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徐晃

发布时间:2020-05-30
1

樊城之战中徐晃为什么能战胜关羽?全都是靠徐晃自己的才智勇猛获胜

徐晃为什么能战胜关羽
樊城之战
樊城之战徐晃击溃关羽

关羽击败樊城的曹仁,曹操派大将于禁督七军救援樊城,结果,遇到秋雨,于禁七军皆没,庞德被关羽所杀,关羽威震华夏,兵锋正盛,曹操吓得要迁都。最后派大将徐晃率军救援樊城,徐晃武艺不如关羽,但是,靠什么打败了关羽呢?

徐晃(?-227年),字公明,河东杨(今山西洪洞东南)人。徐晃原来是杨奉部将,杨奉被曹操打败后,徐晃转投了曹操,先后参加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关中征伐、汉中征伐等几次重大战役。特别是在樊城之战中,徐晃率援军打败了关羽,被曹操称赞“有周亚夫之风”。

关羽围困樊城曹仁,又围襄阳的吕常,曹操派徐晃去救援,当时,汉水暴涨,于禁已经全军覆没了。徐晃的士卒大都是新兵,还没有来得及正规训练,很难抵挡关羽的军队,于是,只好前往阳陵陂驻扎。

曹操派将军徐商和吕建等传令给徐晃:“要等到兵马集结后,一起出击。”当时,关羽驻扎在偃城。徐晃到了以后,假装修筑长堑,显示要切断关羽军的后路。关羽军害怕被围,只好烧营撤走,徐晃随后率军占领了偃城,两面连营,向关羽军逼近,徐晃的营寨离关羽军只有三丈。

战斗还没开打,曹操先后派遣殷署和硃盖等十二营来支援徐晃。关羽军主力在围头,又有一别营在四冢,徐晃扬言进攻围头的主力,而秘密进攻四冢,关羽眼看四冢的军队要败了,亲自率五千人出战,徐晃进攻,关羽退走,随后,徐晃率军继续进攻,关羽军打败,很多人淹死在沔水。

曹操听说获胜之后,赞赏地说,敌军围困,鹿角十重,徐将军连战全胜,斩杀了那么多敌人,我用兵三十多年,都没有听说善于用兵的,有长驱直入敌围的。况且樊、襄阳之围,胜过以前的莒、即墨之围,所以徐将军的功劳,胜过孙武、穰苴。

徐晃率军凯旋回来的时候,曹操亲自出营七里迎接徐晃,开宴会庆功,曹操举着酒杯对徐晃说,保全樊城和襄阳,都是徐将军的功劳!

当时,曹操巡视营寨,很多士卒出来观看,只有徐晃的军营很整齐,军士都驻阵不动,曹操感叹地说,徐将军真有周亚夫之风啊! 《三国志 徐晃传》:时诸军皆集,太祖案行诸营,士卒咸离陈观,而晃军营整齐,将士驻陈不动。太祖叹曰:“徐将军可谓有周亚夫之风矣。”

后来,曹丕称帝后,徐晃被封为右将军,公元227年病死,谥曰壮侯。

一代名将关羽,最后被徐晃击败,由此可见,徐晃的能力很不错,虽然武艺不如关羽,但是,领兵打仗还是很厉害的。徐晃治军严整,靠自己的才智和勇敢打败了关羽。

查看详情>>
2

徐晃为什么能在樊城之战战胜关羽?其实徐晃的带兵能力要在关羽之上

徐晃为什么能战胜关羽
樊城之战
樊城之战徐晃击溃关羽

建安二十四年时,关羽围攻樊城,借着汉水暴涨。关羽水淹七军,让曹魏的兵马几乎全军覆没。关羽围困樊城,曹仁岌岌可危之际,曹操派了徐晃前去协助曹仁对抗关羽。这一战徐晃在对上关羽时打赢了,那么徐晃是怎么赢了关羽的呢?

