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楚汉之争

发布时间:2020-04-10
1

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项羽是如何一步步战败的?

楚汉之争
楚汉之争的故事概括
汉之争历史典故

楚汉之争大家都听说过,项羽不肯过江东,导致惨败,楚汉之争的历史是如何开展的?

历史上的项羽,无疑是一位悲剧英雄。在反抗暴秦的斗争中,项羽军队所面对的都是秦军精锐,虽然屡获战功,却都是将士们拿鲜血换来的。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铁铮铮地汉子,却硬生生地被出身于市井的刘邦给打趴下了。

后人曾发出感叹: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那么,如果当时项羽肯回江东,就真能卷土重来,战胜刘邦么?历史自然是不能假设的,不过倒是不妨来探讨下这个问题。

文人骚客对于历史人物的感叹,多半是具有感情色彩的,杜牧的感叹其实也是传递着对英雄的追思与仰慕。只是,乌江畔的项羽,所面对的却是另一番景象。

不到穷途末路,谁又会轻言自刎?在楚霸王挥剑自刎的那一刻,便足以说明他已彻底失败,并且完全丧失了东山再起的资本。当初追随项羽过江的父老兄弟,又有几人尚在呢?那么多的青年才俊,还是不丧命于讨伐暴秦和楚汉之争的厮杀中?

从历史的发展轨迹来看,秦末农民大起义中的刘邦和项羽,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势力:项羽所代表的是旧贵族,而刘邦则是代表了平民。这两股势力的思维方式、处事行为原本就存在着巨大差异,并为日后楚汉之争埋下了伏笔。

在项羽眼中,自己无疑是高贵的,得胜、封王,也在情理之中。只是令其没有想到的是,刘邦率先进了咸阳。所以,身为贵族的项羽,不甘失败,转而“毁约”。按照楚怀王与各路义军的商议,“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可是,项羽势大,沛公兵弱,自然是由项羽来瓜分蛋糕了。

不过,由于项羽出身贵族,又不愿采取过于激进的方式。所以,在鸿门宴时,尽管范增一再暗示项羽动手,可他就是优柔寡断。最终,刘邦逃走,范增也随之负气离开。

项羽以王者的姿态分封诸侯,众人心中虽然不服,却也只能隐忍不发,暂时屈从于这位楚霸王的安排。在这批人中,最具野心的自然是刘邦。结果,在经过一定时间的准备后,汉王又又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进军三秦,开始了与项羽间的斗争。

项羽的失败,在于过分自负,同时又有妇人之仁。灭秦以后,他自恃为第一功臣,享有分配天下的权力,甚至连楚怀王也甩在了一旁。可此时的项羽却忘了,双拳难敌四手,一旦各路诸侯联合起来,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在长达四年之久的楚汉之争中,项羽的优势逐渐消耗殆尽,并且失去了民心,各路诸侯也开始转入刘邦阵营。所以说,楚汉之争的过程,可以用项羽的逐步失败和刘邦的逐渐胜利来概括。

在文学作品中,历代骚客文人多对西楚霸王之死抱有惋惜之情,因而创作出了类似“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的名篇。然而,历史上的项羽,早已是四面楚歌,完全没有了与刘邦继续抗衡的资本,但也不要忘了,尚有“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的客观评判。

因此,垓下之败后的项羽,不仅失去了美人虞姬,还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遇。逃命于乌江畔后,眼前是滔滔江水,身后是汉王追兵,而江东,还有多少子弟愿意追随霸王四处征战?况且,此时的项羽,也难以渡江而去了!如此一来,...

查看详情>>
2

楚汉之争打了多久?刘邦在楚汉之争中的策略怎么样

楚汉之争
楚汉之争的故事概括
汉之争历史典故

楚汉之争,又名楚汉战争、楚汉争霸、楚汉相争、楚汉之战等,即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最终,楚汉之争以项羽败亡,刘邦建立西汉王朝而告终。

其实楚汉之争仅仅只打了四年便结束了,最终刘邦击败项羽完成了又一次全国统一,并且建立了伟大的汉朝。对比战国时期的,刘邦的效率简直高出了百倍,其实战国中间有很多国家他们都有机会完成统一,但都没这样做,最终让秦国把握住了机会。但秦始皇在管理上似乎不太行,大家都还没适应秦朝就又被灭了,知道汉朝才逐渐稳定下来。那刘邦在楚汉之争中的策略究竟是怎样的呢?

众所周知,春秋战国和楚汉之争是历史上两段分裂时期,前者是周天子分封的上百个诸侯,后者是项羽分封的十八路诸侯。令人奇怪的是,既然都是诸侯割据,为什么春秋战国500多年才统一,而楚汉之争4年就结束?

