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班超出使西域的这个故事,简直是教科书般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班超,“投笔从戎”第一人,被后世传为励志典故;出使西域31年,平定五十余国,威震西域,令世人颇为惊叹。尤其,班超率36名勇士全歼数百匈奴使团,迫降鄯善国;用3千守军迫降月氏7万大军,堪称历史版的“西域雄狮”传奇。
一、首次出使西域,率36名勇士,全歼灭数百匈奴使团,迫降鄯善国
公元73年(永平十六年),“投笔从戎”的班超,随同奉车都尉窦固出兵攻打北匈奴。自此,班超开始扬起了“从戎”的风帆,并被任命为军中假司马(即:代理军司马)一职。初入军旅,班超便展现出了自己的智勇之能,先后在进攻伊吾(今新疆哈密西四保)和蒲类海(今新疆巴里昆湖)北匈奴的战斗中,屡立战功,颇受窦固器重。
因此,窦固委派班超和从事郭恂领队,出使西域扜泥城(今新疆若羌附近),解决鄯善(今新疆罗布泊西南一带)国欲投靠北匈奴的问题。
不数日,班超、郭恂等人准备停当,择日率领36名麾下士卒(原跟随班超征战匈奴时的部下,勇猛善战),来到了鄯善国的国都扜泥城。鄯善国王以礼相待,颇为尊敬,宾主尽欢。
不几日,鄯善国王对待班超等人的态度,突然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之前的热情好客,变成了冷淡无礼。
见此,班超分析认为,极有可能是北匈奴的使者也赶到了这里,并且威胁鄯善国王与汉绝交,但其心中又摇摆不定,难下决心,这才对众人冷淡处之。想到此,班超不由心中一紧,遂将自己的想法告辞众人,众人皆深以为然。
随后,班超又寻机请来先前接待自己一行的鄯善国官员,一通热酒下肚,尽皆欢畅。这时,班超便适时举起酒杯,一边劝酒一边相诈: “好兄弟,来,再走一个。实话告诉你,我们已经知道北匈奴的使团也到了这里,你可别告诉我们不知道。”
酒意微醺的鄯善国官员,反映不及,惊慌道:“你怎么知道,不…不不…我不知道你再说什么,时辰不早,本官就此告辞。”
但是,当该官员刚刚起身,班超便将利剑架在了他的脖子上,并吩咐麾下将他捆绑起来。
见众人心下生疑,班超遂道:“先将他囚在此处,以防泄露我等消息。兄弟们,这不明摆着,鄯善国王想把我们给卖了,以作为结好匈奴人的见面之礼。若如此,我们都将葬身匈奴人的屠刀之下。对此,不知各位兄弟有何看法?”
众人皆道:“我们都是粗人,无论生死,一切皆听大人所令,绝无二心。”
见大伙如此信任,班超也深为感动,遂又道:“正所谓‘富贵险中求’。现在,反正也是危亡关口,既为能和大伙搏一场荣华富贵,也为能平安返回洛阳。所以,我们必须拼死一搏,方能化解这场危机。”同时,班超又将接下来的作战计划,告诉了36名士卒,并分别下达了行动任务。
之后,待到当日夜深。班超便率领众士卒悄悄来到了北匈奴使者的宿营地。当晚夜色颇为黑暗,又刮起了呼呼的西北风。见此,班超命令携带鼓槌的10名士卒,藏于匈奴营地的西北方向,一见营中起火,便一齐敲打起进攻的军鼓声,以乱敌心,并趁势斩杀由此逃窜的匈奴使团人员;又令20名士卒携带弓弩武器埋伏于营地左右两侧。而自己则带领余下的6名士卒,...