樊城是曹魏在荆州的重要据点,一旦樊城失守,那么由此以北的广袤平原无险可守,曹魏只得退回宛城一线,所以徐晃的任务可以说是非常艰巨的。

也正是因为徐晃是前来救援的,所以徐晃的兵力多于关羽,但是徐晃手下的士兵多为新兵,其实是难以与关羽领导的军队争锋,所以徐晃没有贸然前去送人头,而是选择进阳陵坡去驻扎,等待援军。援军到了,徐晃才开始进攻。

当时,徐晃的人马有数万,而关羽的兵力则比较分散,用以抵抗的人马大约在五千左右。尽管有益州做后盾,但是荆州和益州相隔太远,想调兵也比较难。所以在兵力对比上,徐晃是有优势的。

有了兵力优势,徐晃也没有选择硬打,而是使用了声东击西的计谋,不仅造成关羽兵力分散,还给关羽来个措手不及,徐晃扬言攻打围头,却出其不意去袭击四冢。关羽匆忙领兵应战,被徐晃击退。

对于关羽来说,他之前已经搞了很大的阵仗了,人疲马乏队伍对上徐晃有备而来的队伍,实在没什么胜算。

从治军方面来讲,徐晃治军严谨,有勇有谋,关羽在收拢人心的手段上就差了很多。

所以,基本的局面就是:关羽领糜芳傅士仁等二三流将领对抗魏军的曹仁徐晃于禁等第一级别名将。

本来将领就不够用,留在后方的俩叛徒还给反了。关于将帅不和这一点,是不是二爷的性格原因造成的后人只能各自猜测,因为三国志不同于演义并没有给出太过于详细的记载。

《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第六》:又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将军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轻己。自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於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

先是粮草不按时供应,接着二人就出城纳降。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军退还。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关羽兵败徐晃,同时后方被渣权偷袭成功。一无上将,二无谋士,后方空虚,全靠二爷自己苦苦支撑又偏偏陷入两面作战的局势。每次读到这里心里都会万分感慨,脑海里想象了无数次月黑风高的麦城,他驾着老态龙钟的赤兔马走在路上却没有前方,那个时候的关羽心中又在想些什么呢。

试想如果兵发樊城的同时哪怕有魏延这样的将领镇守后方,吕蒙还敢不敢白衣渡江呢?再或者上庸刘封和房陵孟达有一两只援军东出支援,与关羽会师樊城城下,事态会不会大有不同呢?

在首战得利的情况下,徐晃还趁胜追击,冲入关羽的包围圈内,把关羽逼到撤围而走,关羽手下的将士很多投沔水而死。

查看详情>>
3

为什么樊城之战徐晃能击溃关羽?其实全靠徐晃的这三个计谋

徐晃为什么能战胜关羽
樊城之战
樊城之战徐晃击溃关羽

说三国故事,免不了提起樊城之战。因为这一战的影响实在太深远了。而且还捧红了很多的名将。

关云长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庞令明“宁为国家鬼,不为贼人将!”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曹子孝怒沉白马,以坚贞不屈的精神,捍卫了军人的荣誉;徐公明声东击西、长驱直入,体现了一个完美军人的智慧;吕子明白衣渡江,兵不厌诈;陆伯言示人以弱,能屈能伸。

而且!这一战是标志蜀汉由盛转衰的关键性战役,是导致吴蜀内战的主要原因,是曹魏坐收渔利,一统三国的重要起因。

徐晃,字公明,河东郡杨县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曹操部下“五子良将”之一。曹操曾称赞徐晃:“徐将军可谓有周亚夫之风矣。”表扬他治军有方。徐晃参与过多次重大作战,智勇双全,战功卓著。其中最经典的一场战役,应该是“樊城之战”的长驱直入。

连曹操都盛赞徐晃此战的战术高明,是他从军三十余年以来闻所未闻的。曹操的评价如下:

贼围堑鹿角十重,将军致战全胜,遂陷贼围,多斩首虏。吾用兵三十馀年,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且樊、襄阳之在围,过於莒、即墨,将军之功,逾孙武、穰苴。

在曹老板看来,徐晃这一战,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甚至超越了前贤孙武子以及司马穰苴的莒城、即墨之围。可见曹操对此战中徐晃的评价非常之高。事后曹老板更是将全襄阳、樊城的首功归在了徐晃的头上。

从曹操的态度来看,襄樊之围凶险至极,徐晃这一战能够取胜,几乎是一个奇迹。

那么?徐晃是如何取胜的呢?是依靠东吴的帮腔吗?

