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浣溪沙晏殊课件
教学目标
1、对照注释口头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2、积累文言词汇,掌握重点词句。
3、理解诗词的含义。
教学重点:学会诗词的分析
教学难点:学会诗词的分析
教学方法
1、课件教学。个人、小组学习。教师导学。
2、整体引导,个别点拨,学生自主、合作。
教学过程与学生活动导语:
学习第一首诗词:
一、【原文】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二、【注释】
①客路,当指驿道,是旅客来往所走的道路。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舟行”相对应。
②潮平,指潮与岸齐,因而两岸显得宽阔,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景象。
③风正,指顺风,且风力不大,所以帆是悬挂之形。
④残夜,夜将尽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又因镇江跟东海相距不远,故称海日。
⑤旧年,相对于新年而言,旧年未尽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谓“江春入旧年”。
⑥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递书信,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按:鸿雁传书,实无其事。《汉书苏武传》载:苏武被匈奴扣留19年,汉使求苏武,单于谎称武已死,后汉使得密报,知武在某泽中,于是也谎称汉天子在上林苑射落一只大雁,脚上捆着苏武从某泽中寄来的信,单于无可奈何,只好放还苏武。
三、诗的分析:
1、问: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
这是诗人的想象,很明显,船到镇江后,他要上岸再乘驿车转往别的地方去。
2、问: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
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长江之中
3、问:你能想象出船行的图景吗?
4、问:为什么要特地提到“潮平”?
为下句“江春人旧年”张本
5、问:这个“旧年”指的是一年中哪一段时间?
残冬腊月
6、问: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
由于新年将到,这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他却不能回家,自然要写一封平安家书,更何况他此刻看见了北归的雁,必定要路经洛阳的——洛阳在镇江西北方。
四、【名句分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先说这两句所写的景象。
2、这两种景象有相同的地方吗?
提示: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旧年的交替。(都描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
3、这两种景物跟诗人的乡愁有关吗?
提示: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旧年的交替——如此一天一天地过去,一年一年地过去,而诗人依旧在外奔波,不得回乡,怎能不产生乡愁呢?
提示:残夜未尽,而旭日已升;旧岁未除,而江上春潮已至——不正是包含着新的希望吗?(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探究:
4、读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你还有什么新的感受?
例如“海日”两句就可以使我们产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并且相信它会突破一切阻力出现在我们眼前。
第二首学习:《赤壁》
一、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
西省西安市属县)人。他喜欢
兵法,注释过《孙子》,他的
诗文亦受兵法影响,...
查看详情>>与“浣溪沙晏殊课件”相关的文章
晏殊《浣溪沙》教案合集
教学步骤
(一)切点导入,以点激趣
以“自古逢秋悲寂寥”导入
(二)讲解常识
意图
讲解元曲的相关常识,让学生接受新知识
操作
⒈作者简介:马致远,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⒉曲是继唐诗宋词之后兴起的又一种艺术形式,曲和词体式相近,完整的标题由曲牌名和题目组成。
(三)初读,明确小令写作内容
意图
理解句意,明确内容
操作
这支小令篇幅不长,只有28个字,学生对句意的把握难度不大,可以采取自读理解。
(四)细读,体会作者情感
意图
诗言志。我们要善于从作品中领悟出作者的“志”,能做到这点,就能正确领悟出文章的中心主题。
操作
找出文中的关键句“断肠人在天涯”,诗眼“断肠”。从而讨论出“凄苦惆怅之情”这个主题。
(五)研读,体会小令的写作手法
意图
我们要明白如何将无形的抽象的情在自己的笔端表现出来,用有形的景物描写可以很直观的做到这一点。
操作
学生很容易就可以找出小令是以景物的描写来达到的。具体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景,在句末点明题旨,卒章显志。
(六)体会意境,迁移延伸
意图
迁移延伸课文内容,课内外有机结合,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联想、想象能力。
操作
⒈假如要以这支小令为题材,创作一首歌词,应抓住哪一主题来写?
