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当皇帝

发布时间:2020-05-28
1

当年的汉献帝是否无能 其实刘协当皇帝也是一个意外

汉朝
汉献帝是否无能
汉献帝是昏君吗

刘协当皇帝是一个意外,其实整个东汉晚期都是一个意外。从汉冲帝继位百天即死开始,东汉的皇帝要么早死、要么无嗣。继任者不是权臣立的、就是太监立的,究竟谁当皇帝,皇家早就没了决定权。

刘协和他前面那些叔伯兄弟一样,如果不是董卓横插一杠子,就以陈留王的身份活一辈子也是有可能的。刘协的前任是自己的亲哥哥汉少帝刘辨,虽然刘辨成功地作为先皇太子继位,但没有改变此时东汉皇帝的命运。

掌权的大将军何进和十常侍的宦官集团的火并,搞死了何进自己,弄乱了东汉朝廷,还带来了一个"魔王"董卓。

早就蠢蠢欲动的董卓,因为何进的愚蠢而有机会进京。无论是否一开始就有了做权臣的心,在北邙山遇见刘协和少帝的董卓,自然不会放弃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少帝望见董卓突然率大军前来,吓得哭泣流泪。董卓自然想问问情况,少帝却语无伦次,着实是一个吓坏了的孩童的状态。

刘协却完全不同,面对气势汹汹的董卓,不仅不慌不忙还帮自己的哥哥维护了皇家的尊严,指责董卓无礼惊驾。这可能和刘协自小的生活环境有关,虽然也是皇子,但刘协只是美人王荣的儿子。母亲品级不高,皇后何氏又嫉妒成性,所以刘协一生下来王美人就被杀,只得由祖母董太后抚养。

小时候就经历过责难的刘协,面对同样危急的情况,表现出了超出年龄的成熟。毕竟此时当面与董卓呛声的刘协,仅仅九岁而已。

也算是有本事的董卓,不知是昏头还是天真,竟然废了少帝,让自己认为更贤能的刘协继位,《后汉书·董卓列传》了说"卓以王为贤,且为董太后所养,卓自以与太后同族,有废立意",不得不说他做了件最终害了自己,也可以说害了刘协的事情。无法知道刘协是否后悔自己当初的"莽撞"和勇气,可能年幼的刘协只是看不得自己的哥哥被欺负,但却因此成了皇帝,这很难说是刘协自己愿意的情况。

皇帝不是说当就能当的,但当皇帝也真的不一定是所有人都愿意的。尤其在东汉末年当皇帝,估计只有像后世的司马衷那样啥都不懂才能心态正常。

无能无奈还是无欲则刚

"冒冒失失"废了一个皇帝想要独揽天下的董卓很快就被杀了,把自己心心念念立起来的刘协留给了接下来的权臣。

依然没有权力的刘协,只能再经历一次当初和哥哥逃亡一样的情况,在董卓死后不断地成为李傕、郭汜、张济、杨奉等人争夺的"香饽饽",虽然没有一个人是因为对他好才抢着要他。

直到遇见了曹操,刘协看到了"救星",但也就此决定了之后的人生。作为一个从来都没有享受过绝对权威的皇帝,面对曹操刘协应该也没有生过得到权力的念头。如果从后来的生活状况看,曹操对刘协来说确实算得上"救星",至少比被李傕郭汜这些人抢来抢去的好。只是刘协应该没有想到,曹操远比这些人聪明得多,虽然让自己过得稳定了,但却真的一点权力都没有给自己留。

平心而论,曹操并没有真的太对不起刘协,暂且不把曹丕篡位的罪责也归到...

查看详情>>
2

在位八年的明代宗是个好皇帝吗 当他病重之后就发生了政变

明代宗是个好皇帝吗
明朝
朱祁钰是明君还是昏君

在位八年的明代宗是个好皇帝吗

朱祁钰在位八年其实干了不少事任用贤臣,整治吏治,改变了明英宗时期的一些颓废之气。不过他如今当了皇帝自然希望皇位能够延续下去。所以他想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日后好继承皇位。因为他是临危受命当上皇帝,所以太子还是他哥哥的儿子朱见深。明朝信奉正统虽然朱祁钰当了皇帝,等他百年之后皇位还是应该归还朱祁镇一脉。

