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56个民族名称图片 风俗习惯
五年级苗族舞蹈教学计划范例十五篇
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新的机遇和挑战向我们走来,写一份教学计划,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准备吧!那么教学计划怎么写才能体现你的真正价值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舞蹈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学对象]
6-18岁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歌唱的喜爱。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能做到有感情的歌唱。
3、引导学生能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演唱歌曲。并能很好的保护嗓子;
4、培养学生独立识谱和处理歌曲情感的能力。自己能很好的演绎歌曲。
三、[教学重点]
培养歌唱的姿势、呼吸、发声、吐字归韵、音准协调声音的能力及歌曲情感的'处理。
四、[教学难点]
声音的放松,能自如的把握气息,掌握头声和各个腔体共鸣的运用。
五、[教学内容]
《中国音乐学院—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全国通用教材》
六、[教学计划]
根据每名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因材施教。结合教材,因每级考试要求的差异,在课堂期间,不同阶段,分别对学生的:
1.音准
2.节奏
3.歌唱意识
4.发声方法
5.歌唱语言
6.歌曲情感等等进行教学。
正常情况下,主要是以以下计划进行教学:
第1-3课时:
了解学生的声音条件(声线、声带的能力等),音乐理论基础(包括音准、节奏、乐理知识等)。课后找出适合该写生的发声练习曲和声乐演唱作品(开始都是固定歌曲演唱,有了一定的基础,老师再给学生选择新的作品)。
第4-7课时:
联系歌唱的站姿以及哼鸣。学习一级歌曲《洗手绢》;乐理知识:认识简谱,五线谱中的七个音。
第8-10课时:
发声训练:哼鸣、长音、呼吸练习。复习歌曲《洗手绢》。学习新歌《国旗,国旗真美丽》。乐理知识:五线谱中的高音谱号,低音谱号以及谱表。
第11-12课时:
发声训练:哼鸣、长音、呼吸练习。复习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学习新歌《好孩子要诚实》。乐理知识:音符。
第五周:发声训练:重点练习跳音。复习歌曲《好孩子要诚实》。学习新歌:《小鼓响咚咚》。乐理知识:休止符。
根据每节课1-2首作品的课堂要求,依次学习歌曲:二级《多快乐》《祖国,祖国我们爱你》《小红花》《春晓》;三级《金孔雀轻轻跳》《幸福的花朵》《春天的孩子》《童谣》;四级:《各族小朋友在一起》《小桥流水》《造月亮》《小溪流》《抱》;五级《让我们荡起双桨》《荷塘边的歌谣》《天上的布达拉》等等。
一、教学任务:
1.提高学生对舞蹈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节奏。通过舞蹈表演训练,学生能够理解和理解舞蹈
2.掌握舞蹈的方向、力量和感觉。
3.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学生大胆的个性。
4.增强学生灵活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5.培养学生舞台表演技能,增强表演欲望。
6.使学生对舞蹈表演有浓厚的兴趣,善于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最美的.一面。
3.经过舞蹈专业训练,儿童的身体得到良好的发展,使学生在舞蹈训练中感受到舞蹈的乐趣,提...
查看详情>>按苗族的习俗,我们春节的时候应该干什么?