⒉若将这支小令拍摄成mtv,请根据小令的意境,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提供你的创意设计。(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指导)
(七)小结
(八)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本曲
板书设计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断肠------凄苦惆怅的羁旅之思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古诗词,了解苏轼有关的文学常识。
能力目标:反复朗诵,品味用词的凝炼,理解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养成以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变故和挫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词中所表现的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难点:学习即景抒怀的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
诵读法。反复吟诵,让优美的词句引导学生进入词的意境,细细品味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问答法。在梳理词作时,教师相机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在问答中品析词作内容。
讨论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对词蕴含的思想感情,让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1.课前听歌曲《但愿人长久》,复习词这种体裁
2.读词牌名,猜词牌名,引出《浣溪沙》
“浣溪沙”,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或作“纱”。相传是由西施浣纱的故事而得名,此调有平仄两体,分上下两阕。
3.复习朗读学过的晏殊的两首《浣溪沙》,感受词中的淡淡哀愁。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词牌名,初步了解“浣溪沙”这一词牌名的朗读基调)
二、提出朗读要求,初读全词
1.指导书写作者“苏轼”。
2.交流有关苏轼的生平资料。
3.根据朗读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4.整体感知
读准字音,借助注释了解大意。提示学生把小...
查看详情>>与“晏殊《浣溪沙》教案合集”相关的文章
欧阳修写的一首诗,晏殊看了后怀恨在心?
今天小编要说欧阳修写的一首诗,老师晏殊看了后渐渐疏远,怀恨在心?这是怎么回事,一起来看看吧!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他在北宋文学史上可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作为文人,他文采斐然,著名的《醉翁亭记》是他散文史上的一绝,直到现在还被编入了中小学教材之中,成为了百世流芳的佳作;作为史学家,欧阳修负责编撰了《新五代史》以及《新唐书》,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历史资料,对于后代史学家们研究唐代以及五代十国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不过纵观欧阳修的一生,我们就会发现,一个人在他的人生轨迹上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那就是他的主考官兼老师晏殊。说起晏殊,在北宋几乎无人不知,他可是著名的“神童”,5岁能学会了诗词歌赋,人们对此都很惊奇。而当时的江南巡抚听说晏殊的事迹之后,认为他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破格推荐其参加科举考试。公元1004年,年仅14岁的晏殊参加殿试,就受到了当时宋真宗的青睐,被破格录用为进士。
由于年龄很小又聪明好学,晏殊在仕途上基本没有遇到什么坎坷。到了宋仁宗时期,晏殊更是在明君的赏识之下升官速度飞快,很快成为宋仁宗手下的重臣之一。公元1030年,24岁的欧阳修怀着夺得状元的梦想,前往京城参见殿试,当时的主考官恰好就是晏殊。殿试结束之后,晏殊就被欧阳修的文采深深地折服了,但是晏殊深知,对于这样的年轻人,要适当地压制一下他的锐气,因为自己是过来人,他不想让欧阳修重蹈自己的覆辙。
因此在殿试结束张榜公布名次的时候,欧阳修惊讶地发现自己位列二甲第14名,这让他很是沮丧。不久之后,欧阳修得知了晏殊为自己所做的事情,顿时感激涕零前往拜见晏殊,随后成为了晏殊的门生之一。按理来说,这算是北宋文坛上的一大幸事,因为他们都是当时文坛上的重要人物,相互之间必能摩擦出智慧的火花。然而事与愿违,不久之后发生的一件事情,让两人彻底反目成仇,从此几乎老死不相往来。
事情还要从欧阳修的一首诗说起。公元1038年,李元昊宣布称帝建立西夏,得知此事之后,北宋内外十分愤慨,死活不愿意承认西夏的独立地位。作为“回报”,李元昊不断派遣部队骚扰北宋边境,并且还让大批奸细潜入周边城镇,煽动北宋边境居民造反,很显然北宋和西夏已经到了不得不开战的地步了。
公元1040年,李元昊发动了著名的“三川口之战”,此时的晏殊实际上已经在北宋获得了宰相的实权,此时的他应该全权负责对西夏的战事,为皇帝进献良策才是。事实上,晏殊也确实为宋仁宗进献了三条妙计:首先,应该撤销监军职位,这样边关大将才有自己的权力控制军队进行作战;其次,针对西夏骑兵移动迅速的特点,晏殊建议国家应该多多训练弓弩手,用来压制骑兵的锐气;第三,严惩贪污腐败,严肃追查军饷贪污事件,让边关将士们不再为军饷的事情寒心。
虽然晏殊总结得很好,但是很遗憾的是,这些要点都是在宋军在“三川口之战”失败之后才总结出来的,相当于是马后炮,说了和没说其实没啥区别。写完战役总结之...