明代宗可不这么想,所以他着手废朱见深。但是大臣们都不同意,朱祁钰多次试探,但是在大臣们心中太子始终朱见深。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朱祁钰开始贿赂朝臣,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景泰三年废掉朱见深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本以为目的达到结果朱见济第二年就夭折来的。

朱见济的死对朱祁钰来讲是莫大的打击,但是朱祁钰还年轻再生个儿子也没有什么问题,所以一直没有再次立储。过了几年到了景泰八年初,朱祁钰突然病重。朱祁钰的这次生病再次把立储的事情拉到前台,大臣们纷纷让他重新立朱见深为太子。而此时石亨,徐有贞等人看到明代宗病重开始为自己谋求后路,他们想到了此时在南宫的朱祁镇,一场政变即将发生。

正月十六日宫里传出消息说朱祁钰病好了,大臣们开始准备第二天早朝提议上明代宗立朱见深为太子的事情。结果在晚上石亨,徐有贞等人带着军队到南宫接出朱祁镇,在第二天早朝大臣上朝前拥护朱祁镇复位。当朱祁钰听到朱祁镇重新登上皇位之后还说了几句好。

朱祁镇再次上位之后,处置于谦等一批大臣。把朱祁钰废为郕王,死去的朱见济废为郕王世子,而且把朱祁钰软禁起来。没过多久朱祁镇就告诉大臣朱祁钰已经好了,之后朱祁钰就离奇死亡。而朱祁钰死去之后也没有被朱祁镇葬入皇陵,明代宗也就成了三个没有进入皇陵的皇帝之一。朱祁钰的皇位还是朱见深继位之后恢复的,但是依然没有进入皇陵,真是悲剧的一位皇帝。

查看详情>>
3

朱常洛当了多久的皇帝?他当皇帝的时间让人意想不到

明朝
朱常洛在位多长时间
朱常洛当了多久的皇帝

朱常洛当了多久的皇帝?

明光宗朱常洛,明神宗朱诩钧的长子。是一位传奇的皇帝,他出生于始不被父亲承认。后在旷日持久的太子之争中获胜,当时朝廷有三百多人因支持他而遭处罚。

朱常洛1620年即位。即位时,他身体正常,没有任何疾病的迹象。但即位十天他就开始发病,在先后吃了大黄、红丸后暴毙,共计当了一个月的皇帝,史称红丸案。

一、身世坎坷。

朱常洛是万历帝偶然临幸宫女所生。刚开始万历帝不敢承认,但随身太监记录了此事过程,后因太后急于抱孙子,万历帝被迫承认朱常洛的身份。

二、太子之争旷日持久,朱常洛最终胜出。

朱常洛之后,万历帝的宠妃郑氏又生下了朱常洵。万历帝爱屋及乌,答应了郑氏立朱常洵为太子的要求,两人还私下签书画押(明朝后期皇帝经常这样做)。但废长立幼被大臣们反对,无法实现。大臣们把矛头指向郑贵妃,万历帝不为所动,他提出要将各位皇子分别封王,想以此降低朱常洛的地位。但此提议再次遭到大臣们的反对。

在太子之争中,因为反对废长立幼,其有300多位官员受到牵连,其中就有四位内阁首辅被万历帝逼退,还有多人充军。但官员们不为所动,前赴后继,万历帝无奈,终在1601年立皇长子朱常洛为皇太子。

三、光天化日下皇宫中发生梃击案。

一天中午,一个壮汉手持枣木棍闯入太子宫,一路逢人便打,竟打伤多人,无人能敌。他一直冲到太子居住的地方,正要破门而入击打太子时。终于有高手出现了,一番搏斗后将杀手制服。经查是郑贵妃手下的太监所指使。于是万历帝就杀人灭口,将刺客、指使太监均处死,由于没有了人证,此事就不了了之了。感觉是不是太随便了!