显然不是的!是东吴帮腔在后,徐晃击败关羽在前,这点史书中有明确记载的。接下来简单的介绍一下樊城之战的具体经过。

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一、关羽大胜

首先是关羽出兵包围襄阳、樊城,曹操遣于禁统领七军支援。恰逢天降大雨,导致汉水爆溢。于禁等七军皆被山洪淹没,关羽指挥船队攻击,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曹操打算以迁都的方式来避其锋锐,但被司马懿、蒋济劝阻。

二、司马懿、蒋济献计

二人向曹操建议,一方面联合孙权,一方面遣一上将援救樊城。曹操于是遣徐晃领军支援樊城。而东吴方面,还没等到曹操主动找孙权,孙权自己就坐不住了。于是率先遣使至曹,要求联合曹操夹击关羽。因为在此之前,关羽对东吴的湘关用兵,抢夺了东吴边境的军粮,致使本来就非常忌惮关羽的孙权恐惧感更甚。

三、徐晃击败关羽,解除了樊城之围

徐晃在樊城大败关羽,长驱直入,连破十重鹿角。关羽见大势已去,遂撤出了樊城的包围圈,退守在沔水附近。沔水仍然隔绝不通,襄阳之围尚存。原文如下:

羽围堑鹿角十重,晃追羽,与俱入围中,破之,傅方、胡修皆死,羽遂撤围退,然舟船犹据沔水,襄阳隔绝不通。

四、吕蒙白衣渡江,关羽还攻江陵

接下来便是吕蒙白衣渡江,糜芳、傅士仁献城投降。吕蒙占据了南郡。而与此同时,陆逊攻下了秭归、枝江、夷道,还屯在夷陵附近,以防备蜀中的援军。关羽听闻荆州已失,立马解除了襄阳的队伍,趁着自己主力大军都在,火速往江陵方向进军,准备趁机抢回...

查看详情>>
4

樊城之战徐晃为什么能战胜关羽?原来是徐晃有这些优势

徐晃为什么能战胜关羽
樊城之战
樊城之战徐晃击溃关羽

樊城徐晃战胜关羽

徐晃战胜关羽的战役在樊城之战末期。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将樊城团团围住,有一种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决心。曹操当时在邺城,樊城是门户,他是不可能将如此重要的城池丢掉的,为此其屡次派将领前去想要联合樊城中的曹仁一同击溃关羽。

首次前去的是于禁,率领七路大军齐聚樊城外,此时关羽毫无惧色。当时的关羽已经是名震天下的将领,此时正巧汉水猛涨,善于用水攻的他立马决定要放水将曹军淹没。此战于禁被擒,七路大军损失惨重,关羽的名气被推到了顶峰,天下第一名将。

曹操帐下是有很多能征惯战的将领,不乏一些攻略兼备的人,徐晃便是其中之一。曹操当时几乎面临崩溃,他自己认为于禁带领数十万精锐是可以击败关羽的,不料全军覆没。徐晃此时请战:曹公,我愿率兵击退关羽。

曹操一看是徐晃站出来为自己解忧,脸上漏出了一丝喜悦。立马将兵给徐晃令其即日带兵出征,樊城朝不保夕随时都有可能被关羽拿下。

徐晃出征的路上一直在想如何才能打败关羽,他为了能够避免成为于禁的前车之鉴,选择了在阳陵坡屯兵等全部兵马集结完毕才对关羽军发对总攻。他当时差不多集结了三万兵力,关羽只有五千,毕竟从益州调兵至樊城战场路途实在是遥远。毕竟这场战役关羽军一直处于优势,没有从益州调兵的理由。

此时关羽带来的军队大多已疲惫不堪,不过由于关羽心中的傲气并没有向益州求援,只能是自己咬着牙挺下去。徐晃此刻却是兵精粮足,并且采取声东击西的方式,打了关羽一个措手不及。此时关羽手臂上还有伤,交战一番后关羽不敌只能向荆州方向撤退。

