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朱瞻基

发布时间:2020-05-29
1

明宣宗到底是怎么死的 年轻的他就有着成为好皇帝的潜质

明宣宗到底是怎么死的
明朝
朱瞻基为什么英年早逝

历史上皇帝传位是件大事,每一代皇帝对继位人选都是千挑万选,当然其中也不乏因为孙子太好而选择继位人的,比如雍正皇帝,民间传说康熙皇帝十分喜欢弘历,不惜带到身边亲自调教,在这个好圣孙的助攻下,雍正最后顺利得到了皇位。其实除了弘历,历史上还有一位好圣孙:朱瞻基。他是一代明君,明朝之光,他的仁宣之治,能比拟贞观之治。

1、好圣孙

朱允炆是朱元璋的好圣孙,就在朱元璋传位给朱允炆之时,燕王朱棣还在极度不平衡中,自己文韬武略样样出色,父亲怎么就看不见,非要把皇位传给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他能治理得好这个国家吗?他越想越是气愤,觉得自己必须要反抗一下。

就在这天夜里,朱棣做了个梦,梦见朱元璋给送给了他一个大圭,还跟他说了一句话:传世之孙,永世其昌。朱棣大惑不解,大圭不就是大位么,父皇不是把皇位传给了朱允炆了么。

梦刚醒,朱棣还没反应过来,就听到有人禀报:恭喜王爷得了一个孙子。朱棣十分高兴,赶紧去看,一看到这个孩子,朱棣就惊呆了,这个孩子跟自己长得太像了。他想着刚刚的梦,心中逐渐清晰了方向,他决定起兵燕京,夺取这本该属于他的天下。这位应梦而生的孩子,就是朱棣的孙子朱瞻基。他的出生让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成功登基,而他出生之后更不一般。

朱棣对他抱以很高的期望,对他的宠爱超过了任何皇子皇孙。他对朱瞻基的培养是全方位的,是本着一个好皇帝的标准去的。他请了最好的翰林院学士给朱瞻基教课,朱瞻基也不负所望,他自小就聪颖异常,记忆力超群,能够过目不忘,师傅们教授的功课,他很快就能倒背如流,而且他还很爱读书,对经典能够过目不忘,后来,他的博学程度甚至超过了他的父亲朱高炽。

不但脑子足够聪明,朱瞻基也是个练武的奇才,朱棣为他遍请名师指导武术,年纪轻轻的他武功很高,可谓文武全才。

朱棣每次带兵出征,都要将朱瞻基带在身边,细细教授他军事知识,如何做一个好的将领,让军士们令行禁止,心甘情愿为你效死命;如何排兵布阵,抓住敌人的弱点,设计直捣黄龙;如何兵不厌诈,三十六计都施遍。多年的军旅生涯,让朱瞻基成了一个杰出的军事将领。

对于治国,文韬武略朱棣都交给了朱瞻基,但是朱棣知道,朱瞻基别的都出师了,就只剩下一条:他缺乏对市井生活的体验,他自小就出生在皇家贵胄,锦衣玉食,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没有体验过民生疾苦,不知道这些,以后怎么能够做个好君王呢,朱棣带着朱瞻基一起到乡野村间,带他点点滴滴体会民间生活。

就是这样全方位的培养,让朱瞻基提前就具备了一个好皇帝的各种本领。怪不得后来朱棣跟解缙酒后畅谈,提到朱瞻基时,解缙笑呵呵的说:这是一个好圣孙。

2、为父解忧

就算没有朱瞻基,太子朱高炽也是皇位的极好人选,他学识渊博,宽以待人,治国理政是一把好手,群臣都拥护他,只不过因为身体原因,他不能外出征战。但是他的兄弟朱高煦、朱高燧因为军功很多,对朱高炽一介文弱书生能够当太子很是不满,于是他们对朱高炽各种诽谤,特别是跟着朱棣在外征战之时,各种...

