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王维有感作文(系列10篇)
王维《皇甫岳云溪杂题》是一组以友人所居环境为题材的山水诗,其第一首是《鸟鸣涧》。关于这首诗,人们有好几种理解。笔者主要想从诗歌的内容的意境方面谈谈自己认识。
第一种理解。“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诗句点明了时间:春夜;突出了周围环境特点:静。由于静,才使人感到山谷的空旷幽雅;由于静,才使人连桂花飘落的情形也感觉得特别清楚。“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里写了几种景物:月、鸟、涧,突出写月明。由于月明,才使人产生外出游逛之情;由于月明,才把山鸟从巢中惊起;由于月明,才把山、涧照得如同白昼;由于月明,才使山鸟在涧边时时鸣叫。“时鸣”二字,说明作者并非一时而是久久地欣赏着这春夜月下的一切,表现出他对这静谧夜色的喜爱和留连。这鸟声在春山空谷间依稀回旋,婉转清脆,更突出了山的空旷,夜的宁静:宛如在这春山月下奏出一支悦耳动听的“夜鸟鸣涧曲”。鸟声划破这春夜之静,更反衬出这春夜之静,为这春夜之静添了传神的一笔,使人更觉此时此地此境的心旷神怡。这种以动衬静的反衬手法之妙,使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六朝王籍《入若耶溪》诗中名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所写是白日景致,王维所写是月夜景致,二人诗各有千秋,而表达时所用相反相成的手法,则是一脉相承的。这是对此诗的第一种理解。
然而这里却存在着矛盾:诗中所写桂花,一般秋季开花。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中秋佳节桂花香”。农历八九月,多属白露、秋分、寒露、霜降时节,桂花一般在此中晚秋时节竟相开放。古人作品写到桂花,也都与秋相关。如李贺诗 “画栏桂树悬秋香”(《金铜仙人辞汉歌》),柳永词“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望海潮》)。这些诗歌中都把桂花与“秋”联系在一起,可是王维此诗中却把“桂花”与“春山”、“春涧”联系在一起,着两个“春”字明点其为春天而非秋天,这不是与事理相矛盾吗?
第二种理解。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选的《唐诗选》是这样注释的:“‘桂花’亦称木犀,有春花、秋花、四季花等不同种类,此处所写当是春日发花的.一种。一说是冬天开花的桂,春深花落。”这样,这个矛盾算是圆满解决了。这是对此诗的第二种理解。
但若细细推敲,问题却仍然存在。查《辞海》:桂花一名木犀,是一种常绿灌木或小乔木。书中引《本草纲目》:“时珍曰:‘岩桂’俗呼为木犀,其花有白者名银桂,黄者名金桂,红者名丹桂。”书中还引《南方草木状》,也说桂有三种如上。这里有银桂、金桂、丹桂几个品种之分,却未有春桂、秋桂、四季桂之分。当然,经人工培育,桂是可以有春桂、秋桂、四季桂等各类品种的。但是,本诗作者是唐朝人(公元701—761),距今一千多年。是否在一千多年前,桂就有春桂、秋桂、四季桂之类品种之分呢?看来很难确定。此外,桂花是絮状花,很小,它萎谢零落时,人们一般是难于察觉的;既落,则必有一定程度的风;而有风,则与下句“夜静”之“静”有点不和谐了。至于“一说是冬...