四、祸起美女,命丧红丸。

朱常洛继位后,郑贵妃就送来了十个如花似玉的美女给他。继位刚十天,朱常洛就病倒了!此时的御医是新上任的,他原本是郑贵妃的太监,因朱常洛不信任以前的御医而被升任为御药房太监。他在郑贵妃的指使下给皇帝开了“通利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黄。按理说朱常洛是纵欲过度病倒,正常应进补才对啊,但现在不出所料,朱常洛吃了大黄后一夜狂泻四十次,终于昏迷过去了。醒来后,鸿胪寺丞相又说有仙丹(就是红丸。是用妇人经水、秋石、人乳、辰砂调制而成,属补药)要献给皇上,朱常洛大喜,他服了第一粒后感觉良好,有想吃饭的感觉了。于是到了晚上,朱常洛不顾大臣们的反对又服了一粒红丸,没有任何不适反应,当晚朱常洛正常入睡,不料第二天早上太监发现皇上已驾崩。这就是有名的“红丸案”。

查看详情>>
4

土木堡之变明英宗结局,为何他被俘后还能回到朝中继续当皇帝?

土木堡之变
土木堡之变明英宗结局
明朝

土木堡之变明英宗结局,为何他被俘后还能回到朝中继续当皇帝?

一、朱祁钰的仁慈,给了朱祁镇复辟的机会

明朝正统十四年,发生了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朱祁镇兵败被瓦剌所俘获,为免主少国疑,于谦等大臣劝服孙太后,立郕王朱祁钰为皇帝。次年改元景泰。因此又称景泰帝。瓦剌首领也先见捞不到好处,便放了明英宗朱祁镇,借此求和。据《明史卷十一·本纪第十一·景帝》记载,“景泰元年秋七月丙戌,上皇还京师”。

这时,景泰帝有两个选择,要么一不做二不休,随便找个借口杀掉朱祁镇,以绝后患。二是不杀,但要软禁起来。由于朱祁钰的仁慈,对他唯一的亲哥哥始终下不了手,只好把他哥哥朱祁镇软禁在南宫。当时,为了防止朱祁镇复辟,景泰帝也做了大量工作。

1、把南宫周边的树木砍得一干二净,不允许任何人出入。

2、将南宫的大门上的锁灌铅,加派锦衣卫看守。

3、日常饮食衣物都是从一个小窗户递进去,纸笔极少供应。

这样,景泰帝觉得万无一失了,即不用背负杀兄的罪名,自己也可以当皇帝。但他万万想不到权力游戏本就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残酷斗争,你给敌人一口气,结果只能是自己没有气。这就给后来朱祁镇复辟留下了机会。

二、朱祁钰废立太子引起众大臣不满

在朱祁镇被俘,瓦剌大军压境之时,朱祁镇被推上了皇位,而且保国有功,后来虽然朱祁镇归来,但当时大臣们是支持朱祁钰的。但接下来朱祁钰废掉太子朱见深,而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的行为,遭到众大臣反对。《明史卷十一·本纪第十一·景帝》记载:“夏五月甲午,废皇太子见深为沂王,立皇子见济为皇太子。废皇后汪氏,立太子母杭氏为皇后。”

对此,朝臣上下认为朱祁钰私心过重,有失民心。这时,众多大臣开始对朱祁钰表示不满。

三、面对小人的乘间窃发夺门之变于谦的不作为

《明史卷十一·本纪第十一·景帝》最后作者写道:”终于舆疾斋宫,小人乘间窃发,事起仓猝,不克以令名终,惜夫!”简短的一句话,描述了夺门之变的整个过程。这里的“小人”指的就是整个夺门之变的主角石亨、徐有贞等人。那么,石亨、徐有贞等人为什么发动夺门之变呢?

原来,石亨曾是于谦的部下,经于谦提拔才当上将军,在京师保卫战中也曾立过战功,但这个人经常做一些违反乱纪的事情,曾遭到于谦弹劾,于是对于谦就非常的忌恨。而徐有贞,原名徐程,在京师被围的时候是迁都派,京师保卫战后被景泰帝罢官,为此他曾求助于谦说情,但景泰帝非常反感这个人,没给他恢复官职,他就认为于谦不帮他,就忌恨于谦。后来在陈循的劝说下,将名字改为徐有贞,后来才当了个左副都御史。还有宦官曹吉祥等也都忌恨于谦。一方面他们看不惯于谦的位高权重,另一方面景泰帝病重,他们为谋取后路,建立“不世之功”,就抱着投机之心,铤而走险,发动了夺门之变。

对于石亨、徐有贞等人的举动,于谦是早有察觉的。据史料记载,“夺门之役,徐石密谋,左右悉知,而以报谦。时重兵在握,灭徐石如摧枯拉朽耳。……方徐石夜入南城,公悉知之,屹不为动,听英宗复辟。”其实,当时...