查看详情>>
2

明宣宗到底是怎么死的 他的年纪也算得上是皇帝中的正常寿命

明宣宗到底是怎么死的
明朝
朱瞻基为什么英年早逝

中国古代的皇帝是高危职业,历代皇帝一共335人,平均寿命41,宣宗皇帝活了38,虽嫌略早,但也算得上是皇帝中的正常寿命。

被黑成“促织皇帝”的明宣宗

明宣宗朱瞻基的爷爷朱棣以造反起家,总算从侄子手中夺了一份家业给儿孙们。凡是篡位之君,大多比名正言顺的帝王们更要努力,更自我节制,直到最后死了

可以说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皇帝。当朱高炽上台时,实行了与民休息的政策,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而真正把朱高炽的“仁政”执行下来的,却是明宣宗朱瞻基。

明朝帝王中,朱瞻基是一位有作为的明君,开创了“仁宣之治”。虽有“促织天子”之称,却从未因此爱好,耽误过啥正事。且书画造诣也非常厉害。所以朱瞻基堪称是一位文武全才,且活得很有情调的帝王。

明宣宗到底是怎么死的

对于朱瞻基的死,有两个不一样的说法。第一个认为是有遗传病,从之前流传下来的画像中看,朱瞻基和父亲朱高炽长得很像,但是略比父亲瘦了一些。

在《病逸漫记》中记载,朱高炽死于阴症,类似于气血湿热一类的疾病。既然朱高炽有这样的毛病,儿子朱瞻基可能遗传了父亲的疾病。

第二个认为死于中毒,古代历史上,很多皇帝都渴望长生不老,例如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等。明朝皇帝们也丝毫不例外,后来的明世宗朱厚熜、明光宗朱常洛,都属于重金属中毒。

宣德皇帝朱瞻基很有可能也死于重金属中毒,因此,明朝官方文献中出现了含糊其辞的情况。

其一、过度劳累

朱瞻基多才,博通文艺,还善画花鸟,并不好色,不会纵欲过度,他的短命还因为他的超工作负荷压力。

生在皇家,朱瞻基从小就亲眼所见自己的叔叔们和自己的父亲争夺皇位,深感皇位来之不易,因此朱瞻基在位期间,没有压倒一切的外忧内患,没有党派之争,没有政策纷扰,官府工作有效,经济也得到发展,百姓安居乐业,宣德朝属于明代的黄金时代。

朱瞻基在位期间取得了不俗的治国成绩,但是也是有代价的,那就是在中央集权的制度下,很多事情皇帝都是亲力亲为。

每天批阅不完的奏折以及处理不完的朝政大事,身体和心理都饱受巨大的压力,因此过度劳累也是朱瞻基非正常死亡的重要原因。

其二、吃仙丹

有史料记载朱瞻基非常喜欢吃仙丹。但是仙丹的具体功效到底是为了弥补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不过我们可以猜测一下,因为朱瞻基当时还很年轻,哪有二十几岁就想着长生不老的呢?所以说我认为他寻找的仙丹,可能就是为了补身体用的。

然而这仙丹却成了他死亡的主要原因,天底下哪有什么仙丹呢?要么吃补药,要么就自我锻炼身体。仙丹都是急功近利的表现,显然朱瞻基是想要迅速弥补身体的亏空,所以才会迷恋上仙丹这玩意儿。可惜越吃越空,最后把自己掏空了。

其三、爷爷和父亲埋下的雷

朱瞻基当皇帝后,第二年,朱高煦就造反。当时,朱瞻基亲自率军,前往抓捕朱高煦。等到朱瞻基抓到朱高煦后,也并没有怎么处置他,只是把他带回京城,废为庶人,并关押了起来。

前两次朱瞻基都饶过朱高煦,手段相当温和。朱瞻基这样做,并不是表明他能容忍这样的事情。第二次朱高煦造反...

查看详情>>
3

贤明的朱瞻基为什么英年早逝 可以说这些不良习惯导致了他的早逝

明宣宗到底是怎么死的
明朝
朱瞻基为什么英年早逝

纵观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几乎每个朝代都多多少少出过几个与众不同的皇帝。不过,这其中最能盛产奇葩帝王的,那就莫过于大明王朝了。

整个明朝前后不过统治了200多年,但却出现过各式各样的奇葩皇帝。比如,酷爱木匠活的天启皇帝,和大臣赌气几十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还有动不动就喜欢跑出宫的正德皇帝等等。

相比于上面提到的这些奇葩皇帝,今天跟大家聊的这位帝王,却是一位公认的贤明君主,他就是明朝的第5位皇帝——朱瞻基。

虽然朱瞻基在位仅仅十年,却创造了“仁宣之治”的盛世。他一生既不热衷炼丹修道,也不沉迷于后宫酒色,却在壮年因病早逝,朱瞻基一生都经历了什么?小编就来给大家仔细介绍下朱瞻基传奇的一生。

天生就是当皇帝的命

朱瞻基的出生很有意思。出生的当夜,还是燕王的祖父朱棣做了一个梦,梦见明太祖朱元璋赐予他大圭。大圭象征着帝王身份,十足的吉兆,朱棣正在为这个梦高兴着,小朱瞻基就呱呱落地了。朱棣连忙去瞧小孙子,抱着越看越喜欢,当场称赞说:“这孩子就是我的福气啊!”