查看详情>>王维的诗有哪些
王维的诗有哪些?王维是古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他宽广的胸襟的体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他悠然自得的闲情体现,王维的诗风格非常多变,还不熟悉的小伙伴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王维的诗有哪些吧。
王维简介
王维是我国唐代时期著名的诗人,他不仅在文学创作方面有着非常高的造诣,在画作方面也有着一定的建树。王维是唐玄宗开元年间的进士出身,入仕之后,官至河西节度使判官与吏部郎中。安史之乱期间曾被迫受伪职,唐肃宗乾元年间,王维官拜尚书右丞,他“王右丞”的被称也就是由此而来。
王维的代表诗作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相思》、《山居秋暝》、《使至塞上》、《从军行》等。王维现如今流传于世间的诗歌达四百余首,其大多诗歌都是以山水田园为题材,也不乏有一些描写戍边和军旅生活的题材。
在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期间,王维正式踏入了边塞的行军生活,他诗作中的边塞体裁的诗歌,正式这个时期所作,例如《出塞作》、《使至塞上》、《陇头吟》、《陇西行》、《老将行》《从军行》等诗歌,风格基调既有豪壮开阔的英雄气概,也有无可奈何的悲哀慨叹。
后人对王维的评价
苏轼: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吴生(道子)虽妙绝,犹以画工论。摩诘得之像外,有如仙翮谢笼樊。吾观二子皆神俊,又于维也敛衽无间言。
陈师道:右丞、苏州皆学于陶,王得其自在。
蔡绦:王摩诘诗,浑厚一段,覆盖古今。但如久隐山林之人,徒成旷淡。
敖陶孙:王右丞如秋水芙蕖,倚风自笑。
王维的诗有哪些
1、《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5、《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的诗有什么特点
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或静谧恬淡,或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表现了诗人对现实漠不关心甚至禅学寂灭的思想情绪。加之艺术技巧很高,颇为后人所推崇。王维送别、纪行一类诗中,常有写景佳句,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等,历代传诵不衰。
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对自然美的感受独特而细致入微,笔下山水景物特具神韵,略事渲染而意境悠长,色彩鲜明优美,极有画意。他写景动静结合,善于细致地表现自然界光色和音响变化,他的写景诗,常用五律、五绝,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舒缓,宜于表现山水幽静和心情恬适。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扬了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而独树一帜,使山水田园诗成就达到高峰...
查看详情>>王维与高适的两首经典送别诗,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
古代因为交通不便,往往一别就是多年,甚至终身不能再见。杜甫曾这样描述,“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别离似乎是人生最令人心碎的事情。南北朝的江淹也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所以很多离别诗都写得很悲切。然而也有一些诗人将这种伤感情绪深埋于心,字里行间却显出豪迈的气概。
王维与高适都是盛唐诗坛很有影响力的名家,也都写过很多边塞诗和抒情诗,他们的作品脍炙人口,百读不厌。
下面要介绍的是王维与高适的两首经典送别诗,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
送元二使安西
唐代: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元二奉命出使安西都护府,王维到渭城为之饯行,写下这首诗。诗人剪裁下临别的一瞬,将其定格为永恒。老友即将远行,千言万语无从说起,依依惜别之情、所有的关怀与祝福,都已融进了一杯酒中。
前两句抒写诗人对朋友的牵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朝雨绵绵、空气清新,客舍青青、杨柳多情。诗人采用谐音双关的手法,巧妙地点出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也烘托了一种温馨的送别氛围,为后两句蓄势。
友人远去阳关,比玉门关还要远,王之涣都曾感叹,“春风不度玉门关”,阳关的荒凉与遥远也就可想而知。宴席摆上、美酒斟好,离别的话儿却说不够,最后不如举杯痛饮,一醉忘忧。
路途万里、孤雁单飞;独行穷荒、艰辛寂寞,所以要“劝君更尽一杯酒”,此后山高路远,再也无人为君把盏。这一杯酒其实更是一种象征意义,也浸透了诗人浓郁的惜别和担忧之情。玉液虽好,也没有诗人的感情琼浆醇厚。
别董大
唐代: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玄宗天宝六年的春天,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这一年的冬天,董庭兰与高适会于睢阳,诗人就慷慨激昂地写了这首《别董大》。真诚的友谊、坚强的信念都蕴含在短短的4句话中。
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短暂相聚,又要各奔前程。前两句描绘送别时的自然景色,“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黄云蔽天、绵延千里,雪花飘舞、征雁南飞。北国的雪天,境界阔远渺茫,短短的14个字,积聚了黄云、白日,北风、归雁,以及白雪皑皑的意象,景物描写虽然比较客观,但也显示着送别的情调。日暮天寒,心绪惆怅,朋友间执手依恋,更觉凄苦寒凉。
但是高适却气度恢弘、以理驭情,写出了慷慨激昂的壮伟之音,“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董庭兰是一位著名的琴师,天下传扬,诗人描写出一种人生知己无贫贱、天涯处处有朋友的诗境,给人一种信心和力量,从而让朴素无华的语言,铸造出冰清玉洁、醇厚动人的诗情。
纵观这两首送别诗,都堪称唐人七绝中的精品,如奇葩竟放、千姿百态,又如奇峰并峙、各呈异彩。它们题材相同、布局安排大体相似,也都是先写景后抒情,结尾含蓄,更有奇警佳句。但王维的诗采用反衬手法,说得那么坦率,把离别之情表达得酣畅淋漓。而高适的作品却是正面衬托,显出诗人的豁达乐观...