一、过苗年
苗年是苗族自己的年纪,各地方的苗年时间很不一致,多数地区是“岁首以冬三月,各尚其一。”岁首即每年的开头,也就是指过年。有的在十月,有的在冬月或腊月。近年以来,绝大多数苗族过年以改在正月过年,过春节,但苗族的过年习俗习惯仍然保持不变。过年是最大的节日,要准备丰富的食品,如杀年猪,熏腊肉,打糍粑,炒炒米,还要杀鸡祭祖,“守岁”,开“财门”,敬“年神”,从的冬天初一到初十五都要休息。在此期间,要举行传统的娱乐活动,汉译为“踩花山”,“跳场”,“跳年”,“跳月”,“吃排家饭”等。苗族的过年习俗娱乐活动称“赶年场”,主要内容有打秋千、百狮会、玩龙灯、唱花灯等。
二、百狮会
苗族的过年习俗最有趣的民间活动莫过于百狮会了,周邻四乡苗胞舞着近百匹或数十匹狮子云集传统的村寨或集镇,敲锣打鼓,放地铳、打火枪,简直要把天地翻过来。百狮会的名堂蛮多,有迎狮,有盘狮,考狮,抢狮,狮子登高等内容,土里土气,苗味十足,藏着厚实的文化底蕴。苗族喜爱舞狮跟远古的传说和图拜相关联,相传洪荒时代,妖魔横行,为害苗山。一群从森林奔出的金狮赶走了吞食牛羊、庄稼的恶魔,使苗家重享太平。后来,狡猾的魔王想出了一条毒计,谴魔女用五彩绣球把群狮诱入波涛汹涌的东海。勇敢的苗家后生亚果为救乡亲们出苦海,不畏千辛万苦,翻山涉水,终捞起了飘浮在海浪上的绣球,把吉祥的狮群重新引回苗山,荡平了作恶的妖魔鬼怪。苗民们欢天喜地、敲锣打鼓涌到寨头迎接吉祥的金狮们,从此,苗乡就有了“百狮会”。
三、放鞭炮抢年
抢年是苗族的过年习俗十分重要的一件事,时间是在大年三十那天晚上12点(即第二年初一的0点)交接之时,放鞭炮抢年!抢年是很有讲究的,放早了不行,放早了等于送旧年;放迟了不行,放迟了等于别人已把年抢去了。所以一定要很准时地等到12点那个时候一齐放。放鞭炮抢年的习俗在城乡很普遍。
四、吃排家饭
苗族的过年习俗最有趣的还有“吃排家饭”。苗族是一个好客的民族,千百年来,苗族人民都遵守这样一条规矩:即同一村寨里,不管哪一家来了客人,也不管客人的数量多少,全村各家各户都必须轮流请之,尽自家所有,热情地招待来宾。被请的客人,绝不能借故推辞,否则就会被人认为是瞧不起人。客人接受邀请,也不必带什幺礼品,直到每家每户都吃到了,方能告别回家。苗族人把自己的这种待客方式叫作“农列壤”,直译为汉语叫“吃排家饭”。谁个村寨的户数多、留客吃“排家饭”的时间长,谁个村寨的声誉就高。不但说话有人听,做事多人帮,就是小伙子找对象也比别村容易得多。凡读过晋代大诗人陶渊明《桃花源记》的人,无不深深地被其中这样的一段描述所吸引:“见鱼人,便邀之还家,设酒杀鸡作食”。由于这种特殊的待客方式,使得那位“渔人”不得不在桃花源里“居数日”而后才“辞去”。欲遂当年渔人愿,苗山就是桃花源。
舌尖上的苗族,苗族人会拿出什么苗族美食待客?
苗族少数民族分散在世界各地,在中国贵州、老挝、美国等等地都有分布。而现在就来说说我国的苗族,了解一下他们的饮食文化。
酸汤
酸汤是用米汤或豆腐水,放入瓦罐中3-5天发酵后,即可用来煮肉,煮鱼,煮菜。苗族的食物保存,普遍采用腌制法,蔬菜、鸡、鸭、鱼、肉都喜欢腌成酸味的。苗族几乎家家都有腌制食品的坛子,统称酸坛。苗族酿酒历史悠久,从制曲、发酵、蒸馏、勾兑、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艺。日常饮料以油茶最为普遍。湘西苗族还特制有一种万花茶。酸汤也是常见的饮料。部分地区的杨姓苗族有不吃猪心等禁忌,除此之外苗族无过多的食物禁忌和要求,中国苗族典型食品主要有:血灌汤、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捣鱼、酸汤鱼等。
糯米饭
糯米饭是苗族主食之一,在苗族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为男女老幼喜爱之食品,人们认为吃粘米饭不顶饿,味淡,不及糯米饭香,不用菜也能吃下,不用筷子,手捏着吃极为方便。凡逢走亲访友的礼品,各种节日(姊妹节)的主食,多为糯米做成的各种食品。有甑蒸绚白的糯米饭,染成五颜六色的花糯米饭,枕头形和三角的粽子、糯米粑,以及酿酒、长途旅行或上坡做活,多以竹制盒盛糯米饭储之随身带去食用。
小黑药炖鸡
在苗族村寨,只要家中来了贵客,他们都会炖制出香喷喷的小黑药鸡让客人品尝。这一美食不仅香味独特、营养丰富,而且“清肺排毒、散寒止咳、滋阴补肾、行血通经”,一直被丘北苗族同胞奉为款待上宾的佳肴和大病体虚的滋补良药。小黑药别名草三角枫,属常年生草本,生长于阴凉潮湿的山地,其根、茎、叶皆可入药,苗族同胞常用它治疗肾虚、腰痛、哮喘等病症。其炖制出的鸡不仅香味独特、肉嫩汤鲜,而且还具有滋补、治病等特殊功效。苗族孕妇产后补身重要食物。
查看详情>>苗族的一些禁忌,为何误入产妇家要喝凉水?