虽然这些在正史中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朱棣“好圣孙”却是毋庸置疑的。

朱瞻基相貌英武,天资聪慧,特别是博闻强识,处处都透着灵性。而且好些脾气秉性,更与年轻时的朱棣格外相似。外加他的母亲张氏,是出了名的贤惠。如此这些,让朱棣做出判断:这孩子身上,深藏着帝王潜质,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自此以后,对朱瞻基的成长,朱棣便操碎了心。先是给他配备了强大的教育组织,让号称“靖难第一谋士”的姚广孝,做朱瞻基的首席教师。朱棣亲征瓦剌时,更是将朱瞻基带在身边,教他在实战中如何统兵布阵。

除了这些,好多教育项目,朱棣都亲力亲为,手把手的带孙子锻炼,常常带朱瞻基出门打猎,走访农家,了解民间疾苦。

总的来说,朱棣对这个孙子的培养是格外的用心。朱瞻基也没有辜负爷爷朱棣的期望,各项学业都进步很快,而且能文能武,完美地表现出过人的胆气和卓越的判断力。因此,朱棣对这个孙子各方面都比较满意。

父亲成功继位也有朱瞻基的功劳

历代皇位的传承,基本都是子承父业。也就是说,只有父亲能顺利坐上皇位,子孙后代才有继承皇位的可能。可仁宗朱高炽的上位之路,却是靠着儿子朱瞻基保驾的。

“仁宗为太子,失爱于成谊。其危而复安,太孙盖有力焉”

《明史》中的这段记载,很好的说明了朱瞻基对父亲的帮助。

按照立嫡立长的儒家思想,朱高炽是朱棣的长子,确实是继承皇位的第一人选。但是,一向温儒尔雅的朱高炽不仅没有继承朱棣的尚武精神,而且因为身体过于肥胖体弱多病,还是个瘸子,这些缺点,都让朱棣心有不悦。

反观他的两个弟弟则是战功卓著,尤其是二弟朱高煦,在“靖难之役”中屡立战功。多次于危难之中救朱棣脱险。这一系列因素,都让朱棣不待见朱高炽,以致多次想越过朱高炽而立朱高煦为太子。

当然,朱高炽也并非一无是处,他还是有一些优点的,朱元璋曾对太子朱标说:

“汝侄(朱高炽)天性仁孝纯良,善于守成治民,他日封藩燕地,比为国家屏障,汝要善待之...

查看详情>>
4

历史里明宣宗到底是怎么死的 为何史书没有写他的死因呢

明宣宗到底是怎么死的
明朝
朱瞻基为什么英年早逝

中国古代的皇帝是高危职业,历代皇帝一共335人,平均寿命41,宣宗皇帝活了38,虽嫌略早,但也算得上是皇帝中的正常寿命。

被黑成“促织皇帝”的明宣宗

明宣宗朱瞻基的爷爷朱棣以造反起家,总算从侄子手中夺了一份家业给儿孙们。凡是篡位之君,大多比名正言顺的帝王们更要努力,更自我节制,直到最后死在了工作岗位上,可以说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皇帝。当朱高炽上台时,实行了与民休息的政策,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而真正把朱高炽的“仁政”执行下来的,却是明宣宗朱瞻基。

自从元末以来,国家从没有得到喘息,百姓疲惫不堪,人民期待升平之世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在这种情况下,朱瞻基的历史使命有三个。

一、政治转型,以民生经济为主

在仁宗制定了大量的仁政之后,不堪劳累的他终于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大明,接棒的朱瞻基继承发展了他的政策,广施仁政,使民生经济迅速恢复发展。他甚至在田间地头曾亲自劳作,不消片刻就汗流浃背,于是感叹:“朕小试农具,即汗流浃背,民常年如此,何苦若何!”于是以后轻徭薄赋,成为一代贤主。“坐皇宫九重,思田里三农”成为他真实的写照。

二、解决藩王对中央的威胁问题

这件事上,他那野心勃勃的汉王二叔给带了个好头,虽然汉王已经发展成了造反专业户,但始终没有成为大气候,在朱瞻基亲征之下,兵不血刃就解决了汉王的兵乱。借此机会,朱瞻基大力削减各藩王的护卫,并派出大量文官密探对各地藩王予以监控。自此,藩王乱政这个隐患基本已经消除,这不能不说宣宗皇帝政治手段高明啊!

