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一鸣惊人楚庄王

发布时间:2020-05-29
1

楚庄王一鸣惊人读后感实用7篇

楚庄王一鸣惊人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不能光会读哦,写7篇读后感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鸣惊人读后感(通用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楚庄王一鸣惊人读后感 篇1

寒假里,妈妈给我买了《中华上下五千年》这套书。牛老师说过:“看书讲究细致,而那些动漫。影像却很粗犷,你体会不到当时的情景,读书时那贴切的语言,与那些好词好句让我们很有体会,应该先看书。”想起了牛老师的话,我把小音箱拿走,(我有一个电子版的上下五千年这本书,装在我得小音箱里)津津有味的读起来。

这是我又一次地抱起这套书,俗话说:“好书读百变。”这一次我又深一层地理解中国文明五千年的历史与发展,一个个朝代的开创崛起,衰落灭亡,一个个曲折动人的故事中经历的一个个画面,几经曲折。原来听说的的简单情节中竟然有这么多的细节,这时我明白了:原来辛苦读书得来才是最好的,而这套书给我的不只是提点,更多的是感受与赞叹。

我赞叹管仲。张良等人的治国才干,是他们让国家兴旺;我赞叹白起吕蒙等人的有勇有谋。所向披靡,用自己的生命保卫国家;而我更赞叹的是高渐离。荆轲那些为民族而流血的英雄,最重要的是他们都有一个贤明的君主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复读历史,让我明白了华夏儿女的祖先战火纷飞的生活与现代社会发展,你们大家要多读历史哟!

楚庄王一鸣惊人读后感 篇2

我今天读了一本书是《一鸣惊人》,我读后深受启发。

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叫淳于髡的人。常常用一些有趣的隐语,来劝君主。

当时齐国的威王不管国家大事,每天只饮酒作乐,官吏们贪污失职,再加上各国的诸侯也都趁机来侵犯,使得齐国濒临灭亡的边缘。

有一天,于髡见到齐威王,就对他说“大王,为臣有个迷,想请您猜一猜:齐国有只大鸟,住在大王的宫延中,已经三年了,可是它既不振翅飞翔,也不发声鸣叫,只是毫无目的地倦伏着,这是一只什么鸟呢?”

齐威王本是一个聪明人,知道淳于髡是在讽刺自己。于是毅然决定要改过,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他对淳于髡说:“嗯,这一只大鸟呀,你不知道,它现在不飞,一飞就会冲到天上去,它现在不鸣,一鸣就会惊动众人。”从此齐威王开始整顿国政。结果全国上下,很快就振作起来。各国诸侯再也不敢来侵犯,还把原来的土地,都归还齐国了。

我的感想是:淳于髡是个深藏不露的人,很聪明。“一鸣惊人”这成语比喻一个人如果不平凡的才能,只要他能好好的运用,一旦发挥出来,往往有惊人的作为。齐威王不就是这样吗?

楚庄王一鸣惊人读后感 篇3

中国,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读了《中华上下五千年》后,我对中国的历史有了更新的认知。

翻开这本书,你好像面对着波涛汹涌的大海,历史就像大海的浪潮,滚滚而来。打开书本没多长时间,我就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每个朝代都是由刚开始的繁荣走到灭亡,而这个朝代灭亡之后,又会有一个崭新的朝代。唐、宋、元、明、清都是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而在唐、宋、元、明、清几个朝代...

查看详情>>
2

一鸣惊人的楚庄王三年不鸣是因为贪图享乐?这些原因让他不得不收敛

一鸣惊人楚庄王
战国历史
楚国争霸

前614年,楚穆王熊商臣死掉,楚庄王熊侣继位,继位之后,发生了一个有名的故事,三年不鸣,一鸣惊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楚庄王

一:三年不鸣的原因

据史书上讲,楚庄王继位后沉迷酒色,不理国政,还在朝门外悬一块告示牌,上面说:有敢进谏者,死无赦。

大臣们很担心楚国就此沦落下去,先是大司马申无畏拿一只长得很漂亮的呆鸟比喻,意思就是你占着王位却毫无作为,到底为了什么。

楚庄王很聪明,当场就明白过来,说出了很有名的话: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你等着吧,我会做出惊人的成绩的。

于是申无畏高兴地走了,可他走了以后,楚庄王依然如故。又有大臣苏从忍不下去,就哭着进去为楚国未来担心,楚庄王很是感动,这才拍案而起,做出非常了不起的成绩。

言下之意是,楚庄王本来就应该很了不起,但就是因为贪玩才忘了国家大事,最后幸亏有几个不怕死的大臣劝谏才悬崖勒马的。

事实真是这样吗?

三年不鸣

不得不说,这种想法太天真了,悬崖勒马固然很好,但前提条件是,那匹马你也要勒得动啊,而楚国这匹野马,楚庄王刚开始是勒不动的,他之所以三年不鸣,原因有三。

国际形势是:楚国争霸中原最大的敌人是晋国,楚庄王即位后,晋国权臣赵盾已经梳清了国际国内关系,晋国上下君臣一心,国力大振,导致中原宋、陈、蔡、郑等诸侯国纷纷依附晋国,实力上超过楚国,并且暂时没留下有经营价值的缝隙。

然而国际形势虽然对楚国不利,但还不是楚庄王三年不鸣的主要因素,他之所以心甘情愿的充当呆鸟,主要还是国内因素决定的。

国内因素有两条:

其一,楚庄王上位时年纪还小,大约也就十一二岁左右,还没成人,让大臣们很是看不起,前613年,也就是他继位的第二年,令尹成嘉和太师潘崇帅兵讨伐不听话的属国,留守国内的斗克和公子燮就加固城墙,派人刺杀成嘉,公然叛乱,成嘉与潘崇回防,斗克、公子燮就敢挟持楚庄王出奔,原打算跑到河南淅川的鄀国另建朝廷。

幸亏在经过湖北南漳县的芦邑时被芦邑大夫诱杀,楚庄王才侥幸二次当了大王,否则的话,怕临了也就是个被人挟持的幼王了。你想想,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有机会亲近妇人,沉迷酒色吗,那得成熟得有多早啊。

其二,若敖氏内乱。

其实这就是楚庄王“三年不鸣”最最重要的因素了。

若敖氏

二:楚国的若敖氏家族

若敖氏在楚国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楚武王至楚穆王五任大王时期,有史记载的十一位令尹,若敖氏家族就出了八个,这一代代下来早都成了尾大不掉之势,楚王有点管不了了,更何况若敖氏原先还只是争权,到楚庄王时期,他们就敢公然谋反,前面说的斗克就是若敖氏家族成员。

继位初期就承受了严重的斗克之乱,斗克虽然诛杀,但若敖氏还在,楚庄王想不当呆鸟也没办法 ,只能不甘心的忍耐下去。

说是忍耐,其实呢,是在寻找合适的机会反击,但是要反击首先得扶持几个忠心于自己的死党,所以,史书上记载的“悬牌拒谏”即便真有,估摸着也是试探朝臣的态度而已,既想从这件事当中选出几个真正为楚国社稷考虑的忠臣。

事实上他还真的选到了,前任令尹蒍吕...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