我们如果要去苗族生活或者是游玩,一定要知道一些禁忌方面,这样才能很快融入他们生活之中,不然到了那里就可能出洋相了。
生活习俗禁忌:有些苗族地区,忌随时洗刷饮甑、饭包、饭盆,只能在吃新米时洗,以示去旧米迎新米,而随时洗刷会洗去家财,饭不够吃。在山上饮生水忌直接饮用,须先打草标,以示杀死病鬼。忌动他人放于路边的衣物,以免传染麻风病。忌孩子在家中乱耍小弓箭,恐射中祖先。忌跨小孩头顶,否则孩子长不高。禁忌妇女与长辈同坐一条长凳。苗族的禁忌,据不同的支系各有不同。
产忌:产妇生育,忌外人入室,不慎误入者,出门时须洗脚,并喝下一碗冷水,以防将产妇的奶水“踩干”。产妇忌吃老母黄牛肉、母猪肉、公鸡肉、小鱼、蔬菜、辣椒等。有些苗族地区,忌孕妇与孕妇会面,亦忌去别的产妇家,否则会被认为延长产期。
农事禁忌:苗族人每年第一次往田里送粪归来时忌见外人,若遇之,忌打招呼。栽秧时若见秧田有鱼时忌说鱼,否则鱼会吃秧根。有些村寨,收获小米时留下穗小的不收,若孩子问及,忌说“不要了”,要说“它们未长大”,否则以后小米因伤心而拒绝再长。在田中忌提及老鼠,惟恐其听到前来糟蹋庄稼,只能以“他们父子”来代称之。忌戊日,正月立春后,凡遇戊日忌动土挑水。
丧葬禁忌:有些苗族地区,忌男性死于白天,女性死于夜晚,认为时辰不对,死者须再要一异性死者相伴。故死时不适,丧家常请巫师念咒“改”,同时做一手掌大小的木棺同葬,示已有伴。忌棺内放铁、铜等非银金属及棉花和涂有桐油之物,以为如是死者在回东方的路上买不了水喝,铁、铜还会折腾死人。在些苗族地区,村寨死人当天,可以劳动,但忌下田。是日,同村人忌挑柴回家,否则挑柴者会有灾难。停柩期间,家属忌吃蔬菜。入葬后1月内,家中任何东西不得出卖或借人。
查看详情>>苗族禁忌,去苗族人家做客不能吃鸡的那个部位?
每个民族都有禁忌之处,苗族当然也不例外,现在就让我们看下苗族有哪些不能做的禁忌。
苗族勤劳朴实、开朗大方、热情好客,不论熟人还是陌生人,见面后常以一句“鸟荣”(一切可好)互相问候。当苗族看到一个外族人会讲苗语时,认为这是对苗族人民的尊重,将把客人奉为上宾接待。
一般主人的卧室,外人不得随意进入。
屋内不能吹口哨,老人面前不跷二郎腿,走路不从别人面前走过而要从背后绕行。
家里来了贵客,苗族必杀鸡以酒招待,男性客人一定要接受苗家的敬酒,若实在不会喝酒,应该非常有礼貌地加以说明,否则被视为无礼,将失去苗族同胞的信任。
在苗族人家做客,切记不能去夹鸡头吃。按苗族传统的礼节,鸡头是要敬给老人的。为了表示对客人的最高敬意,主人常常把鸡头病例给客人,这时懂礼貌的客人就应该双手接过鸡头,然后再转献给在座的老人或长者。客人一般也不能夹鸡肝、鸡杂和鸡腿,鸡肝、鸡杂要敬老年妇女,鸡腿则是留给小孩的。
如果碰上苗族人家吃饭,主人必定邀客人入席。如果客人吃了或另有安排,要加实相告,不能以一句“不吃”加以拒绝,否则被认为不尊重主人。