1.春秋时期,诸侯国追求的是霸主地位,并不以兼并为目的。当时,华夏的版图还在扩张,主要矛盾来自外族。战国初期,虽然也发生兼并战争,但是国家太多,主要以相互牵制为主。到了战国中期,诸侯国之间开始统一之战,以秦兼并巴、蜀为时间起点,到秦统一六国,大约历时100年。

2.楚汉之争时,虽然项羽分封了十八路诸侯王,而且大多来自六国旧贵族,可是与战国时的诸侯截然不同。战国七雄历经数百年的发展,最后才演变成一个稳定的政权,当国家危难之时,民众会上下一心奋力抗争。然而秦末的各路诸侯都是趁乱而起,没有牢固的根基,犹如占山为王的土匪头目。

3.楚汉之争以项羽乌江自刎,刘邦建汉称帝结束,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统一,依然还是军阀林立,刘邦只不过是最大的霸主而已。接下来就有汉高祖与异姓王的斗争,文景二帝与同姓王的斗争,汉武帝与世家贵族的斗争。直到汉武帝中后期,汉朝才真正意义上得到统一,这个时间长度,大约历时100年。

楚汉战争历时4年多,战地之辽阔,规模之巨大,用兵韬略之丰富,前所未有,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查看详情>>
3

楚汉对战,为何最后项羽孤立无援?刘邦到底做了什么?

刘邦和项羽
刘邦骗诸侯
楚汉之争

战争不仅是物质力量的较量,而且也是精神力量的较量;不仅是军力的较量,而且也是民力的较量。在这里,民心所向能决定战争的胜负。

还是在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时,楚怀王在彭城召开军事会议,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当时由于秦军还是比较强,众诸侯以为入关不利,都不愿接受西向入关的任务,只有项羽不怕,他为了替叔父项梁报仇,自愿与刘邦一同入关。怀王与手下的老将们商议,《资治通鉴》记载大家都说:

“项羽为人,剽悍猾贼,尝攻襄城,襄城无遗兆,皆坑之;诸所过无不残灭。且楚数进取,前陈王、项梁皆败,不如更遣长者,扶义而西,告谕秦父兄。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诚得长者往,无侵暴,宜可下。项羽不可遣;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

楚怀王同意老将们的建议,就不许项羽西进,而令刘邦收陈王、项梁散卒以伐秦。

项羽的残暴本性。

其实,项羽的残暴本性在彭城会议以前尚未完全暴露出来,“襄城无遗类”也可以说成是偶然。但到了钜鹿大战以后,项羽的这一致命弱点便暴露无遗了。钜鹿之战,楚军俘获秦卒20万人。当楚军准备进军关中时,项羽召黥布、蒲将军:

“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而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翳入秦。”

于是楚军夜坑全部秦卒于新安城南。项羽率军攻齐,田荣身亡,项羽另立田假为齐王,齐地基本臣服于楚,可项羽怨恨齐人屡屡犯楚,

“遂北烧夷齐城郭室屋,皆坑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徇齐至北海,多所残灭。”

这显然是要将齐人斩尽杀绝,逼得齐地民众“相聚而叛之”,田横利用齐民的激愤情绪,收散兵数万人夺回城阳,坚守不出,拖住了楚军主力。从此,项羽便陷入了两面作战的困境。韩信曾说过:

“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

此话不假。

刘邦与项羽截然不同,他素以宽厚著称。

刘邦率军西入关中,“所过毋得卤(掳)掠”。围攻宛城时,秦将吕齮绝望中准备自杀,被舍人陈恢制止,陈恢翻出城墙拜见刘邦说:宛城军民以为投降必死,所以固守城堡宁死不降。如果你允许金城军民投降,保证他们的安全,并封吕为侯,仍叫他留守南阳,你带宛城的兵马一道西进,那么其它还没有攻克的城池听到你这样宽大的消息后,肯定会争相打开城门来迎接你的,你的大军便会通行无阻。刘邦欣然采纳了陈恢的建议,封吕齮为殷侯,陈恢为千户。

随后,刘邦军继续西进,各城望风而降,义军几乎兵不血刃便前出至陕西武关。刘邦出发时的兵力不满万人,到达霸上时已超过10万,刘邦军如此迅速地强大起来,靠的是什么?是民心的归顺。

秦王子婴投降后,诸将要求杀掉子婴,刘邦不许:

“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降,杀之不祥。”

刘邦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除去秦朝的苛法,秦民大喜,竞相献牛、羊、酒食给刘邦军,刘邦坚持不受。他对民众说:我的军粮很多,不缺,就不要麻烦民众了。民众听刘邦这么一讲,更是喜欢非常,“唯恐沛公不为秦王”。刘邦虽未能王关中,却已经蠃...

查看详情>>