查看详情>>与“班超出使西域的这个故事,简直是教科书般的以少胜多的战役”相关的文章
破釜沉舟的那场战役最后谁赢了?这场战役也是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九月,巨鹿之战爆发。此战之后,秦朝主力尽丧,名存实亡。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后期各诸侯义军也参战),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带动诸侯义军一起最终全歼王离军,并于八个月后迫使另二十万章邯秦军投降。从此项羽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
秦朝经过秦始皇灭六国后终于达到一统。秦始皇统一六国,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是有积极推动意义的。但是秦王朝建立后,对人民实施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赋役繁重,刑政暴虐,这就导致了社会矛盾的全面激化。终于在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10年)七月,爆发了陈胜、吴广农民大起义。九月,项梁、项羽和刘邦相继在吴中(今江苏苏州)、沛县(今属江苏徐州)聚众起义。被秦所灭亡的六国旧贵族也乘机起兵,出现了天下反秦的形势。
秦王朝统治者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进行垂死挣扎,调动军队,镇压农民起义。其中最为凶悍的一支,便是少府章邯统率的部队。章邯军作为秦军的主力,与农民军凶狠拼杀,首先镇压了陈胜、吴广起义军,旋即击灭齐王田儋、魏王咎等武装势力,接着其又调转兵锋,扑向项梁等人率领的楚地起义军主力。章邯率20余万秦军北上攻赵,并调原驻上郡的王离部20万秦军南下,围困赵王歇于巨鹿(今河北平乡)。无奈之下赵王派使者向楚怀王以及各国诸侯求援。当时秦军十分强大,救赵诸军驻扎在巨鹿城北,没有人敢前去迎战。
秦二世二年后九月(闰月),楚怀王以卿子冠军宋义为上将军,鲁公项羽为次将,亚父范增为末将,率军数万北上以解巨鹿之困。
楚国援赵大军进至安阳(现在山东曹县东南)后,宋义称最好等秦赵两败俱伤后楚军再收渔人之利,故逗留46天不前进。十一月,项羽痛斥宋义并杀死了他。楚怀王遂封项羽为上将军,并令英布和蒲将军两支楚军也归其指挥。
十二月,项羽率楚军到达巨鹿县南的黄河(一说为漳水),立刻派遣英布和蒲将军率2万义军渡过河,援救巨鹿。二将渡河后初战小胜,赵将陈余又催促进兵。《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项羽率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把船只全部弄沉,把锅碗全部砸破,把军营全部烧毁,只带上三天的干粮,以此向士卒表示一定要决死战斗,毫无退还之心。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奔巨鹿,击败章邯部保护甬道的秦军,断绝王离部的粮道,包围了王离军队。
项羽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勇气,对将士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楚军把王离的军队包围起来,个个士气振奋,以一当十,越战越勇。经过九次激烈战斗(其中九指多次),大败秦军。齐、燕、魏等各路救赵军队皆作壁上观,待楚军大破秦军时,纷纷也冲出营垒助战。秦二世三年端月(即正月,秦避始皇讳改正月为端月),楚军活捉了王离,杀死了秦将苏角,秦将涉间举火自焚,其...
查看详情>>与“破釜沉舟的那场战役最后谁赢了?这场战役也是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相关的文章
和尚原之战在宋金战争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金军于公元1127年攻入北宋都城汴京,俘虏宋徽宗、宋钦宗,北宋灭亡。北宋灭亡后,金军并没有停止战事,在几次的攻势中占领了黄河两岸的许多地区。
建炎4年(公元1130年)9月,宋、金在富平交战,宋军数倍于金兵军力,然而由于指挥不力、将领临阵脱逃等原因而全线溃退。富平战败后宋军撤守到兴州(今陕西略阳)、和尚原(今陕西宝鸡西南)、大散关(今陕西大散关)及阶州(今甘肃武都)、成州(今甘肃成县)等地。
川陕是南宋的战略要地,和尚原是从渭水流域越秦岭进入汉中地区的重要关口之一,属川陕之首要门户,其地势之险要与大散关不相上下。金将完颜宗弼(兀术)决定从和尚原突破,使金军进入四川,再顺江东下,一举攻下南宋。
南宋方面,当时驻守在和尚原的大将是吴玠、吴璘兄弟。奉张浚之命,收集富平之战后几千散兵后,扼守关口。
打破金军两军会师和尚原计划
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5月,金军计划兵分两路,一由没立率部众出凤翔,一由乌鲁、折合从阶州、成州出大散关,北上进攻吴玠军,然后两军在和尚原会师。