查看详情>>与“欧阳修写的一首诗,晏殊看了后怀恨在心?”相关的文章
晏殊的词有哪些?从他的词中看他是怎样做人的
他的人生,在最初开启之时就不平凡。当无数年轻或已不再年轻的学子,还在咬着牙关寒窗苦读时,十四岁的他,已经是一名进士了。
他一生仕途平顺,虽然偶被降职使用,却无大起大落。他喜好宴饮游乐,人生的很多时光,都在他的觥筹交错、应酬唱和中度过,因此他被人们称为“富贵闲人”或“太平宰相”。
在生活中,他比别人经历了更多的生离死别,他的眼中也曾泛着泪光,但是他却很少让自己的眼泪掉下来过。他温润如玉,旷达内敛,他把自己的种种心绪,以及对生命的感悟忧思,都写进了他的《珠玉词》里。他不但会作词,还会做人,他就是北宋宰相晏殊。
01少年进士,前程似锦
公元991年,晏殊出生在抚州临川。他没有什么显赫的家世,他的父亲只是抚州府的一个手力节级。
晏殊从小聪慧过人,5岁能诗,被视为“神童”。1004年,江南按抚张知白听闻晏殊的才名,大为称奇,极力举荐其进京。
次年,14岁的晏殊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千名考生,同时参加了殿试。在考场上,他从容作答,援笔立成,深受真宗赞赏,被赐同进士出身。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少年不但才华横溢,而且特别诚实。殿试之后的第三天,要测试“赋”,卷子发下来,晏殊一看题目,他不久前才做过,因此赶忙请求老师,换个题目再做。
换了题目,晏殊的“赋”依然是最出类拔萃的。真宗对他愈加欣赏赞叹,授以秘书省正事,让他在秘阁继续读书深造。
当时的北宋,天下太平,士大夫游乐宴饮成风,但是晏殊从官衙回来,一直在住所闭门研读。真宗知悉,倍觉可贵,遂将晏殊选拔为太子的老师。
晏殊上任前,到真宗那里去谢恩。皇上夸奖他不喜游宴,是一个好青年。没想到晏殊回答道:“我不去宴饮,是因为我没有钱,如果我有钱,我也会参加这样的活动。”真宗听了哈哈大笑起来,觉得这个青年实诚得实在可爱。
在接下来的宦途中,凭借出色的才华和本性中的素朴淳厚,晏殊如鱼得水,一路高升。年纪轻轻,他已任过户部员外郎,太子舍人,知制诰,判集贤院等职。
此时的晏殊,有钱有闲,公务之余,他终于可以享受那种风雅热闹的生活。他隔三差五地呼朋引伴,与他们赋诗填词,推杯换盏。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记载:“晏元献公虽早富贵,而奉养极约,惟喜宾客,未尝一日不宴饮,而盘馔皆不预办,客至旋营之。”
秋光向晚,小阁初开宴。林叶殷红犹未遍。雨后青苔满院。萧娘劝我金卮。殷勤更唱新词。暮去朝来即老,人生不饮何为。——《清平乐·秋光向晚》
将近而立之年,晏殊做了翰林学士,迁升为左庶子。因为他学识渊博,办事干练,真宗常将疑难问题,写在方寸小纸上向其咨询。晏殊将自己的答奏写好,连同之前的纸条一起慎密封呈,真宗多有采纳,将晏殊倚为股肱。
02反对太后,被贬宣州
1022年,宋真宗去世,年仅十二岁的仁宗继位,刘太后听政。当时的宰相丁谓和枢密使曹利用,想独揽大权。朝中大臣议论纷纷,却无计可施。
在这种情况下,晏殊果断支持刘太后“垂帘听政”,从而阻止了丁谓和曹利用的野心,使突遭国丧的宋朝,有惊无险地度过了最...
