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最新毛遂自荐文言文(实用2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并熟记成语:毛遂自荐、脱颖而出、因人成事、锥处囊中。
2.能力目标:能结合具体的情节正确地评价人物。
3.情感目标:学习毛遂挺身而出,勇纾国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
能结合具体的情节正确地评价人物
教学难点
学习毛遂挺身而出,勇纾国难的精神
教学方法
诵读品味、点拨引导
学习过程
一、 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人们常用“毛遂自荐”来比喻自己推荐自己,那么毛遂究竟何许人也,他究竟有何德何能,敢于冒着被人扣上“穷出风头”的恶名,自己推荐自己呢?今天就让我们循着司马迁的生花妙笔去结识一下这位具有超群的胆识和才能的毛遂先生吧。
二、自主学习,获取新知:
1、作者( ),字( ),我国( )时期伟大的( )家、( )家。他所著《 》是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被鲁迅称为( )。全书包括( )书、( )表、( )本纪、( )世纪、( )列传。共130篇,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合从( ) 歃血( ) 立见( )
譬若( ) 叱咤( ) 囊中( )
持戟( ) 要挟( ) 慑服( )
3、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4、解释下列重点实词:
1、二十人偕 2、 使文 3、歃血
4、华屋 5、士 6、定从
7、外索 8、自赞 9、备员
10、其末 11、无所有 12、菲特
13、比至楚 14、舍人 15、叱
16、胡不下 17、霸王之资 18、吾乃
19、王天下 20、恃楚国 21、知恶
22、因人成事 23、脱颖而出 24、从定
5、解释下列成语:
毛遂自荐:
脱颖而出
因人成事
锥处囊中
三、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1、本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理清本文的结构层次
四、深入赏析,合作交流
1、当时赵国处于什么样的处境,并采取了什么样的策略来解决?
2、平原君要“合从于楚”遇到了什么困难?
3、平原君要带的二十人为什么要“有勇力文武备具者”?
4、毛遂是怎样获得出使出国的机会的?
5、毛遂是如何一步步让楚王定盟约的?
6、文章以平原君对毛遂的报答和尊敬结束全文有什么作用?
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 你认为毛遂和平原君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2、 本文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毛遂这一人物形象的?
3、 毛遂为什么能勇于自荐?
六、总结要点,盘点收获:(师生共同进行)
七、当堂检测,巩固提升:
1、 毛遂自荐的现实意义?
(在今天,作为人才自身、用人的领导应该注意些什么?)
2、根据内容拟写一副对联
学习目标 :
1. 熟读文本,掌握重点实虚词 “赞、举、恶、于、而、已”等。
2. 积累文言知识,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
3. 分析毛遂和平原君的人物形象。
学习重点:
积累文言知识,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
学习难点:
分析毛遂和平原君的人物形象。
一、助学卡片
(1)背景介绍:
公元前260年,赵王中了秦的反间计,以只能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守卫重地长平,使得赵国40万大军被困长平,最后全部为秦将白起坑杀,精锐丧失殆尽。次年,秦国乘胜围攻赵国都城邯郸。邯...
查看详情>>与“最新毛遂自荐文言文(实用2篇)”相关的文章
毛遂自荐文言文(汇总6篇)
xxx:
昔董仲舒作《士不遇赋》,司马子长又为之,陶渊明、江淹等诸多贤士著此类文。余尝于讲习之暇,读其文,慨然惆怅。屈子空怀满腔忠义,终不获于怀王;子建徒有八斗之才,孤独寡欢于世。古往贤者,大才难为用也!权贵无视或生不逢时;庸才当道或大器晚成?哀哉!
士之不遇,已不在炎帝帝魁之世,古往今来,得意者甚少,落魄者无穷。志士仁人莫怨,古来材大难用。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幼安大才,困于草莽淤泥 . 茫茫旷野,埋无数忠骨;浩浩长空,布几多阴霾!呜呼,哀哉!仆在二十一中从业将近一年,曾为英雄无用武之地大发牢骚,但对于份内之事兢兢业业、鞠躬尽瘁、肝脑涂地,不敢有丝毫之马虎。自始至终,拿国家之俸禄,忠人民之教育,倾胸中墨学播知识,耗身体发肤育英才,上不愧于天,下不负于生。问心无愧,坦坦荡荡! 不料,勤勤苦苦却难讨君侯喜爱,空怀满腹才华却牛刀宰鸡。西大学子屈身于无知小儿之中。今日,一腔愤怒,满腹委屈,斗胆上书 敢剖心析肝,论举身之事,便当谈笔,以明其心。而粗陈其大纲,一快愤懑,惟君侯察焉!
