞也没有统一指挥七王的权威和能力。所以,所谓的七王之乱,真正铁了心造反的,只有刘濞一王。其他各王都是看风使舵的角色,对于造反配合不够。刘濞也不是善于听从合理化建议的明主,他拒绝了田禄伯的分兵建议和桓将军的长驱直入建议,失去了出奇兵作战的战机,使周亚夫从容截断了他的粮道,终于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最后兵败被杀。
而朱棣是朱元璋所有皇子中最厉害的皇子,曾长期与蒙古人作战,两次率师北征,招降过蒙古乃儿不花,生擒过北元大将索林帖木儿,具有丰富的作战经验,虽只北平一城之地,但其军...
查看详情>>与“靖难之役朱棣成功的原因在于哪里?同样是藩王造反为什么朱棣能成功”相关的文章
藩王朱棣在靖难之役为什么能成功?其实都怪朱允炆错失这么多次机会
藩王朱棣在靖难之役为什么能成功?
在靖难之役打响之前,朱元璋给朱允炆留下多好的家当啊,那个时候大明王朝不仅国力富强,还有训练有素的精良军队和朱元璋为他精心挑选的文武人才团队。
朱元璋还在世的时候,就预想了朱允炆上位后可能会遇到的麻烦,所以朱元璋为他精心挑选的,绝对不是一些人说的老弱病残,而是群星闪耀的强大天团。
先从武将来看,朱元璋给建文帝留下的,可是明朝开国战争中最擅长骑兵战的猛将郭英,除此之外,还有被称为中国防御实力最强的耿炳文。按理说,有这两位老将坐镇,打战就是进退自如的事情,哪怕对手是朱棣,理论上来说,也是翻不了身的。
至于文官团队,实力也很是强大。只不过后人们只记住了,朱允炆身边像齐泰、黄子澄等这些败事的腐儒们。其实当时朱允炆身边还有像卓敬这样的战略天才,当时他提出的削藩政策更是让朱棣惊出一身冷汗,却被朱允炆轻松抛弃。朱允炆拥有这么一个文武荟萃的强大团队,其实足以保护他扛过这场叛乱。
但是!在封建专制的条件下,一个有权任性又优柔寡断的皇帝,足以把这盘好棋给打乱。朱允炆是个温和好学的好孩子,但是他绝对不是一个拥有治国能力的好皇帝。从他登基之后的每一件事情都可以看出来他在瞎指挥:明明可以提前扣押朱棣解决问题,他却听从黄子澄的话放虎归山;明明可以通过稳受拖死朱棣,结果他却替换了防御天才耿炳文,最后他任用的李景隆是怎么打怎么输,百战无一胜,结果几十万精英军队,活活败给了朱棣。最终节节败退,被朱棣要了命!估计连朱棣自己都有怀疑朱允炆是上天派来的救兵,故意输给他的吧。
其实朱允炆有很多次机会都可以斩杀了朱棣,但是因为他的犹豫错失了很多机会。所以说领导的素质,也是一门强大的功课,想要作为一个好领导,并不是点个头说个是那样简单,一个领导者他需要冷静的判断力和果断的决策力,更需要残酷的磨炼才能成型。像朱允炆这样的温室花朵,只能说难经风雨。
查看详情>>与“藩王朱棣在靖难之役为什么能成功?其实都怪朱允炆错失这么多次机会”相关的文章
清朝藩王堪称历史之最,可为什么没出现藩王造反夺权的事?
中国历史上皇帝选择继承人,往往是个很大的功臣,一般正常的皇帝都有好多儿子,按照立嫡长子的说法,一般是没有任何争议的,然而有时候嫡长子能力不行,这时就会出问题了。
最为明显的是唐朝李世民,本来是大哥李建成应该继位,可李世民比李建成能力强,于是李世民就有想法了,结果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历史上为了争夺皇位而手足相残的事屡见不鲜。
然而到了清朝却比较例外,清军入关之后统治中原,一共经历了十任皇帝,每一任皇帝都有许多儿子,尤其是想康熙、乾隆这两位特别能生,那些儿子基本都被封为藩王了。
看看明朝的历史就知道,朱允炆继位之后,底下的藩王就开始不淡定了,尤其是朱棣更加不爽,结果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动了靖难之役,朱允炆直接被赶跑,那清朝为何没事呢?