三、国家财税改革

统一了征粮的度量衡标准,设立了“金花银”和棉布缴纳税粮的制度,加大了皇庄的缴纳比例,减少了平民的税率,通过这项改革,国家的税粮稳定地保持在2500万到2800万石之间,这还不算军屯,这样下来国家有稳定的税收,人民也能安居乐业,国家自然也就欣欣向荣。

经过他的治理,国家出现了“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实,闾阎乐业,岁不能灾”的大好局面,史家甚至将这一段大治称为能与“周之康成,汉之文景”相媲美的大治之世。

然而,就这么一个英明的皇帝,竟被清朝文人黑成了“促织皇帝”,也是没谁了,话说大清朝你们文人风骨呢?

历史里明宣宗到底是怎么死的

由于明朝没有风骨文人们的不断抹黑,似乎宣宗皇帝成为无道昏君,他们不仅在皇帝的爱好上来抹黑,甚至还要杜撰皇帝的私生活,于是各种“桃色新闻”、“服食丹药”之说便应运而生,可见明朝的史书对他多不友好,所以他英年早逝自然也就被归入这些荒唐的原因了。

关于宣宗之死,服食丹药与纵欲过度是最没可能的。

《明实录》记载,朱瞻基同志的后宫嫔妃不过十四人而已,而且中间还有类似于皇后胡善祥一样后期不会临幸的女人,所以说纵欲过度实在是瞎说杜撰。而明朝服食丹药的皇帝中,只有世宗皇帝实打实的常年服用道家炼制的丹药。

朱元璋与朱棣晚年也曾服用,但皆是治病而已,宣宗皇帝也曾服用同样也是为了治病,更何况,年纪轻轻的朱瞻基会服用丹药求长生不老吗?清朝文人...

查看详情>>
5

明朝皇帝朱瞻基为什么英年早逝 这可能跟朱家的遗传病有关

明宣宗到底是怎么死的
明朝
朱瞻基为什么英年早逝

明朝皇帝朱瞻基为什么英年早逝

我个人认为,老朱家可能有遗传病,而且这个遗传病自朱元璋那一代就有,明朝从朱元璋到朱由检一共经历了十六帝,说出来让人瞠目结舌,在这16个皇帝中有十个没有活过40岁。

明朝的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活到了整七十岁,这个岁数在现在看来并不是太高寿,但他却是明朝皇帝中的长寿王,朱元璋十七岁那年,他的父母和大哥死于瘟疫,但是他还有一个二哥,关于他二哥,史书上并没有太多的记载,估计也没有活多大岁数,因为朱元璋称帝的时候,只剩下一个大嫂,侄子,和外甥,姐姐也去世了,而朱元璋称帝的时候年仅40岁,哥哥姐姐就已经都不在了。

在朱元璋晚年,皇太子,皇二子,皇三子接连的去世,可以说朱元璋每三年死一个儿子,而这几个儿子中没有一个超过40岁,这不得不让人感到蹊跷,因为贵为皇子应该是锦衣玉食,不愁吃喝,怎么会英年早逝?

今天的主要角色说的是朱瞻基,他是明仁宗朱高炽的嫡长子,朱高炽由于过度肥胖,当皇帝不足10个月就驾崩了,朱高炽驾崩以后,朱瞻基继承皇位,朱瞻基从小聪明伶俐,深受爷爷和父亲的喜爱,从小就被爷爷朱棣立为皇太孙。

《明史》记载:十年春正月癸酉朔,不视朝,命群臣谒皇太子于文华殿。甲戌,大渐。罢采买、营造诸使。乙亥,崩于乾清宫,年三十有八。——《明史·本纪第九·宣宗》

朱瞻基16岁的时候就跟随爷爷朱棣征战漠北,可以说颇有见识,作为朱高枳嫡长子的他,继承皇位也是众望所归,可是朱瞻基仅仅活了三十七岁,还没有其父亲活的长一些,在明朝的皇帝中,除了朱元璋和朱棣以外,其他皇帝的寿命真的是惨不忍睹,也有人说朱家子孙之所以不长寿,是因为遗传病出在朱棣身上。

朱棣,朱元璋第四子,镇守北京,人称燕王。朱棣的正牌皇后是明朝开国元勋徐达的女儿徐氏,据说这个徐皇后身体很不好,一直病病殃殃,40多岁就一命呜呼,而朱高炽是朱棣和徐皇后的嫡长子,似乎问题说到这儿就找到症结了,朱家子孙普遍英年早逝的遗传病出在徐皇后身上,似乎这么说也说得过去,关于明朝皇帝普遍不长寿的真相一直还在众说纷纭,期望早日有一个确切的答案。