分析关羽失败的原因:

关羽失败的原因可以分为:大意轻敌、手臂受伤、士气大减

1、大意轻敌

关羽从心底里就看不起徐晃,徐晃不论是武艺还是带兵实则都是一流。他认为徐晃不过是一介武夫,从内心中的判断关羽就是大错特错的,因此想要战胜徐晃的概率应当虚弱三成。兵法有云:骄兵必败。樊城之战历经六个月,前三月一直是关羽军牢牢地把握的战争的走向。

可惜就是由于这一次大意轻敌,将三个月的战果一下子送还给了曹军,给了曹军打败他自己的机会。

2、手臂受伤、士气大减

关羽的手臂在战徐晃之前就有伤,刮骨疗伤的主人公便是关羽,借鉴这次事件可以得出关羽战徐晃不过这件事情也可以作为一个观点来看,关羽如若单臂使刀战斗力自然是大不如前,徐晃使用一柄开山斧力大无穷,关羽军连月征战士气大减,失败也是意料之中。

综上所述:关羽的失败不是偶然,最为重要的一点便是轻敌,不把敌人放在心上这便是兵家大忌。何况对手还是曹魏的大将徐晃呢?徐晃的统兵能力是要比关羽高尚一筹的,徐晃如若单凭武艺想要战胜正常状态下的关羽,几乎是不可能的。不料樊城之战关羽正好受伤,给了徐晃这个扬名立万的机会。

查看详情>>
5

三国里徐晃为什么能战胜关羽?其实徐晃都是靠耍这些小手段赢的

三国
徐晃为什么能战胜关羽
樊城之战
樊城之战徐晃击溃关羽

樊城之战徐晃到底是如何打败关羽的,为何有人说徐晃赢得不光彩?

其一,徐晃与关羽大战前,已经掌握战场的主动权了。

徐晃吸取前任于禁、庞德战败的教训,来到樊城前线后,没有直接攻打关羽中军,而是攻打关平、廖化的营寨。徐晃知道自己和关羽硬碰硬不行,于是挑软的柿子捏,攻打关平、廖化等人。关平、廖化丢城失地,来见关羽,想让关羽为他们两人做主,除掉徐晃,报仇雪恨。

徐晃在与关羽决战前,扫平外围哨所,占据战场主动权。关羽在得知关平、廖化丢失营寨后,表示要亲自出战,先斩杀徐晃,以儆效尤。他是被动出战的,被徐晃牵着鼻子走,与徐晃的战斗僵持不下,时间久了,一个没注意,还可能败给徐晃。

其二,徐晃故意和关羽闲聊,消磨关羽斗志。

关羽在说了要斩杀徐晃的大话之后,提刀上马,挑战徐晃。关羽骑着赤兔马出战,曹军见了,无不恐惧,从内心生出对关羽的害怕。徐晃得到报告,拍马出战,却没有动手,而是和关羽唠家常。他和关羽叙旧,感慨时光如逝,一晃二十年没见面了。当年关羽在曹营时,有两个好朋友,一个是张辽,另一个便是徐晃。想当年,徐晃还聆听过关羽的教诲,现在再次见面,关羽威震华夏,不胜感叹。

关羽当时懵了,徐晃难道不是来厮杀的吗,怎么和我叙旧?他于是也缓和下来,杀气锐减,也和徐晃攀交情。但是徐晃转身就翻脸了,给曹营众将下达了悬赏令,谁能取得关羽的首级,重赏千金。关羽也莫名其妙,好好的怎么就翻脸了,询问徐晃为何这样说。徐晃理直气壮地回应这是国家大事,公事公办。关羽大怒,和徐晃站在一起,八十回合不分胜负。

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晃回顾众将,厉声大叫曰:“若取得云长首级者,重赏千金!”公惊曰:“公明何出此言?”晃曰:“今日乃国家之事,某不敢以私废公。”言讫,挥大斧直取关公。