查看详情>>与“晏殊的词有哪些?从他的词中看他是怎样做人的”相关的文章
晏殊的词《 浣溪沙》赏析,晏殊不一样的炫富方式
浣溪沙
北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如果对晏殊有一定的了解,就会发现,词人只是他留给我们的印象,其实他的职务相当于国务院总理兼国防部长,他用开挂一般的速度走上人生巅峰,富贵一生。
这里我们先不欣赏他的词,先来看看他这个人,看完人再看词,结果很不同。
他曾经嘲笑李庆孙“乞儿相”,点评寇准没有富贵气象,而他自己,则写出了一篇篇你懂我懂的高级炫富好词。
而蚕妇,是张俞塑造的底层形象,她的命运要改变,可能要经过类似西游取经的九九八十一难考验,总之,理想是有的,但希望不大。
从底层的蚕妇,到顶层的晏殊,中间的距离,估计比长安到天竺般更遥远,唐僧从长安出发,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
从长安到天竺,距离虽然远,但一直往西走,总有路,总有方向。
从蚕妇到晏殊,距离未知,方向不定,路线没有,试错成本高,甚至你连坚持都不知道是对还是错,又或者说,就算有上帝告诉你晏殊如何成功,你依然无法复制。
张俞笔下的蚕妇,已经是蚕妇中的精英,因为她迈出了伟大的一步“昨日入城市”,经过一轮市场调查后发现了真相“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一个蚕妇,不管她有没有读过书,她在北宋的年代,敢于走出去,走到市场去做调查,并且发现了真相,对于蚕妇而言,她已经打破了边界,发现了另一方天地。
但发现了这一方天地,不代表就能在这方天地中实现自我,正如2019年,大家都说要搞私域流量,2020,大家都说要搞短视频。我们都看到了吴晓波,李子柒,李佳琦,薇娅的成功,正如蚕妇看到了“罗绮者”的成功一样。
而现实的问题是蚕妇发现了罗绮者,我们发现了李子柒,但蚕妇成为罗绮者的难度,丝毫不低于我们要成为李子柒的难度。
那我们来看看晏殊的开挂人生吧。
首先,他是个神童,5岁就可以写诗,这个……,貌似很多开挂的人都是神童,像我7岁才开始上学,7岁以前几乎没有记忆的人,智商堪忧啊。13岁的时候,自带主角光环的晏殊遇到人生第一个贵人,他不叫郭靖,他叫张知白,那时他还不是宰相,只是去江南救灾。
那时候的媒体还不发达,信息也不知道怎么传的,晏殊仅仅是靠智商就传出了名堂,(这个上热搜的天赋,膜拜膜拜,学不来),有了未来宰相的赏识,晏殊14岁就以神童的身份考中进士(这个年纪,我读初中二年级,才刚刚学《增广贤文》,差距无穷大!)。
从此,晏殊就走上了开挂人生,跟太子做同学,一直做到国务院总理兼国防部长。除了天赋,运气和能力之外,有三小故事,我印象非常深刻。
第一个是晏殊14岁考进士的时候,试卷打开一看,这题我做过啊。换了是我,直接暗爽,手起笔落,洋洋洒洒,一顿猛如虎的骚操作,交卷之后出门交流,还不忘炫耀一翻,而小晏殊不是这样,“报告,这份题我做过,换一份吧。”你是不是傻?你是不是傻?是的,是有点傻,但很可爱,对不?
第二个真宗皇帝要找太子伴读,发现晏殊不错。现在的京城,人才很多啊,整天吃喝...