查看详情>>
6

明君朱瞻基为什么英年早逝 年轻人还是要多多爱惜自己的身体

明宣宗到底是怎么死的
明朝
朱瞻基为什么英年早逝

可能很多人之前并不了解这位英年早逝的皇帝——他是明成祖朱棣的太孙,是朱棣最喜欢的孙儿。在朱棣去世之后,其父朱高炽继承了皇位,但是,由于朱高炽体弱多病,在皇位上一年不到的时间就去世了,于是朱瞻基没等多久就当上了皇帝。

从朱瞻基的功绩来看,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明君,其在位共15年,民富国强,开创了能够与汉代文景之治相提并论的“仁宣盛世”。不过虽然朱瞻基在位时间还算长,但实际上他也是个英年早逝的主,毕竟他去世的时候也才38岁。之所以在位长,只不过是借了父亲朱高炽的“光”罢了。

因此,即便是在医疗不发达的古代,朱瞻基38岁去世仍算是早亡,那么明君朱瞻基为什么英年早逝?这里我们可以分成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两大方面来探讨。

一、根本原因:朱瞻基继位后面临一系列历史问题等待解决,由于政务繁重,导致操劳过度,身体素质每况日下。

1、朱棣北伐财政透支过多,仁宗在位仅一年,朱瞻基继位极力恢复国力。

靖难之役后,朱棣登上皇位,朱棣在位期间,就蒙古问题先后发动了五次北伐,北伐致使蒙古势力进一削弱,解决了明朝前期的北方问题,明朝成了瓦剌和鞑靼的宗主国。

不过虽然北伐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果,但是,长年的征战导致明朝的国力透支过于严重,老百姓们的生活非常贫困。朱棣去世后仁宗继承皇位,不过仁宗皇帝仅仅在位一年就去世了,把恢复国力的担子留给了朱瞻基。

朱瞻基上位之后,减轻赋税,重视生产,息兵养民,并停止宝船下西洋,停止皇家采办珠宝等行为,绞尽脑汁用各种政策以恢复国力。朱瞻基在位中期,明朝实现了政治清明,法纪严明,经济发展,仓廪充实,百姓安居,社会稳定的景象,史称“仁宣之治”。

虽然朱瞻基极力为老百姓们带来了福利,但是,为了实现“仁宣之治”他付出了极大的心血,每天要工作时间远超明朝后世的多位皇帝,繁多的政务给朱瞻基的身体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导致他的身体健康指数下降过快。

而且盛世也是要付出代价的,有得就要有舍。朱瞻基当时要发展经济,开拓盛世,最需要的就是钱财,所以在一些方面能省则省,于是他放弃了诸多战略要地,比如奴儿干都司、开平卫前线,甚至是越南,而这些在后来都成为了朱瞻基的一些心病,寝食难安。

而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心病”在后来爆发也确实产生了一些严重问题,朱瞻基的担心在后来还是发生了。比如开平卫前线的失去为瓦剌的壮大埋下伏笔,而奴儿干都司的废除为女真人崛起奠定了基础。

2、朱棣留下了棘手的藩王问题亟待解决,给朱瞻基的统治地位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朱棣在位的时候因为不想看到儿子们手足相残的景象,留下了汉王这位野心家,朱高炽上位之后,汉王朱高煦就已经是蠢蠢欲动,觊觎皇位。而没过多久,他的大哥朱高炽又去世了,连续的改元换代,让朱高煦看到了机会,其野心越来越膨胀。朱瞻基正式登上皇位后,朱高煦效仿父亲朱棣发动叛乱,企图利用朱瞻基根基不稳,一举将他推下台。

为了平定叛乱,朱瞻基劳心费神,不仅要想尽办法拉拢其他的叔叔,与他们勾心斗角,还...

