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发布时间:2024-02-27
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及翻译(附注释)

原文及翻译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

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

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注释

少府:官名。之:到、往。蜀州:今四川崇州。

城阙(què )辅三秦: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辅,护卫。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今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辅三秦:一作“俯西秦”。

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全句意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是说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君: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同:一作“俱”。宦(huàn)游:出外做官。

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比邻:并邻,近邻。

无为:无须、不必。歧(qí)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意思是挥泪告别。

赏析

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属“工对”中的“地名对”,极壮阔,极精整。第一句写长安的城垣、宫阙被辽阔的三秦之地所“辅”(护持、拱卫),气势雄伟,点送别之地。第二句里的“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泛指“蜀川”,点杜少府即将宦游之地;而“风烟”、“望”,又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为迷蒙的风烟所遮,微露伤别之意,已摄下文“离别”、“天涯”之魂。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彼此离别的意味如何?为求官飘流在外的人,离乡背井,已有一重别绪,彼此在客居中话别,又多了一重别绪;其中真有无限凄恻。开头两句调子高昂,属对精严,韵味深沉,对偶不求工整,疏散。固然由于当时律诗还没有一套严格的规定,却有其独到的妙处。此诗形成了起伏、跌宕,使人感到矫夭变化,不可端睨。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境界又从狭小转为宏大,情调从凄恻转为豪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这两句因此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两行诗贯通起来是一句话,意...

查看详情>>
2

王勃最著名的古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表现了诗人的什么人生态度

王勃最著名的诗
王勃的古诗有哪些
王勃的诗

虽然这样说可能不合适,但是离别对于我们来说,那就是家常便饭。并且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我们也越能体会到南朝著名文学家江淹,在《别赋》中所说的“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纵观我国古典诗词史,离别亦是其中最为永恒的一大主题。如李白与孟浩然离别,写下了名篇《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再如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也是一首送别诗的不世经典。它出自我国“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之手,是王勃为送别杜少府去蜀州(今四川崇州)任职时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至于王勃这首送别诗的内容,主要是高度概括了友情的深厚,及不以江山阻隔而转移的一腔真情。本来如果是写离别的诗,一般多少会有点感伤的意味。

但王勃的这首诗,却以劝勉、叮咛朋友为主,同时也吐露了自己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可以说是温暖了世人千年。即使在今天,我相信也有很多人,为王勃的这句诗而感动,也为自己能够拥有一个知己般的朋友而感到幸福。虽然这首诗仅用了四十个字,但是文情跌宕,情真意切,历来被认为是送别诗的不世经典。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即关中一带的茫茫大野护卫着长安城,远远望去,却见四川一带的风尘烟霭苍茫无际。需要注意的是,“城阙”本意城楼,这里代指唐代帝都长安。而“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今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因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而得名。

至于“五津”,原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州。由此可见,王勃是在长安送别好友杜少府前往蜀州任职,并且是长时间的注目远望,但无奈距离越来越远,只能看到一路风尘烟霭苍茫无际。虽然王勃在开篇并没有正面写情,但是一字一句,已经能够显现出王勃对好友的一片深情。

颔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即王勃解释了自己为何会对好友的远去而感到无限离情别意,原因便是王勃与杜少府同是在宦海中浮沉的人。所谓“一入宦海,身不由己”,无形中又徒添一重愁绪。不过王勃紧接着就在颈联中,以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说出了这句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也就是只要这世间还有你这个知己,纵然相隔天涯,那也如同是近邻。

很显然,王勃所抒写出的友情是深厚而永恒的,两人也必然是相互牵挂和惦念的。而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在四海之内能够拥有这样一个知己,那么内心该多么的温暖啊。最后,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既是王勃对好友的劝慰,也是诗人自己的情感流露,即我们在岔路口分别的时候,就不要再想那些儿女之情般挥泪告别了。

综上所述,王勃是无限别意,却不见愁语。它所描绘出来的那种“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可谓是将人的友情升华到了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正如《诗境浅说》载:...