查看详情>>
5

钟会为什么会谋反呢?钟会能占据四川自己当皇帝吗

三国
钟会为什么会谋反
钟会谋反的原因是什么

钟会为什么会谋反呢?

入西川二士争功,姜维一计害三贤。是《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大概是说蜀后主刘禅放弃抵抗投降邓艾,姜维心生一计,假意投降钟会,唆使钟会造反,然后杀光魏军,拥护蜀后主复位,不过人算不如天算,胡烈告诉了自己的儿子胡渊钟会要谋反,于是胡渊和卫瓘一起诛杀了姜维和钟会。

历史上确实发生过钟会的叛乱,史称钟会之乱,而关于钟会的叛乱原因,至今也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看法。关于钟会的谋反,大致有三种看法,分别是钟会自作孽说,钟会反司马昭说和钟会忠于曹魏说三种观点,不过到底哪一种观点才是钟会的真实想法呢?

关于钟会自作孽说并不完全是小说家罗贯中的引导。罗贯中用自己的春秋笔法尊刘抑曹,而钟会和邓艾是消灭蜀汉政权的罪魁祸首,写的二人罪有应得,当然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得到读者的喜爱,民间也更原因接受这样一种看法。然而除了小说,似乎晋代的历史学家也原因将我们向这个思路去领。

《三国志》钟会内有异志。

钟会反司马昭之说是厦门大学林榕杰先生的《钟会反司马氏考论》中的观点。钟会原本是司马昭长兄司马师手下的幕僚,司马师去世之后,转投司马昭,为司马昭鞍前马后出了不少力,不过钟会始终没有得到司马昭的认可,官职上没有提升,工作量还增加不少,于是心生怨恨,在灭蜀之后爆发。

吕思勉认为:钟会是个文人,很有学问的,不是什么不知义理的武人,他要尽忠于魏朝,是极合情理的。所以钟会可说和王凌,毌丘俭,诸葛诞一样,都是魏朝的忠臣,并不是自己有什么野心。而他的谋略,还在这三人之上,亦且兵权在手,设使没有北兵的叛变,竟从长安而下,直指洛阳,这时候司马氏的大势如何,倒是很可担忧的了。钟会的效忠于魏,姜维的效忠于汉,又可称封建道德之下的两个烈士了。

不过我个人认为这三个观点都站不住脚。因为自古以来谋反都是重罪重案,钟会早年参与过淮南平叛的经历,王凌,毌丘俭,诸葛诞是什么样的经历钟会不可能不知道。所以像钟会这样心思缜密的人,对于谋反这样的事情不可能不提前筹划。

然而,钟会于景元五年正月十五入成都,正月十八就失败,前前后后仅仅经历了三天,那么这个谋划显然与钟会和张子房的相比的性格完全不符。

很多人会拿钟会诬陷邓艾的事情来说事。钟会确实参与到了污蔑邓艾的事件之中,但是诬陷邓艾的人不止钟会一人,师纂、胡烈都说邓艾谋反。

《三国志》钟会、胡烈、师纂等皆白艾所做悖逆,变衅以结。诏书槛车征艾。

也就是说邓艾是惹了众怒,否则司马昭也不可能仅仅凭借钟会一人之言就逮捕了邓艾。

而且钟会如果是素有异心的话,要想在蜀地割据做第二个刘备更应该趁早谋划,但是钟会在接到司马昭的恐吓之后就十分惊慌。

《三国志·魏书二十八·钟会传》:会得文王书云:“恐邓艾或不就徵,今遣中护军贾充将步骑万人径入斜谷,屯乐城,吾自将十万屯长安,相见在近。”会得书,惊呼所亲语之曰:“但取邓艾,相国知我能独办之。今来大重,必觉我异矣,便当速发。事成,可得天下。不成,退保蜀汉,不失作刘备也。...