查看详情>>与“王维与高适的两首经典送别诗,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相关的文章
白居易的山水古诗有什么特点?与王维的有何不同
王维和白居易隐逸诗歌题材上的相似之处,一是他们都创作了很多写景诗歌,二是他们的交友诗歌也很多。从相似的题材出发,在相似题材中比较他们创作的差异性,并探讨产生的原因。山水写景诗歌前文已经简单介绍了王、白二人的写景诗歌情况。从数据上看,王维山水写景明显要多于白居易。在诗歌风格上,二人也十分相似,呈现出闲适、恬淡的诗风。我们可以从诗歌中深深体会到他们对自然山水的留恋之情,借助自然美景洗涤内心郁结,在自然中得到解脱,使自身洒脱、自得,让内心得到沉淀。
王维的山水诗歌静美、澄旷、寂悦,不仅感受到诗人沉浸在自然之中,而且读者也能通过他的诗歌享受山水自然带给心灵的慰藉。王维的名篇《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这首诗描绘了终南山的美景。先从远处眺望终南山,它高大巍峨仿佛直耸天上神仙居住的地方,山连着山绵延无尽仿佛直到海的尽头。
接着描写诗人依山路登山,白云围绕在身边,整个人都置身与云雾之中,回看走过之处白云又合成一片。望远处青霭漂浮,走近之后却不见了。站在山顶俯看山峦,眼见中央主峰把终南山东西隔开,各山间山谷迥异阴晴多变。畅游一天仍不忍离去,想在山中找个人家去投宿,隔水看见一个樵夫,便向他询问在哪里可以居住。全诗运用语言都很朴实无华,但却将终南山的景色尽收眼底,宛若鲜活灵动的动态水墨画。诗歌尾联出现的“樵夫”,是全诗的点睛之笔,点出王维对隐逸的向往之情。在古代,“樵夫”是隐士、山人的代表,他们游走在山水林泉之中,以打柴为生,是古代典型的隐者的形象。尾联处点出“樵夫”,不仅使诗歌更加鲜活灵动,而且也表现出对隐逸的向往之情。另外,终南山在唐代本就是隐士居所的象征符号,诗歌以终南山命名本就和隐逸脱不了关系,结尾处再次点题,强调自己留恋这样的归隐之地。
白居易的山水诗也反映出对自然山水的留恋之情。如:《湖亭晚归》:“尽日湖亭卧,心闲事亦稀。起因残醉醒,坐待晚凉归。松雨飘藤帽,江风透葛衣。柳堤行不厌,沙软絮霏霏。”白居易在杭州任上时所作,写出对杭州美景的流连忘返。再如《河亭晴望》:“风转云头敛,烟销水面开。晴虹桥影出,秋雁橹声来。郡静官初罢,乡遥信未回。明朝是重九,谁劝菊花杯?”这是白居易在苏州任上所作,描写了重阳节的前一天的情景。他登上河边的亭子,眺望秋日晴空渭河的景色。这二首都反映出白居易对自然美景的留恋之情,但后者又有思归的情愫蕴含其中。这里的思归,不仅仅是思乡之情,更是厌倦了官场,希望辞官离去。
白居易的山水诗歌创作时间比较集中,并不像王维一生都有创作山水诗。白居易的山水诗大多是他在被贬江州之后,尤其是在苏、杭任职期间。白居易在官场上的不顺,年过五旬仍然外放做官,加之身体健康状况不佳,更是心有郁结。而苏、杭两地风景优美,让他流连忘返。恰好自然美景洗涤了他内心的郁结,使得他内心释然。这个时期所创作的写景诗...
查看详情>>与“白居易的山水古诗有什么特点?与王维的有何不同”相关的文章
王维的一首送别诗和李白的送别诗,你更钟意哪首?