其实清朝的藩王数量之多,堪称历史之最,那么多藩王难道没有人想造反吗,有肯定是有的,但为什么清朝从没出现过藩王造反夺权的事呢,其实主要是清朝对藩王的制度管理比较好。
清朝时对藩王的行为管理很严格,一举一动都要上报朝廷,如果哪位藩王擅自离开自己的封地,超过60里就要定罪,所以藩王出城都要上报皇帝,批准后才能行动。
其次,并非所有的皇子都被分封到各地,大多数还是留下经常,也就是在皇帝眼皮底下,而且不给兵权,所以想闹腾也没有机会了。
还有,清朝的藩王爵位不是世袭的,想要得到爵位必须要有军功,如果没有就必须皇帝亲自首肯,否则每下一代,爵位就降低一点,等降了四五代,基本跟平民差不多了,更不可能造反了。
最后,各地藩王禁止跟朝中大臣结交,如果要造反肯定要京城有人,这样阻止了双方的交往,那么藩王造反基本没有条件了,所以清朝两百多年的统治里,没出现过藩王造反的情况。
尤其是到清朝晚期,慈禧太后掌权后,一介女流在朝堂上指手画脚,而且还给列强割地赔款,许多藩王对慈禧都看不惯,但由于没有条件,所以只能让慈禧骑在自己头上,想想也够憋屈的。
从清朝对藩王的管理制度来看,其实也非常简单,就是做了严格控制,对藩王的一切行为都有约束,这样他们想动也没机会动了。
查看详情>>与“清朝藩王堪称历史之最,可为什么没出现藩王造反夺权的事?”相关的文章
明朝二十四藩王,最后的结局都是怎样的?
朱元璋有26个儿子,其中长子朱标为太子,最小的儿子朱楠,因为还没来得及封王便夭折,所以他一共封了24个藩王。后来经过明朝几代皇帝削藩的努力,到了成化年间,明朝这些养尊处优的宗室们,已经不再着重于谋反。那么他们都变成什么样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太祖朱元璋一脉
朱元璋这一脉,最终传到宪宗朝的一共有16府。这些宗室到了这时候,已经深深知道自己在明朝的地位,所以他们虽然不敢去造反,却敢在当地为所欲为。其中因为罪大恶极,最终被明宪宗处罚的,就有8府。
1、晋王府
成化十六年,晋王府仪宾陈谏发现,永和王朱奇淯的母妃张氏,竟然与太原卫卒王锐,以及一名僧人淫乱,宫女亦有与外人通者。陈谏准备去告发他们,结果反被张氏等人诬陷。
陈谏之子即刻上报朝廷,明宪宗派锦衣卫前往调查。结果张氏畏罪自杀,晋王朱钟铉则以永和王还年幼,向明宪宗求情。最终明宪宗下令,将王锐与僧人处斩,那些私通的宫女都处以绞刑,其余知情不报者充军。
2、鲁王府
鲁王朱阳铸嗜酒如命,有一次他在酒宴之时“聚外人暨妃张氏同饮,男女溷淆。”明宪宗知道后,下令扣除朱阳铸三分之二禄米,并革去张氏妃号,同时怒斥朱阳铸:“尔之所为,虽市井小人尚顾廉耻,不肯为之。”
乐陵王共有三个儿子,于是他请了一位先生来教导他们。后来先生夸奖了次子聪明,结果长子和三子联手,竟将先生给打死了。明宪宗知道后,将二人废为庶人,同时训斥道:“杖杀教书人,逆天害理,凶恶之甚,何以嗣守爵禄?”
3、蜀王府
成化九年,华阳王朱友堚上奏朝廷,说自己父亲明明是蜀献王第二子,而叔叔是第五子,还是宫人所生。可如今却是叔叔的儿子承袭蜀王位,于是他请求将属于蜀献王的一切都赐给自己。
不过没多久朱友堚就去世了,他的儿子朱申鍷又继续请求。可是明宪宗下诏让他安分守己,不要再妄想夺取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结果朱申鍷便开始为非作歹,不仅强取民女,还伤人性命,最终明宪宗将其革爵。
4、代王府
代府襄垣王欠了弟弟朱仕埭二百两银子,始终没有还,他见弟弟喜欢自己的婢女,便想用婢女来抵债。恰好朱仕埭也看中该名婢女,就向哥哥讨要。结果襄垣王趁机想要敲诈一笔,遭到拒绝后,他竟然狠心将该名婢女杀害,来个鱼死网破。
朱仕埭一气之下,就向明宪宗告发哥哥渎乱聚淫,甚至还纵容手下与宫人私通。明宪宗大怒,随即将襄垣王等人全部废为庶人,襄垣王妃及宫人责自尽。
5、宁王府
成化十三年,宁王朱奠培被告发残酷、贪淫、不轨等事,宪宗派锦衣卫与刑部,以及驸马都尉石璟共同前去调查。最后坐实了宁王的罪状,明宪宗认为“宁王所为不法,本当削爵降为庶人。但念宗支,姑从宽典,革去禄米一半。”
6、岷王府
成化十六年岷王去世,其世子朱膺鉟不仅没有好好为父亲守丧,还整天聚集他人饮酒作乐。新任承奉刘忠劝说了几次,结果就被朱膺鉟活活打死。明宪宗知道后,下令革去朱膺鉟冠带,不许请封。
7、韩王府
韩府汉阴王朱徵鍉去世时无子嗣,于是他的母妃平氏、王妃周氏,以及岳父周恂就合谋起来,...
查看详情>>与“明朝二十四藩王,最后的结局都是怎样的?”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