不得不佩服徐晃的心计,他率先和关羽叙旧,勾起关羽的回忆,再翻脸无情,打了关羽一个措手不及。关羽也确实被徐晃前后反差巨大的话给刺激了,战斗力受到影响。

其三,徐晃故意泄露东吴撕毁盟约的军事机密,动摇关羽内心。

徐晃在攻打关平、廖化时,便故意放出了东吴背叛盟约,吕蒙袭击关羽后方荆州的军事机密。虚虚实实,更能搅乱人心,动摇荆州兵的斗志。老家都丢了,老婆孩子都被敌人控制,成为人质,这还怎么打仗啊。关羽虽然不信,断言这是敌人的谣言,故意扰乱军心的。据关羽掌握的情况,东吴大将吕蒙病危,乳臭未干的陆逊代替吕蒙为都督,翻不起大浪。

关羽虽然这么说,但是心里犯嘀咕,无风不起浪啊,徐晃军队这么说,难道是真的?如果荆州被东吴夺取,关羽将会进退失据,攻不下樊城,回不了荆州,有家难归,很可能全军覆没。最重要的是,大哥刘备和军师诸葛亮将荆州交给自己,却被他给弄丢了,将来有何面目去益州见大哥刘备。

这个吕蒙奇袭荆州的重大军事机密影响了关羽,使其方寸大乱,战斗力自然也大打折扣。他这才说出了先斩一员魏将的豪言壮语,可惜越心急越办不到。

正是由于以上三个原因,徐晃在战前,故意泄露东吴袭击荆州的军事机密...

查看详情>>
6

樊城之战徐晃击溃关羽,这几个因素才是徐晃获胜的关键

徐晃为什么能战胜关羽
樊城之战
樊城之战徐晃击溃关羽

樊城之战背景

樊城之战是指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蜀国刘备手下关羽率兵围攻荆州(今河南新野}和襄阳(今湖北襄樊),史称樊城之战。

那么,樊城之战背景是什么呢?为什么最后孙权倒戈曹操一起对付关羽有了这樊城之战的呢?

话说樊城之战发生于东汉末年,当时的中央政治背景是,东汉中央政府政治黑暗,对地方的控制越来越衰弱,社会危机日渐深重,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再加上刺史制度的变动,群雄割据四起。这些地方豪强们一开始凭借着自己的财力组织武装保卫家园,逐渐后来实力越来越强演变成拥有私人武装的大军阀,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涌现出诸如了曹操、刘备等的大军阀,而中央政府面对这样的景况,更加无能为力,反而依赖他们维持地方的稳定,当时东汉共分为十三个州,每个都有豪强割据。各方势力彼此互相交战,人民生活越来越艰苦。

另外,当时割据势力的实力分布背景,是以曹操、袁绍、孙坚父子与刘备等人为最大的几大势力。在这几大势力中,曹操“挟天子以令不臣”是众多军阀势力中最大的一个,曹操兵力已伸到扬州,孙权一直致力扬州无力攻下,刘备败走夏口,所以此时孙权刘备集团和曹操的关系激化,于是,孙刘集团组成军事上的联盟对抗曹操,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刘备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曹操退到北方。孙权刘备共同瓜分荆州。而这时,孙刘集团的合作基础外部威胁暂时消失,导致这两个集团政治基础松动,矛盾也慢慢出现。接下来,随着刘备夺取益州,孙权日益不安感起来,公元215年刘备取蜀,孙权向刘备讨还荆州,刘备不从。孙权令吕蒙拿下长沙、桂阳、零陵。刘备起兵五万赶赴公安,孙刘两军大战一触即发之际。曹操在这时进攻汉中,刘备面临着两方的威胁,只能与孙权议和,刘备只能把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土地归还孙权。只能说在这个时候孙权刘备各自的对外政策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他们尽可能更多的占领荆州的意图也日渐显露出来,孙刘联盟关系名存实亡,孙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付刘备身上,这时三国的格局实际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樊城之战爆发。

樊城之战徐晃怎么会赢关羽

东汉末年的建安二十四年秋,当时关羽围樊城。汉水突然暴涨,曹魏军于禁所领的七军被洪水淹没,全军覆没,关羽率军将包围樊城,并且日夜急攻。城内的曹仁被围困,粮食欲尽,樊城旦夕不保,岌岌可危。

樊城是曹魏在荆州的重要据点,一旦樊城失守,那么由此以北的广袤平原无险可守,曹魏只得退回宛城(今河南南阳)一线,在这样的局势下,曹魏派出了徐晃去协助曹仁来与关羽抗衡。

那么,樊城之战徐晃怎么会赢关羽的呢?