仆,静言少语,不慕荣利。奉上天之成命,师圣人之遗书。发忠孝于君亲,生信义于乡闾.仆深谙老庄之精髓,生性淡泊,对争权夺利之事惟恐避之不及。愿苟全性命於教育,不求闻达于仕途。仆求学多年,虽不敢妄称八斗之才,然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胸中墨学育高中生如探囊取物,何况初中无知小儿乎?仆之才学日月可鉴,绝非虚言也!然君侯不察,鸡鸣狗盗者得势,我等屈居人下,多年所学腐于胸中。何旷世之无才,罕无路之不涩?仆,一腔热血,满腹文章,放眼石市故于中文与仆比肩者寥寥。仆敢为当时之毛遂,君候何不开伯乐之慧眼,成人之美拨我于淤泥,君候定千古留名。何异阶前盈尺之地,不使仆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若委以适位,如宝刀在手、大鹏展翅,仆必能使精诚动天,长虹贯日,过关斩将,势不可当,展翅高飞绝非虚言也!若赫然作威,加以大怒,不许门下,遂之长途,仆既膝行于前,再拜而去,回入关内,以寻他途,永辞君侯,黄鹄举矣。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仆狂妄之极,罪过,罪过。
xxxx
20xx年xx月xx日
尊上:
您好!
念,三尺微命,一介书生。生于巴山蜀水之地,长于人杰地灵之土。年二十有三。父为人师,自幼蒙其身教,受益良多。常谓吾“上善若水”“识人感恩”,明——“善”乃人之大德,“感恩”乃人之常情。且少时怡冶于青山绿水之间,山予我以沉稳,水给我以灵动;感怀于祖辈开山造田之事,祖辈之勤苦深埋于我七尺之躯。我貌不扬,但志不休。高中至今独自在外求学,天道酬勤,学业不敢怠,褒奖不言多,功课不言精,自强、严谨是为最大之修为。家庭亲,朋友情,五味人生体会深。重感情,报恩情,谊实诚。 寒窗四载,略有所得,出师在即。捋朝霞,梳月光,工作定何方?几丝愁绪。展未来,工作当孜孜不倦;生活当一丝不苟。求稳定,岂敢怀朝三暮四之情;图...
查看详情>>毛遂自荐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我们现在常用“毛遂自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由于比中国人自古以来“谦逊内敛”的教育大胆,所以每一个“毛遂自荐”的故事都吸人眼球。今天。好工具小编就要带着大家阅读“毛遂自荐”的出处,可谓经典,一起来看吧!
毛遂自荐文言文原文
毛遂自荐
司马迁 〔两汉〕
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能取胜,则善矣。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 毛遂比至楚,与十九人论议,十九人皆服。平原君与楚合从,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十九人谓毛遂曰:“先生上。”毛遂按剑历阶而上,谓平原君曰:“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今日出而言从,日中不决,何也?”楚王谓平原君曰:“客何为者也?”平原君曰:“是胜之舍人也。”楚王叱曰:“胡不下!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毛遂按剑而前曰:“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悬于遂手。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岂其士卒众多哉,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以楚之强,天下弗能当。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以与楚战,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吾君在前,叱者何也?”楚王曰:“唯唯,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而以从。”毛遂曰:“从定乎?”楚王曰:“定矣。”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来。”毛遂奉铜盘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遂定从于殿上。毛遂左手持盘血而右手招十九人曰:“公相与歃此血于堂下。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平原君已定从而归,归至于赵,曰:“胜不敢复相士。胜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数,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遂以为上客。
翻译
秦兵围困邯郸的时候,赵国派遣平原君请求救兵,到楚国签订“合纵”的盟约。平原君约定与门下既有勇力又文武兼备的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平原君说:“假如用和平方法能够取得成功就太好了;假如和平方法不能取得成功,那么,(我)就在华屋...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