查看详情>>
6

靖难之役对明朝的影响体现在哪?朱棣当皇帝后太监就开始掌权了

明朝
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对明朝的影响
靖难之役的影响

公元1402年农历六月十三,这一天是改变明朝历史走向的一天。燕王朱棣带领大军浩浩荡荡的开进了南京城,朱棣的侄子,明惠帝朱允炆不知所踪。历时4年的靖难之役以朱棣的胜利而告终。到了六月十七日,朱棣在南京明孝陵祭奠其父亲明太祖朱元璋。随后,朱棣在皇宫举行登基大典,继承皇位,改年号为永乐。从此,明朝皇位从明朝开国太子朱标一系传到燕王朱棣一系,直至明朝灭亡。

要想提到靖难之役,我们就得提到两个关键人物——朱允炆和朱棣。

政治手腕幼稚的朱允炆

朱元璋原有的皇位继承人是太子朱标,但朱标在37岁的时候就去世了。朱标去世后,朱元璋就把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立为皇太孙。朱标和朱允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性格宽厚,这是作为君王的最大优点。但朱允炆和朱标在政治手腕上可就差的很远了。朱标对自己的弟弟很好,在朱元璋的20多个儿子里很有威信。如果朱标登基,给朱棣一万个胆子,朱棣也未必敢造反。

可朱允炆就不一样了,朱允炆性格宽厚,但做事非常着急,政治手腕也非常幼稚。不说别的,朱允炆一上台就想削藩,但他根本就不懂削藩的方法。朱允炆强硬削藩,一下子就削了5个亲王的权力。面对朱允炆的强硬削藩,湘王朱柏以全家自焚的方式抗议。但朱允炆仍然不为所动。等到5个亲王被陆续削掉权力后,朱允炆就将削藩的矛头对准了朱棣。这就迫使朱棣起兵和朱允炆争夺皇位。因此,朱棣的起兵是被朱允炆的强硬削藩逼出来的。

当然,朱允炆本人也有优点,比如他从善如流、礼贤下士、敢于改变朱元璋过于严酷的刑法,减轻洪武时期过重的税收。但朱允炆的治国目标本身就有问题。朱允炆的重臣是方孝孺,此人乃当今大儒自居,但方孝孺和朱允炆的治国竟然以《周礼》的规定为目标,妄图把明朝的土地制度恢复到西周时期的井田制。这种行为显然是与历史相背而行的。

而且,明朝的北方是蒙古。蒙古在当时很不安生。按照朱允炆相对幼稚的政治手腕和军事才能,他能否顶住蒙古南下还是个未知数?要知道,作为军事家的朱棣5次北伐,也没有彻底解决蒙古问题。如果朱允炆无法解决蒙古问题,明朝的结局肯定不会好到哪里去。

文韬武略的永乐大帝

用“文韬武略“形容永乐大帝朱棣一点也不为过。在政治手腕上,朱棣可比朱允炆成熟的多。

就拿削藩这一事情而言,朱棣的手腕就更成熟。朱允炆是强硬削藩,而朱棣削藩则采用了欲擒故纵的办法。具体说来,朱棣在登基帝位后先提高藩王的政治经济地位,随后将藩王从封地请到了首都南京周围。藩王们以为,朱棣会优待自己的兄弟。可令藩王们想不到的是,朱棣将他们调离自己的封地后就一个个削掉了他们的护卫和军权。这使得藩王再也无力和中央对抗。

除了削藩,朱棣文治武功都不差。在政治上,朱棣加强内阁,提升行政效率。迁都北京,天气守国门。

在军事上,朱棣加强对边疆和东北的控制,还远征越南,明朝版图全面扩张。

在外交上,朱棣让郑和多次下西洋,促进明朝和其他国家的友好往来。

在经济上,朱棣注重农业发展,并采取措施防止农民破产,永乐时期的农业生...