查看详情>>
7

明宣宗朱瞻基为什么英年早逝 难怪都说皇帝是一个高危职业

明宣宗到底是怎么死的
明朝
朱瞻基为什么英年早逝

明宣宗朱瞻基为什么英年早逝

古代皇帝英年早逝的例子并不少见,特别是在明朝,有好多位皇帝的寿命都非常短,甚至登基的时间都非常短。

主要原因,还是由于皇帝在位时,需要处理的事情比较多且杂,会加重个人的身体负担,越是勤政爱民的皇帝,基本上寿命都不怎么长。

明宣宗朱瞻基,就是一位英年早逝的皇帝,他跟他的父亲朱高炽合力开创了史称"仁宣之治"的大明盛世,治国才能是非常厉害的,正是这样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却没能够活出太长的寿命。

很多人就非常奇怪,为什么像这样一位聪慧有能力的皇帝,寿命会这么短。

明成祖朱棣篡位后,自己当了皇帝,所以皇帝的位子就传到了朱棣这一支。而朱棣以后的皇帝也几乎就没有长寿的,他的儿子朱高炽只有38岁,孙子朱瞻基也只活了38岁。而反观太祖朱元璋的后代藩王里面活了七八十的一大把。

对于朱瞻基的英年早逝,这只能将其归结为天命。

而且,自古以来,皇帝本就是一个高危的职业,我国古代有具体生卒年可考的皇帝一共有两百多位,而这些皇帝的平均寿命还不到四十岁。

因此,朱瞻基的寿命也算是能达到平均水平,这么看来,他也算不得是"英年早逝"了。至于皇帝寿命之短的原因,无非以下四种情况,一是战争或政变等阴谋被杀,二是纵欲过度,三是劳累致死,四是服药而亡,五是自然发病。那么朱瞻基的死,属于除了第一种情况之外的哪四种就不得而知了。

《明史宣宗本纪》中记载,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性格柔软懦弱,平时根本不受父亲朱棣的喜爱,能够在激烈的争斗中存活下来并被册立为皇太子,可以说是沾了儿子朱瞻基的光。

为了确保皇位可以传承到朱瞻基手中,朱棣才确立了他的太子地位。对于孙儿朱瞻基寄予厚望的同时,朱棣也对其进行了严格的教育和历练。

两次征讨蒙古的战争中,朱棣都将他带在身旁,教他用兵御将之道,并请大学士在军队营帐中教他学习经史典籍,治国方略。对于朱瞻基未来经略江山社稷,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朱瞻基的功绩在明朝十六帝中仅次于朱元璋和朱棣。明代二百多年国祚中最鼎盛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可以比肩"文景之治"的盛世"仁宣之治",就是在朱高炽父子的手上建立的。

查看详情>>
8

朱瞻基为什么英年早逝 他又是怎么度过了他的一生的

明宣宗到底是怎么死的
明朝
朱瞻基为什么英年早逝

明朝第五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洪熙皇帝朱高炽的长子,出生于洪武三十一年,年号宣德(1426年~1435年),使用10年,是其代号。明宣宗又称宣德皇帝,其文化代表为宣德炉。在朱瞻基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皇祖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曾经作了一个梦,他梦见太祖皇帝将一个大圭赐给了他,在古代,大圭象征着权力,朱元璋将大圭赐给他,正说明要将江山送给他。

朱棣醒来以后正在回忆梦中的情景,忽然有人报告说孙子朱瞻基降生了。朱棣马上意识到难道梦中的情景正映证在孙子的身上?他马上跑去看孙子,只见小瞻基长得非常像自己,而且脸上一团英气,朱棣看后非常高兴,这件事对朱棣下决心发动靖难也有很大的作用。朱棣靖难之役胜利以后,就亲自挑选当时的著名文臣担任朱瞻基的老师,并多次指示,皇孙是个可造之才,你们一定要尽心竭力,同时朱棣也不忘亲自教导,永乐中期以后的远征漠北,朱棣总是将朱瞻基代在身边,让他了如何解带兵打仗,锻炼他的勇气,这对后来朱瞻基的亲征有非常大的帮助。

每次远征归来经过农家,朱棣都要带朱瞻基到农家看看,让皇孙了解农家的艰辛,让他以后作一位爱民的好皇帝,朱棣对朱瞻基的精心教导对朱瞻以后成为著名的守成之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很大程度上朱高炽被立为太子是沾了儿子的光,因此父子俩就成为了朱高煦等人的眼中钉,青年的朱瞻基也被卷入了这场争斗,但是凭着祖父对他的喜爱,凭着他的勇气与睿智,他总是能够帮助父亲化险为夷,最终使朱高炽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谁知父亲的皇位还没有座热,十个月之后就暴病去世了。当时朱瞻基正在南京,他的皇叔朱高煦准备在半路截杀太子,然后自立为帝。但是朱瞻基早就预料到前途的险恶,因此当得知父亲病重后,马上日夜兼程赶到了北京,当时朱高煦还没有派人设伏,他没有料到朱瞻基会来的如此之早。回到北京之后,他一方面妥善处理了父皇的后事,一方面加紧北京城的戒备,防止有人伺机作乱,然后从容登基,改明年为宣德元年,开始了他的帝王生涯。