查看详情>>
3

王勃的经典送别诗有哪些?《别薛华》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有何不同

王勃最著名的诗
王勃的古诗有哪些
王勃的诗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被后人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是个少年奇才,六岁便能写文章,十岁已饱览六经。16岁时,他向刘祥道毛遂自荐,请求上表推荐自己。刘祥道欣然地将王勃表荐于朝廷,最终王勃获任命为朝散郎。

也许是天嫉英才,王勃在探望父亲后,经海路返程,当时正值夏季,南海风急浪高,王勃不幸溺水,惊悸而死,终年27岁。

王勃虽然年轻,但是艺术成就却好高,一篇《滕王阁序》便足以令他名垂青史,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更是让他站在了送别诗的巅峰,1300多年来从未被超越,真正是诗人俱佳的天才。若不是英年早逝,相信会有更多好的作品留给我们。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今天跟大家分享他的另一首送别诗《别薛华》: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送了一程又一程,前路漫长,世途艰难,多想陪你走下去。可是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想着你独自一人问路的情景,我心中也不禁无限悲凉。首联用两个叠字,增强了离别时悲伤惆怅的情绪。

在这迢迢千里的行程中,惟有一颗悲凉失意的心作伴,这简直会拖垮人生不过百年的孱弱身体。千里道既是说薛华此去路途遥远,也是暗指人生命运的悲凉。在人生低谷时又与至交好友分别,是对人生的双重打击,这种荒凉以及凄厉,已经没有什么可以阻止。

彼此的心事相同,彼此身世如雨打萍,彼此的生活都是那么的凄苦辛酸。还有一个跟你一样身世凄惨的人,你也就别太难过了。这一方面是同情与劝慰对方,一方面也是用以自慰。

离开的人,还是留下的人,彼此都会在对方的梦中出现。即明说自己怀友之诚,也告诉对方,我亦深知你对我相思之切,同时也暗喻命运如同梦境一般飘渺难测,彼此都如在梦中由不得自己。

同是写送别,这首诗的色彩、风格、情感基调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大相径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那是意气风发时的豪迈之作。而在《别薛华》中,那种冲天的豪气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痛彻肺腑的哀伤。一位曾经少年得志的英才在政治上如此坎坷,其人生际遇令人痛惜。


查看详情>>
4

唐代诗人王勃的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其中的名句是模仿别人的?

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
王勃的诗
王勃经典诗句

我们都知道唐朝时期是诗歌文化繁荣发展的时期,在那个时期也出现了好多有名的诗人,像李白、杜甫他们都是那个时期杰出的大文豪。那不知道你们知不知道"初唐四杰"呢?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被称为"初唐四杰",在他们四个人中王勃是四个人中排名最高的。这个并非是浪得虚名,王勃的文采在当时可是连唐高宗都惊动了,而且王勃从小时就非常善于创作,特别是他众多诗歌中的一首送别诗。

因为早逝,王勃存世的诗作并不多,加上序、表、颂、赋等一共90余首,总计不过几千字,却让他坐稳了"初唐四杰"之首的位置。王勃的诗俊朗激昂,这是大家都能感受到的,但很多人不知道他还是一位模仿高手。那句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模仿南北朝诗人庾信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与春旗一色",这一仿可谓惊艳。而今天要和大家介绍的是王勃的另一次经典模仿,这一次他仿的是曹植,仿出的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这与一般的送别诗情调不同,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精警无比,千年来为历代读者称颂。其实这两句诗是由曹植《赠白马王彪》中的"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压缩而成的,只是更加精练、概括和蕴藉罢了。曹植《赠白马王彪》写的是兄弟情谊,当时遭受曹丕打压,内心无限悲愤。而王勃写诗赠予朋友,恰风华正茂,大唐帝国蒸蒸日上之时,因此爽朗利索,不但情深意切,安慰有加,而且眼望前程,劝勉争进。

虽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诗模仿曹植的诗词而来,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王勃模仿出了他自己的感觉,他自己的洒脱和大气。


查看详情>>
5

为什么王勃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能被人们所记住?