查看详情>>
7

朱元璋经历了要饭当和尚,是历史上第一位真正的贫民起义皇帝

朱元璋当上皇帝的原因
朱元璋怎么当上皇帝的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史称明太祖。朱元璋出生在濠州钟离,也就是现在的安徽省凤阳县,他家世代务农,后来参加红巾军推翻元朝统治,建立了大明王朝,做了三十一年的皇帝。

由于朱元璋是历史上第一位真正的贫民起义后座上皇位的人,所以关于朱元璋的传说有很多。在这些传说中关于他出生时候的事情最为神奇。

传说中讲到,在朱元璋还没有出生的时候,一天他的母亲陈氏在麦场坐着干农活,远远的看到一个道士向自己走来。这个道士长得仙风道骨,长长的胡子,头上还戴着簪冠,身上穿着红服,手里还拿着象简。

这个倒是并没有和朱元璋的母亲说话,而是坐在了麦场中间,用手上拿的象简拨弄自己的一个白丸。朱元璋的母亲陈氏感到好奇,就问这位道士是什么东西?这个仙风道骨的老道士回答说这是大丹。

他母亲从来都没有见过,感到非常的稀奇,于是老道士说你若要,给你一粒。于是陈氏用手接过大丹,越看越是喜欢,于是就一不留神把它吞了下去。而就在朱元璋的母亲吞下大丹后,那个道士却忽然不见了。

而朱元璋在不久之后就出生了,传说在出生以后自东南飘来一股白气,这个白气贯穿房屋,还有非常奇特的香味,一夜都没有散去。当然这只是一个关于朱元璋的传说,并不可信,古代帝王为了宣传君权神授一般都会为自己的出身找一个这样的说法。

朱元璋要饭

从朱元璋要饭中我们看到了真正的传奇,朱元璋的一生太过传奇,可是他却希望自己是真正的真名天子,所以从来没有透露过他的传奇故事。后人对朱元璋的猜测很多,其中朱元璋要饭也是一大亮点,接下来为大家详细解说朱元璋要饭。

纵观古今,有谁能做到朱元璋这样从一个要饭的背景做到皇帝的位子?又有谁能够一字不识就当了皇帝?只有朱元璋一人是也。有人说刘邦也很厉害,也是农民出生。但是刘邦至少还当过小官,况且还认识些字,朱元璋什么都不是啊。毛主席也是农民出生,可是他是富农阶层啊,而且学识渊博。

朱元璋一个要饭的能做到常人所不能及的事情,除了本身聪明的头脑外,大部分还是运气。如果他当初投靠的是别的队伍的话,他就没有这个机会接触到明教。明教对他的影响很大,明教宣扬正主即将出现,为拥立新主做准备。明教是一个很大的民间组织,大到可以跟朝廷对抗。明教中的智囊团很厉害,厉害到小小的一个带队的头领都可以与训练有素的朝廷军队作战。朱元璋从明教中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也利用明教使自己成为皇帝。

要饭是他不堪回首的过去,他要饭的这段时间里发生了很多的事情。跟畜生抢过饭吃,能捡到残羹剩饭都算不错,他尝遍了世间的苦,更尝遍了百家饭。他的性格在要饭的这段时间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变得多疑,凡是有好的机会就一定不会放过,变得更有忍耐力,变得更加仇视上层社会的人。朱元璋要饭期间发生的变化对后期治理国家的影响很大,很多富人因此遭殃,贫穷百姓受益良多。

朱元璋起义

朱元璋起义进行的风风火火,顺应天命而一举成功。朱元璋起义之所以能这么顺利,这跟元朝的腐败和无能有莫大的关系。朱元璋起义成功也跟明教的关...

查看详情>>
8

道光的儿子咸丰为什么能当皇帝呢?这背后有两方面的因素

咸丰
道光的儿子

咸丰帝是道光帝的第四个儿子,也就是慈禧的丈夫,清朝第九位皇帝,在我们今天看来,咸丰帝不仅是位腿有残疾的病秧子,就连性格也是懦弱无能,在清朝历史上找这样一位窝囊的皇帝,还真不好找,说他导致了清王朝的急速衰败也不为过,因为正是他的无能,导致朝政荒废,以及懦弱让慈禧掌握了权力,导致清王朝江河日下。

咸丰帝和其他皇子来比,确实没有什么可取之处,和他有鲜明对比的就是恭亲王奕䜣,恭亲王在晚清中兴起洋务运动,开明又有主见,衬托的咸丰更加无能,因此导致了很多人纳闷为什么道光帝会选择如此无能的咸丰当皇帝呢?