登基之后,摆在宣宗面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太祖皇帝留下的外藩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建文、永乐、洪熙三朝都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宣宗即位之后,马上着手整顿军务,准备迎接来自强藩的挑战。他的皇叔朱高煦在靖难之役中就战功赫赫,很会带兵,永乐朝分封乐安之后,就从没有放弃武力夺取政权的野心,终于机会来了,仁宗病逝,宣宗即位,国家动荡,皇帝年轻,正是造反得好时机,于是经过精心的准备后也像他的父亲一样扯起了“清君侧”的大旗,矛头直指五朝老臣夏原吉。早已准备就绪的宣宗皇帝在大臣杨荣的建议下御架亲征,在声势上一下就压倒了叛军,以前同意与朱高煦共同起兵的几路兵马也都按兵不动,明军很快包围了乐安,见大势已去,朱高煦只得弃城投降,这次战役以明军的大获全胜,生擒敌酋而告终。宣宗也网开一面,没有杀皇叔朱高煦,而是将他软禁在了逍遥城。

得胜之师回到北京后,宣宗马上传召给另外一个皇叔朱高燧,暗示他交出兵权(当时的亲王都有自己的军...

查看详情>>
9

一代明君朱瞻基38岁英年早逝,从2大方面分析他的死因

一代明君
朱瞻基
英年早逝

可能很多人之前并不了解这位英年早逝的皇帝——他是明成祖朱棣的太孙,是朱棣最喜欢的孙儿。在朱棣去世之后,其父朱高炽继承了皇位,但是,由于朱高炽体弱多病,在皇位上一年不到的时间就去世了,于是朱瞻基没等多久就当上了皇帝。

从朱瞻基的功绩来看,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明君,其在位共15年,民富国强,开创了能够与汉代文景之治相提并论的“仁宣盛世”。

不过虽然朱瞻基在位时间还算长,但实际上他也是个英年早逝的主,毕竟他去世的时候也才38岁。之所以在位长,只不过是借了父亲朱高炽的“光”罢了。

因此,即便是在医疗不发达的古代,朱瞻基38岁去世仍算是早亡,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朱瞻基会如此早逝呢?这里我们可以分成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两大方面来探讨。

一、根本原因:朱瞻基继位后面临一系列历史问题等待解决,由于政务繁重,导致操劳过度,身体素质每况日下。

1、朱棣北伐财政透支过多,仁宗在位仅一年,朱瞻基继位极力恢复国力。

靖难之役后,朱棣登上皇位,朱棣在位期间,就蒙古问题先后发动了五次北伐,北伐致使蒙古势力进一削弱,解决了明朝前期的北方问题,明朝成了瓦剌和鞑靼的宗主国。

不过虽然北伐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果,但是,长年的征战导致明朝的国力透支过于严重,老百姓们的生活非常贫困。朱棣去世后仁宗继承皇位,不过仁宗皇帝仅仅在位一年就去世了,把恢复国力的担子留给了朱瞻基。

朱瞻基上位之后,减轻赋税,重视生产,息兵养民,并停止宝船下西洋,停止皇家采办珠宝等行为,绞尽脑汁用各种政策以恢复国力。朱瞻基在位中期,明朝实现了政治清明,法纪严明,经济发展,仓廪充实,百姓安居,社会稳定的景象,史称“仁宣之治”。

虽然朱瞻基极力为老百姓们带来了福利,但是,为了实现“仁宣之治”他付出了极大的心血,每天要工作时间远超明朝后世的多位皇帝,繁多的政务给朱瞻基的身体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导致他的身体健康指数下降过快。

而且盛世也是要付出代价的,有得就要有舍。朱瞻基当时要发展经济,开拓盛世,最需要的就是钱财,所以在一些方面能省则省,于是他放弃了诸多战略要地,比如奴儿干都司、开平卫前线,甚至是越南,而这些在后来都成为了朱瞻基的一些心病,寝食难安。

而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心病”在后来爆发也确实产生了一些严重问题,朱瞻基的担心在后来还是发生了。比如开平卫前线的失去为瓦剌的壮大埋下伏笔,而奴儿干都司的废除为女真人崛起奠定了基础。

2、朱棣留下了棘手的藩王问题亟待解决,给朱瞻基的统治地位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朱棣在位的时候因为不想看到儿子们手足相残的景象,留下了汉王这位野心家,朱高炽上位之后,汉王朱高煦就已经是蠢蠢欲动,觊觎皇位。而没过多久,他的大哥朱高炽又去世了,连续的改元换代,让朱高煦看到了机会,其野心越来越膨胀。朱瞻基正式登上皇位后,朱高煦效仿父亲朱棣发动叛乱,企图利用朱瞻基根基不稳,一举将他推下台。

为了平定叛乱,朱瞻基劳心费神,不仅要想尽办法拉拢其他的叔叔,与他们...

