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二桃杀三士读后感
随着小编的步伐,我们一同探索“二桃杀三士读后感”的故事,故事中的情节深深地吸引着人们,让人回味无穷。当我们写读后感时,应该集中表达那些深深触动我们思绪的思想和感受。那么,如何写出一篇令人动容的读后感呢?不妨阅读这篇文章,相信它会给你带来启发!
春秋列国时,齐景公朝有三个勇士,一个叫田开疆,一个叫公孙接,一个叫古冶子,号称“齐国三杰”。这三个人个个勇武异常,深受齐景公的宠爱,但他们却恃功自傲。当时齐国的田氏势力越来越大,直接威胁着国君的统治。而田开疆正属于田氏宗族,相国晏婴担心“三杰”为田氏效力而危害国家,屡谏景公除掉“三杰”,然而景公爱惜勇士,没有表态。
适逢鲁昭公访问齐国,齐景公设宴款待。鲁国由叔孙蜡执礼仪,齐国由晏子执礼仪,君臣四人坐在堂上,“三杰”佩剑立于堂下,态度十分傲慢。晏子心生一计,决定乘机除掉这三个心腹之患。
当两位君主酒至半酣时,晏子说:“园中桃子已经熟了,摘几个请二位国君尝尝鲜吧?”齐景公大悦,传令派人去摘。晏婴忙说:“金桃很难得,还是臣亲自去吧。”一会儿的功夫,晏婴带着园吏,端着玉盘献上6个桃子。众人一见,只见盘子里放着的6个桃子,个个硕大新鲜,桃红似火,香气扑鼻,令人垂涎。齐景公问:“就结这几个吗?”晏婴说:“还有几个没太熟,只摘了这6个。”说完恭恭敬敬地献给鲁昭公和齐景公一人一个桃子。鲁昭公边吃边夸奖桃味甘美。景公说:“这桃子实在难得,叔孙大夫天下闻名,当吃一个。”叔孙诺谦让道:“我哪里赶得上晏相国呢?相国内修国政,外服诸侯,功劳最大,这个桃子应该他吃。”齐景公见二人争执不下,便说道:“既然二位谦让,那就每人饮酒一杯,食桃一个吧!”两位大臣谢过齐景公,把桃吃了。
这时,盘中还剩有两个桃子。晏婴说;“请君王传令群臣,谁的功劳大,谁就吃桃,如何?”齐景公同意,于是传令下去。话音刚落,公孙接率先走了过来,拍着胸膛说:“有一次我随国君打猎,突然从林中蹿出一头猛虎,是我冲上去,用尽平生之力将虎打死,救了国君。如此大功,还不应该吃个金桃吗?”晏婴说:“冒死救主,功比泰山,可赐酒一杯,桃一个。”公孙接饮酒食桃,站在一旁,十分得意。
古冶子见状,厉声喝道:“打死一只老虎有什么稀奇!当年我送国君过黄河时,一只大鼋兴风作浪,咬住了国君的马腿,一下子把马拖到急流中去了。是我跳进汹涌的河中,舍命杀死了大鼋,保住了国君的性命。像这样的功劳,该不该吃个桃子?”景公说:“当时黄河波涛汹涌,要不是将军斩鼋除怪,我的命早就没了。这是盖世奇功,理应吃桃。”晏婴忙把剩下的一个桃子送给了古冶子。
一旁的田开疆眼看桃子分完了,急得大喊大叫:“当年我奉命讨伐徐国,舍生入死,斩其名将,俘虏徐兵5000余人,吓得徐国国君俯首称臣,就连邻近的郯国和莒国也望风归附。如此大功,难道就不能吃个桃子吗?”晏婴忙说;“田将军的功劳当然高出公孙捷和古冶子二位,然而桃子已经没有了,只好...
查看详情>>与“二桃杀三士读后感”相关的文章
古人强大的智慧有多厉害?为什么这些阳谋始终无解?
阳谋,是指根据现有的条件,在不影响和依赖别人的前提下,因势利导、光明正大的改变现有资源,有计划地达到目的。与它相对的阴谋有迹可寻,有破绽。而阳谋却是无迹可寻,随势而动,比阴谋高明很多,也更加难以实施。生活中最常见的阳谋,就是“生意”。消费者明知道商家卖东西的价格比进价贵,可还是会去买,甚至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古代也有很多阳谋,比如说“二桃杀三士”、“挟天子以令诸侯”。
据《晏子春秋》一书记载,春秋时期,齐景公是晏子辅佐的第三个国君了。齐景公麾下有三位著名的勇士,分别是田开疆、古冶子、公孙接。他们武艺高强,为国家立下了不小的功勋,三人意气相投,还结拜为兄弟。但他们恃功而骄,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包括三朝元老晏子。对此,晏子很担忧,要是他们惹出什么祸患可就不好了。
于是,晏子建议齐景公早日除掉三人。齐景公认为他说得有道理,虽然除去三位勇士有些可惜,可为了国家的安宁,牺牲他们也是能接受的。这三人有个优点,同时也是致命的缺点,那就是非常讲义气。晏子利用这一点,成功除掉了他们。
一天,晏子准备好一切后,让齐景公请来三人,称要赏赐他们。三人一听有赏,急忙赶来。到殿前时,他们发现案上的盘子中只有两个令人垂涎欲滴的桃子,他们三个人怎么分?这时,晏子在一旁说道:“你们三位都是国家的栋梁,这是后院一棵优良桃树结的桃子,国君请你们尝鲜,可惜现在熟透的只有两个,只得委屈将军们根据自己的功劳来分桃子。”
说完,三人都觉得自己的功劳最大。公孙接和田开疆先后拿走了桃子,古冶子不好意思直接和他们抢,谦让了一下,眨眼桃子就没了。自己的功劳明明是最大的,为什么却没有桃子?怒火中烧的古冶子拔剑指着二人,说出了自己这些年为齐国立下的功劳。另外俩人自觉不如,羞愧之余让出桃子后自尽。而古冶子对羞辱别人,以达到吹捧自己的目的,甚至让别人牺牲的行为感到羞耻,也自尽了。就这样,晏子靠着两个桃子,除掉了三个隐患,令人佩服。
关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典故,三国正史中最早出现的说法初平三年,权臣董卓被杀。他麾下的将领李傕等人为了活命,派遣使者到长安求赦。但掌权的徒王允为人刚直,拒绝了他们的请求。李傕等人更害怕了,准备解散后逃回老家避难。董卓麾下以的一个官吏,被称为“毒士”的贾诩阻止了他们,建议“奉国家以征天下”。所以,李傕等人以替董卓报仇为借口,联合西凉军的部将,昼夜兼程,突袭长安,杀死了王允,挟持了汉献帝,从而控制了东汉朝廷。不过,世人比较熟悉的是沮授给袁绍提的建议:“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由于袁绍其他的谋士不赞成这个建议,故未能成行。
当然,还有“推恩令”、“围魏救赵”等阳谋,也非常出名。从中可以看出,这些人的智慧有多强大!
与“古人强大的智慧有多厉害?为什么这些阳谋始终无解?”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