王勃的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王勃,唐代著名的诗人,生于书香门第,少年时期诗才,便是闻名乡里,与同时代的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则是被称为四杰之首。据《旧唐诗》记载,王勃自幼便好学,而且还极其的聪慧,五六岁时便能够做文章,写出来的文章极其的老练,文笔流畅,于是被大人们称为“神童”。可见王勃除了是一位少年天才外,那么他在诗词方面的造诣,那也是无人能出其左右。

可能大家对于王勃最为熟悉的还是他的《腾王阁序》,这首诗可以说是傲视群雄,成为唐诗里不可多得的一首佳作,但是今天小编要为大家推荐他的另一首诗,这首诗同样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可以说是1300多年来无人能出其左右,成为了压卷之作,那么王勃的这首诗,便是他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首诗同样的非常经典,也可以说是友情诗中的代表之作。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非常经典的作品,同时也是描写友情诗里的典范之作,在这首诗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真诚。整首诗对仗工整,而且朗朗上口,很多人都读过,还被收录在了课本里,小学生都能够全篇背诵。

这首诗也是非常的好理解,王勃写得非常直白,它大致的意思是:巍巍长安城,它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却在迢迢远方。你我命运何等相仿,奔波仕途,远离家乡。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近邻一样。岔道分手,实在不用儿女情长,泪洒衣裳。

王勃人这首诗,情感细腻,读起来别有一番滋味,最为重要的是,整首诗都是在叙写友情,但是却并没有写这方面,却是处处透露出诗人与友人的深情的友谊。同时在这首诗中,我们的诗人,还为我们创造出了一个成语,那么便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也是这整首诗中的点眼之笔,使得这一整首诗,无论是在意境,还是在思想性上,那都提升了不少。

王勃的很多诗那都是这种对仗工整的诗,无论是他的《腾王阁序》,还是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都是极其的工整,特别这后面这一首,更是成为了初唐时期的一首杰作,而且影响了后世很多的世人。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这1300多年来,这首诗始终被人们所记住,成为了一首经典之作的原因。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两句在诗中,起到了一个过渡的作用,令这首诗充满,更为浓烈的送别的气氛,也增强了这首诗的感染力,令这首诗显得更为有艺术性。我们都知道初唐时期,深受宫体诗的影响,但是王勃本人却是并没有受这方面的影响,而是开创了新的流派。这才写出了这么一首非常深情,如此优美的诗作来。


查看详情>>
6

王勃的这首诗朴素实在,但却感人肺腑

王勃的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一首好诗不仅意境优美,而且总有一个突出的地方可以感染读者。初唐的王勃就非常懂得写诗,他14岁应举中第,才气横溢、秉性孤傲,年少气盛、壮志凌云。同时由于初唐时期文人都受到整个社会蓬勃向上精神的感召,使得王勃也想奋发有为。下面介绍的这首作品是王勃最经典的诗作,朴素无华,清新开朗,最后10个字曾感动无数人。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代: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古代的赠别诗有别必怨,有怨必盈,大都不免使人黯然销魂。但王勃的这首诗则一改哀婉低沉的情调,变悲怨为开朗,将离情别意的灰色调洗刷得清爽透亮,字里行间表现出诗人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对朋友真诚友爱之情。其清新质朴的风格对后人很有影响,成为唐代诗坛上赠别诗中别树一帜的佳作。

诗的首句以倒装手法,突出了京都长安在地理和政治上的中心地位。“秦”,泛指整个关中地区,在唐代也是人稠物丰的富庶之地,这里不仅点出送别的地点,还与下句的“五津”形成工稳的地形对,创造出一个颇有气势的雄浑意境。

