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聊聊明、清官场上的那些称谓和大人一词的由来
说到中国古代官场上的称谓,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大人”二字。
“大人”二字,早期的文字记载,见于《周易》和《孟子》。
《周易》中,《乾》有:“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似此之类,《周易》中还有,此处不一一列举。
《周易》所载,“大人”一词,是指德高位尊者。
另外,在《孟子》中,《滕文公上》云: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
按照孟子的意见,“大人”一词,当指“劳心者”,也就是“治人”的人。
后来,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公元386年~公元409年在位)登国元年(公元386年),任命长孙嵩为南部大人、叔孙普洛为北部大人。
见《魏书》卷二《帝纪第二·太祖纪》:“登国元年春正月戊申,帝即代王位,郊天,建元,大会于牛川。复以长孙嵩为南部大人,以叔孙普洛为北部大人。”
这个时候,“大人”还是北魏朝廷的官长之名。
到了唐代,回纥(又作回鹘,是中国的少数民族部落,维吾尔族的祖先。)首领罗达干率领其部众,拜见郭子仪,请降时曾有“大人”云云。
见《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五《列传第一百四十五·回纥》“初发本部来日,将巫师两人来,云:‘此行大安稳,然不与唐家兵马斗,见一大人即归。’”
此处,回纥口中的“大人”,已经后世官场上所称呼的“大人”有些接近了。
那么,在历史中,官场上的称呼,究竟是怎样的呢?
明代文学家、史学家王弇[yn]州(即世贞)所著的《觚不觚录》中,对于明朝官场上的称呼,有所记述,其文曰:
“京师称谓,极尊者曰老先生,自内阁以至大小九卿皆如之。”
王世贞所记,乃是明朝京师官场上的称谓。
也就是说,在当时的官场上,极受尊敬的人,被称为“老先生”。
这种称呼方法,从明朝的内阁到大小九卿,都是通行的。
这里需要指出的:
内阁之中,有极受尊重者;大小九卿之中,也有极受尊重者。
虽然在势利的眼光下,职位的高低似乎是评判尊不尊重某人的标尺,但是,在公允平正的思想中,人格品行才是是否受尊重的最高准绳。
王世贞又云:
“两司自方伯至佥宪,称抚台曰老先生,称按院则曰先生大人,其语虽不雅,而相承已久。二十年来,凡宣大之守巡与吾南直隶之兵备,皆以老先生称按院矣。”
查找资料,此段文字的原文为:
“二司自方伯以至佥宪,称抚台曰老先生,称按院则曰先生大人。其语虽不为雅,而相承传已久。二十年来,凡宣大之巡守,与吾南直隶之兵备,皆以老先生称按察矣。”
相关名词,还需解释如下:
两司:是明、清两代对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的合称。
方伯:明、清两代对布政使的别称。
佥宪:佥都御史的美称。
抚台:即巡抚,明、清两代地方军政大员之一,又称抚台。
按院:明代巡按御史的别称。
这段话是说:
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的官员中,从布政使到佥都御史,对于巡抚的称呼,都是“老先生”;对于巡按御史的称呼,则是“先生大人”。“先生大人”的称呼,在明人眼中,是不雅致的。但是,在官场上,因为承袭已久,所以虽然不雅致,也就不以为意了。
王世贞还说:
二十年来,宣大(明朝宣...
查看详情>>与“聊聊明、清官场上的那些称谓和大人一词的由来”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