首先,徐晃赢关羽的第一个因素是徐晃的兵力多于关羽。当时徐晃手下的士兵多为新兵,其实是难以与关羽领导的军队争锋的,所以徐晃当时进阳陵坡去驻扎,等待援军。援军到了,徐晃才开始进攻。徐晃当时的兵力达到数万,而关羽的兵力相对分散,而且荆州和益州相隔太远,关羽调兵太难,当时关羽抵抗的兵力大约五千左右,可见当时徐晃的兵力是有一定优势的。

其次,徐...

查看详情>>
7

关羽樊城之战为什么会败给徐晃?关羽并非武力不如徐晃而是因为这三点

关羽樊城之战为什么会败
樊城之战
樊城之战失败原因

三国时代,将星璀璨,而关羽无疑是极其耀眼的一颗。罗贯中老先生在《三国演义》中曾经如此盛赞关羽:“千万雄兵莫敢当,单刀匹马斩颜良。只因云长武艺强,致使猛将束手亡。”客观地说,就武力水准和军事造诣水平来看,关羽在三国时代确实是一流的。

纵观关羽一生,斩颜良、战黄忠、镇荆州、单刀赴会、水淹七军,可谓是威震华夏,堪称万人之敌。历史早已证明:关羽的一生,是大放异彩的一生,是极具传奇的一生,更是骁勇善战的一生。

然而,一向骁勇善战的关羽,却在樊城之战中不敌曹魏名将徐晃,甚至是被徐晃追杀以至狼狈而逃。那么,这背后究竟有何原因呢?难道徐晃此人,真的是关羽的克星吗?这些问题,正是本文重点探讨的内容。

根据《三国志·徐晃传》所载:“晃到,诡道作都堑,示欲截其后,贼烧屯走。晃得偃城,两面连营,稍前,去贼围三丈所。未攻,太祖前后遣殷署、朱盖等凡十二营诣晃。贼围头有屯,又别屯四冢。晃扬声当攻围头屯,而密攻四冢。羽见四冢欲坏,自将步骑五千出战,晃击之,退走,遂追陷与俱入围,破之,或自投沔水死。”

由上观之,在樊城之战中,徐晃采用了声东击西、稳扎稳打、出其不意的战术,成功击败了关羽,并且接连攻陷了关羽堑壕前所设置的十重鹿角,而后趁势斩杀了关羽帐下的胡修、傅方这两员武将。曹操听闻此事后,盛赞徐晃道:“贼围堑鹿角十重,将军致战全胜,遂陷贼围,多斩首虏。吾用兵三十余年,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

徐晃此战的胜利,标志着樊城之危的真正解除,也意味着关羽兵败麦城的开始。为此,曹操对徐晃感慨道:“全樊、襄阳,将军之功也。”

而刚刚威震华夏的关羽,之所以在樊城之战中不敌徐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关羽轻敌大意

关羽自水淹七军、斩杀庞德、擒获于禁之后,便志骄意满,麻痹大意。曹操派遣徐晃率军驰援曹仁的时候,关羽很是不以为然,并没有做出周密的应对计划,而只是简单地用鹿角修筑了几道阵地工事。

此外,又加之关羽向来并不惧怕徐晃,而这又进一步助长了关羽的轻敌之心。而徐晃正是抓住关羽轻敌大意的致命弱点,采取声东击西、出其不意的方式而一举击败了关羽。

其二:蜀军士气懈怠

众所周知,对于一场战争的胜负而言,军心士气的强弱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古语曰: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自关羽发动襄樊之战以来,蜀军便一直连续围城,士气早已消耗。当徐晃率军赶来时,关羽所统领的蜀军早就没有了战争爆发之初的那种锐气,全军士气懈怠,此乃兵家大忌。

反观徐晃所率的曹军,个个严阵以待,士气正盛。故而,徐晃以士气强盛之师战胜关羽士气不振之师,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其三:荆州后方出现隐患

纵观整个襄樊之战期间,关羽对荆州后方的安置一直都存在着隐患。他在听说东吴以陆逊代替吕蒙为将后,便把镇守荆州的重兵调到了前线。

正当关羽想倾尽全力攻取樊城之际,荆州果然出现了隐患。吕蒙白衣渡江,士仁、糜芳降吴,使得荆州尽失。自此,关羽陷入了进退两...