查看详情>>与“晏殊的词《 浣溪沙》赏析,晏殊不一样的炫富方式”相关的文章
《破阵子》晏殊全诗描写了什么?六首经典《破阵子》赏析
历史上的词牌多达一千六百多个,仅两宋所使用的词牌也有八百多个。在这么多词牌中,有些词牌是词人们常用的词牌,如《浣溪沙》、《菩萨蛮》、《沁园春》等等,常用的词牌中名作也不少!而有些词牌则颇为冷门,几乎被词人们冷落,如《采莲令》、《曲玉管》等等,这类词牌大多案例很少,但也有些词牌仅凭一两首佳作便为人所熟知,比如《破阵子》!
《破阵子》算是一个比较古老的词牌,早在唐代贞观年间就有歌颂武功的大型乐曲《秦王破阵乐》,时人将其中部分曲调摘出来成为《破阵乐》词,至五代北宋才形成定格的词牌《破阵子》。
历史上有许多诗人写过《破阵子》这个词牌名,著名的有晏殊的《破阵子·春景》等。
1、《破阵子·春景》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这首词写的是古代闺阁中少女们春天生活的一个片段。词人用写生的妙笔,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仕女图,而美丽的春光则是他的背景。景色是那么鲜明,人物是那么生动,全篇充满着青春的欢乐气息,这在古代描写妇女生活的作品中是不多的。
2、《破阵子·柳下笙歌庭院》
晏几道
柳下笙歌庭院,花间姊妹秋千。记得春楼当日事,写向红窗夜月前。凭谁寄小莲。
绛蜡等闲陪泪,吴蚕到了缠绵。绿鬓能供多少恨,未肯无情比断弦。今年老去年。
全词描写词人对小莲的思念:大概是和小莲隔别很久了,消息不能通,思之歪切,不觉形于笔墨,缠绵往复,仿佛有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螨炬成灰泪始干”的情思。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是一首现实与梦想结合的词作,也是一首抒发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的词作。从全词看,壮烈和悲凉、理想和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作者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在梦中驰骋杀敌,在醒时发出悲叹。这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民族的悲剧。
4、《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这李煜降宋之际的词作。上片写南唐曾有的繁华,建国四十余年,国土三千里地,居住的楼阁高耸入云霄,庭内花繁树茂。这片繁荣的土地,几曾经历过战乱的侵扰。几句话,看似只是平平无奇的写实,但却饱含了多少对故国的自豪与留恋。“几曾识干戈”,更抒发了多少自责与悔恨。下片写国破。“一旦”二字承上片“几曾”之句意,笔锋一叠,而悔恨之意更甚。终有一天国破家亡,人不由得消瘦苍老,尤其是拜别祖先的那天,匆忙之中,偏偏又听到教坊里演奏别离的曲子,又增伤感,不禁面对宫女恸哭垂泪。
5、《破阵子·小小红泥院宇》
程垓
小小红泥院宇,深深翠色屏帷。簇定熏炉酥酒软,门外东风寒不知。恰疑三...