首先我们先看咸丰帝出身,因为在清朝后宫,皇子当储君,要先看母亲的位分,子凭母贵,咸丰帝的生母是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在出身上咸丰是比其他皇子占优势的,是嫡子,这点也让道光帝最先考虑的是他。

道光帝选择咸丰帝,还有一方面主观感情因素。咸丰生母孝全成皇后生前很受道光宠爱,可是被册封为皇后以后,年纪老了,人老珠黄,道光帝渐渐的冷落了她,后来孝全成皇后就抑郁寡欢,得了大病去世了,死的时候只有33岁,可是当时的咸丰帝才10岁,从小没了亲娘,自然可怜,道光帝自然感觉对不起这位儿子,因此感情的天平一直往咸丰这边偏斜。

咸丰帝能够当上皇帝,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老师教的好,还有咸丰帝演技好,咸丰帝的主打牌是仁爱和孝顺,就因为这两点,彻底让道光帝决定立他为储君。

先说咸丰帝表现的仁爱,有一次道光帝和皇子们一起去打猎,咸丰帝身体就是个病秧子,本来不想去的,可是他老师告诉他去了不用打猎,只需要说句话就可以了,结果咸丰照办,去了狩猎场,众皇子们满载而归,有打了很多熊、鹿、兔子、野猪之类的,可是咸丰帝却两手空空,道光帝问咸丰为什么一个猎物没有,咸丰把事先准备好的说辞说了出来,他认为现在是春天,万物都在繁衍,实在不忍心杀害生灵,道光听到后,顿时觉得这个孩子以后一定是位仁君,大为感动,心里已经有打算立他为储君的想法了。

再说咸丰的第二张王牌那就是孝顺,道光帝病逝前,都快要死了,仍然不忘了测验皇子们的才华,于是众皇子们都在病榻前,道光问他们治国之策,皇子们应答如流,尤其奕䜣,那更是文思泉涌、见解非凡,可是到了咸丰,咸丰一句话不说,就是哭,道光帝一看大为感动,当即决定立咸丰为储君。

就这样因为道光帝的一念之差,在他眼里又仁爱又孝顺的咸丰当上了皇帝,而才华非凡的奕䜣当了恭亲王,可是道光帝错了,处于摇摇欲坠中的大清朝,根本不需要仁爱之君,缺的是一位英明果敢,能够力挽狂澜的皇帝。

查看详情>>
9

为什么南宋皇帝喜欢当太上皇?他们禅位的原因一个比一个奇葩

南宋
南宋皇帝
南宋皇帝为什么禅让

话说人对权力的欲望是无限的,或许只有“充足的安全感”才能让一个人放弃至高无上的权力。就像曹操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所说,他之所以不敢放弃权利,安享晚年,“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但是南宋的前三位皇帝依次选择禅位,却并不全都是因为“安全感”。

宋高宗在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匆忙确立了太子,又匆忙禅位,他的理由是“倦勤”,说白了就是自己当了三十五年的皇帝,太累了!的确,他跑得太累了!从靖康之变到南宋立国,再到各种“南巡”,赵构在位期间可以说一点都没闲着。对于家庭而言,赵构是非常不幸的——他虽然当了皇帝,但是早已是孤家寡人,可以说没有任何亲人;但他又是幸运的——他当了皇帝,还有一个孝顺的儿子。但是为什么在已经当了35年皇帝的情况下他还选择退位呢,国史君(国史通论)认为,主要是因为赵构的脸被打得太疼了!

面对强大的金国,赵构一直选择割地赔款,并且在国内制造了金国不可战胜的假象,但是小小的虞允文却取得了大胜!岳飞的被杀,在当时就激起了民愤,大学士张伯麟曾在太学墙壁上写到:“夫差,尔忘越王之杀尔父乎?”剑锋直指当朝皇帝。赵构心想:这种情况下,自己退了算了,让人家轰下来就不好了!咱可不想一辈子发生两次“苗刘兵变”啊!