当你离开苗族主人家时,一定要有礼貌地说声“哇周”,意为“谢谢”,感谢苗家对你的盛情款待。当主人把客人送到门口或寨外,叮嘱客人下次再来时,客人应说“要来的”,而不能说“不来了”,否则也被认为不懂礼貌。
参加苗族的婚礼、葬礼,应和当地人一样,带点钱物表示祝贺或哀悼。在葬礼中,收到了客人的财物后,一群孝儿孝女将向客人行跪拜礼敬酒,表示深深的谢意。客人不论喝多喝少,都要接过他们的酒杯,否则被视为无礼。
苗族妇女生了小孩以后,忌讳外人进入,特别忌讳穿雨鞋者和孕妇进入。
家有产妇,都要在门前悬挂一顶破草帽或在屋外岔路口插上一枝绿树枝,以示谢绝外人进入。如果不慎闯入产妇家,主人会端出一碗水让客人喝。客人应该把水喝干,切记不能把喝不完的水倒掉。如果客人穿着雨鞋闯入了产妇人家,临走时主人让客人把鞋脱下倒拎着出门,客人应尊重主人的请求。
按苗族习惯,产后3天之内闯入产妇家者叫“踩生”,踩生者必须给婴儿取一个名字,做孩子的干爹、干妈。作为礼节,临走时还应留一点钱物给孩子,以后还要记住这个干儿子或干女儿。
查看详情>>苗族刺绣技法种类,爱刺绣的你知道几个?
苗族刺绣在长期的演进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表现风格和刺绣技巧,刺绣的工序和步骤非常烦琐和复杂。首先是在刺布上画出花样,不熟练的要用纸花做绣模,熟练的可以用毛笔或颜料直接画,形成布上的花纹,然后在绣布上留出刺绣位置,上好绷架,用针线捆缝一圈,一定要绷紧绣布,接着是配线,根据纹样的内容及装饰对象,结合配色设计精心搭配好不同颜色、不同粗细的绣线(将准备的线分开存放,一般是夹在书页中,方便刺绣时取用),最后才是刺绣,一手拿花绷,另一手反复刺绣。苗族刺绣针脚大体分为绣、插、捆、洒、点、挑、串,综合使用这些针脚刺法,能使绣物的色彩与造型更加丰富和精美。
技法种类:
平绣:其针法为单针单线,要求线条流畅,针脚排列均匀,丝路平整,布局合理,清新明丽,一般为初学者必修之课。
绉绣:先将与绉绣中相同的辫带,按照剪纸图案,由里向外将辫带呈左右或向前后摆平环绕,用针将其固定,辫带走向明朗,有一定规律性,比平绣的立体感更为明显。
破丝绣:将彩色丝线用手破分成多股埸细的丝线,可绣出具有渐变过渡色和各种复合色的效果,绣片更为光亮细滑。
数纱绣:根据自制土布的经纬线,采用平绣的针法绣出呈几何形纹样的各种图案。
堆花绣:是一种将刺绣与拼贴相结合的刺绣工艺,绣法色彩斑驳,造型大胆夸张。因其费工费时,在黔东南的凯里、台江、雷山一带的苗族将其作为盛装的花饰。
补花辫绣:根据图案纹样要求,在图案纹样中的各个局部贴上所需颜色的绸缎,用辫绣的方法绣上局部所需的纹样后,在图案的外轮廓上镶上一条深色的辫带。
查看详情>>苗族这个传统节日,孩子来偷菜大人还不能赶
很多人不知道在苗族的元宵节里,他们有一个偷菜节,任何人第一次听到苗族这个传统节日的时候,都会有点蒙。那么苗族的偷菜节到底是怎么过的呢?