查看详情>>与“《破阵子》晏殊全诗描写了什么?六首经典《破阵子》赏析”相关的文章
晏殊的《破阵子春景》古诗赏析,与其它的清明节诗词不同
自古以来,很多文人都会在清明时节写下抒发情感的诗词。说到这,大家都会不约而同想到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词,还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如黄庭坚《清明》、陆游《临安春雨初霁》、高翥《清明日对酒》等。
这些词大都凄凉低沉,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这首关于清明节的词,却是另一番欢快的景象,这就是晏殊的这《破阵子·春景》。
《破阵子·春景》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香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清明节后梨花纷飞。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黄鹂的歌声萦绕着树上枝叶,只见那柳絮飘飞。巧笑着的东邻女伴。在采桑的路上邂逅,怪不得我昨晚做了个春宵美梦,原来它是预兆我今天斗草获得胜利啊!不由得脸颊上也浮现出了笑意。
作者晏殊,字同叔,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进士出身。他的词作多反应贵族酒筵歌席的闲适生活,以及相思、伤春等闲愁,诗中多蕴含悠闲雅致,语言婉丽,音韵和谐。
上片按照时间顺序,将燕子归来、梨花凋谢、黄鹂歌唱、柳絮纷飞,一一写来,让人眼前不觉呈现出一副美好的春日图景。下片笔锋突然一转,由一群踏春的女子入手。姑娘们天真烂漫、娇憨纯朴的形象,以及玩着斗草游戏的心理神态,将春日的美好衬托得淋漓尽致。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词人在开篇用最富有季节性特征的“燕子”和“梨花”点明了时间,又用“来”、“落”二字写出春燕的轻盈和梨花的飘柔。“新社”是指清明前祭祀土地神祈求丰收的活动。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这两句写景,从底面池水写起,写池水的静,用星星点点的碧苔来显示池水的清澈见底。然后,再来描绘半空中的树枝上黄鹂鸟的叫声,最后是空中飘风的柳絮,有声有色,动静相宜,自然流畅,仿佛一幅明朗欢快的春之景就在面前。
“日长飞絮轻”,“日长”,是说立春之后白昼渐长,天气转暖,春风拂面,在这样的环境下才会有“飞絮轻”的出现。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温暖时节,桑叶嫩绿,姑娘们三三俩俩结伴出来采桑,田间小道相遇嬉笑聊天。巧笑”二字,恰到好处描写了“东邻女伴”细微表情,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情态的描写,塑造了东邻女机灵可爱这一形象。她为何要“巧笑“呢?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斗草”是女人的一种自娱自乐的活动。哦,姑娘的“巧笑“的原因,原来是今天在斗草中赢了 ,难怪自己夜里还做了个好梦,这是好梦的预兆呢。女孩为此才笑容灿烂,词人知道了来龙去脉也忍不住笑了。
这首诗,是一首清新活泼的作品,具有淳朴的乡间泥土芬芳。上片写自然景物。“燕子”、“梨花”、“碧苔”、“黄鹂”、“飞絮”,五彩杂陈,秀美明丽,写足春色之娇娆媚人。“巧笑”已闻其声,见其容;“逢迎”更察其色,观其形。“疑怪”两句通过观察者的心理活动,用虚笔再现“女伴”“昨宵春梦”和“今...
查看详情>>与“晏殊的《破阵子春景》古诗赏析,与其它的清明节诗词不同”相关的文章
晏殊四首经典的诗词名句《浣溪沙》解析,你更喜欢哪首?
浣溪沙又名“浣溪纱”,出自“西施浣纱”。西施是春秋末越国的浣纱女子,粉面桃花,楚楚动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鱼儿看见倒影,忘了游水,渐渐沉到河底。历史上以“沉鱼”代称西施。
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另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
平韵体流传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韩偓词,是正体。上片或上阕三句全用韵,下片或下阕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仄韵体始于南唐李煜。另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韵位不变。
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很多词人喜欢用这个,经典之作也非常多,比如晏殊、李清照、苏轼、秦观等等均有以《浣溪沙》为题的经典词作,而且很多传诵久远。而且更重要的《浣溪沙》更倾向唐诗的组成结构,都是七字为一句。表达上更连贯更一气呵成。而且易记。
宋朝的一代朝臣晏殊就写过四首以《浣溪沙》为名的词,一首比一首美。
一、浣溪沙
晏殊
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晚来妆面胜荷花。鬓亸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一场春梦日西斜。
这是一首典型的晏殊式的富贵词,为什么这么说呢?你看这首词中描绘的情景,简单悠闲,不过是黄昏、落日、美人、醉酒、午睡之类的平常琐事,但是仔细想想,这种情形是不是只有富贵人家才有?平常百姓哪有这样悠闲、慵懒的时光?再有,词中描绘的景象是夏季,可是却提到了冰块,在古代,一般平民百姓,夏天怎么会有这么奢侈的东西呢?
