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个民族名称图片 风俗习惯
仫佬族的传统文化有哪些?仫佬族的传统文化介绍
1.节日
仫佬族有着十分丰富的节日文化,一年之中有许多节日,几乎每个月都有一个节日,这是因为仫佬族除了拥有春节、元宵、春社、清明、端午、秋社、中秋、重阳、灶王节等当地壮族、汉族共同的节日外,还有不少带有民族特色的节日。在仫佬族,即便与各民族共享的节日,也别具民族风味。春节,仫佬族称“年节”。在仫佬族地区的农历除夕之夜,仫佬族家庭全家人围坐地炉边,烧香供奉神灵。待正月初一雄鸡报晓,家庭主妇立即点上一束香火和火把,挑着水桶来到井、泉、河边,先插上香,向水中投几枚铜钱,祭祀水神,然后挑水回家。俗称“买新水”。社节,又称分肉串节,是祭祀社王的节日。花婆节,又称“婆王诞”,俗称“小儿节”,在农历三月三举行。俗信“花婆”是掌管生育的神灵,她花园种的花都可以变成人,她送花给谁家,谁家就生小孩。人去世,又还原为她花园里的花。驱虫保苗节,又称吃虫节,是专门驱除虫害的节日,在农历六月初二举行。仫佬年,时为农历十月的第一个兔日。主要流行在贵州黔南、黔东南一带的仫佬族。
2.婚姻
仫佬族地区过去盛行父母包办的早婚,少数是自己通过“走坡”恋爱结婚的。婚后有“不落夫家”的习俗。结婚后女子不住在男方家,而是回到父母家,帮助生产劳动,服侍长辈,农忙和节日才回夫家住几天,等到怀孕生孩子后才长住夫家。仫佬族早就与壮、汉族通婚。结婚礼仪繁,费用大。一般来说,从订婚到完婚,要经过择婿、聘媒、合命、下定、过礼、迎娶等仪式。男方要送给女方猪肉、酒米、银元、耳环、手镯、衣物等礼物,约相当于1500斤到2000斤稻谷的价值。富家纳妾的较多,而贫苦农民则往往娶不起妻子。有些人家祖父结婚欠下的债,到孙子辈尚未还清。女方家给男方家陪送的嫁妆耗资也相当大。
3.丧葬
仫佬族家中老人去世,都要向亲戚报丧。如是年轻媳妇死去,则须得外家到场看过方能入殓。老死者入殓前,孝子要到河边取水为死者沐浴,俗称取水为买水,即取水前在河边焚香,表示答谢水神。沐浴完毕,要为死者穿上几层新衣。然后将死者抬到地上的草席上,表示“人死属土”。子孙们夹点肉和饭放在死者口中衔住,用毫银压上,然后抬入棺材中仰放,头向棺材窄的一方,脚向棺材宽的一方,意为“脚踏莲花”。一般都请“师公”为死者打斋超度。一般打道场一夜,也有打三夜以上的,视家庭财力而定。安葬墓穴要请风水先生测定,即所谓择“佳城吉地”。出殡要择“吉日良辰”。仫佬族多行一次葬,如果逢上家中不幸,就会举行二次葬,拾回遗骨,洗净,放入坛中再行安葬。仫佬族人带孝时间很长。父母亡故,孝子戴孝三年。家中堂屋置灵牌,早晚奉茶供饭,以表孝敬。三年后,于农历七月十五烧灵牌,称为“脱孝”。
4.禁忌
仫佬族过去的禁忌也很多:大年初一不能扫地,认为扫地会把钱财扫出家。也不能洗衣服,认为洗衣服会把福气洗掉。不能劈柴,认为劈柴会把财神吓跑。二月初一不进地。六月初一不做工。播种忌火日,并在三天内不得剃头、洗发。下玉米种的最初9粒时...
查看详情>>仫佬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仫佬族的风俗习惯介绍
1.节日
仫佬族有着十分丰富的节日文化,一年之中有许多节日,几乎每个月都有一个节日,这是因为仫佬族除了拥有春节、元宵、春社、清明、端午、秋社、中秋、重阳、灶王节等当地壮族、汉族共同的节日外,还有不少带有民族特色的节日。在仫佬族,即便与各民族共享的节日,也别具民族风味。春节,仫佬族称“年节”。在仫佬族地区的农历除夕之夜,仫佬族家庭全家人围坐地炉边,烧香供奉神灵。待正月初一雄鸡报晓,家庭主妇立即点上一束香火和火把,挑着水桶来到井、泉、河边,先插上香,向水中投几枚铜钱,祭祀水神,然后挑水回家。俗称“买新水”。社节,又称分肉串节,是祭祀社王的节日。花婆节,又称“婆王诞”,俗称“小儿节”,在农历三月三举行。俗信“花婆”是掌管生育的神灵,她花园种的花都可以变成人,她送花给谁家,谁家就生小孩。人去世,又还原为她花园里的花。驱虫保苗节,又称吃虫节,是专门驱除虫害的节日,在农历六月初二举行。仫佬年,时为农历十月的第一个兔日。主要流行在贵州黔南、黔东南一带的仫佬族。
2.婚姻
仫佬族地区过去盛行父母包办的早婚,少数是自己通过“走坡”恋爱结婚的。婚后有“不落夫家”的习俗。结婚后女子不住在男方家,而是回到父母家,帮助生产劳动,服侍长辈,农忙和节日才回夫家住几天,等到怀孕生孩子后才长住夫家。仫佬族早就与壮、汉族通婚。结婚礼仪繁,费用大。一般来说,从订婚到完婚,要经过择婿、聘媒、合命、下定、过礼、迎娶等仪式。男方要送给女方猪肉、酒米、银元、耳环、手镯、衣物等礼物,约相当于1500斤到2000斤稻谷的价值。富家纳妾的较多,而贫苦农民则往往娶不起妻子。有些人家祖父结婚欠下的债,到孙子辈尚未还清。女方家给男方家陪送的嫁妆耗资也相当大。