“偷菜节”,也是儿童们最开心的节日,当然“偷菜节”的欢乐也很难忘。“偷菜节”的晚上,月亮出来以后,孩子们就会三五成群地相约去野外菜地里偷摘新鲜的疏菜了,小伙伴们在月光下打闹戏嬉,唱歌玩耍,直到月亮快到中天了,才开始偷摘别人菜地里白菜苔,大蒜苗之类的蔬菜带回家,然后自已动手把偷来的菜做好,请家人及邻居们来吃,大人们则会边吃边评论孩子们的厨艺的好坏,孩子们边吃边说偷菜的经过,欢声笑语直午夜12点。
“偷菜节”夜里偷菜是孩子们的节日,孩子们无论偷谁家菜地的疏菜,大人们都不能去现场抓赶的,只能在远处大喊抓偷菜贼吓吓他们。孩子们也知道十三夜里偷菜不算贼的,听到喊声,一些大点的也只是戏闹般的叫别人“快跑!快跑!”然后又去另外的地里“偷”了。据说夜里有小孩子们去“偷菜”,就预示今年有个好收成,吃了孩子们偷来的菜,全年不会生病生疮。所以正月十五夜,就成为新年后的第一个节日,也是最开心快乐的节日,这天孩子们吃过晚饭就开始准备偷菜节的活动了。
偷菜节去偷菜只能空手去别人的菜地摘菜,不能带蓝子什么的去偷。否则大人就会打人的。也不能偷得太多,一人用手偷一把菜,能做成一碗就行了,回家当时就自已动手做,做好了就请大家品尝,偷菜节也就是让孩子们体会一下夜里到野外偷菜和那种担惊受怕的感觉和做菜给大家品尝的快乐吧。
查看详情>>苗族8大婚俗,1949年以前竟然还可以一夫多妻?
我们一直认为少数民族苗族的婚俗是封建的,但是其实外界对于苗族的婚俗一直都是有所误解的,所以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苗族的婚恋到底是怎么样的吧。
1、一夫一妻制。1949年以前,苗族除了个别原妻不生育而有一夫多妻外,其余都是实行一夫一妻制。苗族一般都不与他族通婚。同民族不同服饰的支系也少通婚或不通婚。苗族禁止家族内通婚。在黔东地区,甚至凡是拜为兄弟的被视为同宗人,其子女是兄弟姐妹关系,也不能通婚。近几十年懂得了姑舅结亲不科学,也改变了姨表、姑表结亲的旧习俗。
2、自由恋爱。苗族越是聚居地区,越是婚姻自主,通过青年男女亲自参加“游方”社交活动来实现。即使有父母包办,只订婚而未结婚的,也可以自由参加正常的“游方”社交活动。黔东南男女青年的“游方”社交活动,一般在喜庆或者节日的白天进行。届时,男青年便到不同家族的村边固定的游方场上去吹口哨,作“哦嗬”声,唱歌邀请,姑娘们听了就知道小伙子们已到,就悄悄互相邀约来与小伙子们见面,互相介绍、谈心、交流见闻,以及互相对歌。这样反复多次,从中发现意中人,再进一步的单独谈心,建立感情。有的地方则是每天晚间进行。各村寨的小伙子吃完饭后,就三五成群地去不同家族的村寨“游方”。
3、订婚。苗族通过自由恋爱后,男方就可请媒人前往女方家正式求婚,一般媒人去的次数越来越好,俗称“亲以多求为贵”、如果女方家同意就可举行订婚礼。但具体仪式苗族各地互有差异。在湘西一带,如女家有心许配,必须经过家族喝了“放口酒”表示赞同之后,才能正式订婚。然后男家再择吉日向女家过礼,即送糯米粑、茶油和酒肉等。女家还要请家族人吃喝两天三晚。过礼后,男家又择地日娶亲。
4、结婚。苗族婚礼一般都很隆重,届时男、女主家都宰猪杀羊招待乡亲和来宾。一般都包括送亲、迎亲等程序。但各地的婚礼仪式也是不一样的。例如在川黔滇一带,苗族举行婚礼时,男家杀一头猪、一对鸡、酒数壶、鸡蛋若干和活牛一头,由新郎的陪郎送到女家去,以作接新娘的礼物。他们在女方家住一两天,女方家也杀一头猪来接待,并留一半给男方家以作回礼;同时,新娘和陪娘就跟着新郎和陪郎一道到男家来。途中,男方两男在前面开路,新娘和陪娘在后面,挑礼物的走在最后。当新娘走近新郎家时,由新郎的父母出来迎接新娘和陪娘。晚饭时,新娘和陪娘坐一桌,新郎和陪郎坐一桌,其余的人随便就坐。夜间,男女青年唱歌,吹芦笙、口琴等;老年人也参加唱歌,热闹非凡。 苗族,兄死寡嫂必须改嫁给弟弟(即叔嫂转房)。
在湘西一带,当娶亲队伍来到门前时,女家首先关门,宾主同时放鞭炮,男家用一包钱从门缝送入门内,叫做送“开门礼”,女家才开门迎接。吃完早饭就发亲,由堂兄背新娘上轿,新娘除亲属陪同外,还有女友和儿女双全的“引亲娘”以及歌师等等。
新娘的女友们都身着盛装,只有当新娘踩篾筛进男方家门,才知道谁是新娘。进门后,不拜堂,一直走到火坑边坐下,由主婚人让新郎新娘共喝一杯酒,共吃一块肉,...