李白字太白,雅号“诗仙”,王维字摩诘,雅号“诗佛”。他们二人留下了太多华美的诗篇,都是盛唐时期牛逼轰轰的诗人,也是整个中国诗歌史上的顶级诗人。两人都是属于喜欢交朋友的类型,他们对朋友的感情都是炽烈的,即使是送别友人时,也往往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李白为孟浩然写下“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壮观场面;王维为元二留下“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谆谆嘱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都是七言名篇。我们再看另外一个问题,如果用五言绝句来写送别诗,李白和王维又是怎样呢?
我们都知道,在唐朝写五言绝句最厉害的两大高手就是李白和王维了,当他们二人同时用五言绝句写同一题材时,就显得特别有意思了。
先看李白的《劳劳亭》: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我们再看看王维这首《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李白和王维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语言非常简单明了。两人都是前两句点明送别这个主题,李白的送别处是在劳劳亭(劳劳亭在江苏省南京市西南,三国吴国所建);而王维是在山中送别。李白和王维都写到了春天最典型的两个意象,李白将“春风”赋予了人格化的内涵,春风知道离别是很伤感的,所以它也不忍心让这柳条变得青翠;李白暗用了“折柳”的典故。
而王维的“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这一句很有意思,通篇来看,友人已经远去,王维黄昏时候驻足在柴扉之前,他问“王孙归不归”,这不是在问友人,更多的是在问天,希望友人能够外出平安,暗含了对朋友的祝福之意。其实王维也用了一个典故,化用了《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意。
我们可以看到李白前两句“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极言离别之苦,可以说开篇就来个高潮,接下来并没有延续这种感情,只是选择了一个点“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别出心裁,让人意想不到;而王维的写法是没有描写送别的场面是多么凄楚,用看似平淡的四句话,通过自身的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来表达对友人的感情。
可以说李白和王维这两首送别诗都很有新意,我们把它们放在一起就会发现:诗仙和诗佛用典故那都是信手拈来,笔随意到,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这就是五言绝句双子星的水平,短短20字,已经让其他诗人难以企及。大家对李白和王维的送别诗怎么看?大家对李白和王维的五言绝句又怎么看?
与“王维的一首送别诗和李白的送别诗,你更钟意哪首?”相关的文章
王维的两首经典送别诗赏析,王维对朋友也是情深意长
王维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他的诗作不仅动静交替、虚实结合,而且诗中有画,更富于音乐之美。诗人号称诗佛,经常以禅入诗,在不知不觉间就将读者引入一种恬淡宁静的氛围中,感受一种浓浓的禅意。同时王维对朋友也是情深意长,下面这两首送别诗就抒发了作者对朋友真挚的友谊。
送元二使安西
唐代: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的朋友元二奉命出使安西都护府,王维到渭城为之饯行,写下这首诗,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迭”。这首诗后来纳入乐府,成为久唱不衰的歌曲。唐人习俗,亲友远行,送行者要陪送一天的行程。老友即将远赴满地黄沙的边疆绝域,不知何日才能再见,作者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唯有多劝一杯酒,所有的别情、关怀与祝福便都融进其中。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色青青柳色新”,开篇展示了送别的时间和地点,渭城客舍、柳色青青,折柳相送、别情依依,没有悲愁的场景,却见明媚的阳光,丝丝小雨更是“浥轻尘”,天宇澄清,心情舒畅,一切都冲淡了离别的愁情。
王维不是不懈于写愁情,但他的笔端确实找不到王昌龄“青山一带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那样的悲愁氛围;王维也不是没有离怨,“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看似朴实的语言,却饱含着真挚的情感,意味深长而又言简意赅。
阳关在河西走廊的尽头,与玉门关遥遥相望,既是蛮荒之地,也是必经之处,“西出阳关无故人”,一个无法推诿的理由,也在深情满满地告诉对方要多多保重!作者剪取了真情难述的瞬间,却成为千古流传的经典。
送沈子福归江东
唐代: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王维在开元年间曾在襄阳任职,这首诗是作者在长江上游送沈子福顺流而下归江东之作。整首诗意韵悠长,绵邈蕴藉,同时又饱含劝勉,一叙理想抱负之情。
“杨柳渡头行客稀”,开篇入题描写送别情形,渡头是送客之地,杨柳只是烘托送别的气氛。行客已稀,见境地的凄清,反衬出送别时的不舍之情。杨柳的茂密与渡头的人稀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也展示了临别的惆怅。
第二句“罟师荡桨向临圻”,醒出“归江东”题意。罟师,本意是渔夫,这里借指船夫,罟师荡桨,友人自然也在船中。船儿渐行渐远,友人的身影也越来越模糊,很快就消失在视线之外。诗人心中怅惘,此时大江两岸,桃红柳绿,芳草萋萋,无限依恋之情就像眼前这无边的春色,令人立刻想起李后主的名句,“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诗人也浮想联翩,随手拈来两句诗,“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王维忘情地在心中念叨,你在江上慢慢地走,让江南江北的春色包围着你;也让我的牵挂时刻陪你一路前行。诗人即景寓情,将春色比作心中的情谊,妙合无间,表露自然。
王维的两首送别诗,前者好似环佩相扣,后者仿佛诗中有画。王维不愧多才多艺,他的诗歌作品不仅轻柔明快,富有音乐美,而且善于用诗意的画笔,描绘出一幅幅生动鲜明的场景,即使行文自然朴素,也有大巧若...