吴玠则命令诸将列成阵势,利用有利地形,轮番向乌鲁、折合率领的金军攻击。和尚原一带主要是山谷地形,道路窄隘而且布满怪石,金军弃骑步战,骑兵威力尽失,欲战不能,欲退无路。吴玠见金军士气低落,便亲领精锐的兵士,大败金军。金军一溃不可收拾,后来又遇上大风雨,军心思返,无力再发起进攻,最后狼狈退兵。
同时,没立率领的金军在箭箐关方向发动的进攻,也为吴玠部将杨政所击退,从而打破了没立与乌鲁、折合两军会师和尚原的计划。此战的胜利,大大鼓舞了宋军的士气。
弓箭战、奇袭奏效 大败金军
金军初战和尚原失败,使金朝统治者大为恼怒。于是金军元帅完颜宗弼亲自出马,纠集各地兵力十余万,架设浮桥,跨过渭水与吴玠的宋军对峙。同时,吴玠也积极调整宋军部署,并注意侦察完颜宗弼金军的一举一动。
10月,吴玠发动弓箭战,挑选劲弓强弩,轮番迭射连发不绝,箭矢繁如雨下,金军纷纷弃械退却。吴玠把握战机,派遣奇军从两侧突袭,阻断金军的运粮通道,便金军陷入困境。完颜宗弼见势不妙,夺路逃遁,吴玠乘胜追击,于神坌一地设兵伏击,宋军在夜间出击,大败金军,完颜宗弼中箭,负伤逃走。
和尚原一战,俘获金军头目300余人,甲士万余人,缴获器甲数以万计,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对战首胜 振奋南宋抗金信心
和尚原之战在宋金战争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宋军以少胜多,重创金军主力,鼓舞了宋军的士气,扭转了富平战败的局势。吴玠曾说,兵不在多,而在出奇制胜。吴玠军运用防御战中奇兵出击的战法,取宋金对战的第一场胜利,振奋了南宋抗金的信心。
和尚原大战时,吴玠、吴璘仅靠富平之战后所收集的数千散卒扼守关口,敌军则有十余万,数倍于宋。且和尚原远离内地,供给没有保障,有人想劫持吴氏投降金完颜宗弼。在此危急关头,吴玠深明大义,召集诸将勉以忠义,并以诚心感动将士,使得全军上下一心,终于击败了强于自己的金军。
查看详情>>与“和尚原之战在宋金战争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相关的文章
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宋金之间的著名战役,宋军是怎么赢下这场战役的?
郾城之战是宋金战争的一次著名战役。史载此役宋朝岳飞所率岳家军以少胜多,予以金军沉重打击。绍兴九年(1139),金朝统治集团内完颜宗弼一派得势,主张再次以武力迫使南宋屈服,夺回河南、陕西。次年,金朝分兵三路,东起两淮,西至陕西,向宋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宋廷被迫命令各路宋军进行抵抗。
完颜宗弼(兀术)绍兴十年五月大举南侵,宋亦全面迎击。岳飞乃为西线主力,由鄂州向中原进军。《宋史》卷365《岳飞传》记载:「十年,金人攻拱、亳,刘锜告急,命飞驰援,飞遣张宪、姚政赴之。帝赐札曰:‘设施之方,一以委卿,朕不遥度。’飞乃遣王贵、牛皋、董先、杨再兴、孟邦杰、李宝等,分布经略西京、汝、郑、颍昌、陈、曹、光、蔡诸郡;又命梁兴渡河,纠合忠义社,取河东、北州县。又遣兵东援刘锜,西援郭浩,自以其军长驱以阚中原。」
高宗命岳飞出师后,又举棋不定,六月即命岳飞班师,但岳飞抗命不从,仍举军北伐。
战局起因
南宋绍兴十年、金天眷三年(1140年),五月,金分兵两路向陕西和河南大举进攻,在很快夺回了河南、陕西之后,又率大军向淮南大举进攻。这时宋高宗又慌了手脚,急忙下诏让已经辞职在家守母丧的岳飞从襄阳出击,牵制向淮南及陕西进攻的金兵,并“图复京师(开封)”。
但是进攻淮南的金兵却在顺昌(今安徽阜阳)遭到刘锜所率原“八字军”的沉重打击,金兀术不得不撤回开封。金兵对淮南的威胁很快就解除了。宋高宗也马上改变主意,立即向岳飞下了“兵不可轻动,宜且班师”的命令。岳飞却认为机不可失,大举北上,向中原进军,分别攻占郑州、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等地区,并派遣梁兴等深入黄河以北,袭扰金军后方。金兀术乘岳家军兵力分散之机, 亲率精锐骑兵15000 以及步兵十万向岳家军指挥中心——郾城(今属河南)发动进攻。
战役经过
由岳飞率领的岳家军数万人,自湖北出发,很快进入河南中部,连败金军,占领军事重镇颍昌府(今河南许昌)、淮宁府(今河南淮阳),并乘胜收复了郑州、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东)等地。岳飞还派梁兴等人渡过黄河,联合河东、河北义军,在金的后方痛击金军,收复了不少州县。
完颜宗弼见岳家军兵力分散,又探知岳飞只带有少量军队驻于郾城(今属河南),决定亲率精锐骑兵一万五千人以及步兵十万,直插郾城,企图一举消灭岳家军的指挥中心。七月初八,宗弼与龙虎大王、盖天大王等,在郾城北与岳家军对阵。岳飞令其子岳云率轻骑攻入敌阵,往来冲杀。完颜宗弼(兀术)眼见骑兵会战不能取胜,焦躁万分,于是下令将披挂“重铠全装”的“铁浮图”军投入战斗。“铁浮图”军每三匹马用皮索相连,他们护甲厚重,人马超重甲、攻坚能力强,“堵墙而进”,主要用于正面冲击。金军一反以左、右翼“拐子马”迂回侧击的惯技,改用重装骑兵“铁浮图”军来进行正面冲击, 企图以严整密集的重装骑兵编队来击溃对方较为散乱的骑兵,铁浮屠每进一步,便用拦马的木头环卫,只进不退。)作正面进攻,另以骑兵为左...