“五津”概指秦岭以南的蜀川,那里远离京城,交通困难,自然较荒凉,而诗人的友人即将赴任之地就在此处。想到这里。诗人的惜别之情油然而生。这联中的“望、风烟”,又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紧密地连在了一起,流露出诗人对朋友的殷切关怀,同时又为“天涯若比邻”一句表现出的通达情调铺平了道路。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两句,采用整句倒装,着意强调离别意的内容,你我同是离乡别亲、在外经历宦海沉浮的游子,所以今天的离别之情,更应使你我倍加珍惜。诗人采用同置其境,心有互感的处理手法,使这里的别意不只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留恋,同时也表现出他对友人那依依难舍之情,这种双向性把诗人同友人往日的深厚友情一笔带出。

紧接着,诗人撇开那淡淡的惜别悲情,笔锋一转,以豪迈奔放的语句,吟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样意境开阔的千古绝句。是啊,只要我们的心相通,意相随,即使你在天涯,我居海角,也隔不断我们的心。它是诗人对友人的劝慰,也是对诗人自己的宽解。

整联诗句语调健朗,雄风毕现,用词朴素无华,似灵感突发脱口而出,几近口语,读来十分流畅。在构思上,诗人可能受了曹植“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的启发。但诗人自创新意,便成千古佳句。虽然这首诗在对仗、平仄、押韵上已经日臻成熟,但最打动读者的地方,依然是那种不懈追求的精神。

诗人以豪言壮语来鼓励将行之人,表现出作者壮阔的胸怀,也使激昂的情绪由此及时打住,构成了意境的完整统一。“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最后10个字曾感动无数人,每当失意消沉之时,想起这两句话,就觉得一个人必须能够忍得住寂寞,并磨砺心智、奋发有为,才能成就无悔人生!


查看详情>>
7

王勃这一首送别诗,堪称千古第一

王勃的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王勃最经典的一首诗,1300多年来无人能出其右!

王勃(649~676),唐代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王勃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神童之一,他六岁能文,九岁读《汉书》并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便考中及第,授职朝散郎。王勃的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代表作《滕王阁序》是千古佳作;他的诗歌则以五律和五绝为主,其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为不世经典。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主要宗旨是为了慰勉友人不要在离别的时候悲哀。全诗大开大合,意境旷达,虽仅仅只有四十个字,却纵横捭阖,仿佛将看不尽的风光,全浓缩在了一张小小的画幅上,堪称送别诗中的不世经典。而纵观之后的送别诗,王勃的这首诗也可以说是1300多年来无人能出其右!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首句写的是王勃送别友人的地点长安城,从诗人的诗句中,我们可以得知长安城被“三秦”,即关中一带所护卫。次句则是表面友人即将要赴任的地点,是在四川,“五津”是四川从灌县以下到犍为一段的岷江五个渡口。这两句不说离别,仅是描绘出了两个地方的形势和风貌,送别的情意自在其中了,且气势雄浑阔大。

颔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则开始表露这首诗的宗旨,诗人王勃开始劝慰友人:我们都是远离故乡、宦游他乡的人,离别可以说是常事,又何必要悲伤呢?颔联两句中,诗人觉得友人这次孤身前往四川,举目无亲,会觉得惆怅孤独,于是王勃以自己和友人相同的处境来宽慰友人,惜别之中可见诗人胸襟的宽广。

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两句是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诗句中的宏大境界,一扫之前淡淡的伤离情绪。王勃在这里设想离别之后,只要我们两人声息相通,即便是远隔天涯,也犹如近在咫尺。所表现出的诗人对友人的真挚情谊,是与一般的送别诗不一样的,这首诗更加的乐观宽广。并且可以超越时空的界限,读起来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

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诗人王勃继续慰勉友人,希望他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是要坦然面对这次的离别,心胸要宽广豁达,足见王勃对其情深意长。同时,诗到这里,整体的气氛没有一丝悲凉,反而变得豪放之极。

综观王勃的这首诗,字里行间流露出了浓浓的离别情谊,同时又具有深刻的哲理、开阔的意境,后人均评价这首诗为古代送别诗中的上品。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