查看详情>>苗族民歌5大类别,最后一个最特殊
湘西苗族民歌的主要分类:
一、高腔,是湘西苗族民歌最具特点的腔歌。旧时作“椎牛”可在家歌唱外,一般只在野外打柴或送客至村外时使用。属一段曲多段词的分节歌,抒咏性强,由高亢婉转的引子起唱,引子全系衬词,民间有的叫“帽子”,乐句短的叫“短帽子”,乐句长的叫“长帽子”,以引起大家的注意。旋律音程跳动大,常以8度音程上下跳进,节奏自由,假声演唱。新中国建立后,很少举行“椎牛”,但歌腔仍流传不衰,花垣县麻栗场石七姐、石美玉齐唱韶唔,曾多次参加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电视台的电视演出。
二、平腔,是湘西苗族的通用歌腔,凡接亲、嫁女、诉冤说理、谈情说爱等场合都可以唱。叙事性强,曲调婉转动听,音域不宽,多级进,由上下句组成一段体、两段体、三段体和多段体的分节歌。常以短小的引子开头和用下滑音的拖腔结束。歌腔灵活性大,速度可快可慢,节奏可紧可散。
三、仡佬腔,是湘西苗族中仡佬苗的歌唱声腔。此腔流传范围较广,是湘西土家族、苗族、汉族进行交流的一种通用歌腔。一般用汉语演唱,研究发现,这种腔调与贵州水城仡佬族情歌的起腔极为相似。
四、飞腔,是流传在湘西苗族中花苗(着花头帕)演唱的一种歌腔。曲体只有一个乐句,与贵州苗族飞歌的平腔结尾句非常相似。
五、叭固腔,是湘西苗族中最具特殊风格的一种歌腔,是一种独特的大小调交替的调式,因而曲调本身有刚有柔,个性很强。曲调既抒情又激越,既粗犷又优美,既含蓄又明朗,演唱力度的处理变化无穷。它的曲式结构完整,也是属于一段曲演唱多段词的分节歌。它的曲体是三句体(词也是三句体),歌曲前面有一大段引子,中间有插句体为连接,结束句若歌曲需要反复,也起到连接段的作用。
查看详情>>苗族服饰有多豪华,一条百褶裙500个褶,一个银花冠20公分
苗家的姑娘一定是这世界上最爱穿百褶裙的人,一条裙子上的褶有500多个,而且层数很多,有的多达三、四十层。这些裙子从纺织布到漂染缝制,一直到最后绘图绣花,都是姑娘们自己独立完成,再加上亲手刺绣的花腰带,花胸兜,真是异彩纷呈,美不胜收。
说到“服”,不得不想到“饰”。苗家姑娘的头饰包括银角、银扇、银帽、银围帕、银飘头排、银发簪、银插针、银顶花、银网链、银花梳、银耳环、银童帽饰。假若盛装的苗族姑娘汇聚在一起,那一定会变成一个美丽的银色世界。喜戴银饰是苗族姑娘的天性,她们挽发髻于头顶,戴上高约20公分左右,制做精美的银花冠,花冠前方插有6根高低不齐的银翘翅,上面大都打制着二龙戏珠图案。有的地区,银冠上除插银片外,还插高约1公尺的银牛角,角尖系彩飘,更显的高贵富丽。银冠下沿,圈挂银花带,下垂一排小银花坠,脖子上戴的银项圈有好几层,多以银片打制花和小银环连套而成。前胸戴银锁和银压领,胸前、背后戴的是银披风,下垂许多小银铃。耳环、手镯都是银制品。只有两只衣袖才呈现出以火红色为主基调的刺绣,但袖口还镶嵌着一圈较宽的银饰。
苗家姑娘盛装的服饰常常有数公斤重,有的是几代人积累继承下来的。素有“花衣银装赛天仙”的美称。苗家银饰的工艺更是华丽考究、巧夺天工,充分显示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苗族是中华民族最具有特色的少数民族,当苗家姑娘穿上美丽的服装,跳舞晃动带来的美妙声音,更是让人不禁赞叹,所以在每年的年会上,苗族服饰会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