3.丧葬
仫佬族家中老人去世,都要向亲戚报丧。如是年轻媳妇死去,则须得外家到场看过方能入殓。老死者入殓前,孝子要到河边取水为死者沐浴,俗称取水为买水,即取水前在河边焚香,表示答谢水神。沐浴完毕,要为死者穿上几层新衣。然后将死者抬到地上的草席上,表示“人死属土”。子孙们夹点肉和饭放在死者口中衔住,用毫银压上,然后抬入棺材中仰放,头向棺材窄的一方,脚向棺材宽的一方,意为“脚踏莲花”。一般都请“师公”为死者打斋超度。一般打道场一夜,也有打三夜以上的,视家庭财力而定。安葬墓穴要请风水先生测定,即所谓择“佳城吉地”。出殡要择“吉日良辰”。仫佬族多行一次葬,如果逢上家中不幸,就会举行二次葬,拾回遗骨,洗净,放入坛中再行安葬。仫佬族人带孝时间很长。父母亡故,孝子戴孝三年。家中堂屋置灵牌,早晚奉茶供饭,以表孝敬。三年后,于农历七月十五烧灵牌,称为“脱孝”。
4.禁忌
仫佬族过去的禁忌也很多:大年初一不能扫地,认为扫地会把钱财扫出家。也不能洗衣服,认为洗衣服会把福气洗掉。不能劈柴,认为劈柴会把财神吓跑。二月初一不进地。六月初一不做工。播种忌火日,并在三天内不得剃头、洗发。下玉米种的最初9粒时...
查看详情>>仫佬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仫佬族的传统节日简介
仫佬族节日一:二月春社
二月春社日,家家户户舂糍粑,杀鸡祭祖,接新媳妇回家。全村进行春祭,各家各户凑钱买猪,抬到社王庙宰杀,每户派一位代表参加,敬祭社王时,将猪肉分成若干份,用竹子串联起来,一串一串地挂在竹竿上,分放在社王庙的两旁。祭完社王,各人将一串猪肉带回家,如果这一年春社在春分之前,民间认为年成好,有剩有余,代表们先饱吃一顿,剩下的串肉再分给各人带回去。如果春社在春分之后则年成不好,大家要省吃俭用,先分再吃,把猪肉全部分到各家各户去吃,煮黄花(一种灌木花)、煮黄色糯米饭供神,全家食用,民间认为,可减少小白蚂蚁之害。
仫佬族节日二:牛王诞
牛勤劳能干,为人们犁田耕地,默默无闻,任劳任怨,所需的仅仅是草和水,可奉献的却很多。所以不少民族都崇拜牛、爱护牛,把它当成人类的好朋友,仫佬族也不例外。农历四月初八即被定为牛的生日,称“牛诞节”。这一天,无论农活多么忙,都要给牛放假休息。家家户户把牛洗得干干净净,将牛栏清扫一新,还在大门插枫树枝,以驱赶蚊蝇。并杀鸡、鸭,备酒肉祭“牛栏神”,做黑糯米饭祭祖先。这一天要给牛吃上好饲料,做好的黑糯米饭要先请牛吃,之后人才吃。家境好的人家,还沤制黄豆、玉米,拌入鸡蛋酒糟喂牛,真可谓对牛爱护备至。
关于牛的生日还有一段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相传在古时候,仫佬族先民耕田种地都是一镐一锄地挖,费时费力。一个叫罗英的姑娘生来聪明伶俐、勤劳善良。一天她到山上打猎,看到一只野牛狂奔乱跳,又看到乡亲们汗流浃背地在田间忙碌,心想,如果捉住这头牛为乡亲们犁田该多好啊!于是,她就追赶野牛。野牛在跑时一只蹄子被夹在石缝中,痛得哀叫不已。罗英无力帮它摆脱困境,只得采来嫩草喂它,并为它唱歌,歌声优扬,情真意切,不仅打动了野牛的心,也感动了山花、草木、月亮,坚硬的石头也为之感动,慢慢地裂开石缝,牛的脚拔出来了。它便随着罗英来到田间,勤勤恳恳地为人们拖犁拉耙,世世代代耕田种地。仫佬人有了耕牛,田里的活路轻松了许多。(五)祭真武
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家家包粽,门口挂菖蒲、艾枝;酒雄黄、洒在屋阶;放雄黄水缸并用来擦手;用石灰水洒在屋外墙根,拾田螺煮吃,民间认为,可防治疮疖。村中请法师穿红色法衣到田垌驱虫保苗,在田边插“令”字三角彩旗。两人抬一只纸船前行,法师跟纸船后作法,游完田垌将纸船放在河边烧,将烧完时扔进河中。农历五月初五,又是银姓仫佬人敬祭真武神的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杀鸡宰鸭,到真武庙祭拜,从早到晚,饮烟不断。
仫佬族节日三:“六月”
是仫佬人祈求保佑,免去虫害、旱灾,五谷丰收,生意兴隆的节日。1911年以前,还要供祭蝗虫神,驱蝗保苗。
仫佬族节日四:祖先节
七月初七,杀鸭祭祖,接祖先回家,七月十四,再次杀鸭,祭祖送祖先。这七天里,家家户户香火台上早晚焚香、供酒肉,祭祀祖先后人才用餐。到了七月十四这天下午,备上三牲(猪肉、鸡、鸭)、酒菜,供于祖先牌位前。老年人写好“勤俭持...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