这首词中描写了一位体态婀娜、酒醉昼寝的贵妇。词人着浓墨将妇人的肌肤、脸颊、发髻等一一写出,恰似勾勒出一幅美人醉春图,婉转别致。“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莹润的玉碗中盛放着晶莹剔透的冰块,碗边凝聚着的水珠犹如露珠般美丽,而佳人粉汗消融,洁白的肌体透过轻纱,飘来缕缕清香,犹如散发着香气的白雪一般。玉碗中放有冰块以消暑热。
可见,晏殊的富贵词,确实在富贵气象上表现的十足,让人读完,虽然知道是在描写富贵人家,却不落庸俗,这是晏殊富贵词的长处,也是好处。当然,还有一种情怀,便是富贵人家常有的闲愁情怀,这也是普通百姓所无的。
二、浣溪沙
晏殊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栏干影入凉波。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酒醒人散得愁多。
小楼重重门帘外面有燕子飞过。晚上红花的花瓣落在了亭子里。独自一人在栏杆边而感到寒冷。因一阵轻风才看到那碧绿帘幕。几次稀稀疏疏的雨滴在荷叶上。酒醒来人都走了又有了忧愁。
这首词,其实也是一首富贵词,所描绘的景象,也是富贵人家的富贵气象。这首词很有特点。第一,便是景物的描写,六句话,五句都是在写景。开篇以燕子这种季节性特别强的鸟儿来领起,表现节令的同时,还是读者视线的指示官,让我们能够跟随燕子飞过的路径,看到窗外的落红、亭台的幽影、风吹翠幕、疏雨滴荷,这些景象,很美,也被赋予了作者自身的感情,所以读来很有味道。到了最后一句,作者才蜻蜓点水般的点明了闲愁的主题。
第二,便是互文句的运用,“一霎...
查看详情>>晏殊最经典的诗词名句《浣溪沙》赏析,他的词风是怎样的呢?有什么风格特征
晏殊,相信熟悉诗词的朋友对这个名字不会陌生,晏殊是北宋初年著名的词作家,也是公认的神童,七岁能文,后来进入官场后一直官运亨通,做到了等同宰相的职位,可以说一生荣华富贵。
那么我们所熟悉晏殊,他的词风是怎样的呢?有什么风格特征?
晏殊的词作很有特点,明净闲雅,处处透着富贵气象,而且诗词中多哲理思考,不同于一般的士大夫词作,因此深受后人喜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晏殊最为著名的这首《浣溪沙》词作,带有人生哲理,随着时光的流逝,人将走到尽头,但时光却依然在往前走,一种对人生的感叹。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这首词写伤春抒情,将时间与空间交织在一起,用词造句都圆润流畅之极,其中蕴含着无限深意,耐人寻味,能给人以哲思和艺术上的双重享受。
上片重在写景,词人一边喝酒一边作词,心情本来挺放松的。眺望远方,看到夕阳西下,便想到过去的事情,以往的酸甜苦辣就一起涌上心头,于是便有些消沉起来。词的下片也是承接上片的心情,落花流水都是些比较失意的景观,词人能否跳出忧伤怀古的圈子,决定了本首词的格局,若是依然心情郁闷,则不仅让自己无法摆脱,也让整首词显得太沉闷和压抑。
春天即将过去,百花争艳的场景即将消逝,随之而来的是百花凋零、遍地落红的场景。词人为什么对百花凋零这样明暗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在晏殊的眼中,百花代表的春天,代表的是春日里美好的事物,可是随着春天脚步的走远,美好的事物也即将消逝。
这是很正常的季节交替轮回,是季节的更替带来的自然变化,可是这又是不可抗拒的,也是无可奈何的。但是去年的燕子去而复返,在春天来临之时,再次飞回到往日庭院中的旧巢中来。
词人见到它们,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可是青春的日子却一去不归。宴席结束,宾客们都陆续离开,词人独自在园中的小道上徘徊,而心中莫名的闲愁就像涟漪一样,层层泛起。
通观这首词的整个结构,它构思精巧,选景典型,词人敏锐地捕捉到自己那一刹那间偶然为外物所触发的真实情感。整首词处处是在写景和表现个人的活动,但处处又是在抒情,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正像人们常说的那样“景为情设,词为情作”,因此这首词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全词只是写的一种平缓的事物变化,并不是那种风雨袭来的突然变化,词作的成功之处在于:词人敏锐地抓住了为一般人所忽略的自然景物,并将自然景物的变化上升到人生的微妙变化上来,是非常富有哲理的。
下片的前两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对仗工整,既含蓄,又哀婉,词人把自己的情绪用这两句非常精准地表达了出来,巧思神情,溢于言表,却没有丝毫做作。
晏殊的《浣溪沙》抒写着品味人生的惆怅,并把它升华到更高的珍视生命和人生的思考的艺术层次上来,使人们的生活富于一种诗意的美。
词作借伤春表达出词人对生命的留恋与珍视,同时也显示了词人深厚的艺术功力和优雅美丽的文笔。词人创造了一个情致缠绵而又凄...