查看详情>>
8

曹操活着时,徐晃为什么是五子良将里地位最低的人?

三国志曹操传徐晃
五子良将徐晃
曹操和徐晃

五子良将指的是曹操麾下五位能力出众的外姓大将,分别是张辽,于禁,张郃,乐进和徐晃。五人中名气最大的是张辽无疑;最可惜的是于禁,如果他不是在襄樊之战中投降关羽以至于晚节不保,那么五子第一人是他而不是张辽;大器晚成的当属张郃,后期的张郃那是相当生猛,诸葛亮都忌惮他;最低调的是乐进这可能和他去世较早有一定关系。

除了上述四人之外,徐晃在曹操生前地位最低,为何这么说呢?以曹操去世前的220年来对比下五人职位就知道:于禁是左将军,假节钺;乐进是右将军,假节;张辽是征东将军,假节;张郃是荡寇将军,假节;徐晃是平寇将军,假节。五人中,于禁乐进和张辽职位都比徐晃高出不少不提,张郃的荡寇将军虽然和徐晃的平寇将军同是杂号将军,但是也比徐晃要高一点,因为张郃在升任荡寇将军之前是平狄将军,以平狄和平寇来看显然是同一级别的,而且张郃由平狄升荡寇用了整整十年时间,可想而知荡寇将军的级别一定高过平寇将军。所以显然徐晃是曹操生前五子良将中地位最低之人,那么为何偏偏是徐晃最低呢?主要有三大原因,我们分析一下。

第一,曹操当初实力不够强大的时候,他对新降之人都会予以重用,一来就是连升一两级,比如张辽骑都尉升中郎将,张郃中郎将升偏将军,徐晃也是一样,由骑都尉升裨将军:其实从投降之初来看,徐晃的升迁幅度比张辽和张郃都要大,官渡之战前升到了偏将军,这个时候徐晃的职位反而是五人之中最高的,这个时期曹操其实是委屈了于禁和乐进的。

但是随着曹操实力的不断强大,投降人员逐渐减少,曹操反过头来对很早就跟着他的元从旧部大加提拔,特别是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后,于禁和乐进的升官幅度都超过了张辽张郃徐晃这些投降人员,即使在官职上相差不大,曹操也会在爵位上或其他方面给于禁乐进很大补偿,比如张辽张郃徐晃三人是都亭侯,于禁乐进两人是亭侯,而且食邑多过张辽张郃徐晃三人不少。这其实也是曹操的用人之道,之前为了招揽和吸引新近之人可以委屈自己旧部,但是等尘埃落定之后肯定要对他们加以安抚。

第二,和张辽比,徐晃的能力和战功都比不上:自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后,徐晃的战功比张辽差很多,张辽收复青州东莱诸县,北征乌桓阵斩踏顿;平定陈兰梅成叛乱;逍遥津之战七千余人大败孙权十万大军还差点活捉孙权,威震江东,这也是张辽跃居张郃徐晃之上的原因。徐晃只是在打马超和张鲁时有一些闪亮点,远不能和张辽比。

第三,和张郃比也比不过:首先,张郃在投降曹操之前就是中郎将,起点比徐晃高;其次,张郃在官渡之战中对曹操可谓是雪中送炭,以至于曹操自己都说“今二将军肯来相投,如微子去殷,韩信归汉也。”这个评价实在太高;而且张郃投降之时肯定还带来了不少部下,这也是徐晃不能比的;最后曹操平定袁绍之后,军中肯定有不少原来袁氏旧部和河北兵,张郃人脉比起徐晃也要强上不少。

所以通过上述分析就不难理解为何在曹操生前徐晃地位最低了。

查看详情>>

搜索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