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李白写酒的诗
李白生性豪放,热爱饮酒,李白的很多诗都是喝醉之后即兴而作,很多作品中都提到了酒。如“莫使金樽空对月”、“金樽清酒斗十千”“月光长照金樽里”等,李白借酒表达的感情不同,接下来就一起来看看李白写酒的诗有哪些吧。
李白写酒的诗
1、《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唐代: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译文:提一壶美酒摆在花丛间,自斟自酌无友无亲。举杯邀请明月,对着身影成为三人。明月当然不会喝酒,身影也只是随着我身。我只好和他们暂时结成酒伴,要行乐就必须把美好的春光抓紧。我唱歌明月徘徊,我起舞身影零乱。醒时一起欢乐,醉后各自分散。我愿与他们永远结下忘掉伤情的友谊,相约在缥缈的银河边。
2、《行路难·其一》唐代: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译文: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 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 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3、《客中行 / 客中作》唐代: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译文:兰陵美酒甘醇,就像郁金酒的香气芬芳四溢。兴来盛满玉碗,泛出琥珀光晶莹迷人。主人端出如此好酒,定能醉倒他乡之客。最后哪能分清,何处才是家乡?
4、《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唐代:李白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译文:古人与今人如流水般流逝,共同看到的月亮都是如此。只希望对着酒杯放歌之时,月光能长久地照在金杯里。
5、《赠钱征君少阳》唐代:李白
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
秉烛唯须饮,投竿也未迟。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
译文:举起白玉杯痛饮美酒,在这绿杨飘垂的三月之时。春风还能吹拂几日,您我两鬓各已斑白。秉烛夜游唯须饮酒,此时投竿垂钓也许未迟。如能遇到文王渭水之猎,我也可以成为帝王之师。
有关酒的唯美诗句
1、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出自唐·杜甫《漫兴》。不要为世俗的事烦恼,姑且饮尽这有限的酒。
2、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出自宋·晏殊《踏莎行》。借酒浇愁,逃入梦中,确实都能让人暂时摆脱现实的烦愁,但是醉酒总有醒来的时候,好梦也有惊破之时。酒醒梦残之后,夕阳西下、庭院深深,面对此景,又会产生何情呢?让人回味,让人沉吟。这句描写伤春的郁闷之情。
3、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出自宋·欧阳修《浪淘沙》。东风,春风。这句诗以拟人修辞手法,将春风人格化,通过“与春风从容饮酒”的浪漫之想,表达诗人想多留住春天几天的殷切之情。
4、醉眠芳树下,半被落花埋。
出自唐·卢纶《春词》。这句描写暮春时节把酒赏花、醉眠花下的文人情趣。“落花埋”是夸张,言落花之多,由此呼应了前句“醉眠”,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感伤之情。...
查看详情>>李白为酒写的诗《月下独酌》,第二首通篇都在为爱酒找理由?
素闻李太白的金樽中映照着古今之月,三杯清酒下肚,笔墨一挥,就是半个盛唐。有人说,大唐有了李太白,才真的了不起。而李白有了金樽美酒,才更加了不起。
诗仙李白的诗,大多是沾有酒气的,其中,“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便是流传甚广的,我们都知道这两联出自李白的《月下独酌·其一》,却很少谈及《月下独酌》此组诗的其他三首。
《月下独酌》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在笔者看来,《月下独酌·其二》重在议论,在意象上自然是没有第一首拿捏得好,但也是豪气满满的一首诗,开篇就惊艳了众人。
《月下独酌》其二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唐玄宗天宝三载,当时李白正在长安,正处于官场失意之时,面对黑暗现实,他没有选择同流合污,而是选择坚持做自己,追求光明,他虽没有沉沦,内心却十分孤寂,唯有以酒相伴,遂挥笔写下《月下独酌》。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诗的第一节,诗人在为爱酒找理由。这理由去哪儿找?不只在人间,还要上天入地地找,这才是李白那无处安放的爆棚的想象力。
诗人开篇单刀直入,不扯虚言,明明白白地告诉你:你要知道,天如果不爱酒,天上就不会有酒星!
经李白一说,这才知道,原来天上真的有酒星。酒星是我国古代的星宿名,也叫酒旗星,据《晋书·天文志》记载: “轩辕右角南三星曰酒旗。”关于酒星,还有一个关于皇帝、杜康与酒的传说呢,在此不必赘言。
其次指向了地,这苍茫大地如果不爱酒,地上就不会有酒泉。既然这天与地都喜欢酒,那“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李太白就无愧于天了。
一开始就指向了天地,让整首诗的境界一下子变得空灵阔大,将酒与天地相连,可见李白对酒的热爱,其次说“爱酒不愧天”,也算是为他爱酒找了一个看似恰当的理由。
思维清晰,逻辑缜密,讲得好有道理,简直无法反驳。
此言一出,古今爱酒之人再不用为爱酒、喝酒找理由了,大诗人李白早已经说得清清楚楚。也正因其胸襟装得下天地,才写得出如此豪放之语。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谈天论地之后,爱酒的理由还没找够,进而指向了人。他先是听说人们将清酒比作圣,后来又听说人们将浊酒比作贤,既然圣贤都喜饮酒,那人们又何必再去求神仙?
诗仙通过贬低神仙来突出饮酒,从圣贤写到神仙,最后得出了饮酒不但合乎情理,而且还大有益处。
那喝酒到底有什么道理?诗人最后将喝酒提到了至高无上的高度:喝酒三杯即通大道,一斗则合自然,我得到了这酒中的趣味,是不能轻易说与外人听的啊。
从天地到圣贤,再到神仙,李白把人理应爱酒的理由说得多么清晰明白?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