查看详情>>与“王维的两首经典送别诗赏析,王维对朋友也是情深意长”相关的文章
王维的送别诗是怎样的?送别诗的主题类别有什么
中国是诗的国度,我们从小读诗和背诗,可以说,诗的美,诗的情,诗的意早已融进我们的内心里,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所以,我们爱诗,因为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虽然我们背了很多诗,但是我们对诗的分类却不是很熟,那么今天我们就分享诗的送别诗的题材。
一、送别诗的主题类别
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是重团聚、怨别离,所以,每逢佳节,除了倍思亲外,我们更愿回家团聚,哪怕相隔千里之远,而短聚之后,由于工作或求学,我们又不得不别离,于是,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很多人的心弦,所以“别离”自然成为古典诗歌中重要的内容。
所以,我们惜别之时,就会有离别赠言,而写成诗就成了送别诗。
送别诗,顾名思义就是指主客之间由于分别而互相赠别酬答的诗作,这些诗有的表达恋恋不舍、依依惜别之情;有的表达勉励或叮咛之意;也有的借送别言志。
(一)不舍之情
友人离别时,心中难免不起伤感之意,有时还会执手相看泪眼,你将离开,我该说什么呢,我知道,此情犹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就是离别时的情感,很深,很浓,纵使有千言要说,此刻不懂表达,所以,李白在《送友人》写道:“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园情。”
李白意为:就让天空那一抹白云,随风漂浮,你到哪,云就跟到哪吧!
这是离别中,表示不舍,表示依恋的感情。
(二)勉励和叮咛之语
今夜之后,明天即将别离,这是一种痛,通的令人肝肠寸断,但如果伤感的离别,会让
人更伤感,于是,让这别离之感化作奋斗之力量。
于是,高适与董大作别了,高适不能伤感,而要勉励董大前行,因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所以,管他是千里黄云还是雪纷纷。
所以,高适把离别的伤感化作希望的慰藉,并在慰藉中对董大充满信心和力量。
清晨起来,朝雨打湿了旅馆门前的灰尘,从旅舍窗外望出,柳条枝细嫩和鲜绿,一切美景尽收眼底,然而,元二却要走了,他要出使安西。
王维该说什么呢?
此时,王维在想:纵使有千言万语都流露在这杯酒里吧!
来,阿二,端起酒杯,干了吧!
因为朋友:“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王维的送别,他把担心和叮咛全部寄语于酒杯之中。
(三)送别言志
离别的感情,往往会激发人们更多的感触,而这感触又往往与身世际遇有关。
雨夜,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我就要送走你,这次,你回到洛阳,如
果那边的亲朋好友问起关于我的一切信息,请你为我如实转达:“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是王昌龄让好友辛渐给洛阳亲友的口信,这不是平安或其他祝福语,而是传达了自己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
以上三种是送别诗的主题类别,接下来,谈谈送别诗常见的意象。
二、送别诗的意象
"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
那么以下这几个意象是送别诗的主体。
1、杨柳:“柳”者,“...
查看详情>>与“王维的送别诗是怎样的?送别诗的主题类别有什么”相关的文章
王维不一样的送别诗《送祢郎中》赏析,送别诗也能写出山水画?