查看详情>>
10

历史上的朱瞻基,堪称艺术大家的明朝皇帝

《大明风华》
明朝
明朝历史
朱瞻基

刚刚结束播映的《大明风华》把明朝开国以来的靖难之役、五征漠北、土木堡之变、北京保卫战、夺门之变等重大事件,与皇室成员间的恩怨情仇穿插在一起,精彩纷呈,不少网友评论说“了解到不一样的大明”。不过,影视剧毕竟有演绎成分,《大明风华》也不例外。

在剧中,朱亚文扮演的朱瞻基不但会“撩妹”,而且能征善战,在皇位争夺中战胜了两位叔叔。“朱瞻基”的精彩表现吸粉无数,不少人表示“朱瞻基”死后,就不想再看后边的剧集了。不过,历史上的朱瞻基和剧中人物还是有很大差别的。真实的朱瞻基文武双全,上马能战,15岁时就跟着永乐帝远征蒙古;下马能治,“仁宣之治”是明朝三大盛世之一;并没有像剧中那样处心积虑地要除掉两位皇叔。除此之外,朱瞻基文才出众,和宋徽宗一样,是一位艺术皇帝,他在书画方面皆有很高的造诣,现在还有众多作品被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国外一些博物馆收藏。

而在北京保卫战中登上皇位的朱祁钰,并非太妃胡善祥所生,他的生母其实是吴妃。当然了,剧中把胡善祥和孙若微设定为建文朝忠臣的女儿,有姐妹之情等,也是演绎。

朱瞻基:

书画成就可比肩宋徽宗

提起中国古代的艺术皇帝,宋徽宗赵佶当仁不让。赵佶不仅擅长绘画,而且在书法上也有较高的造诣。赵佶的书法在学薛曜、褚遂良的基础上,创造出独树一帜的“瘦金体”,瘦挺爽利,侧锋如兰竹,与其所画工笔重彩相映成趣。在艺术人才上,赵佶还培养了王希孟、张择端、李唐等一批著名书画家。如果没有“靖康之耻”,宋徽宗留给后世的印象应该以其对北宋文化发展的贡献为主。

到了明朝,明宣宗朱瞻基是可与宋徽宗赵佶比肩的书画大家。朱瞻基是明朝帝王中比较有作为的一位,性格活跃,修养深厚,他在位期间,宫廷文化艺术呈现出繁荣兴盛的面貌。他自己在文化上的造诣也很深,长于诗歌文赋,精于绘画。

北京故宫博物院中藏品众多,其中有一把山水人物扇很特别,可能是传世折扇中形体最大的工艺美术佳作,纵58厘米,横151厘米。在这把折扇上作画的,正是朱瞻基。

古代的文人墨客不仅喜欢用折扇,并且乐于在扇面上作画赏玩,风雅至极。唐伯虎、文徴明、郑板桥等都有传世的扇面作品,而朱瞻基的这把折扇是目前流传下来较佳的扇面作品。扇面上是朱瞻基自绘的《松下读书图》。画面当中有一棵古松,松叶苍翠、松干遒劲,一位文士衣着随意,盘腿倚于树下,面前是一本摊开的书卷,在他身旁有一红衣书童。溪水潺潺流过,幽静中营造出一份惬意。

在这件作品中,朱瞻基不落前人窠臼,没有像其他画家那样为人物设计一个捧书细读的姿态,而只是在文士的面前摆放一张素纸。文士悠远深邃的目光也没有落在素纸上,而是专心地凝视着崖石旁缓缓流淌着的溪水。扇面款署:“宣德二年武英殿御笔”,钤“武英殿宝”。所绘笔法笔墨简洁,清润活泼,设色明快秀雅,不失为朱瞻基系列书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武侯高卧图》是朱瞻基赐予大臣陈瑄的御作。当时陈瑄已六十有余,宣宗赐画给他的目的是激励他...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