查看详情>>与“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宋金之间的著名战役,宋军是怎么赢下这场战役的?”相关的文章
《孙子兵法》为你揭秘,为什么这场战役可以实现大翻盘?
在许多人的观念中,古代战争的主动权往往掌握在进攻方手中。因为在多数情况下,进攻方在兵力、战斗意志等方面都占有优势,能对防守方形成压制。可事实上,史书中关于弱势防守方选择主动出击的记载很常见,其中最为经典的战役当属发生在东晋十六国时期的“淝水之战”。当时作为防守方的东晋以8万北府兵沿淮河西上迎战前秦80万大军,并最终在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击败敌军,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按理说,弱势的防守方在面对来势汹汹的强敌时选择据险防守似乎是更稳妥的选择。《孙子兵法》中就有这样的记载:“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有十倍的兵力就包围敌人,五倍的兵力就进攻敌人,两倍的兵力就分割消灭敌人,有与敌相当的兵力则可以抗击,兵力少于敌人应当撤退远地,避免与敌人正面交锋,弱小一方的军队如果要硬拼,就会变成强大一方的俘虏。由此可见,弱势方主动出击的结果很可能是以卵击石。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古代那么多战役中都频频出现弱势的防守方放弃固守反而采取主动进攻的情况呢?其实《孙子兵法》中也给予了答案,那就是: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战争是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所以没有一套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法则,发生在公元279年的“晋灭吴之战”就很好诠释了这一点。
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下令发兵二十万攻打三国时代中仅存的东吴。晋军在战争开始阶段就一路势如破竹,东吴防线被迅速突破。为了阻挡晋军挺进,东吴皇帝孙皓派丞相张悌、丹阳太守沈莹等人率三万吴军渡江迎战。
吴军抵达牛渚(今安徽当涂北采石)后,沈莹认为晋军来势汹汹,难以与之相抗衡。所以稳妥的做法应该是将兵力集中在牛渚一带,等待晋军渡江后再发动决战,“若幸而胜之,江西(长江以西)自清”。沈莹的建议不无道理,当时吴军在各方面都处于劣势,若要主动渡江与晋军决战,“不幸而败,则大事去矣”。如果集中兵力防守牛渚沿线一带,逆袭的概率似乎更大。
然而,张悌却否决了沈莹的建议。他对沈莹说:“现在大家都认为吴国将要灭亡。如果等晋军渡江而来,到时候将士们心中惊恐,怕是没等晋军发起进攻,军队就溃散了。所以应当趁现在士气还能鼓舞起来,主动渡江与晋军决战。如果输了,大家一同为社稷捐躯。如果打赢了,我军兵势万倍,乘胜追击,定能战胜强敌。”
张悌的回答其实就已经解释了为什么弱势的防守方反而要选择主动出击。因为军队是由人组成的,每个人都有勇敢的一面和恐惧的一面。在双方实力相差极为悬殊的情况下,主动出击能激起将士们的进取精神,而被动防守则会引发大家的恐惧。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奋起反击。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基本都是弱势方主动出击才实现了大翻盘。
那么在古代战争中,什么情况下弱势的防守方才适合据险死守呢?答案是有希望的情况下。比如当城池遭到敌军围攻,但守城部队知道己方援军正在赶来。在这种时候,守城部队会表现得特别勇敢...
查看详情>>与“《孙子兵法》为你揭秘,为什么这场战役可以实现大翻盘?”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