查看详情>>与“晏殊最经典的诗词名句《浣溪沙》赏析,他的词风是怎样的呢?有什么风格特征”相关的文章
晏殊两首最有名的诗词《浣溪沙》,自问自答,道出人生真谛
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人。晏殊天资聪颖,十四岁便以“神童”身份被荐赐进士出身年,在几十年的仕途生涯中,政绩斐然。逐渐成为一代名相。同时晏殊也是一位非常高产的词人,一生创作了了大量词作,是宋代早期著名的婉约派词人。
晏殊的词作在他的那个时代就很流行,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词在北宋时以歌曲的形式吟唱的。他的词作上承五代花间派词人韦庄、冯延巳清新婉丽的余韵,下启晏几道、秦观等婉约派蕴藉淡雅的先风,可以说,晏殊是北宋词坛上具有承先启后作用的词人。
晏殊著有词集《珠玉词》,词风风流蕴藉,对宋代初期的词风产生重要影响。他的词以抒写闲情雅致著称,作品沿袭了晚唐、五代词柔靡哀婉的遗风,多抒写酒足饭饱之后的娱宾谴兴和描写男女相思、离情别绪之主题。
在《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晏殊抒发了悼惜残春之情,用“夕阳西下”“花落去”“燕归来”等事物的自然发展,表达了时光流逝、不可追挽的感叹,表面虽是描写残春景象,内里提出了时光无限,人生有限的哲理问题,整首词情调低沉、意蕴深沉。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这首词描写一种深沉的孤独感,却并不显得悲苦。孤独本是人之常事,常人怕孤独,是不谙孤独的意义。晏殊位高权重,孤独常随,但也泰然处之,不必哀叹伤感。名望就意味着孤独,仿佛商店橱窗里陈列的物品,供人欣赏。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词人只是闲闲数笔,看不出有何心思,可总觉得他有话要说。再一句“夕阳西下几时回”,又有一些去日苦多之慨。过片“无可奈何花落去”,好像往下走了一步,“似曾相识燕归来”,又再次转回来。词人不执着于一去不返,而观照于循环往复,这才是宇宙的永恒。最后“小园香径独徘徊”,作者在铺满落花的园中香径上思考,于孤独中冥想和沉思,是悟入后的超脱。
既然时间是没有尽头、无情流逝的,我们有限的生命面对此情此景应该如何应对呢?晏殊在他的另一首词中给出了答案: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苏轼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晏殊虽然也说“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但他并不过分伤于离别、而有损身体健康。
就像晏殊这句“不如怜取眼前人。”说道,不如在酒宴上,好好爱怜眼前的人。词人以“不如”一词转折,再次表达了自己及时享乐的思想:与其徒劳地思念远方的亲友,与其因风雨摇落的花朵而伤怀,不如实际一些,去参加酒筵歌席,好好爱怜眼前的歌女,好好珍惜眼前的情谊。
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时光荏苒,而此生有限,平凡人即使等闲分离也不堪禁受。作者却说,“酒筵歌席莫辞频”。只要活着,必须于酒筵歌席上尽情享受,一刻也不要错过。
纵观晏殊的两首浣溪沙,充满人生哲理,每读一遍都有更深体会。远处都...
查看详情>>与“晏殊两首最有名的诗词《浣溪沙》,自问自答,道出人生真谛”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