王维的一首送别诗,通篇没有一个离别词眼,却极好的表达了老友情
唐诗里面的送别诗占据了整个唐诗的一大部分,它比起宋代的诗歌写送别的更加多一些,因为唐朝社会开放,科举盛行,所以很多文人要奔赴各地前去科考,这就造成了老友面临送别,亲人面临分离,送别诗中常常充满着真情实意,每每读之,往往联想到别离的意境,常常让人泪目。
在众多的送别诗中,大多以五言或者绝句为主,这样的格式通常个人能够容易寄托情感,构建诗歌的内容除了描写景物之外,有一半都是在表达自我情感,从而充满了离别时候的感触,后世的评论家对于送别诗一般持称赞的态度,这一类别作品是古人常经历的人生画面,也是今天许多人要面临的场景。
诗人王维通常以写山水诗被称颂,这首《送祢郎中》非常巧妙地借助山水,两岸的各种景象、物象去临摹送别友人时的种种情思,这种写作方法常被称赞为更高一级的写作手法,它于细节之处现真情实感,更容易打动人心。
《送祢郎中》
唐:王维
东郊春草色,驱马去悠悠。
况复乡山外,猿啼湘水流。
岛夷传露版,江馆候鸣驺。
卉服为诸吏,珠官拜本州。
孤莺吟远墅,野杏发山邮。
早晚方归奏,南中才忌秋。
本诗的开篇先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东郊的春色,春天是一个百花齐放,充满希冀的时间点,驱赶马车送别即将远行的友人,带着这春天的美好寄语,正是诗人要对老友言说的话。第二联“况复乡山外,猿啼湘水流”,远望那山川之外,两岸的湘水缓缓流淌,两岸边上的猿鸣声缓缓传来,在这山水之间,诗人即将要送别友人,就连岸上的猿猴都传来阵阵名鸣叫,仿佛也是在为“我”感伤。
而这时候你将要向远方行驶,追求自己的人生,考取功名,实现理想和价值,但是自古做官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啊,你这一去路途是凶是吉,并没有人知道,但是作为老友我是支持的你的理想,并且祝愿你取得一番不菲的成绩,这里诗人对于友人是一种祝愿,并且附有一种美好的寄托。
最后两联依旧是在写景,提到了“孤莺”、“野杏”,实则是把老友离开故地,将要去往一个新的地方,比作在那边他就像孤莺和野杏一般,也暗示到了新的地方要好好照顾自己,“我”这个老友会在精神上陪伴着你,等到你归来的那一天,我们再把酒言欢,共同高歌。
这是一首送别诗,但是王维通篇没有写到一个有关于离别的词眼,反而借助山水,自然景物来句句抒怀,送别诗也能写出山水画,真不愧为“山水诗人”王维。
与“王维不一样的送别诗《送祢郎中》赏析,送别诗也能写出山水画?”相关的文章
王维著名的送别诗《送沈子归江东》赏析,诗人用什么比喻相思之情?