之前文章,国史君(国史通论)讲到,虽然赵构退位了,但是在很大程度上退位不让权,并且在孝宗朝当了25年的太上皇。但是孝宗在这种情况下,依然取得了很多成就,被后世评为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他登基后便在赵构的授意下给岳飞平反,启用主战派,后来又发动“隆兴北伐”。但是——此时正是金国盛世,南宋“有恢复之君,无恢复之臣”,孝宗很无奈。并且,赵构在1187年驾崩了,孝顺的赵昚要去服丧,便决定禅位给儿子赵惇。

宋光宗“禅位”的原因比较清楚——他有严重的精神疾病。据说当年他爹选择禅位,有一个原因就是他觉得自己年纪不小了,该当皇帝了,便在他爹面前染胡须,他爹明白了他的意图,才选择禅位。光宗在即位之后病情加剧,基本上无法处理朝政,后来大权落在了李皇后手中。随后,大臣们实在无法忍受这个疯子了,便在太皇太后的支持下,在当朝皇帝不知情的情况下,让皇帝禅位给太子赵扩,即后来的宋宁宗。

查看详情>>
10

朱棣当皇帝后对朱标的妻儿做了什么残忍的事情?他们最后的下场是怎样的

朱标
朱棣

朱元璋是历史上出身最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年少的时候放过牛,其次做过乞丐,不仅如此,在之后还当了和尚。不可否认的是,朱元璋的一生充满了传奇。朱元璋当和尚的时候,遇到了自己的老乡常遇春和汤和,也就是在两人的建议之下,朱元璋加入了起义军。

从此开始,朱元璋建功立业。同时朱元璋的身边出现了很多辅佐他的人。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开始论功行赏,这时候的朱元璋已经定好了皇位的接班人。这个皇位的接班人就是太子朱标,早在朱元璋征战的时候,朱标就出生了。

只不过这时候的朱标没有成为太子,明朝也没有建立。朱元璋当时的想法很好,可是万万想不到,太子朱标仅仅活了37岁就病逝了。这就导致了朱元璋感到了不安。洪武二十五年的时候,朱标病逝,在此之后,朱元璋开始收拾明朝的开国功臣。

为的就是能够让子孙顺利继位。朱元璋为了不让皇子们对皇位产生兴趣,决定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也就是后来的建文帝,时至今日,建文帝的下落仍然是不明的。可是朱允炆成为皇帝后,第一件事就是削藩,这让燕王朱棣感到了不安。

于是就有了后来的靖难之役,在这样的战场上,靖难之役的建文帝被打败,结果建文帝下落不明。值得一提的是,朱棣成为了历史上唯一以王爷身份造反成功的人。公元1402年的时候,朱棣登基称帝,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更改朱标的谥号。

朱元璋给朱标的谥号是“懿文太子”。朱允炆继位,追尊朱标为“孝康皇帝”。朱棣成为皇帝后,又给改为了“懿文太子”,这就代表了朱棣不承认朱标的追封。那么朱标被“降级”后,朱棣又是如何对待朱标的妻儿呢?

朱标有两个妻子,分别是正妻常氏,另一位就是家境显赫的吕氏。常氏为朱标诞下了两个儿子,嫡长子朱雄英以及老三朱允熥。不过常氏以及嫡长子朱雄英都是英年早逝,常氏在洪武十一年的时候去世,朱雄英在洪武十五年病逝。

因此两人是没有经历靖难之役的。吕氏生育的孩子要比常氏多。吕氏是太常寺卿吕本的独女。吕氏给朱标生育了二子朱允炆、四子朱允熞、五子朱允熙。朱允炆继位之后,尊吕氏为皇太后。那么朱棣在发动靖难之役之后,是如何对待朱标妻儿的呢?

靖难之役发生时,朱棣将吕氏请到了自己的营帐中,并且尊称吕氏为皇嫂。可是到了之后性质就变了。朱棣对吕氏说,自己起兵是迫不得已的,也是万般无奈的。这时候的朱棣想要得到吕氏的谅解。不过后来的吕氏根本想不到,朱棣的做法非常残忍。

朱棣登基之后,吕氏与11岁的儿子朱允熙住到懿文太子陵旁。按照常理来说,朱棣身为皇帝,应该不至于对这孤儿寡母的赶尽杀绝。四年后的1406年,母子俩住的府邸突然起火,吕氏和朱允熙都被大火活活烧死。至于为什么起火,谁也不知道。

朱标长子朱雄英在8岁的时候就病逝了。次子朱允炆在靖难之役后下落不明,值得一提的是,朱棣在位期间发动了郑和下西洋,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寻找朱允炆。公元1402年的时候,朱棣进攻到了皇宫中,从此一把大火烧了皇宫,朱允炆下落不明。

朱标三子朱允熥、四子朱允熞,分别被封为吴王和衡王。...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