读王维的诗,就如嗅茶的芬芳,很容易被它清新自然的余韵所陶醉。这和王维多年与山水相伴的隐逸生活不无关系。他写的送别诗,婉转含蓄,意境高远,将宏大的场景巧妙而贴切的与挚真的情感融合在了一起。
送沈子归江东 / 送沈子福归江东
唐代: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这首《送沈子归江东 / 送沈子福归江东》的写作时间是从王维的经历中分析出的,应该是他740年前后在长江上游送好友沈子福所作,而沈子福何人,无以考证。
题目中的“江东”指长江中下游地区。长江过九江之后向东北方向流去,所以长江中下游被称作江东地区。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这两句中的渡头,就是渡口。行客,指来往的旅客。罟师,指的是船夫,划船的人。临圻,指友人将要去的地方,圻,指曲岸。
杨柳一词,点明了诗人送友的季节,杨柳依依,柳絮飘飞,渡口行人稀少,船夫摇着船桨一直划向了临沂的方向。诗人站在岸边,一直眺望着船行的方向,直至船行河流拐弯处不见踪迹。诗人还原了送别的现场,只字没有提及内心的惜别之情,但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他的黯然神伤。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相思,在这里指对友人的思念。江,指大江,今天指长江。
这两句是全诗最独特的地方。意指,友人行走的水路两岸,山花烂漫,春光明媚,对好友的思念有若两岸无边的春色,一直陪伴着他回到江东。诗人把自己对朋友的难舍之情,非常巧妙的比作袅袅不绝的春色,可谓是匠心独运,别具一格。
送别诗中的思念,总会带有一丝惆怅与伤感,谁人能不动真情,而以王维的这种方式来比喻这种相思之情,却是并不多见,长至无际的江岸,两侧是浓浓的春色,这便是诗人对友人的真挚之情,自然贴切,又别有新意。
与“王维著名的送别诗《送沈子归江东》赏析,诗人用什么比喻相思之情?”相关的文章
王维的一首经典送别诗《送梓州李使君》,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客套
《送梓州李使君》
唐代: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万壑古树高耸云天,千山深处杜鹃啼啭山中春雨一夜未停,树丛梢头流淌百泉汉女辛劳织布纳税,巴人地少诉讼争田望你发扬文翁政绩,奋发有为不负先贤。
起笔古文手法,“万壑”“千山”相对应,到处都是参天的古树,随时都能听到杜鹃的啼声,一句话直接就把视觉形象和听觉感受打开了,使人仿若置身这古树之间,气象阔大!
“山中一半雨,树杪百重泉”,这一句先描绘千岩万壑中晴雨参半的奇景,再绘出雨中山间道道飞泉,悬空而下。诗人在远处观望,泉瀑就如同从树梢上倾泻下来,以画家视角观察景物,将三维空间的景物叠合于平面画幅的二维空间,使画面富于立体感。
“汉女”“巴人”“橦布”“芋田”,处处紧扣蜀地特点,写在诗里,非常贴切。最后两句,运用有关治蜀的典故。“文翁”是汉景帝时的蜀郡太守,他曾兴办学校,教育人才,使蜀郡“由是大化”(《汉书·循吏传》。王维以此勉励李使君,希望他效法文翁,翻新教化,而不要倚仗文翁等先贤原有的政绩,泰然无为。
“送别”题材的诗词当数不胜数,一方面反应了古代文人的浪漫情怀,另一方面也说明古人,对情谊的诉求和向往。在人的一生之中,友情也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王维的这首“送别”诗,颇具特色。有人从眼前的景色写起,也有人从回忆去写作,而王维却石破天惊从“劝勉”上作文章。“十里长亭短亭相送”,虽为惜别,立意却着重在勉励李使君。王维在意他未来的所作所为,希望他能像先贤一般,做利民利国的功业。
格律诗篇式、句式有固定的格式,音韵也遵循一定规则。格律诗虽然有诸多限制,但是怎样去写一首诗,却没有一定模式。怎样写一首诗,要看诗人的构思。就算是同一诗题,写同一事,不同的诗人所作的诗也大不相同。针对特定的某一物,某一事,写一首诗,切入点却有千千万万。就拿送别诗来说,古往今来,无数诗人写下无数首送别首,却也没有两首是相同的,甚至非常接近的都没有,当然抄袭的排除在外。
王维这首《送梓州李使君》诗,是为李使君赴任梓州送行所作。这是一首非常特别的送行诗,切入点别开生面,构思非常独特。诗中没有写送别时的场景,离别之情也没有丝毫显露。诗中前四句的景色描写,不是送行时的眼前之景,而是李使君将去的蜀地的风景,全都是出于想象。
想象中的蜀地风景,非常壮观。不是一时一处之景,而是王维脑中存有的对蜀地的浓烈印象。首联从大处下笔,如站在极高处俯瞰,则蜀地的山川林木都收在眼底。三四句,则是一处特写,描写雨后,雨水从树梢上地下的场景。读之,使人跟着诗人的想象而想象蜀地风景,宛如观看一部关于蜀地山水美的读纪录片,令人印象非常深刻。更妙的是语出天然,声气极壮,而又有宏大的气势。
诗的后四句,则陡然转变,不再描写风景,而是细数蜀民的风气,并提到汉朝时贤明的蜀郡太守文翁曾在蜀地兴办学校,施行教化,使得蜀民开化,并沿袭...
查看详情>>与“王维的一首经典送别诗《送梓州李使君》,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客套”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